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6396B -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6396B
CN113276396B CN202110810647.0A CN202110810647A CN113276396B CN 113276396 B CN113276396 B CN 113276396B CN 202110810647 A CN202110810647 A CN 202110810647A CN 113276396 B CN113276396 B CN 113276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lamping working
rail
transmission chai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06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6396A (zh
Inventor
汤智勇
何汉昭
梁达辉
陈健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e Stretch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e Stretch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e Stretch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e Stretch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06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6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6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6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20Edge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imultaneously
    • B29C55/165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薄膜拉伸装置包括两个环形轨道、两个传动链夹、感应组件与控制器。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不对应,则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轨相对于第二轨靠近移动或远离移动,这样便能调整传动链夹在夹持工作段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相对应,进而便能避免导致薄膜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相对应,则维持不变即可,即不进行调整第一驱动组件。如此可见,能够保证薄膜的拉伸质量,避免出现破膜的不良缺陷。

Description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适当温度范围内(高弹态下),通过拉伸机,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沿纵向和横向进行一定倍数的拉伸,从而使分子链或结晶面在平行于薄膜平面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而有序排列,然后在拉紧状态下进行热定型,使取向的大分子结构固定,最后经冷却及后续处理便可制得薄膜。传统的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装置包括两个环形轨道与两个传动链夹,两个传动链夹对应设置于两个环形轨道上。环形轨道包括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依次首尾相接。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与另一环形轨道的预热段、拉伸段和定型段位置一一对应。两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增大。两个传动链夹分别沿两环形轨道循环行进,依次经过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和回程段,再回到预热段,如此循环。运行经过拉伸段时,随着传动链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使传动链夹带动薄膜的两侧边的距离逐渐增大,对薄膜实现横向拉伸。此外,每个环形轨道均包括内侧轨与设置于内侧轨外的外侧轨。在拉伸段区域,内侧轨与外侧轨之间的距离自前至后逐渐减小,传动链夹运行于拉伸段上时,传动链夹的相邻链板的夹角相应增大,导致与相邻链板相连的夹具之间的距离增大,也就是对薄膜实现纵向拉伸。
传统技术中,通常在预热段与拉伸段的交接点位置(该交接点位置一般也就是薄膜的起始拉伸始点位置)处,在薄膜的两侧轨道上均设置有位置感应器。与位置感应器对应的传动链夹一旦发生明显错位,控制系统会对其中的一侧甚至两侧出口链盘均发出动态转角调整信号,调节起始拉伸始点位置与出口链盘之间区域的传动链夹的位置来使得薄膜两侧的起始拉伸始点位置相互同步。然而,该调节方式直接导致了拉伸点位置与出口链盘之间区域的传动链夹有可能产生动态漂移,进而导致薄膜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从而导致频繁破膜等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它能够保证薄膜的拉伸质量,避免出现破膜的不良缺陷。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膜拉伸装置,所述薄膜拉伸装置包括:两个环形轨道与两个传动链夹,两个所述传动链夹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环形轨道上,所述环形轨道包括夹持工作段与回程段,所述夹持工作段与所述回程段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夹持工作段与另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夹持工作段相对设置;所述夹持工作段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轨道段;所述轨道段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轨与第二轨,以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轨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轨靠近于或远离于所述第二轨移动;感应组件与控制器,所述感应组件用于感应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感应所述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二位置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感应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号与所述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判断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与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位置是否相对应。
上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工作时,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夹持着薄膜的其中一侧带动薄膜向前移动,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夹持着薄膜的另一侧同步带动薄膜向前移动,通过感应组件及时地获取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第二位置信号,由控制器判断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是否相对应,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不对应,则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轨相对于第二轨靠近移动或远离移动,这样便能调整传动链夹在夹持工作段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相对应,进而便能避免导致薄膜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相对应,则维持不变即可,即不进行调整第一驱动组件。如此可见,能够保证薄膜的拉伸质量,避免出现破膜的不良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驱动链盘与两个第二驱动链盘;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链盘与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链盘均与两个所述传动链夹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链盘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工作段始端位置处的所述传动链夹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链盘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工作段的末端处的所述传动链夹移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链盘的电机电性连接和所述第二驱动链盘的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以及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用于感应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一位置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用于感应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二位置信号;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感应组件沿着所述夹持工作段依次设置;所述夹持工作段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与冷却段;所述预热段末端、所述拉伸段始端或所述预热段与所述拉伸段之间构成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感应组件;所述拉伸段末端、所述定型段始端或所述拉伸段与所述定型段之间构成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设置另一个所述感应组件;所述定型段末端或所述冷却段上对应设置又一个所述感应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段还包括固定杆与活动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轨相连,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第一轨相连,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均贯穿伸出到所述薄膜拉伸装置的烘箱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的表面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活动杆为柱形体;所述固定杆为与所述活动杆相适应的套体;所述活动杆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且所述活动杆的端部伸出到所述固定杆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轨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轨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座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应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杆装设于所述第一螺孔中,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薄膜拉伸装置的烘箱侧壁伸出到所述烘箱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底座与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座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座在所述底座上移动。
一种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的链夹动态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两个传动链夹始端位置处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以及控制两个传动链夹末端位置处对应的两个第二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
通过感应组件获取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第二位置信号,由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号与所述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判断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是否相对应;
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不对应,则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轨相对于第二轨靠近移动或远离移动,调整传动链夹在夹持工作段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相对应。
上述的薄膜拉伸装置的链夹动态定位方法,能调整传动链夹在夹持工作段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相对应,进而便能避免导致薄膜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如此可见,能够保证薄膜的拉伸质量,避免出现破膜的不良缺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拉伸装置的其中一个轨道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动链夹装设于轨道段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动链夹装设于轨道段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动链夹装设于轨道段并沿着第一轨的方向的视角结构示意图。
10、环形轨道;L、夹持工作段;L1、预热段;L2、拉伸段;L3、定型段;L4、冷却段;P、回程段;11、第一轨;12、第二轨;13、第一驱动组件;131、第一螺杆;132、第一手轮;14、固定杆;15、活动杆;16、第一支撑座;161、第一连接板;17、第二支撑座;171、第二连接板;18、底座;19、第二驱动组件;191、第二螺杆;192、第二手轮;
20、传动链夹;210、第一移动组件;211、第一主体;2111、第一凹口;2112、垫块;212、第一滚轮;214、第三滚轮;215、第一驱动轮;217、第五滚轮;220、第二移动组件;221、第二主体;2211、第二凹口;2212、支撑平台;2213、垫块;222、第二滚轮;223、夹具;2231、夹持头部;2232、柄部;224、第四滚轮;225、第二驱动轮;230、连杆组件;231、链板;250、限位件;
31、第一驱动链盘;32、第二驱动链盘;33、第三驱动链盘;34、第四驱动链盘;41、入口平台;42、出口平台;50、烘箱;60、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与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拉伸装置的其中一个轨道段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拉伸装置,薄膜拉伸装置包括:两个环形轨道10、两个传动链夹20、感应组件(图中未示出)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两个传动链夹20一一对应设于两个环形轨道10上,环形轨道10包括夹持工作段L与回程段P,夹持工作段L与回程段P相连。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的夹持工作段L与另一个环形轨道10的夹持工作段L相对设置。夹持工作段L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轨道段(如图2所示的路段为一个轨道段)。轨道段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以及第一驱动组件13。第一驱动组件13与第一轨11相连,并用于驱动第一轨11靠近于或远离于第二轨12移动。感应组件用于感应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感应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二位置信号。控制器与感应组件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判断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是否相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传动链夹20在驱动链盘的驱动作用下,能沿着其所在的环形轨道10上循环往复地周向移动,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运行于夹持工作段L时夹持着薄膜60的其中一侧带动薄膜60向前移动,另一个传动链夹20运行于夹持工作段L时夹持着薄膜60的另一侧带动薄膜60向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当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相互错位时,也就是薄膜60的其中一侧的传动链夹20与薄膜60的另一侧的传动链夹20不同步运行,这样便会导致薄膜60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反之,当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相互对应时,也就是薄膜60的其中一侧的传动链夹20与薄膜60的另一侧的传动链夹20同步运行,这样便不会导致薄膜60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
还需要说明的是,夹持工作段L指的是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上邻近于另一个环形轨道10的路段,传动链夹20运行于该路段上时夹持着薄膜60的其中一侧部;回程段P则指的是环形轨道10上夹持工作段L以外的路段,传动链夹20运行于该路段上时松开薄膜60。
上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工作时,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夹持着薄膜60的其中一侧带动薄膜60向前移动,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夹持着薄膜60的另一侧同步带动薄膜60向前移动,通过感应组件及时地获取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二位置信号,由控制器判断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是否相对应,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不对应,则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第一轨11相对于第二轨12靠近移动或远离移动,这样便能调整传动链夹20在夹持工作段L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相对应,进而便能避免导致薄膜60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相对应,则维持不变即可,即不进行调整第一驱动组件13。如此可见,能够保证薄膜60的拉伸质量,避免出现破膜的不良缺陷。
请参阅图1与图2,进一步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驱动链盘31与两个第二驱动链盘32。两个第一驱动链盘31与两个第二驱动链盘32均与两个传动链夹20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驱动链盘31用于驱动夹持工作段L始端位置处的传动链夹20移动,第二驱动链盘32用于驱动夹持工作段L的末端处的传动链夹20移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链盘31的电机电性连接和第二驱动链盘32的电机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两个第一驱动链盘31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以及用于控制两个第二驱动链盘32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如此,两个第一驱动链盘31始终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两个第二驱动链盘32始终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始端至末端之间区域的传动链夹20的夹具223数量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始端至末端之间区域的传动链夹20的夹具223数量相同,两个夹持工作段L上夹具223数量变化的调整始终同步进行,从而使薄膜60两侧始终被数量完全相同且位置相互对应的夹具223所牵引,这样能避免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提高了薄膜60的生产质量。此外,只有在薄膜60两侧的夹具223数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位置相互对应。
请参阅图1与图2,进一步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三驱动链盘33与两个第四驱动链盘34。两个第三驱动链盘33与两个第四驱动链盘34均与两个传动链夹20一一对应设置。第三驱动链盘33与第四驱动链盘34均用于驱动回程段P位置处的传动链夹20移动。如此,在第三驱动链盘33与第四驱动链盘34的作用下,运行到夹持工作段L末端位置处的传动链夹20经回程段P顺利地返回到夹持工作段L的初始位置,如此循环往复周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驱动链盘33与第四驱动链盘34均可以是独立主动链盘,即类似于第一驱动链盘31与第二驱动链盘32设置有电机,在电机的驱动下运转;又可以是从动链盘,即跟随传动链夹20运作,或者第三驱动链盘33通过传动元件与第一驱动链盘31相连,作为第一驱动链盘31的从动链盘,第四驱动链盘34通过传动元件与第二驱动链盘32相连,作为第二驱动链盘32的从动链盘。还需要说明的是,薄膜拉伸装置不限于是设置两个第三驱动链盘33与两个第四驱动链盘34,也可以是只是设置两个第三驱动链盘33或两个第四驱动链盘34,还可以是在两个第三驱动链盘33与两个第四驱动链盘34的基础上,设置有两个第五驱动链盘,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驱动链盘的数量。
请参阅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与第二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第一传感器设置于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用于感应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一位置信号。第二传感器设置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用于感应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二位置信号;第一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与第二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如此,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运行于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运行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区域时便会触发第一传感器产生第一位置信号;同样地,另一个传动链夹20运行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过程中,另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运行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区域时便会触发第二传感器产生第二位置信号,通过比较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触发时间是否一致,便可以判断出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与另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的位置是否相应。
具体而言,如果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均是在第一预设时间(例如0.2S)内触发产生,则表明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一致,即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与另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的位置相对应。反之,如果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在第一预设时间以外,则表明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不一致,此时便可以判断出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与另一个传动链夹20的某个夹具223的位置不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组件的数量不限于是一个,还可以是两个、三个或以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即可。
请参阅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组件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感应组件沿着夹持工作段L依次设置。夹持工作段L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与冷却段L4。具体而言,预热段L1末端、拉伸段L2始端或预热段L1与拉伸段L2之间构成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感应组件。拉伸段L2末端、定型段L3始端或拉伸段L2与定型段L3之间构成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设置另一个感应组件。定型段L3末端或冷却段L4上对应设置又一个感应组件。
一般而言,拉伸段L2与定型段L3的导轨间距(即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往往需要配合薄膜60不同的拉伸工艺进行调整,其始点及终点往往是传动链夹20运行的受力交变的发生点,较容易导致薄膜60两侧的传动链夹20在实际运行时出现动态位移差异,本实施例中将感应组件设置在这些关键点,能较为高效地监控传动链夹20是否出现错位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范围具体例如为5cm、10cm、20cm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举例而言,当预设距离范围为10cm时,感应组件可以设置在预热段L1与拉伸段L2的交接位置处,或者交接位置处往上游方向的10cm以内区域,再或者交接位置处往下游方向的10cm以内区域。其中,上游为靠近于夹持工作段L始端的一侧区域,下游为靠近于夹持工作段L末端的一侧区域。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串联设置的多个轨道段与上述依次设置的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与冷却段L4的关系做如下理解,当按照最小结构单元来划分夹持工作段L时,便可以将夹持工作段L分为串联设置的多个轨道段;当按照对薄膜60的加工作用来划分夹持工作段L时,便可以将夹持工作段L分为依次设置的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与冷却段L4。如此,对于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或冷却段L4,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设置的轨道段。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和冷却段L4与另一个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和冷却段L4位置一一对应。其中,两个环形轨道10的拉伸段L2之间的距离D2自前至后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预热段L1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为S1(图中未标示),拉伸段L2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为S2(图中未标示),定型段L3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为S3(图中未标示),冷却段L4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为S4(图中未标示),回程段P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为S5(图中未标示)。具体地,S2、S3、S4及S5均小于S1。此外,拉伸段L2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2自前至后逐渐减小,定型段L3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3自前至后的波动幅度不超过预设值,冷却段L4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4自前至后保持不变,回程段P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5自前至后保持不变,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为立式板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值根据薄膜60的加工工艺需求进行设定,一般例如为5%或10%,在此不进行限定。进一步地,定型段L3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3自前至后例如是先以不超过预设值的波动幅度轻微逐渐增大、保持不变、以不超过预设值的波动幅度轻微逐渐缩小,再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就是说,传动链夹20行经定型段L3上时,速度大小波动幅度较小,基本保持不变,且传动链夹20基本处于伸展开的状态。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两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相互平行,两个预热段L1的间距D1保持不变。同样地,两环形轨道10的冷却段L4也相互平行,两个冷却段L4的间距D4保持不变。因此,在预热段L1和冷却段L4,不对薄膜60进行横向拉伸。此外,两环形轨道10的定型段L3的间距D3自前至后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的各个部位,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如此,预热段L1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相平行,运行在预热段L1上的相邻两夹具223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在预热段L1不对薄膜60进行纵向拉伸。并且,预热段L1上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L2前端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之间的距离,使预热段L1末端与拉伸段L2前端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定型段L3首端上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L2末端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之间的距离,使拉伸段L2末端与定型段L3前端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上述环形轨道10的冷却段L4前端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4与定型段L3末端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3相同,且上述环形轨道10的冷却段L4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4在各个部位保持不变。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上述环形轨道10的回程段P前端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5与冷却段L4末端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4相同,且上述环形轨道10的回程段P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S5在各个部位保持不变。如此,回程段P处的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相平行,运行在回程段P上的相邻两夹具223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两个入口平台41与两个出口平台42。其中一个入口平台41与其中一个出口平台42用于装设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另一个入口平台41与另一个出口平台42用于装设另一个环形轨道10。入口平台41上设有第一驱动链盘31与第三驱动链盘33,出口平台42上设有第二驱动链盘32与第四驱动链盘34。
此外,第二驱动链盘32与第一驱动链盘31的具体转速根据薄膜60的纵向拉伸比来设定,例如纵向拉伸比设定为10,第一驱动链盘31的转动速度为1m/s,那么第二驱动链盘32的转动速度相应控制为10m/s。如此同时,为了保证传动链夹20在回程段P上始终处于伸展开的状态,在入口平台41上不仅设置有第一驱动链盘31,还设置有第三驱动链盘33与第四驱动链盘34,第三驱动链盘33与第四驱动链盘34能实现回程段P上传动链夹20保持预设速度行驶,也就是说传动链夹20在回程段P上速度保持恒定,且在回程段P上为伸展开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传动链夹20分别作用施力于薄膜60的两个侧边,实现薄膜60的横向拉伸及纵向拉伸。而为了实现薄膜60的横向拉伸及纵向拉伸的拉伸均匀性,两个入口平台41、两个出口平台42、两个环形轨道10以及两个传动链夹20均为关于薄膜6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此外,两个入口平台41上的第一驱动链盘31为关于薄膜6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两个入口平台41上的第三驱动链盘33为关于薄膜6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两个出口平台42上的第二驱动链盘32为关于薄膜6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两个出口平台42上的第四驱动链盘34为关于薄膜6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轨道段还包括固定杆14与活动杆15。固定杆14与第二轨12相连,活动杆15与第一轨11相连,活动杆15活动地套设于固定杆14的内部,且活动杆15的端部伸出到固定杆14的外部。固定杆14与活动杆15均贯穿伸出到薄膜拉伸装置的烘箱50的外部。如此,第一驱动组件13对第一轨11进行移动调整时,第一轨11同步带动活动杆15移动,活动杆15的端部伸出到固定杆14外部的程度相应发生改变,从而操作者可在烘箱50的外围通过观察其变化值来有效验证各个第一驱动组件13的调整幅度,观察操作较为方便。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杆15的表面上设有刻度线。活动杆15为柱形体,固定杆14为与活动杆15相适应的套体。如此,通过刻度线能够便于操作者直接获取第一驱动组件13的调整幅度。具体而言,活动杆15具体例如为截面为圆形面的柱形体,这样活动杆15相对于套体移动时更加顺畅,避免阻力大发生磨损。当然,活动杆15也可以是截面为其它形状的杆体,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由于活动杆15的外壁与固定杆14的内壁相适应,这样活动杆15与固定杆14之间的密封性较好,避免烘箱50内的高温气流通过活动杆15与固定杆14之间的间隙向外散失,即保证烘箱50内的高温环境不受到影响。另外,活动杆15与固定杆14具体采用耐高温材质,这样装入到烘箱50内后便不会被烘箱50的高温环境所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杆14与第二轨12既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间接相连,在此不进行限定;同样地,活动杆15与第一轨11既可以是直接相连,又可以是间接相连。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16与第二支撑座17。第一轨11装设于第一支撑座16上,第二轨12装设于第二支撑座17上。第一支撑座16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座17上。第一驱动组件13与第一支撑座16相连。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16上设有第一连接板161,第二支撑座17上设有与第一连接板16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171。第一驱动组件13包括第一螺杆131,第一螺杆1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61转动相连。第二连接板17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杆131相应的第一螺孔,第一螺杆131装设于第一螺孔中。第一螺杆131的另一端贯穿薄膜拉伸装置的烘箱50侧壁伸出到烘箱50的外部。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组件13还包括第一手轮132,第一手轮132与第一螺杆131的另一端相连。如此,操作者手动驱动第一手轮132转动时,第一手轮132带动第一螺杆131转动,第一螺杆131转动时便相应推动第一连接板161带动第一支撑座16相对于第二支撑座17滑动。此外,第一驱动组件13并不设置第一手轮132,而是设置电机,通过电机与第一螺杆131相连,由电机来驱动第一螺杆131转动,这样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操作者手动操作调整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支撑座16相对于第二支撑座17的滑动方向为垂直于第一轨11或第二轨12,第一支撑座16与第二支撑座17例如通过导向组件导向配合,导向组件的导向方向为垂直于第一轨11或第二轨12。导向组件例如可以是导向杆、导向槽、导向轨道、导向块、导向滑轮等等形式,在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组件13主要是提供动力来推动第一支撑座16相对于第二支撑座17滑动,第一驱动组件13也不限于采用上述的螺杆的形式,还可以例如采用气缸推动机构、油缸推动机构、电机丝杆驱动机构、齿轮驱动机构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底座18与第二驱动组件19。第二支撑座17滑动地设置于底座18上,第二驱动组件19与第二支撑座17相连,并用于驱动第二支撑座17在底座18上移动。如此,第二驱动组件19能实现驱动第二支撑座17在底座18上移动,第二支撑座17移动时便能带动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整体进行移动,从而便能实现调整其中一个轨道段与另一个轨道段之间的间距大小,也就是能实现调整薄膜60的横向拉伸量。当需要增大某处轨道段的薄膜60的横向拉伸量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9动作,使得其中一个轨道段远离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另一个轨道段即可;反之,当需要减小某处轨道段的薄膜60的横向拉伸量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9动作,使得其中一个轨道段靠近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另一个轨道段即可。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第二支撑座17上设有第三连接板(图中未示出),底座18上设有与第三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四连接板(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组件19包括第二螺杆191,第二螺杆191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转动相连,第四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杆191相应的第二螺孔,第二螺杆191装设于第二螺孔中,第二螺杆191的另一端贯穿薄膜拉伸装置的烘箱50侧壁伸出到烘箱50的外部。类似于第一驱动组件13,第二驱动组件19还包括第二手轮192,第二手轮192与第二螺杆191的另一端相连。
请参阅图3至图6,图3至图6示出了传动链夹2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链夹2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210、第二移动组件220及连杆组件230。第一移动组件210与第二移动组件220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移动组件210用于依次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轨11上,多个第二移动组件220用于依次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轨12上。第一移动组件210与第二移动组件220交替设置。第一移动组件210包括第一主体211,第二移动组件220包括第二主体221及设置于第二主体221上的夹具223。连杆组件230为多个,连杆组件230对应设置于相邻的第一移动组件210与第二移动组件220之间,连杆组件230的一端与第一主体211可转动相连,连杆组件230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221可转动相连。
请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2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主体211上的第一驱动轮215。驱动链盘通过作用第一驱动轮215带动第一移动组件210移动。同样地,第二移动组件2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主体221上的第二驱动轮225。夹具22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主体221上,第二主体221设有凸出到第二轨12外的支撑平台2212,夹具223的夹持面与支撑平台2212的板面配合夹持待加工处理的薄膜60。具体而言,夹具223包括夹持头部2231及柄部2232,柄部223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主体221上,柄部2232与夹持头部2231相连,柄部2232转动时带动夹持头部2231转动,夹持头部2231转动时能实现与支撑平台2212的板面配合夹持住待加工处理的薄膜60或者松开薄膜60。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210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211上的两个第一滚轮212,两个第一滚轮212分别设于第一轨11的两侧并能沿着第一轨11的侧面滚动。第二移动组件220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主体221上的两个第二滚轮222。两个第二滚轮222分别设于第二轨12的两侧并能沿着第二轨12的侧面滚动。
请参阅图3至图6,具体而言,两个第一滚轮212分别对称地设于第一轨11的两侧并能沿着第一轨11的侧面滚动。两个第二滚轮222分别对称地设于第二轨12的两侧并能沿着第二轨12的侧面滚动。如此,能够提高运行稳定性,运行故障率较低。
请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210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211上的第三滚轮214。第三滚轮214设于第一轨11的顶面并能沿着第一轨11的顶面滚动。如此,传动链夹20行驶于两个导轨上时,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第三滚轮214沿着第一轨11的顶面滚动,第三滚轮214起到支撑第一主体211的作用,实现第一移动组件210能快速地运行于第一轨11上,此外,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两个第一滚轮212同步沿着第一轨11的两个侧面移动,起到定位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作用,能实现第一移动组件210稳定地运行于第一轨11上。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组件220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主体221上的第四滚轮224。第四滚轮224设于第二轨12的顶面并能沿着第二轨12的顶面滚动。如此,传动链夹20行驶于两个导轨上时,同样地,第二移动组件220的第四滚轮224沿着第二轨12的顶面滚动,第四滚轮224起到支撑第二主体221的作用,实现第二移动组件220能快速地运行于第二轨12上。此外,第二移动组件220的两个第二滚轮222同步沿着第二轨12的两个侧面移动,起到定位第二移动组件220的作用,能实现第二移动组件220稳定地运行于第二轨12上。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组件230包括两个以上链板231。链板23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主体211可转动相连,链板231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221相连。靠近于第二轨12的第一滚轮212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链板231,靠近于第一轨11的第二滚轮222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链板231。如此,靠近于第二轨12的第一滚轮212的两侧面均设有可转动的链板231,在受到巨大作用力时利用第一滚轮212的两侧的链板231的支撑力抵消单方向变形,从而大大提高了轴承的抗压能力。同样地,靠近于第一轨11的第二滚轮222的两侧面均设有可转动的链板231,在受到巨大作用力时利用第二滚轮222的两侧的链板231的支撑力抵消单方向变形,从而大大提高了轴承的抗压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移动组件210与第二移动组件220交替设置,也就是第一移动组件210相邻的有两个第二移动组件220,第二移动组件220相邻的有两个第一移动组件210,以第一移动组件21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移动组件210需要通过一个连杆组件230与其中一个相邻的第二移动组件220转动相连,第一移动组件210还需要通过另一个连杆组件230与另一个相邻的第二移动组件220转动相连,如此第一移动组件210连接有两个连杆组件230,从而第一移动组件210可转动地连接有四个以上链板231。同样地,第二移动组件220可转动地连接有四个以上链板231。
请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靠近于第二轨12的第一滚轮212的转轴中心线与链板231的一端在第一主体211上的转轴中心线共线设置;靠近于第一轨11的第二滚轮222的转轴中心线与链板231的另一端在第二主体221上的转轴中心线共线设置。如此,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一个受力点集中于第一滚轮212的转轴中心线,以及第二移动组件220的一个受力部集中于第二滚轮222的转轴中心线,这样能实现传动链夹20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请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第一主体211上的链板231与靠近于第二轨12的第一滚轮212设置于同一个转动轴上。第二主体221上的链板231与靠近于第一轨11的第二滚轮222设置于同一个转动轴上。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组件230的链板231数量为两个,链板231的厚度、第一滚轮212的厚度及第二滚轮222的厚度均相同。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移动组件210中,其中一个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第一滚轮212的上下两侧分别布置的链板231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另一个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第一滚轮212的上下两侧分别布置的链板231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与一个;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二移动组件220中,其中一个第二移动组件220的第二滚轮222的上下两侧分别布置的链板231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另一个第二移动组件220的第二滚轮222的上下两侧分别布置的链板231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与一个。如此,能实现相邻两个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第一滚轮212相互错位设置,相邻两个第二移动组件220的第二滚轮222相互错位设置。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体211与第二主体221均呈“工”字形的主体,第一主体211面向第二轨12的一侧的第一凹口2111装有叠置设置的两个链板231的一端,第二主体221面向第一轨11的一侧的第二凹口2211装有叠置设置的两个链板231的另一端;第一主体211的底面的两个第一滚轮212处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二主体221的底面的两个第二滚轮222处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一主体211的底面叠置设置有第一滚轮212与两个链板231的一端,第二主体221的底面叠置设置有第二滚轮222与两个链板231的另一端。
请参阅图3至图6,其中一个第一主体211的底面的第一滚轮212位于两个链板231上方,相邻的另一个第一主体211的底面的第一滚轮212位于两个链板231之间。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另一个第一主体211的底面的两个第一滚轮212处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一主体211的底面远离于第二轨12的一侧设有垫块2112,垫块2112的厚度与链板231的厚度相同,第一主体211上远离于第二轨12的第一滚轮212可转动地装设于垫块2112上。
请参阅图3至图6,其中一个第二主体221的底面的第二滚轮222位于两个链板231上方,相邻的另一个第二主体221的底面的第二滚轮222位于两个链板231之间。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另一个第二主体221的底面的两个第二滚轮222处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二主体221的底面远离于第一轨11的一侧设有垫块2213,垫块2213的厚度与链板231的厚度相同,第二主体221上远离于第一轨11的第二滚轮222可转动地装设于垫块2213上。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第一滚轮212相互错位设置,相邻两个第二移动组件220的第二滚轮222相互错位设置。如此,当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的间距增大时,相邻两个连杆组件230之间的夹角相应变小,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第一滚轮212相互错位设置,相邻两个连杆组件230之间的夹角可以变得更小,从而有利于相邻两个夹具223的距离更小;此外,在一定的链夹宽度空间下,可配置更大直径的第一滚轮212与第二滚轮222,使包括第一滚轮212与第二滚轮222在内的受力部件,如连杆轴、第一滚轮212与第二滚轮222等的物理尺寸增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机构的机械强度。
请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第一轨11与第二轨12均为板状,两个第一滚轮212的轮面分别与第一轨11的两个板面贴合,两个第二滚轮222的轮面分别与第二轨12的两个板面贴合。如此,第一移动组件210沿着第一轨11移动时,第一滚轮212的轮面在第一轨11的板面上转动行驶,同样地,第二移动组件220沿着第二轨12移动时,第二滚轮222的轮面在第二轨12的板面上转动行驶,从而能够提高运行稳定性,运行故障率较低。
请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限位件250。第一移动组件210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211上的第五滚轮217。限位件250沿着第一轨11设置并位于第一主体211的上方,第五滚轮217的轮面与限位件250相接触或设有间隙,第五滚轮217能沿着限位件250滚动。如此,一方面,限位件250能避免第五滚轮217向上翘起而导致第一移动组件210脱离出第一轨11,能保证第一移动组件210稳定地运行于第一轨11;另一方面,第一移动组件210沿着第一轨11移动过程中,第五滚轮217还能沿着限位件250滚动,整个传动链夹20在第一轨11上的运行稳定性较好。也就是,一旦传动链夹20稍出现脱离导轨的顶面时,第五滚轮217将压向受限位件250并沿着限位件250快速滚动,这时可保证传动链夹20按既有轨迹安全运行。具体而言,限位件250为设置于第一轨11的正上方的限位条,并与第一轨11相应设置。
请参阅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薄膜拉伸装置的链夹动态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两个传动链夹20始端位置处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链盘31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以及控制两个传动链夹20末端位置处对应的两个第二驱动链盘32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
通过感应组件获取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第二位置信号,由控制器根据第一位置信号与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判断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是否相对应;
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不对应,则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第一轨11相对于第二轨12靠近移动或远离移动,调整传动链夹20在夹持工作段L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相对应。
上述的薄膜拉伸装置的链夹动态定位方法,能调整传动链夹20在夹持工作段L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L上的传动链夹20的位置相对应,进而便能避免导致薄膜出现不稳定的斜拉伸效应。如此可见,能够保证薄膜的拉伸质量,避免出现破膜的不良缺陷。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拉伸装置包括:
两个环形轨道与两个传动链夹,两个所述传动链夹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环形轨道上,所述环形轨道包括夹持工作段与回程段,所述夹持工作段与所述回程段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夹持工作段与另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夹持工作段相对设置;所述夹持工作段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轨道段;所述轨道段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轨与第二轨,以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轨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轨靠近于或远离于所述第二轨移动;
感应组件与控制器,所述感应组件用于感应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感应所述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二位置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感应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号与所述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判断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与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位置是否相对应;所述感应组件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感应组件沿着所述夹持工作段依次设置;所述夹持工作段包括依次设置的预热段、拉伸段、定型段与冷却段;所述预热段末端、所述拉伸段始端或所述预热段与所述拉伸段之间构成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感应组件;所述拉伸段末端、所述定型段始端或所述拉伸段与所述定型段之间构成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设置另一个所述感应组件;所述定型段末端或所述冷却段上对应设置又一个所述感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驱动链盘与两个第二驱动链盘;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链盘与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链盘均与两个所述传动链夹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链盘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工作段始端位置处的所述传动链夹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链盘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工作段的末端处的所述传动链夹移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链盘的电机电性连接和所述第二驱动链盘的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以及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用于感应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一位置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用于感应另一个所述夹持工作段上的所述传动链夹的第二位置信号;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段还包括固定杆与活动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轨相连,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第一轨相连,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均贯穿伸出到所述薄膜拉伸装置的烘箱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表面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活动杆为柱形体;所述固定杆为与所述活动杆相适应的套体;所述活动杆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且所述活动杆的端部伸出到所述固定杆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轨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轨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座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应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杆装设于所述第一螺孔中,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薄膜拉伸装置的烘箱侧壁伸出到所述烘箱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拉伸装置还包括底座与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座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座在所述底座上移动。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薄膜拉伸装置的链夹动态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两个传动链夹始端位置处对应的两个第一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以及控制两个传动链夹末端位置处对应的两个第二驱动链盘保持相同的动态转角来同步工作;
通过感应组件获取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第一位置信号,以及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第二位置信号,由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号与所述第二位置信号的触发时间间隔判断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是否相对应;
若判断到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不对应,则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轨相对于第二轨靠近移动或远离移动,调整传动链夹在夹持工作段上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与另一个夹持工作段上的传动链夹的位置相对应。
CN202110810647.0A 2021-07-19 2021-07-19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Active CN113276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0647.0A CN113276396B (zh) 2021-07-19 2021-07-19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0647.0A CN113276396B (zh) 2021-07-19 2021-07-19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396A CN113276396A (zh) 2021-08-20
CN113276396B true CN113276396B (zh) 2021-11-12

Family

ID=7728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0647.0A Active CN113276396B (zh) 2021-07-19 2021-07-19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6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622B (zh) * 2021-12-29 2023-09-12 西南科技大学 Oled柔性显示用偏光片补偿膜的同步光学斜向拉伸方法
CN114434767B (zh) * 2021-12-29 2023-09-12 西南科技大学 Oled柔性显示用偏光片补偿膜的制备方法
CN114228121B (zh) * 2022-02-24 2022-05-13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提高薄膜在拉伸起始段同步性的拉伸装置
CN114228123B (zh) * 2022-02-24 2022-06-14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纵横拉伸率趋于一致的薄膜拉伸装置
CN115139504B (zh) * 2022-08-31 2022-11-25 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拉伸设备
CN115818159A (zh) * 2022-12-12 2023-03-21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双边输送机同步调节方法
CN117601411B (zh) * 2024-01-22 2024-04-05 合肥东昇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拉链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6320A (ja) * 1988-10-14 1990-04-18 Toray Ind Inc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装置
CN103223722A (zh) * 2013-04-23 2013-07-31 苏州固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拉伸设备及其轨道装置
CN111086196A (zh) * 2020-03-19 2020-05-01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2807895U (zh) * 2020-06-01 2021-03-26 天津市帝标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铝单板加工用机械强度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5658B2 (ja) * 2002-11-08 2007-10-03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6320A (ja) * 1988-10-14 1990-04-18 Toray Ind Inc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装置
CN103223722A (zh) * 2013-04-23 2013-07-31 苏州固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拉伸设备及其轨道装置
CN111086196A (zh) * 2020-03-19 2020-05-01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2807895U (zh) * 2020-06-01 2021-03-26 天津市帝标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铝单板加工用机械强度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396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6396B (zh) 薄膜拉伸装置及其链夹动态定位方法
CN114228123B (zh) 纵横拉伸率趋于一致的薄膜拉伸装置
JP5230686B2 (ja) 金属ビレットを水平鋳造及び切断する装置と方法
US9616530B2 (en) Heat exchanger tube inserting apparatus
CN114228121B (zh) 提高薄膜在拉伸起始段同步性的拉伸装置
JP3998264B2 (ja) 移動する材料シートの搬送装置
CN111086196B (zh) 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324978A2 (en) Method of cutting a wood block and veneer lathe
CN107962100B (zh) 一种薄钢板切割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S61243756A (ja) 金属バンドを引つ張り又は制動する装置
US5571371A (en) Sheet material butt-joining apparatus
CN114289607B (zh) 一种冷弯成型中的在线连续冲孔装置
CN218892212U (zh) 用于拉伸薄膜设备的入口链盘装置
CA2220148C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correcting the tension profile of saw blades
US6158940A (en) Device for the back rounding of book blocks
JP3756611B2 (ja) スリーブ使用時におけるスリーブの位置の矯正方法及びその矯正装置
CN114248424B (zh) 薄膜纵向热矫形装置及方法
US20080265494A1 (en) Sheet Material Accumulating Method And Sheet Material Accumulating Apparatus
CN112809298A (zh) H型钢的制作系统
CN113211708A (zh) 一种塑料垂直发泡炉用真空扩幅器
JPH09104543A (ja) 調整装置
JP2691392B2 (ja) 金属ストリップ用の送給制御装置
KR101897832B1 (ko) 용액 제막 설비의 밴드 엣지 위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H03251440A (ja) タイヤ用帯状部材の切断装置
CN103662625A (zh) 橡胶片材制造装置以及橡胶片材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