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1468C -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51468C CN100351468C CNB2004100375367A CN200410037536A CN100351468C CN 100351468 C CN100351468 C CN 100351468C CN B2004100375367 A CNB2004100375367 A CN B2004100375367A CN 200410037536 A CN200410037536 A CN 200410037536A CN 100351468 C CN100351468 C CN 10035146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et
- road
- ground
- full
- sidewal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该道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所述交通系统为分层结构,一层为地面机动车道,在地面机动车道的地下层设置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其中,人行道与地面机动车道对应设置;或人行道与地面机动车道不对应设置,或设置在与地面机动车道并不对应的人行道层的其它地方。也可以进一步在地面机动车道的上方设置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该系统将人、车完全分离,大量节约了道路占地面积,实现了机动车道交叉路口的全部立交化或为无冲突点交通,在整个城市中形成纵横交错的无冲突点交通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特别是一种节约土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属于城市道路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日益增长的汽车数量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堵塞问题。目前的交通系统主要由快速路、主干路、支干路、支路(小区路)构成,为了缓解交通堵塞,主要是通过设立互通式立交桥、增加环形快速路、增设匝道,这些方式会大量占用土地,对于一些大城市其交通道路的土地占用面积已经接近国家的规定,随着汽车家庭化的发展,仅仅在现有的交通模式上所作的改进无法满足汽车数量日益增长所带来的严重的交通问题。
专利号93119501.2,公开了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系统,该发明阐明了一种现代化城市道路系统:所有道路形成网格状系统,最好是正交,也可是非正交,将市区分成许多块,或许多小区、厂区,所有形成网格的道路全部是单行道,同顺向单行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正行道间是一条反行道,交替安排,交叉向单行道相互间的设计原则是某一方向的单行道由单层立交桥全部架起,形成高一层的立交系统,或跨越部分架起,形成波浪起伏状,所有道路全部封闭,人行道、人力车、自行车、畜力车可在单行道侧另开通行道(并可同高架道并行,以跨越地面一层单行道,也可下挖一层),可在高架单行道下或小区道路上通行,铁道或有轨电车原则上与地面一层的同方向的单行道同向,并紧靠在一起(留出安全部隔,或以小区和人行道分开),相互交叉的单行道间,以半弧形立交引桥相联,用于车辆转向,汇流及分流,单行道上一般设三个行车道,一个是左转行车道,中间一个超车道,一个是右转行车道,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的道路上,一般不设信号,且全时间畅通,公交车停车站设在封闭围栏侧,围栏开人行口,以供上下车,公交车停在车站前增加的停车道上。
该技术方案能够节约大量用于立交桥、信号系统及占地面积等的资金,它主要是由单行原理,和单行环绕跨越、转向原理设计而成,其存在的问题是到达指定目标多需要绕行,浪费时间和能源,出行极不方便,且难以区分道路、占地多。
专利号98107272.0一种畅通式路口交通设施,围绕岗区设一隔离带,隔离带沿不同道路方向均开有机动车进口、出口,隔离带以内为机动车直行或左转弯时绕行道。隔离带以外为右转弯时的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人直行或左转弯时通过地道桥上层或下层绕行道绕行。本发明简易经济,减少了机动车、自行车过路口时的相互交叉。
专利号97115611.5公开了一种缓解交通阻塞的方法,以路口的中心为圆心形成内圆盘和外圆,平时车辆可绕内圆盘行驶,当饱和分界线内的车辆呈饱和状时,线外的车辆则绕外圆行驶,使车辆按圆周的形式来改变行驶方向,减少了交通阻塞,加快了交通流量。
专利号98117567.8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或集中居住区或高速公路的建筑与交通系统设计方案,该种建筑与交通系统是将建筑物的顶部连接在一起并构成公路,并在建筑物地下构建地下公路和地铁将其连接在一起,上述两类公路可同时与地面公路网或地铁网相通。这样就将建筑物与公路结合成为一体。另外,还可以在建筑物的顶部侧面设置了高架列车通道。该发明与现有建筑格局相比具有可充分地利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节省土地资源,其缺点是:造价高、可操作性差、无法调和城市景观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该系统采用较少的占地面积,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使机动车与人及非机动车完全分离,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彻底解决城市道路堵车、停车难和交通区划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采用上述系统的交通方法,该方法在城市道路交通中取消交通指挥灯,使城市现有交通道路分类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全部改变为快速路,能够实现车辆的快速、高效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该道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所述交通系统为两层结构,一层为地面机动车道,在地面机动车道的地下层或者上方设置人行道和/或非机动车道,其中,所述的人行道和/或非机动车道与地面机动车道对应设置或不对应设置,或设置在与地面机动车道并不对应的人行道层的其它地方。
所述的地面机动车道路为快速路和支干路,在快速路的交叉路口设分离式立交桥,立交桥用支干路完成匝道的功能。
所述的地面机动车道路全部为快速路,在快速路的交叉路口设分离式立交桥。
所述的支干路相交处设置环形路。
将支干路的部分路口上方的人行道设置为环形通道或架空广场。
在两个快速路的交叉路口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掉头道或在分离式立交桥下设置掉头道。
所述的快速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处设有掉头路或设立左转弯的分离式立交桥;或者,将丁字路口设在单行的支干路上。
地面机动车道路两旁建筑物一层作为用于停车、绿化以及与行车有关的设施建设,也可作为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车辆绕行的架空层。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方法,机动车道包括快速路和支干路,快速路在交叉路口设分离式立交桥,快速路为直行和沿行驶方向向通行一侧转弯行驶,用支干路完成匝道的功能;或者,支干路为只允许沿行驶方向向通行一侧转弯行驶或直行。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干道全部改为快速路,增加快速路的密度,且取消传统的匝道,用支干路完成匝道的功能,同时取消向道路通行一侧的对侧转弯,在快速路上不再出现互通式立交桥。这样设计的结果,将人、车完全分离,一方面大量节约了道路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机动车道交叉路口的全部立交化或为无冲突点交通,在整个城市中形成纵横交错的无冲突点交通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城市道路系统机动车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城市道路系统机动车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城市道路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城市道路系统机动车道上掉头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城市道路系统机动车道中边界处和市内的部分地段的丁字路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6快速路的丁字路口交替设立左转弯的分离式立交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城市道路系统机动车道的一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城市道路系统机动车道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该道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2,所述交通系统为两层结构,一层为地面机动车道1,在地面机动车道1的地下层设置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其中,人行道与地面机动车道对应设置;或人行道与地面机动车道不对应设置,或设置在与地面机动车道并不对应的人行道层的其它地方(图中未示)。
此外,也可以在地面机动车道的上方设置人行道1或非机动车道2;参见图1、图2,本发明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人行道兼具非机动车道的作用,所述交通系统第一层的机动车道1设置在城市的地面上,机动车道的上方适当的高度上对应设置一层人行道2,人行道层与机动车道层完全对应,或仅仅在机动车道1的两侧的上部分别设置适当宽度的人行道层3、4,还可以在同一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同时分别设置两种结构。
当在机动车道1的两侧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人行道层3、第二人行道层4时,两侧的人行道3、4之间设置横向通道5(如图3)。人行道层3或4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护栏14。在支路的部分路口上的人行道设置环形通道或架空广场。
或者,当第一人行道3、第二人行道4与地面机动车道1不对应设置时,可以将人行道2设置在与地面车道不对应的人行道层的其他地方(图示结构省略)。
机动车道1包括快速路6和支干路7,一条支干路7设置在每两条快速路6之间,用于作为快速路6的匝道和通向支路(小区路,图中未示)的通道。
在快速路6与快速路6的交叉路口8处设分离式立交桥9,机动车道1用支干路7完成立交桥匝道的功能。支干路7与快速路6间距优选为L/2,以减少占地。支干路兼做快速路的匝道。
参见图4,快速路6上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交叉路口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掉头道10。掉头道1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交叉路口之间的道路长度以及实际需要设置多个,以减少绕行距离。另外在交叉路口8处设置的分离式立交桥9处,也可以在立交桥9的下面设置掉头道(图中未示)。
道路6或7两旁的建筑物19的一层为架空层11,在地面和一层楼板12之间形成架空层11,建筑物架空层11可用于停车、绿化以及与行车有关的设施建设,也可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车辆绕行。当人行道层3或4临近建筑物时,人行道层3或4直接与架空层11上部的楼板12相连,即方便了行人出行,又节约了一侧的护栏。
城市的建筑物的一层也可以全部为架空层,用于停车、绿化以及改善城市通风,缓解城市的热岛现象。
在城市的边界处和市内的部分地段,如轨道、河流等处会出现丁字路口,在丁字路口附近设有掉头道99(图5),用以解决左转弯的问题;或者,也可设专用匝道解决左转弯的问题;或者,在快速路的丁字路口交替设立左转弯的分离式立交桥15(参见图6);或者,将丁字路口设在支干路上,避免快速路上出现丁字路口,该支干路单行,以完成快速路匝道的功能(参见图1上部)。
参见图7,也可以将地面机动车道1全部设为快速路6,在快速路6与快速路6的交叉路口8处设分离式立交桥9。
一般的情况下,所述的支干路7纵横方向为正交(参见图1),或者,在其相交处增加一环行路71(参见图8),所述的环行路71在右侧通行时,可以为逆时针方向单行。
上述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方法为:参见图1、4,如果机动车从A点出发欲到达B点,由于所有的快速路6不设置左转弯,机动车可以在快速路6的交叉路口81,也就是E点右转,经快速路6的EL线,在交叉路口16(L处)右转至支干路7,至快速路6与支干路7的交叉路口17(N处),在交叉路口17右转弯,沿快速路6直行至快速路6的交叉路口83(O)再右转弯,最后直行到达B点,整个路线表示为A-C-D-E-L-M-N-O-P-B。采用这种路线,支干路7上的L-M-N起匝道的作用。或者按照A-C-D-M-N-O-B的路线到达B点,其他可行的路线包括但不限于A-C-D-E-F-K-L-E-P-B,A-C-D-E-F-G-H-I-J-Q-B等。这时,支干路7上的相应部分起匝道的作用。按照图4所示,机动车也可以利用快速路6的F-G之间设置的掉头道10掉头,行驶到E和P处分别右转弯,再直行至B点。在快速路上无须设置交通调度灯,车辆的行驶速度大大提高。
如果机动车从A点出发欲到达B点对面的Z点,择除上述行驶路线外,只须在图4所示的X处设置的掉头道10掉头,或在Y处立交桥9下设置的掉头道掉头,再直行到达Z点。其他城市道路之间的任何两点,都可以参照上述方法行驶。
对于左侧通行的国家,只需要将右转弯改为全部左传弯即可。
采用上述交通系统,在城市组团式规划的前提下,同时解决了堵车、停车难和交通的渠化问题,能够缩短出行时间,交通质量可以做到不受城市规模膨胀的影响。
初步估计,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在现有道路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可以使城市的汽车容量增加3-4倍,到达同样距离的出行时间缩短1倍,城市每辆汽车容量的道路投资减少1倍,交通管理运行费用降低到常规的1/3。
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可以用于新城市的建设,也可以用作老城市道路改造的目标模式。在老城市改造中,可以毗邻老区按照本专利建设新区,并逐步减少老城区的交通量,再依据建筑物的更新速度,对老区道路进行逐步改造。
Claims (9)
1、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该道路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系统为两层结构,一层为地面机动车道,在地面机动车道的地下层或者上方设置人行道和/或非机动车道,其中,所述的人行道和/或非机动车道与地面机动车道对应设置或不完全对应设置,或设置在与地面机动车道并不对应的人行道层的其它地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机动车道路为快速路和支干路,在快速路的交叉路口设分离式立交桥,立交桥用支干路完成匝道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机动车道路为快速路,在快速路的交叉路口设分离式立交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干路相交处设置环形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支干路的部分路口上方的人行道设置为环形通道或架空广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快速路的交叉路口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掉头道或在分离式立交桥下设置掉头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处设有掉头路或设立左转弯的分离式立交桥;或者,将丁字路口设在单行的支干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面机动车道路两旁建筑物一层作为用于停车、绿化以及与行车有关的设施建设,也可作为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车辆绕行的架空层。
9.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动车道包括快速路和支干路,快速路在交叉路口设分离式立交桥,快速路为直行和沿行驶方向向通行一侧转弯行驶,用支干路完成匝道的功能;或者,支干路为只允许沿行驶方向向通行一侧转弯行驶或直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375367A CN100351468C (zh) | 2004-04-28 | 2004-04-28 |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375367A CN100351468C (zh) | 2004-04-28 | 2004-04-28 |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0647A CN1590647A (zh) | 2005-03-09 |
CN100351468C true CN100351468C (zh) | 2007-11-28 |
Family
ID=34601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75367A Active CN100351468C (zh) | 2004-04-28 | 2004-04-28 |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51468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30397A (zh) * | 2010-07-14 | 2012-01-25 | 王翔 | 城市主干道无信号灯交通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5993C (zh) * | 2005-08-31 | 2008-09-03 | 董国良 | 一种取消信号灯的城市道路网结构单元 |
CN1888312A (zh) * | 2005-09-09 | 2007-01-03 | 董国良 | 一种无冲突点城市机动车道路系统 |
CN1834352B (zh) * | 2006-07-11 | 2010-05-12 | 董国良 | 一种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 |
CN1834354B (zh) * | 2006-07-11 | 2010-04-14 | 董国良 | 一种空间有序化的节地节能畅通宁静生态城市系统 |
CN1834350B (zh) * | 2006-07-11 | 2010-04-14 | 董国良 | 一种噪音全隔离的机动车道路系统 |
CN1908303A (zh) * | 2006-08-28 | 2007-02-07 | 董国良 | 一种高架慢行道路 |
CN100415994C (zh) * | 2006-09-11 | 2008-09-03 | 董国良 | 一种少停顿、零换乘、乘车方便的快速公交系统 |
US20090214291A1 (en) * | 2007-10-31 | 2009-08-27 | Farr Thomas P | Set of components used to fabricate enclosed and elevated roadways that are intended for use by bicycles, other small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and a process, utilizing said component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such a roadway |
CN102031738A (zh) * | 2010-10-08 | 2011-04-27 | 师自宽 | H型城市干道公共交通系统 |
CN106192640A (zh) * | 2015-05-08 | 2016-12-0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开敞式下沉道路的城市规划方法 |
CN105672071A (zh) * | 2016-02-06 | 2016-06-15 | 沈钟德 | 田字形道路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229A (zh) * | 1993-10-23 | 1995-05-03 | 赵锐 |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
CN1133923A (zh) * | 1994-11-29 | 1996-10-23 | 杨应龙 | 都会区花园隐形道路网 |
CN1207432A (zh) * | 1998-08-25 | 1999-02-10 | 秦国光 | 建筑与交通系统 |
CN1278571A (zh) * | 1999-06-18 | 2001-01-03 | 陈清伟 | 城市立体道路 |
CN1342811A (zh) * | 2000-09-08 | 2002-04-03 | 王英旭 | 带停车场分行式立体公路 |
CN1454275A (zh) * | 2000-06-07 | 2003-11-05 | 李松衡 | 多层道路系统 |
-
2004
- 2004-04-28 CN CNB2004100375367A patent/CN100351468C/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229A (zh) * | 1993-10-23 | 1995-05-03 | 赵锐 |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
CN1133923A (zh) * | 1994-11-29 | 1996-10-23 | 杨应龙 | 都会区花园隐形道路网 |
CN1207432A (zh) * | 1998-08-25 | 1999-02-10 | 秦国光 | 建筑与交通系统 |
CN1278571A (zh) * | 1999-06-18 | 2001-01-03 | 陈清伟 | 城市立体道路 |
CN1454275A (zh) * | 2000-06-07 | 2003-11-05 | 李松衡 | 多层道路系统 |
CN1342811A (zh) * | 2000-09-08 | 2002-04-03 | 王英旭 | 带停车场分行式立体公路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30397A (zh) * | 2010-07-14 | 2012-01-25 | 王翔 | 城市主干道无信号灯交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0647A (zh) | 2005-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9302C (zh) | 一种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
CN100351468C (zh) |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
CN1834354B (zh) | 一种空间有序化的节地节能畅通宁静生态城市系统 | |
CN202194041U (zh) | 立交桥 | |
CN1888312A (zh) | 一种无冲突点城市机动车道路系统 | |
CN102322005A (zh) | 立交桥 | |
CN102268852A (zh) |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两相位实施方法 | |
CN2921083Y (zh) | 全互通高速单层立交桥 | |
CN105951545A (zh) | 井田式无红绿灯无立交桥全程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系统 | |
CN204530358U (zh) | 十字路口车道无交叉连续通行交通系统 | |
CN103643607A (zh) | 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 |
CN102747661A (zh) |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 |
CN101487214A (zh) |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 |
CN202055131U (zh) | 一种市中心立交桥 | |
CN101298749B (zh) | 绕跨法互通立交桥的绕跨方法 | |
CN204676382U (zh) |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 |
CN1089390C (zh) | 两层式立体交叉桥 | |
CN201056663Y (zh) | 全功能无障碍三层立交桥 | |
CN1834352B (zh) | 一种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 | |
CN203639771U (zh) | 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 |
CN102900000B (zh) |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 |
CN201459557U (zh) | 一种全互通式立体通行桥 | |
CN1335430A (zh) | 十字形双层无交叉立交桥 | |
CN100363558C (zh) | 一字形全互通单层立交桥 | |
CN204959529U (zh) | 一种快慢分离立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