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9337B -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 Google Patents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9337B
CN113359337B CN202110750329.XA CN202110750329A CN113359337B CN 113359337 B CN113359337 B CN 113359337B CN 202110750329 A CN202110750329 A CN 202110750329A CN 113359337 B CN113359337 B CN 113359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assembly
adhesive tape
module
film t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03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9337A (zh
Inventor
郑泽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ng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g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g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g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03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9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9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9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9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9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包括上料机构、转移机构以及包覆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上设置有热切组件,所述热切组件可对卷材的包覆胶条进行热切,剪下的包覆胶条呈片材状,然后所述转移机构片材的包覆胶条转移到所述包覆机构,包覆机构上的撕膜机构撕取包覆胶条上的底材,然后通过LCD搬运组件带动LCD模组与背光胶条对应,在包覆模组的配合下将所述背光胶条贴附在LCD模组的一个侧边上,能够放置包覆胶条在包覆过程中受到拉伸力断裂,以及能够防止背光胶条在贴附过程中发生褶皱。

Description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CD模组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英文简称为LCD,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液晶显示屏使用了两片极化材料中的液体水晶溶液,使电流通过该液体时会使水晶重新排列达到成像的目的。
LCD模组是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主体部分,在加工LCD模组时,需要对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背光胶条,不仅用于起到背光的效果,还能够对LCD显示模组的侧边进行保护。现有LCD模组在包覆背光胶条时,一般是通过卷材对模组的侧边进行包覆,在包覆过程中,需要向将胶条的一端贴附在模组上,然后带动卷材的包覆胶条移动,实现对模组整个侧边的贴附。这种操作方式,会使得胶条在对模组包覆过程中受到拉伸力发生断裂,并且容易使得胶条粘接在模组上时发生褶皱。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能够在对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过程中防止包覆胶条断裂,并且能够防止包覆胶条在包覆过程中发生褶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包括上料机构、转移机构以及包覆机构,其中,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传输组件以及热切组件,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热切组件的一侧,用于将卷材的包覆胶条传输至预设位置,然后通过所述热切组件对所述包覆胶条进行热切,形成片材的包覆胶条;
所述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将片材的包覆胶条转移到所述包覆机构;
所述包覆机构包括包覆模组、撕膜组件以及LCD搬运组件,所述包覆模组对片材的包覆胶条进行定位;所述撕膜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一侧,用于撕取包覆胶条上的底材;所述LCD搬运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另一侧,用于将LCD模组移动到预设位置,并在所述包覆模组的配合下与撕取底材后的背光胶条进行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平台,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可相对所述传输平台在X轴方向移动,包覆胶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空间,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在X轴方向对包覆胶条进行定位;
所述热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热切组件包括热切支架,所述热切之间上滑动连接有热切刀,所述热切刀连接切断气缸,所述切断气缸带动所述热切刀相对所述热切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传输平台上固定有衬板,所述衬板位于所述热切刀的正下方,包覆胶条穿过所述热切刀与所述衬板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负压发生装置,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对于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第一位置调整组件,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整气缸以及第一拨杆,所述第一调整气缸与所述传输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气缸带动所述第一拨杆在Y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拨杆与所述热切刀的一侧边配合,调整在片材的包覆胶条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支架,所述转移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转移驱动装置、第二转移驱动装置以及抓取装置,其中,
所述抓取装置与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抓取装置沿X轴方向在传输机构和包覆机构之间移动;
所述抓取装置驱动片材的包覆胶条;
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与所述转移支架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在Z轴方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抓取装置在Z轴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包覆机构包括固定平台,所述包覆模组通过包覆支架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
所述包覆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位置调整组件,两个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在X轴方向分布,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两侧;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二调整气缸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二调整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拨杆调整片材的包覆胶条相对包覆模组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包覆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三位置调整组件,两个所述第三位置调整组件在Y轴方向分布,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两侧;所述第三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三调整气缸和第三拨杆,所述第三调整气缸通过所述第三拨杆调整片材的包覆胶条相对包覆模组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模组包括模组本体,所述模组本体与所述包覆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模组本体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包覆槽,所述包覆槽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负压发生装置,所述包覆模组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负压发生装置吸附片材包覆胶条上的背光胶条,使得包覆胶条的底材位于所述背光胶条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撕膜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支架的一侧,所述撕膜组件包括第一撕膜驱动装置、第一撕膜气缸、第二撕膜气缸以及撕膜吸嘴,其中,
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通过撕膜支架驱动所述第一撕膜气缸沿Y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撕膜气缸与所述撕膜支架固定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二撕膜气缸相对所述撕膜支架沿Z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撕膜气缸与所述撕膜支架滑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撕膜气嘴在Z轴方向移动;
所述撕膜气嘴用于吸附所述包覆胶条的底材,并在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第一撕膜气缸以及所述第二撕膜气缸的驱动下将所述底材从所述背光胶条上剥离,使得背光胶条的胶面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LCD搬运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支架的另一侧,所述LCD搬运组件包括第一搬运驱动装置、第一搬运气缸以及LCD定位夹具,其中,
所述第一搬运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通过搬运支架驱动所述第一搬运气缸Y轴方向移动,带动所述LCD夹具移动到所述包覆槽的正上方,然后所述第一搬运气缸驱动所述LCD夹具在Z轴方向移动;
LCD模组的顶端通过所述LCD夹具固定,所述LCD夹具带动所述LCD模组的底端伸进或伸出所述包覆槽。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将卷材的包覆胶条截取一部分形成片材的包覆胶条,通过片材的包覆胶条对LCD模组进行贴附,能够防止包覆胶条受到拉伸力发生断裂;然后再将片材的包覆胶条移动到包覆机构上,通过撕膜组件撕取底材,然后在包覆模组的配合下将片状的背光胶条贴合在LCD模组上,能够防止在贴附过程中发生褶皱。
附图说明
图1为包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覆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料机构的分解图;
图5为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包覆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包覆模组设置在包覆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包覆模组的分解图;
图9为撕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LCD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100,包括上料机构10、转移机构20以及包覆机构30,所述上料机构10用于对包覆胶条70进行传输,并截取一定长度的包覆胶条70,所述转移机构20用于将截取的包覆胶条70移动到所述包覆机构30的相应位置上,所述包覆机构30用于将包覆胶条70上的背光胶条72贴合在LCD模组的一个侧边上。
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包覆胶条70包括黑色的背光胶条72和底材71,所述背光胶条72贴附在所述底材71上形成所述包覆胶条70,所述底材71一般为PET材质。并且所述底材71一般为一整体的条状,多个所述背光胶条72贴附在所述底材71上,相邻两个所述背光胶条72之间会具有一定的缝隙,也可在两个所述背光胶条7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标记点73。通常情况下,所述包覆胶条72一般收卷为卷材,通过料轮进行放置。所述底材71与所述背光胶条72的粘接面设置有离型层,便于所述背光胶条72与底材71进行剥离。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所述上料机构10包括传输平台11、传输组件12以及热切组件13,所述传输平台11的上表面位于水平设置的平面。所述传输组件12与所述传输平台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用于对卷材的包覆胶条70进行传输。所述热切组件13用于对传输到相应位置处的包覆胶条70进行热切,使得切除部分形成片材的包覆胶条70。所述热切组件13对所述包覆胶条70的热切位置,一般在两个所述背光胶条72之间的标记点73的位置处。
具体的,所述传输组件12包括上料轮121、传输驱动装置122以及导向滚轮123,卷材的所述包覆胶条70缠绕在所述上料轮121上,所述卷材的包覆胶条70的一端穿过所述传输驱动装置122,然后缠绕在所述传输驱动装置122上,通过所述传输驱动装置122的驱动下进行传输。所述导向滚轮123与所述传输平台11转动连接,用于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导向,使得所述包覆胶条70的一端在一定高度下水平的传输。所述传输驱动装置122上设置有多个传送辊,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传送辊转动,实现对所述包覆胶条70的传输。在本申请中,所述传输驱动装置122对所述包覆胶条70在Y轴方向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平台11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14和第二定位组件15,所述传输平台11包括传输支架111,所述第一定位件14通过传输支架111与所述传输平台11连接。所述传输支架11位于所述导向滚轮123远离所述上料轮121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4位于所述传输支架111靠近所述导向滚轮123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位于所述传输支架111远离所述导向滚轮123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4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结构相同,用于对所述包覆胶条70在X轴方向进行定位。
请继续参看图4,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4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均包括第一定位板141和第二定位板142,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传输支架111上,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所述包覆胶条70在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之间穿过,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可相对所述传输支架111在X轴方向移动,调整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4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位置,以及调整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之间的间距,进而对所述包覆胶70条在X轴方向进行调整以及定位。
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上均设置有导向凸起,所述固定支架111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凸起配合的导向槽143,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可通过所述导向凸起沿所述导向槽143在X轴方向滑动,调整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相对所述传输支架111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支架111上设置有导向轴144,所述导向轴144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可沿所述导向轴144在X轴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上均螺纹连接有抵紧螺丝145,当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在X轴方向移动到预设位置时,转动所述抵紧螺丝145可抵持所述导向轴144,进而对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进行定位。
所述热切组件1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4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之间,当所述包覆胶条70传输到相应位置时,所述热切组件13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热切,切除后的片材的包覆胶条70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所述第一定位板141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142之间,以及所述片材的包覆胶条70上的背光胶条72与所述传输支架11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底材71位于所述背光胶条72的上方。所述热切组件13对所述包覆胶条70的热切位置,位于两个背光胶条72之间的标记点73处。具体的,所述热切组件13包括热切支架132、热切刀131以及切断气缸133,所述热切支架132与所述固定支架111固定连接,所述热切刀131的两端与所述热切支架132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热切刀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切断气缸133,两个所述切断气缸133同时工作,穿过所述热切刀131下方的包覆胶条70进行切断。
所述传输支架111上固定有衬板134,所述衬板134位于所述热切刀131的正下方,包覆胶条70穿过所述热切刀131与所述衬板134之间的缝隙。当所述热切刀131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热切时,通过所述衬板134进行支撑。
具体的,所述热切刀131通过隔热件与所述热切支架132滑动连接,所述热切刀131上嵌设有加热件。所述热切刀131靠近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侧面上涂覆有隔热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平台111上设置有第一负压发生装置16,具体的,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16固定在所述传输支架111上,并且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16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4的正下方,所述传输支架11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16对于的第一气孔161,当所述热切组件13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热切时,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16通过所述第一气孔161抽气,进而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4内的包覆胶条70进行吸附固定,防止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传输,此时所述传输驱动组件122也停止工作。并且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16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吸附固定,也便于所述热切刀131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热切。
具体的,所述衬板134的下方设置有位置识别装置,所述位置识别装置可识别所述包覆胶条70上的标记点73,当所述识别装置识别到所述包覆胶条70上的标记点73时,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16开始工作,以及所述传输驱动装置122停止工作,然后所述热切组件13工作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热切。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支架111上设置有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7,所述第一调整组件17通过与所述热切刀131靠近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侧面配合,对切断后的片材包覆胶条70在Y轴方向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所述第一定位板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42对所述包覆胶条70在X轴方向进行定位。具体的,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7包括第一调整气缸171以及第一拨杆172,所述第一调整气缸171与所述传输支架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气缸171带动所述第一拨杆172在Y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拨杆172与所述热切刀131的一侧边配合,当所述第一拨杆172与所述热切刀131靠近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侧面分别抵持片材的包覆胶条的两端时,对所述包覆胶条在Y轴方向进行定位,便于所述转移机构20抓取片材的包覆胶条70。具体的,所述第一调整气缸171固定在所述传输支架111的下方,所述第一拨杆172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气缸171,顶端通过第一调整槽173穿过所述传输支架111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调整气缸171可带动所述第一拨杆172沿所述第一调整槽173在Y轴方向移动。
所述传输支架111靠近所述导向滚轮123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压片18,所述弹性压片18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83与所述传输支架111弹性连接,所述弹性压片18的另一端的压脚181位于所述传输支架111的正上方,所述传输支架111上设置有传感器182,所述传感器182位于压脚181的正下方,包覆胶条70从所述压脚181和所述传感器182之间穿过。当所述包覆胶条70传输完,即,所述压脚181与传感器182之间不存在所述包覆胶条70时,所述压脚181与所述传感器182接触,传感器182将信息传递至控制系统,用于提醒工作人员料轮上没有卷材的包覆胶条。
如图5所示,所述转移机构20位于所述上料机构10的一侧,并且与所述传输平台11固定连接。所述转移机构20用于将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内的切断后的包覆胶条70移动到所述包覆机构30上。具体的,所述转移机构20包括转移支架21,所述转移支架21上设置有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第二转移驱动装置23以及抓取装置24,所述转移支架21与所述传输平台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所述第二转移装置23以及所述抓取装置24均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上方,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与所述转移支架21固定连接,并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25带动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23以及所述抓取装置24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2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5固定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抓取装置24沿X轴方向移动,可以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内的片材的包覆胶条70移动到所述包覆机构30上。
具体的,所述转移支架21的底端通过螺丝与所述传输平台1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转移支架21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转移支架21可根据需要通过条形孔调节在所述传输平台11上的固定位置。
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为升降气缸,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与所述转移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与所述转移支架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25在Z轴方向移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23以及所述抓取装置24在Z轴方向的位置。
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23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31、第一丝杆232以及转移气缸23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31和所述第一丝杆232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5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31可驱动所述第一丝杆232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25转动,所述第一丝杆232沿X轴方向分布,所述转移气缸233通过滚珠螺母与所述第一丝杆23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31可驱动所述转移气缸233沿所述第一丝杆2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上的导轨滑动,所述抓取装置24连接所述转移气缸233,所述转移气缸233可驱动所述抓取装置24沿X轴方向移动。
所述抓取装24置包括固定板241,所述固定板241上设置有多个吸嘴242,多个所述吸嘴242沿Y轴方向阵列分布,所述抓取装置24通过多个所述吸嘴242吸附所述包覆胶条70上的底材,对所述包覆胶条70进行抓取。
工作时,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23驱动所述抓取组件24移动到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的正上方,然后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驱动所述抓取装置24下降,直到所述吸嘴242接触所述包覆胶条70的底材71,此时所述吸嘴242工作吸取所述包覆胶条70,接着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工作,通过所述抓取装置24带动包覆胶条70脱离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5,然后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23通过所述抓取装置24带动所述包覆胶条70在X轴方向移动,直到移动到至所述包覆机构30的相应位置的正上方,此时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22驱动所述抓取装置24下降,直至将包覆胶条70放置在所述包覆机构30上,然后所述转移机构20复位。
如图6所示,所述包覆机构30用于将移动到相应位置的包覆胶条70贴附在LCD模组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具体的,所述包覆机构30包括固定平台31、包覆模组40、撕膜组件50以及LCD搬运组件60,所述固定平台31位于所述传输平台11的一侧,所述包覆模组40通过包覆支架41与所述固定平台31连接,所述转移机构20用于将包覆胶条70移动到所述包覆模组40上,通过所述包覆模组40对包覆胶条70进行定位。然后所述撕膜组件50对放置在所述包覆模组40上的包覆胶条70进行撕膜,撕取包覆胶条70上的底材71,使得所述背光胶条72位于所述包覆模组40上,并且使得所述背光胶条72的胶面朝上,然后所述LCD搬运组件60带动LCD模组移动到预设位置,在所述包覆模组40的配合下将所述背光胶条72贴附在所述LCD模组的一侧面上,对所述LCD模组的一侧边进行包覆。
具体的,所述包覆模组40固定在所述包覆支架41上,使得所述包覆模组40的上表面与所述包覆支架41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7所示,所述包覆支架4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位置调整组件44,两个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44在X轴方向分布,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40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44用于调整所述包覆胶条70相对所述包覆模组40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44包括第二调整气缸441和第二拨杆442,所述第二调整气缸441与所述包覆支架4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杆44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调整气缸4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杆442的顶端通过第二调整槽443穿过所述包覆支架41的顶面,所述第二调整气缸441可驱动所述第二拨杆442沿所述第二调整槽443在X轴方向移动,进而调整所述包覆胶条70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具体的,每个所述第二拨杆442上均设置有两个拨动头,两个所述拨动头分别对应所述包覆胶条70同一侧的两端。
所述包覆支架41上设置有两个第三位置调整组件45,两个所述第三位置调整组件45在Y轴方向分布,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40的两侧,所述第三位置调整组件45包括第三调整气缸451和第三拨杆452,所述第三调整气缸451与所述包覆支架4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拨杆452的底端与所述第三调整气缸4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拨杆452的顶端通过第三调整槽453穿过包覆支架41的顶面,所述第三调整气缸451通过驱动所述第三拨杆452相对所述第三调整槽453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调整所述包覆胶条70相对所述包覆模组40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包覆模组40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包覆槽42,所述包覆槽42位于所述包覆胶条70的正下方。所述包覆槽42的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负压发生装置43,所述第二负压发生装置43的上表面与所述包覆模组40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二负压发生装置43分别吸附包覆胶条70上的背光胶条72的两侧,进而对所述包覆胶条72进行固定,同时使得所述底材71位于所述背光胶条72的上方。
进一步的,当所述包覆胶条70定位后,所述撕膜组件50开始工作,对位于所述包覆胶条70上方的底材71进行撕取。如图6和图9所示,具体的,所述撕膜组件50位于所述包覆支架41的一侧,所述撕膜组件50包括第一撕膜驱动装置51、第一撕膜气缸53、第二撕膜气缸54以及撕膜吸嘴55,其中,
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51与所述固定平台31连接,通过撕膜支架52驱动所述第一撕膜气缸53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撕膜气缸53与所述撕膜支架52固定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二撕膜气缸53相对所述撕膜支架52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撕膜气缸54与所述撕膜支架52滑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撕膜气嘴55在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撕膜气缸54的运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撕膜气缸53的运动距离;所述撕膜气嘴55用于吸附所述包覆胶条70的底材71。工作时,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51通过所述撕膜支架52驱动所述第一撕膜气缸53在Y轴方向移动,直至所述撕膜气嘴55移动到所述包覆胶条70远离所述撕膜组件50的一端的正上方,然后所述第一撕膜气缸53通过所述第二撕膜气缸54驱动所述撕膜气嘴55向下移动,直至所述撕膜气嘴55与底材71接触,然后所述撕膜气嘴55工作,吸附所述底材71,接着所述第二撕膜气缸54带动所述撕膜气嘴55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又因为所述背光胶条72被两个第二负压发生装置43吸附固定,因此所述底材71的一端可撕离所述背光胶条72。接着所述第一撕膜气缸带53动所述第二撕膜气缸54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51通过所述撕膜支架52驱动所述第一撕膜气缸53向远离所述包覆模组40的方向移动,直至将所述底材71从所述背光胶条72上取下,使得所述背光胶条72的胶面朝上。
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51包括第二伺服电机511以及第二丝杆51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11通过所述第二丝杆512驱动所述撕膜支架52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撕膜气缸53、第二撕膜气缸54以及撕膜吸嘴55在Y轴方向移动。
当将底材71从所述背光胶条72上取下后,所述LCD搬运组件60带动LCD模组移动,与所述背光胶条72配合。如图6和图10所示,具体的,所述LCD搬运组件60设置在所述包覆支架41的另一侧,所述LCD搬运组件60包括第一搬运驱动装置61、第一搬运气缸63以及LCD定位夹具64,所述第一搬运驱动装置61通过搬运支架62驱动所述第一搬运气缸63以及所述LCD定位夹具64在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搬运气缸63与所述搬运支架62固定连接,并可带动所述LCD定位夹具64在竖直方向移动,所述LCD定位夹具64对LCD模组的顶端进行夹紧。
具体的,所述第一搬运驱动装置61包括第三伺服电机611以及第三丝杆612,所述第三伺服驱动电机611可驱动所述第三丝杆旋转612,所述搬运支架62通过滚珠螺母与所述第三丝杆6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611通过所述第三丝杆612驱动所述搬运支架62在Y轴方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LCD定位夹具64移动到所述背光胶条72的正上方。
所述搬运支架62包括第一连接架621和第二连接架622,所述第一连接架621与所述第三丝杆6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622与所述第一连接架621通过螺丝固定,并且可通过条形孔调整所述第二连接架622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架621在X轴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一搬运气缸63与所述第二连接架622连接,并可驱动所述LCD定位夹具64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架622在Z轴方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LCD定位夹具64通过滑轨与所述第二连接架622连接,所述LCD定位夹具64具有开口向下的收纳仓,所述收纳仓内设置有磁铁,所述LCD模组的顶端可伸入到所述收纳仓内与磁铁吸合,进而通过所述收纳仓对所述LCD模组的顶端进行固定。当所述第一搬运驱动装置61通过搬运支架62驱动所述LCD模组移动到所述背光胶条72的正上方时,所述第一搬运驱动气缸63通过所述LCD定位夹具64带动LCD模组向下移动,使得所述LCD模组的底端带动所述背光胶条72伸进所述包覆槽42内,所述包覆槽42的两个侧面分别将所述背光胶条72两侧多于LCD模组厚度的部分贴合在LCD模组的侧面上,直至所述LCD模组的底端通过所述背光胶条72接触所述包覆槽42的底面。
如图8所示,具体的,所述包覆槽42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包覆垫片421,所述包覆垫片421为硅胶片,当所述LCD模组带动所述背光胶条72伸进所述包覆槽42内时,所述包覆垫片421将所述背光胶条72两侧多于LCD模组厚度的部分贴合在LCD模组的侧面上。
当所述LCD模组带动所述背光胶条72伸进所述包覆槽42内时,两个所述第二负压发生装置43停止工作,不再吸附所述背光胶条72的两侧边。
所述包覆模组40的型号可根据所述LCD模组的型号进行更换,使得所述包覆模组40上的包覆槽42与所述LCD模组的型号相适配。
本发明工作原理:
所述传输组件12对卷材的包覆胶条70进行传输,使得所述包覆胶条70的一端移动到预设位置,然后通过所述热切组件13对包覆胶条70进行热切,切除的部分形成片材的所述包覆胶条70,并且该片材的包覆胶条70进行定位,使得所述转移机构20可以抓取所述片材的包覆胶条70,并带动其移动到所述包覆机构30上。先对位于所述包覆机构30上的胶条片材进行定位,然后通过第二负压发生装置43吸附背光胶条72,使得底材71位于所述背光胶条72的上方,接着通过所述撕膜组件50撕取所述底材71,使得所述背光胶条72的胶面朝上并暴露,接着所述LCD搬运组件60带动所述LCD模组移动,使得所述LCD模组带动包覆胶条72伸进所述包覆槽42内,通过与所述包覆槽42配合,将所述背光胶条72贴附在所述LCD模组的一个侧边上。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设为多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转移机构以及包覆机构,其中,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传输组件以及热切组件,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热切组件的一侧,用于将卷材的包覆胶条传输至预设位置,然后通过所述热切组件对所述包覆胶条进行热切,形成片材的包覆胶条;
所述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将片材的包覆胶条转移到所述包覆机构;
所述包覆机构包括包覆模组、撕膜组件以及LCD搬运组件,所述包覆模组对片材的包覆胶条进行定位;所述撕膜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一侧,用于撕取包覆胶条上的底材;所述LCD搬运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另一侧,用于将LCD模组移动到预设位置,并在所述包覆模组的配合下与撕取底材后的背光胶条进行贴合;
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平台,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可相对所述传输平台在X轴方向移动,包覆胶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空间,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在X轴方向对包覆胶条进行定位;
所述热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之间;
所述热切组件包括热切支架,所述热切支架 上滑动连接有热切刀,所述热切刀连接切断气缸,所述切断气缸带动所述热切刀相对所述热切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传输平台上固定有衬板,所述衬板位于所述热切刀的正下方,包覆胶条穿过所述热切刀与所述衬板之间的缝隙;
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负压发生装置,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对于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负压发生装置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平台上设置有第一位置调整组件,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整气缸以及第一拨杆,所述第一调整气缸与所述传输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气缸带动所述第一拨杆在Y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拨杆与所述热切刀的一侧边配合,调整在片材的包覆胶条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支架,所述转移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转移驱动装置、第二转移驱动装置以及抓取装置,其中,
所述抓取装置与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抓取装置沿X轴方向在传输机构和包覆机构之间移动;
所述抓取装置驱动片材的包覆胶条;
所述第一转移驱动装置与所述转移支架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转移驱动装置在Z轴方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抓取装置在Z轴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覆机构包括固定平台,所述包覆模组通过包覆支架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
所述包覆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位置调整组件,两个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在X轴方向分布,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两侧;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二调整气缸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二调整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拨杆调整片材的包覆胶条相对包覆模组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包覆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三位置调整组件,两个所述第三位置调整组件在Y轴方向分布,并位于所述包覆模组的两侧;所述第三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三调整气缸和第三拨杆,所述第三调整气缸通过所述第三拨杆调整片材的包覆胶条相对包覆模组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模组包括模组本体,所述模组本体与所述包覆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模组本体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包覆槽,所述包覆槽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负压发生装置,所述包覆模组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负压发生装置吸附片材包覆胶条上的背光胶条,使得包覆胶条的底材位于所述背光胶条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膜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支架的一侧,所述撕膜组件包括第一撕膜驱动装置、第一撕膜气缸、第二撕膜气缸以及撕膜吸嘴,其中,
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通过撕膜支架驱动所述第一撕膜气缸沿Y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撕膜气缸与所述撕膜支架固定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二撕膜气缸相对所述撕膜支架沿Z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撕膜气缸与所述撕膜支架滑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撕膜气嘴在Z轴方向移动;
所述撕膜气嘴用于吸附所述包覆胶条的底材,并在所述第一撕膜驱动装置、第一撕膜气缸以及所述第二撕膜气缸的驱动下将所述底材从所述背光胶条上剥离,使得背光胶条的胶面朝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搬运组件位于所述包覆支架的另一侧,所述LCD搬运组件包括第一搬运驱动装置、第一搬运气缸以及LCD定位夹具,其中,
所述第一搬运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通过搬运支架驱动所述第一搬运气缸Y轴方向移动,带动所述LCD定位夹具移动到所述包覆槽的正上方,然后所述第一搬运气缸驱动所述LCD定位夹具在Z轴方向移动;
LCD模组的顶端通过所述LCD定位夹具固定,所述LCD定位夹具带动所述LCD模组的底端伸进或伸出所述包覆槽。
CN202110750329.XA 2021-07-02 2021-07-02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Active CN113359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0329.XA CN113359337B (zh) 2021-07-02 2021-07-02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0329.XA CN113359337B (zh) 2021-07-02 2021-07-02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9337A CN113359337A (zh) 2021-09-07
CN113359337B true CN113359337B (zh) 2022-11-01

Family

ID=7753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0329.XA Active CN113359337B (zh) 2021-07-02 2021-07-02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9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705B (zh) * 2022-01-13 2023-09-29 千禾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包覆设备
CN114536001B (zh) * 2022-03-07 2023-07-11 苏州工业园区欣隆电热仪器有限公司 贴灯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7966U (en) * 2004-06-14 2005-03-01 Pan Tec Corp Ltd Plate pressing apparatus for adhesive tape pasting machine of PC board
TW201219896A (en) * 2010-11-09 2012-05-16 Hannstar Display Corp Display device
CN105925207A (zh) * 2016-05-27 2016-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包边胶带及显示装置
CN207198520U (zh) * 2017-07-31 2018-04-06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时容易精确对位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包边胶结构
CN210765103U (zh) * 2019-09-12 2020-06-16 江西联创(万年)电子有限公司 包边胶带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709261D0 (en) * 2007-05-14 2007-06-20 Greif Int Holding Bv Tamper-evident cap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7966U (en) * 2004-06-14 2005-03-01 Pan Tec Corp Ltd Plate pressing apparatus for adhesive tape pasting machine of PC board
TW201219896A (en) * 2010-11-09 2012-05-16 Hannstar Display Corp Display device
CN105925207A (zh) * 2016-05-27 2016-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包边胶带及显示装置
CN207198520U (zh) * 2017-07-31 2018-04-06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时容易精确对位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包边胶结构
CN210765103U (zh) * 2019-09-12 2020-06-16 江西联创(万年)电子有限公司 包边胶带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9337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9337B (zh) Lcd模组的侧边包覆设备
TWI433206B (zh) Fit the device
KR101170253B1 (ko) 시트 박리기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5492590A (en) Method for peeling the interlayer of a two-sided adhesive tape
KR102490643B1 (ko) 정형 패널에 대한 수지 필름 첩부 시스템
CN100414417C (zh) Acf供给装置
US20090095426A1 (en) Tape sticking apparatus,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ounting method
JP2013139108A (ja)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
JP2009276775A (ja) Acf貼り付け装置
CN109597229B (zh) 一种撕膜贴合一体机及贴附方法
WO2019204971A1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的自动换带装置以及电芯卷绕设备
JP5125536B2 (ja) 粘着テープ供給ユニット
CN110167269B (zh) 自动送料飞达
JP2010023131A (ja) フィルムの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JP4778404B2 (ja) 貼着装置
JP4178877B2 (ja) 光学シートの貼付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3911436A (zh) 一种基于片材胶条的包边机
JP2006264906A (ja) テープ貼込装置
CN218649027U (zh) 一种fpc自动覆膜机
JPH08217320A (ja) 粘着テープ貼付装置
CN218849548U (zh) 一种贴胶装置及电芯卷绕机
CN219407063U (zh) 贴膜装置
JPH085132B2 (ja) フィルム張付装置
CN210338421U (zh) 自动贴膜装置
CN220331987U (zh) 自动贴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