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5158B -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35158B CN113335158B CN202110511169.3A CN202110511169A CN113335158B CN 113335158 B CN113335158 B CN 113335158B CN 202110511169 A CN202110511169 A CN 202110511169A CN 113335158 B CN113335158 B CN 1133351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connection structure
- sliding connection
- seat
- rear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b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60R2022/266—Rear seats, e.g. ben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括设置在车内后排的坐垫骨架以及与所述坐垫骨架连接的靠背骨架,所述坐垫骨架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区,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弧形过渡区上设有过渡滑动连接结构;座椅支撑组件,所述座椅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底部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中部支撑部,所述中部支撑部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后排座椅本体,所述后排座椅本体包括左侧后排座椅和右侧后排座椅。本发明可以实现后排座椅的单侧变床或者两侧变床,用以满足长途旅行中车内后排乘客的休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勤和代步工具,人们对车辆的使用频繁度以及使用时间也不断拉长,尤其是当全家人外出旅游时,需要长时间驾驶,此时,经常会出现乘客在车辆后排座椅上直接休息的情况;然而,目前主要乘用车只有前排座椅可以进行调节,而后排座椅是无法调节,只能坐着休息,因此,舒适性非常差,特别是当一个家庭都有多个小孩同时乘车时,传统的后排座椅根本无法满足多个小孩的休息,也给后排的大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改善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采用充气垫的方式,将充气垫放置在车辆后排座椅上,但是充气垫会导致后排座椅高度进一步升高,不适用于大人乘坐,而且过高的后排座椅高度对于小孩的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充气垫下部也需要另外放置支撑垫,否则充气垫很难支撑人体重量,再加上充气垫需要停车后进行布置,但是小孩的休息时间是不固定,无法满足家庭随时出行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只有前排座椅可以进行调节,后排座椅无法调节,导致后排乘客只能坐着休息舒适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包括:座椅骨架,包括设置在车内后排的坐垫骨架以及与所述坐垫骨架连接的靠背骨架,所述坐垫骨架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区,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弧形过渡区上设有过渡滑动连接结构,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平滑连接;
座椅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坐垫骨架上、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底部支撑板,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中部支撑部,所述中部支撑部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
后排座椅本体,包括并排设于所述座椅骨架上的左侧后排座椅和右侧后排座椅,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的坐垫分别通过所述底部支撑板滑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上,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的靠背分别通过所述中部支撑部滑接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滑轨,多个所述第一滑轨分别沿着所述坐垫骨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坐垫骨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滑轨,多个所述第二滑轨分别沿着所述靠背骨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两侧,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弧形过渡滑轨,多个所述弧形过渡滑轨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滑轨和多个所述第二滑轨一一对应平滑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板上、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块沿着所述第一滑轨做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所述中部支撑部上、与所述第二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支撑部包括多个中部支撑杆和中部支撑板,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依次横向间隔设置,且其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通过紧固件纵向环绕连接,位于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与所述中部支撑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支撑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滑设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滑轮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防护带,多个所述防护带依次环绕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四周设置,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防护带相适配的多个防护带卡扣,多个所述防护带与多个所述防护带卡扣一一交叉扣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板上开设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呈蜂窝状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轨上远离所述第二滑轨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限位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块,所述底部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容置所述限位块的限位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基于传统乘用车后排座椅的特点和车内空间布局而设计的,后排座椅仍采用左右侧分离结构,实现单侧变床功能,从而满足小孩或其他人员的正常休息和大人正常乘坐;同时,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未占用后备箱或前排座椅等其他空间,可实现车内正常调节,无需停车进行车辆调整,即可实现自动化变化功能;而且本发明对车辆内部空间结构设计几乎无影响,因此不但可以应用在新设计开发的车型上,也可对客户车辆进行后排更换。同时,为后排乘客休息过程中的安全性,增加安全带和安全卡扣的设计,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急加速、急减速等突发状况导致乘客受伤。
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座椅骨架上设置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和第二滑动连接结构,用以实现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的变床形态的调节,通常情况下,所述后排座椅本体呈椅子形态,使用时(需要后排座椅变床时),所述底部支撑板做朝向前排座椅的滑动,此时,所述底部支撑板水平滑出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底部支撑板同步传动所述中部支撑部沿着第二滑动连接结构下移通过过渡滑动连接结构的过渡后滑至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上,此时,所述底部支撑板与所述中部支撑部并排放置,使得所述后排座椅本体从常规的座椅形态变成可以为乘客提供休息空间的床的形态,如此可以保证乘客在长途旅行过程中需要休息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座椅调节成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中防护带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中:1、座椅骨架;11、坐垫骨架;111、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1、第一滑轨;12、靠背骨架;121、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1、第二滑轨;13、弧形过渡区;131、过渡滑动连接结构;1311、弧形过渡滑轨;11111、限位部;141、第三滑动连接结构;1411、第三滑轨;2、座椅支撑组件;21、底部支撑板;211、第一滑块;22、中部支撑部;221、第二滑块;222、中部支撑杆;223、中部支撑板;224、顶部支撑杆;3、后排座椅本体;31、左侧后排座椅;32、右侧后排座椅;33、防护带;331、第一防护带;332、第二防护带;333、第三防护带;334、第四防护带;34、防护带卡扣;341、第一防护带卡扣;342、第二防护带卡扣;343、第三防护带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只有前排座椅可以进行调节,后排座椅无法调节,导致后排乘客只能坐着休息导致舒适性差的问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包括:座椅骨架1,包括设置在车内后排的坐垫骨架11以及与所述坐垫骨架11连接的靠背骨架12,所述坐垫骨架11和所述靠背骨架12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区13,所述坐垫骨架11上设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所述靠背骨架12上设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所述弧形过渡区13上设有过渡滑动连接结构131,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1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和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平滑连接;
座椅支撑组件2,包括设于所述坐垫骨架11上、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滑接的底部支撑板21,设于所述靠背骨架12上、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滑接的中部支撑部22,所述中部支撑部22与所述底部支撑板21连接;
后排座椅本体3,包括并排设于所述座椅骨架1上的左侧后排座椅31和右侧后排座椅32,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的坐垫分别通过所述底部支撑板21滑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上,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的靠背分别通过所述中部支撑部22滑接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上;
使用时(需要后排座椅变床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上做朝向车内前排座椅的水平滑动,同时,传动所述中部支撑部22沿着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经过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131滑动至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上,使得所述底部支撑板21与所述中部支撑部22并排放置。
通过在所述座椅骨架1上设置多个滑动连接结构,用以实现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的变床形态的调节,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的坐垫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21上,所述底部支撑板21的另一侧滑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上,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的靠背靠设在所述中部支撑部22上,所述中部支撑部22的一端与所述底部支撑板21连接,所述中部支撑部22滑设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上,通常情况下,所述后排座椅本体3呈椅子形态;
使用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做朝向前排座椅的滑动,此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水平滑出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所述底部支撑板21同步传动所述中部支撑部22沿着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下移并通过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滑至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上,此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与所述中部支撑部22并排放置,使得所述后排座椅本体3从常规的座椅形态变成可以为乘客提供休息空间的床的形态,如此可以保证乘客在长途旅行过程中的舒适度。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右侧后排座椅还包括设置在车内后排的中间座椅。
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11包括多个第一滑轨1111,多个所述第一滑轨1111分别沿着所述坐垫骨架1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坐垫骨架11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121包括多个第二滑轨1211,多个所述第二滑轨1211分别沿着所述靠背骨架1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12的两侧,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131包括多个弧形过渡滑轨1311,多个所述弧形过渡滑轨1311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滑轨1111和多个所述第二滑轨1211一一对应平滑连接。
这样,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滑轨1111、第二滑轨1211和弧形过渡滑轨1311,所述弧形过渡滑轨1311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滑轨1111以及所述第二滑轨1211连接,使得所述中部支撑部22能够从所述第二滑轨1211上经过所述弧形过渡滑轨1311滑至所述第一滑轨1111上,在所述第一滑轨1111和所述第二滑轨1211之间设置弧形过渡滑轨1311,是为了使所述中部支撑部22从所述第二滑轨1211滑至所述第一滑轨1111的滑动过程平滑,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同时,弧形的过渡区也可以避免所述中部支撑部22在滑动过程中的冲击,提升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板21上、与所述第一滑轨1111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滑块211,所述第一滑块211滑接在所述第一滑轨1111上,所述第一滑块211沿着所述第一滑轨1111做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所述中部支撑部22上、与所述第二滑轨1211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滑块221,所述第二滑块221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1211上,所述第二滑块221沿着所述第二滑轨1211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这样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实现了所述底部支撑板21在所述第一滑轨1111上的滑动,实现了所述中部支撑部22在所述第二滑轨1211以及所述弧形过渡滑轨1311上的滑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滑块可设为具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光滑材质的滑块,用以更好地在所述第二滑轨1211以及所述弧形过渡滑轨1311上的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支撑部22包括多个中部支撑杆222和中部支撑板223,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222依次横向间隔设置,且其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滑块221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1211上,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222通过紧固件纵向环绕连接,位于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222与所述底部支撑板21连接,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222与所述中部支撑板223连接。通过设置多个中部支撑杆222和中部支撑板223,能够更好地对后排座椅的靠背起到支撑作用,当后排座椅从座椅形态变成床的形态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和所述中部支撑部22就可以对所述后排座椅本体3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无需在设置其他支撑物,且其底部空间可以放置鞋等其他物品。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皮带,所述皮带纵向环绕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222设置,用以将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222固定在一起,采用弹性材质的皮带,在紧固的同时,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222之间也有一定的灵活度,方便其在所述第一滑轨1111和所述第二滑轨1211之间的滑行,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还可以是其他柔性材质的部件。
此外,所述中部支撑板223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滑轨1211对应位置处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滑设在所述第二滑轨1211上,所述滑轮沿着所述第二滑轨1211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所述中部支撑板223与所述中部支撑杆222通过所述皮带连接,通过在所述中部支撑板223的两端设置所述滑轮,当所述中部支撑杆222带动所述中部支撑板223做朝向所述底部支撑板21的滑动时,所述中部支撑板223两端的所述滑轮沿着第二滑轨1211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
此外,如图4所示,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防护带33,多个所述防护带33依次环绕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四周设置,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防护带33相适配的多个防护带卡扣34,多个所述防护带33与多个所述防护带卡扣34相互交叉扣合。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带33的设置数量是四个,所述防护带卡扣34的设置数量是三个,四个所述防护带33分别包括第一防护带331、第二防护带332、第三防护带333以及第四防护带334,所述第一防护带331和所述第二防护带332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坐垫的左侧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坐垫的右侧,所述第三防护带333和所述第四防护带334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靠背的左侧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靠背的右侧,所述第一防护带331和所述第二防护带332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护带卡扣341和第二防护带卡扣342,所述第三防护带333和所述第四防护带334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护带卡扣343;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休息时,可首先将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或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调整至床的形态,当单人休息时,可根据乘客头部位置,采用第一防护带331或第二防护带332与第三防护带卡扣343相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乘客,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急加速或急刹车时导致乘客甩出,导致受伤;
当存在两人休息时,可以根据乘客头部位置,外侧乘客采用第一防护带331或第二防护带332与第一防护带卡扣341或第二防护带卡扣342相连,内部乘客采用车辆第三防护带333或第四防护带334与剩下的第三防护带卡扣343相连。
而且,为了进一步保证乘客休息时的安全性,还可在所述后排座椅本体3的两侧以及前排座椅的后侧安装安全气囊,通过所述安全气囊配合所述防护带33和防护带卡扣34,共同保证车内后排乘客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板21上开设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底部支撑板21上呈蜂窝状设置,所述底部支撑板21采用开设通孔的金属板,一方面可以减轻所述底部支撑板21的自身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此外,所述第一滑轨1111上、远离所述第二滑轨1211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限位部11111,所述限位部11111为限位块,所述底部支撑板21的两端设置有容置所述限位块的限位槽,使用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沿着所述第一滑轨1111做朝向前排座椅的水平滑动,滑动至一端端部的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卡和时停止,不使用时(不需要后排座椅变床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沿着所述第一滑轨1111做背离前排座椅的水平滑动,滑动至另一端端部的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卡和时停止。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支撑板223远离所述中部支撑杆222的一端还设置有顶部支撑杆224,所述顶部支撑杆224用以支撑乘客的头部,所述顶部支撑杆224与所述中部支撑板223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顶部支撑杆224的两端滑接在第三滑动连接结构141上,所述第三滑动连接结构141包括第三滑轨1411,所述顶部支撑杆224的两端滑接在所述第三滑轨1411上,所述第三滑轨1411与所述第二滑轨1211呈一定角度弯折连接,使用时,所述底部支撑板21带动所述中部支撑杆222和所述中部支撑板223滑动,同步传动所述顶部支撑杆224沿着所述第三滑轨1411滑至所述第二滑轨1211上,并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做竖直向下的滑动。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后排座椅结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具体包括左侧控制子系统、右侧控制子系统以及一键调节子系统,所述左侧控制子系统包括设置在左侧后排座椅31下方的左侧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所述右侧控制子系统包括设置在右侧后排座椅32下方的右侧驱动电机,用以驱动上述右侧后排座椅32,所述左侧控制子系统还包括左限位传感器、左前移开关、左后移开关、左一键调节开关,所述右侧控制子系统还包括右限位传感器、右前移开关、右后移开关、右一键调节开关,所述一键调节子系统包括一键调节开关,通过所述左侧控制子系统、右侧控制子系统以及一键调节子系统实现对左侧后排座椅31和右侧后排座椅32的自动调节;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限位传感器和所述右限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后排座椅31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32下方的所述限位部11111周围。
具体地,所述的自动调节包括步进调节和自动调节,所述步进调节包括向前调节和向后调节;所述向前调节是指当按下相应的前移开关后(以左侧为例),按下左前移开关,左侧驱动电机会向前方面转动,从而带动左侧底部支撑板21向前移动,通过皮带进而带动左侧中部支撑杆222、左侧中部支撑板223和左侧顶部支撑杆224向下移动,当松开前移开关后,移动停止,若一直按住,则保持向前移动,当座椅移动至位置最终位置触发左侧限位传感器后,驱动电机停止转动;
所述向后调节是指当按下相应的后移开关后(以右侧为例),右侧驱动电机会向后方转动,从而带动右侧底部支撑板21向后移动,通过皮带进而带动右侧中部支撑杆222、右侧中部支撑板223和右侧顶部支撑杆224向上移动,当松开后移开关后,移动停止,若一直按住,则保持向后移动,当座椅移动至位置最终位置触发右侧限位传感器后,驱动电机停止转动;
其中,所述自动调节包括单侧自动和双侧自动;所述单侧自动,是指当按下移动开关和对应侧一键调节开关后实现自动调节,以左侧为例,当按下左前移开关和左一键调节开关后,就可以松开开关,座椅自动向前移动至限位位置;所述的双侧自动,是指当按下一键调节开关后,座椅根据当前位置自动调节,如座椅当前处于座椅形态,则自动向前移动至床形态;当座椅当前处于床形态时,则自动向后移动至座椅形态;当座椅处于不确定形态时,首先自动向床形态变化,若与乘客要求不一致,再次按下一键调节开关后,则向座椅形态变化。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
本发明是基于传统乘用车后排座椅的特点和车内空间布局而设计的,后排座椅仍采用左右侧分离结构,实现单侧变床功能,从而满足小孩或其他人员的正常休息和大人正常乘坐;同时,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未占用后备箱或前排座椅等其他空间,可实现车内正常调节,无需停车进行车辆调整,即可实现自动化变化功能;而且本发明对车辆内部空间结构设计几乎无影响,因此不但可以应用在新设计开发的车型上,也可对客户车辆进行后排更换。同时,为后排乘客休息过程中的安全性,增加防护带和防护带卡扣的设计,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急加速、急减速等突发状况导致乘客受伤,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座椅骨架,包括设置在车内后排的坐垫骨架以及与所述坐垫骨架连接的靠背骨架,所述坐垫骨架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区,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弧形过渡区上设有过渡滑动连接结构,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平滑连接;
座椅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坐垫骨架上、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底部支撑板,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中部支撑部,所述中部支撑部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
后排座椅本体,包括并排设于所述座椅骨架上的左侧后排座椅和右侧后排座椅,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的坐垫分别通过所述底部支撑板滑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上,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的靠背分别通过所述中部支撑部滑接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上;
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滑轨,多个所述第一滑轨分别沿着所述坐垫骨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坐垫骨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滑轨,多个所述第二滑轨分别沿着所述靠背骨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两侧,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弧形过渡滑轨,多个所述弧形过渡滑轨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滑轨和多个所述第二滑轨一一对应平滑连接;
所述底部支撑板上、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块沿着所述第一滑轨做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所述中部支撑部上、与所述第二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
所述中部支撑部包括多个中部支撑杆和中部支撑板,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依次横向间隔设置,且其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通过紧固件纵向环绕连接,位于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与所述中部支撑板连接;
需要后排座椅变床时,所述底部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上做朝向车内前排座椅的水平滑动,同时,传动所述中部支撑部沿着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经过过渡滑动连接结构滑动至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上,使得所述底部支撑板与所述中部支撑部并排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滑设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滑轮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防护带,多个所述防护带依次环绕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四周设置,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防护带相适配的多个防护带卡扣,多个所述防护带与多个所述防护带卡扣相互交叉扣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板上开设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底部支撑板上呈蜂窝状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上远离所述第二滑轨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限位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块,所述底部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容置所述限位块的限位槽。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1169.3A CN113335158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1169.3A CN113335158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5158A CN113335158A (zh) | 2021-09-03 |
CN113335158B true CN113335158B (zh) | 2022-05-06 |
Family
ID=7747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11169.3A Active CN113335158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35158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00937A2 (de) * | 2005-12-22 | 2007-06-2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Automatische Sitzflächen- und Winkelanpassung |
CN203449974U (zh) * | 2013-08-22 | 2014-02-26 |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 可调节座椅 |
EP2721956A1 (de) * | 2012-10-17 | 2014-04-23 | Sedus Stoll AG | Sitzfläche, Bürostuhl und Montageverfahren |
CN103963681A (zh) * | 2013-01-24 | 2014-08-06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座椅总成 |
CN204398924U (zh) * | 2015-01-16 | 2015-06-17 | 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以扩展成床的车用三人滑动座 |
CN106458331A (zh) * | 2014-03-28 | 2017-02-22 | Be航天公司 | 用于实现卧床躺卧坐姿的具有分割式座椅靠背的飞行器座椅 |
CN208947133U (zh) * | 2017-10-05 | 2019-06-0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座椅总成 |
CN110406432A (zh) * | 2019-09-03 | 2019-11-05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及自动驾驶汽车 |
CN210258110U (zh) * | 2019-06-19 | 2020-04-07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及其骨架、车辆 |
CN212889968U (zh) * | 2020-06-23 | 2021-04-06 | 世亚(湖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46711A1 (de) * | 2001-09-21 | 2003-04-24 | Intier Automotive Seating Germ | Kraftfahrzeugrücksitz |
-
2021
- 2021-05-11 CN CN202110511169.3A patent/CN1133351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00937A2 (de) * | 2005-12-22 | 2007-06-2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Automatische Sitzflächen- und Winkelanpassung |
EP2721956A1 (de) * | 2012-10-17 | 2014-04-23 | Sedus Stoll AG | Sitzfläche, Bürostuhl und Montageverfahren |
CN103963681A (zh) * | 2013-01-24 | 2014-08-06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座椅总成 |
CN203449974U (zh) * | 2013-08-22 | 2014-02-26 |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 可调节座椅 |
CN106458331A (zh) * | 2014-03-28 | 2017-02-22 | Be航天公司 | 用于实现卧床躺卧坐姿的具有分割式座椅靠背的飞行器座椅 |
CN204398924U (zh) * | 2015-01-16 | 2015-06-17 | 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以扩展成床的车用三人滑动座 |
CN208947133U (zh) * | 2017-10-05 | 2019-06-0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座椅总成 |
CN210258110U (zh) * | 2019-06-19 | 2020-04-07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及其骨架、车辆 |
CN110406432A (zh) * | 2019-09-03 | 2019-11-05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及自动驾驶汽车 |
CN212889968U (zh) * | 2020-06-23 | 2021-04-06 | 世亚(湖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5158A (zh) | 2021-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170759A1 (en) | Car Seat | |
US8764108B2 (en) | Adjustable headrest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 |
US6488333B2 (en) | Vehicle seat for reversible occupant travel | |
CN108248471B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 | |
US3495871A (en) | Adjustable seat,primarily for motor vehicles | |
US5466043A (en) | Translating headrest | |
GB2472836A (en) | Headrest | |
CN102582482B (zh) | 翻转型一体式儿童座椅 | |
CN113335158B (zh) |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 |
US6213508B1 (en) | Vehicle seat belt device | |
US20060082205A1 (en) | Sleeping Aid | |
EP1442924B1 (en) | Booster cushion | |
JP201502059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 |
CN109591664A (zh) | 汽车座椅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6280360B2 (ja) | 鉄道車両 | |
CN211567736U (zh) | 一种舒适型儿童安全座椅 | |
CN212637242U (zh) | 靠背翻转式儿童座椅 | |
CN210554659U (zh) | 一种带按摩功能的汽车安全座椅 | |
JPH06135273A (ja) | 子供用シート付自動車用リヤシート | |
KR0159338B1 (ko) | 트럭용 헤드레스트 설치구조 | |
WO1991000193A1 (en) | Safety seat for children, especially in passenger cars | |
KR20230073312A (ko) | 어깨벨트폭 조절기구 및 어린이 안전시트 | |
JP326717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KR970003868Y1 (ko) | 자동차용 리어시트의 리클라인(Recline)장치 | |
CN117261707A (zh) | 一种利用后备厢空间形成反向后排座椅的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