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0483A -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0483A
CN113320483A CN202110583962.4A CN202110583962A CN113320483A CN 113320483 A CN113320483 A CN 113320483A CN 202110583962 A CN202110583962 A CN 202110583962A CN 113320483 A CN113320483 A CN 113320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auxiliary
cover body
opening end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39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0483B (zh
Inventor
加百列·金德
顾伟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osa International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cosa International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cosa International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cosa International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39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0483B/zh
Priority to EP21942578.2A priority patent/EP434965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9979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00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0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0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0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0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4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utside the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辅助装置以及车辆,辅助装置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基体,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端;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盖体,可相对所述开口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体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盖体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的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本申请的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更容易实现密封。

Description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对车辆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的装置例如雷达、后视镜、摄像头大多数情况下暴露于车身外部,常会因天气等环境因素导致检测部件被污染,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在其不使用时应当避免暴露于车身外部。
现有技术诸如公开号为JP2019131097A、WO2013172688A1、CN208360071U、EP2252481B1、JP4213760B1等专利提出了能够将摄像头进行收纳的装置。具体通过在车身上设置容纳腔,并将摄像头以及与其相连的运动机构均设置在容纳腔中,以在摄像头不使用时通过运动机构将其收纳于车身中,而在需要使用时,将其伸出至车身外以采集图像信息。当摄像头或者与其相连的运动机构发生损坏时,需要将车身整体进行维修和更换,维修和更换费时费力,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此外,现有技术中,这类装置还配置有盖体,以在检测部件收纳于车身时对其进行保护。然而,在检测部件朝向车身外伸出时,盖体将随检测部件一同伸出车身外部。如此,一方面导致伸出车身外部的结构的整体体积较大,产生较大的风阻和风噪,另一方面导致盖体与容纳腔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密封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辅助装置以及车辆,能够防止辅助机构和盖体一同伸出,防止辅助装置使用时产生较大的风阻和风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辅助装置,包括:
具有容置腔的基体,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端;
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盖体,可相对所述开口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体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盖体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
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的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形成所述开口端;至少设置在所述盖体、所述盖板、所述辅助机构其中之一上的密封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盖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盖体的内盖板和设于所述内盖板外侧的外盖板,所述密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盖体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外盖板上的盖板密封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基部和本体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形成限位台阶,当所述辅助机构被所述动力机构带动从所述开口端伸出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盖板密封圈相配合对所述开口端进行密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源组件;与所述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盖体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机构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带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开口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另一个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加热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时对所述辅助机构与所述开口端之间进行加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加热单元,用于在所述盖体位于闭合位置时对所述盖体与所述开口端之间进行加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盖板密封圈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辅助机构上,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端,所述容置腔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盖体,可相对所述开口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体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盖体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
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的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辅助装置中的盖体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能够全部收容于容置腔内,用户可以根据车型对盖体和辅助机构的外型进行任意造型。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内部部件与开口端之间的间隙,更容易实现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力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在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机构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机构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滑轨与盖体相抵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滑轨与盖体相脱离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运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装置的车身外部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沿I-I向剖开的视图;
图11为图9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S、车身;
1、壳体;11、容纳腔室;13、通孔;
2、辅助机构;21、滚轮;22、基部;23、本体部;
3、盖体;31、第一连接轴;32、第一弹性件;
4、第一运动组件;41、第一连杆机构;42、阻尼件;
5、第二运动组件;51、第二连杆机构;52、定位板;53、第二弹性件;
7、滑轨;71、连接端;72、自由端;75、第二连接轴;76、第三弹性件;
8、滑块;
9、电机;91、传动轮;92、丝杆;
10、盖板组件;101、外盖板;102、内盖板;103、盖板密封圈;104、盖体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3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辅助装置以及车辆进行解释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而为了简洁,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且相同部件的说明可互相参照和引用。
本说明书所提供实施例的辅助装置可以配置于任何车辆上,可以是轿车、商务车、SUV、小型车等车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限定。在可预想的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扩展运用于任意适合的场景中,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应用至车辆上。
该辅助装置主要包括辅助机构2、盖体3和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其中一个动力机构用于带动辅助机构2伸出和收回。
所述辅助机构2可以为用于进行环境感知的机构,包括雷达(例如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后视镜等环境感知部件。其中,雷达通过对外发送信号并接受障碍物反射的回波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可以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速度、及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即实现针对障碍物的测速及测距。摄像头是具备图像采集功能的设备,可以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包括车辆行驶路径上的前后方车辆、侧方车辆。后视镜可用于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
或者,所述辅助机构2可以为车辆上用于清洁的清洁机构。当然,在可以预想的实施例中,该辅助机构2还可以为除环境感知、清洁功能之外的其他辅助部件。本申请对所述辅助机构2的类型不作限定,可以为上述辅助功能中的任意一种。本说明书主要以辅助机构2为摄像头时作为主要应用场景进行阐述,但基于上文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定。
辅助机构2可以设置有摄像单元,用于采集视觉信息。该辅助装置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利用动力机构驱动辅助机构2将其伸出以采集外部视觉信息,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利用动力机构驱动辅助机构2将其收回,从而能够减小摄像单元被污染。所述盖体3用于在辅助机构2收回至对其进行保护。
所述辅助机构2、盖体3和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可以直接设置在基体的容置腔中,所述基体可以是车身,例如在车身上预留出安装孔,将辅助机构2、盖体3以及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安装在安装孔内。如图1和图2所示,该辅助装置可以包括壳体1,辅助机构2、盖体3和动力机构均可以收容于壳体1中,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将整体模块放置于基体的容置腔中。
壳体1可以为矩形、球型、柱形等现有的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壳体1具有容纳腔室11,该容纳腔室11具有开口端,供辅助机构2在使用时伸出。为了便于壳体1内的动力机构与外部电源或者控制电路的连接,壳体1还设置有通孔13,便于动力机构的供电和控制。
辅助机构2包括用于设置摄像单元的外壳。如图3和图9所示,该外壳设置有基部22和本体部23,基部22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本体部23的外轮廓尺寸,且在二者之间形成限位台阶。在辅助机构2伸出时,本体部23和基部22可以分别位于开口端的两侧,且本体部23伸出于开口端,从而在本体部23从开口端伸出时,基部22与本体部23之间的限位台阶能够与开口端相配合形成密封。为了减小辅助机构2伸出时的风阻,本体部23可以为具有流线型的渐缩结构。
盖体3可活动地设置于开口端,在需要辅助机构2伸出时,将盖体3打开以供辅助机构2从开口端伸出,在需要辅助机构2收回时将盖体3关闭以封闭容纳腔室11或者容置腔。对应的,根据盖体3的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盖体3具有相对于开口端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当盖体3位于打开位置时,盖体3将开口端打开,以供辅助机构2从开口端伸出;当盖体3位于闭合位置时,盖体3将开口端封闭。当盖体3位于打开位置时,盖体3全部收容于容纳腔室11或者基体的容置腔中。
该辅助装置通过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可作为一个独立部件安装于车身上或者其他类型的基体上,当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可单独从车身上拆卸。当该装置安装于车身S上时,可以预先在车身S上设计出与该壳体1轮廓大小、形状所对应的安装孔,然后将整体模块安装至安装孔内,并将开口端朝向车身外部,以供辅助机构2伸出后采集车身侧后方的视觉信息。如图9和图10所示,辅助装置中只有辅助机构2能够从开口端伸出,盖体3全部收容于容纳腔室11或者基体的容置腔中,相较于现有的辅助装置而言,在使用时位于车身S外部的结构大大缩小,可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
同时,该装置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适配于任何车身。众所周知,不同车型的车身设计存在有区别,当配置于不同车身上时,可根据车身造型对盖体做适应性设计的形状设计,从而在安装于车身上时,盖体能与车身整体造型相衔接,即能满足不同车型的安装需要。因此,在辅助机构收回至容纳腔室时,盖体因与车身整体相衔接可被视为车身上的一部分,隐藏效果好。
在本说明书中,辅助装置可以包括盖板组件10,盖板组件10上形成与所述盖体3相配合的开口端。盖板组件10可以直接安装在基体上,该开口端可以作为容置腔的开口端,或者,在辅助装置包含有壳体1的实施例中,盖板组件10可以安装于壳体1上,该开口端可以作为壳体1的容纳腔室11的开口端。
具体的,盖板组件10包括盖板,所述开口端设置在盖板上。该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设置在盖体3、盖板、辅助机构2其中之一上,从而在盖体3或者辅助机构2位于开口端时,通过密封件保证盖体3或者辅助机构2与开口端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盖板包括:用于安装盖体3的内盖板102和设于内盖板102外侧的外盖板101,其中外盖板101为最外层部件,内盖板102与基体或者壳体1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密封件包括:设置在盖体3上的盖体密封圈104和设置在外盖板101上的盖板密封圈103。
具体的,安装时,外盖板101和内盖板102可以扣合连接,或者,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所述盖体密封圈104用于在盖体3位于闭合位置时密封盖体3与开口端,所述盖板密封圈103用于在辅助机构2从开口端伸出时密封辅助机构2与开口端。所述盖体密封圈104可以安装于盖体3上,在盖体3执行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时,随盖体3一同运动。所述盖板密封圈103可以安装在外盖板101背面的凹槽上。
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盖体3执行关闭动作时,盖体密封圈104和盖板密封圈103共同对盖体3与开口端之间起密封作用。而当盖体3执行打开动作时,辅助机构2从开口端伸出,如图11所示,盖体密封圈104随盖体3收容于容置腔中,而盖板密封圈103对辅助机构2起到密封作用。当辅助机构2的本体部23从开口端伸出时,辅助机构2的基部22可以与盖板密封圈103相配合保持该处的密封性。可见,在盖体3执行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时,盖板密封圈103始终能够起到对开口端的密封作用,以避免盖体3与开口端之间或者辅助机构2与开口端之间产生多余空隙。
在本说明书中,该辅助装置包括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用于在辅助机构2从开口端伸出时对辅助机构2与开口端之间进行加热,从而防止辅助装置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辅助机构2被冻住,导致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或者,该加热单元用于在盖体3位于闭合位置时对盖体3与开口端之间进行加热。
通常而言,盖体3和辅助机构2在使用过程中均通过开口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容易在开口端被冻住。而当盖体3和辅助机构2位于容置腔中时,由于不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在被冻住的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该辅助装置在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需要考虑盖体3和辅助机构2在与开口端配合时的解冻问题:一方面保证盖体3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打开,另一方面,还需辅助机构2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不被冻住,以能够从开口端收回。
当盖体3闭合于开口端时,辅助机构2收回于容置腔中,而盖体3收容于容置腔中时,辅助机构2伸出开口端。因此,可以将加热单元设置在开口端的周围,用于对盖体3和辅助机构2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加热单元可以设置在盖板或者密封件上,从而能够在开口端处对盖体3和辅助机构2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加热。
具体的,该加热单元可以设置在盖板上,可以是外盖板101或者内盖板102。当盖体3闭合于开口端时,盖板与盖体3之间通过盖体密封圈104、盖板密封圈103相接触,该加热单元可以隔着盖体密封圈104、盖板密封圈103对盖体3进行加热,以防止低温环境下盖体3被冻住而无法打开。而当盖体3收容于容置腔中,辅助机构2从开口端伸出,盖板与辅助机构2的外壳之间通过盖板密封圈103相接触,该加热单元可以隔着盖板密封圈103对辅助机构2的外壳进行加热,以防止低温环境下辅助机构2被冻住而无法收回。从而,加热单元可以对盖体3与开口端之间或者辅助机构2与开口端之间进行加热。
优选的,该加热单元可以设置在盖板密封圈103上,相较于盖板而言,盖板密封圈103能够与盖体3和辅助机构2直接接触,加热效果更好,加热效率更高。并且通过将加热单元设置在盖板密封圈103上,加热面积小,且隐藏于盖板的内侧,不会影响盖板组件10的整体结构。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设置辅助机构2上,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盖体3上。具体的,第一加热单元可以设置在辅助机构2的外壳上,能够在辅助机构2伸出和收回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辅助机构2的加热。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盖体3上,在盖体3执行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时,能够始终保持对盖体3的加热。或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盖体密封圈104上,也能够在盖体3执行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时保持对盖体3的加热。
该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层,所述电加热层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辅助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电加热丝加热功率的温度控制单元和用于获取加热温度的温度传感单元。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可以对电加热丝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所述温度传感单元可以为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单元获取到的温度为低温环境时,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单元对电加热丝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以达到设定温度,以防止盖体3或者辅助机构2被冻住。当然,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和所述温度传感单元可以配置于车辆上,通过车辆自带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单元实现对温度的监测、以及电加热层的加热功率调节,本说明书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组件10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1上,盖体3转动连接在盖板组件10上。因此,在需要更换和维修壳体1内部的部件时,可通过将盖板组件10拆卸后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组件10也可以根据车身S造型做出适应性的形状设计,其与盖体3共同与车身S整体造型相衔接。并且,盖板组件10与壳体1可拆卸安装,可以将盖板组件10与盖体3设置为一个整体,当配置于不同车型时,可以仅将盖板组件10整体进行拆卸,无需更换辅助装置中除盖板组件10的其他部件。例如,当辅助装置从A型号车身更换至B型号车身时,将盖板组件10整体拆卸,然后更换至与B型号车身造型相适配的盖板组件10,提高了辅助装置的通用性。
具体的,盖体3的端部设置第一连接轴31,当辅助装置设置盖板组件10时,内盖板102上设置有连接部,并与第一连接轴31铰接。盖体3可通过至少一个动力机构中的其中一个带动,至少能完成打开动作或者关闭动作,所述打开动作为将盖体3转动以将开口端打开,所述关闭动作为将盖体3转动以将开口端封闭。
当其中一个动力机构带动辅助机构2运动时,辅助机构2具有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辅助机构2自收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运动时,盖体3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辅助机构2自伸出位置朝向收回位置运动时,盖体3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当盖体3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盖体3全部收容于容纳腔室11中,也即收容于靠近收回位置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盖体3与辅助机构2一同伸出,降低风阻和风噪。
在本说明书中,动力机构可以设置有一个,同时带动盖体3和辅助机构2运动。或者,动力机构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带动盖体3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另一个用于带动辅助机构2从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动力机构设置有一个时,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源组件;与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运动组件4和第二运动组件5,其中,第一运动组件4带动辅助机构2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运动,第二运动组件5带动盖体3运动。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运动组件4包括:与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连杆机构41,所述第一连杆机构41的端部与辅助机构2相连,第一连杆机构41在动力源组件的驱动下能作收缩和展开运动,以带动辅助机构2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通常而言,辅助装置在未使用时,辅助机构2应当收回至容纳腔室11中,从而第一连杆机构41可以为收缩状态;当需要将辅助机构2伸出时,开启动力源组件带动第一连杆机构41作展开运动,以能将辅助机构2带动至伸出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机构41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单元、第二连杆单元和第三连杆单元,第三连杆单元具有大致水平的水平段和大致垂直的竖直段,即第三连杆单元为T型结构,其中,水平段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二连杆单元和辅助机构2转动连接,竖直段设置有用于为辅助机构2提供阻尼和推力的阻尼件4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辅助装置包括为盖体3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一弹性件32,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运动组件5的共同作用带动盖体3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如图3所示,辅助装置在未使用时,辅助机构2收回至容纳腔室11中,盖体3位于闭合位置,此时第一弹性件32为盖体3提供的弹性复位力使其具有朝向容纳腔室11转动的趋势。在辅助机构2自收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2提供的弹性复位力能带动盖体3朝向打开位置运动,在辅助机构2自伸出位置朝向收回位置移动时,第二运动组件5能带动盖体3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
具体的,所述第二运动组件5可以包括:与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连杆机构51,设置在第二连杆机构51端部的定位板52。在辅助机构2自伸出位置朝向收回位置移动时,定位板52能将盖体3推动至闭合位置。
与第一连杆机构41类似,第二连杆机构51也可以包括依次铰接的第四连杆单元、第五连杆单元和第六连杆单元,三个连杆单元通过销钉铰接后能够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作收缩和展开运动。其中,第六连杆单元连接定位板52,定位板52在第二连杆机构51运动时能够对盖体3进行推动的操作。
进一步,第二运动组件5还包括为定位板52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二弹性件53,在盖体3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第二弹性件53向定位板52施加的弹性复位力使其移动。在该辅助装置设置有壳体1时,第二弹性件53可以设置在定位板52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以在盖体3打开时,与第六连杆单元共同拉动定位板52移动。
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2还可以为盖体3提供的弹性复位力使其具有背离容纳腔室11转动的趋势。具体的,辅助机构2自收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第二运动组件5能带动盖体3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辅助机构2自伸出位置朝向收回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2提供的弹性复位力能带动盖体3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该第一弹性件32可以为盖体3提供执行闭合动作的弹性复位力,而第二运动组件5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盖体3与定位板52之间的滑轮机构,包括滑轮和皮带,以带动盖体3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
或者,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仅通过第二运动组件5完成盖体3的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是,第二运动组件5包括设置在盖体3与定位板52之间的滑轮机构,包括滑轮和皮带,以带动盖体3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动力机构设置有两个时,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组件和与所述第一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运动组件4,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组件和与所述第二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运动组件5。
与上述所有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运动组件4和第二运动组件5分别由对应的动力源组件所驱动,以独立完成盖体3的运动、辅助机构2的运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动力源组件包括:电机9;与所述电机9传动连接的丝杆92;设置在所述丝杆92上的滑块8。所述电机9设置有电机轴,电机轴通过传动轮91连接丝杆92,所述滑块8滑动设置在丝杆92上,电机9运行过程中,可带动滑块8在丝杆92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电机9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以通过丝杆92、滑块8实现第一运动组件4和第二运动组件5的传动,从而实现辅助机构2和盖体3的配合动作。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正转方向,则第二方向为反转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可以为反转方向,则第二方向为正转方向。当然,所述电机9控制第一运动组件4和第二运动组件5的逻辑可以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该辅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辅助机构2移动路径上的滑轨7,所述滑轨7具有连接端71和自由端72;辅助机构2自收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自由端72以连接端71为中心转动以脱离盖体3,辅助机构2自伸出位置朝向收回位置移动时,自由端72以连接端71为中心转动以抵住盖体3。
具体的,所述滑轨7设置在容纳腔室11的底部,辅助机构2的外壳下方设置有与滑轨7相接触的滚轮21。滑轨7的连接端71设置有第二连接轴75,所述第二连接轴75可以与壳体1的后壁相铰接,从而滑轨7的自由端72能以连接端71为中心自由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盖体3将开口端闭合时,由于第一弹性件32一直对盖体3施加弹性复位力,滑轨7的自由端72通过与盖体3相抵靠,以避免盖体3向内打开。当自由端72以连接端71为中心转动至与盖体3相脱离时,盖体3失去抵触,可在第一弹性件32的弹性复位力下向内打开,直至到达打开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轴75上设置有第三弹性件76,所述第三弹性件76用于在所述自由端转动时提供弹性复位力。与第一弹性件32类似,所述第三弹性件76可以为扭簧,能够为第二连接轴75施加向上的扭力,或者为弹簧,能够为滑轨7提供推力,从而能够在辅助机构2沿着滑轨7朝向收回位置移动时,带动滑轨7转动复位,以在盖体3运动至闭合位置时,再次抵住盖体3。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车辆的车身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端,所述容置腔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机构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盖体3,可相对所述开口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体3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盖体3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的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2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

Claims (11)

1.一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容置腔的基体,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端;
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盖体,可相对所述开口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体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盖体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
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的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形成所述开口端;至少设置在所述盖体、所述盖板、所述辅助机构其中之一上的密封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盖体的内盖板和设于所述内盖板外侧的外盖板,所述密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盖体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外盖板上的盖板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基部和本体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形成限位台阶,当所述辅助机构被所述动力机构带动从所述开口端伸出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盖板密封圈相配合对所述开口端进行密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源组件;与所述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盖体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带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开口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另一个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加热单元,用于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时对所述辅助机构与所述开口端之间进行加热。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加热单元,用于在所述盖体位于闭合位置时对所述盖体与所述开口端之间进行加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盖板密封圈上。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辅助机构上,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端,所述容置腔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盖体,可相对所述开口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体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所述盖体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
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的至少一个动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辅助机构从所述开口端伸出和收回。
CN202110583962.4A 2021-05-27 2021-05-27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113320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3962.4A CN113320483B (zh) 2021-05-27 2021-05-27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EP21942578.2A EP4349653A1 (en) 2021-05-27 2021-08-02 Auxiliary apparatus and vehicle
PCT/CN2021/109979 WO2022247009A1 (zh) 2021-05-27 2021-08-02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3962.4A CN113320483B (zh) 2021-05-27 2021-05-27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0483A true CN113320483A (zh) 2021-08-31
CN113320483B CN113320483B (zh) 2023-06-16

Family

ID=7742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3962.4A Active CN113320483B (zh) 2021-05-27 2021-05-27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048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31430A1 (en) * 2006-05-16 2009-09-1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Device for Capturing an Image of the External Area of a Vehicle by Means of a Camera
CN102712287A (zh) * 2010-01-15 2012-10-03 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具有可移动地安装的摄像机单元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设备和机动车辆
CN203698113U (zh) * 2014-02-28 2014-07-09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驾驶辅助装置
CN104135600A (zh) * 2014-06-27 2014-11-05 江苏领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保护型滑盖的车用摄像头装置
US20150183302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Hidden device with translating cover
CN110248058A (zh) * 2019-05-13 2019-09-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密封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1372818A (zh) * 2017-10-05 2020-07-03 霍富许尔斯贝克和富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机动车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31430A1 (en) * 2006-05-16 2009-09-1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Device for Capturing an Image of the External Area of a Vehicle by Means of a Camera
CN102712287A (zh) * 2010-01-15 2012-10-03 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具有可移动地安装的摄像机单元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设备和机动车辆
US20150183302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Hidden device with translating cover
CN203698113U (zh) * 2014-02-28 2014-07-09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驾驶辅助装置
CN104135600A (zh) * 2014-06-27 2014-11-05 江苏领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保护型滑盖的车用摄像头装置
CN111372818A (zh) * 2017-10-05 2020-07-03 霍富许尔斯贝克和富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机动车调节装置
CN110248058A (zh) * 2019-05-13 2019-09-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密封结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0483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56400C1 (ru) Поворот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подвиж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камеры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US20130182112A1 (en) Camera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camera arrangement in a vehicle
US20230373392A1 (en) Vehicula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extendable and retractable mirror head
EP3089891B1 (en) Hidden device with translating cover
US10214156B2 (en) Rear view camera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1223284U (zh) 照明和图像采集单元以及机动车
US8607505B2 (en) Seal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11220241B2 (en) Outside view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 camera
RU2692154C2 (ru) Система скрытой камеры с оболочкой, включающей в себя гибкое уплотнение
CN113320483A (zh) 辅助装置以及车辆
CN113917405A (zh) 一种车载雷达的安装装置
CN214874512U (zh) 电子后视镜装置
CN214874513U (zh) 电子后视镜装置
EP4349653A1 (en) Auxiliary apparatus and vehicle
US20150085122A1 (en) Vi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3135144A (zh) 电子后视镜装置
CN113135145A (zh) 电子后视镜装置以及车辆
US9821727B2 (en) Assembly module
CN106973256B (zh) 光学信息采集装置以及光学信息采集系统
CN112804421B (zh) 一种车辆前置伸缩式摄像头及车辆
CN117980169A (zh) 安装在面板构件上的导流装置
CN216526265U (zh) 一种隐藏式伸缩雷达
JPH03189247A (ja) 車載用後方確認カメラ装置
CN116142085A (zh) 用于安装到机动车面板构件的传感器模块和相关面板构件
CN21728101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防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