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8860U -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8860U
CN212318860U CN202020532300.5U CN202020532300U CN212318860U CN 212318860 U CN212318860 U CN 212318860U CN 202020532300 U CN202020532300 U CN 202020532300U CN 212318860 U CN212318860 U CN 212318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ater
flow channel
flow passage
val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23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喜亮
梁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23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8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8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8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回水阀和供水系统。回水阀包括阀体、具有第一阀芯的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以及流道开关。阀体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第三流道、及旁通流道;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间隔安装在第三流道内,旁通流道的一端连通于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流道开关包括可移动地密封安装在旁通流道内的限位阀芯,限位阀芯具有用于与第一阀芯作用以限位第一阀芯的第一位置、及用于避让第一阀芯的第二位置,限位阀芯用于在第二流道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如此,在供水系统开热水并增压送水时,可防止热水管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而串流入冷水管中。

Description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冷水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供水系统,如热水器供水系统或壁挂炉供水系统等,用于为用户提供用水,其通常包括燃气加热装置(如燃气热水器或壁挂炉等)、冷水管、热水管、混水装置和出水端,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燃气加热装置连接。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通常会在供水系统内增加具有单向阀的回水阀,该回水阀连接于冷水管和热水管中以在供水系统内形成回水水路。
对于以上供水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如当供水系统的出水端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热水管或回水管内的热水会通过单向阀串入冷水管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回水阀,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供水系统的出水端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供水系统的热水管或回水管内的热水容易通过回水阀而串流入冷水管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水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流道、及设于所述第三流道一侧的旁通流道,所述旁通流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均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旁通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的连通位置设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阀芯;以及
流道开关,包括可移动地密封安装在所述旁通流道内的限位阀芯,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限位阀芯具有用于与第一阀芯作用以限位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位置、及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位置;所述旁通流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限位阀芯用于在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水压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过水间隙,和/或,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可选地,所述旁通流道包括安装腔和流道腔,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连通孔、及连通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流道腔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限位阀芯可移动地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伸入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限位阀芯在所述安装腔内隔离出与所述流道腔连通的驱动腔,所述流道腔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限位阀芯用于在所述驱动腔内的水压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三流道的中部阀体、及连接于所述中部阀体一侧的旁通阀体,所述旁通流道设于所述旁通阀体。
可选地,所述旁通阀体包括盖体、凸设于所述中部阀体的表面的围壳、及设于所述围壳内的隔板,所述围壳一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围壳的敞口处,所述隔板凸设于所述中部阀体的表面,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围壳的内壁面连接,以在所述围壳内限定出所述安装腔和所述流道腔。
可选地,所述盖体与所述围壳螺纹连接;和/或,
所述盖体包括朝靠近所述限位阀芯的方向凸设的抵接凸部,所述抵接凸部用于与所述限位阀芯抵接,以用于将所述限位阀芯限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和/或,
所述中部阀体、所述围壳以及所述隔板一体设置;和/或,
所述安装腔为圆柱腔。
可选地,所述限位阀芯包括阀本体及侧向凸设于所述阀本体一端的连接环凸,所述连接环凸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阀本体的另一端用于伸入所述第三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环凸包括侧向凸设于所述阀本体的周面的环形连接基部、及设于所述环形连接基部周缘的环形增强部,所述环形增强部朝靠近所述第三流道的方向凸设,所述环形增强部与所述阀本体之间限定出环形槽。
可选地,所述流道开关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限位阀芯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阀芯外,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流道的流道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环凸,并位于所述环形槽内;和/或,
所述限位开关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增强部朝向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的外周面设有密封环槽,所述环形密封件设于所述密封环槽内。
可选地,所述流道开关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限位阀芯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或者,所述复位件为磁吸件。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抵接,以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阀芯。
可选地,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的外周面设有抵接凹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抵接于所述抵接凹部。
可选地,所述第三流道内成形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台阶结构和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单向阀固定限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处,所述第二单向阀固定限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还包括两端敞口的第一阀壳,所述第一阀壳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第一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阀壳内,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阀壳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和/或,所述第一阀芯在位于关闭所述第三流道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芯和两端敞口的第二阀壳,所述第二阀壳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阀壳内,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二阀壳上设有过水通孔,所述第二阀芯在位于关闭所述第三流道的位置时,所述过水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旁通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水通孔,以使所述旁通流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阀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限位阀芯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供水系统,包括:
燃气加热装置;
出水端,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燃气热水器连接;以及
如上所述的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第一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回水阀的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
可选地,所述燃气加热装置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供水系统,包括:
燃气加热装置;
出水端,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燃气热水器连接;
如上所述的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
以及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水阀的第一流道。
本实用新型回水阀,通过在阀体上增设旁通流道,并在该旁通流道内设置可移动的限位阀芯,从而可在供水系统的出水端开热水并增压送水、而使第二流道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使限位阀芯对第一单向阀的第一阀芯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误打开,从而防止第一流道内的水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而误串入第二流道内,以避免误启动燃气加热装置来进行预热循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水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回水阀在增压送热水模式时,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回水阀在增压送热水模式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回水阀在循环预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446427210000051
Figure BDA000244642721000006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其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回水阀100用于具有零冷水和增压功能的供水系统1000,即所述供水系统1000包括回水阀100,以使供水系统1000具有零冷水功能,且供水系统1000还可增压送水;下文将结合供水系统1000的结构对回水阀100进行详细介绍。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1000可为热水器供水系统1000(包括但不限于燃气热水器系统)或壁挂炉供水系统1000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供水系统1000还包括燃气加热装置200、冷水管300、热水管400、混水装置600、出水端700和回水阀100等,所述出水端700通过冷水管300、热水管400和混水装置600与所述燃气加热装置200连接;所述回水阀100安装在供水系统1000的水路中以形成回水水路,以用以使供水系统1000具有零冷水功能。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燃气加热装置200具有冷水进口201和热水出口202,所述混水装置600具有热水接入口、冷水接入口和混水出水口。其中,所述冷水管300的一端和冷水进口201均与供水管(如自来水管等)连接(即连通),所述冷水管300的另一端与冷水接入口连通;所述热水管400的一端与热水出口202连通,另一端与热水接入口连通,所述混水出水口与出水端700连通。如此,通过调节混水装置600可使得出水端700单独送出冷水、或单独送出热水、或送出温度适宜的混合水。
可选地,所述冷水进口201处设有冷水接头;和/或,所述热水出口202处设有热水接头。
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1000包括进水管210,所述冷水进口201通过所述进水管210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冷水管300连通于所述进水管210。
可选地,所述出水端700可以为花洒或水龙头等。
可选地,所述出水端700可设有多个。
可选地,所述混水装置600为混水阀或与混水阀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混水装置600。
可选地,所述燃气加热装置200为燃气热水器(如即开即热式燃气热水器或储热式燃气热水器等)或燃气壁挂炉等,下文以燃气热水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回水阀100包括阀体10、第一单向阀20、第二单向阀40以及流道开关30。
其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阀体1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12的第三流道13、及设于所述第三流道13一侧的旁通流道14,所述旁通流道14的两端均与第三流道13连通。
其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13内,所述第一单向阀20与第二单向阀40均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11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12内。即是说,所述第一单向阀20用于在第一单向阀20打开后使第一流道11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三流道13流向第二流道12,并用于阻止第二流道12内的水流向第一流道11;所述第二单向阀40用于在第二单向阀40打开后使第一流道11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三流道13流向第二流道12,并用于阻止第二流道12内的水流向第一流道11。
其中,所述旁通流道14的一端与第三流道13的连通位置设于第一单向阀20与第二单向阀40之间;以使限位阀芯31可伸入第三流道13内而与第一阀芯21作用。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靠近第一流道11设置,所述第二单向阀40靠近第二流道12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20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阀芯21,以通过第一阀芯21的移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流道13。具体的,当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大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且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可驱动第一阀芯21(向靠近第二流道12的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一单向阀20和第三流道13;但是,当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小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即使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第一阀芯21也不会发生移动。如此,可使所述第一单向阀20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11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12内。
其中,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通常处于常闭状态。
其中,第二单向阀40的结构与第一单向阀20的结构类似,即所述第二单向阀40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二阀芯41,以通过第二阀芯41的移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流道13;在此不必详细赘述。
其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流道开关30包括可移动地密封安装在所述旁通流道14内的限位阀芯31,所述限位阀芯31的一端用于伸入第三流道13内,所述限位阀芯31具有用于与第一阀芯21作用以限位所述第一阀芯21的第一位置、及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阀芯21的第二位置。如此,通过使限位阀芯3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对第一阀芯21的移动进行限制。
具体的,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阀芯31的一端伸入第三流道13内以与第一阀芯21作用,以限位第一阀芯21(即阻止第一阀芯21移动),从而可避免第一单向阀20被打开。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阀芯31避让第一阀芯21,即限位阀芯31不在第一阀芯21的移动路径上,以使限位阀芯31不会对第一阀芯21的移动造成影响,从而使第一单向阀20可正常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阀芯31的一端既可以完全离开第三流道13而移动到旁通流道14内,也可以仍伸入第三流道13内,只要避让第一阀芯21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阀芯31的一端伸入第三流道13内、且避让第一阀芯21;如此,可便于对限位阀芯31的移动行控制。
其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旁通流道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流道13与第二流道12连通,所述限位阀芯31用于在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以使限位阀芯31对第一阀芯21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由于限位阀芯31密封安装在旁通流道14内,使得限位阀芯31两侧的水不能够交换,那么当限位阀芯31的两侧的水压的差值发生变化时,就可以驱动限位阀芯31在旁通流道14内流动。这样,当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可以理解,此时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应当大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即可使限位阀芯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以使得限位阀芯31移动到第一位置后与第一阀芯21作用,以限位第一阀芯21。如此,可利用限位阀芯31两侧的压差使限位阀芯31移动,以对第一阀芯21进行限位,以实现机械式限位;即可以实现无电、无通讯控制,从而无需安装检测,也不用担心通讯和供电问题,维修成本低。
以下结合不同的供水系统1000的结构对回水阀100的作用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供水系统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系统1000未设有回水管50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流道11连接于换热管中,所述第二流道12连接于冷水管300中。且当出水端700具有多个时,所述回水阀100可选地设于最远端的出水端700处。
在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出水端700具有多个,所述回水阀100设于最远端的出水端700处。
具体的,所述第二流道12的一端(如图中的C端)通过冷水管300与冷水接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2的另一端(如图中的D端)通过冷水管300连通于进水管210,以与冷水进口201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1的一端(如图中的B端)通过热水管400与热水接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1的另一端(如图中的A端)通过热水管400与热水出口202连通。这样,热水管400、第一流道11、第三流道13、第二流道12、冷水管300和进水管210等之间可形成回水水路。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燃气加热装置200还包括循环水泵800,所述循环水泵800设于回水水路中,所述循环水泵800用于驱动水在回水水路内流动。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水泵800设于燃气加热装置200的热交换器与冷水管300之间。具体的,所述循环水泵800设在燃气加热装置200的热交换器与冷水进口201之间。当然,所述循环水泵800还可用于吸入冷水和/或增压送(热)水等。
具体的,如图7所示,当供水系统1000使用零冷水功能预热的时候,所述限位阀芯31位于第二位置,以使回水水路能够导通。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所述循环水泵800会推动回水水路中的水流动,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如此可使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均被打开,从而使第一流道11内的水流入第二流道12,以使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流动,以实现对热水管400等内的水进行循环预热,从而实现零冷水。预热完成后,所述循环水泵800停止工作,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的差值减小(甚至变为零),使得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重新关闭,以关闭回水阀100和回水水路。
如图5所示,当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即增压送热水时),热水经第一流道11和混水阀而从出水端700流出,同时循环水泵800启动(以实现增压送水,即增大热水出水量和出水速度),但由于循环水泵800存在延迟(延迟时间通常小于或等于10秒),这样会使第一流道11的水压先下降,从而使得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大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即使得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的压力差增大,而由于旁通流道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流道13与第二流道12连通、且限位阀芯31密封安装在旁通流道14内,所以会使得限位阀芯31两侧的压差发生变化,从而可使得限位阀芯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可以理解,限位阀芯3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时间应当小于循环水泵800的延迟时间。
然后,如图6所示,循环水泵800启动增压(即开始工作),从而会使得热水管400和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增大,并在较短时间内大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即会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大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从而会驱动第一阀芯21(向靠近第二流道12的方向)移动,但是由于限位阀芯31位于第一位置,第一阀芯21会与限位阀芯31相互作用而被限位,从而无法打开第一单向阀20,也就无法打开第二单向阀40,从而可防止热水管400和第一流道11内的热水通过第三流道13而串入第二流道12和冷水管300内,并可避免误启动燃气加热装置200来进行预热循环。
即是说,在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可防止热水管400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100而串流入冷水管300中。
关水后,(燃气加热装置200检测到水流量小于启动水流量,)关闭循环水泵800(如循环水泵800进入待机状态),此时热水管400和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下降,限位阀芯31复位至第二位置,第一阀芯21也会复位(如果第一阀芯21有发生小的移动)。
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如果在循环预热的过程中,打开了热水,此时热水器检测到打开热水使用,循环水泵800会先关闭,回水阀100复位(即第一阀芯21和第二阀芯41复位),即结束循环预热过程;然后,循环水泵800再开启,流道开关30的工作过程如上。即可实现在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可防止热水管400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100而串流入冷水管300中。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可以理解,若不设置旁通流道14和流道开关30,那么在供水系统1000增压送热水后,在循环水泵800启动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会增大,从而会驱动第一单向阀20和/或第二单向阀40(基础设计中的回水阀100通常只有一个单向阀)打开,从而会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热水从第三流道13经回水阀100而串流入第二流道12内,并可误启动燃气加热装置200来进行预热循环。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旁通流道14和流道开关30,可在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防止热水管400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100而串流入冷水管300中。
当然,以上回水阀100也可用于具有回水管500的供水系统1000中。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1000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供水系统1000包括回水管500,所述回水管500的一端连接于热水管400,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流道11的一端(如图中的A端),所述第一流道11的另一端(如图中的B端)被封堵(如通过端盖/密封塞封堵)。
其中,所述第二流道12连接于进水管210或冷水管300,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道12连接于进水管210;具体的,所述第二流道12的一端(如图中的C端)通过进水管210与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2的另一端(如图中的D端)通过进水管210连通于冷水管300。可选地,所述回水阀100靠近燃气加热装置200设置。且在该实施例中,当出水端700具有多个时,所述回水管500连接于最远端的出水端700处。
这样,热水管400、回水管500、第一流道11、第三流道13、第二流道12、进水管210、和燃气加热装置200的热交换器等之间可形成回水水路。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燃气加热装置200还包括循环水泵800,所述循环水泵800设于回水水路中,所述循环水泵800用于驱动水在回水水路内流动,循环水泵800的设置位置可参阅上一实施例,在此不必一一赘述;当然,所述循环水泵800还可用于吸入冷水和/或增压送(热)水等。
在该实施例中,当供水系统1000使用零冷水功能预热的时,所述限位阀芯31位于第二位置,以使回水水路能够导通。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所述循环水泵800会推动回水水路中的水流动,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与所述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如此可使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均被打开,从而使第一流道11内的水流入第二流道12,以使水在回水水路内循环流动,以实现对热水管400等内的水进行循环预热,从而实现零冷水送热水。预热完成后,所述循环水泵800停止工作,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的差值减小(甚至变为零),使得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重新关闭,以关闭回水阀100和回水水路。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即增压送热水时),热水经热水管400和混水阀而从出水端700流出,同时循环水泵800启动(以实现增压送水,即增大热水出水量和出水速度),但由于循环水泵800存在延迟(延迟时间通常小于或等于10秒),这样会使热水管400内的水压先下降,从而使得与热水管400通过回水管500连通的第一流道11的水压先下降,从而使得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大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即使得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的压力差增大,而由于旁通流道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流道13与第二流道12连通、且限位阀芯31密封安装在旁通流道14内,所以会使得限位阀芯31两侧的压差发生变化,从而可使得限位阀芯3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可以理解,限位阀芯3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时间应当小于循环水泵800的延迟时间。
然后,如图6所示,循环水泵800启动增压(即开始工作),从而会使得热水管400和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增大,并在较短时间内大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即会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大于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从而会驱动第一阀芯21(向靠近第二流道12的方向)移动,但是由于限位阀芯31位于第一位置,第一阀芯21会与限位阀芯31相互作用而被限位,从而无法打开第一单向阀20,也就无法打开第二单向阀40,从而可防止热水管400和第一流道11内的热水通过第三流道13而串入第二流道12和冷水管300内,并可避免误启动燃气加热装置200来进行预热循环。
即是说,在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可防止热水管400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100而串流入冷水管300中。
关水后,(燃气加热装置200检测到水流量小于启动水流量,)关闭循环水泵800(如循环水泵800进入待机状态),此时热水管400和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下降,限位阀芯31复位至第二位置,第一阀芯21也会复位(如果第一阀芯21有发生小的移动)。
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在循环预热的过程中,打开了热水,此时热水器检测到打开热水使用,循环水泵800会先关闭,回水阀100复位(即第一阀芯21和第二阀芯41复位),即结束循环预热过程;然后,循环水泵800再开启,流道开关30的工作过程如上。即可实现在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可防止热水管400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100而串流入冷水管300中。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理解,若不设置旁通流道14和流道开关30,那么在供水系统1000增压送热水后,在循环水泵800启动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会增大,从而会驱动第一单向阀20和/或第二单向阀40(基础设计中的回水阀100通常只有一个单向阀)打开,从而会使得第一流道11内的热水从第三流道13经回水阀100而串流入第二流道12内,并可误启动燃气加热装置200来进行预热循环。而本实用新型的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增设旁通流道14和流道开关30,可在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防止热水管400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100而串流入冷水管300中。
且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以上两个实施例,当供水系统1000单独送冷水时,会使得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降低,但由于回水阀1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从而可有效防止回水阀100被误打开。
可以理解,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1即为回水阀100的热水端,第二流道12即为回水阀100的冷水端。
结合以上实施可知,本实用新型回水阀100,通过在阀体10上增设旁通流道14,并在该旁通流道14内设置可移动的限位阀芯31,从而可在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使限位阀芯31对第一单向阀20的第一阀芯21进行限位,以在供水系统1000的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防止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误打开,以防止第一流道11内的水通过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而误串入第二流道12内,以避免误启动燃气加热装置200来进行预热循环。
而且,通过利用限位阀芯31两侧的压差使限位阀芯31移动,以对第一阀芯21进行限位,从而可实现机械式限位,即可以实现无电、无通讯控制限位阀芯31移动,从而无需安装检测,也不用担心通讯和供电问题,维修成本低。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具有过水间隙,和/或,所述第一单向阀20与所述第三流道1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如此,在供水系统1000增压送热水时,可使得第一单向阀20与第二单向阀40之间的水可通过过水间隙而流入第一流道11内,从而可增大限位阀芯31两侧水压的压差,从而可便于限位阀芯31(较快速地)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且可以理解,由于过水间隙内可以通过的水流量较小,其不会影响回水阀100的性能;比如,在供水系统1000增压送热水时,在循环水泵800增压后,第一流道11内的热水会通过水间隙而流入第一单向阀20与第二单向阀40之间,但其不会对增压效果造成影响。
具体的,所述过水间隙内的水流量可选地小于或等于0.8升每分钟(即0.8L/min);进一步地,可选为小于或等于0.5升每分钟。可以理解,若该水流量过大,则容易对回水阀100的性能造成影响,若过小,则不利于在限位阀芯31的两侧形成较大的压差。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阀芯31在第一位置时与第一阀芯21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使限位阀芯31在第一阀芯21的运动路径上,以用于与第一阀芯21抵接来实现对第一阀芯21限位;又如,使第一阀芯21上设有限位结构(如限位槽等),所述限位阀芯31在第一位置时卡接于该限位结构(如限位阀芯31的一端插设在限位槽内);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在所述限位阀芯31处于第一位置时,使所述限位阀芯31的一端与第一阀芯21抵接,以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阀芯21。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21一端的端部用于抵接于限位阀芯31。
具体的,在所述限位阀芯31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使限位阀芯31伸入第三流道13内的一端位于第一阀芯21的运动路径上并靠近第一阀芯21设置,如此,可对第一阀芯21进行限位;此时,既可以使限位阀芯31与第一阀芯21抵接,以使限位阀芯31与第一阀芯21作用,以限位第一阀芯21;也可以使限位阀芯31与第一阀芯21在第一阀芯21的移动方向上具有避位间隔,以避免第一阀芯21对限位阀芯31的移动造成影响,可以理解,该避位间隔应当尽可能的小。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限位阀芯3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阀芯31与第一阀芯21在第一阀芯21的移动方向上具有避位间隔。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限位阀芯31的一端的外周面设有抵接凹部3111,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21用于抵接于抵接凹部3111。
如此,可提高第一阀芯21与限位阀芯31之间互相限位的效果,如当限位阀芯31两侧的水压差值减小、但第一阀芯21仍具有打开的趋势(即向靠近第二流道1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一阀芯21可对限位阀芯31进行限位,使其仍限位于第一位置,从而最终使限位阀芯31仍对第一阀芯21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21一端的端部的形状与限位凹部的形状相适。如所述第一阀芯21一端的端部为球状或类球状等,所述限位凹部也为球状或类球状等。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阀芯2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限位阀芯31的横截面面积。如此,可使得第一阀芯21的移动速度大于限位阀芯31的移动速度,以进一步地保证第一阀芯21能够抵接在限位凹部内,以提高流道开关3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流道开关30还包括复位件32,所述复位件32用于使所述限位阀芯31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如此,当限位阀芯31两侧的水压压差降低时,可以使限位阀芯31能够较为快速地复位至第二位置。
可以理解,即使不设置复位件32,当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降低或当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增加时,也可使限位阀芯31两侧的水压压差发生变化,从而使限位阀芯31复位至第二位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32既可以是磁吸件,如,所述磁吸件包括设于限位阀芯31上的第一磁吸件、及设于阀体10上的第二磁吸件,以通过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相吸或相斥特性而使限位阀芯31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所述复位件32也可以是弹性件,从而可利用弹性件的弹性而使限位阀芯31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当然,所述复位件32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使限位阀芯31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的部件,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复位件32为弹簧。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旁通流道14的结构形式有很多,如可以将旁通流道14设置为U形或V形等,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旁通流道14包括安装腔141和流道腔142,所述第三流道13的内壁面上设有连通第三流道13与安装腔141的第一连通孔131、及连通所述第三流道13与流道腔142的第二连通孔132,所述第一连通孔131设于第一单向阀20与第二单向阀40之间。可选地,所述安装腔141与流道腔142在第三流道13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分布。
其中,所述限位阀芯31可移动地密封安装在安装腔141内,所述限位阀芯31的一端用于通过第一连通孔131伸入第三流道13内,所述限位阀芯31在安装腔141内隔离出与流道腔142连通的驱动腔1411。可选地,所述驱动腔1411设于限位阀芯31的远离第三流道13的一侧。
其中,所述流道腔142通过第三流道13与第二流道12连通,这样可实现驱动腔1411与第二流道12连通。如此,可使所述限位阀芯31用于在所述驱动腔1411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10包括用于形成第三流道13的中部阀体17、及连接于中部阀体17一侧的旁通阀体19,所述旁通流道14设于旁通阀体19。如此,对阀体10的结构进行细化。
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阀体10还包括两个端部阀体(18a、18b),该两个端部阀体(18a、18b)分别设于中部阀体17的两端,其中,第一流道11形成于端部阀体18a,第二流道12形成于端部阀体18b。
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旁通阀体19包括盖体191、凸设于所述中部阀体17的表面的围壳192、及设于围壳192内的隔板193,所述围壳192一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盖体191可拆卸地安装在围壳192的敞口处,所述隔板193凸设于中部阀体17的表面,且所述隔板193与围壳192的内壁面连接,以在所述围壳192内限定出安装腔141和流道腔142。如此,可便于简化旁通流道14的形成,以便于制作阀体10。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盖体191与围壳192螺纹连接,以使盖体191可拆卸地安装在围壳192的敞口处。如此,既可以保证盖体191与围壳19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又可以提高盖体191与围壳192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所述盖体191包括盖板1912及设于盖板1912周缘的环盖1913,所述环盖1913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围壳192的外表面设有与环盖1913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91也可通过卡接结构等于围壳192连接,以使盖体191可拆卸地安装在围壳192的敞口处。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盖体191包括朝靠近限位阀芯31的方向(即靠近第三流道13的方向)凸设的抵接凸部1911,所述抵接凸部1911用于与限位阀芯31抵接,以用于将限位阀芯31限位于第二位置。如此,通过设置抵接凸部1911还可便于形成驱动腔14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凸部1911设于盖板1912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中部阀体17、围壳192以及隔板193一体设置。如此,不仅可减少相应组装过程,降低组装难度,还可提高旁通流道14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安装腔141为圆柱腔;所述隔板193为弧形板。当然,所述安装腔141也可为其他柱状腔等。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限位阀芯31包括阀本体311及侧向凸设于阀本体311一端的连接环凸312,所述连接环凸312密封安装在安装腔141内,所述阀本体311的另一端用于伸入第三流道13内。如此,可实现限位阀芯31密封安装在安装腔141内,又可以降低限位阀芯31重量及其与安装腔141的接触面积,以降低限位阀芯31的移动难度。
具体的,所述阀本体3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通孔131伸入第三流道13内。
可选地,所述阀本体311可移动地设于第一连通孔131内,以提高限位阀芯31的移动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阀本体311与第一连通孔131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过水。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连接环凸312包括侧向凸设于所述阀本体311的周面的环形连接基部3121、及设于环形连接基部3121周缘的环形增强部3122,所述环形增强部3122朝靠近第三流道13的方向凸设。
如此,可在保证连接环凸312与安装腔141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保证密封性)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地降低限位阀芯31的重量。
其中,所述环形增强部3122与阀本体311之间限定出环形槽3123。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限位开关还包括环形密封件33,所述环形增强部3122朝向第三流道13的一端的外周面设有密封环槽31221,所述环形密封件33设于密封环槽31221内。如此,可提高密封性。
可选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环形密封件33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环形密封件33还向靠近第三流道13的方向凸设,并当限位阀芯31处于第一位置时,与中部阀体17的外周面抵接,以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复位件32为弹簧时,所述弹簧套设在限位阀芯31外,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流道13的流道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环凸312,并位于所述环形槽3123内。如此,通过弹簧的弹力变化可使所述限位阀芯31具有复位至第二位置的趋势。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三流道13内成形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台阶结构和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单向阀20固定限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处,所述第二单向阀40固定限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处。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单向阀20还包括两端敞口的第一阀壳22,所述第一阀壳22安装在第三流道13内;所述第一阀芯21可移动地设于第一阀壳22内,以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三流道13。
具体的,所述第一阀壳22内设有限位环凸221,所述第一阀芯21具有环形抵接部211,当环形抵接部211抵接于限位环凸221时,第一阀芯21关闭第三流道13,当环形抵接部211远离限位环凸221时,第一阀芯21打开第三流道13。可选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环形抵接部21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连接环凸312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壳22与第三流道1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和/或,所述第一阀芯21在位于关闭第三流道13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21与第一阀壳2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以使:所述第一单向阀20具有过水间隙,和/或,所述第一单向阀20与所述第三流道1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20具有过水间隙;即是说,所述第一阀芯21在位于关闭第三流道13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21与第一阀壳2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即是说,当环形抵接部211抵接于限位环凸221时,环形抵接部211与第一阀壳2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可选地,可通过在第一阀芯21上不设置密封圈,而使第一阀芯21与第一阀壳2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壳22密封安装在第三流道13内。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阀壳22的内壁面上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设于限位环凸221的朝向第二流道12的一侧,在所述环形抵接部211远离限位环凸221时,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以实现所述单向阀打开所述第三流道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20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24和第一阀盖23。所述第一阀盖23固定于第一阀壳22的一敞口处;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24一端连接于第一阀盖23,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阀芯21(具体为环形抵接部211),以使所述第一阀芯21具有复位至关闭所述第三流道13的位置的趋势。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二单向阀40包括第二阀芯41和两端敞口的第二阀壳42,所述第二阀壳42密封安装在第三流道13内;所述第二阀芯41可移动地设于第二阀壳42内,以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三流道13。其中,所述第二阀壳42上设有过水通孔,所述第二阀芯41在位于关闭所述第三流道13的位置时,所述过水通孔连通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旁通流道14的另一端连通于过水通孔,以使所述旁通流道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流道13与所述第二流道12连通。详细地,所述第二连通孔132连通过水通孔与旁通流道14。如此,可提高回水阀100的结构紧凑性,以有利于实现回水阀100的小型化设计。
具体的,所述第二单向阀40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44和第二阀盖43。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阀体10上还设有与第二流道12连通的安装口15,所述安装口15对应第三流道13的流道口设置,以使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可通过该安装口15而安装到第三流道13内。如此,可降低回水阀100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第一限位套50,所述第一限位套50设于第一单向阀20与第二单向阀40之间,以用于将第一单向阀20固定限位于第一台阶结构处。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第一限位套50,所述第一限位套50设于第一单向阀20与第二单向阀40之间,以用于将第一单向阀20固定限位于第一台阶结构处。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套5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阀壳22与第二阀壳42。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套50上设有用于避让限位阀芯31的避让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第二限位套60,所述第二限位套60固定设于第二单向阀40远离第一单向阀20的一侧,以将第二单向阀40固定限位于第二台阶结构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20的尺寸小于第二单向阀40的尺寸,以至少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密封端盖70,所述密封端盖70可拆卸地密封安装在安装口15内。
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阀体10上对应安装口15设有安装凸部,顶丝80穿过安装凸部,以将所述密封端盖70安装在安装口15内。
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二限位套60设于第二单向阀40与阀盖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套60在第二流道12内设有过水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回水阀100还包括滤网90,所述滤网90设于第一流道11内。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以上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回水阀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阀体10上增设旁通流道14,并在该旁通流道14内设置可移动的限位阀芯31,从而可在第二流道12内的水压与第一流道11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使限位阀芯31对第一单向阀20的第一阀芯21进行限位,以在供水系统1000的出水端700单独使用热水并增压送水时,防止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误打开,以防止第一流道11内的水通过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40而误串入第二流道12内,以避免误启动燃气加热装置200来进行预热循环。
2、利用限位阀芯31两侧的压差使限位阀芯31移动,以对第一阀芯21进行限位,以实现机械式限位,即可以实现无电、无通讯控制限位阀芯31移动,从而无需安装检测,也不用担心通讯和供电问题,维修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供水系统,包括:
燃气加热装置;
出水端,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燃气热水器连接;以及
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第一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回水阀的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
该回水阀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燃气加热装置为燃气热水器(如储热式燃气热水器等)或燃气壁挂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供水系统,包括:
燃气加热装置;
出水端,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燃气热水器连接;
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以及
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水阀的第一流道。
该回水阀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燃气加热装置为燃气热水器(如储热式燃气热水器等)或燃气壁挂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回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流道、及设于所述第三流道一侧的旁通流道,所述旁通流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均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单向导入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旁通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的连通位置设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阀芯;以及
流道开关,包括可移动地密封安装在所述旁通流道内的限位阀芯,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限位阀芯具有用于与第一阀芯作用以限位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位置、及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位置;所述旁通流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限位阀芯用于在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水压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过水间隙,和/或,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流道包括安装腔和流道腔,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连通孔、及连通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流道腔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限位阀芯可移动地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伸入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限位阀芯在所述安装腔内隔离出与所述流道腔连通的驱动腔,所述流道腔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限位阀芯用于在所述驱动腔内的水压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三流道的中部阀体、及连接于所述中部阀体一侧的旁通阀体,所述旁通流道设于所述旁通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体包括盖体、凸设于所述中部阀体的表面的围壳、及设于所述围壳内的隔板,所述围壳一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围壳的敞口处,所述隔板凸设于所述中部阀体的表面,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围壳的内壁面连接,以在所述围壳内限定出所述安装腔和所述流道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围壳螺纹连接;和/或,
所述盖体包括朝靠近所述限位阀芯的方向凸设的抵接凸部,所述抵接凸部用于与所述限位阀芯抵接,以用于将所述限位阀芯限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和/或,
所述中部阀体、所述围壳以及所述隔板一体设置;和/或,
所述安装腔为圆柱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阀芯包括阀本体及侧向凸设于所述阀本体一端的连接环凸,所述连接环凸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阀本体的另一端用于伸入所述第三流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凸包括侧向凸设于所述阀本体的周面的环形连接基部、及设于所述环形连接基部周缘的环形增强部,所述环形增强部朝靠近所述第三流道的方向凸设,所述环形增强部与所述阀本体之间限定出环形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开关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限位阀芯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阀芯外,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流道的流道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环凸,并位于所述环形槽内;和/或,
所述限位开关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增强部朝向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的外周面设有密封环槽,所述环形密封件设于所述密封环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开关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限位阀芯具有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趋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或者,所述复位件为磁吸件。
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抵接,以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阀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阀芯的一端的外周面设有抵接凹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抵接于所述抵接凹部。
14.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内成形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台阶结构和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单向阀固定限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处,所述第二单向阀固定限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处。
15.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还包括两端敞口的第一阀壳,所述第一阀壳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第一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阀壳内,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阀壳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和/或,所述第一阀芯在位于关闭所述第三流道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过水间隙。
16.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芯和两端敞口的第二阀壳,所述第二阀壳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三流道内;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阀壳内,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二阀壳上设有过水通孔,所述第二阀芯在位于关闭所述第三流道的位置时,所述过水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旁通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水通孔,以使所述旁通流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阀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限位阀芯的横截面面积。
17.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气加热装置;
出水端,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燃气热水器连接;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第一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回水阀的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加热装置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
19.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气加热装置;
出水端,所述出水端通过冷水管、热水管和混水装置与所述燃气热水器连接;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第二流道连接于冷水管中;
以及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水阀的第一流道。
CN202020532300.5U 2020-04-10 2020-04-10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Active CN212318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2300.5U CN212318860U (zh) 2020-04-10 2020-04-10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2300.5U CN212318860U (zh) 2020-04-10 2020-04-10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8860U true CN212318860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2300.5U Active CN212318860U (zh) 2020-04-10 2020-04-10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88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0672A (zh) * 2020-07-22 2020-10-2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单向阀及包含其的热水循环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0672A (zh) * 2020-07-22 2020-10-2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单向阀及包含其的热水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8259B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212318860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2128981B (zh) 热水器冷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13494627B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3324071A (zh) 进水阀及采暖热水器
CN113513627B (zh) 换向阀和供水系统
CN216715309U (zh) 回水阀及供水系统
CN212616509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6643181U (zh) 回水阀、无回水管供水系统、有回水管供水系统、热水器
CN218094413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2616578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3451854U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212930484U (zh) 进水接头以及壁挂炉
CN216715307U (zh)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CN212619344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5264124A (zh)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CN216868650U (zh) 一种零冷水侧插水路
CN113137498B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1365494A (zh) 一种自动开关阀芯
CN113586759A (zh) 温控阀、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4119038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3451855U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112524678B (zh) 供水系统
CN113375345B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2299453U (zh) 一种自带旁通功能的壁挂炉水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