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89968U -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89968U
CN212889968U CN202021178845.7U CN202021178845U CN212889968U CN 212889968 U CN212889968 U CN 212889968U CN 202021178845 U CN202021178845 U CN 202021178845U CN 212889968 U CN212889968 U CN 212889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nnecting plate
sliding
rear seat
belt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88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世大
余辉
张军防
庄玉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a Hube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ya Hub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a Hube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ya Hub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88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89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89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89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后排座椅骨架通过驱动装置控制第一皮带轮或者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并通过皮带驱动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上的滑槽中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框架在滑槽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进行移动。第二框架既可以靠近第一框架以缩短坐垫骨架的长度,也可以远离第一框架以拉长坐垫骨架的长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坐需求,提高了座椅的坐垫长度的调节范围,提高后排座椅骨架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随着乘客对汽车座椅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汽车后排座椅,乘客希望能够根据身高对后排座椅的长度进行调节,以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后排座椅骨架是汽车后排座椅中用于支撑乘客的重要支撑部件,在相关技术中,后排座椅骨架通常包括供乘客乘坐的坐垫骨架和用于支撑乘客背部的靠背骨架,而坐垫骨架上的活动框架通常通过一根可伸缩的调节杆与另一部分固定的框架连接,乘客通过手动拉动活动框架,调节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的位置,以提高坐垫的整体长度。
相关技术中的后排座椅骨架,对于坐垫长度的调节范围小,实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坐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能够提高座椅的坐垫长度的调节范围,提高后排座椅骨架的实用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骨架,该后排座椅骨架包括:
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和皮带传动机构,
坐垫骨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靠背骨架铰接,第一框架上具有滑槽,第二框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中,
皮带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和驱动装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沿滑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框架上,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转轴方向与第一框架的铰接轴线平行,皮带绕接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第二框架与皮带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中的任意一个传动连接。
可选地,第二框架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和第一横梁,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平行,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连接,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滑槽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第一滑杆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的滑槽中,第二滑杆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上的滑槽中。
可选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为弧形杆,滑槽为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相匹配的弧形槽。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横梁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梁连接。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滑杆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连接。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多个支撑腿,多个支撑腿相对于靠背骨架位于坐垫骨架的另一侧面,多个支撑腿与第一框架连接。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滑轨,多个支撑腿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
可选地,支撑腿还包括滑轮,滑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腿与滑轨之间。
可选地,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均为钢制骨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驱动装置控制第一皮带轮或者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并通过皮带驱动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上的滑槽中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框架在滑槽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进行移动。第二框架既可以靠近第一框架以缩短坐垫骨架的长度,也可以远离第一框架以拉长坐垫骨架的长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坐需求,提高了座椅的坐垫长度的调节范围,提高后排座椅骨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排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靠背骨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滑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坐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调节坐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相关技术中,后排座椅骨架是汽车后排座椅中用于支撑乘客的重要支撑部件,在相关技术中,后排座椅骨架通常包括供乘客乘坐的坐垫骨架和用于支撑乘客背部的靠背骨架,而坐垫骨架上的活动框架通常通过一根可伸缩的调节杆与另一部分固定的框架连接,乘客通过手动拉动活动框架,调节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的位置,以提高坐垫的整体长度。但在实际使用时,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后排座椅骨架所制造的座椅,是基于对多数人的乘坐需求,活动框架位于初始位置时,一般是适应大致160cm身高左右的乘客,因而对于身高低于160cm 的部分乘客,在乘坐在后排座椅上时,可能因为坐垫骨架的长度过长,双腿悬空无法正常接触车身底板,从而无法获得舒适的乘坐体验。相关技术中的后排座椅骨架,对于坐垫长度的调节范围小,实用性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排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通过实践,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骨架,该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100、坐垫骨架200和传动机构300。其中,靠背骨架100 包括第一支撑杆110、第二支撑杆120、第一连接杆130、第一连接板140、第二连接板150和头枕160,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 120平行,第一连接杆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连接,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与坐垫骨架200连接,第一连接板140上具有第一滑槽141,第二连接板150上具有第二滑槽151,第一支撑杆110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141中,第二支撑杆120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槽151中,头枕160与第一连接杆130 连接。
传动机构300包括第一链轮310、第二链轮320、链条330和驱动装置340,第一链轮310和第二链轮320沿第一支撑杆1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的其中一个上,第一链轮310和第二链轮320的转轴方向与第一支撑杆110垂直,链条330绕接在第一链轮310和第二链轮320上,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中的至少一个和链条330固定连接驱动装置340与第一链轮310和第二链轮320中的任意一个传动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由靠背骨架100和坐垫骨架 200组成,其中靠背骨架100用于支撑乘客的背部,而坐垫骨架200 用于在乘客乘坐在后排座椅上时对乘客进行支撑,避免座椅塌陷。其中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与坐垫骨架200连接,第一连接杆130的两端分别与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 连接,而第一支撑杆110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40上的第一滑槽141中,第二支撑杆120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50上的第二滑槽151中。即第一连接杆130以及与第一连接杆130连接的头枕 160可以跟随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沿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的轴线方向滑动,从而调整头枕160相对于坐垫骨架 200的位置。
而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的其中一个上沿第一支撑杆1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链轮310和第二链轮320,并将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中的至少一个与绕接在第一链轮 310和第二链轮320上的链条330固定连接。当需要调整头枕160相对于坐垫骨架200的位置时,驾驶员可以利用驱动装置340控制第一链轮310或者第二链轮320进行转动,通过链条330驱动第一支撑杆 110在第一滑槽141中滑动,以及第二支撑杆120在第二滑槽151中滑动,从而带动头枕160相对于坐垫骨架200进行滑动。当需要降低头枕160的高度以适应身高较矮的乘客时,可以通过传动机构300控制头枕160在第一支撑杆110的轴线方向上向坐垫骨架200靠近;而需要升高头枕160的高度以适应较高的乘客时,可以通过传动机构 300控制头枕160在第一支撑杆110的轴线方向上远离坐垫骨架200。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排座椅骨架,通过驱动装置控制第一链轮或者第二链轮进行转动,并通过链条驱动第一支撑杆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滑槽中滑动,以及第二支撑杆在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滑槽中滑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的头枕在第一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坐垫骨架进行移动。头枕既可以在第一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上靠近坐垫骨架,也可以在第一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上远离坐垫骨架,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坐需求,增大了头枕的位置的调节范围,提高了后排座椅骨架的实用性。
示例性地,驱动装置340可以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可以与第一链轮310或者第二链轮320的转轴连接,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驱动装置340也可以为电动机,只要能驱动第一链轮310和第二链轮320进行转动即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公开实施例以驱动装置与第一链轮310传动连接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靠背骨架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滑槽141的槽口与第二滑槽151的槽口对向布置。示例性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40包括第一板体 142和布置在第一板体142上的两个第一限位凸块143,两个第一限位凸块143与第一板体142的板面限定出第一滑槽141。而第二连接板150包括第二板体152和布置在第二板体152上的两个第二限位凸块153,两个第二限位凸块153与第二板体152的板面限定出第二滑槽151。通过将第一滑槽141的槽口与第二滑槽151的槽口设置为对向布置,即两个第一限位凸块143由第一板体142向第二连接板150 的方向凸出布置,两个第二限位凸块153由第二板体152向第一连接板140的方向凸出布置,在第一支撑杆110在第一滑槽141中滑动,以及第二支撑杆120在第二滑槽151中滑动时,两个第一限位凸块 143可以在平行于第一板体142的方向上对第一支撑杆110进行限位,保证第一支撑杆110只会沿轴线方向在第一滑槽141中滑动。两个第二限位凸块153可以在平行于第二板体152的方向上对第二支撑杆 120进行限位,保证第二支撑杆120只会沿轴线方向在第二滑槽151 中滑动。避免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因振动而发生晃动,或者由第一滑槽141和第二滑槽151中脱落,提高了后排座椅骨架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上具有滑轮180。直接将第一支撑杆110安装在第一滑槽141,第二支撑杆120安装在第二滑槽151中,由于靠背骨架100通常为金属结构件,第一支撑杆 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的外表面,以及第一滑槽141和第二滑槽151 的槽壁容易因摩擦力较大而产生磨损,降低靠背骨架的使用寿命。图 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滑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第二支撑杆120 和第二滑槽151为例,通过在第二支撑杆120上设置滑轮180,第二支撑杆120可以通过滑轮180在第二滑槽151中滑动。由于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能够有效避免磨损,进一步提高了后排座椅骨架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杆110上的滑轮180以及与第一滑槽 141的装配关系与第二支撑杆120与第二滑槽151相同,本公开实施例不作赘述。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70,第二连接杆170 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连接。示例性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之间连接一根第二连接杆170,第二连接杆170可以起到对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的支撑作用,提高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 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防止第一连接板140和第二连接板150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或者相对位移,提高了后排座椅骨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30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70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杆130和第二连接杆170之间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例如弹簧。当头枕160位于初始位置时,弹簧不进行拉伸和收缩,当调整头枕160向坐垫骨架200靠近时,弹簧收缩,而当需要调整头枕远离坐垫骨架200并回到初始位置时,弹簧可以为头枕 160的移动提供弹动力;当调整头枕160远离坐垫骨架200时,弹簧拉伸,而当需要调整头枕160靠近坐垫骨架200并回到初始位置时,弹簧也可以为头枕160的移动提供拉力。进而减少驱动装置340的功耗,降低后排座椅骨架的调节成本。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坐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坐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该座椅骨架包括坐垫骨架100、靠背骨架200和皮带传动机构300。其中,坐垫骨架100包括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第一框架110 和靠背骨架200铰接,第一框架110上具有滑槽111,第二框架120 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111中。
皮带传动机构300包括第一皮带轮310、第二皮带轮320、皮带330和驱动装置340,第一皮带轮310和第二皮带轮320沿滑槽111 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框架110上,第一皮带轮310和第二皮带轮320的转轴方向与第一框架110的铰接轴线平行,皮带330绕接在第一皮带轮310和第二皮带轮320上,第二框架120与皮带330固定连接,驱动装置340与第一皮带轮310和第二皮带轮320中的任意一个传动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由坐垫骨架100和靠背骨架 200组成,坐垫骨架100用于在乘客乘坐在后排座椅上时对乘客进行支撑,避免座椅塌陷,而中靠背骨架200用于支撑乘客的背部。其中坐垫骨架100包括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第一框架110和靠背骨架200铰接,可以通过调节靠背骨架200与第一框架110之间的角度实现靠背骨架200的立起和放倒,方便乘客进行正常乘坐和躺卧休息。而第二框架120则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框架110上的滑槽111 中,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以及实际乘坐需求,将第二框架120拉出滑槽111,或者将第二框架120推入滑槽111中,从而调整第二框架120相对于第一框架110的位置,实现对坐垫骨架100的长度的拉长和缩短。
而通过在第一框架110上沿滑槽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皮带轮310和第二皮带轮320,并将第二框架120与绕接在第一皮带轮 310和第二皮带轮320上的皮带330固定连接。当需要调整后排座椅的坐垫长度时,驾驶员可以利用驱动装置340控制第一皮带轮310或者第二皮带轮320进行转动,通过皮带330驱动第二框架120在第一框架120上的滑槽111中滑动。当需要缩短坐垫骨架100的长度以适应身高较矮的乘客时,可以通过皮带传动机构300控制第二框架120 在滑槽111的长度方向上向第一框架110靠近;而需要拉长坐垫骨架100的长度以适应身高较高的乘客时,可以通过皮带传动机构300控制第二框架120在滑槽111的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框架110。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排座椅骨架,通过驱动装置控制第一皮带轮或者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并通过皮带驱动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上的滑槽中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框架在滑槽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进行移动。第二框架既可以靠近第一框架以缩短坐垫骨架的长度,也可以远离第一框架以拉长坐垫骨架的长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乘坐需求,提高了座椅的坐垫长度的调节范围,提高后排座椅骨架的实用性。
可选地,第二框架120包括第一滑杆122、第二滑杆123和第一横梁124,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平行,第一横梁1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连接,第一框架110包括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滑槽111位于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上,第一滑杆122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12上的滑槽 111中,第二滑杆123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13上的滑槽111 中。当乘客希望躺卧在后排座椅上进行休息时,后排座椅的坐垫往往因为长度较短导致乘客的腿部无法完全伸直,影响乘客的休息舒适度。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框架120通过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位于第一框架110的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上的滑槽111中。通过皮带传动机构 300驱动第一滑杆122或者第二滑杆123在相应的滑槽111中滑动,以调节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而通过在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之间连接一根第一横梁124,不仅可以提高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坐垫骨架100的使用寿命。乘客在躺卧在坐垫上时,还可以将脚部靠在第一横梁124上,使下半身能够充分伸展,进一步提高了乘客休息的舒适度。
可选地,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为弧形杆,滑槽111为与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相匹配的弧形槽。若由第一框架110 和第二框架120所组成的坐垫骨架100为完全平行的状态,乘客的下半身会被迫完全伸直,此时若乘客不处于平躺状态,长时间保持下半身伸直的状态会产生不适,休息的舒适度差。通过将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设置为弧形管,并将滑槽111设置为与第一滑杆122 和第二滑杆123相匹配的弧形槽。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汽车的底盘,当需要拉长坐垫骨架100的长度以适应身高较高的乘客时,第二框架120在滑槽111的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框架110,此时第一横梁124在远离第一框架110的同时,其相对于汽车底盘的距离也逐渐减小。乘客在乘坐在座椅上时,可以将脚部靠在第一横梁124上,同时由于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为弧形杆,乘客的腿部可以向靠近汽车底盘的方向自然弯曲,进一步提高了乘客休息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的长度以及弧度可以根据车内空间的大小进行适应性变化,只要能保证乘客的乘坐和休息的舒适度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第二横梁114,第二横梁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连接。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身的振动,乘客乘坐在后排座椅上的坐姿会经常性的发生变化,因乘客的体重所产生的作用在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上的作用力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在坐垫骨架100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的受力不均,与第一滑杆122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2以及与第二滑杆123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13可能因受到不均匀的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整个坐垫骨架100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损坏。示例性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之间连接一根第二横梁114,第二横梁114可以起到对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的支撑作用,提高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防止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或者相对位移,提高了后排座椅骨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的一端与第一横梁124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 400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梁114连接。单纯通过液压马达或者电动机等驱动装置340为皮带传动机构300提供动力带动第二框架120相对于第一框架110进行移动,耗能高。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横梁124和第二横梁114之间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例如弹簧。当第一横梁124位于初始位置时,弹簧不进行拉伸和收缩,当调整第一横梁124向靠背骨架200靠近时,弹簧收缩,而当需要第一横梁124远离靠背骨架200并回到初始位置时,弹簧可以为第一横梁124的移动提供弹力;当调整第一横梁124远离靠背骨架200时,弹簧拉伸,而当需要调整第一横梁124靠近靠背骨架200并回到初始位置时,弹簧也可以为第一横梁124的移动提供拉力。进而减少驱动装置340的功耗,降低后排座椅骨架的调节成本。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调节坐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500,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500的一端与第一滑杆122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500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123连接。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凹凸不平等因素,车身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震动和颠簸,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滑杆122和第二滑杆123之间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500,例如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对乘客乘坐在汽车座椅上时所传递过来的应力进行缓冲和抵消,达到减振的目的,提高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500可以为蛇形弹簧。当车身的震动和颠簸剧烈时,因乘客的重量对用于支撑的第二弹性件500所产生的压力较大,采用普通弹簧作为第二弹性件500用以减振容易因载荷较小导致变形,使用寿命低。示例性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蛇形弹簧与普通弹簧相比,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更高,减振性更好,承受变动载荷范围更大,采用蛇形弹簧作为第二弹性件500,能够进一步提高坐垫骨架100的减振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蛇形弹簧在受力发生形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小,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进行示例性说明,图4中的后排座椅骨架仅包括第一弹性件400,图5中的后排座椅骨架仅包括第二弹性件500。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后排座椅骨架也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弹性件400和第二弹性件500,在降低后排座椅骨架的调节成本的同时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多个支撑腿600,多个支撑腿600 相对于靠背骨架200位于坐垫骨架100的另一侧面,多个支撑腿600 与第一框架110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坐垫骨架100上设置多个支撑腿600,坐垫骨架100可以通过多个具有相应高度的支撑腿600与车身连接,方便乘客乘坐到后排座椅上,进一步提高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支撑腿600的长度可以根据车身内腔的大小和高度进行适应性改变,只要保证乘客的正常乘坐和乘坐舒适性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滑轨700,多个支撑腿600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700上。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支撑腿600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700中,乘客可以根据需要推动后排座椅骨架在滑轨700上进行移动,从而调整后排座椅在车身内部空间中的位置以获得最佳的乘坐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后排座椅骨架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滑轨700的长度和延伸方向可以根据车身内部空间的大小进行适应性改变,只要实现后排座椅骨架的位置可调即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支撑腿600还包括滑轮610,滑轮610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腿600与滑轨700之间。直接将支撑腿600安装在滑轨700上进行滑动,由于支撑腿600和滑轨700通常为金属结构件,支撑腿600 和滑轨700之间的接触面容易因摩擦力较大而产生磨损,使用寿命低。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第二通过在支撑腿600和滑轨700 之间设置滑轮610,支撑腿600可以通过滑轮610在滑轨700上进行滑动。由于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能够有效避免磨损,进一步提高了后排座椅骨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坐垫骨架100和靠背骨架200均为钢制骨架。钢材具有良好的韧性、耐热性,材质均匀,机械强度高。采用钢制的坐垫骨架 100和靠背骨架200,可以防止后排座椅骨架在汽车行驶时因车身的振动而发生变形和断裂,有效提高后排座椅骨架的使用寿命。同时,钢材的塑性好,加工方便,制造周期短,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骨架(100)、靠背骨架(200)和皮带传动机构(300),
所述坐垫骨架(100)包括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靠背骨架(200)铰接,所述第一框架(110)上具有滑槽(111),所述第二框架(120)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111)中,
所述皮带传动机构(300)包括第一皮带轮(310)、第二皮带轮(320)、皮带(330)和驱动装置(340),所述第一皮带轮(310)和所述第二皮带轮(320)沿所述滑槽(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10)上,所述第一皮带轮(310)和所述第二皮带轮(320)的转轴方向与所述第一框架(110)的铰接轴线平行,所述皮带(330)绕接在所述第一皮带轮(310)和所述第二皮带轮(320)上,所述第二框架(120)与所述皮带(33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40)与所述第一皮带轮(310)和所述第二皮带轮(320)中的任意一个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120)包括第一滑杆(122)、第二滑杆(123)和第一横梁(124),所述第一滑杆(122)和所述第二滑杆(123)平行,所述第一横梁(1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杆(122)和所述第二滑杆(123)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10)包括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13),所述滑槽(1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13)上,所述第一滑杆(12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2)上的所述滑槽(111)中,所述第二滑杆(123)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13)上的所述滑槽(1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122)和所述第二滑杆(123)为弧形杆,所述滑槽(111)为与所述第一滑杆(122)和所述第二滑杆(123)相匹配的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第二横梁(114),所述第二横梁(1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24)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1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500),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5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122)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5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12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多个支撑腿(600),所述多个支撑腿(600)相对于所述靠背骨架(200)位于所述坐垫骨架(100)的另一侧面,所述多个支撑腿(600)与所述第一框架(1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骨架还包括滑轨(700),所述多个支撑腿(600)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7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600)还包括滑轮(610),所述滑轮(61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撑腿(600)与所述滑轨(70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200)和所述坐垫骨架(100)均为钢制骨架。
CN202021178845.7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Active CN212889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8845.7U CN212889968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8845.7U CN212889968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89968U true CN212889968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7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8845.7U Active CN212889968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89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5158A (zh) * 2021-05-11 2021-09-0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5158A (zh) * 2021-05-11 2021-09-0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CN113335158B (zh) * 2021-05-11 2022-05-0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7957A (en)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with self-aligning drive nut
US5445354A (en) Track assembly for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US5456439A (en)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with self-aligning lead screw actuator
CN1777523A (zh) 用于腰部支撑物的按摩设备和方法
CN212889968U (zh) 一种可调节座垫长度的后排座椅骨架
CN101332783A (zh) 带四向调节功能以及旋转功能的新型座椅头枕调节机构
US20040127823A1 (en) Seat with massage mechanism
CN212447225U (zh) 一种后排座椅骨架
CN212473194U (zh) 一种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后排座椅骨架
KR20100033584A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크로스 링크 타입 허리 지지 대 장치
CN111186345A (zh) 一种提高汽车座椅舒适度及增加乘座空间的装置
CN211048882U (zh) 老人椅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老人椅
US20220202188A1 (en) Headrest device and chair having the same
KR102025523B1 (ko) 전동형 이승강기
CN212709068U (zh) 一种具有定位支撑功能的平躺式座椅装置
CN213082970U (zh) 一种可电动调节椅背倾角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12709069U (zh) 一种具有靠背支撑功能的平躺式座椅装置
CN201264546Y (zh) 带四向调节功能以及旋转功能的座椅头枕调节机构
CN220675599U (zh) 一种椅背弯曲弧度调节系统及椅子
CN220809231U (zh) 一种辅助支撑的驾驶座椅
CN218219653U (zh) 一种抱撑坐具的抱撑位置调节机构
JP2007533367A (ja)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
CN215456708U (zh) 一种椅具的头部支撑组件
CN220529620U (zh) 一种椅背及其腰靠调节装置
CN213199539U (zh) 座椅座垫调节机构及座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