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3223A - 标本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标本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3223A
CN113383223A CN201980090830.9A CN201980090830A CN113383223A CN 113383223 A CN113383223 A CN 113383223A CN 201980090830 A CN201980090830 A CN 201980090830A CN 113383223 A CN113383223 A CN 113383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quid
specimen
observed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08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3223B (zh
Inventor
村上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Corp filed Critical Hir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83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3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3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3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2813Producing thin layers of samples on a substrate, e.g. smearing, spinning-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0Staining; Impregnating ; Fixation; Dehydration;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ples of tissue, cell or nucleic acid material and the like f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3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solid biological material, e.g. tissue samples, cell cul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4Microscope slides, e.g. mounting specimens on microscope sl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一种标本制作方法,其通过将被观察物载置在透光性的板上来制作观察标本,其中包括载置工序和固定工序,所述载置工序将前述被观察物载置在滞留于前述板上的液体积存部的表面上,所述固定工序使前述板上的前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的量在前述板的一端部侧比在另一端部侧多,将前述被观察物从前述另一端部的一方朝向前述一端部的一方按顺序粘贴固定在前述板的表面上。由此,可以可靠且简便地制作观察标本。

Description

标本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本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显微镜观察等中使用的观察标本,一般通过将组织片等被观察物载置在也被称为镜台(microscope slide)等的透光性的板上来制作(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在使水等液体滞留在板上形成了液体积存部后,通过将被观察物载置在此液体积存部,能制作观察标本。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1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液体积存部存在伴随着其流动而使被观察物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在制作观察标本时,在将被观察物载置在上述液体积存部后,要求使该被观察物适当地固定在板的表面上。
本发明以可以可靠且简便地制作观察标本为例示性的目的。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涉及一种标本制作方法,所述标本制作方法通过将被观察物载置在透光性的板上来制作观察标本,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置工序和固定工序,所述载置工序将所述被观察物载置在滞留于所述板上的液体积存部的表面上,所述固定工序使所述板上的所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的量在所述板的一端部侧比在另一端部侧多,将所述被观察物从所述另一端部的一方朝向所述一端部的一方按顺序粘贴固定在所述板的表面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可靠且简便地制作观察标本。
附图说明
图1A是基座板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1B是将板配置在基座板上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2A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2B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2C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2D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2E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2F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3A是用于说明可适用于基座板的疏液板部件的例子及适用了疏液板部件的情况下的被观察物的例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可适用于基座板的疏液板部件的例子及适用了疏液板部件的情况下的被观察物的例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3C是用于说明可适用于基座板的疏液板部件的例子及适用了疏液板部件的情况下的被观察物的例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4B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4C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4D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4E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4F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5A是基座板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5B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5C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6A是基座板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6B是用于说明标本制作方法的某个工序的俯视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不是限定有关权利要求书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不一定全部是对发明所必须的组合。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特征中的两个以上的特征任意地组合。另外,对同一或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参考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作为用于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的工具的一个,将表示基座板3的结构的俯视图(平面图)和在该俯视图中的由线d1-d1剖切的剖视图(下面简单地称为“剖视图”。就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剖视图而言也同样)并列地表示。基座板3包括支承部31及框部32。支承部31在俯视时实质上具有矩形形状,在其一端部设置了孔311。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在此孔311上,如图1A所示,可设置液体排出用的排液机构4,由此,可将支承部31上的液体排出。
框部32是以从支承部31的上面包围基座板3的三边的方式设置的U字形的壁体,支承部31及框部32设置成一体。框部32包括位于支承部31的长度方向(图1A中为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在图1A中为左侧)的边的缘部32D和从缘部32D分别延伸设置的相向的缘部32S1及32S2。在支承部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图1A中为右侧)的边上没有壁体,框部32在此部分中开放。另外,在缘部32D和支承部31的边界部设置将基座板3贯通的孔311。优选孔311设置在基座板3的宽度方向(在图1A中为上下方向)的缘部32D的中间位置。
这样,在基座板3中,由U字形的框部32围着的部分成为载置面31f。换言之,载置面31f的由缘部32D、32S1及32S2形成的三方由框部32堵塞,其以外的一方的部分面临基座板3的外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32和支承部31做成一体成形的结构,但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框部32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与支承部31分体的部件来构成。另外,也可以使分体的部件相对于支承部31装拆自由地构成。
关于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框部32只要是至少表面由难以与规定的液体相容的材料(疏液性或拒液性的材料)构成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32的表面由具有疏液性的材料处理(例如,涂层处理)。例如,在作为上述液体使用水的情况下,只要对框部32实施使用了硅树脂、氟树脂等的涂层以便具有疏水性或拒水性即可。上述的缘部32D、32S1及32S2也可以分别表现为疏液部32D、32S1及32S2。另外,也可以由具有疏液性的材料构成包括框部32在内的基座板3的整体,由具有亲液性的材料对载置面31f实施涂层。
另外,疏液性是指表示相对于在某个上面中的液体的性质的相对的性质,典型的是,可基于在该上面中的液滴的接触角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来决定。例如,在使液滴的接触角为θW时,例如在满足45°<θW,更合适的是满足60°<θW的情况下,也可以决定为具有疏液性。
基座板3可由这样的结构配置后述的规定的板,也可以表现为载置台、设置台、支承台或标本制作用夹具等。
图1B是表示将板1配置在上述基座板3的支承部31中的载置面31f上的样态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板1在俯视时实质上具有矩形形状,由玻璃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关于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通过将作为观察对象的被观察物载置在此板1上来制作规定的观察标本。在本实施方式中,板1包括用于载置被观察物的载置部11和可印刷识别信息等规定信息的磨砂部12。
另外,被观察物,典型的是通过将从患者等被检者采取的组织片由石蜡等进行固形化并将其固形组织块薄薄地切削来切出的组织片的薄切片等。另外,板1也可以表现为镜台(microscope slide)或者标本用板、被观察物载置用板、光学观察用板等。
为了容易说明,如图1B所示,将板1之中的基座板3中的设置了排液机构4的一侧的一端部作为部分P1,将其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作为部分P2。换言之,部分P1是在后述的排液时成为液体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排液下游侧端部),部分P2是在排液时成为液体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排液上游侧端部)。
图2A~2F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中的各工序的情形。本方法大致分为将板1配置在基座板3上的工序、在板1上形成液体积存部的工序、将被观察物载置在液体积存部上的工序及一面将液体积存部除去一面使被观察物固定在板1上的工序。
图2A是表示准备基座板3的工序的情形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在图2A的工序中,在基座板3上,作为排液机构4设置吸引喷嘴41。通过设置在吸引喷嘴41上的未图示的吸引驱动机构进行动作,以后形成的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经流路42进行吸引排出,由此,吸引喷嘴41可将该液体积存部除去。另外,吸引喷嘴41的吸引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由用户(制作标本的作业者)进行的操作输入,在所希望的时机开始其动作,由此,经吸引喷嘴41开始液体的吸引。
另外,在将支承部31和框部32作为分体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只要在此工序中,在设置上述吸引喷嘴41之前或之后,框部32作为外装用的疏液板部件相对于支承部31配置即可。
图2B是表示将板1配置在由图2A的工序准备的基座板3上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将板1放置在载置面31f上,并且使板1滑动直至部分P1与缘部32D接近,由此,板1的相对于基座板3的设定完成。此时,流路42与板1上的空间连通,由此,吸引喷嘴41可以吸引以后形成的液体积存部的液体而将该液体积存部除去。另外,在这里,将板1配置成磨砂部12成为排液上游侧,但也可以将磨砂部12作为排液下游侧。
图2C是表示在使由图2B的工序配置的板1与基座板3一起倾斜后向该板1上供给液体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首先,使处于水平姿势的基座板3及板1向在图2C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倾斜(第一倾斜步骤)。由此,板1的端部P1的位置比端部P2的位置低。通过此第一倾斜步骤,首先,水平姿势的板1成为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角θ1)倾斜的倾斜姿势A1。此时的板1的倾斜角(板1的表面(上面)和水平面所成的角:θ1),例如只要做成0.5~5[度]左右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做成1[度]左右。在这里,在第一倾斜步骤中使板1倾斜,也可以由仅降低端部P1侧、仅提高端部P2侧及降低端部P1侧并且提高端部P2侧中的任一种来进行。
接着,使用供液单元91向倾斜姿势A1的板1上供给液体。如前所述,因为基座板3包括疏液性的框部32,所以被供给到上述板1上的液体由框部32(的壁体的内周面)阻挡被供给的液体,适当地滞留在板1上的所希望的区域上,在上述板1上形成液体积存部W1。具体地说,被供给的液体由框部32的疏液效果弹开而滞留在板1上,并以滞留的液体的表面(载置被观察物的面)与框部32的面部32f的面相比成为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液体积存部W1。因为板1是倾斜姿势A1,所以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深度(液深)在端部P2侧比在端部P1侧浅。作为液体,只要使用相对于后述的被观察物没有实质上的化学性的影响的溶液或药液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纯水,但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等。
图2D是表示将被观察物2载置在由图2C的工序形成的液体积存部W1上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用户使用规定的器具92将被观察物2载置在液体积存部W1上(且是载置部11上方)。作为器具92,例如只要使用镊子等可处理被观察物2的器具即可。此时,如上所述,因为液体积存部W1的液深在端部P2侧比在端部P1侧浅,所以被观察物2至少在端部P2侧是与倾斜姿势A1的板1的表面接近地配置。或者,因为被观察物2可局部地沉入液体积存部W1,所以被观察物2也可以在端部P2侧的一部分中与倾斜姿势A1的板1的表面直接地接触。
图2E是表示使在图2D的工序中将被观察物2载置在液体积存部W1上的板1进一步倾斜并且开始该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即,用户在所希望的时机使板1的倾斜角度比倾斜姿势A1大,板1成为倾斜角度θ2(>θ1)的倾斜姿势A2。由此,将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向排液机构4引导,并且对吸引喷嘴41的吸引驱动机构进行动作控制,经吸引喷嘴41开始该液体的吸引(排液)。
使板1从倾斜姿势A1向倾斜姿势A2倾斜的动作和经吸引喷嘴41排出液体的动作也可大致同时开始,但开始的时机不一定需要一致,只要至少一部分重复地执行即可。典型的是,使板1从倾斜姿势A1向倾斜姿势A2倾斜以便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不会从基座板3的框部32上方流出的动作,也可以在来自吸引喷嘴41的排出液体的动作开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开始。
在这里,在使板1从倾斜姿势A1向倾斜姿势A2倾斜时,可以使板1以与板1的表面平行的直线为轴心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E的剖视图所示,在俯视时,使板1以与矩形形状的板1的短边平行的直线为转动轴心AX1转动。板1的转动轴心AX1设定成,在使板1倾斜并使液体排出时,滞留在板1的表面上的液体可朝向排出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吸引喷嘴41)连续地移动。由此,可使液体向吸引喷嘴41侧连续地滞留,进而,即使排液的量变少,也能效率良好地向排出口引导液体,能效率良好地进行排液处理。更合适的是,通过在侧视时使板1的转动轴心AX1在与板1的表面相同的平面上且设定成和与通过流路42(孔311)的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直线平行,可以更效率良好地进行排液处理。
图2F是表示直至使板1从图2E的工序进一步倾斜而促进并完成该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为止的工序的剖视图。使板1的倾斜角度比倾斜姿势A2大,板1成为倾斜角度θ3(>θ2)的倾斜姿势A3。在此倾斜姿势A3的状态ST11下,伴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以及/或者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该液体的液位逐渐下降(该液体逐渐从端部P2侧向端部P1侧移动)。由此,液体积存部W1上的被观察物2在端部P2侧与倾斜姿势A3的板1的表面直接地接触以及/或者该接触的面积逐渐变大。另一方面,在端部P1侧,被观察物2依然位于液体积存部W1上。
然后,使板1的倾斜角度比倾斜姿势A3大,板1成为倾斜角度θ4(>θ3)的倾斜姿势A4。在此倾斜姿势A4的状态ST12下,液体积存部W1上的被观察物2与倾斜姿势A4的板1的表面接触的面积进一步变大。与此相伴,能使该被观察物2粘贴在该板1的表面上,不会使该被观察物2产生皱褶、扭曲等。
进而,在此之后,使板1的倾斜角度比倾斜姿势A4大,板1成为倾斜角度θ5(>θ4)的倾斜姿势A5。在此倾斜姿势A5的状态ST13下,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被适当地除去,即,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完成,制作观察标本SP。液体的排出完成时的板1的倾斜角θ5例如是40~60[度]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5[度]左右。
进行小结,在图2E~图2F的工序中,被观察物2逐渐从端部P2的一方朝向端部P1的一方连续地粘贴在板1的表面上。由此,最终可以使被观察物2固定在该板1的表面上。因此,根据上述标本制作方法,可以从板1上排出不需要的液体,并且将被观察物2适当地固定在板1的表面上。由此,可以以消除了观察物2的皱褶、扭曲的状态制作被载置保持在板1的载置面上并最适合于观察的观察标本SP。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排液动作,在第一倾斜步骤中,通过使基座板3的姿势从倾斜姿势A1成为倾斜姿势A5来进行,但标本制作方法不被限定于此。例如,也能通过将基座板3的姿势维持在倾斜姿势A1的状态不变地一面使吸引喷嘴41的吸引力逐渐变大一面进行排液来进行同样的排液动作。
上面的标本制作方法包括将被观察物2载置在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的表面上的情况(图2D的工序);和使此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量在端部P1侧比在端部P2侧多,使被观察物2从端部P2的一方朝向端部P1的一方按顺序粘贴固定在板1的表面的情况(图2E~2F的工序)。根据这样的标本制作方法,在排液上游侧使被观察物2与板1的表面局部地接触,然后,该被观察物2从排液上游侧到排液下游侧按顺序与板的表面接触。其结果,可使被观察物2固定在板1上,不会使被观察物2产生皱褶、扭曲等,即,可以可靠且简便地制作观察标本SP。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E~2F的工序中,使板1倾斜,将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从端部P1侧排出,由此,适当地消除了被观察物2的皱褶、扭曲等。而且,以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的液深在端部P2侧比在端部P1侧浅的方式促进液体的排出,使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位变低。从此观点看,图2E的工序中的使板1进一步倾斜,也可以说是要求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量开始变动(开始液体的排出)。根据这样的次序,被观察物2从排液上游侧朝向排液下游侧连续地与板的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1是具有长边及短边的矩形形状,在使板1倾斜时,以与板1的短边平行的直线为转动轴使板1转动,但也可以以与长边平行的直线为转动轴。即,液体的排出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但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与板1的宽度方向平行。换言之,也可以将转动轴设定成液体的排出方向成为对边方向。或者,也可以使孔311的位置向缘部32S1(或32S2)侧偏心,将转动轴设定成液体的排出方向成为对角方向。
另外,液体的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吸引喷嘴41,但也可以取而代之,通过可设置在流路42上的公知的阀的开闭操作来进行液体的排出。由此,存在可以进行排液机构4的简化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进行有关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时,也可以对基座板3附加性地适用外装用的部件。图3A是作为其一例,表示将疏液板部件5适用于基座板3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疏液板部件5是具有一定的厚度的板材,其里面(基座板3侧的面)被成形为与支承部31及框部32卡合的形状,即,与框部32相向的部分相对于与支承部31相向的部分凹陷,成为薄壁。疏液板部件5与框部32同样,至少一部分由疏液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疏液板部件5在俯视时是大致正方形形状的板材,至少表面及里面、前端侧面511(在图3A中为右端侧面)的整个面被做成具有疏液性的疏液部51。疏液板部件5具有从前端侧面511朝向基端侧面(在图3A中为左端侧面)延伸的切口部53。此切口部53,为了在其前端使设置了排液机构4的孔311露出,形成为规定的长度的切口。切口部53的壁面531也被做成疏液部51。
疏液板部件5由上述结构在制作观察标本SP的过程中限制被观察物2的移动。由此,在被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过程中,被观察物2持续停留在板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其结果,被观察物2被固定在板1的该中央部。另外,当然也可以由疏液性的材料构成疏液板部件5的整体。
在图3A中,如箭头所示,作为此后的状态,进一步表示在配置了疏液板部件5的上述基座板3上载置了板1且在该板1上的规定位置载置了被观察物2的状态。在使用这样的基座板3的情况下,在图2E~图2F的工序中,可以适当地限制被观察物2的与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相伴的移动。
疏液板部件5只要被构成为可以限制被观察物2的在制作观察标本SP的过程中的移动即可。因此,也可以代替疏液板部件5,使用疏液板部件5’。疏液板部件5’包括将上面的缘部的一部分做成疏液性的疏液部51和疏液部51以外的主体部52。具体地说,主体部52具有从前端侧面(在图3A中为右端侧面)朝向基端侧面(在图3A中为左端侧面)延伸的切口部53。切口部53,为了在其前端使设置了排液机构4的孔311露出,形成为规定的长度的切口。疏液板部件5’的前端侧面、该前端侧面周边的表面及里面、切口部53的壁面531以及壁面531周边的表面及里面被做成疏液部51。主体部52的构成材料只要是疏液性比疏液部51低的材料即可,也可以是没有疏液性的材料、具有亲水性的材料等。
图3B表示有关其它的例子的疏液板部件5b配置在基座板3上的情况下的结构。疏液板部件5b具有在长度方向设置得比上述疏液板部件5长并且限制被观察物(作为被观察物2b)的向宽度方向的移动的切口扩宽部54。切口扩宽部54是从切口部53的中途形成为宽度宽的部分。根据这样的形状,被观察物2b与切口部53和切口扩宽部54之间的阶梯部55抵接,并且将被观察物2b的一部分收容在切口扩宽部54内。这样,因为由切口扩宽部54对被观察物2b的一部分进行引导,所以被观察物2b的箭头Ay方向的旋转被抑制。切口扩宽部54的切口长度越长,此旋转抑制效果越高。在图3B中,如箭头所示,作为此后的状态,进一步表示在配置了疏液板部件5b的上述基座板3上载置了板1且在该板1上载置了宽度比较窄的被观察物2b的状态。即,根据图3B的例子,可以限制由框部32的缘部32S1及32S2不能应对的被观察物2b的向宽度方向的移动。
图3C表示有关另外其它的例子的疏液板部件5c配置在基座板3上的情况下的结构。疏液板部件5c具有完全限制被观察物(作为被观察物2c)的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移动的约束部56。约束部56是被形成在疏液板部件5c的大致中央部的开口,被形成为与被观察物2c大致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尺寸。另外,疏液板部件5c还具有从此约束部56的基端侧面(在图3C中为左端侧面)朝向孔311延伸的切口部57。切口部57,为了在其前端使设置排液机构4的孔311露出,形成为规定的长度的切口。在图3C中,如箭头所示,作为此后的状态,表示在配置了疏液板部件5c的上述基座板3上载置了板1且在该板1上载置了被观察物2及与被观察物2b相比为小尺寸的被观察物2c的状态。即,根据图3C的例子,也可以限制被观察物2c的向任意的方向的移动。另外,在图3C的例子中,因为被观察物2c成为在全周被疏液板部件5c包围的形状,所以基座板3的框部32也可以不是疏液性。
这样,可适用于基座板3的外装用的部件不限于疏液板部件5(或5’),可以将从多个各种各样的形状的部件选择与被观察物2的尺寸相应的一个适用于基座板3。由此,可以使液体滞留在板1上的所希望的区域上,并且可以在排出液体时,防止被观察物2等从规定位置移动,将被观察物最合适地载置在板1的表面的所希望的位置。
从限制被观察物2的移动这样的观点看,前述的框部32的一部分/全部也可以与上述疏液板部件5等设置成一体。即,在图2A的工序(准备基座板3的工序)中,也可以相对于支承部31将与被观察物2的尺寸相应的框部32与疏液板部件5等一起配置作为基座板3。
(第二实施方式)
有关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也可以通过使用结构与基座板3不同的基座板来实现。图4A表示准备在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中使用的基座板6的工序的情形的俯视图及该俯视图中的由线d2-d2剖切的剖视图(下面简单地称为“剖视图”。就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剖视图而言也同样)。
基座板6包括支承部61及框部62。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A等)的关系中,支承部61除了没有设置孔311以外,与支承部31同样。框部62是以从支承部61的上面包围基座板6的三边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排液下游侧成为被开放的一侧的方式)设置的U字形的壁体。支承部61及框部62设置成一体。框部62包括缘部62U、62S1及62S2。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A等)的关系中,缘部62U设置在与缘部32D相反的一侧,另一方面,缘部62S1及62S2分别与缘部32S1及32S2同样。
即,在支承部6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在图4A中为左侧)的边上没有壁体,框部62在此部分被开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板6中由U字形的框部62围着的部分成为载置面61f。换言之,在支承部61上,缘部62U、62S1及62S2相互接触,形成U字形的框部62,框部62以外的部分成为载置面61f。此外,对于在这里省略的说明,可以援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内容。
图4B是表示将板1配置在由图4A的工序准备的基座板6上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在这里,将板1配置成磨砂部12成为排液下游侧,但也可以将磨砂部12作为排液上游侧。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板1的一端部P1与排液下游侧端部对应,其相反侧(相对于载置面61f,端部P1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P2与排液上游侧端部对应。
图4C是表示使由图4B的工序配置的板1与基座板6一起倾斜而向该板1上供给液体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首先,使处于水平姿势的基座板6及板1向在图4C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倾斜(第二倾斜步骤)。由此,板1的端部P1的位置比端部P2的位置高。通过此第二倾斜步骤,首先,水平姿势的板1成为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角θ11)倾斜的倾斜姿势B1。此时的板1的倾斜角θ11只要例如做成0.5~5[度]左右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做成1[度]左右。在这里,在第一倾斜步骤中,使板1倾斜也可以由仅提高端部P1侧、仅降低端部P2侧及提高端部P1侧并且降低端部P2侧中的任一种来进行。
接着,使用供液单元91,向倾斜姿势B1的板1上供给液体。由此,在板1上形成液体积存部W1。在这里,在倾斜姿势B1的板1中,液体积存部W1的液深在端部P2侧比在端部P1侧深。
图4D是表示将被观察物2载置在由图4C的工序形成的上述液体积存部W1上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用户使用器具92,将被观察物2载置在上述液体积存部W1上(且是载置部11上方)。如上所述,因为液体积存部W1的液深在端部P2侧比在端部P1侧深,所以可以说被观察物2在端部P2侧是从倾斜姿势B1的板1的表面离开的状态。
图4E是表示使在图4D的工序中将被观察物2载置在液体积存部W1上的板1倾斜并且开始该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的工序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首先,使处于倾斜姿势B1的基座板6及板1向在图4E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倾斜(第三倾斜步骤)。在第三倾斜步骤中,使板1倾斜的方向是与在第二倾斜步骤中使板1倾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由此,板1的端部P1的位置比端部P2的位置低。通过此第三倾斜步骤,倾斜姿势B1的板1成为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角θ12)倾斜的倾斜姿势B2。
在此工序中,作业者也可以使用器具92朝向板1侧推压(或固定)被观察物2直至液体积存部W1中的端部P2的液深大致为零为止。合适的是,优选朝向板1侧推压被观察物2直至被观察物2在端部P2侧的一部分中与板1的表面直接接触为止。
图4F是表示使板1从图4E的工序进一步倾斜直至促进并完成该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为止的工序的剖视图。使板1的倾斜角度比倾斜姿势B2大,板1成为倾斜角度θ13(>θ12)的倾斜姿势B3。在此倾斜姿势B3的状态ST21下,伴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以及/或者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该液体的液位逐渐下降(该液体逐渐从端部P2侧向端部P1侧移动)。由此,液体积存部W1上的被观察物2在端部P2侧与倾斜姿势B3的板1的表面直接接触,以及/或者该接触的面积逐渐变大。另一方面,在端部P1侧,被观察物2依然位于液体积存部W1上。另外,在此工序中,因为被观察物2至少在排液上游侧局部地固定在板的表面上,所以用户也可以使器具92从被观察物2离开。
然后,使板1的倾斜角度比倾斜姿势B3大,板1成为倾斜角度θ14(>θ13)的倾斜姿势B4。在此倾斜姿势B4的状态ST22下,液体积存部W1上的被观察物2与倾斜姿势B4的板1的表面接触的面积进一步变大。与此相伴,能使该被观察物2粘贴在该板1的表面上,不会使该被观察物2产生皱褶、扭曲等。
进而在此之后,使板1的倾斜角度比倾斜姿势B4大,板1成为倾斜角度θ15(>θ14)的倾斜姿势B5。在此倾斜姿势B5的状态ST23下,板1上的液体积存部W1被适当地除去,即,液体积存部W1的液体的排出完成,制作观察标本SP。液体的排出完成时的板1的倾斜角例如是40~60[度]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是55[度]左右。
进行小结,在图4E及图4F的工序中,被观察物2逐渐从端部P2的一方朝向端部P1的一方连续地粘贴在板1的表面上。由此,最终可以使被观察物2均匀且以无皱褶、扭曲等紧贴的状态固定在该板1的表面上。因此,由上述标本制作方法也可以制作以消除了被观察物2的皱褶、扭曲的状态载置保持在板1的载置面上并最适合于观察的观察标本SP,能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板1不从图4E~4F的工序中的上述倾斜姿势的基座板6落下的方式对支承部62的表面实施表面加工以便保持板1,或者也可以由未图示的板保持构件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倾斜步骤中以端部P1成为上方且端部P2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然后在第三倾斜步骤中,以端部P1成为下方且端部P2成为上方的方式倾斜。由此,液体在向端部P2侧移动后,向端部P1侧移动。其结果,能使被观察物2可靠且简便地固定在板1上。
上面,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通过使液体在向端部P2侧移动后向端部P1侧移动,能使被观察物2可靠且简便地固定在板1上。
(应用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增加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基座板3或6的构造上增加变更,部分地变更有关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
图5A是作为可用于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的其它的基座板的一例,表示基座板3’的俯视图及该俯视图中的由线d1’-d1’剖切的剖视图。基座板3’,在如下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座板3(参照图1A等)不同:代替支承部31,包括在水平姿势下上面成为预先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角θ3)设置的倾斜面的支承部31’。即,基座板3’设置成支承部31’从可设置排液机构4的孔311侧的一端部朝向其相反侧(相对于载置面31’f,该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逐渐变厚(支承部31’的厚度变大)。支承部31’的上面的倾斜角θ3只要做成1度左右即可。另外,就框部32而言,与基座板3(参照图1A等)同样。
图5B是表示将吸引喷嘴41设置在上述基座板3’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在这里,吸引喷嘴41作为以相对于水平姿势的基座板3’大致正交的姿势插入并固定在孔311中的结构来表示,但也可以以相对于上述支承部31’的倾斜的上面大致正交的姿势固定。
图5C是表示将板1配置在设置了吸引喷嘴41的上述基座板3’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根据上述基座板3’,因为在水平姿势下支承部31’的上面成为预先以规定的角度(倾斜角θ3)设置的倾斜面,所以板1以倾斜姿势C1配置。因此,在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座板3使用上述基座板3’的情况下,在由供液单元91向板1上供给液体时,可以以仅将板1倾斜成倾斜姿势C1的状态在板1上以吸引喷嘴41侧的液深变深的方式形成液体积存部W1,不使上述基座板3’倾斜(不做成倾斜姿势A1)。即,可以说,在使用上述基座板3’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在图2C的工序中基座板3的向倾斜姿势A1的移动动作。
图6A作为可用于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标本制作方法的其它的基座板的一例,表示基座板6’的俯视图及该俯视图中的由线d2’-d2’剖切的剖视图。基座板6’,在如下的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座板6(参照图4A等)不同:代替支承部61,包括在水平姿势下上面成为预先以规定的角度设置的倾斜面的支承部61’。即,基座板6’设置成支承部61’从缘部62U侧的一端部朝向其相反侧(相对于载置面61’f,该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逐渐变厚(支承部61’的厚度变大)。支承部61’的上面的倾斜角θ4只要做成1度左右即可。另外,就框部62而言,与基座板6(参照图4A等)同样。
图6B是表示将板1配置在上述基座板6’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及其剖视图。根据上述基座板6’,因为在水平姿势下支承部61’的上面成为预先以规定的角度(倾斜角θ4)设置的倾斜面,所以板1以倾斜姿势D1配置。因此,在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座板6而使用上述基座板6’的情况下,在由供液单元91向板1上供给液体时,可以以仅将板1倾斜成倾斜姿势D1的状态在板1上以缘部62U侧的液深变深的方式形成液体积存部W1,不使上述基座板6’倾斜(不做成倾斜姿势B1)。即,可以说,在使用上述基座板6’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图4C的工序中的向倾斜姿势B1的移动动作。
在上面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将各要素由与其功能方面相关的名称来表示,但各要素不是限于将在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内容作为主要功能具备的要素,也可以是辅助性地具备它的要素。
上面,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涉及一种标本制作方法,前述标本制作方法是通过将被观察物(例如2)载置在透光性的板(例如1)上来制作观察标本(例如SP)的标本制作方法,其中,包括将前述被观察物载置在滞留于前述板上的液体积存部(例如W1)的表面上的载置工序(例如图2D、图4D的工序)和使前述板上的前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的量在前述板的一端部(例如P1)侧比在另一端部(例如P2)侧多,使前述被观察物从前述另一端部的一方朝向前述一端部的一方按顺序粘贴固定在前述板的表面上的固定工序(例如图2E~2F、图4E~4F的工序)。由此,在排液上游侧使被观察物与板的表面接触,然后,该被观察物从排液上游侧到排液下游侧按顺序与板的表面接触。其结果,可以使被观察物固定在板上,不会使被观察物产生皱褶、扭曲等,即,可以适当地制作观察标本。
发明不是被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发明,可以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符号的说明
1:板;2:被观察物;SP:观察标本;W1:液体积存部;P1:一端部(排液下游侧端部);P2:另一端部(排液上游侧端部)。

Claims (12)

1.一种标本制作方法,所述标本制作方法通过将被观察物载置在透光性的板上来制作观察标本,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置工序和固定工序,
所述载置工序将所述被观察物载置在滞留于所述板上的液体积存部的表面上,
所述固定工序使所述板上的所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的量在所述板的一端部侧比在另一端部侧多,将所述被观察物从所述另一端部的一方朝向所述一端部的一方按顺序粘贴固定在所述板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使所述板倾斜地将所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从所述板的所述一端部侧排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使所述板以与所述板的表面平行的直线为轴心向规定方向倾斜。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具有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边及第二边在内的矩形形状,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使所述板以与所述第一边或所述第二边平行的直线为轴心倾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以所述板上的所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的液深在所述板的所述另一端部侧比在所述一端部侧浅的方式一面从所述一端部侧排出该液体一面使液位变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所述板配置在具有排液机构的基座板之上的配置工序,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将所述板上的所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向所述排液机构引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置工序中,将至少在缘部具备第一疏液部的疏液板部件配置在所述基座板之上,将所述板配置在该基座板上,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一面由所述第一疏液部限制所述液体的向所述一端部侧的移动,一面进行所述液体的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置工序中,将在所述板的所述一端部和与所述板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不同的侧缘部具备所述第一疏液部的所述疏液板部件配置在所述基座板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板在配置所述板的部分的周缘部具备第二疏液部,
在所述配置工序中,以与所述第二疏液部邻接的方式配置所述板,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一面由所述第二疏液部限制所述液体的向所述一端部侧的移动,一面进行所述液体的排出。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以所述板上的所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的液深在所述板的所述另一端部侧比在所述一端部侧深的方式使所述板向规定方向倾斜,然后,以该液体的液深在所述一端部侧比在所述另一端部侧深的方式使所述板向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将该液体排出。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载置工序后要求所述液体积存部的液体的量开始变动的工序。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标本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向所述板上的规定区域供给所述液体并形成所述液体积存部的工序。
CN201980090830.9A 2019-02-08 2019-02-08 标本制作方法 Active CN113383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4647 WO2020161895A1 (ja) 2019-02-08 2019-02-08 標本作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3223A true CN113383223A (zh) 2021-09-10
CN113383223B CN113383223B (zh) 2024-02-02

Family

ID=71948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0830.9A Active CN113383223B (zh) 2019-02-08 2019-02-08 标本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18210A1 (zh)
EP (1) EP3889572B1 (zh)
JP (1) JP7094398B2 (zh)
CN (1) CN113383223B (zh)
WO (1) WO20201618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1613A (zh) * 2019-09-04 2022-04-12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标本制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0869B2 (ja) * 2020-07-20 2022-10-25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試料支持具、支持機器、および試料作製方法

Citation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6219A (ja) * 2000-02-09 2001-10-26 Aloka Co Ltd サンプル処理装置
US6363800B1 (en) * 1999-03-10 2002-04-02 Mesosystems Technology, Inc. Coating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 particle impact collector
JP2002286592A (ja) * 2001-03-22 2002-10-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サンプルからその一部分を選抜する方法、その選抜方法に用いる担体、その選抜用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選抜を行う装置
JP2004170156A (ja) * 2002-11-18 2004-06-17 Sysmex Corp 試料分析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液体吸引管
US20060000709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Sebastian Bohm Methods for modulation of flow in a flow pathway
JP2007082576A (ja) * 2005-09-20 2007-04-0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2007237021A (ja) * 2006-03-06 2007-09-2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マイクロリアクタ
WO2008063135A1 (en) * 2006-11-24 2008-05-29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sample in a liquid droplet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2008151755A (ja) * 2006-12-20 2008-07-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伸展装置並びに伸展方法
JP2008151657A (ja) * 2006-12-18 2008-07-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薄切片標本作製装置及び薄切片標本の作製方法
CN101529224A (zh) * 2006-10-19 2009-09-09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过滤水监视装置及过滤水监视系统
FR2933713A1 (fr) * 2008-07-11 2010-01-1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manipulation et d'observation de gouttes de liquide
JP201116960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被検体分析用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209889A (zh) * 2008-11-12 2011-10-05 文塔纳医疗系统公司 用于加热载持标本的载玻片的方法及设备
US20110305842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Floatable opposables for applying fluids to process biological samples
JP2012137293A (ja) * 2010-12-24 2012-07-19 Medica Tekku Kk 生物反応装置
JP2013214757A (ja) * 2013-05-17 2013-10-1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方法
WO2014108185A1 (en) * 2013-01-09 2014-07-17 Tecan Trading Ag Disposable cartridge for microfluidics systems
US20140287456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Lee H. Angros Method of removing floatation liquid
US20150008096A1 (en) * 2012-02-08 2015-01-08 Sakura Finetek Japan Co., Ltd. Thin-section sample fabr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in-section sample
US20150031071A1 (en) * 2012-03-01 2015-01-29 Victorious Medical Systems Aps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d Agitating an Amount of Liquid Over a Microscope Slide
WO2015086531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Automated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hermally processing microscope slides
KR20150072170A (ko) * 2013-12-19 2015-06-29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전기화학 센서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70173578A1 (en) * 2014-03-14 2017-06-22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analytes
CN107144458A (zh) * 2016-01-29 2017-09-0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染色装置、涂抹标本制作装置以及标本染色方法
WO2018043655A1 (ja) * 2016-09-01 2018-03-08 秋田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病理標本作製装置、病理標本作製システム
JP2018040788A (ja) * 2016-09-01 2018-03-15 秋田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病理標本作製装置、病理標本作製システム
WO2019017291A1 (ja) * 2017-07-19 2019-01-24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標本作製方法および標本作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3526B2 (ja) * 1996-12-18 2006-03-08 サクラ精機株式会社 顕微鏡標本のカバーガラス貼着方法と装置
DE10218988C1 (de) * 2002-04-24 2003-11-20 Horst Dieter Becke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netzen von Objekten
JP4607703B2 (ja) * 2005-08-22 2011-01-05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薄切片標本作製方法
JP2016176842A (ja) * 2015-03-20 2016-10-06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薄切片試料作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3800B1 (en) * 1999-03-10 2002-04-02 Mesosystems Technology, Inc. Coating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 particle impact collector
JP2001296219A (ja) * 2000-02-09 2001-10-26 Aloka Co Ltd サンプル処理装置
JP2002286592A (ja) * 2001-03-22 2002-10-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サンプルからその一部分を選抜する方法、その選抜方法に用いる担体、その選抜用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選抜を行う装置
JP2004170156A (ja) * 2002-11-18 2004-06-17 Sysmex Corp 試料分析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液体吸引管
US20060000709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Sebastian Bohm Methods for modulation of flow in a flow pathway
JP2007082576A (ja) * 2005-09-20 2007-04-0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2007237021A (ja) * 2006-03-06 2007-09-2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マイクロリアクタ
CN101529224A (zh) * 2006-10-19 2009-09-09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过滤水监视装置及过滤水监视系统
WO2008063135A1 (en) * 2006-11-24 2008-05-29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sample in a liquid droplet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2008151657A (ja) * 2006-12-18 2008-07-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薄切片標本作製装置及び薄切片標本の作製方法
JP2008151755A (ja) * 2006-12-20 2008-07-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伸展装置並びに伸展方法
FR2933713A1 (fr) * 2008-07-11 2010-01-1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manipulation et d'observation de gouttes de liquide
CN102209889A (zh) * 2008-11-12 2011-10-05 文塔纳医疗系统公司 用于加热载持标本的载玻片的方法及设备
JP201116960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被検体分析用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305842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Floatable opposables for applying fluids to process biological samples
JP2012137293A (ja) * 2010-12-24 2012-07-19 Medica Tekku Kk 生物反応装置
US20150008096A1 (en) * 2012-02-08 2015-01-08 Sakura Finetek Japan Co., Ltd. Thin-section sample fabr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in-section sample
US20150031071A1 (en) * 2012-03-01 2015-01-29 Victorious Medical Systems Aps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d Agitating an Amount of Liquid Over a Microscope Slide
WO2014108185A1 (en) * 2013-01-09 2014-07-17 Tecan Trading Ag Disposable cartridge for microfluidics systems
US20140287456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Lee H. Angros Method of removing floatation liquid
JP2013214757A (ja) * 2013-05-17 2013-10-1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方法
WO2015086531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Automated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hermally processing microscope slides
KR20150072170A (ko) * 2013-12-19 2015-06-29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전기화학 센서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70173578A1 (en) * 2014-03-14 2017-06-22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analytes
CN107144458A (zh) * 2016-01-29 2017-09-0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染色装置、涂抹标本制作装置以及标本染色方法
WO2018043655A1 (ja) * 2016-09-01 2018-03-08 秋田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病理標本作製装置、病理標本作製システム
JP2018040788A (ja) * 2016-09-01 2018-03-15 秋田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病理標本作製装置、病理標本作製システム
WO2019017291A1 (ja) * 2017-07-19 2019-01-24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標本作製方法および標本作製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SHMIRI KIARASH 等: "EFFECTS OF WETTABILITY ON CAPILLARY FLOW OF NON-NEWTONIAN FLUID IN MICROCHANNELS", 《PROCEEDINGS OF THE ASME FLUIDS ENGINEERING DIVISION SUMMER MEETING》, pages 1 - 6 *
冯焱颖 等: "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力学进展》, pages 1 - 16 *
徐廷文 等: "血清制备方法对常规生化检测的影响", 《内蒙古中医药》, pages 5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1613A (zh) * 2019-09-04 2022-04-12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标本制作装置
CN114341613B (zh) * 2019-09-04 2024-02-02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标本制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61895A1 (ja) 2020-08-13
EP3889572B1 (en) 2024-04-10
US20210318210A1 (en) 2021-10-14
CN113383223B (zh) 2024-02-02
JP7094398B2 (ja) 2022-07-01
EP3889572A4 (en) 2021-11-24
JPWO2020161895A1 (ja) 2021-11-25
EP3889572A1 (en)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3223A (zh) 标本制作方法
WO2011139978A1 (en) Moving meniscus rinsing and mixing in cell staining
US5985217A (en) Microfabricated instrument for tissue biopsy and analysis
JP4808406B2 (ja) 表面に液体を流す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00185222A1 (en) Vacuum-Assisted Microscale Cutting Device
US20060227513A1 (en) Controlling biological fluids i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machines
JP6962639B2 (ja) 大スケール表面処理装置を有する垂直マイクロ流体プローブヘッド
JP2010536332A (ja) ピペット操作可能な物質を送達する装置
EP1652478A1 (en) Tissue cutting device, tissue cut assisting device and accommodation housing
JP2014533823A (ja) カバー部材、基板上の生体サンプル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モジュール
EP2193921A3 (en) Liquid-jet head chip, liquid-jet head, and liquid-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1985694B1 (en) Microinjection apparatus, trap plate and microinjection method
JP2023502592A (ja) コネクタを備える薄切可能カセットおよび包埋フレーム、ならびに生検組織試料を調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US10105129B2 (en) D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draining liquid in eyelid aperture
JP7160869B2 (ja) 試料支持具、支持機器、および試料作製方法
JP6665226B2 (ja) サイドロードされるewod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スペーサ
JP7078248B2 (ja) 生検試料キャリア
JPH0943119A (ja) 生物組織の処理装置
AU2001283904B2 (en) Spot pick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icking gel plugs
JP5207346B2 (ja) 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装置
US20200115671A1 (en) Nanoneedle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291991B2 (en) Sample carri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TW200804941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rrecting pattern
CN111989158B (zh) 压差辅助排水系统
EP1338893A2 (en) Applicator of a fluid sample on a substr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