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0752A -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0752A
CN113260752A CN201980086229.2A CN201980086229A CN113260752A CN 113260752 A CN113260752 A CN 113260752A CN 201980086229 A CN201980086229 A CN 201980086229A CN 113260752 A CN113260752 A CN 113260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conveying
sheet member
manufacturing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62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明宽
出谷耕
野本贵志
七海久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60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0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entanglement of layered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9/00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textile fabric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Air Bag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Abstract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是具有织物(40)和与上述织物(40)交缠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50)的吸收性物品用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利用搬送传送器(130a)至少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50)的第1搬送步骤;以及利用具有吸引机构的旋转体(150)进一步搬送上述织物(40)以及通过上述第1搬送步骤搬送来的上述纤维集合体(50)的第2搬送步骤,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中,使上述织物(40)与上述旋转体(150)的周面接触地搬送上述织物(40),从上述旋转体(150)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流体而使上述纤维集合体(50)与上述织物(40)交缠。

Description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内容:为了使生理用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手感变柔软,使用使织物与无纺布交缠在一起的无纺布复合低密度织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704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无纺布复合低密度织物的制造过程中,构成与织物交缠的无纺布的纤维由于是轻的原材料而容易受到搬送时等来自外部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因纤维的密度的差异导致的不均分布,有可能损害外观方面的美观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减轻产生与织物交缠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该片构件是具有织物和与上述织物交缠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性物品用的片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具有:第1搬送步骤,利用搬送传送器至少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以及第2搬送步骤,利用具有吸引机构的旋转体进一步搬送上述织物以及通过上述第1搬送步骤搬送来的上述纤维集合体,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中,使上述织物与上述旋转体的周面接触地搬送上述织物,从上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流体而使上述纤维集合体与上述织物交缠。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会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明了。
发明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轻产生与织物交缠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侧观看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
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看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面片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出将表面片3分离成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水供给装置200的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第1旋转体150的剖面的图。
图9A是示意性示出喷射喷嘴302的图。图9B是示意性示出喷射喷嘴302的喷嘴孔的构成例的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图6中A处的片60的关于CD方向的剖面的图。
图11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101的一部分的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102的一部分的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片60的关于CD方向的剖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将明了至少以下事项。
一种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该片构件是具有织物和与上述织物交缠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性物品用的片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具有:第1搬送步骤,利用搬送传送器至少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以及第2搬送步骤,利用具有吸引机构的旋转体进一步搬送上述织物以及通过上述第1搬送步骤搬送来的上述纤维集合体,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中,使上述织物与上述旋转体的周面接触地搬送上述织物,从上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流体而使上述纤维集合体与上述织物交缠。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轻产生与织物交缠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旋转体的圆周速度是上述搬送传送器的移动速度以上。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容易使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在搬送方向移动,能减轻产生与织物交缠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由配置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喷射口喷射的流体的压力是由配置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喷射口喷射的流体的压力以下。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小纤维集合体的纤维被所喷射的流体吹起的可能性,并且能进一步与织物交缠。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搬送传送器的搬送面设置在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或者设置在比上述旋转中心高的位置,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中刚开始搬送之后,沿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朝上方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轻因搬送产生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织物的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是上述纤维集合体的上述旋转轴方向的长度以下。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即便在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纤维密度不稳定的场合,也能减轻连织物也切掉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搬送传送器的搬送面设置在比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靠下侧的位置,在上述第1搬送步骤与上述第2搬送步骤之间还具有通过步骤,该通过步骤使上述纤维集合体在上述旋转体与上述搬送传送器的最接近位置通过。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轻因搬送产生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织物的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是上述纤维集合体的上述旋转轴方向的长度以上。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由旋转体搬送的纤维集合体成为被载置在其宽度以上的织物之上的状态,因而,能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搬送。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1搬送步骤中,上述搬送传送器不搬送上述织物,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之前具有供给步骤,该供给步骤向上述旋转体供给上述织物。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轻因搬送产生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供给步骤中,将通过供给旋转体旋转而输出的上述织物以恒定的张力向上述旋转体供给。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轻产生与织物交缠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供给旋转体的圆周速度等于上述旋转体的圆周速度,上述旋转体的圆周速度是上述搬送传送器的移动速度以上的速度。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轻因搬送产生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1搬送步骤中,进行用于减小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厚度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小产生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用于减小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厚度的处理是流体的喷射处理。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小产生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用于减小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厚度的处理使上述纤维集合体在相向的上述搬送传送器与上述旋转体之间通过。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能减小产生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一种片构件的制造装置,该片构件是具有织物和与上述织物交缠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性物品用的片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片构件的制造装置具有:搬送传送器,该搬送传送器至少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旋转体,该旋转体以使上述织物与周面接触的状态搬送上述织物以及由上述搬送传送器搬送来的上述纤维集合体,上述旋转体具备吸引机构;以及交缠部,该交缠部从上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流体而使上述纤维集合体与上述织物交缠。
根据这样的片构件的制造装置,能减轻产生与织物交缠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
<生理用卫生巾1的构成>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举例列举生理用卫生巾来说明实施方式,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应用于卫生垫片或吸尿垫、一次性尿布等其他吸收性物品。
图1是从肌肤侧观看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称为“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看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X-X线的剖视图。卫生巾1具有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将与穿用者的下腹部抵接的一侧称为前侧,将与臀部抵接的一侧称为后侧。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用者接触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卫生巾1从厚度方向的肌肤侧起依次层叠一对侧方片5、表面片3、吸收体2和背面片4。表面片3和吸收体2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公知接合方式而相互接合。表面片3和背面片4的平面尺寸大于吸收体2,将吸收体2的平面整体覆盖。另外,相互层叠的表面片3、背面片4以及侧方片5经由沿着卫生巾1的外周缘的外周密封部8而相互接合。一对侧方片5设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在表面片3的肌肤侧沿着前后方向配置,通过公知的粘接方式或熔接方式而接合于表面片3。
卫生巾1具有从卫生巾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区域向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的一对护翼部6。护翼部6由从表面片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向外侧延伸的侧方片5以及背面片4形成。另外,卫生巾1也可以是不具有护翼部6的形态。
在卫生巾1的非肌肤侧面(背面片4的非肌肤侧面)设有涂敷了粘接剂的粘接区域11。粘接区域11在卫生巾1使用时粘贴于内裤等的肌肤侧面,将卫生巾1固定于内裤等。粘接区域11的形状或数量可任意变更。
同样,在各护翼部6的非肌肤侧面(背面片4的非肌肤侧面)设有护翼部用粘接区域12。护翼部用粘接区域12在卫生巾1使用时粘贴于内裤等的非肌肤侧面,将卫生巾1固定于内裤等。护翼部用粘接区域12的形状或数量可任意变更。
表面片3为透液性,由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构成。背面片4可以由不透液性以及透湿性的塑料薄膜、不透液性的无纺布、它们的层叠体等形成。侧方片5可使用公知的无纺布。
吸收体2是吸收经血等排泄物并将其保持于内部的构件,具有吸收液体的吸收性芯10和将吸收性芯10整体包覆的透液性的芯包覆片20。吸收性芯10通过对作为液体吸收性纤维的纸浆纤维或纤维素系吸收性纤维等添加作为液体吸收性粒状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等而成形为规定的形状。芯包覆片20是透液性的片,可例示薄纸或气流成网布等。
<表面片3的构成>
图4是从肌肤侧观看表面片3的场合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示出将表面片3分离成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的状态的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表面片3是使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相互互相缠绕(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缠)而一体化的片构件。使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交缠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在后叙述。
如图4所示那样,织物40由织造成格子状的构成纱41构成。构成纱41具有多个经纱42和与经纱42相互交叉的多个纬纱43,通过经纱42和纬纱43在厚度方向相互交叉而形成出多个纱孔45,纱孔45是由经纱42和纬纱43包围的贯通区域。织物40的构成纱41是通过将由棉纱(棉纤维)形成的原纱捻制形成的捻纱。原纱的材料除了棉纤维之外,还适合使用麻或纸浆纤维等天然纤维素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酯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等的纤维素系纤维。作为原纱所使用的棉纱,优选的是粗细度为10~100纱支的棉纱。通过在表面片3使用主要由棉原材料等形成的织物40,穿用者可获得舒适的肌肤触感,也难以发生肌肤问题。另外,织物40的织法并不限定于织造成格子状的平纹织,可适当采用斜纹织、缎纹织、互相缠绕织等公知的织法。
纤维集合体50是通过使用长纤维的纺粘法、或由梳理机朝一定方向对短纤维进行梳理而整理纤维来形成纤维片的干式法等公知制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是成形成为无纺布的前阶段的状态。另外,纤维集合体50由包含亲水性纤维的构成纤维51形成。该构成纤维51是软且轻的原材料,是不规则地聚集的集合体。作为亲水性纤维,例如可列举人造丝、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棉、粉碎纸浆等天然纤维素纤维、醋酸酯等半合成纤维素等。另外,并不限于通过使用梳理机的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50,也可以使用通过气流成网法、湿式法、纺粘法、熔喷法等方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50。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例如设为2.8~3.5×10-3g/cm3,基重(每单位面积重量)例如设为20~70g/m2。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例如是7~20mm,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长度例如是1~100mm。另外,纤维集合体50的纤度例如是0.1~6dtex。
<第1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
制造通过使连续状态的织物40与由纤维集合体制造装置(未图示)制造的纤维集合体50交缠而一体化地连续的状态的片构件70,实施将连续状态的片构件70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切割处理,形成出表面片3。但是,存在有在制造后的片构件70中会产生因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差异导致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在该方面,以下就使不均分布减轻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织物40以及片构件70作为连续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6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图。制造装置100是制造使纤维集合体50与织物40交缠而一体化的片构件70的装置。制造装置100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具备: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和水供给装置200、第1旋转体150和第1喷射装置300、第2旋转体160和第2喷射装置400、下游侧搬送装置140、脱水装置250、切断装置500。制造装置100在搬送方向搬送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将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CD方向”。
<<第1搬送步骤>>
第1搬送步骤是利用上游侧搬送装置130至少搬送纤维集合体50的步骤。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具备上游侧搬送带130a(也称为“搬送传送器”)和辊130b。上游侧搬送带130a是沿规定的搬送路径搬送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的搬送部。以使织物40与上游侧搬送带130a接触的状态载置织物40,进而在其上载置纤维集合体50,以此状态搬送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并且,经过辊130b的下方,朝第1旋转体150搬送。另外,织物40的CD方向的长度比纤维集合体50的CD方向的长度短。也就是,若俯视观看上游侧搬送带130a,则织物40以其大致整个区域由纤维集合体50覆盖的状态被搬送。
水供给装置200是喷射作为流体的水f的装置,设在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上方。图7是示意性示出水供给装置200的图。在图7中,将上游侧搬送装置130等省略地进行表示。水供给装置200朝上游侧搬送带130a供给水f,从而使由上游侧搬送带130a搬送的纤维集合体50润湿,减小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是轻且软的原材料,简单来讲是软绵绵的状态,因而,存在有在使织物40交缠之前的搬送期间发生移动、或者因在之后步骤中由第1喷射装置300进行的水f的喷射的压力使纤维弹起而导致纤维局部地增多或减少的可能性。因而,优选的是,通过预先在第1搬送步骤中对纤维集合体50喷射水f,使纤维润湿,减小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从而形成为纤维难以移动的状态。也就是,水供给装置200由于目的终究是使纤维集合体50含水,所以,在该时刻不使纤维集合体50与织物40交缠。由此,借助第1搬送步骤中的搬送,能减轻因纤维密度的非均匀性而导致产生制造后的片构件70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不均分布的可能性。另外,作为由水使纤维集合体50润湿的方法,可以使水分滴下,或喷射喷雾状的水,或使纤维集合体50浸渍在装有水的容器的水中。
另外,当从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向第1旋转体150移交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时,使纤维集合体50通过相互相向的辊130b与上游侧搬送带130a之间的间隙。也可以由辊130b和上游侧搬送带130a夹持纤维集合体50,从而将纤维集合体50在厚度方向压溃,减小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使纤维的移动安定下来。由此,能减轻在第1搬送步骤中纤维移动而产生纤维密度的非均匀性的可能性,能减轻产生制造后的片构件70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水供给装置200以及辊130b使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减小,但不限于此。另外,也可以是不具备水供给装置200的制造装置100,还可以不具有辊130b和上游侧搬送带130a隔着纤维集合体50而相向的构成。
<<第2搬送步骤>>
第2搬送步骤是依靠第1旋转体150的旋转进一步搬送通过第1搬送步骤搬送来的纤维集合体50和织物40、并使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与织物40交缠的步骤。将使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与织物40互相缠绕并交缠的步骤也称为“交缠步骤”。将交缠状态的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称为片60。片60示出从纤维集合体50的至少一部分与织物40交缠的状态起直至在后述的切断步骤进行切断处理为止的状态。在图6中,由朝向右下的斜线部示出片60以及片构件70。
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由于具有轻而自由度高的性质,所以,在从第1搬送步骤向第2搬送步骤的搬送中,在从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向第1旋转体150移交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时,存在有纤维密度容易对应于搬送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倾向。特别是如图6所示那样,在搬送路径具有坡度的场合,在从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向第1旋转体150移交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的辊130b附近,纤维集合体50的搬送容易延迟,存在纤维密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若以该状态经过交缠步骤来制造片构件70,则存在有产生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在该方面,在第2搬送步骤中,若以使织物40与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接触的状态进行搬送,相对于搬送面在最外侧搬送纤维集合体50,则以纤维集合体50的外侧的面(与跟织物40相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不受拘束而自由度高的状态被搬送。为此,在利用第1旋转体150进行搬送的期间,容易沿搬送方向扩展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并进行搬送。其结果,通过利用第1喷射装置300对相对于织物40进一步扩展了纤维的纤维集合体50喷射高压的水f,容易使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相对于织物40均匀地交缠,能容易减轻在制造后的片构件70中产生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的不均分布。
另外,若搬送与作为搬送面的外周面150a接触的织物40,则纤维集合体50配置在第1旋转体150的径向的更外侧。此时,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是能自由移动的状态,因而,在第1旋转体150的搬送期间,容易扩展纤维集合体50,从而能减轻因在制造后的片构件70中产生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差异导致的不均分布。另外,由于纤维集合体50在比织物40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被搬送,所以,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容易在搬送方向被拉伸。由于容易在搬送方向扩展纤维,故而容易减轻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
另外,优选的是,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为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移动速度以上,更优选的是,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比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移动速度快。假设是在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比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移动速度慢的场合,存在有在上游侧搬送装置130中织物40松弛、载置在织物40之上的纤维集合体50的搬送也有所延迟而在纤维密度产生非均匀性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该可能性,将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设为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移动速度以上,能形成以适当的张力搬送织物40并随之纤维集合体50也容易在搬送方向搬送的状态。另外,由于容易搬送纤维集合体50,故而容易减轻产生纤维密度的不均分布的可能性。
图8是示意性示出第1旋转体150的剖面的图。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以水平的轴C150为旋转中心,在周向Dc1(例如顺时针)连续地驱动旋转。另外,周向Dc1也是搬送方向,CD方向与周向Dc1正交。第1旋转体150是大致圆筒体,在其周面设有多个吸气孔151。第1旋转体15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以能经由吸气孔151使液体或气体通过的方式连通。
另外,优选的是,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搬送面为与轴C150相同的高度以上,更优选的是,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搬送面设置在比轴C150高的位置。通过如此构成,能进一步减小从上游侧搬送带130a向第1旋转体150移交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时的高低差,能进一步减小在搬送路径中产生的坡度,因而容易减轻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的非均匀性。
第1旋转体150具备吸引机构。在第1旋转体150的内周侧,与第1旋转体150同心地设有圆筒状隔壁152。在第1旋转体150的内周侧,由多个隔壁153、153、153将甜甜圈型的大体封闭空间SP的区域在周向Dc1依次被划分成第1区域SP1、第2区域SP2、第3区域SP3。上游侧的第1区域SP1以及第2区域SP2被维持成比外气压力低的气压的负压状态,第3区域SP3是与外气压力相同的气压,或者是处于第1区域SP1或第2区域SP2与外气压力之间的气压值。通过将第1区域SP1或第2区域SP2形成为负压状态,对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进行吸引保持,并且将所喷射的水f朝内周侧吸引。另外,所说的第1旋转体150的旋转称为使外周面150a旋转的状态,圆筒状隔壁152以及隔壁153、153、153分别被固定。
在第1旋转体150的径向的外侧设有第1喷射装置300。第1喷射装置300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具备喷射喷嘴301、302、303。第1喷射装置300对被保持于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的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从第1旋转体150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水f。
喷射喷嘴301、302、303分别配置在搬送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喷射喷嘴301、302、303由于基本构成大致相同,所以,以下对喷射喷嘴302进行说明。图9A是示意性示出喷射喷嘴302的图。图9B是示意性示出喷射喷嘴302的喷嘴孔的构成例的图。另外,在图9A中,将除了第1旋转体150、喷射喷嘴302、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以外的喷射喷嘴301、303等省略地进行表示。
喷射喷嘴302相对于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垂直地配置,朝第1旋转体150以高压喷射水f。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那样,在与外周面150a相向的喷射喷嘴302的构件401a上,具备与CD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且以恒定的间距配置的多个喷嘴孔301b。将从喷射喷嘴302的上部输送来的水f从多个喷嘴孔301b遍及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的整个CD方向地进行喷射。喷嘴孔301b的孔径例如设为50~200μm,在CD方向邻接的喷嘴孔301b的中心间的距离例如设为0.2~2.0mm。
在第1喷射装置300中,优选的是,在上游侧喷射的水f的压力(水流的喷射压力)为在下游侧喷射的压力以下,更优选的是,上游侧的水流的喷射压力比下游侧的水流的喷射压力小。具体来讲,喷射喷嘴301的水流的喷射压力比喷射喷嘴303的水流的喷射压力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喷嘴301、302、303的水流的喷射压力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朝下游侧依次变高。另外,优选的是,各水流的喷射压力分别在1.0~7.0MPa的范围内设定。
在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没有与织物40互相缠绕的状态下,纤维集合体50的外侧的面(与跟织物40相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不受拘束,自由度高。为此,若提高上游侧的水流的喷射压力,则会因喷射的水流导致纤维弹起,存在纤维集合体50出现损伤或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出现非均匀性的可能性。在该方面上,将上游侧的水流的喷射压力设定得更低,减轻导致纤维弹起的可能性,并容易更可靠地使纤维与织物40互相缠绕。另一方面,在下游侧,由于至少一部分是纤维与织物40互相缠绕的状态,所以需要使纤维集合体50与织物40进一步交缠。为此,通过施加比上游侧高的水流的喷射压力,容易使更多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与织物40互相缠绕。
接着,从第1旋转体150向第2旋转体160移交片60,依靠第2旋转体160的旋转进行片60的搬送。第2旋转体160以水平的轴C160为旋转中心,外周面160a在周向Dc2(例如逆时针)连续地驱动旋转。周向Dc2也是搬送方向,CD方向与周向Dc2正交。第2旋转体160具有与第1旋转体150同样的构成,省略详细说明。
在第2旋转体160的径向的外侧设有第2喷射装置400。第2喷射装置400具备1个喷射喷嘴,对被保持于第2旋转体160的外周面160a的片60从第2旋转体160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水f。第2喷射装置400的喷射喷嘴的构成与喷射喷嘴302同样。借助依靠第2喷射装置400的水f的喷射,能将片60形成为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进一步互相缠绕的状态。另外,不一定非要设置第2喷射装置400,可根据片60的交缠状态来适当设置。另外,也可以在第2旋转体160中实施吸引片60的水分的脱水以及干燥处理。
<<脱水步骤>>
在依靠第2旋转体160的旋转进行搬送后,片60从第2旋转体160向下游侧搬送装置140被移交,其后,向脱水装置250被搬送。下游侧搬送装置140具备下游侧搬送带140a,接收依靠第2旋转体160的旋转而搬送来的片60,向脱水装置250搬送。
脱水装置250具备搬送带250a和多个吸引部250b,由搬送带250a将从下游侧搬送装置140搬送来的片60向切断装置500搬送。当经过依靠搬送带250a的搬送中的多个吸引部250b时,从下方侧吸引搬送带250a上的片60的水分。
<<切断步骤>>
在片60的脱水处理后,进行切断处理。从脱水装置250向切断装置500移交片60。切断装置500具备切割辊501和砧座辊502。切割辊501以及砧座辊502是分别具备马达等驱动源并以旋转轴C501、C502为中心在周向Dc2、周向Dc1驱动旋转的旋转体。另外,在切割辊501的外周面具备多个突部(未图示)。切割辊501和砧座辊502分别使旋转轴C501、旋转轴C502的轴向朝着CD方向,使相互的外周面相向地配置。并且,当使片60通过驱动旋转的切割辊501与砧座辊502之间的辊间隙时,在片60的CD方向的两端部的切断线S进行切断,制造片构件70。
图10是示意性示出图6中A处的片60的关于CD方向的剖面的图。如上述那样,在第1搬送步骤中,织物40的CD方向的长度比纤维集合体50的CD方向的长度短。为此,交缠后的片60如图10所示那样,纤维集合体50在CD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在CD方向不与织物40重叠的区域。也就是,纤维集合体50的关于CD方向的长度W50比织物40的关于CD方向的长度W40长。纤维集合体50由于不是其外形确定的构成,所以,片60的状态下的CD方向的两端部各自的纤维密度容易变得不一致。为此,在片构件70的制造中,需要将纤维集合体50的两端部切掉。另一方面,由于织物40具有其外形确定的形状,所以,不用像纤维集合体50那样进行切掉。为此,为了减轻将织物40过度地切掉的可能性,使织物40的CD方向的长度W40比纤维集合体50的CD方向的长度W50短(W40<W50),由此,将纤维密度不稳定的纤维集合体50的CD方向的两端部切掉,另一方面能够减轻将织物40过度地切掉的可能性。
<第2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
图11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101的一部分的图。制造装置101与制造装置100同样,是制造使纤维集合体50与连续状态的织物40交缠而一体化的片构件70的装置。制造装置101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具备: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和水供给装置200、第1旋转体150和第1喷射装置300、第2旋转体160和第2喷射装置、下游侧搬送装置140、脱水装置250、切断装置500。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00相同的构件等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部分的说明。
在制造装置101中,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搬送面设置在比第1旋转体150的中心C150靠下侧的位置,在上游侧搬送装置130的上方配置第1旋转体150。具有上游侧搬送带130a与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相向的部分。上游侧搬送带130a与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相向的部分是上游侧搬送装置130与第1旋转体150的最接近位置。另外,在第1旋转体150的上方配置有第2旋转体160。
<<第1搬送步骤>>
第1搬送步骤利用具备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将纤维集合体50和从纤维集合体的上方载置的织物40朝第1旋转体150搬送。
利用设在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上方的水供给装置200(参照图7)喷射水f,润湿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减小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能形成纤维难以移动的状态。
接着,当从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向第1旋转体150移交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时,使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通过相向的上游侧搬送带130a与外周面150a之间的间隙、也就是上游侧搬送装置130与第1旋转体150的最接近位置(通过步骤)。由此,由上游侧搬送带130a和外周面150a夹持。在厚度方向被压溃的织物40和纤维集合体50中的纤维集合体50的厚度变小,能使其纤维安定下来。由此,能减轻纤维发生移动而产生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非均匀性的可能性。
<<第2搬送步骤>>
当从上游侧搬送装置130向第1旋转体150移交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时,存在有纤维密度容易对应于搬送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倾向。在图11所示的制造装置101中,若以使织物40与第1旋转体150接触的状态利用第1旋转体150进行搬送,则纤维集合体50相对于搬送面在最外侧被搬送,以其自由度高的状态被搬送。此时,由于以沿着第1旋转体150的圆弧自下而上地提起的方式搬送纤维集合体50,所以,自由度高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容易在搬送方向扩展。并且,由于对纤维在搬送方向扩展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50在交缠步骤中喷射水f,所以,能容易减轻在制造后的片构件70中产生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的不均分布。
第1喷射装置300朝着被保持于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的织物40以及纤维集合体50,从第1旋转体150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水f。制造装置101中的第1喷射装置300具备2个喷射喷嘴,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喷射喷嘴301和喷射喷嘴302。借助依靠第1喷射装置300进行的水的喷射f,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与织物40交缠,成为片60。
接着,从第1旋转体150向第2旋转体160移交片,依靠第2旋转体160的旋转进行片60的搬送。第2喷射装置400朝着片60,从第2旋转体160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水f。第2喷射装置400具备2个喷射喷嘴,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喷射喷嘴401和喷射喷嘴402。借助依靠第2喷射装置400进行的水f的喷射,能将片60形成为纤维集合体50的更多的纤维与织物40互相缠绕的状态。另外,优选的是,将喷射的水流的喷射压力设定成喷射喷嘴301最小而后按照喷射喷嘴302、喷射喷嘴401、喷射喷嘴402的顺序增大。这是因为,在上游侧能减轻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因水流而弹起的可能性,同时在下游侧能形成使更多的纤维与织物40互相缠绕的状态。
<<脱水步骤>>
在依靠第2旋转体160的旋转进行搬送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片60从第2旋转体160向下游侧搬送装置140被移交,其后,向脱水装置250被搬送,进行脱水处理。
<<切断步骤>>
在片60的脱水处理后,进行切断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从脱水装置250移交来的片60在切断装置500中在CD方向的两端部的切断线S切断,成为片构件70(参照图10)。
<第3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
图12是示意性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片构件70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102的一部分的图。制造装置102的基本构成与制造装置101相同。制造装置102在上游侧搬送装置130中不搬送织物40,借助供给旋转体180的旋转而向第1旋转体150搬送织物40。
<<第1搬送步骤>>
在第1搬送步骤中,上游侧搬送装置130朝着第1旋转体150搬送纤维集合体50,供给旋转体180通过其旋转将织物40向第1旋转体150供给。另外,供给旋转体180是将连续的织物40卷绕成卷筒状的所谓卷筒体辊。通过利用供给旋转体180搬送织物40,上游侧搬送带130a能仅搬送纤维集合体50,能更为延长使纤维密度稳定的搬送状态。为此,容易将纤维密度保持成均匀。
对于织物40的搬送,在希望以恒定的速度向第1旋转体150供给时,在像供给旋转体180那样利用卷筒体辊的场合,假设即便将供给旋转体180的圆周速度控制成与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相同的速度,实际上两者也未必相同。在这两者的速度不同的场合,有时会产生张力的偏差。为此,优选的是,如图12所示那样,在供给旋转体180与第1旋转体150之间设置织物40的张力控制装置800。
张力控制装置800进行调整以便向第1旋转体150供给时的织物40的张力的大小成为规定的值。张力控制装置800具备一对固定辊801和设在一对固定辊801之间的浮动调节辊802。浮动调节辊802设置成能在铅垂方向往复移动,浮动调节辊802依靠自重在铅垂方向移动,由此,将输出织物40的张力保持为恒定。借助该浮动调节辊802朝上下方向的移动,吸收供给旋转体180的圆周速度和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的误差,容易将向第1旋转体150供给的织物40的张力保持为恒定。这样,通过具备张力控制装置800,可防止织物40下垂,能使张力恒定状态的织物40与纤维集合体50重合,因而,容易使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变均匀,能容易减轻因制造后的片构件70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造成的不均分布。
另外,优选的是,供给旋转体180的圆周速度等于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能减轻织物40因搬送而变松的可能性。另外,优选的是,第1旋转体150的圆周速度为上游侧搬送带130a的移动速度以上。纤维集合体50由第1旋转体150以上游侧搬送带130a以上的速度被搬送,从而容易在第1旋转体150的外周面150a使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在搬送方向扩展地进行搬送。为此,容易缓和在从上游侧搬送带130a向第1旋转体150移交纤维集合体50时产生的纤维集合体50的纤维密度的非均匀性。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容易,而并不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或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同构成。例如可进行以下所示那样的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搬送步骤中,使织物40的CD方向的长度小于纤维集合体50的CD方向的长度,如图10所示那样,使片60的纤维集合体50的关于CD方向的长度W50大于织物40的关于CD方向的长度W4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片60的纤维集合体50的关于CD方向的长度W50设为织物40的关于CD方向的长度W40以下。图13是示意性示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片60的关于CD方向的剖面的图。如图13所示那样,纤维集合体50在大致整个区域中在CD方向与上述织物40重叠。通过如此构成,在使织物40与第1旋转体150接触同时进行搬送而使纤维交缠的交缠步骤中,成为纤维集合体50的大致整个区域被载置于织物40的状态,因而,能在交缠步骤中以稳定状态搬送纤维集合体50同时使其纤维与织物40交缠。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喷射装置300设有多个喷射喷嘴,但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在第1喷射装置300设置1个喷射喷嘴,也可以设置朝第1旋转体150喷射水流的多个喷射装置。另外,第1喷射装置300所具备的喷射喷嘴的数量也可任意变更。关于第2喷射装置400也同样。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从第1喷射装置300以及第2喷射装置400喷射的流体使用了水f,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不限定于水的具有规定的成分或粘度的液体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生理用卫生巾(卫生巾、吸收性物品),2吸收体,3表面片(片构件),4背面片,5侧方片,6护翼部,8外周密封部,10吸收性芯,11粘接区域,12护翼部用粘接区域,20芯包覆片,40织物,41构成纱,42经纱,43纬纱,45纱孔,50纤维集合体,51构成纤维,60片,70片构件,100制造装置,101制造装置,102制造装置,120方向转换用辊,130上游侧搬送装置,130a上游侧搬送带(搬送传送器),130b辊,140下游侧搬送装置,140a下游侧搬送带,150第1旋转体(旋转体),150a外周面,151吸气孔,152圆筒状隔壁,153隔壁,160第2旋转体,160a外周面,180供给旋转体,200水供给装置,250脱水装置,250a搬送带,250b吸引部,300第1喷射装置,301喷射喷嘴,302喷射喷嘴,303喷射喷嘴,400第2喷射装置,500切断装置,501切割辊,502砧座辊,800张力控制装置,801固定辊,802浮动调节辊,f水,S切断线,SP大体封闭空间。

Claims (14)

1.一种片构件的制造方法,该片构件是具有织物和与上述织物交缠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性物品用的片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具有:
第1搬送步骤,利用搬送传送器至少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以及
第2搬送步骤,利用具有吸引机构的旋转体进一步搬送上述织物以及通过上述第1搬送步骤搬送来的上述纤维集合体,
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中,
使上述织物与上述旋转体的周面接触地搬送上述织物,
从上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流体而使上述纤维集合体与上述织物交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的圆周速度是上述搬送传送器的移动速度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配置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喷射口喷射的流体的压力是由配置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喷射口喷射的流体的压力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传送器的搬送面设置在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或者设置在比上述旋转中心高的位置,
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中刚开始搬送之后,沿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朝上方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织物的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是上述纤维集合体的上述旋转轴方向的长度以下。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传送器的搬送面设置在比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靠下侧的位置,
在上述第1搬送步骤与上述第2搬送步骤之间还具有通过步骤,该通过步骤使上述纤维集合体在上述旋转体与上述搬送传送器的最接近位置通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织物的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是上述纤维集合体的上述旋转轴方向的长度以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搬送步骤中,上述搬送传送器不搬送上述织物,
在上述第2搬送步骤之前具有供给步骤,该供给步骤向上述旋转体供给上述织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供给步骤中,将通过供给旋转体旋转而输出的上述织物以恒定的张力向上述旋转体供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给旋转体的圆周速度等于上述旋转体的圆周速度,
上述旋转体的圆周速度是上述搬送传送器的移动速度以上的速度。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搬送步骤中,进行用于减小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厚度的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减小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厚度的处理是流体的喷射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减小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厚度的处理使上述纤维集合体在相向的上述搬送传送器与上述旋转体之间通过。
14.一种片构件的制造装置,该片构件是具有织物和与上述织物交缠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性物品用的片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构件的制造装置具有:
搬送传送器,该搬送传送器至少搬送上述纤维集合体;
旋转体,该旋转体以使上述织物与周面接触的状态搬送上述织物以及由上述搬送传送器搬送来的上述纤维集合体,上述旋转体具备吸引机构;以及
交缠部,该交缠部从上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侧朝内侧喷射流体而使上述纤维集合体与上述织物交缠。
CN201980086229.2A 2018-12-28 2019-12-25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Pending CN1132607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7702A JP7446712B2 (ja) 2018-12-28 2018-12-28 シート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部材の製造装置
JP2018-247702 2018-12-28
PCT/JP2019/050829 WO2020138171A1 (ja) 2018-12-28 2019-12-25 シート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部材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0752A true CN113260752A (zh) 2021-08-13

Family

ID=7112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6229.2A Pending CN113260752A (zh) 2018-12-28 2019-12-25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46712B2 (zh)
CN (1) CN113260752A (zh)
TW (1) TWI807131B (zh)
WO (1) WO202013817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22871A (en) * 1977-04-01 1978-10-26 Kurashiki Seni Kakou Kk Production of cloth for cold weather
US4146663A (en) * 1976-08-23 1979-03-27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posite fabric combining entangled fabric of microfibers and knitted or 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H11170413A (ja) * 1997-12-11 1999-06-29 Asahi Chem Ind Co Ltd 不織布複合低密度織物
CN1470698A (zh) * 2002-07-28 2004-01-28 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层结构复合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688758A (zh) * 2002-10-08 2005-10-26 三菱丽阳工程株式会社 加压水蒸汽喷出喷嘴和用该喷嘴制造无纺布的方法及装置
JP2009144316A (ja) * 2002-10-08 2009-07-02 Mitsubishi Rayon Eng Co Ltd 加圧水蒸気噴出ノズルを用いた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JP2017210711A (ja) * 2017-08-01 2017-1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6689B2 (ja) * 1994-08-29 1999-12-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ワイパーの製造方法
JP3723711B2 (ja) 2000-01-20 2005-12-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98562B2 (ja) * 2011-12-21 2014-05-21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462758B2 (ja) * 2017-04-19 2019-0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スパンレース不織布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6663A (en) * 1976-08-23 1979-03-27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posite fabric combining entangled fabric of microfibers and knitted or 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S53122871A (en) * 1977-04-01 1978-10-26 Kurashiki Seni Kakou Kk Production of cloth for cold weather
JPH11170413A (ja) * 1997-12-11 1999-06-29 Asahi Chem Ind Co Ltd 不織布複合低密度織物
CN1470698A (zh) * 2002-07-28 2004-01-28 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层结构复合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688758A (zh) * 2002-10-08 2005-10-26 三菱丽阳工程株式会社 加压水蒸汽喷出喷嘴和用该喷嘴制造无纺布的方法及装置
JP2009144316A (ja) * 2002-10-08 2009-07-02 Mitsubishi Rayon Eng Co Ltd 加圧水蒸気噴出ノズルを用いた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JP2017210711A (ja) * 2017-08-01 2017-1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8171A1 (ja) 2020-07-02
TWI807131B (zh) 2023-07-01
JP2020103793A (ja) 2020-07-09
TW202031471A (zh) 2020-09-01
JP7446712B2 (ja) 2024-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7298B2 (en) Multi-layered absorbent article
US9237970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site body of continuous sheet associated with absorbent art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bsorbent article
JP6782129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11405886B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TW201117779A (en) Folding device
CN111093576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13260752A (zh)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CN113272487A (zh)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CN113260753A (zh) 片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片构件的制造装置
JP4369846B2 (ja) 吸収体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750537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компонент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изделия
CN110636821A (zh)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JP5520091B2 (ja) 積層体処理装置
JP5753883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6656311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converting asymmetrically nested absorbent webs
JP6220811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8117866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8246137A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8102772A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5056596A1 (ja)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