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148B -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8148B
CN113328148B CN202110445457.3A CN202110445457A CN113328148B CN 113328148 B CN113328148 B CN 113328148B CN 202110445457 A CN202110445457 A CN 202110445457A CN 113328148 B CN113328148 B CN 113328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group
frame
cylinder
telescopic
telescop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5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8148A (zh
Inventor
付建芳
程敏
叶建坤
姜涛
付立芳
陆东明
彭连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g Jial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g Jial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g Jial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xing Jial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54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8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8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8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10/12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10/12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14Assembling a group of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ute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它包括送料装置和入槽机本体,送料装置包括机头、极群中转装置、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和极群入槽输送机构,机头和极群中转装置沿极群横移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布,机头和极群中转装置均位于极群横移输送机构的下方,极群中转装置和入槽机本体沿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布,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的上方,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另一端位于入槽机本体内,机头上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极群中转装置上设有若干个沿直线均匀分布的极群插架和两个整耳组件,两个整耳组件以若干个极群插架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于保护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入槽机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因其相较于其他新型蓄电池,如锂电池,以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仍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如运用于汽车上的蓄电池。铅蓄电池为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铅蓄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铅蓄电池。
以上铅基板栅即为所谓的正负极片,以上正负极片为铅蓄电池中的核心元件,其质量及装配精度,直接影响铅蓄电池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片制造完成后,一般要经过对正极片隔膜纸包覆、正负极片间隔层叠得到极群、将极群按照一定的方式置入电池组中、连接极群及封装等工序。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各部件的装配对手工操作的依赖性大,铅蓄电池生产劳动强度大、同时装配质量不便于控制,进一步完善铅蓄电池制造的制造工艺,实现铅蓄电池生产的机械化、系统化生产,无疑会降低铅蓄电池的制造成本,利于铅蓄电池的质量控制。
现有技术中,入槽机需要人工将电池极群放置于整理槽内,通过整理槽内的整理组件进行整理,然后通过入壳装置压入电池壳体内,最后通过压紧组件将电池极群压紧,使得电池极群与电池壳体能够紧密配合,增加劳动成本的同时不利于人身安全,同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利于人身安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于保护人身安全的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它包括送料装置和入槽机本体,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机头、极群中转装置、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和极群入槽输送机构,所述机头和极群中转装置沿极群横移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布,所述机头和极群中转装置均位于极群横移输送机构的下方,所述极群中转装置和入槽机本体沿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布,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的上方,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另一端位于入槽机本体内,所述机头上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极群中转装置上设有若干个沿直线均匀分布的极群插架和两个整耳组件,两个整耳组件以若干个极群插架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机头、极群中转装置、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和极群入槽输送机构,所述机头和极群中转装置沿极群横移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布,所述机头和极群中转装置均位于极群横移输送机构的下方,所述极群中转装置和入槽机本体沿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布,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的上方,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另一端位于入槽机本体内,所述机头上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极群中转装置上设有若干个沿直线均匀分布的极群插架和两个整耳组件,两个整耳组件以若干个极群插架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极群中转装置的位置设计便于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将电池极群放入极群插架内的同时,也便于极群入槽输送机构抓取极群插架内的电池极群并将其输送至入槽机本体内,设计合理;电池极群放置于相应的放置槽内,极群横移输送机构抓取若干个放置槽内的电池极群,并输送至相应的极群插架内,然后通过整耳组件同时对若干个极群插架内的电池极群进行初步整理,使得若干个极群插架内的电池极群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以便于若干个电池极群能够同时通过极群入槽输送机构输送至入槽机本体内,并放入整理槽内,设计合理,本发明通过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将放置槽内的电池极群输送至极群中转装置上进行整理,然后通过极群入槽输送机构将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输送至槽机本体内,以此来代替人工操作,达到了利于保护人身安全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入槽机本体的侧面设有门型架一,所述门型架一的中心设有门型架二,所述门型架二的一端与门型架一的中心连接,所述入槽机本体位于门型架二的另一端,所述门型架二与门型架一相互垂直,所述送料装置共有两个,两个送料装置以门型架二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安装于门型架一的底部横梁上,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安装于门型架二的底部横梁上,所述机头和极群中转装置均位于门型架一内。本发明通过两个送料装置对电池极群进行输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包括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与门型架一的底部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滑轨的一端靠近门型架二,所述横向滑轨的另一端远离门型架二,所述横向滑轨靠近门型架二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的正上方,所述横向滑轨远离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一端位于机头的正上方,所述横向滑轨上设有伸缩气缸一,所述伸缩气缸一与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一的伸缩端上设有安装板一,所述安装板一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安装板一与横向滑轨相互垂直,所述安装板一的顶部与伸缩气缸一的伸缩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一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极群插架一一相对应的手指气缸一,若干个手指气缸一沿安装板一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手指气缸一的一端与安装板一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指气缸一的另一端为夹持端一,所述夹持端一上设有两块夹手板,两块夹手板沿安装板一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放置槽与若干个手指气缸一一一相对应且构成一条直线,以便于若干个手指气缸一能同时抓取若干个放置槽内的电池极群,并经输送后能同时将若干个电池极群放置于相应的极群插架内,完成一次的输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极群横移输送机构对电池极群进行夹取并输送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一沿横向滑轨移动至机头的上方,使得手指气缸一与放置槽的位置一一相对应,然后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一下行至合适的位置,并同时启动若干个手指气缸一,使其通过夹手板夹取电池极群,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一上行并使其沿横向滑轨反向移动至极群中转装置的上方,使得手指气缸一位于极群插架的正上方,再次控制伸缩气缸一下行至合适的位置,并同时启动若干个手指气缸一,将电池极群放置于相应的极群插架内,并通过整耳组件同时对若干个极群插架内的电池极群进行初步整理,便于若干个电池极群在极群入槽输送机构输送至入槽机本体内,并同时放入整理槽内,节约人工劳动成本的同时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利于保护人身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包括纵向滑轨,所述纵向滑轨可拆卸安装于门型架二底部的横梁上,所述纵向滑轨与横向滑轨相互垂直,所述纵向滑轨上设有伸缩气缸二,所述伸缩气缸二与纵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二的伸缩端上设有安装板二,所述安装板二的顶部与伸缩气缸二的伸缩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二的底部设有伸缩气缸三,所述伸缩气缸三的一端靠近门型架二,所述伸缩气缸三的另一端远离门型架二,所述伸缩气缸三远离门型架二的一端通过伸缩轴连接有L型滑板,所述L型滑板的一边与伸缩气缸三上的伸缩轴可拆卸连接,所述L型滑板的另一边与伸缩气缸三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三的顶部与安装板二可拆卸连接,所述L型滑板上设有安装板三,所述安装板三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安装板三与L型滑板相互垂直且与安装板一相互平行,所述安装板三的顶部与L型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三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极群插架一一相对应的手指气缸二,若干个手指气缸二沿安装板三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手指气缸二的一端与安装板三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指气缸二的另一端为夹持端二,所述夹持端二上设有两块夹爪片,两块夹爪片沿安装板三的长度方向分布。极群入槽输送机构对电池极群进行夹取并输送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二沿纵向滑轨移动至极群中转装置的正上方,然后控制启动伸缩气缸三,使得若干个手指气缸二位于极群插架的正上方,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二下行至合适的位置,并同时启动若干个手指气缸二,使其通过两块夹爪片夹取极群插架内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二上行并使其沿纵向滑轨反向移动,并将电池极群输送至入槽机本体内进行后续工作,节约人工劳动成本,利于保护人身安全,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L型滑板位于安装板三的端部,所述安装板三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缩气缸四,所述伸缩气缸四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四位于L型滑板的侧面,所述伸缩气缸四的一端位于安装板三的下方且通过伸缩轴连接有压条,所述压条位于夹爪片的侧面,所述伸缩气缸四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板三的上方,其中一个伸缩气缸四上位于安装板三上方的一端设有连接杆,其中一个伸缩气缸四通过连接杆与另一个伸缩气缸四连接,连接杆有助于提高伸缩气缸四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手指气缸二通过两块夹爪片夹取极群插架内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后,伸缩气缸四带动压条下行,使得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的侧面得到压条的限位,防止在伸缩气缸二上行并沿纵向滑轨反向移动的过程中,电池极群发生位置偏移而导致其最终无法放入入槽机本体上的整理槽内,以提高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在输送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中转装置包括箱体和安装台面,所述箱体内设有伸缩气缸五,所述伸缩气缸五的伸缩轴贯穿箱体的顶部与安装台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脚杯,所述安装台面的底部中心与伸缩气缸五的伸缩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台面的顶部设有安装座和两根滑动轨道,两根滑动轨道以安装座为中心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滑动轨道与横向滑轨相互垂直,所述滑动轨道的一端靠近安装座,所述滑动轨道的另一端远离安装座,所述滑动轨道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有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上设有笔形气缸,所述滑动轨道上设有滑块,所述笔形气缸的伸缩轴与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与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和安装座上均设有回转气缸,所述极群插架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极群插架与安装座上的回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两个极群插架分别与两个滑块上的回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伸缩气缸五有助于通过安装台面移动极群插架,直至极群插架与入槽机本体上的整理槽在同一平面上,有利于手指气缸二通过两块夹爪片夹取电池极群,且能够将电池极群放置于整理槽内,设计合理;当手指气缸一或手指气缸二输送至极群插架的正上方时,先保证中间的手指气缸一或中间的手指气缸二与中间的极群插架位置相对应,然后启动两个笔形气缸,分别带动相应的手指气缸一或手指气缸二移动,使其移动至与其余两个极群插架位置相对应处,以提高夹取的精准度;回转气缸便于根据夹手板或夹爪片夹取的方向带动极群插架旋转至相应的位置,以便于夹手板或夹爪片的对电池极群的夹取。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上的回转气缸上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四,所述回转气缸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四的中心与极群插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整耳组件分别位于安装板四的两端,所述整耳组件包括安装块、整耳气缸和整耳块,所述安装块的底部与安装板四可拆卸连接,所述整耳气缸安装于安装块的顶部,所述整耳气缸的一端靠近极群插架,所述整耳气缸的另一端远离极群插架,所述整耳气缸的一端通过伸缩轴与整耳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整耳块的形状为U型,所述整耳块的底部与整耳气缸可拆卸连接,所述整耳块的开口端两侧分别与滑动轨道相互平行,所述极群插架上设有与整耳块的开口端两侧相匹配的整耳口。整耳气缸带动整耳块向极群插架的一侧移动,使得整耳块开口端的两侧同时通过三个极群插架上的整耳口与极群插架内的电池极群相接触,使得三个极群插架内的电池极群同时得到初步整理并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在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输送作用下放入整理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插架为顶部无盖的矩形壳体,便于电池极群的插入或取出,所述极群插架的底部与回转气缸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极群插架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夹手板和夹爪片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极群插架的内部相连通,便于夹手板或夹爪片通过凹槽夹取或放置电池极群,所述整耳口分别位于极群插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整耳口的形状为U型,且其一端位于极群插架的前侧,其另一端位于极群插架的后侧,便于整耳块开口端的两侧能够同时通过三个极群插架上的整耳口插入到极群插架内对电池极群进行初步整理。
作为优选,所述入槽机本体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操作平台和输送轨道,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两个入壳装置,两个入壳装置以门型架二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入壳装置位于操作平台的上方,所述输送轨道位于操作平台的下方,所述输送轨道分别与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和门型架一相互平行,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入壳装置一一相对应的整理槽,所述整理槽内设有整理组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三个上升组件,所述上升组件位于输送轨道的下方,三个上升组件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上升组件上设有两个夹紧组件,两个夹紧组件以输送轨道为中心呈前后对称分布,其中两个上升组件分别与两个整理槽一一相对应其位于机架的一端,另一个上升组件位于机架的另一端且设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位于夹紧组件的正上方。入槽机本体为现有技术,在此只对其进行初步地展开,具体内容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544538U的专利文件;电池壳体放置于输送轨道上,两个夹紧组件将电池壳体夹紧,使其得到定位;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在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作用下放入整理槽内,并通过整理组件进行二次整理,上升组件带动电池壳体上移,以减小电池壳体与电池极群之间的距离,便于入壳装置下行将整理槽内的电池极群整齐地压入电池壳体内,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最后将电池壳体和电池极群通过输送轨道输送至压紧组件的正下方,通过压紧组件对电池极群进行再一次的压紧,使得电池极群压实的更到位,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入壳装置位于门型架二底部横梁的上方,所述操作平台位于门型架二底部横梁的下方且位于门型架二内。便于手指气缸二将电池极群插入到整理槽内,设计合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于保护人身安全;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劳动成本;提高了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在输送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提高了夹取电池极群的精准度;电池极群压实的更到位,提高产品质量;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极群横移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极群入槽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7是极群中转装置的结构放大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9是入槽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送料装置,2. 入槽机本体,3. 机头,4. 极群中转装置,5. 极群横移输送机构,6. 极群入槽输送机构,7. 放置槽,8. 极群插架,9. 整耳组件,10. 门型架一,11.门型架二,12. 横向滑轨,13. 伸缩气缸一,14. 安装板一,15. 手指气缸一,16. 夹手板,17. 纵向滑轨,18. 伸缩气缸二,19. 安装板二,20. 伸缩气缸三,21. L型滑板,22. 安装板三,23. 手指气缸二,24. 夹爪片,25. 伸缩气缸四,26. 压条,27. 箱体,28. 安装台面,29. 伸缩气缸五,30. 脚杯,31. 安装座,32. 滑动轨道,33. 安装支座,34. 笔形气缸,35.滑块,36. 回转气缸,37. 安装板四,38. 安装块,39. 整耳气缸,40. 整耳块,41. 整耳口,42. 凹槽,43. 机架,44. 操作平台,45. 输送轨道,46. 入壳装置,47. 整理槽,48. 整理组件,49. 上升组件,50. 夹紧组件,51. 压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它包括送料装置1和入槽机本体2,送料装置1包括机头3、极群中转装置4、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和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机头3和极群中转装置4沿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的输送方向分布,机头3和极群中转装置4均位于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的下方,极群中转装置4和入槽机本体2沿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输送方向分布,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4的上方,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另一端位于入槽机本体2内,机头3上设有若干个放置槽7,极群中转装置4上设有若干个沿直线均匀分布的极群插架8和两个整耳组件9,两个整耳组件9以若干个极群插架8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
如图1和图2所示,入槽机本体2的侧面设有门型架一10,门型架一10的中心设有门型架二11,门型架二11的一端与门型架一10的中心连接,入槽机本体2位于门型架二11的另一端,门型架二11与门型架一10相互垂直,送料装置1共有两个,两个送料装置1以门型架二11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安装于门型架一10的底部横梁上,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安装于门型架二11的底部横梁上,机头3和极群中转装置4均位于门型架一10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包括横向滑轨12,横向滑轨12与门型架一10的底部横梁可拆卸连接,横向滑轨12的一端靠近门型架二11,横向滑轨12的另一端远离门型架二11,横向滑轨12靠近门型架二11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4的正上方,横向滑轨12远离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一端位于机头3的正上方,横向滑轨12上设有伸缩气缸一13,伸缩气缸一13与横向滑轨12滑动连接,如图4所示,伸缩气缸一13的伸缩端上设有安装板一14,安装板一14的形状为矩形,安装板一14与横向滑轨12相互垂直,安装板一14的顶部与伸缩气缸一13的伸缩端可拆卸连接,安装板一14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极群插架8一一相对应的手指气缸一15,若干个手指气缸一15沿安装板一1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手指气缸一15的一端与安装板一14可拆卸连接,手指气缸一15的另一端为夹持端一,夹持端一上设有两块夹手板16,两块夹手板16沿安装板一14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放置槽7与若干个手指气缸一15一一相对应且构成一条直线。
如图2和图5所示,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包括纵向滑轨17,纵向滑轨17可拆卸安装于门型架二11底部的横梁上,纵向滑轨17与横向滑轨12相互垂直,纵向滑轨17上设有伸缩气缸二18,伸缩气缸二18与纵向滑轨17滑动连接,如图6所示,伸缩气缸二18的伸缩端上设有安装板二19,安装板二19的顶部与伸缩气缸二18的伸缩端可拆卸连接,安装板二19的底部设有伸缩气缸三20,伸缩气缸三20的一端靠近门型架二11,伸缩气缸三20的另一端远离门型架二11,伸缩气缸三20远离门型架二11的一端通过伸缩轴连接有L型滑板21,L型滑板21的一边与伸缩气缸三20上的伸缩轴可拆卸连接,L型滑板21的另一边与伸缩气缸三20的底部滑动连接,伸缩气缸三20的顶部与安装板二19可拆卸连接,L型滑板21上设有安装板三22,安装板三22的形状为矩形,安装板三22与L型滑板21相互垂直且与安装板一14相互平行,安装板三22的顶部与L型滑板21可拆卸连接,安装板三22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极群插架8一一相对应的手指气缸二23,若干个手指气缸二23沿安装板三2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手指气缸二23的一端与安装板三22可拆卸连接,手指气缸二23的另一端为夹持端二,夹持端二上设有两块夹爪片24,两块夹爪片24沿安装板三22的长度方向分布。
如图6所示,L型滑板21位于安装板三22的端部,安装板三2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缩气缸四25,伸缩气缸四25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伸缩气缸四25位于L型滑板21的侧面,伸缩气缸四25的一端位于安装板三22的下方且通过伸缩轴连接有压条26,压条26位于夹爪片24的侧面,伸缩气缸四25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板三22的上方,其中一个伸缩气缸四25上位于安装板三22上方的一端设有连接杆,其中一个伸缩气缸四25通过连接杆与另一个伸缩气缸四25连接。
如图2和图7所示,极群中转装置4包括箱体27和安装台面28,箱体27内设有伸缩气缸五29,伸缩气缸五29的伸缩轴贯穿箱体27的顶部与安装台面28可拆卸连接,箱体27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脚杯30,安装台面28的底部中心与伸缩气缸五29的伸缩轴可拆卸连接,安装台面28的顶部设有安装座31和两根滑动轨道32,两根滑动轨道32以安装座31为中心呈前后对称分布,滑动轨道32与横向滑轨12相互垂直,滑动轨道32的一端靠近安装座31,滑动轨道32的另一端远离安装座31,滑动轨道32远离安装座31的一端设有安装支座33,安装支座33上设有笔形气缸34,滑动轨道32上设有滑块35,笔形气缸34的伸缩轴与滑块35可拆卸连接,滑块35与滑动轨道32滑动连接,滑块35和安装座31上均设有回转气缸36,极群插架8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极群插架与安装座31上的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两个极群插架分别与两个滑块35上的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连接。
如图7所示,安装座31上的回转气缸36上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四37,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四37的中心与极群插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整耳组件9分别位于安装板四37的两端,整耳组件9包括安装块38、整耳气缸39和整耳块40,安装块38的底部与安装板四37可拆卸连接,整耳气缸39安装于安装块38的顶部,整耳气缸39的一端靠近极群插架8,整耳气缸39的另一端远离极群插架8,整耳气缸39的一端通过伸缩轴与整耳块40可拆卸连接,如图7和图8所示,整耳块40的形状为U型,整耳块40的底部与整耳气缸39可拆卸连接,整耳块40的开口端两侧分别与滑动轨道32相互平行,极群插架8上设有与整耳块40的开口端两侧相匹配的整耳口41。
如图8所示,极群插架8为顶部无盖的矩形壳体,极群插架8的底部与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极群插架8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夹手板16和夹爪片24相匹配的凹槽42,凹槽42与极群插架8的内部相连通,整耳口41分别位于极群插架8的左右两侧,整耳口41的形状为U型,且其一端位于极群插架8的前侧,其另一端位于极群插架8的后侧。
如图1和图9所示,入槽机本体2包括机架43,机架43内设有操作平台44和输送轨道45,机架43的顶部设有两个入壳装置46,两个入壳装置46以门型架二11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入壳装置46位于操作平台44的上方,输送轨道45位于操作平台44的下方,输送轨道45分别与操作平台44的长度方向和门型架一10相互平行,操作平台44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入壳装置46一一相对应的整理槽47,整理槽47内设有整理组件48,机架43的底部设有三个上升组件49,上升组件49位于输送轨道45的下方,三个上升组件49沿输送轨道4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上升组件49上设有两个夹紧组件50,两个夹紧组件50以输送轨道45为中心呈前后对称分布,其中两个上升组件49分别与两个整理槽47一一相对应其位于机架43的一端,另一个上升组件49位于机架43的另一端且设有压紧组件51,压紧组件51位于夹紧组件50的正上方。入壳装置46位于门型架二11底部横梁的上方,操作平台44位于门型架二11底部横梁的下方且位于门型架二11内。
电池极群放置于相应的放置槽7内,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抓取三个放置槽7内的电池极群,并输送至相应的极群插架8内,然后通过整耳组件9同时对三个极群插架8内的电池极群进行初步整理,使得三个极群插架8内的电池极群保持在一条水平直线上;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同时抓取三个极群插架8内的电池极群并输送至入槽机本体2内的整理槽47内。
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对电池极群进行夹取并输送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一13沿横向滑轨12移动至机头3的上方,使得手指气缸一15与放置槽7的位置一一相对应,然后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一13下行至合适的位置,并同时启动三个手指气缸一15,使其通过夹手板16夹取电池极群,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一13上行并使其沿横向滑轨12反向移动至极群中转装置4的上方,使得手指气缸一15位于极群插架8的正上方,再次控制伸缩气缸一13下行至合适的位置,并同时启动三个手指气缸一15,将电池极群放置于相应的极群插架8内,并通过整耳组件9同时对三个极群插架8内的电池极群进行初步整理。
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对电池极群进行夹取并输送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二18沿纵向滑轨17移动至极群中转装置4的正上方,然后控制启动伸缩气缸三20,使得三个手指气缸二23位于极群插架8的正上方,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二18下行至合适的位置,并同时启动三个手指气缸二23,使其通过两块夹爪片24夹取极群插架8内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二18上行并使其沿纵向滑轨17反向移动,并将电池极群输送至入槽机本体2内进行后续工作。
手指气缸二23通过两块夹爪片24夹取极群插架8内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后,伸缩气缸四25带动压条26下行,使得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的侧面得到压条26的限位,防止在伸缩气缸二18上行并沿纵向滑轨17反向移动的过程中,电池极群发生位置偏移而导致其最终无法放入入槽机本体2上的整理槽47内。
整耳组件9整理时,整耳气缸39带动整耳块40向极群插架8的一侧移动,使得整耳块40开口端的两侧同时通过三个极群插架8上的整耳口41与极群插架8内的电池极群相接触,使得三个极群插架8内的电池极群同时得到初步整理并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在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输送作用下放入整理槽47内。整耳块40开口端的两侧能够同时通过三个极群插架8上的整耳口41插入到极群插架8内对电池极群进行初步整理。
入槽机本体2为现有技术,在此只对其进行初步地展开;电池壳体放置于输送轨道45上,两个夹紧组件50将电池壳体夹紧,使其得到定位;经初步整理后的电池极群在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作用下放入整理槽47内,并通过整理组件48进行二次整理,上升组件49带动电池壳体上移,以减小电池壳体与电池极群之间的距离,便于入壳装置46下行将整理槽47内的电池极群整齐地压入电池壳体内,最后将电池壳体和电池极群通过输送轨道45输送至压紧组件51的正下方,通过压紧组件51对电池极群进行再一次的压紧,使得电池极群压实的更到位。

Claims (9)

1.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包括送料装置(1)和入槽机本体(2),所述送料装置(1)包括机头(3)、极群中转装置(4)、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和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所述机头(3)和极群中转装置(4)沿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的输送方向分布,所述机头(3)和极群中转装置(4)均位于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的下方,所述极群中转装置(4)和入槽机本体(2)沿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输送方向分布,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4)的上方,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另一端位于入槽机本体(2)内,所述机头(3)上设有若干个放置槽(7),所述极群中转装置(4)上设有若干个沿直线均匀分布的极群插架(8)和两个整耳组件(9),两个整耳组件(9)以若干个极群插架(8)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包括横向滑轨(12),所述极群中转装置(4)包括箱体(27)和安装台面(28),所述箱体(27)内设有伸缩气缸五(29),所述伸缩气缸五(29)的伸缩轴贯穿箱体(27)的顶部与安装台面(28)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27)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脚杯(30),所述安装台面(28)的底部中心与伸缩气缸五(29)的伸缩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台面(28)的顶部设有安装座(31)和两根滑动轨道(32),两根滑动轨道(32)以安装座(31)为中心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滑动轨道(32)与横向滑轨(12)相互垂直,所述滑动轨道(32)的一端靠近安装座(31),所述滑动轨道(32)的另一端远离安装座(31),所述滑动轨道(32)远离安装座(31)的一端设有安装支座(33),所述安装支座(33)上设有笔形气缸(34),所述滑动轨道(32)上设有滑块(35),所述笔形气缸(34)的伸缩轴与滑块(35)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35)与滑动轨道(32)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5)和安装座(31)上均设有回转气缸(36),所述极群插架(8)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极群插架(8)与安装座(31)上的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两个极群插架(8)分别与两个滑块(35)上的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入槽机本体(2)的侧面设有门型架一(10),所述门型架一(10)的中心设有门型架二(11),所述门型架二(11)的一端与门型架一(10)的中心连接,所述入槽机本体(2)位于门型架二(11)的另一端,所述门型架二(11)与门型架一(10)相互垂直,所述送料装置(1)共有两个,两个送料装置(1)以门型架二(11)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极群横移输送机构(5)安装于门型架一(10)的底部横梁上,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安装于门型架二(11)的底部横梁上,所述机头(3)和极群中转装置(4)均位于门型架一(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滑轨(12)与门型架一(10)的底部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滑轨(12)的一端靠近门型架二(11),所述横向滑轨(12)的另一端远离门型架二(11),所述横向滑轨(12)靠近门型架二(11)的一端位于极群中转装置(4)的正上方,所述横向滑轨(12)远离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的一端位于机头(3)的正上方,所述横向滑轨(12)上设有伸缩气缸一(13),所述伸缩气缸一(13)与横向滑轨(12)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一(13)的伸缩端上设有安装板一(14),所述安装板一(14)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安装板一(14)与横向滑轨(12)相互垂直,所述安装板一(14)的顶部与伸缩气缸一(13)的伸缩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一(14)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极群插架(8)一一相对应的手指气缸一(15),若干个手指气缸一(15)沿安装板一(1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手指气缸一(15)的一端与安装板一(14)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指气缸一(15)的另一端为夹持端一,所述夹持端一上设有两块夹手板(16),两块夹手板(16)沿安装板一(14)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放置槽(7)与若干个手指气缸一(15)一一相对应且构成一条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极群入槽输送机构(6)包括纵向滑轨(17),所述纵向滑轨(17)可拆卸安装于门型架二(11)底部的横梁上,所述纵向滑轨(17)与横向滑轨(12)相互垂直,所述纵向滑轨(17)上设有伸缩气缸二(18),所述伸缩气缸二(18)与纵向滑轨(17)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二(18)的伸缩端上设有安装板二(19),所述安装板二(19)的顶部与伸缩气缸二(18)的伸缩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二(19)的底部设有伸缩气缸三(20),所述伸缩气缸三(20)的一端靠近门型架二(11),所述伸缩气缸三(20)的另一端远离门型架二(11),所述伸缩气缸三(20)远离门型架二(11)的一端通过伸缩轴连接有L型滑板(21),所述L型滑板(21)的一边与伸缩气缸三(20)上的伸缩轴可拆卸连接,所述L型滑板(21)的另一边与伸缩气缸三(20)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三(20)的顶部与安装板二(19)可拆卸连接,所述L型滑板(21)上设有安装板三(22),所述安装板三(22)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安装板三(22)与L型滑板(21)相互垂直且与安装板一(14)相互平行,所述安装板三(22)的顶部与L型滑板(21)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三(22)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极群插架(8)一一相对应的手指气缸二(23),若干个手指气缸二(23)沿安装板三(2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手指气缸二(23)的一端与安装板三(22)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指气缸二(23)的另一端为夹持端二,所述夹持端二上设有两块夹爪片(24),两块夹爪片(24)沿安装板三(22)的长度方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L型滑板(21)位于安装板三(22)的端部,所述安装板三(2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缩气缸四(25),所述伸缩气缸四(25)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四(25)位于L型滑板(21)的侧面,所述伸缩气缸四(25)的一端位于安装板三(22)的下方且通过伸缩轴连接有压条(26),所述压条(26)位于夹爪片(24)的侧面,所述伸缩气缸四(25)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板三(22)的上方,其中一个伸缩气缸四(25)上位于安装板三(22)上方的一端设有连接杆,其中一个伸缩气缸四(25)通过连接杆与另一个伸缩气缸四(2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31)上的回转气缸(36)上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四(37),所述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四(37)的中心与极群插架(8)可拆卸连接,两个整耳组件(9)分别位于安装板四(37)的两端,所述整耳组件(9)包括安装块(38)、整耳气缸(39)和整耳块(40),所述安装块(38)的底部与安装板四(37)可拆卸连接,所述整耳气缸(39)安装于安装块(38)的顶部,所述整耳气缸(39)的一端靠近极群插架(8),所述整耳气缸(39)的另一端远离极群插架(8),所述整耳气缸(39)的一端通过伸缩轴与整耳块(40)可拆卸连接,所述整耳块(40)的形状为U型,所述整耳块(40)的底部与整耳气缸(39)可拆卸连接,所述整耳块(40)的开口端两侧分别与滑动轨道(32)相互平行,所述极群插架(8)上设有与整耳块(40)的开口端两侧相匹配的整耳口(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极群插架(8)为顶部无盖的矩形壳体,所述极群插架(8)的底部与回转气缸(36)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极群插架(8)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夹手板(16)和夹爪片(24)相匹配的凹槽(42),所述凹槽(42)与极群插架(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整耳口(41)分别位于极群插架(8)的左右两侧,所述整耳口(41)的形状为U型,且其一端位于极群插架(8)的前侧,其另一端位于极群插架(8)的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入槽机本体(2)包括机架(43),所述机架(43)内设有操作平台(44)和输送轨道(45),所述机架(43)的顶部设有两个入壳装置(46),两个入壳装置(46)以门型架二(11)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入壳装置(46)位于操作平台(44)的上方,所述输送轨道(45)位于操作平台(44)的下方,所述输送轨道(45)分别与操作平台(44)的长度方向和门型架一(10)相互平行,所述操作平台(44)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入壳装置(46)一一相对应的整理槽(47),所述整理槽(47)内设有整理组件(48),所述机架(43)的底部设有三个上升组件(49),所述上升组件(49)位于输送轨道(45)的下方,三个上升组件(49)沿输送轨道(4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上升组件(49)上设有两个夹紧组件(50),两个夹紧组件(50)以输送轨道(45)为中心呈前后对称分布,其中两个上升组件(49)分别与两个整理槽(47)一一相对应其位于机架(43)的一端,另一个上升组件(49)位于机架(43)的另一端且设有压紧组件(51),所述压紧组件(51)位于夹紧组件(50)的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入壳装置(46)位于门型架二(11)底部横梁的上方,所述操作平台(44)位于门型架二(11)底部横梁的下方且位于门型架二(11)内。
CN202110445457.3A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Active CN113328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5457.3A CN11332814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5457.3A CN11332814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148A CN113328148A (zh) 2021-08-31
CN113328148B true CN113328148B (zh) 2022-09-06

Family

ID=77413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5457.3A Active CN11332814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814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13857U (zh) * 2013-01-21 2013-06-19 浙江欧德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蓄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输送装置
CN203300737U (zh) * 2013-06-21 2013-11-20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群包膜入槽机构
CN204179156U (zh) * 2014-10-31 2015-02-25 泉州东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极群夹料入槽机构
CN108023128B (zh) * 2017-11-29 2019-09-03 新沂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群排列入壳整耳工艺
CN107785622A (zh) * 2017-11-29 2018-03-09 李倩 一种电池极群排列入壳整耳系统
CN208240826U (zh) * 2018-06-08 2018-12-14 长兴玖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整理入壳机
CN109273780B (zh) * 2018-11-02 2020-11-27 杭州海湖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自动化入槽设备
CN209461606U (zh) * 2018-12-20 2019-10-01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
CN209730081U (zh) * 2019-03-23 2019-12-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衡远科技有限公司 多极群自动入壳设备
CN209905893U (zh) * 2019-03-27 2020-01-07 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整理单元
CN210260224U (zh) * 2019-04-18 2020-04-07 长兴玖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送料入槽整形系统
CN211971005U (zh) * 2020-03-24 2020-11-20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取料装置及极片物料运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148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60224U (zh) 一种自动送料入槽整形系统
CN217062217U (zh) 一种极片组自动包胶下料装置
CN102569913B (zh) 免维护铅酸电池i形包片机
CN209730081U (zh) 多极群自动入壳设备
CN113328148B (zh) 一种带极群中转机构的自动入槽机
CN207577647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的二极管焊接设备
CN103956515B (zh) 一种自动包片机
CN205016611U (zh) 用于自动包板机的极群组整理装置
CN208036236U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更换电池装置
CN208240826U (zh) 一种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整理入壳机
CN216161783U (zh) 一种方形铝壳包膜机的上下料机构
CN21607240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用分切装置
CN21386416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装上料装置
CN110605469B (zh) 一种电芯自动点焊机
CN210231903U (zh)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盖片自动超声波焊接设备
CN207368155U (zh) 全自动立式热压化成机
CN210435123U (zh) 一种电池壳自动送料冲压设备
CN112397679A (zh) 一种锂电池制备用的极片压片设备
CN207947356U (zh) 一种用于电池自动装盘的抓取摆放机构
KR19990004484A (ko) 밧데리의 셀자동 성형장치
CN108297950A (zh) 搭载无人机的履带式越野车及其方法
CN202474124U (zh) 免维护铅酸电池i形包片机矩阵排片装置
CN202474095U (zh) 免维护铅酸电池i形包片机送纸装置
CN210306207U (zh) 一种电芯自动点焊机的卸料装置
CN216213655U (zh) 一种效率高的锂电池制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