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6270B -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6270B
CN113306270B CN202110459913.XA CN202110459913A CN113306270B CN 113306270 B CN113306270 B CN 113306270B CN 202110459913 A CN202110459913 A CN 202110459913A CN 113306270 B CN113306270 B CN 113306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frame
positioning
groove
ul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99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6270A (zh
Inventor
张迅
易伟华
徐艳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G Tech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G Tech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G Tech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G Tech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99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6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6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6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3/00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yered product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repair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32B43/006Delaminating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包括槽体与蓝具机构;槽体设置有加热件,述加热件用于对槽体内盛有的液体加热;蓝具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槽体上,且蓝具机构用于夹持待分离玻璃。在对待分离玻璃进行UV胶分离时,将待分离玻璃通过蓝具机构浸入槽体中即可使得UV胶分离。采用本装置进行UV胶分离时,大大降低破片率,脱胶率较高,使用的时间较短,且无异味产生。

Description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薄玻璃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科技的发展,在相关领域中,使用的玻璃的厚度越来越小,即超薄玻璃的厚度越来越小。在目前的技术中,超薄玻璃的厚度可以达到25-50um。在进行超薄玻璃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减薄,以达到合适的厚度。在减薄过程中,首先将玻璃通过UV胶贴合在基板上,然后将玻璃进行喷淋减薄或者其他的减薄方式。减薄完成后,对超薄玻璃与基板进行分离,以使其中的UV胶脱落。该过程也可以称为超薄玻璃减薄去胶过程。
在传统技术中,对超薄玻璃与基板进行分离时,通常采用烘箱加热与人工使用刀片辅助的方式进行分离。即先将粘合的超薄玻璃与基板置于烘箱中,烘烤约15min,使得UV胶较易脱离超薄玻璃与基板。然后将超薄玻璃与基板从烘箱中取出后,易存在局部未分离现象,此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刀片将残留的UV胶刮除,以完成超薄玻璃与基板的分离。
然而,目前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过程,由于玻璃的厚度较薄,且人工使用刀片进行辅助分离时力道易掌握不好,导致超薄玻璃的破片率高而且残胶现象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超薄玻璃减薄去胶过程中,破片率高且残胶现象较重的问题,提供一种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一种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包括槽体与篮具机构;所述槽体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槽体内盛有的液体加热;所述篮具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槽体上,且所述篮具机构用于夹持待分离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具机构包括架体、篮具组件、翻转组件以及定位组件;所述架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槽体上;所述篮具组件通过所述翻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定位组件用于位于定位位置时,阻止所述篮具组件相对所述架体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具组件包括篮具框架与定位部件;所述篮具框架通过所述翻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定位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篮具框架上,且所述定位部件用于夹持所述待分离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连接件与固定件;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可拆卸地与所述篮具框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与所述待分离玻璃插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凹槽沿其开口处至槽底分为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定位凹槽的开口处至槽底呈收缩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具框架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移动;当所述移动块位于连接位置时,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连接槽插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转轴、轴承与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篮具框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具框架设置有定位杆体;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与滑块,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所述定位座滑移,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篮具框架;当滑块位于限位位置时,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所述定位杆体抵触,以阻止所述篮具框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面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与所述架体底部外缘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车体宽度较所述槽体宽度大,所述车体宽度较所述槽体设置有所述限位块处宽度小;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车体抵触。
上述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在对超薄玻璃进行减薄去胶过程时,可以将待分离玻璃(即粘合的超薄玻璃及基板)夹持于篮具机构中,以固定超薄玻璃与基板。将槽体盛装分离液,分离液可以为水。打开加热件,使得水的温度上升至90℃左右,保持水温大致不变。将篮具机构以及其夹持的待分离玻璃置于槽体中。超薄玻璃与基板之间的UV胶在热水的作用下渐渐脱离,以达到去胶的效果。
相比传统去胶过程中的烘烤与人工使用刀片结合的方式去胶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在进行去胶时,无需使用刀片去胶,大大降低破片率,同时脱胶率较高。
2.在去胶时间成本方面,传统方式去胶的时间一般是烘箱烘烤15min,人工去胶约10-15min。共计约25-30min,而采用本申请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采用时间约为18min。有效减少分离基板与超薄玻璃所使用的时间。降低时间成本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3.传统技术中烘箱在烘烤过程中,易产生刺鼻的气体,产生异味。而采用本申请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时,无异味产生,较为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篮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篮具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视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块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8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移动块位于连接位置);
图9为图8中的移动块位于移动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位组件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车体与限位块抵触)。
标记说明:1、槽体;11、加热件;12、限位块;13、出水口;2、篮具机构;3、架体;31、延长杆;4、篮具组件;41、篮具框架;411、连接槽;412、定位杆体;413、成槽条;414、外框条;415、连接板;42、定位部件;421、连接件;4211、第二条形孔;4212、伸出孔;4213、插入槽;4214、凸棱;422、固定件;423、定位凹槽;424、第一段;425、第二段;426、插接孔;427、容置槽;43、移动块;431、抵触块;432、移动杆;4321、连接孔;433、弹性件;434、手提件;435、插接槽;436、第一条形孔;437、通孔;44、垫块;45、减震件;46、安装件;461、第一安装件;462、第二安装件;5、翻转组件;51、转轴;511、第一轴段;512、第二轴段;52、轴承;53、轴承座;6、定位组件;61、定位座;611、滑槽;612、容纳槽;62、滑块;63、把手;64、防脱件;7、车体;71、限位组件;711、限位杆;72、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包括槽体1与篮具机构2。其中,槽体1可以盛装分离液,分离液可以为水。篮具机构2用于夹持待分离玻璃(包括基板与基板两侧贴合的超薄玻璃)。将篮具机构2夹持的待分离玻璃的UV胶连接处,浸泡在温度约不低于90℃的水中一段时间,即可使得超薄玻璃与基板脱离,完成去胶。
具体的,参见图1,槽体1可以选用长方形槽体1或正方形槽体1,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形状调整。加热槽体1可以由Sus304材质制成,也可以由其他耐腐蚀的金属或塑料材质制成。槽体1安装有加热件11,加热件11可以选用加热管,比如可以选用9KW加热管。加热管的加热部分伸入槽体1中,以对槽体1内盛有的液体加热。此外,槽体1还可以安装一个温控系统,以使得分离液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温控系统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选取。槽体1底部开设有出水口13,出水口13处连接有出水管,以便于排水。若需要槽体1的位置便于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槽体1底部的支脚底部安装有轮子(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1与图2,篮具机构2可以包括架体3、篮具组件4、翻转组件5以及定位组件6。其中,架体3可以支撑篮具组件4。通过移动架体3来移动整体篮具机构2。篮具组件4用于夹持待分离玻璃。由于一般在超薄玻璃减薄的过程中,超薄玻璃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且在超薄玻璃与基板之间涂布的UV胶是沿超薄玻璃的四条边点状分布。因此,无需将整个篮具组件4全部浸泡在槽体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转动篮具组件4,使得超薄玻璃的不同的侧边靠近槽体1并浸入槽体1中。转动篮具组件4即可将超薄玻璃的不同侧边浸入槽体1,以将对应处UV胶脱去。因此,篮具组件4可以通过翻转组件5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3上,使得架体3相对槽体1静止的同时,篮具组件4可相对槽体1转动。浸泡过程中,需要浸泡一定时间才可以使得UV胶完全脱离。因此,可以通过定位组件6阻止篮具组件4相对架体3转动。即当定位组件6位于定位位置时,篮具组件4无法转动。当定位组件6位于解锁位置时,篮具组件4可相对槽体1转动。
为了实现上述篮具组件4夹持待分离玻璃的功能,篮具组件4可以包括定位部件42与篮具框架41。其中,定位部件42可拆卸地设置在篮具框架41上。定位部件42用于夹持固定待分离玻璃。篮具组件4通过篮具框架41与翻转组件5连接。
参见图2与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件42包括固定件422与连接件421。其中,定位部件42通过固定件422夹持待分离玻璃,定位部件42通过连接件421与篮具框架41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2与图3,篮具框架41开设有连接槽411。连接槽411的数量为偶数,且两两为一组。同一组的连接槽411在篮具框架41上相对设置,以分别与连接件421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连接件421与篮具框架4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插接或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为了实现连接件421与篮具框架41可以快速拆装,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21与对应的连接槽411插接。为了使得定位部件42在使用过程中不脱离篮具框架4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槽411的开口处尺寸较连接槽411槽底处尺寸小。连接槽411相对的侧壁为贯通的。也就是说,连接槽411的形状可以为类T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篮具框架41包括外框条414,外框条414焊接形成基础框体。基础框体可以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框体。为了便于形成前述连接槽411的同时,减少对篮具框架41的外框条414强度的影响,篮具框架41还设置有成槽条413。成槽条413的数量为多个。成槽条413可以间隔设置在外框条414上。成槽条413可以通过连接块焊接形成。相邻成槽条413之间具有空隙。空隙形成前述连接槽411。对应的,成槽条413与连接块的侧壁形成前述连接槽411的槽壁,并使连接槽411形成前述开口尺寸较槽底尺寸小的形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框条414与成槽条413均为耐腐蚀的金属材质制成,比如采用Sus304材质制成。
参见图4与图5,固定件422的一个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423。定位凹槽423可以插接待分离玻璃。为了便于插接过程中,待分离玻璃易插入定位凹槽423中。定位凹槽423沿其开口处至槽底分为第一段424与第二段425。第一段424沿定位凹槽423的开口处至槽底呈收缩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段424的侧壁倾斜设置。在插入待分离玻璃时,待分离玻璃边缘可沿第一段424槽壁移动至第二段425,以实现插接。为了提高超薄玻璃减薄去胶过程中的效率,固定件42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42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定位凹槽423的数量,比如定位凹槽423的数量为10、15、20、25个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凹槽423间隔、等距、平行设置,以保证较大空间利用率。相邻定位凹槽423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5倍的待分离玻璃总厚度。固定件422可以选用塑料制齿条。
参见图4与图5,固定件422远离定位凹槽423的表面,与连接件42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22远离定位凹槽423的表面开设有容置槽427。容置槽427中可以沿容置槽427槽底至开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减震件45与垫块44。容置槽427槽口处与连接件421抵触。减震件45可以为硅胶减震条,垫块44可以选用铝制垫块44。在连接时,可以使用安装件46将固定件422、减震件45、垫块44与连接件421安装成一体。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螺栓作为安装件46进行安装。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固定件4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螺栓可以依次穿过固定件422、减震件45、垫块44与连接件421,并穿出连接件421与螺母连接。螺母与连接件421之间可以设置弹性垫片,以使得连接较为紧固。此外,螺栓也可以依次穿过连接件421、垫块44并与固定件422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安装件46包括第一安装件461与第二安装件462。第一安装件461依次穿过固定件422、减震件45、垫块44与连接件421,并穿出连接件421与螺母连接。第二安装件462依次穿过连接件421和垫块44,与固定件422螺纹连接。其中,第一安装件461设置在固定件422的中部,且间隔设置。第二安装件46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固定件422的两个靠近端部处。
此外,参见图4-图9,连接件421侧壁设置有移动块43。移动块43可相对于连接件421移动。如图8所示,当移动块43位于连接位置时,移动块43与连接槽411插接,以使得连接件421与篮具框架41连接。如图9所示,当移动块43位于移动位置时,移动块43与连接槽411脱离,此时连接件421与篮具框架41可脱离。
具体的,参见图4-图6,移动块4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一条形孔436。移动块43还开设有一个通孔437。通孔437的贯通方向与第一条形孔436的贯通方向一致。通孔437与第一条形孔436间隔设置。第一条形孔436用于穿过一个第二安装件462。移动块43设置有移动杆432、弹性件433与手提件434。移动杆432具有抵触部。抵触部较移动杆432的横截面积大。移动杆432远离抵触部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4321。连接孔4321的贯通方向与移动杆432的轴向垂直。手提件434可以为类环体或者其他的形状。弹性件433可以选用弹簧等具有弹性的物体。弹性件433套设在移动杆432上。
对应的,参见图4与图7,连接件421的靠近端部处开设有插入槽4213。插入槽4213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插入槽4213的一个侧壁开设有第二条形孔4211。第二条形孔4211的长度方向与连接件421的长度方向一致。插入槽4213的另一个侧壁开设有伸出孔4212。伸出孔4212与第二条形孔4211靠近连接件421中部的一侧沿连接件421的高度方向连通。在安装移动块43时,将移动块43推入插入槽4213。将套设有弹性件433的移动杆432穿过通孔437,并使得连接孔4321位于通孔437外部。将手提件434穿过连接孔4321,此时弹性件433处于未压缩状态。手提件434与移动块43表面抵触。将第二安装件462穿过连接件421的同时,穿过第一条形孔436。第二安装件462穿出连接件421后,穿过垫块44并与固定件422螺纹连接,完成安装。此时移动杆432远离手提件434的一端由伸出孔4212伸出。为了便于观察到移动杆432远离手提件434的一端所处位置,固定件422开设有插接孔426,移动杆432远离手提件434的一端可以伸出插接孔426。
移动块43的端部设置有抵触块431,二者可以一体成型。如图8所示,当移动块43位于连接位置时,移动块43通过抵触块431与连接槽411插接。如图9所示,当移动块43位于移动位置时,抵触块431位于连接件421外部,与插入槽4213脱离。抵触块431的设置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拉动移动块43。另外,回看图5,插入槽4213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开口处均设置有凸棱4214。对应的,抵触块431与移动块43连接处,还开设有插接槽435。插接槽435用于容纳凸棱4214,以便于移动块43在沿连接件42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过程中,二者不易脱落。
参见图8,当移动块43位于连接位置时,抵触块431位于连接槽411中。抵触块431的端面与插入槽4213的开口处抵触。第二安装件462与第一条形孔436的靠近抵触块431的一端抵触。手提件434与连接件421的第二条形孔4211外壁抵触。移动杆432正对连接件421上的伸出孔4212的位置,借助弹性件433(图6中示出)的弹性力,移动杆432远离手提件434的一端依次穿过连接件421上的伸出孔4212以及固定件422上的插接孔426(图4中示出),暴露在固定件422外部。
当需要将移动块43从连接位置变为移动位置时,参见图9,拉动手提件434,克服弹性件433的弹力,使弹性件433(图6中示出)逐渐压缩,进而使得移动杆432缩回伸出孔4212。此时,可沿连接槽411的侧壁贯通方向拉动抵触块431,以使抵触块431从连接槽411侧壁贯通处移出连接槽411。移动块43相对于连接块沿第一条形孔436(图6中示出)的长度方向运动。
继续参见图9,当移动块43位于移动位置时,抵触块431位于连接槽411外部。弹性件433为压缩状态。第二安装件462与第一条形孔436的远离抵触块431的一端抵触。此时将定位部件42沿连接槽411的槽底至开口方向移动,即可将定位部件42与篮具框架41拆卸。
为了使得篮具框架41可相对于架体3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与图10,翻转组件5包括转轴51、轴承52与轴承座53。其中,转轴51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轴段511与第二轴段512。第一轴段511用于与篮具框架41卡接。为了转动过程中重心不易偏移,第一轴段511与篮具框架41表面的中心处连接,即转轴51的轴线与篮具框架41的中心线重合。第二轴段512用于与轴承52的内圈卡接。轴承52的外圈与轴承座53卡接。轴承座53固定设置在架体3上。其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螺丝连接。为了便于将篮具框架41整体与架体3拆卸,轴承座53与轴承52连接处可以为半圆形或类半圆形,以便于拆卸。此外,为了降低轴承52的磨损。可以在一个第二轴段512上套设两个轴承52,以分担各轴承52所承受的压力。由于篮具框架41需要尽可能多地放置待分离玻璃。因此,翻转组件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篮具框架41的两侧。
由于在待分离玻璃浸泡过程中,需要避免篮具框架41转动。因此需要设置前述定位组件6,以避免篮具框架41转动。参见图2、图10与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6包括定位座61与滑块62。定位座61设置在架体3上。定位座61可以与架体3固定连接,比如采用焊接、螺丝连接等连接方式。定位座61中部开设有贯通的滑槽611。当定位座61安装在架体3上,滑槽611的贯通方向与转轴51的轴向平行。滑块62可相对于定位座61滑移,即滑块62插入滑槽611。滑块62可沿滑槽611的贯通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篮具框架41。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62的长度大于滑槽611的长度,即滑块62的两端均可伸出滑槽611。滑块62的远离篮具组件4的一端设置有把手63。把手63与滑块6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把手63的宽度较滑槽611的宽度大。因此,当滑块62位于滑槽611内时,把手63位于滑槽611外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其滑槽611侧壁开设有供把手63容纳的容纳槽612,其可以对把手63进行保护。
为了防止滑块62与滑槽611脱离,回看图11,滑块62远离把手63的一端设置有防脱件64。防脱件64用于与滑槽611开口处的外壁抵触,以防止滑块62脱离滑槽611。在一些实施例中,防脱件64可以选用螺栓。螺栓与滑块62螺纹连接。螺栓的位于滑块62外的部分,与滑槽611开口处的外壁抵触。
当滑块62位于限位位置时,滑块62可以与篮具框架41的侧壁插接,以防止篮具框架41运动。此外,也可以在篮具框架41的侧面设置定位杆体412。当滑块62位于限位位置时,滑块62的表面与定位杆体412的朝下的表面抵触,以阻止篮具框架41转动。
回看图2与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篮具框架41与转轴51连接的表面,其由四根首尾连接的外框条414固定连接形成。如此设置可减少篮具框架41的用料、减轻篮具框架41的重量,以及增加篮具框架41内的待分离玻璃与槽体1内分离液的接触面积。此外,至少一根相对的外框条414中部焊接有一根沿外框条414至篮具框架41该表面中心的定位杆体412。各定位杆体412远离外框条4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同一连接板415上。连接板415开设有供前述第一转轴51连接的孔。为了使得篮具框架41较为稳定,定位组件6的设置为至少两组。定位组件6分别设置在架体3的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定位杆体41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与各外框条414连接。定位组件6为四组。此时滑块62的端部可以为平整的表面。对应的,定位组件6的数量为两个。当篮具框架4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推动各滑块62,滑块62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杆体412的朝下的表面抵触,以固定篮具框架41。将篮具框架41转动90°后,篮具框架41到达第二位置。此时重复推动滑块62动作,可使得篮具框架41在第二位置固定。再将篮具框架41转动90°后,篮具框架41到达第三位置。此时重复推动滑块62动作,可使得篮具框架41在第三位置固定。最后将篮具框架41转动90°后,篮具框架41到达第四位置。此时重复推动滑块62动作,可使得篮具框架41在第四位置固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杆体412的数量为一个。定位组件6为两组。此时滑块62远离把手63的端部可以开设一个供定位杆体412容纳的槽。当篮具框架4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推动滑块62,以使定位杆体412位于槽中。固定篮具框架41。将篮具框架41转动180°后,篮具框架41到达第二位置。此时重复推动滑块62动作,可使得篮具框架41在第二位置固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杆体4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相对的两个外框条414连接。定位组件6为四组。此时滑块62的端部可以为平整的表面。对应的,定位组件6的数量为两个。当篮具框架4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推动各滑块62,滑块62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杆体412的朝下的表面抵触。固定篮具框架41。将篮具框架41转动180°后,篮具框架41到达第二位置。此时重复推动滑块62动作,可使得篮具框架41在第二位置固定。
从上述几类实施例可知,相比于定位杆体412的数量不大于2个的情况下,当选用定位杆体412的数量为4个的方式下,可以使得待分离玻璃在四个位置均实现静止。在浸泡待分离玻璃时,可以使用较低水位的分离液,加热成本较低。为了便于将篮具机构2部分放入槽体1中。回看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架体3的相对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延长杆31。通过人工或者升降装置,将延长杆31抬起,以将整个篮具机构2抬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延长杆31可以作为架体3的顶部的杆,其上可以安装前述定位座61与轴承座5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升降装置可以选用吊机,也可以选用其他升降装置。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包括电机、挂钩与对应控制系统。电机提供动力。电机带动挂钩移动。挂钩可挂在延长杆31处。控制系统可以从现有技术中选取。
为了便于移动篮具机构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看图1与图13,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还包括车体7。车体7用于移动篮具机构2。为了防止车体7在移动过程中,篮具机构2脱离车体7掉落。车体7顶面设置有限位组件71。限位组件71与架体3底部的外缘抵触,以阻止架体3脱离车体7。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71包括一个以上限位杆711。限位杆711固定连接在车体7顶面。限位杆711可以与车体7焊接、螺丝连接或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比如,对于底部外缘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架体3,限位杆71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4个,且分别设置在架体3的四条边外侧。以防止车体7在运动过程中架体3脱落。又比如,对于底部外缘呈圆形的架体3,限位杆7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限位杆711为圆环形限位杆711,设置在架体3外缘。此外,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移动车体7,车体7底部设置有轮子。车体7可以连接有拉手72。拉手72可以倾斜向外设置,即倾斜方向为远离盛放篮具机构2的方向,以防止拉手72占据车体7盛放篮具机构2的盛放空间。
为了减少篮具机构2移动至槽体1内的行程,在一些实施例中,车体7底部具有空隙,该空隙可容纳前述槽体1。比如,车体7空隙处的宽度大于槽体1宽度方向的最大值,车体7空隙处的高度大于槽体1的高度。当车体7沿槽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车体7的顶面以及其上盛放的篮具机构2均位与槽体1上方。当车体7达到合适位置时,仅需使用升降装置,将架体3升起。退出车体7,再将架体3下放。以使分离液浸没具有UV胶处即可。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车体7移动过程为人工操作。在车体7靠近槽体1过程中,车体7位置易偏离原定位置。导致篮具机构2无法直接升起、下放完成浸泡。而是需要升起、移动至合适位置、下放才可以完成浸泡。而升起后移动至合适位置,会使得篮具机构2摆动,对其中安装的超薄玻璃造成破片风险。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与图14,槽体1安装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固定安装在槽体1,比如可以焊接。限位块12沿槽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槽体1设置有限位块12处,其宽度方向的总宽度大于车体7空隙的宽度。当车体7运动至合适位置时,如图14所示,限位块12会与车体7的表面抵触,以阻止车体7继续沿槽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槽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12的数量为一个,且限位块12的两端均伸出槽体1对应的侧壁,限位块12的长度方向与槽体1的宽度方向一致。
在对减薄后的超薄玻璃进行超薄玻璃与基板的分离时,可以先将待分离玻璃插入位于篮具框架41的较下方的固定件422的定位凹槽423中。然后将位于篮具框架41较上方的定位部件42安装在相应位置,以对待分离玻璃的远离架体3底部的一侧插接。将待分离玻璃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安装对应的定位部件42,以使得待分离玻璃的四个侧边均具有支撑。
推动车体7,使得车体7远离把手63的端面与限位块12抵触,如图14所示。使用升降装置,将架体3连同篮具组件4升起。推动车体7离开槽体1,以使得槽体1暴露在架体3下方。使用升降装置将架体3下放,使得架体3底部与槽体1底部抵触。此时篮具框架41位于第一位置,且相应的部分浸入分离液中。待分离液的温度约为90℃后开始计时。约3-5min后,将滑块62拉离定位杆体412。转动篮具框架41,以使得篮具框架41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推动滑块62,使得滑块62与定位杆体412朝下的表面抵触。篮具框架41位于第二位置且相应的部分浸入分离液中,满足既定时间要求后,重复上述步骤,依次使得篮具框架41转动至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以使得待分离玻璃完成四条边分离。使用升降装置,将架体3上升。推动车体7,直至车体7远离把手63的端面与限位块12抵触。下放架体3,以使架体3位于限位组件71内。推出车体7,拆卸定位部件42后,完成整个去胶过程。
以两次去胶过程为例,第一次去胶过程采用相关技术中的烘箱加热的方式。第二次去胶过程采用本申请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两次去胶过程总分离的超薄玻璃数量为160片,基板为80片。即一个基板的相对两个表面均通过UV胶粘有超薄玻璃。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次去胶过程相关参数
Figure GDA0003832304370000171
注:20基板一蓝表示:固定件422上的定位凹槽423数量为20个,一个篮具框架41最多一次可承载20个待分离玻璃。
从上述表格可以得知,采用本申请中所记载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对减薄后的超薄玻璃与基板分离时具有以下优点:
1.单片分离数量较多。
2.总耗时较少,且平均单片分离时间少。对于同样数量的基板来说,分离效率约提高了5.2倍,极大程度提高分离效率。
3.去胶过程中破片率较低。
4.返工率可以达到0。即基本不需要进行人工分离,节约人工成本。
5.残胶率低,减少返工的同时,有效改善残胶导致的后续打包、切割破片。
6.没有异味,对工作人员与环境均较为友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槽体内盛有的液体加热;
篮具机构,所述篮具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槽体上,且所述篮具机构用于夹持待分离玻璃,所述篮具机构包括架体、篮具组件与定位组件;所述架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槽体上;所述篮具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以使待分离玻璃的不同侧靠近并浸入槽体;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架体,所述定位组件用于位于定位位置时,阻止所述篮具组件相对所述架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具机构还包括翻转组件,所述篮具组件通过所述翻转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具组件包括篮具框架与定位部件;
所述篮具框架通过所述翻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
所述定位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篮具框架上,且所述定位部件用于夹持所述待分离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具框架具有四个定位位置,篮具框架沿同一方向旋转90°后可依次到达四个定位位置,以使待分离玻璃的不同侧浸入所述槽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连接件与固定件;
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可拆卸地与所述篮具框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与所述待分离玻璃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沿其开口处至槽底分为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定位凹槽的开口处至槽底呈收缩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具框架设置有连接槽;
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移动;
当所述移动块位于连接位置时,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连接槽插接;
当所述移动块位于移动位置时,所述移动块与连接槽之间具有供移动块脱离连接槽的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具框架设置有定位杆体;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与滑块,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所述定位座滑移,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篮具框架;
当滑块位于限位位置时,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所述定位杆体抵触,以阻止所述篮具框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篮具机构转移至所述槽体上的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面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与所述篮具机构抵触;所述车体底部具有容纳空间,将所述篮具机构转移至所述槽体上时,所述车体架设在所述槽体上且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槽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设置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槽体内盛有的分离液温度。
CN202110459913.XA 2021-04-27 2021-04-27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Active CN113306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9913.XA CN113306270B (zh) 2021-04-27 2021-04-27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9913.XA CN113306270B (zh) 2021-04-27 2021-04-27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6270A CN113306270A (zh) 2021-08-27
CN113306270B true CN113306270B (zh) 2023-01-10

Family

ID=77371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9913.XA Active CN113306270B (zh) 2021-04-27 2021-04-27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6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4529B (zh) * 2022-09-27 2022-12-20 无锡邑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定位机构、调节定位方法以及半导体去胶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5234A (zh) * 2011-06-29 2011-12-14 浙江光益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单晶/多晶硅片多线切割自动脱胶方法及其装置
CN202572674U (zh) * 2012-03-29 2012-12-05 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煮胶设备
CN112621420A (zh) * 2020-12-28 2021-04-09 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 用于浮法玻璃输送辊道上的胶圈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5134B (zh) * 2013-08-08 2015-08-05 常州有则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脱胶一体机
CN204422918U (zh) * 2015-03-12 2015-06-24 赣州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薄化用固化篮具
CN109570174A (zh) * 2018-12-18 2019-04-05 苏州市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晶片脱胶装置及脱胶方法
CN110890299A (zh) * 2019-12-17 2020-03-17 张家港市德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半导体晶圆的自动化脱胶装置
CN111285612B (zh) * 2020-02-25 2021-03-19 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精度超薄玻璃的旋转蚀刻装置及旋转蚀刻方法
CN212577104U (zh) * 2020-06-29 2021-02-23 湖北鸿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玻璃片浸泡水槽
CN212833483U (zh) * 2020-06-29 2021-03-30 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玻璃基板减薄的蚀刻篮具及蚀刻设备
CN212760049U (zh) * 2020-06-29 2021-03-23 湖北鸿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玻璃清洗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5234A (zh) * 2011-06-29 2011-12-14 浙江光益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单晶/多晶硅片多线切割自动脱胶方法及其装置
CN202572674U (zh) * 2012-03-29 2012-12-05 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煮胶设备
CN112621420A (zh) * 2020-12-28 2021-04-09 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 用于浮法玻璃输送辊道上的胶圈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6270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6270B (zh) 超薄玻璃减薄去胶分离装置
CN112146487B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地热回灌系统用板式换热器
CN211001448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搬运装置
CN211870553U (zh) 电池清洗装置
CN216830496U (zh) 一种夹持槽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机械销轴
CN21037284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镀锌框
CN110436023B (zh) 一种单品硅热场坩埚用组合式安装防护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9953430U (zh) 一种车用油箱清洗装置
CN219821478U (zh) 一种光伏电站施工用光伏板转运装置
CN108311760B (zh) 一种钢板圆角切割装置
CN217422771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便携式支架
CN214148267U (zh) —种净化器支架结构
CN216345173U (zh)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的支撑装置
CN219619153U (zh) 多层存储转运小车
CN212074162U (zh) Pcb板转运装置
CN216953563U (zh) 一种高效对接的三位一体机
CN221039361U (zh) 一种三元锂电池放电检测装置
CN215843966U (zh) 一种热力管道的全自动防锈油涂抹装置
CN211197352U (zh) 一种恒温工业润滑油用储存装置
CN218155161U (zh) 一种玻璃纤维板烘烤固化装置
CN220410636U (zh) 电池放置架
CN219134216U (zh) 隔爆箱周转装置
CN214929947U (zh) 一种板材加工用板材放置装置
CN214080604U (zh) 一种管件双头管端去除毛刺装置
CN217346134U (zh) 一种用于石英棒开槽的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