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4071A -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4071A
CN113324071A CN202110411303.2A CN202110411303A CN113324071A CN 113324071 A CN113324071 A CN 113324071A CN 202110411303 A CN202110411303 A CN 202110411303A CN 113324071 A CN113324071 A CN 113324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nnel
valve
water inle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13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辉
曹立国
解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13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4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4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4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16K11/2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with an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valve, e.g. interconnected to form 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8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采暖热水器在增加自动补水功能时,需要在进水阀上增加管路并需要外置电磁阀,导致管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其中,第一阀体内设置有进水管道、采暖进水过道以及采暖回水通道,实现生活进水、采暖进水以及采暖回水;并且,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补水通道、第二补水通道以及零冷水通道,分别安装自动补水阀、手动补水阀以及单向阀,实现自动补水、手动补水以及生活水出水回流。本发明的进水阀包括密封连接的两个阀体,集成自动补水功能,而无需额外设置管路,简化进水阀的管路布置。

Description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背景技术
采暖热水器包括生活水管路和供暖水管路两个独立的管路,两个独立的管路在换热器换热而加热管路内的水,生活水管路的热水用于洗浴、厨房清洗等,供暖水管路的热水循环流动向室内传输热量。采暖热水器设置有进水阀,将自来水管中的水排入生活水管路和供暖水管路。
现有的采暖热水器在增加自动补水功能时,需要在进水阀上增加管路,并在管路上设置电磁阀,且需要外置电磁阀,导致管路连接复杂。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采暖热水器在增加自动补水功能时,需要在进水阀上增加管路并需要外置电磁阀,导致管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所述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进水通道、采暖进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采暖进口之间形成采暖进水过道;所述第二阀体包括阀本体、与所述第一接口密封连接的第一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密封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补水通道、第二补水通道以及零冷水通道,所述第一补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且所述第一补水通道内设置有自动补水阀,所述自动补水阀能够打开或者封堵所述第一补水通道;所述第二补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且所述第二补水通道内设置有手动补水阀,所述手动补水阀能够打开或者封堵所述第二补水通道;所述零冷水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零冷水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补水阀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补水通道包括第一安装通道以及第一过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一端密封安装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过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沿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端口抵接而封堵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或者,以使所述第一阀芯远离所述第一端口而打开所述第一安装通道。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口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封堵环;所述第一阀芯包括顶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杆外侧的抵接环,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所述顶杆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封堵环和所述第一端口内;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顶杆沿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抵接环与所述封堵环抵接而封堵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或者,以使所述抵接环远离所述封堵环而打开所述第一安装通道。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补水通道包括连通的第二安装通道和第二过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安装通道设置有内螺纹部;所述第二过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手动补水阀包括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包括封堵部以及与所述内螺纹部螺纹连接的外螺纹部,且所述第二阀芯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封堵部靠近并封堵所述第二过道,或者,以使所述封堵部远离并打开所述第二过道。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手动补水阀还包括位于所述封堵部和所述外螺纹部之间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二过道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形成第三过道,所述第三过道连通所述第一过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位于所述内螺纹部远离所述第三过道的一侧;所述手动补水阀还包括第一限位插扣,所述第一限位插扣穿设在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插孔内,以抵挡所述外螺纹部。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阀还包括回水接头以及第二限位插扣,所述回水接头与所述零冷水通道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且所述回水接头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插扣固定在所述零冷水通道上;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回水接头内。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头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一接头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二接头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安装插座,所述安装插座上设置有安装插槽;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插座上;所述进水阀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插片部和第二插片部,所述第一插片部分别插设在所述安装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插片部分别插设在所述安装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内。
在上述进水阀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体上还设置有自来水接口、生活水进口和采暖回水通道,所述自来水接口和所述生活水进口之间形成所述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内设置有进水阀芯组件;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进水阀芯组件和所述生活水进口之间;所述采暖回水通道与所述采暖进水过道连通。
所述采暖热水器包括:控制器、换热器以及上述的进水阀,所述换热器包括生活水端口和采暖水端口,所述生活水端口与所述进水阀的进水通道连通,且所述采暖水端口与所述进水阀的采暖进口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自动补水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自动补水阀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采暖热水器包括控制器、换热器以及进水阀,自来水管内的水通过进水阀进入到换热器内,并且,控制器与进水阀的自动补水阀电连接,控制自动补水阀向采暖水管路供水。具体的,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其中,第一阀体内设置有进水管道、采暖进水过道以及采暖回水通道,实现生活进水、采暖进水以及采暖回水;并且,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与第二阀体上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密封连接,使得第一接头内的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一接口连通,第二接头内的第二连接通道余第二接口连通;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补水通道、第二补水通道以及零冷水通道,第一补水通道安装自动补水阀,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自动补水;第二补水通道安装手动补水阀,实现手动补水;零冷水通道内安装有单向阀,使得生活水出水管路内的冷水回流至进水阀内,避免水资源浪费,使得生活水出水即为热水。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包括密封连接的两个阀体,集成自动补水功能,而无需额外设置管路,简化进水阀的管路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采暖热水器来描述本发明的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C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第二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第二阀体的剖视图。
附图中:100、第一阀体;110:进水通道;111:采暖进口;112:第一接口;113:第二接口;120:采暖进水过道;130:采暖回水通道;140:自来水接口;150:生活水进口;151:生活水接头;152:第三限位插扣;160:进水阀芯组件;161:阀芯壳;1611:过口;162:转子;163:压盖;164:过滤器;165:第五密封圈;166:第六密封圈;167:第四限位插扣;170:安装插座;171:安装插槽;200:第二阀体;210:阀本体;211:第一补水通道;2111:第一安装通道;2112:第一过道;2113:第一端口;2114:封堵环;212:第二补水通道;2121:第二安装通道;2122:第二过道;2123:第三过道;2124:第四过道;2125:内螺纹部;213:零冷水通道;220:第一接头;221:第一连接通道;222:第一插槽;223:第一密封圈;230:第二接头;231:第二连接通道;232:第二插槽;233:第二密封圈;240:自动补水阀;241:驱动电机;242:第一阀芯;2421:顶杆;2422:抵接环;250:手动补水阀;251:第二阀芯;2511:封堵部;2512:外螺纹部;252:阀杆;253:第三密封圈;260:单向阀;261:回水接头;262:第二限位插扣;263:第四密封圈;270:第一限位插扣;271:第一插孔;272:第二插孔;300:固定片;310:第一插片部;320:第二插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发明的进水阀是结合采暖热水器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其他具有同时能够同时供暖和加热生活水具有两种独立管道加热设备均可配置本发明的进水阀,如壁挂炉、采暖炉等。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采暖热水器包括生活水管路和供暖水管路两个独立的管路,两个独立的管路在换热器换热而加热管路内的水,生活水管路的热水用于洗浴、厨房清洗等,供暖水管路的热水循环流动向室内传输热量。采暖热水器设置有进水阀,分别为生活水管路和供暖水管路供水。
现有的进水阀通常设置有自来水进口、生活水进口、供暖水进口以及供暖回水口,其中,自来水进口用于与自来水管道连通,生活水进口用于与生活水管路连通,以使生活水管路内的水经过换热器后被加热,最后经由厨房水龙头或者浴室喷头等流出。供暖水进口用于与供暖水管路连通,以使供暖水管路内的水经过换热器后被加热,在经过暖气片等供暖设备后,供暖水管路内的水温降低,并经由供暖回水口进入供水阀,再经由供暖水进口进入供暖水管路,如此循环以对室内进行供暖。
由于采暖热水器距离厨房或者浴室等具有一定的距离,采暖热水器的生活水出口与厨房水龙头或者浴室喷头之间的管路内存在冷水,需要放掉较多的冷水才能出热水,不仅影响用户使用热水,放掉的冷水还浪费水。通常,采暖热水器设置有回流管,将采暖热水器的生活水出口与厨房水龙头或者浴室喷头之间的管路内的冷水回流至进水阀再次进行加热。也就是说,进水阀还设置有回流管的连接端口。
此外,进水阀上还设置有供暖水管路的补水端口,在供暖水管路的水压低于目标值时,通过补水端口对供暖水管路补水。现有的进水阀设置有一个阀体,上述各个端口均设置在阀体上,导致阀体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
现有的补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补水端口设置手动补水阀门,用户操作手动补水阀门即可实现对供暖水管路的补水。但是,该补水方式不及时,影响供暖水管路的安全性。另一种是在补水端口设置自动补水阀,具体的,在进水阀上增加管路,并在管路上设置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补水端口的开闭进而实现自动补水。如此,不仅导致管路连接复杂。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其中,进水阀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上设置有自来水接口、进水通道、采暖进水过道以及采暖回水通道,自来水接口的水经过进水通道并过滤后进入生活水管道,采暖回水通道与采暖进水过道连通,实现采暖管路的循环;第二阀体上设置有自动补水阀、手动补水阀以及连接回流管的单向阀,利用自动补水阀和手动补水阀,可以使得进水通道内的水通过采暖进水过道进入采暖水管路。生活水管路中的冷水通过回流管和单向阀进入进水通道重新加热,使得生活水出水即为热水。本实施例的进水阀无需设置额外设置管路,简化管路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暖热水器,其包括控制器、换热器以及进水阀,其中,换热器包括生活水端口和采暖水端口,生活水端口和采暖水端口分别与进水阀连通,如此使得进水阀内的水分别通过生活水端口进入生活水管路、通过采暖水端口进入采暖水管路。控制器用于控制进水阀的自动补水阀的工作状态,当然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换热器其他部件的工作状态,例如燃烧器、循环泵等。
下面结合上述采暖热水器阐述本发明的进水阀的优选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爆炸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图5是图2中C-C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第二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第二阀体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100和第二阀体200。
结合图3和图6,第一阀体100上设置有进水通道110、采暖进口111、第一接口112以及第二接口113,第一接口112设置在进水通道110的侧壁上,如此,第一接口112与进水通道110连通。第二接口113与采暖进口111之间形成采暖进水过道120,并给采暖进口111与换热器的采暖水端口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采暖进水过道120包括第一部分管道和第二部分管道,其中,第一部分管道与第二接口113同轴,第二部分管道与第一部分管道垂直,如此设置,方便采暖进口111与换热器的采暖水端口连接,为采暖进口111与换热器的采暖水端口连接提供充足的连接空间。
结合图1,第二阀体200包括阀本体210、第一接头220以及第二接头230。可选的,阀本体210、第一接头220以及第二接头23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二阀体200的结构强度以及密封性。
结合图4,第一接头220与第一接口112密封连接,第一接头220与第一接口112固定连接,且第一接头220与第一接口112之间密封,避免漏水。第一接头220设置有第一连接通道221,且第一连接通道221与第一接口112连通,如此第一连接通道221通过第一接口112与进水通道110连通。
结合图4,第二接头230与第二接口113密封连接,第二接头230与第二接口113固定连接,且第二接头230与第二接口113之间密封,避免漏水。第二接头230设置有第二连接通道231,且第二连接通道231与第二接口113连通,如此,第二连接通道231与采暖进水过道120连通。
参照图7和图8,阀本体210内设置有第一补水通道211、第二补水通道212以及零冷水通道213。
关于自动补水功能的实现:第一补水通道211连通第一连接通道221和第二连接通道231,且第一补水通道211内设置有自动补水阀240。自动补水阀240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能够打开第一补水通道211,如此第一连接通道221通过第一补水通道211与第二连接通道231连通,如此,进水通道110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一接口112、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一补水通道211、第二连接通道231进入采暖进水过道120,从而对采暖管路进行补水。当然,自动补水阀240能够封堵第一补水通道211,此时,第一连接通道221和第二连接通道231隔断而不连通,进水通道110内的水不能进入采暖进水过道120。
关于手动补水功能的实现:第二补水通道212连通第一连接通道221和第二连接通道231,且第二补水通道212内设置有手动补水阀250。手动补水阀250能够打开第二补水通道212,如此第一连接通道221通过第二补水通道212与第二连接通道231连通,如此,进水通道110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一接口112、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二补水通道212、第二连接通道231进入采暖进水过道120,从而对采暖管路进行补水。当然,手动补水阀250能够封堵第二补水通道212,此时,第一连接通道221和第二连接通道231隔断而不连通,进水通道110内的水不能进入采暖进水过道120。
关于零冷水功能的实现:零冷水通道213与第一连接通道221连通,并且零冷水通道213内设置有单向阀260;并且,单向阀260的进水端与采暖热水器的回流管连通,如此使得换热器的生活水出口与水龙头等出水端之间的管路内的水通过回流管、单向阀260、零冷水通道213重新进入第一连接通道221,然后通过第一连接通道221、进水通道110重新进入换热器进行加热,避免水资源浪费,还可以使得水冷头、淋雨喷头等出水端即可输出热水,提高用户体验度。
其中,单向阀260可以使得回流管的水流向零冷水通道213,避免零冷水通道213内的水流入回流管。
可选的,参照图7,第一补水通道211、第二补水通道212以及零冷水通道213两两相互垂直,示例性的,在第一补水通道211、第二补水通道212以及零冷水通道213均为圆形通道时,第一补水通道211、第二补水通道212以及零冷水通道21的中心轴两两相互垂直。如此方便自动补水阀240、手动补水阀250以及单向阀260的安装,避免相互干涉。
本实施例的进水阀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第一阀体100和第二阀体200,在第一阀体100上设置进水通道110、采暖进口111、采暖进水过道120,并且,在第二阀体200上设置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二连接通道231、第一补水通道211、第二补水通道212以及零冷水通道213,集成了生活水和采暖水的进水功能、采暖水的自动补水功能、采暖水的手动补水功能以及零冷水功能,无需额外设置管路,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图4以及图5,自动补水阀240包括驱动电机241以及与驱动电机241传动连接的第一阀芯242,其中,驱动电机241可以是伺服电机,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41控制第一阀芯242的状态。
第一补水通道211包括第一安装通道2111和第一过道2112,第一安装通道2111的一端密封安装驱动电机241,第一安装通道2111的另一端设置第一端口2113,第一端口2113与第一连接通道221连通。第一过道2112连通第一安装通道2111和第二连接通道231。如此,第一安装通道2111通过第一过道2112与第二连接通道231连通。
在采暖水管路内的水压低于目标值,例如0.6bar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4运行,驱动第一阀芯242沿第一安装通道2111轴向并背离第一端口2113移动,以使第一阀芯242远离第一端口2113而打开第一安装通道2111,如此,第一连接通道221通过第一端口2113与第一安装通道2111连通,如此,进水通道110内的水通过第一接口112进入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一连接通道221内的水通过第一端口2113、第一安装通道2111、第一过道2112、第二连接通道231、第二接口113以及采暖进水过道120进入采暖水管路,实现自动补水。此时,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一端口2113、第一安装通道2111、第一过道2112、第二连接通道231、第二接口113、采暖进水过道120形成自动补水通路。
当采暖水管路内的水压达到目标值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41再次启动,驱动第一阀芯242沿第一安装通道2111轴向并朝向第一端口2113移动,以使第一阀芯242与第一端口2113抵接而封堵第一安装通道2111,从而关闭自动补水通路。
本实施例采用驱动电机241驱动第一阀芯242移动,通过第一阀芯242与第一端口2113抵接或者分离,实现自动补水通路的打开和关闭,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驱动电机241和第一阀芯242均安装在第一补水通道211内,无需额外设置管路,简化采暖热水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端口2113朝向驱动电机241的一侧设置有封堵环2114,封堵环2114连通第一端口2113和第一安装通道2111;并且,封堵环2114、第一端口2113以及第一安装通道2111同轴设置,不仅有利于简化第二阀体200内部结构设置,而且驱动电机241驱动第一阀芯242沿直线运动即可打开或者关闭自动补水通路,无需设置复杂的自动补水阀结构,简化进水阀内部结构。
具体的,第一阀芯242包括顶杆2421以及设置在顶杆2421外侧的抵接环2422,可选的,抵接环2422和顶杆2421一体设置。抵接环2422的外径大于顶杆2421的外径,并且抵接环2422设置在顶杆2421的中间部分。
顶杆242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41传动连接,顶杆2421的另一端穿设在封堵环2114和第一端口2113内,如此可以引导抵接环2422与封堵环2114抵接,避免顶杆2421歪斜而使得抵接环2422偏离封堵环2114导致自动补水通路泄漏。
采暖水管路需要补水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41运行,驱动顶杆2421和抵接环2422沿第一安装通道2111轴向并背离封堵环2114移动,以使抵接环2422远离封堵环2114而打开第一安装通道2111,如此,进水通道110内的水第一接口112、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一端口2113、封堵环2114的中心通道、第一安装通道2111、第一过道2112、第二连接通道231、第二接口113以及采暖进水过道120进入采暖水管路,实现自动补水。
当采暖水管路内的水压达到目标值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41再次启动,顶杆2421和抵接环2422沿第一安装通道2111轴向并朝向封堵环2114移动,以使抵接环2422与封堵环2114抵接而封堵第一安装通道2111,从而关闭自动补水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42通过设置顶杆2421驱动抵接环2422与封堵环2114抵接或者分离,实现自动补水通路的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抵接环2422设置在顶杆2421的中部,使得顶杆2421远离驱动电机241的端部可以穿设在封堵环2114和第一端口2113内,引导确保抵接环2422与封堵环2114抵接,避免第一安装通道2111在非补水状态下泄漏,提高自动补水阀240的可靠性。
结合图5和图8,第二补水通道212包括连通的第二安装通道2121和第二过道2122,且第二安装通道2121与第二连接通道231连通,第二安装通道2121内设置有内螺纹部2125;第二过道2122与第一连接通道221连通。如此,第一连接通道221可以通过第二过道2122、第二安装通道2121与第二连接通道231连通。
手动补水阀250包括第二阀芯251,第二阀芯251包括封堵部2511以及与内螺纹部2125螺纹连接的外螺纹部2512。并且,第二阀芯251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位于外螺纹部2512远离封堵部2511的一侧。手动补水阀250还包括阀杆252,阀杆252与第二阀芯251的安装部固定连接,例如,阀杆25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阀芯251的安装部。
在需要补水时,用户通过阀杆252使得第二阀芯251的外螺纹部2512相对第二安装通道2121的内螺纹部2125转动,使得第二阀芯251旋出第二安装通道2121,以使封堵部2511远离并打开第二过道2122。如此,第一连接通道221与第二过道2122连通,进水通道110内的水通过第一接口112进入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一连接通道221内的水通过第二过道2122、第二安装通道2121、第二连接通道231、第二接口113以及采暖进水过道120进入采暖水管路,实现手动补水。此时,第一连接通道221、第二过道2122、第二安装通道2121、第二连接通道231、第二接口113以及采暖进水过道120形成手动补水通路。
在补水完成后,用户再次操作阀杆252,使得第二阀芯251旋进第二安装通道2121内,以使封堵部2511靠近并封堵第二过道2122,从而关闭手动补水通路。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手动补水阀250,与自动补水阀240相配合提供两种补水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手动补水和/或自动补水,提高采暖水管路补水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手动补水阀250还包括位于封堵部2511和外螺纹部2512之间的第三密封圈253,第三密封圈253安装第二安装通道2121的内侧壁和第二阀芯251之间,实现第二阀芯251与第二安装通道2121的密封连接,避免漏水。
并且,第二阀芯251还与第二安装通道2121固定连接。具体参照图7和图8,第二安装通道212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插孔271和第二插孔272,且第一插孔271和第二插孔272位于内螺纹部2125远离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三过道2123的一侧。并且,手动补水阀250还包括第一限位插扣270,第一限位插扣270穿设在第一插孔271、第二安装通道2121以及第二插孔272内,以抵挡外螺纹部2512。
可选的,第二安装通道2121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插孔271和两个第二插孔272,并且,两个第一插孔271关于第二安装通道2121的一直径对称,两个第二插孔272也关于该直径对称,该直径与第一插孔271和第二插孔272的轴向平行。相应的,第一限位插扣270为U型结构,其包括中间臂以及相对间隔设置在中间臂两端的两个插臂,两个插臂分别穿设在第一插孔271和第二插孔272内,并且位于第二安装通道2121内的插臂与外螺纹部2512的端部抵接,从而将第二阀芯251固定在第二安装通道2121内。
继续参照图5,第三密封圈253和第二过道2122之间的部分第二安装通道2121形成第三过道2123,第三过道2123连通第一过道2112和第二连接通道231。
第一安装通道2111与第一连接通道221的中轴线垂直,第一过道2112设置在第一安装通道2111的侧壁,且第一过道2112与第一安装通道2111平行。第二安装通道2121与第一安装通道2111垂直,即,第一过道2112与第三过道2123垂直,且第一过道2112与第三过道2123连通。
第二过道2122的内径小于第二安装通道2121的内径,且第二过道2122与第二安装通道2121同轴。第一连接通道221的侧壁设置开口,与第二过道2122连通。在第二过道2122远离第一连接通道22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过道2124,第四过道2124连通第二连接通道231和第三过道2123。第四过道2124和第二过道2122分别与第二安装通道2121平行,方便加工。第四过道2124与第二连接通道231垂直,进一步提高第二阀体200内部通道加工的便利性。
如此,自动补水通路的第一过道2112通过第三过道2123、第四过道2124与第二连接通道231连通;并且,手动补水通路的第二过道2122也通过第三过道2123、第四过道2124与第二连接通道231连通。如此自动补水通路和手动补水通路共用第三过道2123和第四过道2124,避免分别设置通道导致第二阀体200内部管路复杂,有利于简化第二阀体200的结构。并且,在第二阀体200内部开设通道实现补水,无需再第二阀体200的外侧再增设管路,有利于简化进水阀的结构。
参照图1、图2以及图4,本实施例的进水阀还包括回水接头261以及第二限位插扣262,回水接头261与零冷水通道213密封连接。具体的,回水接头261与零冷水通道213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263,且回水接头261通过第二限位插扣262固定在零冷水通道213上;其中,第二限位插扣262与零冷水通道213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限位插扣270与第二安装通道2121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时,单向阀260安装在回水接头261内,并且回水接头26还与回流管连通。本实施例通过在零冷水通道213密封连接回水接头261,以安装单向阀260和连接回流管,提高单向阀260和回流管连接的便利性。
结合图1和图6,在第一接头220与第一接口112密封连接、第二接头230与第二接口113密封连接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头220和第二接头230通过固定片300固定在第一阀体10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体100上设置有安装插座170,并且,安装插座170设置在进水通道110的侧壁上。安装插座170上设置有安装插槽171;第一接口112和第二接口113均设置在安装插座170上。并且,第一接口112和第二接口113沿垂直于进水通道110轴向的方向上并列设置。
参照图4,第一接头220设置有第一插槽222,第一插槽222和第一接头220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23,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223实现第一接头220与第一接口112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漏水。第二接头230设置有第二插槽232,第二插槽232和第二接头230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33,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233实现第二接头230与第二接口113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漏水。
参照图1,固定片300包括第一插片部310和第二插片部320,第一插片部310分别插设在安装插槽171和第一插槽222内,第二插片部320分别插设在安装插槽171和第二插槽232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片部310分别设置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一插槽222相对的两侧,如此提高第一接头220安装的可靠性,两个第一插片部310之间形成容纳第一接头220的开口槽。并且第二插片部320分别设置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二插槽232相对的两侧,提高第二接头230安装的可靠性;两个第二插片部320之间形成容纳第二接头230的开口槽。并且,相邻的第一插片部310和第二插片部320为一体件,简化固定片300的结构,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接头220上设置第一密封圈223,使得第一接头220与第一接口112密封连接;在第二接头230上设置第二密封圈233,使得第二接头230与第二接口113密封连接。并且,设置固定片300插设在安装插槽171和接头的插槽内,使得第一接头220和第二接头230固定在安装插座170上,结构简单,方便拆卸。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进水阀,其第一阀体100上还设置有自来水接口140和生活水进口150。自来水接口140用于与自来水管道连通,以为生活水管路和采暖水管路供水。生活水进口150和自来水接口140之间形成进水通道110,并且,进水通道110内设置有进水阀芯组件160。
其中,进水阀芯组件160包括阀芯壳161、转子162、压盖163以及过滤器164,其中,阀芯壳161通过第四限位插扣167固定在进水通道110侧壁上,且阀芯壳161与进水通道110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165,从而使得阀芯壳161与进水通道110密封且固定连接。并且,阀芯壳161上设置有过口1611,以使得自来水接口140的水可以经由过口1611进入阀芯壳161内部。
转子162安装在阀芯壳161内,转子162的一端设置有流量传感器,转子162的另一端设置有叶轮,叶轮在水流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流量传感器的磁转子转动,流量传感器的感应件感应到磁转子磁场的变化,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以控制燃烧器开启或者关闭。
转子162设置有叶轮的一端设置有压盖163,压盖163设置有过孔,并且,压盖163与阀芯壳161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圈166。压盖163的端部设置有过滤器164,过滤器164用于过滤水中的杂质,过滤器164可以是过滤网、过滤布或者滤芯等。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过滤器164过滤进入换热器内水中的杂质,有利于提高采暖热水器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3,自来水接口140内的水经过阀芯壳161的过口1611进入到阀芯壳161内部,经过转子162以及压盖163后进入到过滤器164内,经过过滤器164过滤后经由生活水进口150进入到换热器内的生活水换热管道,实现生活水的加热。
并且,第一接口112位于进水阀芯组件160和生活水进口150之间,如此通过第一接口112给采暖水管路补水时的水可以经由过滤器164过滤,提高换热器内水的洁净度。
本实施例第一阀体100上还设置有采暖回水通道130,且采暖回水通道130与采暖进水过道120连通,如此实现采暖水的循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采暖热水器包括控制器、换热器以及进水阀,自来水管内的水通过进水阀进入到换热器内,并且,控制器与进水阀的自动补水阀240电连接,控制自动补水阀240向采暖水管路供水。具体的,进水阀包括第一阀体100和第二阀体200,其中,第一阀体100内设置有进水管道110、采暖进水过道120以及采暖回水通道130,实现生活进水、采暖进水以及采暖回水;并且,第一阀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接口112和第二接口113,分别与第二阀体200上的第一接头220和第二接头230密封连接,使得第一接头220内的第一连接通道221与第一接口112连通,第二接头230内的第二连接通道231余第二接口113连通;第二阀体200内设置有第一补水通道211、第二补水通道212以及零冷水通道213,第一补水通道211安装自动补水阀240,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自动补水;第二补水通道212安装手动补水阀250,实现手动补水;零冷水通道213内安装有单向阀260,使得生活水出水管路内的冷水回流至进水阀内,避免水资源浪费,使得生活水出水即为热水。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水阀包括密封连接的两个阀体,集成自动补水功能,而无需额外设置管路,简化进水阀的管路布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进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
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进水通道、采暖进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采暖进口之间形成采暖进水过道;
所述第二阀体包括阀本体、与所述第一接口密封连接的第一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密封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连接通道;
所述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补水通道、第二补水通道以及零冷水通道,所述第一补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且所述第一补水通道内设置有自动补水阀,所述自动补水阀能够打开或者封堵所述第一补水通道;所述第二补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且所述第二补水通道内设置有手动补水阀,所述手动补水阀能够打开或者封堵所述第二补水通道;所述零冷水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零冷水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水阀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阀芯;
所述第一补水通道包括第一安装通道以及第一过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一端密封安装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过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沿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端口抵接而封堵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或者,以使所述第一阀芯远离所述第一端口而打开所述第一安装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封堵环;
所述第一阀芯包括顶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杆外侧的抵接环,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所述顶杆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封堵环和所述第一端口内;
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顶杆沿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抵接环与所述封堵环抵接而封堵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或者,以使所述抵接环远离所述封堵环而打开所述第一安装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水通道包括连通的第二安装通道和第二过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安装通道设置有内螺纹部;所述第二过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
所述手动补水阀包括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包括封堵部以及与所述内螺纹部螺纹连接的外螺纹部,且所述第二阀芯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封堵部靠近并封堵所述第二过道,或者,以使所述封堵部远离并打开所述第二过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补水阀还包括位于所述封堵部和所述外螺纹部之间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二过道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形成第三过道,所述第三过道连通所述第一过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位于所述内螺纹部远离所述第三过道的一侧;
所述手动补水阀还包括第一限位插扣,所述第一限位插扣穿设在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插孔内,以抵挡所述外螺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还包括回水接头以及第二限位插扣,所述回水接头与所述零冷水通道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且所述回水接头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插扣固定在所述零冷水通道上;
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回水接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一接头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二接头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安装插座,所述安装插座上设置有安装插槽;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插座上;
所述进水阀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插片部和第二插片部,所述第一插片部分别插设在所述安装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插片部分别插设在所述安装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上还设置有自来水接口、生活水进口和采暖回水通道,所述自来水接口和所述生活水进口之间形成所述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内设置有进水阀芯组件;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进水阀芯组件和所述生活水进口之间;
所述采暖回水通道与所述采暖进水过道连通。
10.一种采暖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换热器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进水阀,所述换热器包括生活水端口和采暖水端口,所述生活水端口与所述进水阀的进水通道连通,且所述采暖水端口与所述进水阀的采暖进口连通;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自动补水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自动补水阀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CN202110411303.2A 2021-04-16 2021-04-16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Pending CN113324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1303.2A CN113324071A (zh) 2021-04-16 2021-04-16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1303.2A CN113324071A (zh) 2021-04-16 2021-04-16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4071A true CN113324071A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1303.2A Pending CN113324071A (zh) 2021-04-16 2021-04-16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407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9086A (zh) * 2021-12-31 2022-04-05 浙江广涛卫厨有限公司 一种零冷水壁挂炉系统
CN114321479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浙江广涛卫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补水功能的分水阀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9086A (zh) * 2021-12-31 2022-04-05 浙江广涛卫厨有限公司 一种零冷水壁挂炉系统
CN114321479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浙江广涛卫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补水功能的分水阀体
CN114321479B (zh) * 2021-12-31 2023-09-05 浙江广涛卫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补水功能的分水阀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4071A (zh)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PL211735B1 (pl) Jednostka konstrukcyjna zblokowanej instalacji grzewczej
US20100263604A1 (en) Water heater with passive automatic hot water circulation through a home or building
CA2588748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 combined boiler, and combined boiler using said heat exchanger
CN216643181U (zh) 回水阀、无回水管供水系统、有回水管供水系统、热水器
CN212318860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KR101146818B1 (ko) 보일러 수류스위치의 분배 연결구
KR20190066278A (ko) 온수순환구조를 구비한 수전
CN219515992U (zh) 饮水装置
CN218094413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5809268U (zh) 低位侧插集成水路
CN214466290U (zh) 水路系统的出水阀
CN111365494A (zh) 一种自动开关阀芯
CN113137498B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6203656U (zh) 供热设备的水路模块、供热设备和连接件
EP4058737B1 (en) Water heater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valve assembly
CN217815139U (zh) 拼装式外壳及组合式阀门
CN212619344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7817495U (zh) 一种水罐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09762323U (zh) 壁挂炉出水阀
CN214039007U (zh) 一种恒温水路模块及其太阳能热水器水路控制装置
CN217109750U (zh) 一种用于两联供水控中心
CN214746446U (zh) 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CN114279086B (zh) 一种零冷水壁挂炉系统
CN217441762U (zh) 多机联用供暖供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