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6186A -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6186A
CN113346186A CN202110054942.8A CN202110054942A CN113346186A CN 113346186 A CN113346186 A CN 113346186A CN 202110054942 A CN202110054942 A CN 202110054942A CN 113346186 A CN113346186 A CN 113346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shim
battery
housing case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49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谷明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4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6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具有:箱状的收纳壳体,上方侧被开口且未形成孔部;电池组,沿着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成,并被收纳于上述收纳壳体内;以及填隙片,在上述电池组被收纳于上述收纳壳体内的状态下,以沿着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加压的方式被配置于该电池组与上述收纳壳体之间。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项如下所述的技术:在电池模块中具备上部被开口的箱状的模块壳体、和被收纳于该模块壳体的电池组,并在电池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端板。
在该现有技术中,在该端板与模块壳体之间相互对置的电池组侧对置面与壳体侧对置面分别以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通过向模块壳体的收纳空间内压入电池组,能够对电池组沿着该电池组的长度方向赋予规定的载荷(加压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32519号公报
一般,模块壳体(以下,称为“收纳壳体”)由金属形成,收纳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偏差很小。与此相对,电池组的一部分由树脂形成,电池组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偏差比收纳壳体大。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向收纳壳体内压入电池组来对该电池组施加约束载荷(加压力),所以在电池组的尺寸因制造误差而发生偏差的情况下,存在对电池组的加压力产生偏差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考虑了上述事实而提出,其目的在于,获得即便在收纳壳体、电池组中产生制造误差也能够容易地抑制对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偏差的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第1方式的电池模块具有:箱状的收纳壳体,上方侧被开口且未形成孔部;电池组,沿着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成,并被收纳于上述收纳壳体内;以及填隙片,在上述电池组被收纳于上述收纳壳体内的状态下,以沿着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加压的方式被配置于该电池组与上述收纳壳体之间。
在第1方式的电池模块中,包括收纳壳体、电池组以及填隙片。
收纳壳体呈上方侧被开口且未形成孔部的箱状,电池组通过沿着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成,并被收纳于收纳壳体内。这样,在收纳壳体内收纳有电池组的状态下,在该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配置有填隙片,通过该填隙片来维持电池组沿着单电池的层叠方向被加压的状态。
即,在本公开中,通过改变填隙片的板厚,能够吸收电池组的沿着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尺寸的偏差。
因此,在本公开中,即便在收纳壳体、电池组中产生制造误差,也能够通过在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设置填隙片来抑制对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偏差。
另一方面,在本公开中,由于在收纳壳体未形成孔部,所以能够获得针对电池组的防水效果。作为比较例,例如在收纳壳体形成有孔部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防水效果而需要使该孔部闭塞的工序。然而,本公开中,由于原本在收纳壳体就未形成该孔部,所以不需要使孔部闭塞的工序。
这里,在使该孔部闭塞的情况下,封堵孔部的闭塞部与除此以外的部位的刚度不同。因此,存在由闭塞部和除此以外的部位对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产生偏差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本公开中,在收纳壳体未形成该孔部。因此,不会产生因形成有该孔部而引起的针对电池组的加压力的偏差。从而,在本公开中,能够抑制对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偏差。
第2方式的电池模块在第1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基础上提出,还具有:端板,在上述电池组中分别被设置于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和槽部,形成于上述端板的外表面,从该端板的上端沿着上下方向设置,上述槽部的深度被设定为在形成于把持部件的爪部插入至该槽部内的状态下上述端板的外表面比上述爪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上述把持部件对上述电池组中的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
在第2方式的电池模块中,在电池组中的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在端板的外表面从该端板的上端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槽部。
在对电池组中的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的把持部件形成有爪部,该爪部能够插入至形成于端板的槽部内。因此,该端板的槽部的深度被设定为在把持部件的爪部插入至端板的槽部内的状态下端板的外表面比爪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由此,在本公开中,能够在把持部件的爪部被插入至形成于电池组的端板的槽部内的状态下,使该把持部件的爪部不与收纳壳体干涉地将该电池组收纳于收纳壳体内。
并且,在本公开中,能够在电池组被收纳于收纳壳体内的状态下,不与收纳壳体干涉地使该把持部件的爪部从形成于电池组的端板的槽部内退出。
这里,“从端板的上端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槽部”可以是从端板的上端遍及至下端形成槽部,也可以从端板的上端遍及至端板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槽部,是指只要至少从端板的上端形成该槽部即可。
第3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是在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制造中应用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具有:加压工序,通过对上述电池组中的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的把持部件来沿着电池组的层叠方向对该电池组进行加压;电池组插入工序,将通过上述加压工序被加压后的电池组与上述把持部件一同插入至上述收纳壳体;以及填隙片插入工序,将上述填隙片沿着通过上述电池组插入工序而被插入至上述收纳壳体内的上述把持部件插入至上述电池组与该收纳壳体之间。
在第3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中,包括加压工序、电池组插入工序以及填隙片插入工序。
首先,在加压工序中,通过对电池组中的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的把持部件来沿着层叠方向对电池组进行加压。
而且,在电池组插入工序中,将通过加压工序被加压了的电池组与把持部件一同插入至收纳壳体。
接下来,在填隙片插入工序中,沿着通过电池组插入工序而插入至收纳壳体内的把持部件将填隙片插入至电池组与该收纳壳体之间。
即,在本公开中,当将填隙片向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时,使用对电池组进行把持并加压的把持部件。通过该把持部件而在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形成插入间隙,能够沿着该把持部件将填隙片插入至插入间隙。
这样,在本公开中,即便在收纳壳体、电池组中产生制造误差,也能够通过在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设置填隙片来抑制对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偏差。
而且,在本公开中,由于使用对电池组进行把持并加压的把持部件来形成填隙片用的插入间隙,所以不需要用于形成该插入间隙的其他部件。
第4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在第3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上述把持部件构成为包括:基部,用于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作用于该基部,并将上述填隙片向下方侧引导;爪部,从上述基部垂下并对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内侧板,从上述基部沿着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突出,在上述爪部把持了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状态下被配置于该电池组侧;以及外侧板,从上述基部沿着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突出,被设置在与上述内侧板相反一侧。
在第4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中,把持部件构成为包括基部、爪部、内侧板以及外侧板。
该基部呈板状,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作用于该基部。另外,当向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填隙片时,基部将该填隙片向下方侧引导。
该爪部从该基部垂下,对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
另外,内侧板从基部沿着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突出,并在爪部把持了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状态下被配置于该电池组侧。
另一方面,外侧板从基部沿着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突出,并被设置在与内侧板相反一侧。即,外侧板在爪部把持了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状态下被配置于该电池组的外侧。
这里,沿着电池组中的单电池的层叠方向从电池组的外侧朝向内侧对把持部件作用加压力。因此,通过在把持部件设置该内侧板,能够相对于该加压力抑制把持部件的变形。
而且,在把持部件中,通过在基部设置内侧板以及外侧板,能够使把持部件的刚度提高,进一步抑制把持部件整体的变形。
第5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在第4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上述电池组中的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在上述端板的外表面从该端板的上端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槽部,且上述基部被设定为以上述外侧板延伸突出的面作为外表面,能够沿着上述外表面向下方侧引导上述填隙片,在上述爪部插入至上述槽部的状态下上述基部被配置于上述端板的上方侧,并且该基部的外表面比上述端板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在第5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中,在电池组中的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在端板的外表面从该端板的上端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槽部。另一方面,把持部件的基部以外侧板延伸突出的面作为外表面,能够利用该外表面来引导填隙片。
这里,在把持部件的爪部插入至端板的槽部的状态下,把持部件的基部被设定为配置于该端板的上方侧,并且该基部的外表面比端板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如上述那样,沿着把持部件的基部的外表面向下方侧引导填隙片。这样,若使填隙片沿着该基部的外表面朝向下方侧移动,则填隙片从把持部件的基部向爪部侧移动。因此,本在公开中,端板的外表面比爪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作为比较例,例如在该端板的外表面比基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情况下,当使填隙片从基部向爪部侧移动时,导致该填隙片与端板的上端干涉。
因此,在本公开中,在爪部插入至槽部的状态下,该基部被设定为配置于端板的上方侧,并且该基部的外表面比端板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由此,在填隙片从把持部件的基部向爪部侧(下方侧)移动时,能够使填隙片不与端板的上端干涉,能够将该填隙片从把持部件的基部的外表面顺畅地向端板的外表面侧引导。
如以上说明那样,第1方式的电池模块具有即便在收纳壳体、电池组中产生制造误差也能够抑制对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偏差这一优良的效果。
第2方式的电池模块具有能够在把持了电池组的状态下将把持部件收纳于收纳壳体内、另外使把持部件从收纳壳体退出这一优良的效果。
第3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具有不需要用于形成该插入间隙的其他部件就能够在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形成插入间隙并向该插入间隙插入填隙片这一优良的效果。
第4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具有在对把持部件作用有加压力时能够抑制把持部件的变形这一优良的效果。
第5方式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具有能够使填隙片顺畅地插入至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这一优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基于下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进行说明,其中:
图1是从斜上方侧观察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和收纳壳体、以及把持电池组并进行加压的把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与图1对应的侧视图。
图3A是从外面侧观察对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进行把持并加压的把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3B是从内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把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上方侧观察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被把持部件把持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与图4对应的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A-A线剖切时的俯视图。
图7是从斜上方侧观察将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的电池组向收纳壳体插入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斜上方侧观察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被插入至收纳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主要部位被放大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0是从斜上方侧观察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填隙片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与图10对应的侧视图。
图12是用假想线表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有填隙片的状态的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了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有填隙片的状态的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了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有填隙片的状态的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了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了填隙片的状态的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了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与收纳壳体之间插入了填隙片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6所示的B-B线剖切时的俯视图。
图18是从斜上方侧观察使把持部件从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退出了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与图18对应的侧视图。
图20是从斜上方侧观察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电池组以及填隙片被收纳于收纳壳体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作为比较例而示出的与图13对应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0进行说明。其中,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UP、箭头L、箭头W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0的上方向、长度方向、宽度方向。
<电池模块的结构>
首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从斜上方侧观察构成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0的一部分的电池组12和收纳壳体14、以及把持该电池组12并进行加压的把持部件30、32的分解立体图,图2中示出了与图1对应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0构成为包括树脂制的电池组12和金属制的收纳壳体14。该电池组12构成为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单电池16而成的电池层叠体18。另外,在电池组12中,在沿着该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箭头L方向)的电池层叠体18的两端部12A、12B分别设置有树脂制的端板20、21。
这里,电池组12形成为将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状,端板20、21以该层叠方向作为板厚方向而呈大致矩形板状。另外,各单电池16例如是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方形电池,但并不局限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也可以是镍氢二次电池等其他种类。
并且,在各单电池16的上表面16A设置有圆柱状的正极端子16B以及负极端子16C。单电池16改变方向而被配置为正极端子16B与负极端子16C沿着电池层叠体18的长度方向(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交替配置。而且,沿着电池层叠体18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单电池16的正极端子16B以及负极端子16C经由作为导电性部件的未图示的汇流条相互连接。
另外,该电池层叠体18成为单电池16与树脂框22交替层叠的结构。即,在电池层叠体18中,在单电池16与单电池16之间分别设置有树脂框22作为绝缘部件。
树脂框22例如由聚丙烯等树脂形成,在电池层叠体1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配置有单电池16。而且,通过接合等在配置于电池层叠体1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单电池16一体化有由聚丙烯等树脂形成的端板20、21。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壳体14通过铝等的压铸成型而形成,呈上方侧被开口(这里为上表面整体被开口)的箱状,在侧壁部14A未形成孔部。能够在该收纳壳体14内收纳电池组12(参照图20)。
另外,在该收纳壳体1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划分壁24,通过该划分壁24将收纳壳体14内划分为两部分。由此,设置有两个收纳部26,能够在该两个收纳部26内分别收纳电池组12。
此外,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只要能够相对移动即可,可以使电池组12相对于收纳壳体14移动,也可以使收纳壳体14相对于电池组12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简易地图示了收纳壳体14的形状,但实际上为了使该收纳壳体14本身的刚度提高而对收纳壳体14设置有加强筋等。
并且,这里在一个收纳壳体14内能够收纳两个电池组12,但也可以增大收纳壳体的容积而设定为在一个收纳壳体收纳一个电池组。此外,虽未图示,但除了收纳这些部件之外,还可以在收纳壳体14的收纳部26内收纳对单电池16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等冷却部件。
另一方面,在图10中示出了从斜上方侧观察向被收纳于收纳壳体14内的电池组12与该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填隙片(隔离物)28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20中示出了从斜上方侧观察在收纳壳体14内收纳有电池组12且在该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了填隙片28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0、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在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箭头L方向;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的另一端部12B的端板21与收纳壳体14的侧壁部14A之间配置填隙片28。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填隙片28为金属制(例如不锈钢)的板材。
这样,通过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在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配置填隙片28,使得电池组12被该填隙片28的反作用力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加压。由此,可保持电解质的材料粒子间的离子传导性,维持电池组12的电池性能。
另外,如图1所示,在电池组12的端板20的外表面20A、端板21的外表面21A从该端板20的上端20B、端板21的上端21B分别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有槽部29(这里为4条)。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设置有把持部件30和把持部件32,上述把持部件30对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12A的端板20侧进行把持,把持部件32对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2B的端板21侧进行把持。
此外,图4中示出了从斜上方侧观察电池组12和收纳壳体14以及把持该电池组12并加压的把持部件30、32的分解立体图,图5中示出了与图4对应的侧视图。
图4、图5所示的把持部件30与把持部件32能够改变分离距离,把持部件32相对于把持部件30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把持部件30、32的分离距离变小,能够沿着长度方向对电池组12加压。
如图10所示,把持部件30与把持部件32根据是否使填隙片28插入至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而形状不同。详细内容将后述,但通过把持部件32能够将该填隙片28插入至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
因此,如图20所示,在电池组12被收纳于收纳壳体14内的状态下,在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12A的端板20侧,在该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未配置填隙片28。另一方面,在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2B的端板21侧,在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配置有填隙片2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2B侧设置有填隙片28,但也可以在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12A、12B侧插入有填隙片28。该情况下,可使用相同的把持部件32。另外,当然无论有无填隙片28的插入均可以使用相同的把持部件32。
(把持部件30、32)
这里,对把持部件30、32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把持部件30、32配合电池组12的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的尺寸而形成。另外,把持部件30、32分别构成为包括:基部34、36,从沿着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观察大致呈矩形状;和爪部38、40,分别从该基部34、36的下部垂下,该爪部38与爪部40呈大致相同的形状。
因此,在该把持部件30、32中,首先进行爪部38、40的说明,接着与各把持部件30、32对应地分别进行关于基部34、36的说明。
如图4、图5所示,把持部件30对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12A的端板20侧进行把持,把持部件32对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2B的端板21侧进行把持,而对基部34、36分别作用有加压力。
这里,如图1所示,在把持部件30的爪部38、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沿着电池组12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脚片42、44。分别设置于把持部件30的爪部38、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的脚片42、44能够分别插入至形成于电池组12的端板20、21的槽部29内。
因此,如图4、图5所示,在把持部件30的爪部38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的脚片44分别插入至端板20、21的槽部29内的状态下,把持部件30的基部34、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分别配置于该端板20、21的上方侧。
而且,通过使把持部件32接近把持部件30,可借助该爪部38、40沿着长度方向加压而压缩电池组12。
另一方面,图14中示出了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表示了在电池组12被收纳于收纳壳体14内的状态下在设置于该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2B的端板21侧将填隙片28沿着把持部件32插入至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的状态。
如图1、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件30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脚片44的前端侧比根端侧细,根端侧的壁厚t被设定为比形成在电池组12的端板20、21的槽部29的深度H小。
因此,如图4、图14所示,在该把持部件30的爪部38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的脚片44分别被插入至端板20、21的槽部29内的状态下,端板20的外表面20A、端板21的外表面21A分别比脚片42的外表面42A、脚片44的外表面44A向外侧突出。
而且,如图10、图14所示,在电池组12的端板21侧,在该电池组12被收纳于收纳壳体14内的状态下,在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配置填隙片28。
(把持部件30的基部34)
这里,对把持部件30侧的基部34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把持部件30的基部34呈大致长方体状,在基部34的外表面34A的上部,朝向把持部件32侧作用有用于对电池组12进行加压的加压力F(参照图5)。另一方面,在基部34的内表面34B侧留有基部3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34C、34D以及包括基部34的外表面34A的外壁部35而形成大致长方体状的凹陷部(block shaped recess)46。
这样,通过形成该凹陷部46,基部34能够抑制成形时的凹痕。而且,通过在基部34中留有宽度方向的两端部34C、34D并且通过外壁部35将端部34C与端部34D相连,由此将它们相互加强。
如以上那样,在把持部件30中,能够确保刚度,并且相对于作用到基部34的外表面34A的加压力F(参照图5)抑制把持部件30的变形。
(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
接下来,对把持部件32侧的基部36进行说明。
图3A中示出了从外表面36A侧观察把持部件32的立体图,图3B中示出了从内表面36B侧观察把持部件32的立体图。
如图1、图3A所示,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呈矩形板状,在基部36的外表面36A的上部,朝向把持部件30侧作用用于对电池组12进行加压的加压力F(参照图5)。
如图10所示,当向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填隙片28时,该基部36能够引导该填隙片28。其中,填隙片28能够与基部36的下部抵接,被沿着该基部36的外表面36A向下方侧引导。
另外,如图1、图3A、图3B所示,从基部36的内表面36B起,分别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从基部3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突出有内侧板48。另外,从基部36的外表面36A起,分别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从基部3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突出有外侧板50。
即,基部36在俯视下呈H字形。由此,会确保把持部件32的刚度,能够相对于作用到基部36的外表面36A的加压力F(参照图5)抑制把持部件32的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板48与外侧板50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形成为同一直线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但内侧板48也可以形成于基部3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中央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板48与外侧板50以大致相同的板厚形成,但内侧板48与外侧板50的板厚也可以不同。
另一方面,图8中示出了电池组12被插入至收纳壳体1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中示出了图8的主要部位被放大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图9用假想线表示了在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被插入至端板21的槽部29的状态下向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填隙片28的状态。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被插入至端板21的槽部29的状态下,该基部36的外表面36A被设定为比端板21的外表面21A向外侧突出。
这里,图14、图15分别表示了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图14表示向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填隙片28的状态。另一方面,图15表示在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了填隙片28的状态,填隙片28的上部侧的图示被省略。
另外,图18是从斜上方侧观察使把持部件30、32从电池组12的端板20、21退出了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与图18对应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4、图15所示,在把持部件30的爪部38、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分别被插入至端板20、21的槽部29内的状态下,在把持部件32侧,当在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之间插入了填隙片28之后,如图18、图19所示,使把持部件30、32从电池组12退出。
<电池模块的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与制造电池模块10的制造工序(制造方法)的说明一并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0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若简单说明,则依次经由对电池组12进行加压的加压工序、测量电池组12的长度的长度测量工序、将电池组12插入至收纳壳体14内的电池组插入工序、以及插入填隙片28的填隙片插入工序来制造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0。
(电池组的加压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2的加压工序中,首先如图4、图5所示,向在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12A、12B的端板20、21的外表面20A、21A形成的多个槽部29内分别插入设置于把持部件30、32的爪部38、40。
然后,使把持部件32接近把持部件30,借助该把持部件30、32的爪部38、40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箭头L方向)以规定的加压力(F)对该电池组12进行加压。由此,电池组12被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压缩。
(电池组的长度测量工序)
图5中示出了对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12A、12B分别被把持部件30、32把持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侧视图,图6中示出了沿着图5中所示的A-A线剖切时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2的长度测量工序中,如图6所示,对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以及收纳壳体14的收纳部2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进行测量。
(电池组插入工序)
图7中示出了从斜上方侧观察将电池组12向收纳壳体14插入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2的插入工序中,首先如图7所示,向在设置于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12A、12B的端板20、21形成的多个槽部29内分别插入爪部38的脚片42、爪部40的脚片44且在电池组12被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加压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向收纳壳体14插入电池组1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14所示,对把持部件30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脚片44而言,前端侧比根端侧细,根端侧的壁厚t被设定为比形成于电池组12的端板20、21的槽部29的深度H小(t<H)。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把持部件30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脚片44分别被插入至端板20、21的槽部29的状态下,端板20的外表面20A、端板21的外表面21A分别比脚片42的外表面42A、脚片44的外表面44A向外侧突出。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端板20、21的槽部29内分别插入了把持部件30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脚片44的状态下,该脚片42的外表面42A、脚片44的外表面44A不从端板20的外表面20A、端板21的外表面21A突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如图7所示向端板20、21的槽部29内插入了把持部件30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脚片44的状态下,能够如图8所示使电池组12收纳于收纳壳体14内。
(填隙片插入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填隙片28的插入工序中,首先如图8所示,在被收纳(插入)于收纳壳体14内的电池组12中,在向端板20、21的槽部29内分别插入了把持部件30、32的爪部38、40的状态下,使把持部件32接近把持部件30。
即,借助该把持部件30、32的爪部38、40,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箭头L方向)以规定的加压力对该电池组12再次加压。由此,如图9所示,在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之间设置有插入间隙s,能够向该插入间隙s内插入(配置)填隙片28。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把持电池组12并进行加压的把持部件30、32来形成填隙片28用的插入间隙s,所以不需要用于形成该插入间隙s的其他部件。
这里,如上述那样,在图10中示出了从斜上方侧观察向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填隙片28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1中示出了与图10对应的侧视图,在图12中示出了用假想线对沿着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将填隙片28插入至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的主要部位放大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3中示出了对沿着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将填隙片28插入至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图10的主要部位被放大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之间设置了插入间隙s的状态下,如图10~图12所示,填隙片28能够与基部36的下部抵接,并如图12、图13所示,在该基部36中,在对置的一对外侧板50之间被沿着基部36的外表面36A向下方侧(爪部40侧)引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被插入至端板21的槽部29的状态下,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被配置于该端板21的上方侧。并且,该基部36的外表面36A被设定为比端板21的外表面21A向外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填隙片28被沿着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的外表面36A向下方侧引导。因此,若使填隙片28沿着该基部36的外表面36A朝向下方侧移动,则填隙片28从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向爪部40侧移动。
作为比较例,例如虽不图示,但在该端板21的外表面21A比基部36的外表面36A突出的情况下,当使填隙片28从基部36向爪部40侧移动时,存在该填隙片28与端板21的上端干涉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通过该基部36的外表面36A被设定为比端板21的外表面21A向外侧突出,由此当如图14所示将填隙片28从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向爪部40侧(下方侧)移动时,能够使该填隙片28不与端板21的上端干涉。
由此,能够从把持部件32的基部36的外表面36A向端板21的外表面21A侧顺畅地引导该填隙片28。
而且,如图15、图17所示,通过该填隙片28被配置于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之间,能够沿着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对该电池组12赋予规定的加压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确保向设置于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的插入间隙s插入填隙片28时的该填隙片28的插入性、和在收纳壳体14内收纳有电池组12以及填隙片28的状态下的对该电池组12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维持双方。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配置填隙片28,通过该填隙片28能维持沿着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对该电池组12加压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改变填隙片28的板厚来吸收沿着电池组1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偏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收纳壳体14、电池组12中产生制造误差,也能够通过在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设置填隙片28来抑制对电池组12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偏差。
另外,作为比较例,例如存在如下的方法:如图21所示,在收纳壳体102的侧壁部104形成孔部104A,在收纳壳体102内收纳有电池组100的状态下,向孔部104A内插入加压棒106,通过该加压棒106沿着长度方向按压(压缩)电池组100,在收纳壳体102与电池组100之间设置插入间隙s。
在该方法中,为了在收纳壳体102内收纳有电池组100的状态下压缩电池组100,需要在收纳壳体102形成能够供加压棒106插入的孔部104A。
这样,当在收纳壳体102形成有孔部104A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电池组100的防水性,需要在向插入间隙s内插入填隙片108之后封堵该孔部104A。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通过在收纳壳体14内收纳有电池组12以及把持部件30、32的状态下,使把持部件32接近该把持部件30,由此如图9所示,在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之间设置插入间隙s。
即,借助该把持部件30、32的爪部38、40,沿着单电池16的层叠方向(箭头L方向)以规定的加压力F(参照图5)对该电池组12再次加压。由此,在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之间设置插入间隙s,并如图16、图17所示,向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配置)填隙片28。
其中,在图16中示出了对在电池组12与收纳壳体14之间插入了填隙片28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侧视图,在图17中示出了沿着图16所示的B-B线剖切时的俯视图。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在收纳壳体14形成孔部,所以能够在形成有该收纳壳体14的状态下获得相对于电池组12的防水效果。
在比较例中,由于如图21所示,必须在收纳壳体102形成孔部104A,所以为了获得防水效果而需要使该孔部104A闭塞的工序。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由于在收纳壳体14未形成该孔部,所以不需要使该孔部闭塞的工序。
另外,作为比较例,如图21所示,在使该孔部104A闭塞的情况下,封堵孔部104A的闭塞部与除此以外的部位的刚度不同。因此,存在由闭塞部和除此以外的部位对电池组100进行加压的加压力产生偏差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图18所示,在收纳壳体14未形成该孔部,所以不会产生因形成有该孔部而引起的针对电池组12的加压力的偏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对电池组12进行加压的加压力的偏差。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图17所示,当在收纳壳体14与电池组12之间插入了填隙片28之后,如图18、图19所示,使把持部件30、32从电池组12退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图14所示,在该把持部件30的爪部38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爪部40的脚片44分别被插入至端板20、21的槽部29的状态下,端板20的外表面20A、端板21的外表面21A分别比脚片42的外表面42A、脚片44的外表面44A向外侧突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组12被收纳于收纳壳体14内的状态下,如图18、图19所示,能够不与收纳壳体14干涉地使该把持部件30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脚片44从槽部29内退出。
并且,如后面叙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组12被收纳于收纳壳体14内的状态下,如图18、图19所示,能够不与收纳壳体14干涉地使该把持部件30的脚片42、把持部件32的脚片44从槽部29内退出。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电池模块,其中,具有:
箱状的收纳壳体,上方侧被开口且未形成孔部;
电池组,沿着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成,并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壳体内;以及
填隙片,在所述电池组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壳体内的状态下,以沿着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加压的方式被配置于该电池组与所述收纳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还具有:
端板,在所述电池组中分别设置于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和
槽部,设置于所述端板的外表面,并从该端板的上端沿上下方向形成,
所述槽部的深度被设定为在形成于把持部件的爪部插入至该槽部内的状态下所述端板的外表面比所述爪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所述把持部件对所述电池组中的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
3.一种电池模块制造方法,被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块的制造,其中,具有:
加压工序,通过对所述电池组中的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的把持部件来沿着电池组的层叠方向对该电池组进行加压;
电池组插入工序,将通过所述加压工序而被加压的电池组与所述把持部件一同插入至所述收纳壳体;以及
填隙片插入工序,沿着通过所述电池组插入工序而被插入至所述收纳壳体内的所述把持部件将所述填隙片插入至所述电池组与该收纳壳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把持部件构成为包括:
板状的基部,用于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加压的加压力作用于该基部,并将所述填隙片向下方侧引导;
爪部,从所述基部垂下并对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把持;
内侧板,从所述基部沿着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突出,并在所述爪部把持了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状态下被配置于该电池组侧;以及
外侧板,从所述基部沿着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突出,并被设置在与所述内侧板相反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电池组中的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在所述端板的外表面从该端板的上端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槽部,
并且,所述基部以所述外侧板延伸突出的面作为外表面,能够沿着所述外表面向下方侧引导所述填隙片,
在所述爪部插入至所述槽部的状态下,所述基部被配置于所述端板的上方侧,并且该基部的外表面被设定为比所述端板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CN202110054942.8A 2020-03-02 2021-01-15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346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5124A JP7400545B2 (ja) 2020-03-02 2020-03-02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
JP2020-035124 2020-03-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6186A true CN113346186A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64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4942.8A Pending CN113346186A (zh) 2020-03-02 2021-01-15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7117B2 (zh)
JP (1) JP7400545B2 (zh)
CN (1) CN1133461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9533A (zh) * 2022-03-24 2022-07-0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3539B2 (ja) 2019-09-12 2023-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
JP7400545B2 (ja) * 2020-03-02 2023-1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
US11961954B2 (en) * 2021-11-01 2024-04-16 Beta Air, Llc Power source assembl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4497870B (zh) 2022-04-07 2022-11-08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均衡加压设备、电池组制备方法及电池模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2318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組電池
CN107210394A (zh) * 2014-09-30 2017-09-26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电池模块压缩单元组件
JP2018032519A (ja) * 2016-08-24 2018-03-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049803A (ja) * 2016-09-23 2018-03-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スタックの搭載方法
JP2018133152A (ja) * 2017-02-14 2018-08-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JP2019096509A (ja) * 2017-11-24 2019-06-20 株式会社Soken 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8853B2 (ja) 2008-03-24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パック
JP2012243689A (ja) 2011-05-23 2012-12-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バスバー
US11302973B2 (en) 2015-05-19 2022-04-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assembly with multi-function structural assembly
US10763469B2 (en) 2015-09-18 2020-09-01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2017188282A (ja) 2016-04-05 2017-10-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拘束方法
JP2018185949A (ja) 2017-04-25 2018-11-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拘束治具
KR102307294B1 (ko) * 2017-07-21 2021-09-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원통형 셀 조립체의 프레스 및 비전 검사 통합 장치
JP6812943B2 (ja) 2017-10-13 2021-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JP6926989B2 (ja) 2017-11-27 2021-08-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製造方法
WO2019151037A1 (ja) 2018-01-31 2019-08-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JP6770542B2 (ja) 2018-02-22 2020-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CN111819712B (zh) 2018-03-06 2023-04-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封装体
US10601006B2 (en) 2018-04-05 2020-03-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battery assembly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JP7243539B2 (ja) * 2019-09-12 2023-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
JP7302507B2 (ja) 2020-03-02 2023-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
JP7400545B2 (ja) * 2020-03-02 2023-1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394A (zh) * 2014-09-30 2017-09-26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电池模块压缩单元组件
WO2017002318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2018032519A (ja) * 2016-08-24 2018-03-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049803A (ja) * 2016-09-23 2018-03-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スタックの搭載方法
JP2018133152A (ja) * 2017-02-14 2018-08-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JP2019096509A (ja) * 2017-11-24 2019-06-20 株式会社Soken 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9533A (zh) * 2022-03-24 2022-07-0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77117B2 (en) 2023-06-13
JP7400545B2 (ja) 2023-12-19
US20210273287A1 (en) 2021-09-02
JP2021140874A (ja)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6186A (zh)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US11482754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1033797B (zh) 蓄电装置
US11909062B2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attery pack frame capable of preventing welding defect and pressing jig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11817544B2 (en) Pack case,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ck case
US9947958B2 (en) Power source module
JP7050849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4956773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用ケース
US20200295321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3346185B (zh)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CN110190213B (zh) 电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2221768A1 (de) Speicherelement für Energie
WO2017217313A1 (ja) 蓄電装置
JP2020038762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90090299A (ko) 프레임에 형성된 비드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전지모듈
JP7133702B2 (ja) エンドプレートの固定構造及びバッテリ装置
JP7118907B2 (ja)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絶縁カバー
CN115483493B (zh) 树脂框及电池模块
US1205754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
WO2023176753A1 (ja) 蓄電装置
WO2021106516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4117438A (ja) 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スタック
JP2024147183A (ja) 電池パック
JP2022095122A (ja) バッテリの保持構造及びバッテリの組付け方法
JP2024120441A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