CN213594088U -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94088U
CN213594088U CN202022005884.3U CN202022005884U CN213594088U CN 213594088 U CN213594088 U CN 213594088U CN 202022005884 U CN202022005884 U CN 202022005884U CN 213594088 U CN213594088 U CN 213594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intercooler
radiator
air chamber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58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058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94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94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94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散热器以及固接在散热器后方的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包括中冷器芯体和固接在中冷器芯体左右两端的气室,气室顶部设有气室口部,所述散热器的上端面固接有上护板,所述气室口部上固接有位于气室口部下方的凸台,所述凸台与上护板的前端面可拆卸固接,通过凸台和散热器的上护板的前端面连接在一起,这样气室就固接在上护板上,高温高压气流在进出中冷器时对左右气室产生的冲击力可以有效的被分散出去,避免芯体端部开裂泄漏,左右气室的不均衡振动也得到极大的减小,由于凸台位于气室口部下方,不会影响副水箱的安装,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中冷器一般与水箱散热器装在一起,安装在发动机前方,靠吸风风扇和汽车行驶的通面风进行冷却,涡轮增压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需要通过中冷器进行降温降压处理,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气室进入中冷器内部,气室直接承受高温高压气流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气室与芯体通过钎焊连接在一起,芯体端部靠近气室口处受到高温高压气流猛烈冲击,左右气室向芯体外侧扩张,芯体极易开裂泄漏。
并且中冷器本身跟随汽车振动,引起左右气室的不均衡振动,振动与高温高压的共同作用,也容易使芯体出现开裂泄漏。
为了降低气室的震动,有的冷却模块通过连接板将气室连接在散热器的上端面上,但散热器的上方经常需要连接副水箱,这就造成此处结构过于紧凑,或者副水箱安装受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可以避免芯体端部开裂泄漏,提高了中冷器的结构强度,还不影响副水箱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散热器以及固接在散热器后方的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包括中冷器芯体和固接在中冷器芯体左右两端的气室,气室顶部设有气室口部,所述散热器的上端面固接有上护板,所述气室口部上固接有位于气室口部下方的凸台,所述凸台与上护板的前端面可拆卸固接。
通过凸台和散热器的上护板的前端面连接在一起,这样气室就固接在上护板上,高温高压气流在进出中冷器时对左右气室产生的冲击力可以有效的被分散出去,避免芯体端部开裂泄漏,左右气室的不均衡振动也得到极大的减小,由于凸台位于气室口部下方,不会影响副水箱的安装,由于中冷器安装在散热器的后方,因此气室口部前端的震动较大,通过凸台与上护板的前端面可拆卸固接,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小气室口部的震动。
作为优化,所述凸台通过螺纹紧固件与上护板的前端面固接。本方案中凸台通过螺纹紧固件与上护板的前端面固接,便于凸台与上护板的拆装。
作为优化,所述凸台通过两个螺纹紧固件与上护板的前端面固接,两个螺纹紧固件横向排列。本方案中两个螺纹紧固件横向排列,可以进一步减小凸台的横向移动。
作为优化,所述凸台与气室口部焊接成型或一体铸造成型。通过焊接或一体铸造成型,可以减少气室与散热器的安装操作,便于最终的组装。
作为优化,所述凸台包括与气室口部固接的水平部以及与上护板的前端面固接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竖直部呈L形设置。本方案中的水平部可以增大与气室口部的连接面积,竖直部可以增大与上护板的连接面积。
所述水平部与竖直部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可以减小水平部与竖直部的连接处应力集中,防止连接处开裂。
作为优化,所述水平部的上端面为弧形面。本方案中的弧形面与气室口部贴合。
作为优化,所述凸台的宽度小于气室口部的直径。本方案中凸台的宽度小于气室口部的直径,从而防止凸台进入两个气室口部之间的区域,避免与副水箱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高温高压气流在进出中冷器时对左右气室产生的冲击力可以有效的被分散出去,避免芯体端部开裂泄漏,极大的提高了气室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中冷器的使用寿命。气室口通过凸台结构固定在上护板上,左右气室的不均衡振动也得到极大的减小;
2、不会干涉副水箱的安装;
3、相较于传统通过连接板的方式与散热器连接,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凸台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凸台侧视图;
图中所示:
1、气室,2、气室口部,3、散热器,4、上护板,5、凸台,6、连接板,51、竖直部,52、水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散热器3以及固接在散热器3后方的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包括中冷器芯体和固接在中冷器芯体左右两端的气室1,气室1侧面通过连接板6与散热器3的侧面连接。
气室1顶部设有气室口部2,气室口部2水平设置且端部向散热器3的前方延伸。
所述散热器3的上端面固接有上护板4,上护板4为倒扣在散热器上的U形板,上护板4包括位于散热器3上方的顶板以及两个竖向的立板,两个立板分别位于散热器3前后方向。
所述气室口部2上固接有位于气室口部2下方的凸台5,所述凸台5与上护板4的前端面可拆卸固接,本实施例中的前端面指的是前方的立板的前端面。
所述凸台5位于气室口部2的正下方,且凸台5的宽度小于气室口部2的直径。
所述凸台5包括与气室口部2固接的水平部52以及与上护板4的前端面固接的竖直部51,所述水平部52和竖直部51呈L形设置,水平部52位于竖直部51的后方。
所述水平部52与竖直部51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所述凸台5的水平部52与气室口部2焊接成型或一体铸造成型,所述水平部52的上端面为弧形面,从而与气室口部的外圆贴合。
所述凸台5的竖直部51通过两个螺栓与上护板4的前端面固接。两个螺栓横向排列,竖直部51上开有两个横向并列的螺栓穿过孔。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散热器(3)以及固接在散热器(3)后方的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包括中冷器芯体和固接在中冷器芯体左右两端的气室(1),气室(1)顶部设有气室口部(2),所述散热器(3)的上端面固接有上护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口部(2)上固接有位于气室口部(2)下方的凸台(5),所述凸台(5)与上护板(4)的前端面可拆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通过螺纹紧固件与上护板(4)的前端面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通过两个螺纹紧固件与上护板(4)的前端面固接,两个螺纹紧固件横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与气室口部(2)焊接成型或一体铸造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包括与气室口部(2)固接的水平部(52)以及与上护板(4)的前端面固接的竖直部(51),所述水平部(52)和竖直部(51)呈L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52)与竖直部(51)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52)的上端面为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的宽度小于气室口部(2)的直径。
CN202022005884.3U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3594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5884.3U CN213594088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5884.3U CN213594088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94088U true CN213594088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5884.3U Active CN213594088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94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94088U (zh)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CN211851989U (zh) 一种气室带连接板的冷却模块
CN102361392B (zh) 内燃机车变流器冷却系统
CN212642869U (zh) 一种带有加强型连接板的中冷器
CN212867701U (zh) 一种中冷器与上护板的连接结构
CN211851983U (zh) 一种用于中冷器与散热器的加强结构
JP5855396B2 (ja) 二段過給システムの配置構造
CN214304090U (zh) 一种非道路柴油机的egr系统
CN21261500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汽车中冷器
CN21142272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管消声器
CN205101152U (zh) 一种在节气门体前端集成水冷中冷器的塑料进气歧管
CN103362616A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总成
CN215321986U (zh) 一种冷却模块新型装机结构
CN202228167U (zh)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CN216691249U (zh) 一种用于中冷器进气口出气口的结构
CN216833206U (zh) 一种进气导流装置及车辆
CN201575723U (zh) 带加强筋的空空中冷器
CN113389631B (zh)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KR100339217B1 (ko) 자동차의 전방차체구조
CN219888168U (zh) 一种进气歧管快插管嘴焊接结构
CN206221036U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三元催化器
CN212751966U (zh) 一种增压器电机支撑座结构
CN113464268B (zh) 拉杆集成式中冷器
CN221090482U (zh) 一种重型卡车燃油箱侧防护装置
CN215521044U (zh) 缸头导风罩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