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6035B -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6035B
CN113276035B CN202110571291.XA CN202110571291A CN113276035B CN 113276035 B CN113276035 B CN 113276035B CN 202110571291 A CN202110571291 A CN 202110571291A CN 113276035 B CN113276035 B CN 113276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arbon fiber
spacing
frame structure
fiber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12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6035A (zh
Inventor
李明桓
熊芬
陈志�
黄江玲
高祥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5712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6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6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6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夹持装置,包括接头本体,设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第一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中间位置,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第一限位控制部;第二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一端,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框架结构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容置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安放在所述容置槽内;以及碳纤维条带,包覆于所述碳纤维后地板以及所述装配金属件的外表面,用于过电泳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本发明可解决相关技术中随着白车身过电泳时,所述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会产生较大位移,使得连接区域脱胶、胶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大力推行轻量化的背景下,相对传统金属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重量、疲劳、热膨胀系数等材料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已得到大规模应用,汽车后地板作为白车身重要部件,碳纤维后地板已有多个应用开发案例;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金属件通常采用结构胶胶接,由于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其随白车身过电泳时,在没有限位夹持装置的情况下,一方面,180℃的电泳温度将导致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另一方面,结构胶在高温下会软化,同时,连接强度及延伸率也会大幅下降;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最终会导致与所述碳纤维后地板连接的连接区域脱胶、胶裂等破坏现象,从而无法满足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金属件的连接装配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限位夹持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白车身过电泳时,所述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会产生较大位移,使得连接区域脱胶、胶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限位夹持装置,包括:
接头本体,设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
第一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中间位置,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第一限位控制部;
第二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一端,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框架结构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容置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安放在所述容置槽内;以及
碳纤维条带,包覆于碳纤维后地板以及装配金属件的外表面,用于过电泳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端以及与所述限位端位置相反的卡槽端,所述限位端穿过所述框架结构向内延伸,所述卡槽端上开设槽口,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插设在所述槽口内,用以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轴向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结构顶面的固定部以及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伸入至所述槽口内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朝向所述槽口的一端端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槽口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啮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槽端的宽度,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卡槽端连接处呈喇叭口结构,所述槽口设于所述喇叭口结构的中心线延长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卡合部以及与所述卡合部连接并带动所述卡合部转动用以限制所述碳纤维条带位置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卡合部面对所述碳纤维条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末端开设限位槽,所述转动部的两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放入所述限位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为一端设有卡齿的卡条,所述转动部为两端带有阀门的光杆,所述卡条带有卡齿的一端面对所述碳纤维条带,所述卡条的另一端粘设在所述光杆上,通过旋转光杆两端的阀门用以带动所述卡条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转动,所述光杆的两端靠近所述阀门位置处设有所述限位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面依次设有容置所述碳纤维条带的连接孔以及容置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端穿过所述通孔向所述框架结构的内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条带包括起始端和终止端,所述起始端开设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大小与所述限位端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终止端纤维齐平,过电泳时,所述起始端伸入所述框架结构内,使所述限位端插入至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终止端穿过所述卡条并从所述通槽穿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的固定部为与所述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块,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锁紧部包括限位控制阀和旋转螺杆,所述限位控制阀安设在所述旋转螺杆的一端端部,所述旋转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块并向外延伸。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所述碳纤维条带采用碳纤维丝编织而成,其热膨胀系数与碳纤维后地板相匹配,且碳纤维自身模量和强度与金属匹敌,可抵抗金属热变形,从而确保所述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在连接区域不产生相对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位夹持装置,包括接头本体、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以及碳纤维条带,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上,用以配合限制所述碳纤维条带的位置,其中,所述碳纤维条带采用碳纤维丝编织而成,其热膨胀系数与碳纤维后地板相匹配,且碳纤维自身模量和强度与金属匹敌,可抵抗金属热变形,从而确保所述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在连接区域不产生相对位移;
本装置需要在所述碳纤维后地板及其周边所述装配金属件的连接区域开尺寸与所述碳纤维条带截面尺寸一致的微型缝,但是该微型缝不会影响碳纤维后地板及其周边装配金属件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同时,所述限位夹持装置的结构简单并且拆卸方便,可以多次回收使用,成本低廉,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中碳纤维条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中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中第一限位控制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中第二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限位夹持装置一侧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限位夹持装置;200、碳纤维后地板;300、装配金属件;10、接头本体;11、框架结构;12、容置槽;13、限位槽;20、第一限位机构;21、第一限位部;211、限位端;212、卡槽端;2121、槽口;22、第一限位控制部;221、固定部;222、锁紧部;2221、限位控制阀;2222、旋转螺杆;30、第二限位机构;31、第二限位部;311、卡合部;312、转动部;313、限位凸起;40、碳纤维条带;41、起始端;411、连接孔;42、终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限位夹持装置100,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随着白车身过电泳时,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300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会产生较大位移,使得连接区域脱胶、胶裂的问题。
所述白车身又叫车身本体,是指车身结构件及覆盖件的总成包括车顶盖、翼子板、发动机盖、行李箱盖和车门,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已得到大规模应用,汽车后地板作为白车身重要部件,碳纤维后地板已有多个应用开发案例,通常来讲,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铺设在后地板梁架总成上,碳纤维是新型结构材料,通常碳纤维后地板200需要与其周边的一些装配金属件300连接,一般采用胶粘,采用胶粘工艺的操作方便,制品的重量小,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通过电解质相通时,会产生化学腐蚀,碳纤维虽不是金属材料,但属于一种导电材料,和金属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即使所述碳纤维不会被腐蚀,但是其周边的所述装配金属件300会腐蚀;
因此,一般选用结构胶作为连接手段,不仅可以实现不同零件的粘接,也能阻断碳纤维和金属件的化学腐蚀,但是一般胶粘的连接强度不稳定,尤其当用于过电泳时,180℃的电泳温度将会导致碳纤维后地板200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300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同时,结构胶在高温下也会软化,出现脱胶、胶裂等的破坏。
本发明为了防止在白车身过电泳时,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300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设置了用于固定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与周边所述装配金属件300相对位置的限位夹持装置10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限位夹持装置100,用于车辆碳纤维后地板200过电泳时防止其与装配金属件300产生相对位移,包括接头本体10,所述接头本体10设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11;第一限位机构20,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设于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中间位置,包括第一限位部21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第一限位控制部22;第二限位机构30,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设于所述框架结构11的一端,包括第二限位部31,所述框架结构11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二限位部31的容置槽12,所述第二限位部31安放在所述容置槽12内;以及碳纤维条带40,所述碳纤维条带40采用T300级3K碳纤维丝,通过自动化编织设备织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所述碳纤维条带40包覆于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以及所述装配金属件300的外表面,用于过电泳时,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连接,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31,用以起柔性锁紧的作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一端还设置有长条状通过孔,所述长条状通过孔贯通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31位置处,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31一侧的所述长条状通过孔,并从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穿出;
而且,如图4所示,所述碳纤维条带40包括起始端41和终止端42,所述起始端4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连接,所述终止端4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31一侧的所述长条状通过孔,并从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穿出,所述终止端42的纤维齐平,用于有效固定。
此外,所述接头本体10设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用以承载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所述框架结构11的截面呈回字型,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中间开设通孔,所述通孔用以通过并且容置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所述框架结构11的一端开设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适配的容置槽12,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放置在所述容置槽12内;通过在所述接头本体10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机构20和第二限位机构30,当用于过电泳时,所述碳纤维条带40依次包覆于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和所述装配金属件300的外表面,同时,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和终止端42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上,通过所述碳纤维条带40用以柔性锁紧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与其周边所述装配金属件300的相对位置,避免了由于过电泳时,180℃的电泳温度将会导致碳纤维后地板200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300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产生较大相对位移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21包括限位端211以及与所述限位端211位置相反的卡槽端212,所述限位端211穿过所述框架结构11顶部中间开设的通孔并且向内延伸,所述卡槽端212上开设槽口2121,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22插设在所述槽口2121内,用以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轴向自由度;所述碳纤维条带40包括起始端41和终止端42,所述起始端41开设连接孔411,所述连接孔411的大小与朝向所述连接孔411的所述限位端211的一端尺寸相适配,所述终止端42纤维齐平,过电泳时,所述起始端41伸入所述框架结构11内,所述限位端211穿过所述框架结构11顶部开设的通孔并向内延伸并插入至所述连接孔411中,用以连接固定所述碳纤维条带40。
而且,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22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结构11顶面的固定部221以及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221伸入至所述槽口2121内的锁紧部222,所述锁紧部222朝向所述槽口2121的一端端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槽口2121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过电泳时,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啮合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22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轴向自由度,再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限位端211进一步限制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为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限位销的限位端211朝向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的连接孔411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22的固定部221为与所述框架结构11一体成型的固定块,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还可以是与所述框架结构11可拆卸设置,将所述固定块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按照实际的加工需求,本发明对此并没有限制;
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22的锁紧部222包括限位控制阀2221和旋转螺杆2222,所述限位控制阀2221安设在所述旋转螺杆2222的一端端部,所述旋转螺杆222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块并向外延伸;通过旋拧所述限位控制阀2221用以控制所述旋转螺杆2222在所述固定部221内的伸出与缩回,所述旋转螺杆2222伸出时,所述旋转螺杆2222与所述槽口212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旋转螺杆2222缩回时,所述旋转螺杆2222与所述槽口2121分离。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端211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槽端212的宽度,所述限位端211与所述卡槽端212连接处呈喇叭口结构,所述槽口2121设于所述喇叭口结构的中心线延长线上;喇叭口结构的设计更有利于稳定结构,同时在操作上也有一定的灵活度,同时,将所述槽口2121设于所述喇叭口结构的中心线延长线上,更有利于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22对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均衡控制。
这样,通过设置宽度不同的所述限位端211和所述卡槽端212,将所述限位端211与所述卡槽端212连接出设为喇叭口结构,在所述喇叭口结构的中心线延长线上设置所述槽口2121,将宽度小的限位端211穿过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中间伸入至设于所述起始端41的连接孔411内,所述喇叭口结构卡设在所述框架结构11的顶部中间的通孔内,过电泳时,旋钮所述限位控制阀2221,使得所述旋转螺杆2222穿出的所述固定部221伸入至所述槽口2121内,通过设置在所述旋转螺杆2222外表面的外螺纹与设置在所述槽口2121内的内螺纹啮合连接,通过所述限位控制阀2221控制所述旋转螺杆2222的伸出长短,用以锁紧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轴向自由度,进一步锁死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限位部31包括卡合部311以及与所述卡合部311连接并带动所述卡合部311转动用以限制所述碳纤维条带40位置的转动部312,所述转动部312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容置槽12内,所述卡合部311面对所述碳纤维条带40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311为一端设有卡齿的卡条,所述转动部312为两端带有阀门的光杆,所述卡条带有卡齿的一端面对所述碳纤维条带40,所述卡条的另一端粘设在所述光杆上,通过旋转光杆两端的阀门用以带动所述卡条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转动,所述光杆的两端靠近所述阀门位置处设有所述限位凸起313;通过将所述卡条的卡齿面面对所述碳纤维条带40,所述卡齿为连续的波浪形卡齿,过电泳时,所述波浪形卡齿顶持在所述碳纤维条带40上,由于波浪形的卡齿与所述碳纤维条带40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钮所述光杆两端的阀门,带动所述波浪形卡齿转动,所述波浪形卡齿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碳纤维条带40拉紧,所述波浪形卡齿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碳纤维条带40放松,所述波浪形卡齿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碳纤维条带40逐渐拉紧至最紧时,通过所述限位凸起313限制所述波浪形卡齿不再转动,用以锁死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位置。
如图7并结合图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2的末端开设限位槽13,所述转动部的两端设有限位凸起313,所述限位凸起313放入所述限位槽13中,所述限位凸起313的凸起方向与所述卡齿的朝向一致,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所述光杆两端的阀门,利用卡齿可锁死或者松开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终止端42,过电泳时,顺时针旋转所述光杆两端的阀门,使得所述卡齿转动并拉紧所述碳纤维条带40,当所述碳纤维条带40拉至最紧时,将所述限位凸起313放置在所述限位槽13中,可以锁死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位置,使得所述碳纤维条带40不再产生位移。
本发明所述限位夹持装置在过电泳时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首先,将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依次穿过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以及其周边的所述装配金属件300连接区域预留的微型缝;
(2)将完成(1)的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穿入所述接头本体10的框架结构11内,完成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的固定;
(3)将限位销的限位端211插入至所述框架结构11顶部的通孔中并向下延伸,确保所述限位销的限位端211插入至设于所述碳纤维条带40起始端41的连接孔411后,旋钮所述限位控制阀2221,使得所述旋转螺杆2222伸入至所述槽口2121中啮合连接;
(4)将完成上述步骤的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终止端42从所述框架结构11顶部的长条状通过孔穿出并拉紧,同时,将所述第二限位部31的所述转动部312放置在所述容置槽12中,通过旋钮所述转动部312,使得所述卡条的卡齿顶持在所述碳纤维条带40上,并带动所述碳纤维条带40做拉紧运动;
(5)拉紧后将所述限位凸起313放置在所述限位槽13内进行限位固定,确保所述卡齿能够锁死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终止端42。
本发明所述限位夹持装置100包括接头本体10、第一限位机构20、第二限位机构30以及碳纤维条带40,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分别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10上,用以配合限制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位置,其中,所述碳纤维条带40采用碳纤维丝编织而成,其热膨胀系数与碳纤维后地板200相匹配,且碳纤维自身模量和强度与金属匹敌,可抵抗金属热变形,从而确保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300在连接区域不产生相对位移;本装置需要在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及其周边所述装配金属件300的连接区域开尺寸与所述碳纤维条带40截面尺寸一致的微型缝,但是该微型缝不会影响碳纤维后地板及其周边装配金属件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同时,所述限位夹持装置100的结构简单并且拆卸方便,可以多次回收使用,成本低廉,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同时,本发明还公布了所述限位夹持装置过电泳时的工作过程:首先,将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依次穿过所述碳纤维后地板200以及其周边的所述装配金属件300连接区域预留的微型缝;将完成上述步骤的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穿入所述接头本体10的框架结构11内,完成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起始端41的固定;再将限位销的限位端211插入至所述框架结构11顶部的通孔中并向下延伸,确保所述限位销的限位端211插入至设于所述碳纤维条带40起始端41的连接孔411后,旋钮所述限位控制阀2221,使得所述旋转螺杆2222伸入至所述槽口2121中啮合连接;将完成上述步骤的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终止端42从所述框架结构11顶部的长条状通过孔穿出并拉紧,同时,将所述第二限位部31的所述转动部312放置在所述容置槽12中,通过旋钮所述转动部312,使得所述卡条的卡齿顶持在所述碳纤维条带40上,并带动所述碳纤维条带40做拉紧运动;最后,拉紧后将所述限位凸起313放置在所述限位槽13内进行限位固定,确保所述卡齿能够锁死所述碳纤维条带40的终止端42。
本发明所述限位夹持装置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法更是通俗易懂,特别适合在目前这个要求高效的生产环境下,同时,紧跟社会风向,推行汽车轻量化,摒弃传统的金属材料,选用更为轻便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重量、疲劳、热膨胀系数等材料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条带采用T300级3K碳纤维丝,通过自动化编织设备织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所述碳纤维条带包覆于所述碳纤维后地板以及所述装配金属件的外表面,用于过电泳时,所述碳纤维条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碳纤维条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主要起柔性锁紧的作用,不但实现了汽车轻量化的设计,而且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白车身过电泳时,高温导致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的技术问题,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利用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柔性束缚,防止碳纤维后地板与其周边装配金属件由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同时,所述限位夹持装置不仅仅可以用于汽车过电泳,在其他情形下,需要将粘合连接的两个目标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在外界环境条件下粘合的两目标产生相对位移时,都可以采用本限位夹持装置,因为本发明所述限位夹持装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头本体,设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
第一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中间位置,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第一限位控制部;
第二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一端,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框架结构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容置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安放在所述容置槽内;以及
碳纤维条带,包覆于碳纤维后地板以及装配金属件的外表面,用于过电泳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端以及与所述限位端位置相反的卡槽端,所述限位端穿过所述框架结构向内延伸,所述卡槽端上开设槽口,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插设在所述槽口内,用以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轴向自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结构顶面的固定部以及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伸入至所述槽口内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朝向所述槽口的一端端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槽口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槽端的宽度,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卡槽端连接处呈喇叭口结构,所述槽口设于所述喇叭口结构的中心线延长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卡合部以及与所述卡合部连接并带动所述卡合部转动用以限制所述碳纤维条带位置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卡合部面对所述碳纤维条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末端开设限位槽,所述转动部的两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放入所述限位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一端设有卡齿的卡条,所述转动部为两端带有阀门的光杆,所述卡条带有卡齿的一端面对所述碳纤维条带,所述卡条的另一端粘设在所述光杆上,通过旋转光杆两端的阀门用以带动所述卡条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转动,所述光杆的两端靠近所述阀门位置处设有所述限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面依次设有容置所述碳纤维条带的长条状通过孔以及容置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端穿过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框架结构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条带包括起始端和终止端,所述起始端开设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大小与所述限位端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终止端的纤维齐平,过电泳时,所述起始端伸入所述框架结构内,使所述限位端插入至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终止端穿过所述卡合部并从所述框架结构顶部的所述长条状通过孔穿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限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控制部的固定部为与所述框架结构的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块,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锁紧部包括限位控制阀和旋转螺杆,所述限位控制阀安设在所述旋转螺杆的一端端部,所述旋转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块并向外延伸。
CN202110571291.X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Active CN113276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1291.XA CN113276035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1291.XA CN113276035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035A CN113276035A (zh) 2021-08-20
CN113276035B true CN113276035B (zh) 2022-12-27

Family

ID=7728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1291.XA Active CN113276035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603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86558A5 (de) * 1992-04-06 1996-04-30 Balzers Hochvakuum Halteanordnung fur ein flochiges Werkstuck sowie Troger mit mindestens einer solchen.
CN2794722Y (zh) * 2005-04-06 2006-07-12 昆山市华恒焊接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自动定心夹具
CN207593594U (zh) * 2017-04-24 2018-07-10 理原车辆技术研发(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车身零件粘接工装夹具机构
CN107297693B (zh) * 2017-06-21 2019-07-23 重庆大学 一种汽车冲压-焊接生产线零件及总成的柔性抱具
CN207643005U (zh) * 2017-12-14 2018-07-24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夹具
CN209036340U (zh) * 2018-07-04 2019-06-28 韦克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电泳胶片夹紧装置
CN210849227U (zh) * 2019-09-05 2020-06-26 北京海泰斯工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钻孔紧固装置
CN112025340A (zh) * 2020-08-31 2020-12-04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薄壁零件加工的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035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07431A (ja) 成形ビードに部品を取り付ける方法、成形ビードに部品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中間取付装置、グレージング板、および前記装置の使用
TR201810195T4 (tr) Profilli bir kordon üzerine bir yamanın sabitlenme yöntemi ve yöntem ile elde edilen cam.
CN113276035B (zh) 一种限位夹持装置
EP4005881A1 (en) Wiper ar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4105519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車体固定構造
US7178856B2 (en) Mounting method of clip and weather strip
CN115848107A (zh) 玻璃组件及车辆
CN108437910A (zh) 一种带有饰条的包边玻璃总成
CN201357135Y (zh) 一种汽车涂装工艺中的汽车车门定位装置
CN213627057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收紧转舌锁
KR100489263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패널의 결합구조
KR100791031B1 (ko) 플라스틱 외판을 가지는 이중 판넬
CN215155430U (zh) 滑动卡合件及折叠船
KR102343026B1 (ko) 차량용 가니쉬 결합구조체
JP2004106684A (ja) 屋根上部品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JPS6099715A (ja) ウインドウパネルの固定構造
CN216589535U (zh) 拉索总成及车辆
CN113187784B (zh) 使用紧固件辅助连接塑料件的装置、内饰件及汽车
CN219457269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磁性元器件
CN220947478U (zh) 一种车门密封盖板
JP2570345Y2 (ja) タキシーメータの封印構造
JP2826981B2 (ja) バックバイザーの取付構造
CN214468426U (zh) 一种两端具有密封扣的灯
CN115949305A (zh)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KR20000003865U (ko) 자동차 의장용 루프몰딩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