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0768B - 屏蔽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屏蔽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0768B
CN113270768B CN202110184110.8A CN202110184110A CN113270768B CN 113270768 B CN113270768 B CN 113270768B CN 202110184110 A CN202110184110 A CN 202110184110A CN 113270768 B CN113270768 B CN 113270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ylindrical body
key groove
groove portion
shield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41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0768A (zh
Inventor
安藤博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70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0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0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0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屏蔽电连接器,能够在不降低屏蔽壳体的强度的情况下形成键槽部。屏蔽电连接器(10)将与对方连接器(60)的插拔方向(X)设为轴线方向,具有屏蔽壳体(50),屏蔽壳体具有绕上述轴线将端子(20、30)包围的金属板制的筒状体部(51),所述筒状体部(51)具有外板部(52),外板部在朝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的接收开口部(51A)的开口缘部的周向的一部分范围翻折而位于与所述筒状体部(5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至少在所述筒状体部(51)形成有缺口状的键槽部(51),键槽部在翻折的区域内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开口缘部开口,从而接收所述对方连接器(60)的键部(66)。

Description

屏蔽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屏蔽电连接器,已知一种电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该屏蔽壳体具有金属板制的筒状体部,该筒状体部将以与对方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为轴线方向而配置的端子绕上述轴线包围。
该种类的连接器例如被专利文献1公开。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在专利文献1中是微型插头1’)中,具有大致方筒形的筒状体部的屏蔽壳体(屏蔽件10’)将通过外壳(在专利文献1中未标注附图标记)排列并保持的端子(接触柱13a~13e)包围。该屏蔽壳体(屏蔽件10’)被插入具有几乎相同形状的对应筒状体部的对方连接器(微型插座2’)的屏蔽壳体(屏蔽件20’)的上述对应筒状体部。
在上述连接器的屏蔽壳体的周向的一个部位(图示的例子中是作为端子排列方向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作为键槽部(凹部17)的缺口沿轴线方向延伸而形成,在对方连接器的屏蔽壳体的对应筒状体部的周向上与上述键槽对应的位置处作为键设置的突片(突出部28)与上述键槽卡合。而且,即使对方连接器具有相同形状的对应筒状体部的屏蔽壳体,也阻止了在与标准的对方连接器不同的位置处设有突片以作为键的对方连接器的嵌合。
上述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以通过将一块金属板在周向上弯曲的方式形成为大致方筒形的筒状体部,上述键槽这一部分是通过将一块金属板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1023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屏蔽壳体的筒状体部的整周仅由一块金属板形成,在其周向的一个部位处,作为缺口形成有键槽。因此,键槽这一部分是通过在屏蔽壳体处局部切除而形成的。
在上述状态下,屏蔽壳体的键槽这一部分的强度可能有所降低。屏蔽壳体通常是以将较薄的金属板弯曲成筒状的方式形成的,在使上述筒状体部小型轻量的同时,也确保其强度。由于该筒状体部的与对方连接器的对应部构成为嵌合、拔出的部分,因此,在嵌合、拔出时,将承受较大的力。特别地,若对方连接器在伴随着扭转或倾斜的状态下被嵌合、被拔出,则会产生非常大的力,从而在上述键槽、特别是槽角部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具有屏蔽壳体以及端子等的嵌合部破损、变形。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屏蔽电连接器,其具有能够在不降低屏蔽壳体的强度的情况下形成键槽的屏蔽壳体。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屏蔽电连接器将与对方连接器的插拔方向设为轴线方向,具有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具有绕所述轴线将端子包围的金属板制的筒状体部。
在本发明的上述屏蔽电连接器中,所述屏蔽壳体具有外板部,所述外板部在朝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的接收开口部的开口缘部的周向的一部分范围翻折而位于与所述筒状体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至少在所述筒状体部形成有缺口状的键槽部,所述键槽部在翻折的区域内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开口缘部开口,从而接收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键部。
在本发明中,屏蔽壳体的至少筒状体部的一部分形成有键槽部,屏蔽壳体使其筒状体部的周向上的一部分翻折而使外板部位于重叠的位置,通过上述翻折而设置成筒状体与外板部的两块重叠结构,从而使得键槽部以及该键槽部周边的强度提高。
在本发明中,所述屏蔽壳体可设置成所述开口缘部处的所述外板部的翻折基部具有构成引导部的曲面,所述引导部用于向所述接收开口部导入所述对方连接器。通过上述设置,所述外板部的所述翻折基部构成曲面,该曲面形成引导部,从而能够良好地导入对方连接器。
在本发明中,所述屏蔽壳体可设置成形成有锁定槽部,所述锁定槽部与形成于所述筒状体部的所述键槽部连通,并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锁定部卡定。通过上述设置,在筒状体部形成与键槽部连通的锁定槽部,能够在不使键槽部和锁定槽部这两者分开的情况下将两者紧密地收纳于较小的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屏蔽壳体的强度下降。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屏蔽壳体在所述外板部形成有与所述筒状体部的所述锁定槽部连通的孔部。在上述形态中,通过使筒状体部与外板部重叠,筒状体部的锁定槽部与外板部的孔部连通而使锁定槽部在板厚方向上实质地扩张,从而使锁定槽部处的锁定卡定力提高。
在本发明中,所述翻折基部可设置成在所述外板部的翻折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键槽部连通的翻折用槽部,所述翻折用槽部包括所述翻折基部延伸的方向上的所述键槽部的宽度范围,所述翻折用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键槽部的宽度。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对方连接器的键部进入翻折基部所形成的开口后被导入键槽部,因此,使导入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所述键槽部可设置成形成于所述筒状体部和所述外板部这两者,形成于所述筒状体部的槽部分与形成于所述外板部的槽部分连通。
发明效果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的屏蔽壳体具有外板部,所述外板部在筒状体部的朝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的用于导入该对方连接器的接收开口部的开口缘部的周向的一部分范围弯折而位于与所述筒状体部的外表面重叠的位置,至少在所述筒状体部形成有缺口状的键槽部,所述键槽部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开口缘部开口,从而接收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键部,因此,屏蔽壳体的键槽部及其周边的强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屏蔽电连接器,(A)是上视立体图,(B)是下视立体图,(C)是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与图1的连接器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使图1的连接器的、处于半加工状态的屏蔽壳体分离后将端子的一部分提取出来的上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使图1的连接器的、处于半加工状态的屏蔽壳体(与图3相同的状态)分离的下视立体图。
图5是处于图1的连接器的屏蔽壳体的加工过程中的半加工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对方连接器以规定范围以上的过度角度插入图1的连接器而只能倾斜嵌合到中途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上视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屏蔽电)连接器;
20(第一)端子;
30(第二)端子;
50 屏蔽壳体;
51 筒状体部;
51A 接收开口部;
51D 键槽部;
51E 锁定槽部;
51L 翻折基部;
52 外板部;
52B 卡定孔部;
60 对方连接器;
65B锁定部(锁定卡定突部);
66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电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0。在图1以及之后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连接器10的方向性,将连接器10与对方连接器60的连接器插拔方向设为X,将构成连接器10的端子排列方向的连接器宽度方向设为Y,将与XY面成直角的连接器高度方向设为Z,从而设定立体空间坐标轴。另外,图1的(A)是上视立体图,图1的(B)是下视立体图,图1的(C)是局部俯视图。
在连接器10中,如图1的(B)以及图3所示,将以对金属带状构件进行弯曲的方式制作而成的两种端子、即多个第一端子20和多个第二端子30分别沿连接器宽度方向Y排列并保持于电绝缘材料制的外壳40,在该外壳40安装有屏蔽壳体50,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接收图2所示的对方连接器60。
如从外壳40各拔出一根第一端子20和一根第二端子30并表示的图3所示的那样,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的长度是不同的。第一端子20具有:L字状的被保持部21,所述被保持部21通过外壳40保持;接触部22,所述接触部22从所述被保持部21起沿连接器插拔方向X向朝向对方连接器60的前方(图3的左方)延伸;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从所述被保持部21起沿连接器高度方向Z向下方延伸。另一方面,第二端子30具有:L字状的被保持部31,所述被保持部31通过外壳40保持;接触部32,所述接触部32从所述被保持部31起沿连接器插拔方向X向朝向对方连接器60的前方延伸;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从所述被保持部31起沿连接器高度方向Z向下方延伸,并且形成于以曲柄状弯曲两次而成的下端部。由于第二端子30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的长度比第一端子20的长,因此,第二端子30的连接部33位于比第一端子20的连接部23靠后方处。
如图3所示,对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进行保持的外壳40具有外壳主体部41和板状的嵌合部42,其中,外壳主体部41将第一端子20的被保持部21以及第二端子30的被保持部31以与外壳40一体成型或向外壳40插入的方式保持,嵌合部42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从所述外壳主体部41的前端突出。在外壳主体部41的上表面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的棱部形成有屏蔽壳体卡定槽41A。
此外,在外壳主体部41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相对于电路基板(未图示)定位的腿部41B(参照图1的(B))。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的被保持部21、31这一部分收纳在外壳主体部41内,接触部22、32分别位于板状的嵌合部42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因此,第二端子30的接触部32在图3中示出,第一端子20的接触部22在图4中示出。另外,多个第一端子20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偏移而形成为两列(连接部23形成为两列的形态在图1的(B)、图4中示出)。
屏蔽壳体50以对金属板进行弯曲的方式制作而成,如图1的(A)、(B)所示,其具有筒状体部51和外板部52,其中,筒状体部51向外壳40安装,外板部52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的筒状体部51的前端的开口缘部位置处翻折而位于与筒状体部51重叠的位置。
如图1的(A)、(B)所示,筒状体部51安装于外壳40的外壳主体部41,并且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扩及将外壳40的嵌合部42周围覆盖的位置。如图1的(A)、(B)以及图3所示,筒状体部51构成为笔直状的方筒体,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的全长范围,无论是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的宽度还是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的高度,这两者的尺寸都不会随着连接器插拔方向X的位置而变化,该筒状体部51的后半部与外壳主体部41的周面面接触并安装于该外壳主体部41的周面,该筒状体部51的前半部形成为在嵌合部42的周围朝向前方敞开的环状空间。筒状体部51的前半部与嵌合部42之间的环状空间形成接收开口部51A,该接收开口部51A用于接收对方连接器60的对方嵌合部。
在筒状体部51的上板部51-1的后半部,通过其连接器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形成U字状的窗口部P1,从而在该窗口部P1内设有卡定片51C。该卡定片51C构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悬臂梁状,朝向前端并向下方倾斜,沿连接器插拔方向X卡定至形成于前述外壳主体部41的屏蔽壳体卡定槽41A。
此外,在筒状体部51的前半部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的两个位置处具有键槽部51D、锁定槽部51E以及翻折用槽部51F,其中,键槽部51D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延伸,锁定槽部51E与该键槽部51D相连,翻折用槽部51F位于筒状体部51的开口缘部,为了便于构成屏蔽壳体50的原材料的金属板的半加工品在该开口缘部处的翻折加工,该翻折用槽部51F与键槽部51D相连。该翻折用槽部51F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包含键槽部51D的范围,且其宽度比键槽部51D的宽度宽。
此外,在筒状体部51的侧板部51-2处具有向下方延伸的后方固定腿51G,并且,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底板部51-3处具有燕尾槽状的结合槽51H1和结合突部51H2,其中,结合槽51H1连结形成筒状的弯曲工序中的接合部,结合突部51H2与该结合槽51H1连结。
此外,筒状体部51在后端处具有将筒状体部51的后端封闭的后板部51-4。
屏蔽壳体50具有外板部52,该外板部52在筒状体部51的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的前端的开口缘部的位置处,将该开口缘部的周缘中的上缘作为翻折基部51L翻折而位于与筒状体部51的上表面重叠的位置。
外板部52位于筒状体部51的前半部的上板部51-1上,在外板部52的后缘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有向前方隐没的凹缘部52A,此外,在该外板部5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卡定孔部52B位于与筒状体部51的上板部51-1的锁定槽部51E沿上下重叠的位置(参照图1的(C))。
此外,如图1的(A)、(B)所示,外板部52具有从其侧壁向下方延伸的前方固定腿52C。
如此一来,具有筒状体部51和外板部52的屏蔽壳体50到处都具有具备功能的部位,关于这些部位,将在下文中与屏蔽壳体50的制作步骤一并进行说明。
关于屏蔽壳体50,在使平坦的金属板作为半加工品M形成为图5所示的形状后,对其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作为成品的屏蔽壳体50。
半加工品M在多个位置处弯曲或翻折,对于这些位置而言,将以图5中加工后的两个板面成角度、例如成近似直角的方式进行加工的情况定义为“弯曲”,以弯曲线F1~F3、F6(均为外折)和弯曲线f4(内折)表示这类位置,而将以加工后的两个板面重合的方式进行加工的情况定义为“翻折”,以翻折线f5(内折)表示这类位置。通过各弯曲线F1~F3、F6以及弯曲线f4、翻折线f5划分而成的各区域M1~M6在成品完成后构成屏蔽壳体50的各部。
区域M1是构成筒状体部51的上板部51-1的区域,区域M2是构成筒状体部51的侧板部51-2的区域,区域M3是构成筒状体部51的底板部51-3的区域,区域M4是构成筒状体部51的后板部51-4的区域,区域M5是构成前述外板部52的区域,区域M6是构成从外板部52延伸出的前方固定腿52C的区域。
对于图5所示的半加工品M而言,在区域M1与区域M2之间在弯曲线F1处外折,在区域M2与区域M3之间在弯曲线F2处外折,在区域M1与区域M4之间在弯曲线F3处外折,在区域M5与区域M6之间在弯曲线f4处内折,且弯曲成近似直角。此外,在区域M1与区域M5之间在翻折线f5处内折而以区域M1与区域M5重叠的方式翻折。
在区域M1与区域M2的边界区域形成有U字状的窗口部P1,该窗口部P1便于在弯曲线F1这一位置处进行弯曲,与此同时,该窗口部P1用于在卡定至外壳主体部41的屏蔽壳体卡定槽41A后弯曲而设置卡定片51C。此外,在区域M1与区域M4的边界区域,在弯曲线F3的位置处形成有窗口部P2。此外,在区域M1与区域M5的边界区域,在翻折线f5通过的位置处形成有窗口部P3,该窗口部P3构成为在弯曲加工后前述键槽部51D、锁定槽部51E以及翻折用槽部51F彼此相连而成的形状。
在区域M2的缘部形成有缺口槽S1、S2,在图5中比缺口槽S1靠下方的部分设置主侧板部51-2A,在缺口槽S1、S2间设置副侧板部51-2B,在弯曲线F2处弯曲后,通过主侧板部51-2A和副侧板部51-2B形成侧板部51-2。比缺口槽S2靠后方的部分未进行弯曲加工或翻折加工,其延伸得较长而构成腿状,从而形成为前述的后方固定腿51G。此外,在区域M2的下缘形成有侧方引导部51J。
副侧板部51-2B的前端部分在弯曲线F2处弯曲,从而卷入外壳40的底面侧。主侧板部51-2A与位于其侧方的区域M3相连。在一个的区域M3的前端形成有前述的结合槽51H1,在另一个的区域M3的前端形成有前述的结合突部51H2。
区域M4通过在弯曲线F3处弯曲而形成后板部51-4,该后板部51-4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进一步在弯曲线F6处弯曲而构成沿着侧板部51-2的后板部弯曲部分51-4A。
如前所述,区域M5形成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的中间部处隐没的凹缘部52A,在靠近连接器宽度方向Y的两端的位置处形成有构成卡定孔部52B的窗口部P4。
区域M6具有在图5中朝向下方变细且朝向前端延伸的前方固定腿52C。
如图5所示,将通过图5的形状的金属板形成的半加工品M在弯曲线F1、F2、F6处外折而弯曲后,将区域M3的结合突部51H2与结合槽51H1结合而形成筒状体部51,在弯曲线f4处内折而将筒状体部51设为向后方敞开的方筒状,将外壳从后方插接至该筒状体部51内。然后,通过在弯曲线F3处进行外折弯曲并对卡定片51C进行弯折,从而设置成图3所示的形态,接着,通过在翻折线f5处内折而形成外板部52,从而设置成图1的(A)~(C)所示的屏蔽壳体50,并且,将该屏蔽壳体50与外壳40嵌接,使卡定片51C卡定至外壳主体部41的屏蔽壳体卡定槽41A,从而获得连接器10。
作为成品,在对金属板的半加工品M进行弯曲并弯折而形成上述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后,如图1的(A)、(B)所示,位于筒状体部51的上板部51-1的键槽部51D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屏蔽壳体50的接收开口部51A的前端缘的两个位置处经由翻折用槽部51F向前方敞开。键槽部51D被外板部52在上方呈盖状封闭,键槽部51D周边被外板部52加强。键槽部51D在其侧方(连接器宽度方向Y)与锁定槽部51E连通,该锁定槽部51E与形成于外板部52的卡定孔部52B连通,构成为与使锁定槽部51E实质向上方扩张相同的形态,从而提高了与对方连接器60的后述锁定卡定突部65B(参照图2)卡定的卡定能力。
在接收开口部51A处,在侧板部51-2的前端突出的侧方引导部51J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向外侧倾斜并弯曲,此外,图5中的区域M3的前缘部、即图1的(A)、(B)中的下侧的前缘部在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向外侧(图中为下方)倾斜并弯曲而形成下方引导部51K,此外,外板部52的翻折基部51L(图5中的翻折线f5的位置附近)以具有圆角的方式翻折。侧方引导部51J、下方引导部51K以及翻折基部51L分别在与对方连接器60嵌合时进行顺畅的引导。
接着,基于图2,对与上述连接器10嵌合的对方连接器60进行简单说明。
图2中,对方连接器60具有从该对方连接器60的连接器主体部61向图1的连接器10突出的嵌合部。连接器主体部61在上部外壳62A和下部外壳62B结合而成的外壳62内进行线缆C与嵌合部内的端子(未图示)的接线。
嵌合部具有:端子保持外壳63,该端子保持外壳63朝向连接器10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突出;金属板制的屏蔽壳体64,该屏蔽壳体64安装于端子保持外壳63的周面;锁定臂65,该锁定臂65通过端子保持外壳63保持,并且从屏蔽壳体64局部突出。
端子保持外壳63形成有狭孔状的接收槽63A,该接收槽63A从前端朝向里侧部,并且接收连接器10的嵌合部42,在接收槽63A内,在槽的上内壁面和下内壁面分别配置有与嵌合部42处的第二端子30的接触部32以及第一端子20的接触部22接触的对应端子的接触部(图2中无法观察到对应端子)。
屏蔽壳体64将端子保持外壳63的周面包围。在该屏蔽壳体64的上表面的靠近连接器宽度方向Y的两端的位置处形成有沿连接器插拔方向X延伸的狭缝状槽部64A,并且在该槽部64A内配设有锁定臂65。
锁定臂65在臂部65A的前端设置有作为锁定部的钩状的锁定卡定突部65B,仅锁定卡定突部65B从屏蔽壳体64的上表面的位置突出。该锁定卡定突部65B构成为当受到朝向下方的外力时,能够以锁定卡定突部65B向槽部64A的内侧隐没的方式使臂部65A弹性变形。
在屏蔽壳体64的上表面的前端缘部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分开的两个位置处,使屏蔽壳体64在板厚方向上构成为大致半球状,从而形成有以在屏蔽壳体64的上表面突出的方式模压加工而成的突起状的键部66。键部66的前端(板厚)面与连接器10的嵌合部42的端面碰撞以防止误插入。此时,由于键部66与嵌合部42构成为端面彼此碰撞,因此,针对相互碰撞的强度较高。该键部66形成于与形成在前述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的筒状体部51的两个位置的键槽部51D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一致的位置。同样地,上述锁定臂65位于形成为与筒状体部51的键槽部51D连通的锁定槽部51E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一致的位置,当对方连接器60相对连接器10嵌合至标准位置时,锁定臂65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的位置被确定,以使锁定臂部65的锁定卡定突部65B卡合至锁定槽部51E内。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以及与之对应的对方连接器60以下述方式进行使用。
首先,将设置于图1的(A)、(B)所示的连接器10的外壳主体部41的腿部41B插入规定的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定位用的孔部后,将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屏蔽壳体50连接至上述电路基板。第一端子20的连接部23插通并焊接连接于电路基板的通孔,第二端子30的连接部33配置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对应焊盘并焊接连接。此外,将屏蔽壳体50的前方固定腿52C和后方固定腿51G分别插通并焊接固定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对应接地连接孔部。上述前方固定腿52C和后方固定腿51G用于向电路基板固定,并且实现向电路基板的规定接地电路的导通。
接着,向上述连接器10连接对方连接器60。在对方连接器60中,线缆C已经与对方连接器60的端子接线。在向连接器10连接对方连接器60时,当使周面被屏蔽壳体64覆盖的端子保持外壳63这一部分向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的筒状体部51的接收开口部51A嵌入时,构成连接器10的外壳40的前部且突出的嵌合部42向形成于该端子保持外壳63的接收槽63A内嵌入。如此,排列于嵌合部42的面上的第一端子20的接触部22和第二端子30的接触部32与对方连接器60的对应端子连接,并且对方连接器60的屏蔽壳体64被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的筒状体部51整周包围,从而被屏蔽。
在使被对方连接器60的屏蔽壳体64覆盖的端子保持外壳63向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的筒状体部51的接收开口部51A嵌入时,当嵌入开始时,在形成于连接器10的筒状体部51的接收开口部51A的开口周围缘部的两个侧方引导部51J、下方引导部51K、具有圆角的翻折基部51L的作用下,该端子保持外壳63被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Y以及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的标准位置导入。
然后,形成于对方连接器60的屏蔽壳体64的两个键部66被引导至连接器10的筒状体部51的两个键槽部51D。由于键槽部51D与宽度大于该键槽部51D的宽度的翻折用槽部51F相连,因此,键部66在容易位于该翻折用槽部51F后被导入键槽部51D。假定,在将对方连接器60的端子保持外壳63覆盖的屏蔽壳体64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与标准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设有键部的情况下,对方连接器60的位于不同位置的键部无法进入连接器10的键槽部51D,因此,无法嵌入非标准的对方连接器。
形成于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的翻折用槽部51F在筒状体部51以及外板部52的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朝向对方连接器60侧的板厚面处形成抵接面51F1(参照图1的(A)、(B))。另一方面,通过模压加工的方式形成于对方连接器60的屏蔽壳体64的键部66在其板厚面处形成朝向连接器10侧的被抵接面66A(参照图6)。因此,在对方连接器60未在标准位置处形成键部而成为非标准的对方连接器的另一对方连接器的情况下,该另一对方连接器的键部的被抵接面与连接器10的抵接面51F1抵接,从而防止另一对方连接器的误插入。此时,键部以模压加工的方式形成,能够将其连接器高度方向尺寸设置得较大,由于该键部的被抵接面和连接器10的抵接面51F1在板厚面上形成,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针对相互抵接时的强度。假定,若在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未设置形成抵接面51F1的翻折用槽部51F,屏蔽壳体50的外板部52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带圆角的翻折基部51L,那么,上述另一对方连接器的键部有可能通过与该翻折基部51L的圆角抵接而自发向下方弹性变形,从而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被向连接器10内引导,进而发生误插入。为了防止上述情况,连接器10的抵接面51F1也是有意义的。
若对方连接器60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向连接器10嵌入至规定位置,那么,嵌入开始时被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50的筒状体部51按压而隐没至槽部64A内侧的锁定卡定突部65B伴随着锁定臂65从弹性变形的释放而从槽部64A突出,形成于筒状体部51的锁定槽部51E随后突入位于其上方的外板部52的卡定孔部52B,从而阻止对方连接器60从连接器10拔出。由于筒状体部51与外板部52是两块重叠在一起的,并且上述阻止是由锁定槽部51E和卡定孔部52B这两者完成的,因此,该阻止是强力且可靠的。
存在对方连接器60以相对连接器10倾斜的状态开始嵌合的情况,即存在斜嵌合的情况。例如,如图6所示,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的对方连接器60的前端处的一个角部60R1比另一角部60R2大而会进入连接器10的接收开口部51A。板状的嵌合部42(参照图3、图4)位于该连接器10的接收开口部51A内,其中,连接器10的端子20的接触部22和端子30的接触部32分别位于该嵌合部42的两个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连接器60的上述一个角部60R1会与嵌合部42的前端碰撞,可能对以较薄的板厚形成的嵌合部42的前端造成损伤。
为了可靠地防止上述情况,以即使是所预想的最大的倾斜角,对方连接器60的上述一个角部60R1也不会与连接器10的嵌合部42的前端碰撞的方式使键部66的被抵接面66A与连接器10的抵接面51F1抵接,从而防止对方连接器的过度误插入。此外,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将该嵌合部42的前端定位至在连接器插拔方向X上从连接器10的接收开口部51A的开口端起隐没距离X1的位置。通过上述两个组合,能够可靠地防止上述碰撞。
在对方连接器60以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的状态开始嵌合的情况下,对方连接器60通过连接器10的筒状体部51的下方引导部51K以及翻折基部51L进行引导,随着嵌合的进行,该对方连接器60的倾斜将变小。
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态,能够进行变形。例如,如图7所示,键槽部51D不仅可形成于屏蔽壳体50的筒状体部51,也可形成于外板部52。在该情况下,通过屏蔽壳体50的翻折用槽部51F,筒状体部51的键槽部51D和形成于外板部52的键槽部52D在连接器宽度方向Y上位于相同位置,并且在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连通,从而构成键槽在板厚方向、即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扩张这一形态的键槽部。在该情况下,外板部52的卡定孔部52B与键槽部52D连通。

Claims (6)

1.一种屏蔽电连接器,将与对方连接器的插拔方向设为轴线方向,所述屏蔽电连接器具有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具有绕所述轴线将端子包围的金属板制的筒状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体具有外板部,所述外板部在朝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的接收开口部的开口缘部的周向的一部分范围翻折而位于与所述筒状体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至少在所述筒状体部形成有缺口状的键槽部,所述键槽部在翻折的区域内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开口缘部开口,从而接收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体的所述开口缘部处的所述外板部的翻折基部具有构成引导部的曲面,所述引导部用于向所述接收开口部导入所述对方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体形成有锁定槽部,所述锁定槽部与形成于所述筒状体部的所述键槽部连通,并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锁定部卡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体在所述外板部形成有与所述筒状体部的所述锁定槽部连通的孔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折基部在所述外板部的翻折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键槽部连通的翻折用槽部,所述翻折用槽部包括所述翻折基部延伸的方向上的所述键槽部的宽度范围,所述翻折用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键槽部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槽部形成于所述筒状体部和所述外板部这两者,形成于所述筒状体部的槽部分与形成于所述外板部的槽部分连通。
CN202110184110.8A 2020-02-14 2021-02-10 屏蔽电连接器 Active CN113270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3265A JP7307006B2 (ja) 2020-02-14 2020-02-14 シールド電気コネクタ
JP2020-023265 2020-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0768A CN113270768A (zh) 2021-08-17
CN113270768B true CN113270768B (zh) 2024-05-10

Family

ID=7722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110.8A Active CN113270768B (zh) 2020-02-14 2021-02-10 屏蔽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07006B2 (zh)
CN (1) CN113270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7407B2 (ja) * 2019-11-27 2023-11-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75491Y (zh) * 2007-06-11 2008-06-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584566U (zh) * 2009-11-27 2010-09-15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3048064A (ja) * 2011-08-29 2013-03-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CN105703139A (zh) * 2014-12-16 2016-06-22 Smk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2727B2 (ja) 2000-08-15 2006-01-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312288B2 (ja) 2009-10-27 2013-10-0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AR092299A1 (es) 2012-02-09 2015-04-15 Sanofi Aventis Deutschland Micro enchufe y micro receptaculo estandar modificado
JP5568671B2 (ja) 2013-07-16 2014-08-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75491Y (zh) * 2007-06-11 2008-06-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584566U (zh) * 2009-11-27 2010-09-15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3048064A (ja) * 2011-08-29 2013-03-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CN105703139A (zh) * 2014-12-16 2016-06-22 Smk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0768A (zh) 2021-08-17
JP7307006B2 (ja) 2023-07-11
TW202135398A (zh) 2021-09-16
JP2021128871A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6749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 connector and a forming method
JP394906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1955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340621B2 (en) Connector with moving plate having partition between terminals to prevent short-circuit
EP1986288B1 (en) A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2095934A1 (en)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in connector housing
US10910769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disengagement mechanisms
EP1863134A2 (en) A connector and an unlocking jig therefor
CN113270768B (zh) 屏蔽电连接器
EP2056408B1 (en) An electrical terminal fitting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for
CN109831928A (zh) 同轴连接器组件
CN112018535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10870143B (zh) 端子零件
JP2000231956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雌型端子
EP3588688B1 (en) Terminal metal fitting and engagement structure of terminal metal fitting and housing
JP2003036944A (ja) コネクタ
TWI841814B (zh) 屏蔽式電連接器
US6669508B2 (en) Connector
EP1443606B1 (en) A connector
JP2006164611A (ja) コネクタ
US11990700B2 (en) Connector with front mask
WO2023166984A1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KR102106925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커넥터
JP5201101B2 (ja) コネクタ
KR20240015590A (ko)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