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2209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2209B
CN113342209B CN202110708688.9A CN202110708688A CN113342209B CN 113342209 B CN113342209 B CN 113342209B CN 202110708688 A CN202110708688 A CN 202110708688A CN 113342209 B CN113342209 B CN 113342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touch
bending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86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2209A (zh
Inventor
杨薇薇
王国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86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220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300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126A1/zh
Priority to US17/608,14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9951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342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2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2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2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触控区和边框区,边框区包括弯曲区和绑定区,显示面板具体包括:驱动电路层,形成有驱动电路;发光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形成有触控电路;在边框区内,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驱动电路通过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位于绑定区内的绑定端子,触控电路通过第二导电层跨越弯曲区后通过第一导电层连接位于绑定区的绑定端子。本发明的触控电路不需要换线到驱动电路层,可以省去第二导电层在弯曲区换线到的第一导电层的这段距离,使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可以更靠近显示触控区,在边框区域弯折后,显示触控区的边缘与边框区的间距更小,达到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近180°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全彩电视等。
现有OLED显示面板会直接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面沉积触控电路,替代外挂式触控屏,来节约成本。目前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上大多集成了图像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多个传感器,传感器传输信号线较多,为了较好的布设这些传输信号线,如图1和2所示,一般将触控电路走线在屏幕下边框弯曲区的上方换线到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走线层,因为存在这个换线结构,导致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宽度h无法进一步的缩小,无法进一步满足用户对显示面板极致窄边框的追求。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缩小显示面板边框范围,使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触控区和边框区,边框区包括弯曲区和绑定区,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电路层,形成有驱动电路;
发光功能层;
触控功能层,形成有触控电路;
在边框区内,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驱动电路通过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位于绑定区内的绑定端子,触控电路通过第二导电层跨越弯曲区后通过第一导电层连接位于绑定区的绑定端子。
可选地,在弯曲区内,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二导电层进行弯曲的一侧,且第一导电层设为定电压信号电路。
可选地,第二导电层包括触控电路连接部和绑定端子连接部,触控电路连接部的一端与触控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绑定端子连接部的一端在弯曲区内连接,绑定端子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绑定端子连接。
可选地,绑定端子连接部与触控电路连接部连接时,绑定端子连接部的走线与触控电路连接部的走线连接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170°。
可选地,绑定端子包括驱动绑定端子和触控绑定端子,触控绑定端子位于绑定区的两侧,驱动绑定端子位于绑定区的中部,第一导电层与驱动绑定端子电连接,第二导电层与触控绑定端子电连接。
可选地,第二导电层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时,第二导电层的走线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170°。
可选地,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二导电层的中间区域,并且第二导电层至少一部分覆盖在第一导电层上。
可选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每个触控走线包括多个弯曲部和多个直线部,弯曲部和直线部互相间隔设置。
可选地,弯曲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一个直线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弯曲部,另一端连接第二弯曲部。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驱动电路通过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位于绑定区内的绑定端子,触控电路通过第二导电层跨越弯曲区后通过第一导电层连接位于绑定区的绑定端子。这样触控电路不需要换线到驱动电路层,可以省去第二导电层在弯曲区换线到的第一导电层的这段距离,使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可以更靠近显示触控区,在边框区域弯折后,显示触控区的边缘与边框区的间距更小,达到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显示面板下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下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6是图4的B’-B’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导电层上触控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4-6所示,包括:
包括显示触控区1和边框区2,边框区2包括弯曲区21和绑定区22,显示面板具体包括:
驱动电路层100,形成有驱动电路;
发光功能层200;
触控功能层300,形成有触控电路;
在边框区2内,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导电层201和第二导电层202,驱动电路通过第一导电层201电连接位于绑定区22内的绑定端子221,触控电路通过第二导电层202跨越弯曲区21后通过第一导电层201连接位于绑定区22内的绑定端子221。
基于图4的布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边框区2为位于显示触控区1的下方。基于图5和6的方向,在将显示面板组装到显示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中时,沿着弯曲区21将边框区2向下弯折,最后在显示装置中呈现出的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宽度h就是弯曲区21上端与显示触控区1下端的间距。
如图1-3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将第二导电层202在弯曲区21的上方换线到第一导电层201,因为存在这个换线结构,导致显示面板弯曲后的下边框的宽度h无法进一步的缩小。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通过第一导电层201电连接位于绑定区22内的绑定端子221,触控电路通过第二导电层202跨越弯曲区21后通过第一导电层201连接位于绑定区22的绑定端子221。这样触控电路不需要换线到驱动电路层,可以省去第二导电层202在弯曲区21换线到的第一导电层201的这段距离,使显示面板的弯曲区21可以更靠近显示触控区1,在边框区2域弯折后,显示触控区1的边缘与边框区2的间距更小,达到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的效果。
在弯曲区21内,第一导电层201位于第二导电层202进行弯曲的一侧,且第一导电层201设为定电压信号电路。这样保证触控电路的触控信号和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可以稳定的传输。
第二导电层202包括触控电路连接部和绑定端子连接部,触控电路连接部的一端与触控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绑定端子连接部的一端在弯曲区21内连接,绑定端子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绑定端子连接。这样,在显示面板弯曲时,第二导电层202在弯曲区21内沿着触控电路连接部与绑定端子连接部的连接处进行弯曲,提升弯曲区21的弯曲效果。
绑定端子连接部与触控电路连接部连接时,绑定端子连接部的走线与触控电路连接部的走线连接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170°。这种角度的设置,可以使第二导电层202在弯曲后,走线还可以进行良好的连接。
绑定端子221包括驱动绑定端子2211和触控绑定端子2212,触控绑定端子2212位于绑定区22的两侧,驱动绑定端子2211位于绑定区22的中部,第一导电层201与驱动绑定端子2212电连接,第二导电层202与触控绑定端子2212电连接。这样在边框区2弯曲时,第一导电层201和第二导电层202更好的弯曲,彼此不会产生干涉。
第二导电层202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时,第二导电层202的边缘与触控绑定端子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170°。这种角度设置,使第二导电层202在弯曲时可以与绑定端子形成良好的连接。
第一导电层201位于第二导电层202的中间区域,并且第二导电层202至少一部分覆盖在第一导电层201上。这样在第一导电层201和第二导电层202弯曲时,可以更好的弯曲,并且彼此不会产生干涉。
驱动电路层100包括柔性基板110,以及在柔性基板110上,朝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阻隔层111、缓冲层112、有源层113、第一栅极绝缘层114、第一栅极115、第二栅极绝缘层116、第二栅极117、介电层118、源漏极119和平坦化层120。其中,第一栅极115位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上,第二栅极绝缘层116一部分覆盖在第一栅极115上,另一部分覆盖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上。第二栅极117位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16上,介电层118的一部分覆盖在第二栅极117上,另一部分覆盖在第二栅极绝缘层116上。
具体地,阻隔层111位于柔性基板110上,缓冲层112位于阻隔层111上,有源层113位于缓冲层112上,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位于有源层113上,第一栅极115位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上,第二栅极绝缘层116位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上且覆盖第一栅极115,第二栅极117位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16上,介电层118位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16上且覆盖第二栅极117,源漏极119位于介电层118上,平坦化层120位于介电层118上且覆盖源漏极119。
源漏极119包括源极1191和漏极1192,源极1191和漏极1192位于平坦化层120上,且均通过半导体构件与有源层连接。
具体地,介电层118、第二栅极绝缘层116和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上均设有通过孔,有源层113上设有源极连接区和漏极连接区,半导体构件穿过通过孔,源极1191通过半导体构件与有源层113的源极连接区连接,漏极1192通过半导体构件与有源层113的漏极连接区连接。源极连接区和漏极连接区为导体化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阻隔层111在柔性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有源层113在柔性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从而使阻隔层111能够对有源层113进行完全覆盖,防止有源层113受到光线照射,避免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产生负漂。
其中,在边框区2内,第一导电层201位于介电层上,并且被平坦化层覆盖。这样介电层和平坦化层对第一导电层201形成有效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触控区1内,发光结构层200包括阳极层2001、以及在阳极层2001上,朝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像素定义层2002、发光层(OLED)2003和阴极层(未图示)。
具体地,阳极层2001位于平坦化层120上、像素定义层2002位于阳极层2001上,发光层2003位于像素定义层2002上,阴极层位于发光层2003上。像素定义层2002分离设置形成像素开口,发光层2003对于像素开口的部分平铺在阳极层2001上,阴极层对于像素开口的部分平铺在发光层2003上,阳极层2001通过阳极过孔与薄膜晶体管层中漏极1192电性接触,源极1191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层通过电源走线层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当阳极层2001与阴极层之间设置为2V至10V的直流电压时,阳极层2001产生空穴,阴极层产生电子,在发光层2003相遇,电子和空穴分别带负电和正电,它们相互吸引,激发发光层2003中有机材料发光,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通过控制阳极层2001与阴极层之间电压的大小,可调整发光层2003发光亮度,电压越大,亮度越高,反之越暗。依其不同的配方,可产生红、绿、蓝(R、G、B)三基色,构成基本色彩。
在边框区2内,发光功能层包括像素定义层,第二导电层202位于像素定义层上,像素定义层对第二导电层202形成良好的支撑。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支撑层121、封装层400和触控绝缘层500。封装层400覆盖在像素定义层2002和发光层2003上,触控绝缘层500覆盖在触控功能层300上。支撑层121位于封装层400和发光层2003之间,为封装层400、触控功能层300及位于封装层400上的触控绝缘层500提供支撑。
其中,触控绝缘层500具体为有机绝缘层,在显示触控区1内,有机绝缘层500覆盖在触控功能层300上;在边框区2内,有机绝缘层500覆盖在像素定义层2002上。有机绝缘层500可以对触控功能层300进行绝缘保护,避免触控信号被其他的电信号干扰,导致触控失效。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导电层202包括多个触控走线,每个触控走线包括多个弯曲部2021和多个直线部2022,弯曲部2021和直线部2022互相间隔设置。
这样可以提升触控走线的整体韧性,当第二导电层202在弯曲时,触控走线不容易折断,并且弯曲的角度也可以更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弯曲部2021包括第一弯曲部20211和第二弯曲部20212,第一弯曲部20211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弯曲部20212的弯曲方向相反;一个直线部2022的一端连接第一弯曲部20211,另一端连接第二弯曲部20212。
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触控走线的整体韧性,第二导电层可以弯曲的角度更大,使弯折后的边框区宽度h更小。
基于图7所示的方向中,弯曲部2021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直线部2022的长度,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触控走线的整体韧性,使触控走线的弯曲角度更大。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采用了OLED蒸镀工艺和薄膜封装工艺。
其中,OLED蒸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对ITO(导电玻璃)基板进行蒸镀前处理:将ITO基板依次进行清洗液刷洗、清洗液超声清洗和重复三次纯水超声清洗,后进行烘烤处理,并置于真空进样室中抽真空至真空度为5.0E-0.4Pa、旋转托盘转速为5r/min。
其次,将前处理后的ITO基板置于蒸镀舱中,控制蒸镀舱中的真空度为2.0E-5Pa,在ITO基板上依次层叠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其中空穴注入层是采用三联苯胺衍生物加热到235℃、速率为
Figure BDA0003132372220000091
同时采用四氟苯腈加热到265℃,两者按3%掺杂蒸镀而成。所述空穴传输层是采用三联苯胺衍生物加热到235℃、速率为
Figure BDA0003132372220000092
单独蒸镀而成。所述电子阻挡层是采用螺芴衍生物加热到225℃、速率为
Figure BDA0003132372220000093
单独蒸镀而成。
然后,采用三元蒸镀方式,将铂化合物(发光客体材料)和DPQP(空穴型主体材料)置于同一个旋转托盘中,将2,4,6-三苯基-1,3,5-三嗪的衍生物置于所述旋转托盘外,依次加热2,4,6-三苯基-1,3,5-三嗪的衍生物(加热温度为225℃、蒸镀速率为
Figure BDA0003132372220000094
)和铂化合物(加热温度为255℃、蒸镀速率为
Figure BDA0003132372220000095
),待铂化合物蒸镀速率稳定后再加热DPQP至225℃,当铂化合物与DPQP的蒸镀速率达到
Figure BDA0003132372220000096
时,启动旋转托盘,控制旋转托盘转速为10r/min,再打开挡板继续进行蒸镀,得发光层;
最后,于发光层上依次层叠蒸镀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其中所述电子传输层是采用8-羟基喹啉锂(LiQ)与蒽衍生物加热到285℃、速率混合蒸镀而成。所述电子注入层是采用金属Yb加热到1000℃、速率单独蒸镀而成。所述阴极是采用金属Ag加热到1200℃、速率
Figure BDA0003132372220000097
单独蒸镀而成,最后得到OLED器件成品。
本发明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通过第一导电层201电连接位于绑定区22内的绑定端子221,触控电路通过第二导电层202跨越弯曲区21后通过第一导电层201连接位于绑定区22的绑定端子221。这样触控电路不需要换线到驱动电路层,可以省去第二导电层202在弯曲区21换线到的第一导电层201的这段距离,使显示面板的弯曲区21可以更靠近显示触控区1,在边框区2域弯折后,显示触控区1的边缘与边框区2的间距更小,达到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触控区和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弯曲区和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电路层,形成有驱动电路;
发光功能层;
触控功能层,形成有触控电路;
在所述边框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层至少一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位于所述绑定区内的绑定端子,所述触控电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层跨越所述弯曲区后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端子;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每个所述触控走线包括多个弯曲部和多个直线部,所述弯曲部和所述直线部互相间隔设置;所述弯曲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直线部的长度,在弯曲区内,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弯曲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为定电压信号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触控电路连接部和绑定端子连接部,所述触控电路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部的一端在所述弯曲区内连接,所述绑定端子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部与所述触控电路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绑定端子连接部的走线与所述触控电路连接部的走线连接形成的夹角范围为30-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端子包括驱动绑定端子和触控绑定端子,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位于所述绑定区的两侧,所述驱动绑定端子位于所述绑定区的中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驱动绑定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时,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走线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连接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1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一个所述直线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08688.9A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42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8688.9A CN113342209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107300 WO2022267126A1 (zh) 2021-06-25 2021-07-20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17/608,145 US20240019951A1 (en) 2021-06-25 2021-07-20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8688.9A CN113342209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2209A CN113342209A (zh) 2021-09-03
CN113342209B true CN113342209B (zh) 2023-05-02

Family

ID=7747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8688.9A Active CN113342209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9951A1 (zh)
CN (1) CN113342209B (zh)
WO (1) WO20222671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871A (zh) * 2021-09-26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53330B (zh) * 2021-12-09 2023-09-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05585B1 (ko) * 2015-12-31 2023-03-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80027704A (ko) * 2016-09-06 2018-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37983B1 (ko) * 2017-04-20 2019-01-11 주식회사 토비스 베젤리스 터치스크린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9521911B (zh) * 2017-09-18 2022-08-26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065571B (zh) * 2018-07-19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9003960B (zh) * 2018-07-31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
KR102615116B1 (ko) * 2018-10-10 2023-12-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00066499A (ko) * 2018-11-30 2020-06-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448570A (zh) * 2018-12-17 2019-03-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09683747B (zh) * 2019-01-29 2020-1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
CN111176485A (zh) * 2019-12-26 2020-05-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13391715B (zh) * 2020-03-13 2023-07-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162662A (zh) * 2020-10-27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47794B (zh) * 2021-04-16 2024-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379068B1 (en) * 2021-06-16 2022-07-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adio frequency shielding using a touch on encapsulation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9951A1 (en) 2024-01-18
WO2022267126A1 (zh) 2022-12-29
CN113342209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2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659057B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
US7518147B2 (en)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4073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
CN1133422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442577B (zh) 薄膜電晶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00515153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66565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8877653A (zh)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16471B (zh) 发光面板
KR10245472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716156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38421B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0546907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OLED display
CN111540771B (zh) Oled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105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256934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3327936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051707A1 (en) Ole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oled touch display
US889623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7256878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117347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Active Matrix Flat Display Device
CN11112908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WO2021227106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203778A (zh) 有源矩阵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