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682A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682A
CN113366682A CN202080010849.0A CN202080010849A CN113366682A CN 113366682 A CN113366682 A CN 113366682A CN 202080010849 A CN202080010849 A CN 202080010849A CN 113366682 A CN113366682 A CN 113366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tab
tabs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08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6682B (zh
Inventor
金娟
蔡阳声
吴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6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6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设置于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及设置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电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部与多个第一极耳,第一凹部设置于第二极片上。多个第一极耳由第一集流体形成,多个第一极耳相互电连接。在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两个第一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一凹部。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将极耳与集流体设置为一体成型,可改善电化学装置在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内外温差,且减少能量密度损失。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化学装置能够进行充放电,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产品、数码类产品、动力产品、医疗及安防等领域。电化学装置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同时电化学装置内外部由于散热条件不同也会产生较大的温差,热积累和内外部温度的不平衡会对电化学装置的寿命和性能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一般是在电化学装置内部设置导热片,通过导热片将内部热量导出。然而,电化学装置内部设置导热片虽可以加快内部散热,但会降低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化学装置,可以改善电极组件在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内侧和外侧温差,同时减少能量密度损失。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隔离膜、至少一个第一凹部及多个第一极耳。隔离膜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设置于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及设置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一凹部设置于第二极片上,多个第一极耳由第一集流体形成,多个第一极耳相互电连接。在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两个第一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一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部及多个第二极耳。第二凹部设置于第一极片上,多个第二极耳由第二集流体形成,多个第二极耳相互电连接。在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两个第二极耳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电极组件的内侧的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电极组件的外侧的第一极耳的宽度。靠近电极组件的内侧的第一凹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电极组件外侧的第一凹部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对称的第一极耳的宽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极组件宽度方向上,第一极耳包括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中的至少一者与设置有第一活性材料层的第一集流体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未设置第一活性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设置有多个第三凹部。在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第三凹部的投影位于与第三凹部相邻的第一凹部和第一极耳的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第四凹部,第四凹部设置于第一极片上,第四凹部设置于两个第一极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极耳片。第一极耳片电连接于第一极耳。其中,第一极耳片的一端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片,每一第一子极耳片电连接于第一极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电极组件的内侧的第一子极耳片的宽度大于靠近电极组件的外侧的第一子极耳片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极耳片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极耳片的另一端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部与多个第二凹部设置在电极组件的同一端或不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在卷绕方向上,靠近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端的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远离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端的第一极耳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焊接或导电胶粘接。
本申请的另外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化学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将极耳与集流体设置为一体成型,且多个同极性的极耳和凹部沿电芯厚度方向的投影存在重合区,可改善电化学装置在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内外温差,极耳和极耳焊接区均设置在极片内部,减少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损失。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隔离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极耳片与第二极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一极片10,第一隔离膜20,第二极片30,第一极耳片40,第二极耳片50,电极组件100,第一集流体101,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第一极耳103,第二凹部104,第三凹部201,第二集流体301,第二活性材料层302,第二极耳303,第一凹部304,电化学装置200,电子装置300,第一子极耳片401,第二子极耳片501,第一侧边1031,第二侧边1032,第一间隙1033,第三侧边3031,第四侧边3032,第二间隙30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1具体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极片10、隔离膜20、第二极片30。第一极片10包括第一集流体101及设置于第一集流体101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第二极片30包括第二集流体301及设置于第二集流体301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302。电极组件100可以由第一极片10、隔离膜20及第二极片30卷绕形成,也可以由第一极片10、隔离膜20及第二极片30叠片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可以设置在第一集流体101的两面,或者仅设置在第一集流体101的一面。第二活性材料层302可以设置在第二集流体3011的两面,或者仅设置在第二集流体301的一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0为正极极片,第一集流体101为正极集流体,第一活性材料层102为正极活性材料层。第二极片30为负极极片,第二集流体301为负极集流体,第二活性材料层302为负极活性材料层。或者,第一极片10为负极极片,第一集流体101为负极集流体,第一活性材料层102为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二极片30为正极极片,第二集流体301为正极集流体,第二活性材料层302为正极活性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极耳103由第一极片10的第一集流体101形成,即第一极耳103与第一集流体101一体成型,从而使得电极组件100内部热量可以更快导出。第一极片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部104,第一极耳103和第二凹部104可以交叉设置。
举例而言,可以先在第一集流体101上设置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形成第一极片10,然后将第一极片10上预先设定的多个极耳区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清洗掉,清洗后暴露出的第一集流体101作为多个第一极耳103。也可以先在第一集流体101上间隔贴胶纸,然后在第一集流体101上设置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形成第一极片10,再移除这些胶纸,进而可在第一极片10形成多个第一极耳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完成在第一集流体101上设置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时,可以将第一极片10上预先设定的至少一个指定区域的第一集流体101和第一活性材料层102裁切掉,进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凹部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103还可以由第一集流体101的空箔区形成,即无需通过去除第一集流体101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来得到第一极耳103,而直接使用第一集流体101的空箔区。
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极耳303由第二极片30的第二集流体301形成,即第二极耳303与第二集流体301一体成型,从而使得电极组件100内部热量可以更快导出。第二极片3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部304,第二极耳303和第一凹部304可以交叉设置。
举例而言,可以先在第二集流体301上设置第二活性材料层302形成第二极片30,然后将第二极片30上预先设定的多个极耳区的第二活性材料层302清洗掉,清洗后暴露出的第二集流体301作为多个第二极耳303。也可以先在第二集流体301上间隔贴胶纸,然后在第二集流体301上设置第二活性材料层302形成第二极片30,再移除这些胶纸,进而可在第二极片30形成多个第二极耳3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完成在第二集流体301上设置第二活性材料层302时,可以将第二极片30上预先设定的至少一个指定区域的第二集流体301和第二活性材料层302裁切掉,进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凹部3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极耳303还可以由第二集流体301的空箔区形成,即无需通过去除第二集流体301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302来得到第二极耳303,直接使用第二集流体301的空箔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隔离膜20设置有多个第三凹部201。第三凹部201的宽度W3小于或等于与其相邻的第一凹部304的宽度W1,且小于或等于与其相邻的第二凹部104的宽度W2。第三凹部201的深度H3小于或等于与其相邻的第一凹部304的深度H1,且小于或等于与其相邻的第二凹部104的深度H2,进而可以避免第一极片10与第二极片30之间发生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电极组件100在第一视角下的俯视图,该第一视角的视线方向与第一方向X1垂直。电极组件100由第一极片10、隔离膜20及第二极片30卷绕形成。多个第一凹部304与多个第二凹部104位于电极组件100的同一端。每一第一凹部304和每一第一极耳103在电极组件100的第一方向X1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区,进而多个第一极耳103之间可以相互电连接。每一第二凹部104和每一第二极耳303在电极组件100的第一方向X1上的投影亦存在重合区,进而多个第二极耳303之间可以相互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部304与多个第二凹部104还可以位于电极组件100的对向端。此时的电极组件100的一端的方向与该第一视角的视线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1可选为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第一极片10、图3所示的第二极片30及图4所示的隔离膜20卷绕形成图5所示的电极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第一极片10、图7所示的第二极片30及图4所示的隔离膜20卷绕形成电极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内侧的第一极耳10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电极组件100外侧的第一极耳103的宽度,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内侧的第二极耳30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电极组件100外侧的第二极耳303的宽度。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内侧的第一凹部30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电极组件100外侧的第一凹部304的宽度,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内侧的第二凹部10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电极组件100外侧的第二凹部104的宽度。
在本申请中,电极组件100的内侧是指电极组件100的内层位置,电极组件100的外侧是指电极组件100的外层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极耳103的宽度从电极组件100内侧到外侧呈逐渐减小变化,多个第一凹部304的宽度从电极组件100内侧到外侧呈逐渐减小变化。多个第二极耳303的宽度从电极组件100内侧到外侧呈逐渐减小变化,多个第二凹部104的宽度从电极组件100内侧到外侧呈逐渐减小变化。进而使得电极组件100内侧的极耳区宽度较宽,极耳电流密度小,设置活性材料层的集流体区域相对较少,电极组件100内部产热更少。且较宽的极耳可提高电极组件100内部的导热和散热性能,而电极组件100外部较易散热,极耳区宽度较窄,设置活性材料层的集流体区域相对较多,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第一极耳103、第二极耳303)或凹部(第一凹部304、第二凹部104)的宽度从电极组件100内侧到外侧呈逐渐减小变化可以是指宽度从电极组件100内侧到外侧依次减小,或者几个相邻层的宽度没有变化,但宽度总体上是从电极组件100内侧到外侧减小。比如,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到第一外侧依次为第一正极极耳至第五正极极耳,第一正极极耳至第五正极极耳的宽度依次减小,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到第二外侧依次为第六正极极耳至第十正极极耳,第六正极极耳至第十正极极耳的宽度依次减小。再比如,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到第一外侧依次为第一正极极耳至第六正极极耳,第一正极极耳宽度大于第二正极极耳,第二正极极耳宽度等于第三正极极耳宽度,第三正极极耳至第六正极极耳的宽度依次减小,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到第二外侧依次为第七正极极耳至第十二正极极耳,第七正极极耳宽度大于第八正极极耳,第八正极极耳宽度等于第九正极极耳宽度,第九正极极耳至第十二正极极耳的宽度依次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极组件100两侧对称的第一极耳103的宽度相同,电极组件100两侧对称的第二极耳303的宽度相同。设置电极组件100两侧对称的第一极耳103宽度相同,则可以使得在厚度方向上离电极组件100中心距离相同的第一极耳103的散热能力相同,在提高电极组件100的散热性能的同时,可以降低设置第一极耳103对能量密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两侧对称的第一极耳103的宽度也可以不相同,电极组件100两侧对称的第二极耳303的宽度也可以不相同。
在本申请中,电极组件100两侧对称是指沿电极组件100厚度方向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为卷绕结构,在电极组件100的卷绕方向上,靠近卷绕结构的卷绕起始端的第一极耳103的宽度大于远离卷绕结构的卷绕起始端的第一极耳103的宽度。即在电极组件100的卷绕方向上,多个第一极耳100的宽度依次递减。则形成卷绕结构后,电极组件100两侧对称的第一极耳103的宽度不同,如此设置,虽然降低了一侧的散热性能,但相应的活性物质层的设置面积增加,提高了能量密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极组件100的卷绕方向上,靠近卷绕结构的卷绕起始端的第二极耳303的宽度大于远离卷绕结构的卷绕起始端的第二极耳303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假设电极组件100包括N层,N为大于零的整数,第一极耳103的数量可选小于或等于N/2,第二极耳303的数量可选小于或等于N/2。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第四凹部(未示出),第四凹部设置于第一极片10上,第四凹部设置于两个第一极耳103之间。即两个第一极耳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凹部304和第四凹部,即电极组件100中并不是每一层的第一极片10上均设置有第一极耳103。在满足散热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相互电连接的第一极耳103的个数,提高第一极耳103的电连接可靠性,同时可以降低工艺复杂性,提高生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第五凹部(未示出),第五凹部设置于第二极片30上,第五凹部设置于两个第二极耳303之间。即两个第二极耳303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部104和第五凹部,即电极组件100中并不是每一层的第二极片30均设置有第二极耳303。在满足散热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相互电连接的第一极耳103的个数,提高第一极耳103的电连接可靠性,同时可以降低工艺复杂性,提高生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10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导电胶实现电连接,多个第二极耳303之间同样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导电胶实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X1,第三凹部201的投影位于与该第三凹部201相邻的第一凹部304和第一极耳103的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X1,第三凹部201的投影位于与该第三凹部201相邻的第二凹部104和第二极耳303的投影内。如图8所示,沿宽度方向W11,第一极耳103还可以包括第一侧边1031及第二侧边1032,宽度方向W11为第一极片10延伸的方向,且宽度方向W11不是第一极耳103或第二凹部104朝向的方向。第一侧边1031和第二侧边1032与设置有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第一集流体101之间均具有一第一间隙1033,使得第一极耳103可以相对自由地活动,可以降低在焊接第一极耳103时对设置有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第一集流体101的拉扯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侧边1031与第二侧边1032中的一者与设置有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第一集流体10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33。
在本申请中,第一极耳或第一凹部的宽度是指沿宽度方向W11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沿宽度方向W12,第二极耳303还可以包括第三侧边3031及第四侧边3032,宽度方向W12为第二极片30延伸的方向,且宽度方向W12不是第二极耳303或第一凹部304朝向的方向。第三侧边3031和第四侧边3032与设置有第二活性材料层302的第二集流体301之间均具有一第二间隙3033,使得第二极耳303可以相对自由地活动,可以降低在焊接第二极耳303时对设置有第二活性材料层302的第二集流体301的拉扯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三侧边3031与第四侧边3032中的一者与设置有第二活性材料层302的第二集流体30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033。
在本申请中,第二极耳或第二凹部的宽度是指沿宽度方向W12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极耳片40及第二极耳片50。第一极耳片40电连接于多个第一极耳103,第二极耳片50电连接于多个第二极耳303。在图10中,第一凹部304,第二凹部104,第三凹部201均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极耳片40的一端分叉成宽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子极耳片401,每一第一子极耳片401电连接于至少一第一极耳103,第一子极耳片4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比如第一极耳片40的一端分叉成宽度不同的4个第一子极耳片401。较宽的第一子极耳片401可选电连接电极组件100较内侧的第一极耳103,较窄的第一子极耳片401可选电连接电极组件100较外侧的第一极耳103,即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内侧的第一子极耳片401的宽度大于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外侧的第一子极耳片401的宽度。第二极耳片50的一端分叉成宽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子极耳片501,每一第二子极耳片501电连接于至少一第二极耳303,第二子极耳片5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比如第二极耳片50的一端分叉成宽度不同的4个第二子极耳片501。较宽的第二子极耳片501可选电连接电极组件100较内侧的第二极耳303,较窄的第二子极耳片501可选电连接电极组件100较外侧的第二极耳303,即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内侧的第二子极耳片501的宽度大于靠近电极组件100的外侧的第二子极耳片501的宽度。
在本申请中,第一极耳片40的宽度是指电极组件100中沿与第一极耳103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第二极耳片40的宽度是指电极组件中沿与第二极耳303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极耳片401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极耳片40的另一端的厚度,偏差可以为正负1μm,进而可以提高第一子极耳片401与第一极耳103的焊接可靠性。多个第二子极耳片501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二极耳片50的另一端的厚度,偏差可以为正负1μm,进而可以提高第二子极耳片501与第二极耳303的焊接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极耳与集流体一体成型,极耳宽度从电极组件内侧到外侧大致呈逐渐减小变化,改善了电极组件在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内外温差,且减少能量密度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100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电极组件100的制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第二极片30中裁切出多个第一凹部304,第二极片30包括第二集流体301及设置于第二集流体301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302。
步骤S2,在第一极片10中裁切出多个第二凹部104,第一极片10包括第一集流体101及设置于第一集流体101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
步骤S3,在隔离膜20中裁切出多个第三凹部201。
步骤S4,将第二极片30上的多个第二极耳区域的第二活性材料层302移除,从而形成多个第二极耳303。
步骤S5,将第一极片10上的多个第一极耳区域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移除,从而形成多个第一极耳103。
步骤S6,卷绕第一极片10、隔离膜20及第二极片30,形成卷芯结构的电极组件。
步骤S7,将第一极耳片40电连接至每一第一极耳103。
步骤S8,将第二极耳片50电连接至每一第二极耳303。
此外,如图13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200,电化学装置200包括上述任一种情况的电极组件100及容纳电极组件100的外壳。第一极耳片40与第二极耳片50可以从外壳中伸出形成两个连接端子。电化学装置200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
此外,如图14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300,该电子装置300包括上述任一种情况的电化学装置200。电子装置200可以为电动摩托、电动单车、电功工具、电动汽车、无人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个人电脑,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可充电式设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上;
多个第一极耳,由所述第一集流体形成,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相互电连接;
在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极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上;
多个第二极耳,由所述第二集流体形成,多个所述第二极耳相互电连接;
在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极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
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内侧的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外侧的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
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内侧的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外侧的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在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对称的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在所述电极组件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或所述第二侧边中的至少一者与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所述第一集流体之间具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极耳未设置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隔离膜设置有多个第三凹部,
在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凹部的投影位于与所述第三凹部相邻的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极耳的投影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四凹部,所述第四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上,所述第四凹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极耳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
第一极耳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
其中,所述第一极耳片的一端包括多个第一子极耳片,每一所述第一子极耳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内侧的所述第一子极耳片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外侧的所述第一子极耳片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子极耳片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极耳片的另一端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同一端或不同端。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在卷绕方向上,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端的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端的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焊接或导电胶粘接。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080010849.0A 2020-09-14 2020-09-14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366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5133 WO2022052120A1 (zh) 2020-09-14 2020-09-14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682A true CN113366682A (zh) 2021-09-07
CN113366682B CN113366682B (zh) 2022-12-20

Family

ID=7752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0849.0A Active CN113366682B (zh) 2020-09-14 2020-09-14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6682B (zh)
WO (1) WO202205212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4221A (zh) * 2021-12-02 2022-03-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4430095A (zh) * 2022-04-06 2022-05-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65228A (zh) * 2022-03-31 2022-06-24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4865238A (zh) * 2022-04-22 2022-08-0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2093B (zh) * 2022-05-07 2024-01-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及制作方法、电极组件及制作方法、电池单体和电池
CN115036585A (zh) * 2022-06-08 2022-09-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圆柱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73667U (zh) * 2011-12-21 2012-08-0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及其极片
US20160133912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Cell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WO2017113999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结构的电池
CN108376759A (zh) * 2018-01-17 2018-08-07 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能量密度的软包锂电池制备方法
CN110335984A (zh) * 2019-06-28 2019-10-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叉式极耳、电极组件以及电池
CN211350858U (zh) * 2020-03-25 2020-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1227B2 (en) * 2002-01-25 2004-08-24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Compression assembled electronic package having a plastic molded insulation ring
CN103996879A (zh) * 2014-04-29 2014-08-20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电池极群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54390A (zh) * 2017-01-09 2017-05-10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能量兼顾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制作工艺
CN207765532U (zh) * 2018-07-20 2018-08-24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电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73667U (zh) * 2011-12-21 2012-08-0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及其极片
US20160133912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Cell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05655531A (zh) * 2014-11-10 2016-06-0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WO2017113999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结构的电池
CN108376759A (zh) * 2018-01-17 2018-08-07 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能量密度的软包锂电池制备方法
CN110335984A (zh) * 2019-06-28 2019-10-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叉式极耳、电极组件以及电池
CN211350858U (zh) * 2020-03-25 2020-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4221A (zh) * 2021-12-02 2022-03-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4665228A (zh) * 2022-03-31 2022-06-24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4665228B (zh) * 2022-03-31 2024-05-07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4430095A (zh) * 2022-04-06 2022-05-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30095B (zh) * 2022-04-06 2022-07-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65238A (zh) * 2022-04-22 2022-08-0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
CN114865238B (zh) * 2022-04-22 2023-08-2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682B (zh) 2022-12-20
WO2022052120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66682B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EP2500972B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lead-tab structure
JP6512645B2 (ja) ゼリーロール間に追加材料を有する複数のゼリーロール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角柱型セル
JP3511443B2 (ja) 電池装置
JP4301286B2 (ja) 蓄電装置
JP4438784B2 (ja) 蓄電装置
KR20040100264A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618844B1 (ko) 배터리 단자 용 리드 탭
JP6109957B2 (ja) ラウンドコーナーを含む電極組立体
CN111435727A (zh) 电池极耳焊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KR20130133639A (ko) 전극 조립체, 전지셀,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지셀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114784A (ko)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파우치 형 이차 전지
JP2018125142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2023005200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disconnection preventing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703342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thereof
WO2021073470A1 (zh) 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相关装置
CN112864534B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KR20210061619A (ko) 복수 금속 시트가 결합된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5070100U (zh) 一种电芯
JP7167447B2 (ja)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JP7488695B2 (ja) 固体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固体電池セル
KR20220092101A (ko)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0277638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과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 전극 조립체를 이용한 전지
EP3664191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plastic member applied to electrode tab-lead joint par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same
CN109565070B (zh) 可再充电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