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7131B -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7131B
TWI807131B TW108141126A TW108141126A TWI807131B TW I807131 B TWI807131 B TW I807131B TW 108141126 A TW108141126 A TW 108141126A TW 108141126 A TW108141126 A TW 108141126A TW I807131 B TWI807131 B TW I8071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conveying
rotating body
fiber aggregate
shee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1471A (zh
Inventor
木村明寛
出谷耕
野本貴志
久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7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713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entanglement of layered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9/00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textile fabric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課題]目的在製造讓和織物交絡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的薄片構件。 [解決手段]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織物(40)、與和前述織物(40)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50)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第1搬送步驟,其是使用搬送輸送帶(130a)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50);以及第2搬送步驟,其是使用具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150)進一步搬送前述織物(40)、及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50),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讓前述織物(40)和前述旋轉體(150)的周面接觸來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150)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50)和前述織物(40)交絡。

Description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專利文獻1揭示了為了使生理用衛生棉、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觸感成為柔軟者,而使用讓織物與不織布交絡的不織布複合低密度織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70413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可是,在專利文獻1所示這樣的不織布複合低密度織物的製造過程中,構成和織物交絡的不織布的纖維為輕的素材,因為容易受到來自搬送時等的外部的影響,所以,纖維的密度差所致的不均勻容易產生,而會有破壞外觀的美觀的顧慮。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這樣的問題所研發者,目的是讓和織物交絡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達成上述目的用的主要的發明為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第1搬送步驟,其是使用搬送輸送帶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第2搬送步驟,其是使用具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進一步搬送前述織物、及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讓前述織物和前述旋轉體的周面接觸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 關於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是由本說明書及添附圖面的記載可明白。 [發明的效果]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和織物交絡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實施發明用的形態]
根據本說明書及添附圖面的記載,至少明白以下事項。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第1搬送步驟,其是使用搬送輸送帶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第2搬送步驟,其是使用具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進一步搬送前述織物、及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讓前述織物和前述旋轉體的周面接觸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和織物交絡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旋轉體的周速為前述搬送輸送帶的移動速度以上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容易讓纖維集合體的纖維朝搬送方向移動,可讓和織物交絡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被配置在前述旋轉體的旋轉的上游側的上游側噴射口所噴射的流體的壓力為藉由被配置在前述旋轉體的旋轉的下游側的下游側噴射口所噴射的流體的壓力以下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既減輕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因所噴射的流體而被吹走的顧慮,又可使其和織物更交絡。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搬送面被設在與前述旋轉體的旋轉中心相同的高度、或較前述旋轉中心高的位置,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中的搬送開始後,前述纖維集合體沿著前述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朝向上方被搬送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因搬送產生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織物的前述旋轉體的旋轉軸方向的長度為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前述旋轉軸方向的長度以下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即便纖維集合體的寬方向的端部的纖維密度不穩定時,也可讓切落到織物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搬送面被設在較前述旋轉體的旋轉中心靠下側,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與前述第2搬送步驟之間,進一步具有前述纖維集合體通過前述旋轉體與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最接近位置的通過步驟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因搬送產生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織物的前述旋轉體的旋轉軸方向的長度為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前述旋轉軸方向的長度以上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因為藉由旋轉體被搬送的纖維集合體成為被載置在其寬度以上的織物之上,而可在更穩定的狀態下作搬送。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前述搬送輸送帶不搬送前述織物,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之前具有將前述織物供給到前述旋轉體的供給步驟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因搬送產生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供給步驟,藉由供給旋轉體旋轉而被連續釋出的前述織物以一定的張力被供給到前述旋轉體。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和織物交絡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給旋轉體的周速與前述旋轉體的周速相等,前述旋轉體的周速為前述搬送輸送帶的移動速度以上的速度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因搬送產生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進行將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厚度作薄用的處理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的不均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縮小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厚度用的處理為流體的噴射處理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的不均產生的顧慮減輕。
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縮小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厚度用的處理,是讓前述纖維集合體通過對置的前述搬送輸送帶與前述旋轉體之間為期望。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可讓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的不均產生的顧慮減輕。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其特徵為,具有:搬送輸送帶,其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具備吸引機構的旋轉體,其是讓前述織物和周面接觸的狀態下搬送前述織物、及利用前述搬送輸送帶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交絡部,其是從前述旋轉體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
根據這樣的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可讓和織物交絡的纖維集合體的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實施形態=== <生理用衛生棉1的結構> 以下,就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雖舉生理用衛生棉為例說明實施形態,可是不被限定於此,例如對於分泌物薄片、尿液吸收墊、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的其他的吸收性物品也可適用。
圖1是從肌膚側觀看生理用衛生棉1(以下也稱為「衛生棉1」)的俯視圖。圖2是從非肌膚側觀看生理用衛生棉1的俯視圖。圖3是沿著圖1中的X-X線的剖視圖。衛生棉1具有互相正交的前後方向與寬方向和厚度方向。在前後方向,將抵接穿用者的下腹部之側稱為前側,將抵接臀部之側稱為後側。在厚度方向,將接觸穿用者之側稱為肌膚側,將其相反側稱為非肌膚側。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衛生棉1從厚度方向的肌膚側依序層積有一對的側薄片5、表面薄片3、吸收體2、以及背面薄片4。表面薄片3與吸收體2利用熱熔接著劑等的周知的接合手段被互相接合。表面薄片3與背面薄片4,是平面尺寸比吸收體2大,而覆蓋吸收體2的平面整體。又,互相層積的表面薄片3、背面薄片4及側薄片5經由沿著衛生棉1的外周緣的外周密封部8互相被接合。一對的側薄片5被設在寬方向的兩側,且沿著前後方向被配置在表面薄片3的肌膚側,並使用周知的接著手段或熔著手段被接合在表面薄片3。
衛生棉1具有從衛生棉1的前後方向的中央區域朝寬方向的兩外側延伸出的一對的翼部6。翼部6是由從表面薄片3的寬方向的兩側部朝外側延伸出的側薄片5及背面薄片4所形成。此外,衛生棉1也可為不具翼部6的形態。
在衛生棉1的非肌膚側面(背面薄片4的非肌膚側面)設有塗布了接著劑的黏著區域11。黏著區域11在衛生棉1的使用時,被黏貼在內褲等的肌膚側面,而將衛生棉1固定在內褲等。黏著區域11的形狀、數量可任意變更。
同樣在各翼部6的非肌膚側面(背面薄片4的非肌膚側面)設有翼部用黏著區域12。翼部用黏著區域12在衛生棉1的使用時,被黏貼在內褲等的非肌膚側面,而將衛生棉1固定在內褲等。翼部用黏著區域12的形狀、數量可任意變更。
表面薄片3為透液性,由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所構成。背面薄片4可由不透液性及透濕性的塑膠薄膜、不透液性的不織布、該等的層積薄片等所形成。側薄片5可使用周知的不織布。
吸收體2是吸收經血等的排泄物並保持在內部的構件,且具有:吸收液體的吸收性芯10、以及包裹吸收性芯10整體的透液性的芯包層薄片20。吸收性芯10,是在作為液體吸收性纖維的紙漿纖維、纖維素系吸收性纖維等加入作為液體吸收性粒狀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謂SAP)等,而形成預定的形狀。芯包層薄片20為液透過性的薄片,並可例示薄紙、氣流成網等。
<表面薄片3的結構> 圖4是從肌膚側觀看表面薄片3時的一部分放大圖,圖5表示將表面薄片3分離成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的狀態的圖。如圖4及圖5所示,表面薄片3,是將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互相交纏(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交絡)形成為一體化的薄片構件。讓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交絡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之後敘述。
如圖4所示,織物40是由織造成格子狀的構成紗41所構成。構成紗41具有:複數條經紗42、以及與經紗42互相交叉的複數條緯紗43,在厚度方向藉由互相交叉被形成,而形成有複數個被經紗42與緯紗43圍起來作為貫穿區域的織目45。織物40的構成紗41是搓捻由棉紗(棉纖維)形成的原紗而形成的捻紗。原紗的材料除了棉纖維之外,適當使用麻、紙漿纖維等的天然纖維素纖維、嫘縈等的再生纖維素纖維、醋酸酯等的半合成纖維素纖維等的纖維素系纖維。就原紗所使用的棉紗來說,是使用粗度10~100棉紗支數者為理想。將主要由棉素材等形成的織物40用於表面薄片3,裝用者能獲得舒服肌膚觸感,肌膚問題也不易發生。此外,織物40的織法不限於被織造成格子狀的平織,可適當採用斜紋織、緞紋織、羅紋織等周知的織法。
纖維集合體50,是藉由使用長纖維的紡黏法、用梳棉機朝一定方向對短纖維進行梳棉,並整理纖維形成纖維網的乾式法等的周知的製法所形成的纖維的集合體,即被成形成不織布的前階段的狀態。又,纖維集合體50是由含有親水性纖維的構成纖維51所形成。其構成纖維51為柔軟而輕的素材,而被不規則地集合的集合體。就親水性纖維來說,例如可舉:嫘縈、纖維化嫘縈等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棉、粉碎紙漿等的天然纖維素纖維、醋酸酯等的半合成纖維素等。又,不限於使用梳棉機的梳棉法所形成的纖維集合體50,也可使用由氣流成型法、濕式法、紡黏法、熔噴法等的方法所形成的纖維集合體50。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是例如為2.8~3.5×10-3 g/cm3 ,基重(每單位面積的重量)是例如為20~70g/m2 。纖維集合體50的厚度是例如7~20mm,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的長度是例如1~100mm。又,纖維集合體50的纖度例如設為0.1~6dtex。
<第1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 製造讓連續的狀態的織物40、與運用纖維集合體製造裝置(不圖示)所製造的纖維集合體50交絡而作成一體化的連續的狀態的薄片構件70,施予使連續的狀態的薄片構件70形成預定的形狀的梳棉處理,而形成表面薄片3。可是,在製造後的薄片構件70會有因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的差的原因產生不均勻的顧慮。這一點,以下針對讓不均勻減輕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織物40及薄片構件70是作成連續的狀態進行說明。
圖6是示意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製造裝置100的一部分的圖。製造裝置100是製造讓纖維集合體50與織物40交絡而被一體化的薄片構件70的裝置。製造裝置100從搬送方向的上游側具備上游側搬送裝置130與水供給裝置200、第1旋轉體150與第1噴射裝置300、第2旋轉體160與第2噴射裝置400、下游側搬送裝置140、脫水裝置250、切斷裝置500。製造裝置100是將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朝搬送方向搬送,將與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稱為「CD方向」。
<<第1搬送步驟>> 第1搬送步驟,是使用上游側搬送裝置130至少搬送纖維集合體50的步驟。上游側搬送裝置130具備上游側搬送帶130a(也稱為「搬送輸送帶」。)與輥130b。上游側搬送帶130a是沿著預定的搬送路徑搬送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的搬送部。讓纖維40和上游側搬送帶130a接觸的狀態下進行載置,進一步從其上載置纖維集合體50的狀態下,搬送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而且,在輥130b的下方通過朝向第1旋轉體150作搬送。此外,織物40的CD方向的長度比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的長度短。亦即,若俯視觀看上游側搬送帶130a,織物40是其大致全域被纖維集合體50覆蓋的狀態下被搬送。
水供給裝置200是噴射作為流體的水f的裝置,被設在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上方。圖7是示意表示水供給裝置200的圖。在圖7,上游側搬送裝置130等省略來表示。水供給裝置200朝向上游側搬送帶130a供給水f,而弄濕在上游側搬送帶130a被搬送的纖維集合體50,而將纖維集合體50的厚度弄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為輕且柔軟的素材,簡單來說因為是蓬鬆的狀態,所以,會在和織物40交絡為止的搬送中移動或在之後的步驟因第1噴射裝置300所致的水f的噴射的壓力下被噴飛纖維,而會有纖維部分變多或減少的顧慮。於此,先在第1搬送步驟對纖維集合體50噴射水f,讓纖維濕掉,將纖維集合體50的厚度弄薄,而作成纖維不易動的狀態為理想。亦即,水供給裝置200因為其目的只是要讓纖維集合體50含水,所以,在這個時點沒有讓纖維集合體50和織物40交絡。藉此,藉由第1搬送步驟中的搬送,可讓纖維密度的偏倚的原因造成製造後的薄片構件70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此外,就用水讓纖維集合體50濕掉的方法來說,讓水分滴下、或噴射噴霧狀的水、或是讓纖維集合體50浸泡在裝有水的容器使其浸水亦可。
又,從上游側搬送裝置130將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遞送到第1旋轉體150時,讓纖維集合體50通過互相對置的輥130b與上游側搬送帶130a之間的間隙。用輥130b與上游側搬送帶130a夾著纖維集合體50,朝厚度方向壓潰纖維集合體50,將纖維集合體50的厚度作薄,也可讓纖維的動作穩定下來。藉此,在第1搬送步驟中纖維移動,可讓纖維密度的偏倚發生的顧慮減輕,而可讓製造後的薄片構件70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雖使用水供給裝置200及輥130b讓纖維集合體50的厚度變薄,可是不限於此。又,也可為不具備水供給裝置200的製造裝置100,也可不具有輥130b與上游側搬送帶130a夾著纖維集合體50對置的構造。
<<第2搬送步驟>> 第2搬送步驟,是邊藉由第1旋轉體150的旋轉進一步搬送在第1搬送步驟被搬送的纖維集合體50與織物40,邊讓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和織物40交絡的步驟。也將讓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和織物40纏繞作交絡的步驟稱為「交絡步驟」。將作交絡的狀態的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稱為薄片60。薄片60表示從纖維集合體50的至少一部分和織物40交絡的狀態到在後述的切斷步驟進行切斷處理為止的狀態。圖6中以向右下的斜線部表示薄片60及薄片構件70。
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因為輕且具有自由度高的性質,所以,從第1搬送步驟朝第2搬送步驟的搬送中,在從上游側搬送裝置130朝第1旋轉體150遞送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時,對應搬送狀態的變化會有纖維密度容易變化的傾向。尤其,如圖6所示,在搬送路徑上有梯度的時候,在從上游側搬送裝置130朝第1旋轉體150遞送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的輥130b的附近,會有纖維集合體50的搬送容易停滯,纖維密度變化的顧慮。就這樣經過交絡步驟,製造薄片構件70的話便會有不均勻產生的顧慮。
這一點,在第2搬送步驟,讓織物40和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接觸的狀態下作搬送,相對於搬送面若以最外側來搬送纖維集合體50,則纖維集合體50的外側的面(與和織物40對置側相反側的面)沒有被拘束,而在自由度高的狀態下被搬送。因此,使用第1旋轉體150搬送的時候,容易沿著搬送方向邊展開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邊作搬送。其結果,使用第1噴射裝置300對相對於織物40纖維更被展開的纖維集合體50噴射高壓水f,而相對於織物40容易形成讓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均勻地交絡,可讓在製造後的薄片構件70產生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的不均勻減輕。
又,若搬送接觸作為搬送面的外周面150a的織物40,纖維集合體50被配置在第1旋轉體150的徑方向的更外側。此時,因為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是可自由活動的狀態,所以,在第1旋轉體150的搬送中容易展開纖維集合體50,而可讓在製造後的薄片構件70產生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的差所致不均勻減輕。又,因為纖維集合體50是在較織物40靠徑向的外側被搬送,所以,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容易朝搬送方向被延展。相對於搬送方向容易將纖維展開,而容易讓纖維密度的不均勻減輕。
又,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為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移動速度以上為理想,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較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移動速度快更為理想。假設,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比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移動速度慢的時候,會有在上游側搬送裝置130,織物40鬆弛、或載置在織物40之上的纖維集合體50的搬送也停滯,而在纖維密度上產生偏差的顧慮。為了防止這個,將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設在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移動速度以上,用適當的張力將織物40作搬送,隨之可形成纖維集合體50也容易朝搬送方向搬送的狀態。又,形成容易搬送纖維集合體50,而容易讓纖維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顧慮減輕。
圖8是示意表示第1旋轉體150的剖面的圖。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是以水平的軸C150為旋轉中心朝周向Dc1(例如朝順時針方向)連續進行驅動旋轉。此外,周向Dc1也是搬送方向,CD方向和周向Dc1正交。第1旋轉體150為大致圓筒狀,在其周面設有複數個吸氣孔151。第1旋轉體150的內周側與外周側經由吸氣孔151連通成液體、氣體可通過。
此外,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搬送面與軸C150在相同高度以上為理想,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搬送面被設在比軸C150高的位置更為理想。如此設法,進一步縮小從上游側搬送帶130a朝第1旋轉體150遞送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時的高低差,因此可進一步縮小在搬送路徑中產生的梯度,所以容易讓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的偏倚減輕。
第1旋轉體150具備吸引機構。在第1旋轉體150的內周側與第1旋轉體150同芯設有圓筒狀隔壁152。第1旋轉體150的內周側,其環型的大致封閉空間SP藉由複數個隔壁153、153、153在周向Dc1依序被區劃成第1區域SP1、第2區域SP2、第3區域SP3。上游側的第1區域SP1及第2區域SP2維持在較外氣壓低的氣壓的負壓狀態,第3區域SP3與外氣壓同壓、或為第1區域SP1、第2區域SP2與外氣壓之間的氣壓值。將第1區域SP1、第2區域SP2設為負壓狀態,邊吸引保持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邊朝內周側吸引被噴射的水f。此外,第1旋轉體150的旋轉是指讓外周面150a旋轉的狀態,圓筒狀隔壁152及隔壁153、153、153各自被固定。
在第1旋轉體150的徑向的外側設置第1噴射裝置300。第1噴射裝置300從搬送方向的上游側依序具備噴射嘴301、302、303。第1噴射裝置300,是對於被保持在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的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從第1旋轉體150的徑向的外側向內側噴射水f。
噴射嘴301、302、303在搬送方向分別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噴射嘴301、302、303因為基本的構造幾乎相同,所以,以下針對噴射嘴302作說明。圖9a是示意表示噴射嘴302的圖。圖9b是示意表示噴射嘴302的噴孔的構成例的圖。此外,圖9a表示省略第1旋轉體150、噴射嘴302、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以外的噴射嘴301、303等。
噴射嘴302相對於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垂直被配置,朝向第1旋轉體150以高壓來噴射水f。如圖9a及圖9b所示,在和外周面150a對置的噴射嘴302的構件401a具備有平行於CD方向以直線且一定的間距被配置的複數條噴孔301b。將從噴射嘴302的上部送來的水f從複數個噴孔301b噴射到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整體。噴孔301b的孔徑例如設為50~200μm,和CD方向相鄰的噴孔301b中心間的距離例如設為0.2~2.0mm。
在第1噴射裝置300,在上游側被噴射的水f的壓力(水流的噴射壓)為在下游側被噴射的壓力以下為理想,更理想是上游側的水流的噴射壓比下游側的水流的噴射壓小即可。具體而言,噴射嘴301的水流的噴射壓比噴射嘴303的水流的噴射壓小。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噴射嘴301、302、303的水流的噴射壓從搬送方向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序變高。此外,各水流的噴射壓分別設定在1.0~7.0MPa的範圍內為理想。
在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沒有和織物40纏繞的狀態下,纖維集合體50的外側的面(與和織物40對置側相反側的面)沒有被拘束,而自由度高。因此,若提高上游側的水流的噴射壓,則因為所噴射的水流噴飛纖維,而會有纖維集合體50損傷、或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偏倚的顧慮。這一點,將上游側的水流的噴射壓設定的更低,邊減輕吹飛纖維的顧慮,而容易更確實讓纖維和織物40纏繞。另一方面,在下游側,由於至少一部分為纖維和織物40纏繞的狀態,所以,必須讓纖維集合體50進一步和織物40交絡。因此,除了上游側施加更高的水流的噴射壓之外,容易讓更多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和織物40纏繞。
接著,從第1旋轉體150將薄片60遞送到第2旋轉體160,來進行第2旋轉體160的旋轉所致的薄片60的搬送。第2旋轉體160是以水平的軸C160為旋轉中心,使外周面160a朝周向Dc2(例如朝逆時針方向)連續進行驅動旋轉。周向Dc2也是搬送方向,CD方向和周向Dc2正交。第2旋轉體160具有與第1旋轉體150同樣的構造,而省略詳細的說明。
在第2旋轉體160的徑向的外側設有第2噴射裝置400。第2噴射裝置400具備1個噴射嘴,對於被保持在第2旋轉體160的外周面160a的薄片60從第2旋轉體160的徑向的外側向內側噴射水f。第2噴射裝置400的噴射嘴的構造與噴射嘴302同樣。藉由第2噴射裝置400所致的水f的噴射,可將薄片60作成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更加纏繞的狀態。此外,第2噴射裝置400也沒有必要一定要設置,可依照薄片60的交絡狀態適當設置。又,在第2旋轉體160也可施予吸引薄片60的水分的脫水及烘乾處理。
<<脫水步驟>>
第2旋轉體160的旋轉所致的搬送後,薄片60從第2旋轉體160朝下游側搬送裝置140被遞送,之後被搬送到脫水裝置250。下游側搬送裝置140具備下游側搬送帶140a,接受藉由第2旋轉體160的旋轉所搬送的薄片60而朝向脫水裝 置250作搬送。
脫水裝置250具備搬送帶250a、與複數個吸引部250b,藉由搬送帶250a將從下游側搬送裝置140被搬送而來的薄片60朝向切斷裝置500作搬送。通過搬送帶250a所致的搬送中的複數個吸引部250b時,從下方側吸引搬送帶250a上的薄片60的水分。
<<切斷步驟>>
在薄片60的脫水處理後進行切斷處理。從脫水裝置250朝切斷裝置500遞送薄片60。切斷裝置500具備切割輥501與壓砧輥502。切割輥501及壓砧輥502,是分別具備馬達等的驅動源,且是以旋轉軸C501、C502為中心分別朝周向Dc2、周向Dc1作驅動旋轉的旋轉體。又,在切割輥501的外周面具備複數個突部(不圖示)。切割輥501與壓砧輥502分別使旋轉軸C501、旋轉軸C502的軸向朝向CD方向,讓互相的外周面對置作配置。而且,當薄片60通過作驅動旋轉的切割輥501與壓砧輥502之間的輥間隙時,在薄片60的CD方向的兩端部的切斷線S進行切斷製造薄片構件70。
圖10是示意表示關於圖6中的A的薄片60的CD方向的剖面的圖。如上述,在第1搬送步驟,織物40的CD方向的長度比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的長度短。因此,交絡後的薄片60如圖10所示,纖維集合體50在CD方向的兩端部具有與織物40在CD方向不會重疊的區域。亦即,纖維集合體50對於CD方向的長度W50比織物40對於CD方向的長度W40長。纖維集合體50因為其外形不是被規定者,所以,薄片60的狀態中的CD方向的兩端部分別容易成為纖維密度不一樣。因此,在薄片構件70的製造中,必須切掉纖維集合體50的兩端部。另一方面,織物40因為其外形具有被規定的形狀,所以沒有必要如纖維集合體50一定要切掉。因此,為了讓過度切落織物40的顧慮減輕,將織物40的CD方向的長度W40作成比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的長度W50短(W40<W50),除了切落纖維密度不穩定的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的兩端部之外,可讓過度切落織物40的顧慮減輕。
<第2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 圖11是示意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製造裝置101的一部分的圖。製造裝置101與製造裝置100同樣製造讓纖維集合體50與連續的狀態的織物40交絡而被一體化的薄片構件70的裝置。製造裝置101從搬送方向的上游側具備上游側搬送裝置130與水供給裝置200、第1旋轉體150與第1噴射裝置300、第2旋轉體160與第2噴射裝置、下游側搬送裝置140、脫水裝置250、切斷裝置500。以下的說明中,與第1實施形態的製造裝置100同樣的構件等標示同樣的符號,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的說明作省略。
在製造裝置101,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搬送面被設在較第1旋轉體150的中心C150靠下側,在上游側搬送裝置130的上方配置有第1旋轉體150。上游側搬送帶130a與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具有對置的部分。上游側搬送帶130a與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對置的部分為上游側搬送裝置130與第1旋轉體150最接近位置。又,在第1旋轉體150的上方配置有第2旋轉體160。
<<第1搬送步驟>> 第1搬送步驟,是使用具備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上游側搬送裝置130朝向第1旋轉體150搬送纖維集合體50、與從纖維集合體之上載置的織物40。
使用設在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上方的水供給裝置200(參照圖7),噴射水f,讓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濕掉,將纖維集合體50的厚度作薄,而可作成纖維不易動的狀態。
接著,從上游側搬送裝置130將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遞送到第1旋轉體150時,讓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通過對置的上游側搬送帶130a與外周面150a之間的間隙,亦即通過上游側搬送裝置130與第1旋轉體150的最接近位置(通過步驟)。藉此,被上游側搬送帶130a與外周面150a夾著。在厚度方向被壓潰的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纖維集合體50的厚度變薄,可讓其纖維穩定下來。藉此,可讓纖維移動而發生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的偏差的顧慮減輕。
<<第2搬送步驟>> 從上游側搬送裝置130朝第1旋轉體150遞送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時,對應搬送狀態的變化會有纖維密度容易變化的傾向。在圖11所示的製造裝置101,讓織物40和第1旋轉體150接觸的狀態下,若使用第1旋轉體150作搬送,則纖維集合體50相對於搬送面在最外側被搬送,而在其自由度高的狀態下被搬送。此時,因為是沿著第1旋轉體150的圓弧從下朝上抬起的方式搬送纖維集合體50,所以,自由度高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容易朝搬送方向展開。然後,因為在交絡步驟對纖維在搬送方向展開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50噴射水f,所以,可容易讓在製造後的薄片構件70產生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的不均勻減輕。
第1噴射裝置300,是朝向被保持在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的織物40及纖維集合體50從第1旋轉體150的徑向的外側向內側噴射水f。製造裝置101中的第1噴射裝置300具備2個噴射嘴,從上游側依序具備噴射嘴301與噴射嘴302。藉由第1噴射裝置300所致的水f的噴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的至少一部分和織物40交絡成為薄片60。
接著,從第1旋轉體150將薄片遞送到第2旋轉體160,來進行第2旋轉體160的旋轉所致的薄片60的搬送。第2噴射裝置400朝向薄片60從第2旋轉體160的徑向的外側向內側噴射水f。第2噴射裝置400具備2個噴射嘴,從上游側依序具備噴射嘴401與噴射嘴402。藉由第2噴射裝置400所致的水f的噴射,可將薄片60作成纖維集合體50的更多的纖維和織物40纏繞的狀態。此外,將噴射的水流的噴射壓設成噴射嘴301最小,而以噴射嘴302、噴射嘴401、噴射嘴402的順序變大更為理想。在上游側,由於邊減輕因水流噴飛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的顧慮,可邊作成在下游側讓更多的纖維和織物40纏繞的狀態。
<<脫水步驟>> 第2旋轉體160的旋轉所致的搬送後,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薄片60從第2旋轉體160朝下游側搬送裝置140被遞送,之後被搬送到脫水裝置250進行脫水處理。
<<切斷步驟>> 在薄片60的脫水處理後進行切斷處理。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從脫水裝置250被遞送的薄片60在切斷裝置500,在切斷線S切斷CD方向的兩端部作成薄片構件70(參照圖10)。
<第3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 圖12是示意表示在第3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製造裝置102的一部分的圖。製造裝置102的基本的構造與製造裝置101相同。製造裝置102在上游側搬送裝置130不搬送織物40,而藉由供給旋轉體180的旋轉朝向第1旋轉體150搬送織物40。
<<第1搬送步驟>> 在第1搬送步驟,上游側搬送裝置130朝向第1旋轉體150搬送纖維集合體50,供給旋轉體180藉由其旋轉將織物40供給到第1旋轉體150。此外,供給旋轉體180是將連續的織物40捲成捲軸狀的所謂原料輥。使用供給旋轉體180搬送織物40,上游側搬送帶130a可僅搬送纖維集合體50,可進一步增長讓纖維密度穩定的搬送狀態。因此,容易將纖維密度保持在均一。
織物40的搬送除了以一定的速度供給到第1旋轉體150為期望之外,如供給旋轉體180使用原料輥時,假設即便將供給旋轉體180的周速控制成與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成為相同速度,實際上兩者不會成為一定相同。該等兩個速度不能成為同樣時,會發生張力不均勻的情況。因此,如圖12所示,在供給旋轉體180與第1旋轉體150之間設置織物40的張力控制裝置800為理想。
張力控制裝置800是調整成對第1旋轉體150供給時的織物40的張力的大小成為預定的值。張力控制裝置800具備:一對的固定輥801、與設在一對的固定輥801之間的跳動輥802。跳動輥802被設成可在垂直方向往復移動,跳動輥802藉由本身重量在垂直方向移動,而將連續釋出織物40的張力保持在一定。藉由該跳動輥802朝上下方向的移動,吸收供給旋轉體180的周速與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的誤差,而容易將朝第1旋轉體150作供給的織物40的張力保持一定。如此具備張力控制裝置800,防止織物40垂下,因為可疊合將張力維持一定的狀態的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所以,容易使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呈均一,可讓製造後的薄片構件70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所致的不均勻減輕。
此外,供給旋轉體180的周速與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相等為理想。可減輕織物40在搬送鬆掉的顧慮。又,第1旋轉體150的周速在上游側搬送帶130a的移動速度以上為理想。用第1旋轉體150以上游側搬送帶130a以上的速度搬送纖維集合體50,在第1旋轉體150的外周面150a邊朝搬送方向展開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邊容易作搬送。因此,容易讓從上游側搬送帶130a將朝第1旋轉體150遞送纖維集合體50時產生的纖維集合體50的纖維密度的偏倚予以緩和。
===其他的實施形態=== 以上,雖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可是,上述的實施形態是為了容易本發明的理解者,而不是用來限定本發明進行解釋者。又,本發明只要不脫離其宗旨,得以變更、改良,且不用說本發明當然也含有其等價物。例如,可能有以下所示這樣的變形。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在第1搬送步驟,將織物40的CD方向的長度設成比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的長度短,而如圖10所示,雖將薄片60對於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的長度W50設的比織物40對於CD方向的長度W40長,可是不限於此。也可將薄片60對於纖維集合體50的CD方向的長度W50設在比織物40對於CD方向的長度W40以下。圖13是示意表示關於其他的實施形態的薄片60的CD方向的剖面的圖。如圖13所示,纖維集合體50在大致全域與前述織物40在CD方向重疊。如此,在邊讓織物40和第1旋轉體150接觸邊進行搬送讓纖維交絡的交絡步驟,纖維集合體50的大致全域成為被載置在織物40的狀態,所以,在交絡步驟,在穩定纖維集合體50的狀態下邊進行搬送可讓其纖維和織物40交絡。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雖在第1噴射裝置300設置複數個噴射嘴,可是不限於此。例如,也可在第1噴射裝置300具備1個噴射嘴者,也可設置朝向第1旋轉體150噴射水流的複數個噴射裝置。又,第1噴射裝置300具備的噴射嘴的數量也可任意變更。關於第2噴射裝置400也同樣。
再者,在上述的實施形態,雖使用水f作為從第1噴射裝置300及第2噴射裝置400的作噴射的流體,可是不限於此。例如也可為氣體,也可不限於水而是具有預定的成分、黏度的液體等。
1:生理用衛生棉(衛生棉、吸收性物品) 2:吸收體 3:表面薄片(薄片構件) 4:背面薄片 5:側薄片 6:翼部 8:外周密封部 10:吸收性芯 11:黏著區域 12:翼部用黏著區域 20:芯包層薄片 40:織物 41:構成紗 42:經紗 43:緯紗 45:織目 50:纖維集合體 51:構成纖維 60:薄片 70:薄片構件 100:製造裝置 101:製造裝置 102:製造裝置 120:方向轉換用輥 130:上游側搬送裝置 130a:上游側搬送帶(搬送輸送帶) 130b:輥 140:下游側搬送裝置 140a:下游側搬送帶 150:第1旋轉體(旋轉體) 150a:外周面 151:吸氣孔 152:圓筒狀隔壁 153:隔壁 160:第2旋轉體 160a:外周面 180:供給旋轉體 200:水供給裝置 250:脫水裝置 250a:搬送帶 250b:吸引部 300:第1噴射裝置 301:噴射嘴 302:噴射嘴 303:噴射嘴 400:第2噴射裝置 500:切斷裝置 501:切割輥 502:壓砧輥 800:張力控制裝置 801:固定輥 802:跳動輥 f:水 S:切斷線 SP:大致封閉空間 Dc1:周向 Dc2:周向 C150:水平的軸 C160:水平的軸 C502:旋轉軸 C501:旋轉軸
[圖1]是從肌膚側觀看生理用衛生棉1的俯視圖。 [圖2]是從非肌膚側觀看生理用衛生棉1的俯視圖。 [圖3]是沿著圖1中的X-X線的剖視圖。 [圖4]是表面薄片3的一部分放大圖。 [圖5]表示將表面薄片3分離成織物40與纖維集合體50的狀態的圖。 [圖6]是示意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製造裝置100的一部分的圖。 [圖7]是示意表示水供給裝置200的圖。 [圖8]是示意表示第1旋轉體150的剖面的圖。 [圖9],其圖9A是示意表示噴射嘴302的圖。圖9B是示意表示噴射嘴302的噴孔的構成例的圖。 [圖10]是示意表示關於圖6中的A的薄片60的CD方向的剖面的圖。 [圖11]是示意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製造裝置101的一部分的圖。 [圖12]是示意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薄片構件70的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製造裝置102的一部分的圖。 [圖13]是示意表示關於其他的實施形態的薄片60的CD方向的剖面的圖。
40:織物
50:纖維集合體
70:薄片構件
100:製造裝置
130:上游側搬送裝置
130a:上游側搬送帶(搬送輸送帶)
130b:輥
140:下游側搬送裝置
140a:下游側搬送帶
150:第1旋轉體(旋轉體)
150a:外周面
160:第2旋轉體
160a:外周面
200:水供給裝置
250:脫水裝置
250a:搬送帶
250b:吸引部
300:第1噴射裝置
301:噴射嘴
302:噴射嘴
303:噴射嘴
400:第2噴射裝置
500:切斷裝置
501:切割輥
502:壓砧輥
C150:水平的軸
C160:水平的軸
C501:旋轉軸
C502:旋轉軸
Dc1:周向
Dc2:周向

Claims (11)

  1.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第1搬送步驟,其是使用搬送輸送帶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第2搬送步驟,其是使用具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進一步搬送前述織物、及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前述搬送輸送帶不搬送前述織物,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讓前述織物和前述旋轉體的周面接觸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進行將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厚度作薄用的處理,將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厚度縮小用的處理是流體的噴射出處理。
  2. 如請求項1記載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旋轉體的周速為前述搬送輸送帶的移動速度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記載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 法,其中,藉由被配置在前述旋轉體的旋轉的上游側的上游側噴射口所噴射的流體的壓力為藉由被配置在前述旋轉體的旋轉的下游側的下游側噴射口所噴射的流體的壓力以下。
  4.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第1搬送步驟,其是使用搬送輸送帶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第2搬送步驟,其是使用具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進一步搬送前述織物、及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讓前述織物和前述旋轉體的周面接觸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搬送面被設在與前述旋轉體的旋轉中心相同的高度、或較前述旋轉中心高的位置,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中的搬送開始後,前述纖維集合體沿著前述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朝向上方被搬送。前述織物的前述旋轉體的旋轉軸方向的長度為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前述旋轉軸方向的長度以下。
  5.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 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第1搬送步驟,其是使用搬送輸送帶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第2搬送步驟,其是使用具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進一步搬送前述織物、及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第2搬送步驟,讓前述織物和前述旋轉體的周面接觸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搬送面被設在較前述旋轉體的旋轉中心靠下側,在前述第1搬送步驟與前述第2搬送步驟之間,進一步具有前述纖維集合體通過前述旋轉體與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最接近位置的通過步驟,前述織物的前述旋轉體的旋轉軸方向的長度為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前述旋轉軸方向的長度以上。
  6. 如請求項5記載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第2搬送步驟之前具有將前述織物供給到前述旋轉體的供給步驟。
  7. 如請求項6記載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前述供給步驟,藉由供給旋轉體旋轉而被連續釋出的前述織物以一定的張力被供給到前述旋轉體。
  8. 如請求項7記載的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給旋轉體的周速與前述旋轉體的周速相等,前述旋轉體的周速為前述搬送輸送帶的移動速度以上的速度。
  9.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其特徵為,具有:搬送輸送帶,是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不搬送前述織物、具備吸引機構的旋轉體,其是讓前述織物、及利用前述搬送輸送帶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織物和周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搬送、交絡部,其是從前述旋轉體的徑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以及液體噴射部,是藉由前述搬送述送帶被搬送,而朝向前述纖維集合體噴射流體,進行將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厚度作薄用的處理。
  10.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 的製造裝置,其特徵為,具有:搬送輸送帶,是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是搬送前述織物、及在前述搬送輸送帶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旋轉體,讓前述織物和前述旋轉體的周面接觸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的徑方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搬送面被設在與前述旋轉體的旋轉中心同高度、或是較前述旋轉體中心高的位置,在前述搬送開始後,前述纖維集合體沿著前述旋轉體的旋轉方向向上方被搬送前述織物的前述旋轉體的旋轉方向的長度為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前述旋轉軸方向的長度以下。
  11. 一種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係具有織物、以及和前述織物交絡的狀態的纖維集合體之吸收性物品用的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其特徵為,具有:搬送輸送帶,是至少搬送前述纖維集合體、以及有吸引機構的旋轉體,是搬送前述織物、及在前述搬送輸送帶被搬送的前述纖維集合體,在前述旋轉體,讓前述織物和前述旋轉體的周面接觸進行搬送,從前述旋轉體的徑方向的外側朝向內側噴射流體,讓 前述纖維集合體和前述織物交絡,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搬送面被設在較前述旋轉體下側,在前述搬送輸送帶與前述旋轉體之間,進一步具有讓前述纖維集合體通過前述旋轉體與前述搬送輸送帶的最接近位置,前述織物的前述旋轉體的旋轉方向的長度為前述纖維集合體的前述旋轉軸方向的長度以上。
TW108141126A 2018-12-28 2019-11-13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TWI8071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7702 2018-12-28
JP2018247702A JP7446712B2 (ja) 2018-12-28 2018-12-28 シート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部材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471A TW202031471A (zh) 2020-09-01
TWI807131B true TWI807131B (zh) 2023-07-01

Family

ID=7112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126A TWI807131B (zh) 2018-12-28 2019-11-13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46712B2 (zh)
CN (1) CN113260752A (zh)
TW (1) TWI807131B (zh)
WO (1) WO202013817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22871A (en) * 1977-04-01 1978-10-26 Kurashiki Seni Kakou Kk Production of cloth for cold weather
JP2017210711A (ja) * 2017-08-01 2017-1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6663A (en) * 1976-08-23 1979-03-27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posite fabric combining entangled fabric of microfibers and knitted or 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2986689B2 (ja) * 1994-08-29 1999-12-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ワイパーの製造方法
JPH11170413A (ja) * 1997-12-11 1999-06-29 Asahi Chem Ind Co Ltd 不織布複合低密度織物
JP3723711B2 (ja) 2000-01-20 2005-12-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470698A (zh) * 2002-07-28 2004-01-28 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层结构复合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00500969C (zh) * 2002-10-08 2009-06-17 三菱丽阳工程株式会社 加压水蒸汽喷出喷嘴和用该喷嘴制造无纺布的方法及装置
JP4850257B2 (ja) * 2002-10-08 2012-01-11 三菱化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加圧水蒸気噴出ノズルを用いた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JP5498562B2 (ja) * 2011-12-21 2014-05-21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462758B2 (ja) * 2017-04-19 2019-0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スパンレース不織布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22871A (en) * 1977-04-01 1978-10-26 Kurashiki Seni Kakou Kk Production of cloth for cold weather
JP2017210711A (ja) * 2017-08-01 2017-1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8171A1 (ja) 2020-07-02
JP7446712B2 (ja) 2024-03-11
CN113260752A (zh) 2021-08-13
TW202031471A (zh) 2020-09-01
JP2020103793A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36855B2 (en) Multi-layered absorbent article
TW201117779A (en) Folding device
WO200503298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TWI807131B (zh)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TWI807132B (zh)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TWI813808B (zh) 薄片構件的製造方法及薄片構件的製造裝置
US200500664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CA25397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EP167038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US200500664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JP5520091B2 (ja) 積層体処理装置
EP167098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MXPA0600338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