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2543B - 气缸盖 - Google Patents

气缸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2543B
CN113272543B CN201980088166.4A CN201980088166A CN113272543B CN 113272543 B CN113272543 B CN 113272543B CN 201980088166 A CN201980088166 A CN 201980088166A CN 113272543 B CN113272543 B CN 1132725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cylinder head
insulating member
intake port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81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2543A (zh
Inventor
小岛光高
村田真一
石井广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72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2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35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intake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35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intake channels
    • F02F1/425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intake channels with a separate deviation element inside the chann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35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intake channels
    • F02F1/4257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intake channels with an intake li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1/00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1/002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involving cylinder he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气缸盖(1)具备:形成有与发动机的燃烧室(2)连通的进气端口(3)的气缸盖主体(10);及沿着进气端口(3)的内侧配置的树脂制且环状的绝热部件(20)。在进气端口(3)中的绝热部件(20)的进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以与该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大小相比该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缩小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14),在绝热部件(20)与台阶部(14)之间配置有将绝热部件(20)与台阶部(14)之间密封的环状的密封部件(21)。

Description

气缸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气缸盖。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发动机的气缸盖例如通过使用铝、铝合金铸造而成型,热传导率较高。因此,连接至燃烧室的进气端口被从燃烧室传来的热加热,导致在进气端口流通的进气的温度上升。若进气的温度上升,则吸入空气量容易减少,并且容易产生爆震,可能使发动机性能降低。针对这样的技术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通路结构,将树脂制的绝热部件配置于进气端口的内表面,从而抑制进气的温度上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3600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在将树脂制的绝热部件(树脂部件)配置在用铝等材料(原材料)成型的气缸盖的进气端口内的情况下,不使绝热部件阻碍进气的流动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即使通过绝热部件抑制了进气温度的上升,若招致进气阻力的增大,则配置绝热部件的优势会减少。
另外,作为将树脂制的绝热部件配置于进气端口的内表面的方法,可列举出上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的注塑成型。即,将模具框架插入于通过铸造成型的气缸盖的成为进气端口的部分并固定,将树脂填充至该部分的内表面与模具框架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的方法。在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确保密封面以使得树脂不会漏到上述空间以外就变得很重要。然而,由于气缸盖自身是铸造物,因此尺寸精度较粗,存在难以确保密封面的技术问题。对此,考虑了对成为进气端口的部分的内表面进行机械加工来确保密封面的方法,但考虑到加工时间、加工精度、加工成本等,将工具插入燃烧室侧的狭窄空间来进行机械加工是很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气缸盖是鉴于这样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是提高配置于进气端口内的树脂制的绝热部件的定位精度,避免进气阻力增大。另外,不限于该目的,能够发挥由后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导出的、现有技术无法得到的作用效果也是本发明的其他目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在此公开的气缸盖具备:气缸盖主体,该气缸盖主体形成有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连通的进气端口;以及树脂制且环状的绝热部件,该绝热部件配置在所述进气端口的内侧。在所述进气端口中的所述绝热部件的进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以与所述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大小相比所述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缩小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在所述绝热部件与所述台阶部之间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对所述绝热部件与所述台阶部之间进行密封。
(2)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件为弹性体。
(3)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绝热部件为不同材质。
(4)优选的是,在所述气缸盖主体中,供阀导向件插通的插通孔形成为与所述进气端口连通。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相比所述插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流动方向的上游侧。
(5)优选的是,在所述密封部件设有壁部,在所述密封部件嵌于所述台阶部的状态下,该壁部沿着所述进气端口的内表面。
(6)优选的是,所述进气端口形成为经由两个进气阀孔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两股形状,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进气端口的分成两股的分支点,或者相比所述分支点位于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7)在上述(6)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嵌于两股形状的所述台阶部的两个环状部以及将所述两个环状部连结的连结部。
(8)另外,在上述(7)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连结部比各个所述环状部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气缸盖,能够提高配置于进气端口内的绝热部件的定位精度。因此,能够避免由于从绝热部件流出的树脂导致的进气阻力的增大,以及能够避免由于绝热部件的顶端的一部分隆起至进气端口内导致的进气阻力的增大,能够有助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另外,能够通过绝热部件来抑制进气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吸入空气量的减少和爆震的产生,能够实现发动机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发动机的前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进气侧部分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是从进气侧观察图1的气缸盖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的A方向向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气缸盖的进气端口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的B-B向视剖视图)。
图4是从图3的剖视图去除绝热部件而仅表示气缸盖主体的剖视图。
图5的(a)和(b)是密封部件的俯视图和主视图,(c)是表示将该密封部件插入于进气端口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c)所示的将密封部件插入于进气端口时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密封部件嵌于图4所示的进气端口的台阶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用于使图3所示的进气端口成型的滑动模具的一例的立体图,(a)是完全组装后的状态,(b)是挪开了一个侧方模具的状态。
图9是表示图8的(a)所示的插入了滑动模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a)所示的插入了滑动模具的状态的剖视图(相当于图1的C-C向视剖视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作为实施方式的气缸盖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示例,并没有排除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表示的各种变形、技术的应用的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它们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另外,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取舍选择,或者进行适当组合。
[1.气缸盖的结构]
图1是从发动机的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气缸盖1的进气侧部分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气缸盖1的侧视图(图1的A方向向视图)。气缸盖1是构成例如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的零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发动机的气缸盖1,该发动机的四个气缸并排设置为一列,并且在一个气缸设有两个进气阀和两个排气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中,配备有向燃烧室2(参照图3)喷射燃料的缸内喷射阀(图示略)以及向进气端口3喷射燃料的端口喷射阀(图示略)。另外,图3是表示进气端口3的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的B-B向视剖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气缸盖1具有:例如通过用铝、铝合金铸造而成型的气缸盖主体10、后述的绝热部件20以及密封部件21(参照图3)。在气缸盖1中,在每个气缸形成有进气端口3、端口喷射阀的安装孔5以及缸内喷射阀的安装孔6。进气端口3和各安装孔5、6在气缸盖1的进气侧的壁部1a开口。另外,在该壁部1a形成有:台座部8,该台座部8供与缸内喷射阀连接的输送管固定;以及注入口9,该注入口9用于供给成为后述的绝热部件20(参照图3)的熔融树脂。
气缸盖主体10是构成气缸盖1的主体部的部件,如图3及图4所示,气缸盖主体10具有燃烧室2、安装孔5、6等,并且具有构成进气端口3的主体部11(成为进气端口3的部分)。另外,图4是从图3的剖视图去除绝热部件20及密封部件21而仅显示气缸盖主体10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1(进气端口3)形成为经由两个进气阀孔4(参照图6)与燃烧室2连通的两股形状。另外,在图3及图4中,对于将主体部11分成两股的壁部省略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缸盖主体10中,供未图示的阀导向件插通的插通孔7和端口喷射阀的安装孔5均形成为与主体部11连通。另外,在主体部11形成有扩张部16、安装孔5的开口5a以及插通孔7的开口7a,该扩张部16向供端口喷射阀安装的一侧(图4中的上侧)扩展而形成。
如图3所示,绝热部件20是(沿着主体部11的内表面)配置于进气端口3的内侧,并且抑制气缸盖主体10的热向进气传导的环状的部件。绝热部件20由热传导率比气缸盖主体10的材质低的树脂形成,更优选的是由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另外,在图3中为了易于理解,对绝热部件20标注点状图案。
绝热部件20是设于进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以下仅称为“上游侧”),并且大范围地包覆主体部11的内表面的部分。另一方面,密封部件21是相比绝热部件20位于进气的流动的下游侧(以下仅称为“下游侧”),并且与绝热部件20连续设置的环状的部件。另外,这里说的“连续”不仅指完全一体化的状态(无接缝地连续的状态),也包含密封部件21与绝热部件20粘接而看起来(好像)一体化的状态(在粘接面附着有气泡等的状态)。
绝热部件20和密封部件21的材质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绝热部件20与密封部件21为不同材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密封部件21的材质是比绝热部件20柔软性高的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密封部件21为非金属的弹性体(例如树脂、橡胶)的情况。
如图3所示,绝热部件20配置在主体部11的全长中的除了燃烧室2侧的部分(下游部)。换言之,在主体部11中存在未配置绝热部件20的部分和配置有绝热部件20的部分。以下,将前者的部分称为露出部12,将后者的部分称为包覆部13。即,露出部12是气缸盖主体10的原材料面与进气直接接触的(露出的)部分,包覆部13是被绝热部件20覆盖而气缸盖主体10的原材料面不与进气直接接触的部分。绝热部件20与露出部12一起构成进气端口3的内表面。
如图3及图4所示,露出部12位于主体部11中的燃烧室2侧,包覆部13相比露出部12位于上游侧。包覆部13的与进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以下仅称为“截面”)形成为比露出部12大。因此,在露出部12与包覆部13的边界设有截面的大小变化的台阶部14。换言之,在进气端口3中的绝热部件20的下游侧,以截面的大小相比上游侧缩小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1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1从形成于气缸盖主体10的壁部1a的开口11a到台阶部14为止的部分形成为直线状。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未图示的进气歧管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台阶部14位于主体部11(进气端口3)的分成两股的分支点15(参照图4、图6)或相比分支点15位于下游侧。另外,台阶部14相比供阀导向件插通用的插通孔7的开口7a位于上游侧。即,在一个主体部11设有两个台阶部14,各台阶部14与燃烧室2分离地设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气缸盖主体10的主体部11的壁部1a侧的端部(进气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缩小,在该部分设有未配置绝热部件20的第二露出部12′。
在此详述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21的结构。密封部件21位于绝热部件20与台阶部14之间,并具有将它们之间密封(即与绝热部件20以及台阶部14双方紧贴而进行密封)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21具有嵌于两股形状的台阶部14的两个环状部21a以及将两个环状部21a连结的连结部21b。
图5的(a)及(b)是表示将具有环状部21a的密封部件21从气缸盖主体10取出的俯视图及主视图。如图5的(a)及(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21的两个环状部21a通过一个连结部21b连结,并能够仿照眼镜形状。
各环状部21a是分别嵌于台阶部14的环状的部分,以眼镜为例,相当于镜片的缘(所谓的轮圈)。环状部21a具有与台阶部14的截面一致的外形,并具有在周向上大致相同的厚度。两个环状部21a形成如成为镜面对象那样的形状,并且彼此空开间隙地相邻。连结部21b是将两个环状部21a的最接近的部位连结的部分,以眼镜为例,相当于鼻架。连结部21b比各环状部21a薄肉,如图5的(c)所示,容易向两个环状部21a彼此靠近的方向弯折。另外,也可以是在连结部21b设置辅助弯折的凹槽而更容易弯折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21设有壁部21c,该壁部21c从各环状部21a的两个部位各自向相同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壁部21c是在密封部件21嵌于台阶部14的状态下沿着进气端口3的包覆部13的内表面的部分,如图5的(c)所示,壁部21c向在密封部件21为弯折的状态时成为内侧的方向延伸。壁部21c兼具有保持密封部件21被设置于主体部11时的姿势的功能,以及在成为绝热部件20的熔融树脂被注入时促进与熔融树脂的一体化的功能。在此,例示了两个壁部21c互相错开90度设置于各环状部21a的密封部件21,但壁部21c的个数、配置并不限于此。
绝热部件20的厚度及密封部件21的厚度被设定为与包覆部13相对于露出部12的截面的大小的差(台阶部14的高低差)相应。这是因为,如果露出部12的内表面与绝热部件20及密封部件21的各内表面顺滑地连接,能够避免进气阻力的增大。即,这是因为,如果台阶部14的高低差被设定为与绝热部件20的厚度及密封部件21的厚度大致相同,则在密封部件21嵌于台阶部14且包覆部13配置有绝热部件20的状态下,绝热部件20和密封部件21与露出部12能够形成为共面的内表面。
[2.气缸盖的制造方法]
接着,使用图6~图10对通过将绝热部件20和密封部件21配置到上述的气缸盖主体10的主体部11来制造气缸盖1的方法进行说明。另外,事先准备好具有图5的(a)~(c)所示的形状的密封部件21。另一方面,绝热部件20是将密封部件21配置在主体部11内之后,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
首先,如图6所示,将密封部件21从在壁部1a形成的主体部11的开口11a插入。主体部11的开口11a比主体部11的中途的截面小,因此,如图5的(c)所示,将密封部件21以弯折的状态插入。然后,如图7所示,将密封部件21嵌入台阶部14。
接着,从开口11a插入模具30,并使模具30的顶端部分紧贴于密封部件21。在此,用图8的(a)及(b)表示模具30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模具30是滑动模具,具有比主体部11的内形状小的外形状,由沿着插入主体部11的方向(进气的流通方向)分割出的多个零件组合而构成。具体而言,模具30具有:上方模具31,该上方模具31配置在包含主体部11的扩张部16的上部;下方模具32,该下方模具32相比上方模具31配置在下方;中央模具33,该中央模具33配置在上方模具31与下方模具32之间;侧方模具34,该侧方模具34至少配置在中央模具33的两侧方;以及阀模具35,该阀模具35插通于安装孔5。
另外,图8的(a)及(b)所示的侧方模具34形成为与上方模具31及下方模具32的两侧方的整体接触的形状。如图8的(b)所示,侧方模具34形成为相对于各模具31~33滑动自如。另外,中央模具33形成为相对于上方模具31及下方模具32双方滑动自如。另外,阀模具35形成为嵌合于上方模具31的形状,并具有保持上方模具31的功能。
对滑动模具30的插入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将上方模具31从开口11a插入并收容于扩张部16,在该状态下,将阀模具35从安装孔5插入并嵌合于上方模具31。接着,将下方模具32从开口11a插入,进而将中央模具33一边相对于上方模具31及下方模具32滑动一边插入,由此,在主体部11的内部组装三个模具31~33。最后,将两个侧方模具34分别一边相对于三个模具31~33滑动一边插入,由此,将滑动模具30设为图10所示的状态。另外,如上所述,滑动模具30的顶端部分与成为环状部21的部件紧贴。
然后,向配置有滑动模具30的主体部11的内部供给成为绝热部件20的熔融树脂。在本实施方式的气缸盖主体10中,在各气缸形成有用于供给熔融树脂的注入口9,因此,将未图示的注射器与各注入口9连接,使熔融树脂流入。熔融树脂在形成于主体部11的内表面与滑动模具30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扩散。
在此,供熔融树脂扩散的空间中的燃烧室2侧的缘部由嵌入于台阶部14的密封部件21密封。因此,避免了树脂向燃烧室2侧泄漏。另一方面,在滑动模具30插入于主体部11的状态下,在主体部11的上游侧的缩小部分与滑动模具30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该间隙具有吸收滑动模具30的位置偏离的作用,但也有产生熔融树脂泄漏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模具30安装有修整用的零件36,该修整用的零件36与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法兰面11b(参照图6、图9)紧贴。由此,供熔融树脂扩散的空间中的开口11a侧的缘部也被密封,避免树脂泄漏。
通过熔融树脂硬化,从而密封部件21与熔融树脂一体化,绝热部件20与密封部件21一体化。之后,以与插入滑动模具30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抽出滑动模具30。即,使两个侧方模具34滑动并将它们抽出,接着抽出中央模具33。接着,使下方模具32在由于抽出中央模具33而产生的空间上升后将其抽出。进而,抽出阀模具35,并使上方模具31在由于抽出中央模具33和下方模具32而产生的空间下降后将其抽出。这样,通过先抽出侧方模具34及中央模具33,能够尽量避免与绝热部件20的内表面的接触地抽出下方模具32及上方模具31。
[3.作用、效果]
(1)在上述的气缸盖1中,在进气端口3设置有截面的大小变化的台阶部14,并配置有对该台阶部14与绝热部件20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21,因此,能够通过密封部件21来提高配置于进气端口3内的绝热部件20的定位精度,能够抑制在成型时产生的毛刺。因此,能够避免由于配置绝热部件20及密封部件21而产生的进气阻力的增大。
另外,由于密封部件21不突出至进气端口3内,因此能够使绝热部件20与进气端口3的露出部12在尽量减小了台阶的状态下顺滑地连接。即,由于能够形成共面的内表面,因此能够避免由于进气端口3内的截面积的一部分缩小而导致的进气阻力的增大,并且能够避免由于绝热部件20的顶端的一部分隆起至进气端口3内而导致的进气阻力的增大,因此,能够确保空气量,能够有助于提高发动机性能。
另外,通过绝热部件20还能够抑制进气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吸入空气量的减少和爆震的产生,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实现发动机性能的提高。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气缸盖1中,在进气端口3中的靠近燃烧室2的部分未配置绝热部件20而设置为露出部12,因此,即使由于排气的逆流而高温的气体进入进气端口3内,也能够抑制绝热部件20的劣化。另外,通过使露出部12变平滑,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由于燃料、润滑油的性状而引起的沉淀物的堆积,能够抑制燃烧性能的变化。
(2)上述的密封部件21为弹性体,因此容易插入主体部11,进而在插入模具30并紧贴时容易变形,因此能够与模具30紧贴而使间隙消失。由此,能够防止熔融树脂泄漏,能够抑制由于绝热部件20导致的进气阻力的增加。另外,在密封部件21为树脂的情况下,与熔融树脂一体化,因此能够实现进气阻力的降低。
(3)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将密封部件21与绝热部件20设为不同材质,从而能够选择与它们各自的作用相应的材料。例如,通过将密封部件21设为弹性体,能够发挥较高的密封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21的定位精度。另外,对绝热部件20选择绝热效果较高的材料,由此,能够利用密封部件21防止熔融树脂泄漏,并配置绝热效果较高的绝热部件20。
(4)上述的主体部11的台阶部14相比供阀导向件插通的插通孔7的开口7a位于上游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绝热部件20受到从燃烧室2逆流的高温气体的影响而劣化的情况。
(5)进一步地,由于在上述的密封部件21设有壁部21c,因此能够保持嵌入于台阶部14的状态的密封部件21的姿势,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21的位置精度。另外,由于壁部21c沿着包覆部13的内表面,因此密封部件21与绝热部件20容易经由壁部21c而一体化。
(6)上述的主体部11形成为两股形状,台阶部14位于主体部11的分支点15或相比分支点15位于下游侧。分支点15的截面接近圆形状,因此能够在插入模具30而使密封部件21变形时施加大致均等的负载,能够使密封部件21的变形量均匀化。由此,防止熔融树脂泄漏的效果提高,因此能够抑制因绝热部件20导致的进气阻力的增加。
(7)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了两个环状部21a连结的形状。即,仅通过将一个密封部件21嵌于两个台阶部14就能够设置两个环状部21a,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位置精度。另外,环状部21a是连结形状,因此能够在插入密封部件21时不容易弄错该密封部件21的朝向。
(8)上述的连结部21b比各环状部21a薄,因此能够简单地使使密封部件21成为弯折的状态。由此,能够将密封部件21容易地插入于主体部11,能够简单且精度良好地嵌入于台阶部14,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环状部21a的位置精度。
[4.变形例]
上述的气缸盖1的结构是一例,但不现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不是直列四气缸发动机的气缸盖,也可以是具备缸内喷射阀及端口喷射阀双方的发动机的气缸盖。另外,可以是在气缸设有一个进气阀的发动机的气缸盖、在一个气缸设有两个以上进气阀的气缸盖但在进气端口内未分成两股的结构(从进气端口的入口部起分别由独立的端口形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进气端口的形状不形成为两股形状,设于一个进气端口的密封部件由一个环状部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密封部件21为弹性体(树脂、橡胶)的情况,但密封部件21的材质不限定于弹性体。另外,密封部件21与绝热部件20也可以由相同材质形成。
上述的进气端口3的结构是一例,台阶部14的位置也可以是上述位置以外的位置。例如,在分支点15位于进气端口3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台阶部相比于分支点15设于上游侧。另外,若是未设置端口喷射阀的发动机,则也不需要扩张部16。至少,在进气端口3只要形成有:位于燃烧室2侧的露出部12、相比露出部12位于上游侧并覆盖绝热部件20的包覆部13、位于露出部12及包覆部13的边界的台阶部14即可。
上述的绝热部件20的结构是一例,但不限于上述的内容。至少绝热部件20只要是配置于进气端口3的内侧,且形成为环状的树脂零件即可。
上述的模具30的结构是一例,但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侧方模具34位于上方模具31及下方模具32的两侧方的形状的滑动模具30,但也可以是将中央模具的宽度缩小,侧方模具位于上方模具与下方模具之间(仅位于中央模具的侧方)的滑动模具。另外,制造气缸盖1的方法(例如,插入滑动模具的顺序及抽出的顺序)也是一例,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另外,在进气端口的形状不是底切形状(英语:undercut)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单一的模具。
符号说明
1 气缸盖
2 燃烧室
3 进气端口
4 进气阀孔
7 插通孔
7a 开口
10 气缸盖主体
11 主体部
12 露出部
13 包覆部
14 台阶部
15 分支点
20 绝热部件
21 密封部件
21a 环状部
21b 连结部
21c 壁部

Claims (6)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缸盖主体,该气缸盖主体形成有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连通的进气端口;以及
树脂制且环状的绝热部件,该绝热部件配置在所述进气端口的内侧,
在所述进气端口中的所述绝热部件的进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以与所述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大小相比所述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缩小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
在所述绝热部件与所述台阶部之间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对所述绝热部件与所述台阶部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进气端口形成为经由两个进气阀孔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两股形状,
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进气端口的分成两股的分支点,或者相比所述分支点位于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嵌于两股形状的所述台阶部的两个环状部以及将所述两个环状部连结的连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为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绝热部件为不同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缸盖主体中,供阀导向件插通的插通孔形成为与所述进气端口连通,
所述台阶部相比所述插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流动方向的上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部件设有壁部,在所述密封部件嵌于所述台阶部的状态下,该壁部沿着所述进气端口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比各个所述环状部薄。
CN201980088166.4A 2019-01-07 2019-12-25 气缸盖 Active CN1132725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0829 2019-01-07
JP2019-000829 2019-01-07
PCT/JP2019/050940 WO2020145153A1 (ja) 2019-01-07 2019-12-25 シリンダヘッ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2543A CN113272543A (zh) 2021-08-17
CN113272543B true CN113272543B (zh) 2022-12-20

Family

ID=71520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166.4A Active CN113272543B (zh) 2019-01-07 2019-12-25 气缸盖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0667B2 (zh)
EP (1) EP3910186A4 (zh)
JP (1) JP7173166B2 (zh)
CN (1) CN113272543B (zh)
WO (1) WO202014515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269A (zh) * 2008-07-22 2010-01-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分隔构件和分隔构件的制造方法
JP2016211540A (ja) * 2015-05-13 2016-12-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断熱ポート部品
CN107208569A (zh) * 2015-01-29 2017-09-2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进气口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6041Y2 (ja) * 1988-11-14 1997-0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
US5239956A (en) * 1991-06-07 1993-08-31 Detroit Diesel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ylinder heads and similar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H0538337U (ja) * 1991-10-23 1993-05-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岐管形排気通路を備えたエンジン部品
JP3342351B2 (ja) * 1997-06-27 2002-11-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吸気管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への接続装置
JP4147938B2 (ja) 2002-12-26 2008-09-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構造
JP4306660B2 (ja) * 2005-08-25 2009-08-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構造
JP4655033B2 (ja) * 2006-12-13 2011-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AT511601B1 (de) * 2011-07-28 2013-01-15 Avl List Gmbh Zylinderkopf mit flüssigkeitskühlung
JP5513469B2 (ja) * 2011-11-15 2014-06-0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390794B2 (ja) * 2015-07-30 2018-09-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吸気ポート用インサートの金型アッセンブリ
JP6676950B2 (ja) * 2015-12-15 2020-04-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ポートの断熱構造体
JP6729062B2 (ja) 2016-06-27 2020-07-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通路構造
JP6471731B2 (ja) * 2016-08-15 2019-0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6444352B2 (ja) * 2016-09-29 2018-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単気筒内燃機関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269A (zh) * 2008-07-22 2010-01-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分隔构件和分隔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7208569A (zh) * 2015-01-29 2017-09-2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进气口结构
JP2016211540A (ja) * 2015-05-13 2016-12-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断熱ポート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0186A1 (en) 2021-11-17
EP3910186A4 (en) 2022-03-02
WO2020145153A1 (ja) 2020-07-16
JP7173166B2 (ja) 2022-11-16
US11530667B2 (en) 2022-12-20
JPWO2020145153A1 (ja) 2021-09-27
CN113272543A (zh) 2021-08-17
US20220112859A1 (en) 2022-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6819B2 (en) Sealing structure and gasket
US8091518B2 (en) Cooling passage partiti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400462B (zh) 用于制造气缸盖的方法以及气缸盖
JP5091989B2 (ja) スペーサ
EP2730820A1 (en) Gasket and throttle body
EP0604411A1 (en) INLET TUBING / FUEL RAMP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13272543B (zh) 气缸盖
EP0542789A1 (en) INTAKE MANIFOLD FUEL PIPE AND METHOD.
JP7028343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227374B2 (ja) スペーサ
JPWO2017017843A1 (ja) 吸気ポート用インサートの金型アッセンブリ
CN100429393C (zh) 发动机冷却液跨接件组件
JP7028344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413651B2 (ja) 排気還流装置
JP6107541B2 (ja) 燃料噴射弁
JP6252258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構造
JP7136233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
EP3910187B1 (en) Cylinder head
US7056464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teel insert for molded rubber part
JP4868037B2 (ja) 過給機の製造方法及び過給機
JP6306761B2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5227373B2 (ja) スペーサ
CN117948215A (zh) 发动机和间隔件
JP2011190731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シリンダヘッド
JP2009228630A (ja)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の成形金型、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