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0934U -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0934U
CN208440934U CN201820899321.3U CN201820899321U CN208440934U CN 208440934 U CN208440934 U CN 208440934U CN 201820899321 U CN201820899321 U CN 201820899321U CN 208440934 U CN208440934 U CN 208440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west
north
south
ori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993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阳
冯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8993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0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0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09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属于城市立交桥领域。所述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包括位于地面层的地上一层通道、连接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之上的地上二层通道和连接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之下的地下一层通道。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解决“海浪式”行驶,而且降低了立交桥的高度,使车辆安全方便快捷地通行,能够实现车辆流水式行驶。

Description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属于城市立交桥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内有红绿灯的街道,车辆出现了“海浪式”地行驶,造成了车道利用率只有设计车道流量的三分之一,浪费了车道资源,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车道更加堵塞。有些城市在一般面积十字路口设置立交桥是向高空要空间,离地面高度一般18米以上2-4层。较大面积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地面高度最低是12米以上最少2层,引桥都特别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不仅能够解决“海浪式”行驶,而且降低了立交桥的高度,使车辆安全方便快捷地通行,能够实现车辆流水式行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包括位于地面层的地上一层通道、连接于地上一层通道之上的地上二层通道和连接于地上一层通道之下的地下一层通道,其中:
地上一层通道为T型通道,该T型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和东西横向分布的东西向分支通道,两者交汇处设置有人行道;
其中该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包括自东向西分布的南向北右转和左转通道3、南向北右转通道4、北向南直行通道5和北向南直行通道6,该南向北右转通道4和北向南直行通道5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南向北右转和左转通道3在拐点处分成南向北右转通道7、南向北左转通道8和用于连接地下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左转通道9;
其中该东西向分支通道包括位于人行道的东侧的第一分支通道43和位于人行道的西侧的第二分支通道44,第一分支通道43包括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的东向西直行通道10、东向西直行和调头通道11、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西向东直行通道13、西向东直行通道1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15,该西向东直行通道13和西向东直行通道14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在拐点处分成东向西直行通道16和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该东向西直行通道16和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
第二分支通道44包括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的西向东直行和右转通道18、西向东直行和调头通道19、西向东右转通道20、东向西直行通道21、东向西直行通道22和东向西直行通道23,该西向东右转通道20、东向西直行通道21和东向西直行通道22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其中西向东直行和调头通道19在拐点处分成西向东调头通道40、西向东直行通道2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25,该西向东直行通道2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25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
地上二层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两条南向北直行通道1和两条北向南直行通道2。
进一步的,地下一层通道也为T型通道,该T型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和东西横向分布的东西向分支通道,其中:
该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包括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的南向北右转通道26、北向南直行通道27、南向北左转通道28和北向南直行通道29,其中南向北右转通道26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右转通道4连通,北向南直行通道27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北向南直行通道5连通,北向南直行通道29也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北向南直行通道5连通,南向北左转通道28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左转通道9连通;
该东西向分支通道包括位于地下一层通道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的东侧的第三分支通道50和位于地下一层通道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的西侧的第四分支通道51,其中第三分支通道50包括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的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3连接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0、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1、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16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2、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连通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33、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4;
第四分支通道51包括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右转通道20连通的西向东右转通道35、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1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6、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2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7、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8、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5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9。
进一步的,地上一层通道为十字型通道,在原T型通道的基础上,还包括与地上一层通道的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成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三南北向分支通道42,第一分支通道43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与西向东直行通道13之间还设置有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和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和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第二分支通道44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2与东向西直行通道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的自东向西直行通道47,第二分支通道44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5与东向西直行通道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的自西向东左转通道48。
进一步的,地下一层通道也为十字型通道,在原T型通道的基础上,还包括与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成中心对称设置的第四南北向分支通道52,第三分支通道50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0的北侧从南到北还依次设置有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53、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连通的东向西右转通道54,第四分支通道51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9的北侧从北向南依次设置有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东向西直行通道47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55、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西向东左转通道48连通的西向东左转通道56。
进一步的,地下一层通道限高为以能够通过该城市内公共汽车的高度为准,地下一层通道限高建议3.6米。
进一步的,从地下一层通道行驶至地上一层通道处的上下坡道上设置有防滑路面和排水系统,上下坡道的露天处设置有防雨雪棚子。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所有的北向南和南向北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下一层通道的所有的北向南和南向北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车道经左转弯或者右转弯在换道区之后通过下坡进入所述地下一层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所有的东向西和西向东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下一层通道的所有的东向西和西向东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车道经左转或者直行通道在换道区之后通过下坡进入所述地下一层通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对于十字型通道,有两套独立的交通系统,地下一层和地上二层跨线直行桥主要承担了大部分的车流量,分流了地面层(地上一层)的交通压力。地上一层通道适合超高、超宽特种车辆和驶出入十字路口附近的车辆左转、右转、调头、直行。地上一层通道的四个方向在人行道处都有调头车道,地下一层通道车辆通行率提高,地上一层车辆通过路口车辆减少,不会出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在路口压车情况,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节约了油耗,缩短了车辆通行率,能够使经过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辆骑驾者心理压力降低,提高了安全和通过路口的速度。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车辆通过路口更加安全快速地通行,方便了远近车辆通过路口,更加人性化,使车辆实现了在道路上流水式地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的T型通道的地上一层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的T型通道的地下一层通道与地上一层通道重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地下一层通道;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的十字型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的十字型通道的地下一层通道与地上一层通道重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地下一层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如图1~图4所示,包括位于地面层的地上一层通道、连接于地上一层通道之上的地上二层通道和连接于地上一层通道之下的地下一层通道,其中:
地上一层通道为T型通道,该T型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和东西横向分布的东西向分支通道,两者交汇处设置有人行道;
其中该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包括自东向西分布的南向北右转和左转通道3、南向北右转通道4、北向南直行通道5和北向南直行通道6,该南向北右转通道4和北向南直行通道5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南向北右转和左转通道3在拐点处分成南向北右转通道7、南向北左转通道8和用于连接地下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左转通道9;
其中该东西向分支通道包括位于人行道的东侧的第一分支通道43和位于人行道的西侧的第二分支通道44,第一分支通道43包括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的东向西直行通道10、东向西直行和调头通道11、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西向东直行通道13、西向东直行通道1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15,该西向东直行通道13和西向东直行通道14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在拐点处分成东向西直行通道16和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该东向西直行通道16和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
第二分支通道44包括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的西向东直行和右转通道18、西向东直行和调头通道19、西向东右转通道20、东向西直行通道21、东向西直行通道22和东向西直行通道23,该西向东右转通道20、东向西直行通道21和东向西直行通道22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其中西向东直行和调头通道19在拐点处分成西向东调头通道40、西向东直行通道2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25,该西向东直行通道2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25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地上一层通道可以实现地面车辆四方向左转弯、右转弯、直行和调头,非机动车和行人走人行道。
地上二层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两条南向北直行通道1和两条北向南直行通道2。地上二层通道是跨线直行桥,可以实现车辆北向南、南向北方向的车辆直行,此桥实现了地下、地上两套独立的交通系统。地上二层通道很好地分流了地上一层车辆的交通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对于十字型通道,有两套独立的交通系统,地下一层和地上二层跨线直行桥主要承担了大部分的车流量,分流了地面层(地上一层)的交通压力。地上一层通道适合超高、超宽特种车辆和驶出入十字路口附近的车辆左转、右转、调头、直行。地上一层通道的四个方向在人行道处都有调头车道,地下一层通道车辆通行率提高,地上一层车辆通过路口车辆减少,不会出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在路口压车情况,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节约了油耗,缩短了车辆通行率,能够使经过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辆骑驾者心理压力降低,提高了安全和通过路口的速度。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车辆通过路口更加安全快速地通行,方便了远近车辆通过路口,更加人性化,使车辆实现了在道路上流水式地行驶。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地下一层通道也为T型通道,该T型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和东西横向分布的东西向分支通道,其中:
该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包括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的南向北右转通道26、北向南直行通道27、南向北左转通道28和北向南直行通道29,其中南向北右转通道26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右转通道4连通,北向南直行通道27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北向南直行通道5连通,北向南直行通道29也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北向南直行通道5连通,南向北左转通道28与地上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左转通道9连通;
该东西向分支通道包括位于地下一层通道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的东侧的第三分支通道50和位于地下一层通道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的西侧的第四分支通道51,其中第三分支通道50包括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的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3连接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0、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1、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16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2、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连通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33、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4;
第四分支通道51包括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右转通道20连通的西向东右转通道35、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1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6、与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2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7、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8、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5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地上一层通道可以为十字型通道,在原T型通道的基础上,还包括与地上一层通道的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成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三南北向分支通道42,第一分支通道43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与西向东直行通道13之间还设置有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和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和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均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第二分支通道44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2与东向西直行通道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的自东向西直行通道47,第二分支通道44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5与东向西直行通道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的自西向东左转通道48。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地下一层通道也为十字型通道,在原T型通道的基础上,还包括与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成中心对称设置的第四南北向分支通道52,第三分支通道50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0的北侧从南到北还依次设置有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53、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连通的东向西右转通道54,第四分支通道51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9的北侧从北向南依次设置有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东向西直行通道47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55、与地上一层通道的自西向东左转通道48连通的西向东左转通道56。
优选的,地下一层通道限高为以能够通过该城市内公共汽车的高度为准,地下一层通道限高建议3.6米。这样通往地下层的上下坡更缓、距离更短,更能发挥地下一层的分流车辆的能力。应当理解的是,地下一层的高度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所需的高度,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中,从地下一层通道行驶至地上一层通道处的上下坡道上可以设置有防滑路面和排水系统,上下坡道的露天处可以设置有防雨雪棚子。能够提高特殊天气如遇雨雪天气的安全性。
地上一层通道的所有的北向南和南向北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地下一层通道的所有的北向南和南向北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地上一层通道的车道经左转弯或者右转弯在换道区之后通过下坡进入地下一层通道。
地上一层通道的所有的东向西和西向东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地下一层通道的所有的东向西和西向东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地上一层通道的车道经左转或者直行通道在换道区之后通过下坡进入地下一层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地下一层通道的高度和上下坡的高度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进行设计高度,地下一层通道、地上一层通道和地上二层通道的所有车道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车道,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的四个分支通道的所有通道的最外侧通道均为非机动车道和行人车道,十字型通道。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上下引桥长度短,且增设了地面行车道,如西向东方向四车道在路口处地上层和地下层形成7车道,多出3车道,造价低,地下一层通道结构简单,车辆和非机动车辆、行人行驶方便更加人性化,可以提高通行率3-4倍,本实用新型少了一方向直行路面,设有直行跨线直行桥,结构更加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图1和图2用于三叉路口或T字型路口,图3和图4用于十字型路口。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行驶路线作如下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既可以按如下行驶路线行驶,也可以按其他路线行驶,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如图3所示:
南向北方向通道:第一右转地下一层通道(南向北右转通道4)下坡---分离区57下方---十字路口下方右转---并道区上坡---地面层58完成南向北方向通过地下一层右转;
第一左转车道59---分离区57分离---左转地下一层通道(南向北左转通道9)下坡---十字路口处下方左转---分离区60下方并道上坡---地面层61完成南向北方向通过地下一层通道左转;
第一左转车道59---分离区57分离---调头车道62调头区调头---北向南直行车道完成南向北方向调头;
第一左转车道59---分离区57分离---左转车道63在十字路口处左转---东向西直行车道完成南向北方向左转;
第二和第三直行车道64---跨线直行桥上引桥1上桥---下引桥进入南向北直行车道65完成南向北方向直行;
第一右转车道66---十字路口右转---西向东最外侧车道—完成南向北方向右转。
东向西方向通道:第一右转地下一层通道67下坡---分离区68下方---十字路口下方右转---并道区上坡---地面层上坡—完成东向西方向通过地下一层右转;
第一直行和左转车道69---分离区68分离---左转地下一层通道70下坡---十字路口处下方左转---分离区57下方并道上坡---地面层71完成东向西方向通过地下一层通道左转;
第二直行车道72---分离区68分离---直行地下一层通道73下坡---分离区60下方并道上坡---地面层61完成东向西方向通过地下层直行;
第一直行车道74---分离区68分离---调头车道调头---西向东直行车道完成东向西变道后的调头;
第一直行车道74---分离区68分离—左转车道---十字路口处左转---北向南直行车道完成东向西变道后的左转弯;
第一直行车道74---分离区68分离---直行车道直行---过十字路口直行---东向西直行车道—完成东向西方向变道后的直行;
第一直行车道74---分离区68分离---右转车道---十字路口处右转—南向北最外侧车道-完成东向西方向变道后的右转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面层的地上一层通道、连接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之上的地上二层通道和连接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之下的地下一层通道,其中:
所述地上一层通道为T型通道,该T型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和东西横向分布的东西向分支通道,两者交汇处设置有人行道;
其中该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包括自东向西分布的南向北右转和左转通道(3)、南向北右转通道(4)、北向南直行通道(5)和北向南直行通道(6),该南向北右转通道(4)和北向南直行通道(5)均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所述南向北右转和左转通道(3)在拐点处分成南向北右转通道(7)、南向北左转通道(8)和用于连接地下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左转通道(9);
其中该东西向分支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人行道的东侧的第一分支通道(43)和位于所述人行道的西侧的第二分支通道(44),所述第一分支通道(43)包括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的东向西直行通道(10)、东向西直行和调头通道(11)、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西向东直行通道(13)、西向东直行通道(1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15),该西向东直行通道(13)和西向东直行通道(14)均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所述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在拐点处分成东向西直行通道(16)和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该东向西直行通道(16)和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均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分支通道(44)包括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的西向东直行和右转通道(18)、西向东直行和调头通道(19)、西向东右转通道(20)、东向西直行通道(21)、东向西直行通道(22)和东向西直行通道(23),该西向东右转通道(20)、东向西直行通道(21)和东向西直行通道(22)均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其中所述西向东直行和调头通道(19)在拐点处分成西向东调头通道(40)、西向东直行通道(2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25),该西向东直行通道(24)和西向东直行通道(25)均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
所述地上二层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两条南向北直行通道(1)和两条北向南直行通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也为T型通道,该T型通道包括南北纵向分布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和东西横向分布的东西向分支通道,其中:
该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包括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的南向北右转通道(26)、北向南直行通道(27)、南向北左转通道(28)和北向南直行通道(29),其中所述南向北右转通道(26)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右转通道(4)连通,所述北向南直行通道(27)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北向南直行通道(5)连通,所述北向南直行通道(29)也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北向南直行通道(5)连通,所述南向北左转通道(28)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南向北左转通道(9)连通;
该东西向分支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的东侧的第三分支通道(50)和位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的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的西侧的第四分支通道(51),其中所述第三分支通道(50)包括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的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3)连接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0)、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1)、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16)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2)、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7)连通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33)、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1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4);
所述第四分支通道(51)包括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右转通道(20)连通的西向东右转通道(35)、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1)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6)、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2)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37)、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4)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8)、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5)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为十字型通道,在原T型通道的基础上,还包括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第一南北向分支通道(41)成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三南北向分支通道(42),所述第一分支通道(43)的东向西直行和左转通道(12)与西向东直行通道(13)之间还设置有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和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所述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和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均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44)的东向西直行通道(22)与东向西直行通道(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的自东向西直行通道(47),所述第二分支通道(44)的西向东直行通道(25)与东向西直行通道(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连通的自西向东左转通道(4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也为十字型通道,在原T型通道的基础上,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南北向分支通道(49)成中心对称设置的第四南北向分支通道(52),所述第三分支通道(50)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0)的北侧从南到北还依次设置有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自西向东直行通道(46)连通的西向东直行通道(53)、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自东向西右转通道(45)连通的东向西右转通道(54),所述第四分支通道(51)的西向东直行通道(39)的北侧从北向南依次设置有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自东向西直行通道(47)连通的东向西直行通道(55)、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自西向东左转通道(48)连通的西向东左转通道(5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限高为以能够通过该城市内公共汽车的高度为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地下一层通道行驶至所述地上一层通道处的上下坡道上设置有防滑路面和排水系统,所述上下坡道的露天处设置有防雨雪棚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所有的北向南和南向北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下一层通道的所有的北向南和南向北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车道经左转弯或者右转弯在换道区之后通过下坡进入所述地下一层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地分离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所有的东向西和西向东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下一层通道的所有的东向西和西向东车道在换道区之前均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地上一层通道的车道经左转或者直行通道在换道区之后通过下坡进入所述地下一层通道。
CN201820899321.3U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40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9321.3U CN208440934U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9321.3U CN208440934U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0934U true CN208440934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89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9932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40934U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09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2984A (zh) * 2018-06-11 2018-10-12 冯阳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2984A (zh) * 2018-06-11 2018-10-12 冯阳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9063B2 (en) Multi-story crossroad and its traffic method with intensive land use and multiple functions
JP2007506876A (ja) 一種の完全立体化の都市道路システム及び当該システムを採用する交通様式
CN101338542A (zh) 叉路口全绿交通分流系统
CN106320119A (zh) 转盘式立交桥
US2946267A (en) Traffic intersection
WO2014015682A1 (zh)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CN208440934U (zh)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CN202688809U (zh) 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
CN204530358U (zh) 十字路口车道无交叉连续通行交通系统
CN103161108A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KR100247325B1 (ko) 교통의 흐름을 원활하게 하기 위한 교차로 시스템
CN106400634A (zh) X型互通立交桥
WO2021036902A1 (zh) 互通式立交桥
CN102900000B (zh)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CN106284009A (zh) 十字型互通立交桥
CN108642984A (zh) 一种三地分离式立交桥
CN1065014C (zh) 微型立体交叉系统
CN201236304Y (zh) 十二方向立交桥
CN104612012A (zh) 十字路口车道无交叉连续通行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869756U (zh) 十字形单导向直通式立交桥
CN106758621B (zh) 一种近距离双交叉口的耦合式立交桥道路结构
CN203160082U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CN202247566U (zh) 一种能使城市车道交叉路口的车辆畅通分流的车道设施
CN113355963B (zh)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CN211112967U (zh) 无信号灯四方可通行交叉道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