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7290B -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7290B
CN113317290B CN202110465083.1A CN202110465083A CN113317290B CN 113317290 B CN113317290 B CN 113317290B CN 202110465083 A CN202110465083 A CN 202110465083A CN 113317290 B CN113317290 B CN 113317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rod body
wire
horizontal
lin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50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7290A (zh
Inventor
候敬军
邓向阳
李军龙
韩华
卢雁
周斌
侯翔予
孙屹舒
房子衿
王俊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luo Intelligent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Shandong Bail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luo Intelligent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Shandong Bail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luo Intelligent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Shandong Bail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luo Intelligent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50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7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7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7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7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7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第一位置位于杆体缠线区域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之间;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开始采用倾斜缠线对线体进行初步绕在杆上,然后采用水平缠线缠绕在杆体上,当第一阶段水平缠绕结束将线体倾斜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交界处时,倾斜线体与交界处的第一组水平线圈形成交叉,随着线体继续水平缠绕完成对上线初始端的固定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杆体绕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杆体缠线工艺是鱼竿杆体生产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它的作用是将导眼缠入到杆体本体,以供鱼竿的伸缩穿过。
但是目前国内的鱼竿缠线方式大多为人工缠线,由于人工缠线操作比较复杂,因此鱼竿厂家需要专门的培养相应的作业人员,并且培养一名合格作业人员的时间较长。在鱼竿缠线作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鱼竿缠线开始时的线头固定作业。传统技术中采用人工缠线的方法,不同作业人员的起线会存在不同,线头固定质量参差不齐,容易造成不合格的产品。
因此,如何实现鱼竿缠线时,如何实现线头的初始固定一致,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杆体缠线区域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之间;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
采用上述实现方式,开始采用倾斜缠线对线体进行初步绕在杆上,然后采用水平缠线缠绕在杆体上,当第一阶段水平缠绕结束将线体倾斜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交界处时,倾斜线体与交界处的第一组水平线圈形成交叉,随着线体继续水平缠绕完成对上线初始端的固定作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包括:将线体拉至所述杆体的第一位置并与所述杆体程交叉状;控制杆体以第一速度向第一方向运动同时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进行缠线。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包括:将线体的缠线线距切换为第二线距并且保持线体与所述杆体垂直;切换所述杆体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速度为第二速度进行水平缠线。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包括:当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控制缠线暂时停止;然后控制杆体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线体倾斜贴附在水平缠线的缠线区域线体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当到达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时,紧贴相邻的第一组水平线圈缠线一圈,控制所述杆体停止;然后控制所述杆体向第二方向按照所述第二速度和第二线距进行缠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缠线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杆体缠线区域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之间;第二缠线控制模块,用于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第三缠线控制模块,用于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缠线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拉线单元,用于将线体拉至所述杆体的第一位置并与所述杆体程交叉状;第一缠线单元,用于控制杆体以第一速度向第一方向运动同时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进行缠线。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缠线控制模块包括:线距切换单元,用于将线体的缠线线距切换为第二线距并且保持线体与所述杆体垂直;第二缠线单元,用于切换所述杆体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速度为第二速度进行水平缠线。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缠线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控制缠线暂时停止;第二控制单元,用于然后控制杆体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线体倾斜贴附在水平缠线的缠线区域线体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第三缠线单元,用于当到达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时,紧贴相邻的第一组水平线圈缠线一圈,控制所述杆体停止;第四缠线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杆体向第二方向按照所述第二速度和第二线距进行缠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固定座;轴向平移定位机构,所述轴向平移定位机构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环形旋转缠线架构,所述环形旋转缠线机构上设置有气动机械手;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控制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控制所述轴向平移定位机构和环形旋转缠线架构对杆体进行缠线初始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始缠线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缠线后的缠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线体固定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包括:
S101,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
对杆体进行缠线前,采用夹紧机构对杆体进行夹紧,固定杆体。然后在杆体上确定出缠线区域,在缠线区域上选定第一位置作为缠线的开始位置。开始缠线如果直接进行标准缠线,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线头无法固定,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缠线机构开始在杆体上线进行倾斜上线。开始将线体拉至确定的第一位置并与杆体程交叉状,然后控制杆体以第一速度向第一方向运动,同时缠线机构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进行缠线,初始杆体倾斜缠线的状态如图2所示,开始倾斜上线的线距和速度都较大,因为此时的上线是为后面初始固定做准备。
S102,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
当按照S101中的缠线方式缠线达到预定圈数后,比如缠3圈之后,将缠线的线距进行切换,切换为第二线距并且保持线体与杆体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二线距远小于第一线距。同时切换所述杆体向第一方向的速度变为第二速度,本实施例中第二速度小于第一速度,同时缠线速度也提高。参见图3,为某一时刻水平缠线的示意图。
S103,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
按照图3的方式继续缠线,直至缠线达到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控制缠线机构暂停。然后控制杆体向第二方向运动,此时缠线机构保持不动,则线体再次倾斜贴附在水平缠线的缠线区域线体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是相反的,分别对应杆体两端。
当线体到达最初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时,紧贴相邻的第一组水平线圈缠绕一圈,控制杆体停止。然后控制所述杆体向第二方向仍然以第二速度和第二线距进行缠线。此时,如图4可知,自出倾斜缠线的部分被后续的水平缠线压住,完成了初始固定。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开始采用倾斜缠线对线体进行初步绕在杆上,然后采用水平缠线缠绕在杆体上,当第一阶段水平缠绕结束将线体倾斜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交界处时,倾斜线体与交界处的第一组水平线圈形成交叉,随着线体继续水平缠绕完成对上线初始端的固定作业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系统的实施例。
参见图5,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系统20包括:第一缠线控制模块201、第二缠线控制模块202和第三缠线控制模块203。
所述第一缠线控制模块201,用于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杆体缠线区域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缠线控制模块201包括:第一拉线单元和第一缠线单元。所述第一拉线单元,用于将线体拉至所述杆体的第一位置并与所述杆体程交叉状。所述第一缠线单元,用于控制杆体以第一速度向第一方向运动同时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进行缠线。
所述第二缠线控制模块202,用于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缠线控制模块202包括:线距切换单元和第二缠线单元。所述线距切换单元,用于将线体的缠线线距切换为第二线距并且保持线体与所述杆体垂直。所述第二缠线单元,用于切换所述杆体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速度为第二速度进行水平缠线。
所述第三缠线控制模块203,用于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缠线控制模块203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缠线单元和第四缠线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控制缠线暂时停止。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然后控制杆体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线体倾斜贴附在水平缠线的缠线区域线体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第三缠线单元,用于当到达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时,紧贴相邻的第一组水平线圈缠线一圈,控制所述杆体停止。第四缠线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杆体向第二方向按照所述第二速度和第二线距进行缠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参见图6,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包括固定座、轴向平移定位机构、环形旋转绕线机构和控制器1。
具体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2、滑块3和滑轨4,所述滑块3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的底面,所述滑块3与所述滑轨4滑动连接。
所述轴向平移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台5和第二凸台6,所述第一凸台5和所述第二凸台6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上,所述第一凸台5上设置有第一杆夹持定位机构7,所述第二凸台6上设置有第二杆夹持定位机构8。第一杆夹持定位机构7和第二杆夹持定位机构8均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两夹持定位机构同轴,能够自适应鱼竿节的锥度,共同提供定位和夹持杆的作用。
所述环形旋转绕线机构包括旋转导引机构9和气动机械手10,所述气动机械手10固定在所述环形旋转导引机构9上,所述旋转导引机构9和气动机械手10均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环形旋转绕线机构中的旋转导引机构9为中空结构,内部有线通过,由电机带动绕杆旋转,且不与杆接触。
控制器1通常是控制设备的整体功能,例如设备的启动、以及设备启动后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杆体缠线区域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之间;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来替代,本申请仅结合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申请的宗旨,也应属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下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固定座;
轴向平移定位机构,所述轴向平移定位机构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环形旋转缠线架构,所述环形旋转缠线架构上设置有气动机械手;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控制所述轴向平移定位机构和环形旋转缠线架构对杆体进行缠线初始固定;
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杆体缠线区域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之间;
所述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包括:
将线体拉至所述杆体的第一位置并与所述杆体呈交叉状;
控制杆体以第一速度向第一方向运动同时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进行缠线;
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
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
所述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包括:
当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控制缠线暂时停止;
然后控制杆体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线体倾斜贴附在水平缠线的缠线区域线体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当到达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时,紧贴相邻的第一组水平线圈缠线一圈,控制所述杆体停止;
然后控制所述杆体向第二方向按照第二速度和第二线距进行缠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包括:
将线体的缠线线距切换为第二线距并且保持线体与所述杆体垂直;
切换所述杆体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速度为第二速度进行水平缠线。
3.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缠线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的杆体缠线区域的第一位置开始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缠线,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杆体缠线区域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之间;
所述第一缠线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拉线单元,用于将线体拉至所述杆体的第一位置并与所述杆体呈交叉状;
第一缠线单元,用于控制杆体以第一速度向第一方向运动同时按照第一线距和预设倾斜度进行缠线;
第二缠线控制模块,用于当缠线达到预设圈数后,将缠线方式切换为按照预设第二线距沿杆体向所述终止端水平缠线;
第三缠线控制模块,用于水平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将线体拉回到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继续按照所述第二线距沿着所述杆体向所述初始端水平缠线;
所述第三缠线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缠线到达杆体缠线区域的终止端时,控制缠线暂时停止;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杆体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线体倾斜贴附在水平缠线的缠线区域线体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第三缠线单元,用于当到达倾斜缠线与水平缠线的交界处时,紧贴相邻的第一组水平线圈缠线一圈,控制所述杆体停止;
第四缠线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杆体向第二方向按照第二速度和第二线距进行缠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线速初始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缠线控制模块包括:
线距切换单元,用于将线体的缠线线距切换为第二线距并且保持线体与所述杆体垂直;
第二缠线单元,用于切换所述杆体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速度为第二速度进行水平缠线。
CN202110465083.1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13317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5083.1A CN113317290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5083.1A CN113317290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7290A CN113317290A (zh) 2021-08-31
CN113317290B true CN113317290B (zh) 2023-01-03

Family

ID=7741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5083.1A Active CN113317290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729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9736A (en) * 1972-07-20 1973-11-06 Columbia Products Co Heat sealed thread winding as for fishing rods
CA1036336A (en) * 1974-10-18 1978-08-15 Gerald B. Klein Method of affixing rod wraps to a fishing rod
JP3614685B2 (ja) * 1998-11-13 2005-01-26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導糸環
JP3881860B2 (ja) * 2001-10-12 2007-02-14 Juki株式会社 糸の巻取り方法
JP7111647B2 (ja) * 2019-03-29 2022-08-0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の固定構造及び該固定構造を有する釣竿
CN110240024A (zh) * 2019-05-30 2019-09-17 四川中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 用于鱼竿生产的缠线工序自动化设备
CN110258035A (zh) * 2019-07-09 2019-09-20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梭芯底线的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
CN211407345U (zh) * 2019-12-27 2020-09-04 威海科莱默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鱼竿导眼缠绕机的驱动盘装置
CN111039104B (zh) * 2019-12-31 2024-05-17 威海科莱默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鱼竿导眼缠绕机
CN212629610U (zh) * 2020-04-09 2021-03-02 梁全志 一种用于缠线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7290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7099B (zh) 电感的绞线方法
CN201402739Y (zh) 数控电阻丝绕线装置
CN109355745B (zh) 一种倍捻机卷绕筒子夹取装置及夹取方法
CN201411277Y (zh) 一种在线盘上分段绕线的装置
CN107877780A (zh) 一种电熔管件型芯自动绕丝设备及方法
CN209515447U (zh) 全自动摄像头线圈绕线机
CN102957278A (zh) 智能下线机
CN101615827A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CN113317290B (zh) 一种杆体的高线速初始固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708281B (zh) 自动绕扎线机
JPH03152224A (ja) フライヤ粗紡機において粗糸を切断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6742073U (zh) 一种绞线机构
CN108860702A (zh) 一种电源线自动捆扎设备及其捆扎方法
CN201490848U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TWM459618U (zh) 斜繞式空心杯線圈繞線設備
CN209844793U (zh) 一种应用于电机定子绑线的绑线结构
CN109166723A (zh) 喷油器高精度自动绕线装置及其方法
CN205960900U (zh) 电机线头与引出线拧线装置
KR0151853B1 (ko) 훅을 사용한 권선방법
CN112309708A (zh) 一种自动绞线绕线方法及设备
CN211619595U (zh) 电缆取线装置
CN217239270U (zh) 一种双伺服绕线装置
TWI658482B (zh) Inductive twisted wire method
CN207615564U (zh) 一种用于芯丝预紧装置
CN206947030U (zh) 一种适用于双绞机的线盘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8

Address after: Room 1101, No. 18-1, Hong Kong Road, Weih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264205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BAIL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Bailuo Intelligent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3, No. 18-1, Hong Kong Road, Weih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264200

Applicant before: Bailuo Intelligent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