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5963A -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5963A
CN113355963A CN202011585895.1A CN202011585895A CN113355963A CN 113355963 A CN113355963 A CN 113355963A CN 202011585895 A CN202011585895 A CN 202011585895A CN 113355963 A CN113355963 A CN 113355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ridge
main
road
motor vehicles
inter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5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5963B (zh
Inventor
郭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5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5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5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5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城区内的公路立交桥,由主桥、高架调头弯、匝道和地面道路组成,并紧缩在一起节约占地。一层供行人、非机动车和调头的小型机动车通行,二层供主干道上直行机动车和所有右转机动车的通行,三层供支干道上直行机动车的通行,高架的调头弯供左转和主干道上大、中型调头机动车的通行,并与其它车道形成立交。高峰时段,主干道上调头的大、中型机动车限行后,其余的16条机动车线路可互不影响,全部为无障碍通道。本发明的说明书或附图内还有同类型的丁字路口、Y型路口、五岔路口、有雕塑路口、车辆左行地区等多种立交桥和建桥规模的调整方案,可适应双向4车道、6车道、8车道等不同路口的建桥需要。

Description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公路立交桥,对于车辆和行人的分流能力,优于目前三层以内的立交桥,通行效率高,可以缓解城市路口处的交通压力。
二、背景技术
城市内的立交桥为缓解交通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大的立交桥匝道四处飞扬,其它地方建造时不易容纳,小的立交桥分流效果欠佳,由此可见,立交桥的结构和分流方法上还不能令人满意。据《2019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通勤高峰拥堵指数在1.5以上的有55座城市,其中有33座城市的车速不超过30km/h,所以,改变城区的交通状况,优化立交桥的分流性能,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公路立交桥——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机动车避开了所有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去往不同方向的机动车可以各行其道、互不影响,实现了人车全分流,不需要在机动车道上设置红绿灯;立交桥的所有匝道与主干道或支干道紧缩在一起,比匝道向外翻转的立交桥占地少,更容易建在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不需要上桥,全在地面行进;路口中心有雕塑、塔楼等建筑时,可避开建筑建造这样的立交桥。达到上述要求的立交桥,十字路口、五岔路口的需要三层,丁字路口和Y型路口的只需要两层。
四、实施方法
本发明所公开的立交桥,主体由一座主桥、不少于两个的高架调头弯、匝道和地面道路组成。图1(a)和图1(b)是十字路口三层立交桥的示意图,a、b两图分别呈现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整桥呈中心对称结构。主桥位于路口中心,通过匝道与路口的各个方向相连;高架的调头弯从主桥起以适当的坡度分别向主干道的两个方向延伸,内转弯跨越主干道,然后折返到主桥。很多匝道会被间隔成两条或多条,分别连接到主桥上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层面,以减少行车线路的交叉。
主桥的一层用于行人、非机动车和调头的小型机动车的通行,按此要求,主桥的一层不需要很高,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车辆的爬坡高度和坡道长度,但受路口地势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层的高度可以有很大变化,譬如,公交车需要在一层行驶时,一层的高度就不能很低。
据上所述,这种立交桥可展开多种形式,下面在十字路口、五岔路口和丁字路口中各取一例,说明各类交通参与者的行进线路。
1、十字路口立交桥中的行进线路
还以图1为例,介绍各类交通参与者的行进线路,图中的路标,是交通高峰时段的路标。
1)机动车的行进线路
1、2道为直行线(包括主干道和支干道,后同),分别从主桥的二层和三层直线翻越。 3、4道分别为左转线和右转线,沿着与直行线不同的另一条匝道,并行爬坡到主桥的二层,其中的左转线通过主桥后进入调头弯,与另一干道上的左转线并行爬坡、水平转弯并翻越主干道,然后分岔,分别折返到主桥的三层和二层,最后与通往目标方向的直行线并行下桥。位于主桥二层最外侧的右转线,右转跨越下方的人行道等,下桥即可。支干道的调头线在3 道的左转线上,上坡前向内分岔,从匝道下穿过后并入对向的反向车道。主干道的调头线按车型不同分为两条,小型机动车的调头线在4道的右转线上,上坡前向外分岔,分岔处设置限高,在主桥下调头;大、中型机动车的调头线在3道的左转线上,到达调头弯内后向右变道,前行即可调头,这是全桥唯一一组(两个调头弯内各有一条)需要变道才能通行的线路,为了保证高峰时段内其它的16条线路全部为无障碍通道,只需在两个调头弯的入口处各设置一个标志:“工作日7-9时、17-19时,禁止向右变道”,即可限制调头车辆的变道通行。
2)公交车的行进线路
若公交车也按上述机动车的线路行驶,在高峰时段,仍可实现全桥内不同去向的车辆互不影响,但公交站离路口太远,乘客转站换乘时很不方便。在图1中,若路口四个方向的公交站分别设立在A1、B1、A2、B2处,出站后就有左转线和右转线,而直行公交都已错过了直行线的匝道入口,但该桥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可专门为公交车增添直行线路:先沿左转线上到主桥,主干道的公交车在桥上直行时向左变道即可并入直行线,支干道上的公交车在桥上右转进入调头弯后向左变道,前行即可并入三层的直行线。
3)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行进线路
第5道是非机动车道,不用上桥,调头线在主桥下折返,直行线从主桥下穿过,左转线绕桥下环岛半周,右转线在主桥外右转。最外侧的6道是人行道,在地面呈“井”字状,所有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不会受到机动车的影响,行人穿越路口时仅需避让非机动车辆。
2、五岔路口的立交桥及其行进线路
五岔路口的立交桥由一座主桥、三个高架的调头弯、匝道和地面道路组成,整体三层,图2(a)和图2(b)是五岔路口三层立交桥的示意图,a、b两图分别呈现了不同的观察角度,用A、B、C、D、E表示五个出入口。主体结构按下列步骤完成:取车流量最小的路口为 E口,其它四个路口“交叉”连起来,取车流量较大的一条为主干道,另一条为支干道,并按图1构建一座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再进行适当的改动使之与E口相连,就形成图2所示的五岔口立交桥,其中远离E口的支干道上为水平的调头弯,靠近E口的支干道上为水平的跨路匝道,如果地面空间充裕,它跨越道路后不需要转S弯,可以直达E口,图中所示是对地面空间的最低要求。
如果E口右侧紧邻的不是主干道而是支干道,则E口与主、支干道的连接方法可参照图 2的“镜像翻转”图进行。无论翻转与否,全桥的机动车线路中同样没有“冲突点”。
下面来说明各类交通参与者的行进线路:
1)A、B、C、D四个路口之间的行进线路
这四个路口之间的进行线路与十字路口立交桥中的进行线路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2)E口通往其它各口的机动车线路
图2中1道通往A、B两处,沿匝道上坡到三层,水平前行进入调头弯,调头后分岔,左行直达A口,右行下到二层,右转再下坡到达B口。2道走桥上通往C口,先上坡到三层,通过主桥后直行下桥到达C口;2道在上坡前向外分岔走桥下,前行再次分岔,走左侧为调头线,走右侧上到二层,右转下桥到达D口。
3)其它各口通往E口的机动车线路
A口:走2道上坡,大约坡道的三分之二处右转直达E口。
B口:走4道上坡到二层、右转岔口处走左侧进入跨路匝道,跨路后下坡到达E口。
C口:走2道上坡到三层、向右分流进入跨路匝道、跨路后下坡到达E口。
D口:走3道上坡直行穿过二层、进入调头弯折返到三层、右转岔口处走右侧进入跨路匝道、跨路后一路下坡到达E口。
4)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往返于E口与其它各口之间的进行线路
非机动车从E口出发沿3道前行,出F口或G口,可分别到达D口和桥下环岛,再驶往所去的目的地;从A口出发的非机动车,经H口进入可到达E口;从其它各口出发的非机动车先到达桥下环岛,进G口右转,与H口进入的线路汇合后通往E口。
E口的4道为人行道,通过F口与H口分别与主干道和支干道相连,再通往任何方向。
3、丁字路口的立交桥及其行进线路
丁字路口的立交桥由一座主桥、两个高架的调头弯、匝道和地面道路组成,但主桥只需要两层,图3是丁字路口两层立交桥的示意图,图中的路标是交通高峰时段的路标。
1)机动车的行进线路
直道上的1、2、3道和支道上的1、2道是机动车道,共计9条不同线路,且互不影响,均为无障碍通道,但其中的调头线仅限小型机动车通行,非高峰时段,可增加3条大、中型机动车的调头线路:从A口驶入立交桥时,沿第2道的直行线上桥,过M点后向右变道驶入调头弯进行调头;从B口驶入时,沿3道的左转线上桥,经调头弯折返到M点后,向左变道可实现调头;从C口驶入时,沿1道的左转线上桥,经第一个调头弯过N点后,向左变道再经另一个调头弯可实现调头。为了保证交通高峰时段其它9条线路全部通畅,只需在M、N 两处各设置一个标志:“工作日7-9时、17-19时,禁止变道”即可。
2)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
主干道的4道和支干道的3道为非机动车道,车道全在地面,不受机动车的影响,调头线在主桥下折返,直行线从主桥下穿过或主桥旁经过,左转线绕桥下环岛半周,右转线在主桥外右转。行人沿“开”字状的人行道行进,穿越路口时仅需避让非机动车辆。
五、实施方法的拓展
以上结合附图对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基本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但并不代表所有方法,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如:
1、在图3所示的立交桥中,在主桥处把直道“折弯”就演变成Y型路口的立交桥。
2、当路口中心有塔楼、雕塑等建筑时,主桥和主桥上的车道可以向外扩张避开建筑建桥,图4是桥上车道向外扩张的示意图。当路口中心是纪念碑、伟人雕像等庄重建筑时,主桥二层的高度还可以降低甚至降低到地面,而调头弯起、止点的高度也相应地降低,并在适当位置建设地下通道或天桥,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调头的小型机动车,可沿大、中型机动车的行进线路进行调头。
3、规模调整:以图1为例,对于车辆较少的路口,直行线可减为一个车道,左、右转向的上行匝道和调头弯内的上行匝道,也可减为一个车道,还可取消第三层,图5是取消第三层后的十字路口两层立交桥示意图,此时支干道上的直行线合并在调头弯内的外侧车道上,左转车辆需在调头弯内向另一车道变道,而直行、右转和调头的车辆全程不用变道;对于车辆较多的路口,任何一个方向的车道数量都可以增加。车道数量增减时,可以使主体结构不对称,同样方法可以调整其它立交桥的建桥规模,使之适用于双向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等不同路口的需要。
4、对于车辆左行的地区,以上各图进行一下“镜像翻转”,文字说明中的“左”、“右”二字给予对换即可。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十字路口三层立交桥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五岔路口三层立交桥的示意图;
图3是丁字路口两层立交桥的示意图;
图4是桥上车道向外扩张的示意图;
图5是取消第三层后的十字路口两层立交桥示意图。

Claims (3)

1.一种新型的公路立交桥——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其特征为:整座立交桥的主体结构由一座主桥、不少于两个的高架调头弯、匝道和地面道路组成,其中主桥至少与两个路口连接的上行匝道或下行匝道,是由两条或多条有间隔的匝道组合而成;每个高架的调头弯,从主桥起以适当的坡度或平道分别向远离路口的方向延伸、内转弯跨越道路,然后再折返到主桥。
2.在路口数量不少于4个的十字路口、五岔路口等立交桥中,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远离路口方向延伸的匝道或折返到主桥的匝道,其特征是二者中的至少一种,是由间隔开的两条或多条匝道组成,分别与主桥上互不相邻的车道相连接,或者与主桥上不同层的车道相连接。
3.当路口中心有塔楼、雕塑等建筑时,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桥和主桥上的车道,其特征是可以向外扩张避开建筑物,或者向外扩张的同时再降低主桥高度,甚至主桥的二层降低到地面,在适当位置建设地下通道或天桥,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
CN202011585895.1A 2020-03-04 2020-12-20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Active CN113355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0890 2020-03-04
CN2020203008909 2020-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5963A true CN113355963A (zh) 2021-09-07
CN113355963B CN113355963B (zh) 2023-07-28

Family

ID=77524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5895.1A Active CN113355963B (zh) 2020-03-04 2020-12-20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596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183201A (en) * 1997-11-19 2001-08-09 Jang Hee Lee Intersection systems
CN1869335A (zh) * 2005-05-25 2006-11-29 李学思 再继两层式立体交叉桥
CN200949198Y (zh) * 2006-09-26 2007-09-19 张航 杠铃式全互通立交桥
CN101413238A (zh) * 2008-11-10 2009-04-22 王宝民 分体式立交桥
CN102296503A (zh) * 2011-05-25 2011-12-28 杨光 改进型全苜蓿叶立交桥
CN108560342A (zh) * 2018-06-14 2018-09-21 刘志涛 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183201A (en) * 1997-11-19 2001-08-09 Jang Hee Lee Intersection systems
CN1869335A (zh) * 2005-05-25 2006-11-29 李学思 再继两层式立体交叉桥
CN200949198Y (zh) * 2006-09-26 2007-09-19 张航 杠铃式全互通立交桥
CN101413238A (zh) * 2008-11-10 2009-04-22 王宝民 分体式立交桥
CN102296503A (zh) * 2011-05-25 2011-12-28 杨光 改进型全苜蓿叶立交桥
CN108560342A (zh) * 2018-06-14 2018-09-21 刘志涛 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5963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302C (zh) 一种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WO2006060950A1 (fr) Installation de circulation routiere et son procede de construction
CN107435286A (zh) 紧凑型全通立交桥
CN100351468C (zh)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CN1286335A (zh) 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桥
CN102747661A (zh)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WO2013007100A1 (zh) 立交桥
CN1149318C (zh) 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
CN209686174U (zh)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CN110485226A (zh) 城市十字路口无红绿灯全方向无障碍通行立交桥
CN106223149A (zh) 一种十字路口垂直换乘立交桥
CN201056663Y (zh) 全功能无障碍三层立交桥
CN113355963A (zh)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CN101487214A (zh)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CN108978384A (zh) 一种地上直行立交桥
CN212152985U (zh) 一种集成式无障碍城市立交桥
CN211472000U (zh) 城市十字路口无红绿灯全方向无障碍通行立交桥
WO2021036902A1 (zh) 互通式立交桥
CN112962374A (zh) 可取消红绿灯和高架桥路的栋樑桥道组合结构
CN208440934U (zh)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CN111996853A (zh) 一种十字路口立交桥
CN201268814Y (zh) 城市多路口双层无障碍立交桥
WO2022057639A1 (zh) 城市轴心干道十字立交
CN217869756U (zh) 十字形单导向直通式立交桥
WO2022028300A1 (zh) 城市环绕干道十字立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