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7337A - 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7337A
CN113247337A CN202110183582.1A CN202110183582A CN113247337A CN 113247337 A CN113247337 A CN 113247337A CN 202110183582 A CN202110183582 A CN 202110183582A CN 113247337 A CN113247337 A CN 113247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leeve
locking body
bindin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35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村好一郎
吉田祐介
草刈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47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7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4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out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e.g.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1/00Cutting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7/00Twisting wire; Twisting wire toge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10Bundling rods, sticks, or like elongated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除去由丝线的剩余量引起的松弛的捆扎机。钢筋捆扎机(1A)具备扭转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的捆扎部(7A),捆扎部(7A)具备:旋转轴(72);丝线卡定体(70),在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第一动作域中,在旋转轴(72)的轴向上移动而卡定丝线,在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第二动作域中,在旋转轴(72)的轴向上移动,与旋转轴(72)一起旋转而扭转丝线;旋转限制部(74),限制丝线卡定体(70)的旋转;及张力施加部(75A),对于在第一动作域中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在第二动作域中进行张力的施加及张力的施加的解除。

Description

捆扎机
技术领域
涉及将钢筋等捆扎物利用丝线捆扎的捆扎机。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建造物中,为了使强度提高而使用钢筋,以在混凝土浇注时钢筋不从规定的位置偏移的方式,利用丝线捆扎。
以往,提出了向2根以上的钢筋缠绕丝线且扭转缠绕于钢筋的丝线而将该2根以上的钢筋利用丝线捆扎的称作钢筋捆扎机的捆扎机。捆扎机通过将由电动机的驱动力输送的丝线穿过称作卷曲引导件等的对丝线打卷的引导件而向钢筋的周围缠绕。将该被打卷的丝线利用称作诱导引导件等的引导件向扭转丝线的捆扎部引导,将缠绕于钢筋的周围的丝线利用捆扎部扭转,从而钢筋由丝线捆扎。
在将钢筋利用丝线捆扎的情况下,若捆扎松,则钢筋彼此会错动,因此要求将钢筋彼此牢固地保持。于是,在输送1条或多条丝线并扭转丝线的捆扎机中,提出了通过将丝线的剩余量拉回而谋求捆扎力的提高的捆扎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34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将丝线的剩余量拉回时,有时因钢筋与丝线之间的摩擦力等要因而无法充分除去由丝线的剩余量引起的松弛,与以往的使用手动工具来捆扎丝线的情况相比,有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捆扎力。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除去由丝线的剩余量引起的松弛的捆扎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是一种捆扎机,具备:丝线输送部,输送丝线;卷曲形成部,构成将由丝线输送部输送的丝线向捆扎物的周围卷绕的路径;抵碰部,供捆扎物抵碰;切断部,切断缠绕于捆扎物的丝线;及捆扎部,扭转缠绕于捆扎物的丝线,捆扎部具备:旋转轴;丝线卡定体,在沿着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一动作域中,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移动而卡定丝线,在沿着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二动作域中,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移动,与旋转轴一起旋转而扭转丝线;旋转限制部,限制丝线卡定体的旋转;及张力施加部,对于在第一动作域中利用丝线卡定体卡定的丝线,在第二动作域中进行张力的施加及张力的施加的解除。
在本发明中,丝线由丝线输送部向正方向输送,该丝线由卷曲引导件及诱导引导件向捆扎物的周围卷绕,通过丝线卡定体的第一动作域中的动作,该丝线由丝线卡定体卡定。而且,该丝线由丝线输送部向反方向输送而向捆扎物缠绕,由切断部切断。张力施加部对于缠绕于捆扎物的丝线,通过丝线卡定体的第二动作域中的动作而进行张力的施加及张力的施加的解除。捆扎部扭转由张力施加部进行了张力的施加及张力的施加的解除的丝线。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缠绕于捆扎物的丝线进行张力的施加及张力的施加的解除而扭转该丝线,能够除去由丝线的剩余量引起的松弛,以丝线与捆扎物紧贴的形态将捆扎物利用丝线捆扎。由此,能够使丝线对捆扎物的捆扎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时的结构图。
图2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
图2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2D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剖视俯视图。
图3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
图3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
图4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
图5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
图6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张力施加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9A是示出位置限制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B是示出位置限制部的一例的侧剖视图。
图9C是示出位置限制部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10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11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2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12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3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13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4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14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套筒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6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6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6C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6D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A…钢筋捆扎机,10A…主体部,2A…料仓,20…卷轴,3A…丝线输送部,30…输送齿轮,5A…卷曲形成部,50…卷曲引导件,51…诱导引导件,6A…切断部,60…固定刀部,61…可动刀部,62…传递机构,7A…捆扎部,70…丝线卡定体,70L…第一侧钩,70R…第二侧钩,70C…中央钩,71…套筒,71a…开闭销,71c1…弯曲部,71c2…弯曲部,72…旋转轴,72a…输送螺纹,72b…连结部,72c…弹簧,73…开闭引导孔,74…旋转限制部,74a…旋转限制叶片,74b…旋转限制爪,75A、75A2、75B…张力施加部,76a、76a2…第一突起部,76b…第二突起部,76c…作用面,76d…支承框,76e…被作用面,77…限制部,78…位置限制部,78a…限制板,78b…位置限制弹簧,78c…壳体,78d…环,78e…凸部,78f…凹部,79a…第一张力施加部,79b…第二张力施加部,8A…驱动部,80…电动机,81…减速器,91…抵碰部,W…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捆扎机的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一例进行说明。
<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1是示出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时的结构图。钢筋捆扎机1A是作业者拿在手中使用的形态,具备主体部10A和把手部11A。
另外,钢筋捆扎机1A将丝线W向箭头F所示的正方向输送,向作为捆扎物的钢筋S的周围卷绕,将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丝线W向箭头R所示的反方向输送而缠绕于钢筋S后,扭转丝线W,将钢筋S利用丝线W捆扎。
钢筋捆扎机1A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而具备收容丝线W的料仓2A和输送丝线W的丝线输送部3A。另外,钢筋捆扎机1A具备构成将由丝线输送部3A输送的丝线W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路径的卷曲形成部5A和切断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的切断部6A。而且,钢筋捆扎机1A具备扭转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的捆扎部7A和驱动捆扎部7A的驱动部8A。
料仓2A是收容部的一例,以能够放出长条状的丝线W的方式缠绕有丝线W的卷轴20以能够旋转、装卸的方式收纳于料仓2A。丝线W使用由能够塑性变形的金属线构成的丝线、金属线由树脂包覆的丝线或绞合线的丝线。在卷轴20中,1条或多条丝线W缠绕于未图示的毂部,能够从卷轴20拉出1条丝线W或同时拉出多条丝线W。
丝线输送部3A具备将1条或并列的多条丝线W夹持并输送的一对输送齿轮30。丝线输送部3A被传递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的旋转动作而输送齿轮30旋转。由此,丝线输送部3A将夹持于一对输送齿轮30之间的丝线W沿着丝线W的延伸方向输送。在输送多条(例如2条)丝线W的结构中,2条丝线W以并列的状态被输送。
丝线输送部3A通过切换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的旋转方向的正反而输送齿轮30的旋转方向被切换,丝线W的输送方向的正反被切换。
卷曲形成部5A具备对由丝线输送部30输送的丝线W打卷的卷曲引导件50和将由卷曲引导件50打卷后的丝线W向捆扎部7A引导的诱导引导件51。在钢筋捆扎机1A中,通过由丝线输送部3A输送的丝线W的路径由卷曲形成部5A限制,丝线W的轨迹成为如图1的虚线所示的环Ru,丝线W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
切断部6A具备固定刀部60、通过与固定刀部60的协同配合而切断丝线W的可动刀部61及将捆扎部7A的动作向可动刀部61传递的传递机构62。切断部6A通过以固定刀部60为支点轴的可动刀部61的旋转动作而切断丝线W。传递机构62将捆扎部7A的动作经由移动构件83而向可动刀部61传递,与捆扎部7A的动作联动而使可动刀部61旋转,切断丝线W。
捆扎部7A具备卡定丝线W的丝线卡定体70。捆扎部7A的详细的实施方式后述。驱动部8A具备电动机80和进行减速及转矩的放大的减速器81。
钢筋捆扎机1A在由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的输送路径具备供丝线W的前端抵碰的输送限制部90。另外,在钢筋捆扎机1A中,上述的卷曲形成部5A的卷曲引导件50和诱导引导件51设置于主体部10A的前侧的端部。而且,在钢筋捆扎机1A中,供钢筋S抵碰的抵碰部91在主体部10A的前侧的端部设置于卷曲引导件50与诱导引导件51之间。
另外,在钢筋捆扎机1A中,把手部11A从主体部10A向下方向延伸。而且,在把手部11A的下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蓄电池15A。另外,在钢筋捆扎机1A中,料仓2A设置于把手部11A的前方。在钢筋捆扎机1A中,上述的丝线输送部3A、切断部6A、捆扎部7A、驱动捆扎部7A的驱动部8A等收纳于主体部10A。
钢筋捆扎机1A在把手部11A的前侧设置有扳机12A,在把手部11A的内部设置有开关13A。在钢筋捆扎机1A中,根据由扳机12A的操作按压的开关13A的状态,控制部14A控制电动机80及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
<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结构例>
图2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图2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图2D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剖视俯视图。
捆扎部7A具备卡定丝线W的丝线卡定体70和使丝线卡定体70工作的旋转轴72。关于捆扎部7A和驱动部8A,旋转轴72和电动机80经由减速器81而连结,旋转轴72经由减速器81而由电动机80驱动。
丝线卡定体70具备与旋转轴72连结的中央钩70C、相对于中央钩70C开闭的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以及使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工作并且将丝线W成形为期望的形状的套筒71。
在捆扎部7A中,将设置有中央钩70C及第一侧钩70L、第二侧钩70R的一侧设为前侧,将旋转轴72与减速器81连结的一侧设为后侧。
中央钩70C经由能够相对于旋转轴72旋转且能够与旋转轴72一体地向轴向移动的结构而连结于旋转轴72的一方的端部即前端。
第一侧钩70L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一方的端部即前端侧相对于中央钩70C位于一方的侧部。另外,第一侧钩70L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即后端侧通过轴71b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央钩70C。
第二侧钩70R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一方的端部即前端侧相对于中央钩70C位于另一方的侧部。另外,第二侧钩70R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即后端侧通过轴71b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央钩70C。
由此,丝线卡定体70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第一侧钩70L的前端侧在相对于中央钩70C离开接近的方向上开闭。另外,第二侧钩70R的前端侧在相对于中央钩70C离开接近的方向上开闭。
在旋转轴72中,经由具有能够与减速器81一体地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减速器81在轴向上移动的结构的连结部72b而另一方的端部即后端连结于减速器81。连结部72b具备对旋转轴72向接近减速器81的方向即后方施力的弹簧72c。由此,旋转轴72构成为能够一边接受由弹簧72c向后方拉拽的力一边向离开减速器81的方向即前方移动。
套筒71在供旋转轴72插入的空间的内周面具有突出的未图示的凸部,该凸部进入在旋转轴72的外周沿着轴向形成的输送螺纹72a的槽部。若旋转轴72旋转,则通过未图示的凸部和旋转轴72的输送螺纹72a的作用,套筒71向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方向即前后方向根据旋转轴72的旋转方向而移动。另外,套筒71与旋转轴72一体地旋转。
套筒71具备开闭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的开闭销71a。
开闭销71a向设置于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的开闭引导孔73插入。开闭引导孔73沿着套筒71的移动方向延伸,具有将与套筒71联动而移动的开闭销71a的直线方向的动作变换为基于以轴71b为支点的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的旋转的开闭动作的形状。
在丝线卡定体70中,通过套筒71向箭头A2所示的后方向移动,通过开闭销71a的轨迹和开闭引导孔73的形状,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离开中央钩70C的方向移动。
由此,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相对于中央钩70C打开,在第一侧钩70L与中央钩70C之间、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形成丝线W通过的输送路径。
在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相对于中央钩70C打开的状态下,由丝线输送部3A输送的丝线W通过中央钩70C与第一侧钩70L之间。通过中央钩70C与第一侧钩70L之间的丝线W由卷曲形成部5A引导。并且,由卷曲形成部5A打卷,引导到捆扎部7A的丝线W通过中央钩70C与第二侧钩70R之间。
在丝线卡定体70中,通过套筒71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通过开闭销71a的轨迹和开闭引导孔73的形状,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中央钩70C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相对于中央钩70C关闭。
若第一侧钩70L相对于中央钩70C关闭,则夹在第一侧钩70L与中央钩70C之间的丝线W以能够在第一侧钩70L与中央钩70C之间移动的形态被卡定。另外,若第二侧钩70R相对于中央钩70C关闭,则夹在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的丝线W以不从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脱出的形态被卡定。
套筒71具备通过将丝线W的一方的端部即前端侧向规定的方向按压而弯曲从而将丝线W成形为规定的形状的弯曲部71c1和通过将由将切断部6A切断后的丝线W的另一方的端部即终端侧向规定的方向按压而弯曲从而将丝线W成形为规定的形状的弯曲部71c2。
套筒71通过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将由中央钩70C和第二侧钩70R卡定的丝线W的前端侧利用弯曲部71c1按压,向钢筋S侧弯曲。另外,套筒71通过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将由中央钩70C和第一侧钩70L卡定且由切断部6A切断后的丝线W的终端侧利用弯曲部71c2按压,向钢筋S侧弯曲。
捆扎部7A具备限制与旋转轴72的旋转动作联动的丝线卡定体70及套筒71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74。旋转限制部74在套筒71设置有旋转限制叶片74a,在主体部10A设置有旋转限制爪74b。
旋转限制叶片74a通过将从套筒71的外周向径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在套筒71的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而构成。在本例中,以45°间隔形成8片旋转限制叶片74a。旋转限制叶片74a固定于套筒71,与套筒71一体地移动、旋转。
旋转限制爪74b作为以旋转限制叶片74a能够通过的间隔对向的一对爪部而具备第一爪部74b1及第二爪部74b2。第一爪部74b1及第二爪部74b2构成为,通过根据旋转限制叶片74a的旋转方向而由旋转限制叶片74a按压,能够从旋转限制叶片74a的轨迹上退避。
旋转限制部74在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丝线W的第一动作域及直到扭转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为止的第二动作域中,在利用套筒71的弯曲部71c1、71c2将丝线W折弯而成形丝线W的动作域中,旋转限制叶片74a由旋转限制爪74b卡定。由此,与旋转轴72的旋转联动的套筒71的旋转被限制,通过旋转轴72的旋转动作而套筒71向前后方向移动。另外,旋转限制部74在直到扭转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为止的第二动作域中,在扭转丝线W的动作域中,旋转限制叶片74a与旋转限制爪74b的卡定被解除,与旋转轴72的旋转联动而套筒71旋转。丝线卡定体70与套筒的旋转联动,卡定了丝线W的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旋转。
捆扎部7A具备使丝线卡定体70移动而向丝线W施加张力并且进行张力的施加的解除的张力施加部75A。第一实施方式的张力施加部75A具备设置于套筒71的第一突起部76a和设置于主体部10A侧的第二突起部76b。
第一突起部76a设置于旋转限制叶片74a侧,从套筒71的外周突出。第一突起部76a固定于套筒71,与套筒71一体地移动、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突起部76a可以是将与套筒71分体的部件固定于套筒71的结构,也可以与套筒71一体形成。
第一突起部76a在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面形成作用面76c。作用面76c由相对于套筒71的旋转方向倾斜的面构成。
第二突起部76b设置于将套筒71以能够旋转及在轴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的支承框76d。支承框76d是环状的构件,以在周向上不能旋转及在轴向上不能移动的形态安装于主体部10A。
支承框76d在套筒71中将设置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的一侧与设置第一突起部76a的一侧之间根据在旋转轴72的轴向上移动的套筒71的位置而以能够旋转及滑动的方式支承。
第二突起部76b沿着由支承框76d支承的套筒71的外周面而朝向设置第一突起部76a的方向即后方突出。第二突起部76b在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面形成被作用面76e。被作用面76e由相对于套筒71的旋转方向倾斜的面构成。
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在套筒71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设置于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位置。另外,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在套筒71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位置设置于以互相不接触的规定的间隔对向的位置。
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在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维持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状态。另外,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在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互相的距离接近。
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是在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丝线W的第一动作域及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丝线W后直到扭转丝线W为止的第二动作域中利用套筒71的弯曲部71c1、71c2折弯丝线W的动作域。
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变化。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是在第二动作域中扭转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的动作域,在扭转丝线W的动作域中,施加使丝线卡定体70沿着轴向而向前方移动的力。
使丝线卡定体70旋转、在轴向上移动的旋转轴72经由具有能够使旋转轴72在轴向上移动的结构的连结部72b而连结于减速器81。由此,旋转轴72构成为,若沿着轴向而使丝线卡定体70向前方移动的力向丝线卡定体70施加,则能够一边接受由弹簧72c向后方按压的力一边向离开减速器81的方向即前方移动。
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通过套筒71旋转,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第一突起部76a的位置从相对于第二突起部76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位置错开。
若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第一突起部76a和第二突起部76b的位置错开,则套筒71能够向前方移动至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第一突起部76a的位置与第二突起部76b重叠的位置。
由此,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构成为,通过套筒71旋转,能够通过第一突起部76a越过第二突起部76b的动作而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向后方移动规定量,并再次向前方移动。
<钢筋捆扎机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各图,对通过钢筋捆扎机1A将钢筋S利用丝线W捆扎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钢筋捆扎机1A中,丝线W夹持于一对输送齿轮30之间,该丝线W的前端位于输送齿轮30的夹持位置与切断部6A的固定刀部60之间的状态成为待机状态。另外,钢筋捆扎机1A在待机状态下,如图2A所示,是第一侧钩70L相对于中央钩70C打开且第二侧钩70R相对于中央钩70C打开的状态。
若钢筋S被向卷曲形成部5A的卷曲引导件50与诱导引导件51之间放入,扳机12A被操作,则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被向正旋转方向驱动,丝线W由丝线输送部3A向箭头F所示的正方向输送。
在输送多条(例如2条)丝线W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丝线引导件,2条丝线W以沿着由该丝线W形成的环Ru的轴向并列的状态被输送。
被向正方向输送的丝线W通过中央钩70C与第一侧钩70L之间,被向卷曲形成部5A的卷曲引导件50输送。丝线W通过卷曲引导件50,从而被进行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打卷。
由卷曲引导件50打卷后的丝线W被向诱导引导件51引导,进一步由丝线输送部3A向正方向输送,从而由诱导引导件51向中央钩70C与第二侧钩70R之间引导。然后,丝线W被输送至前端与输送限制部90抵碰为止。若丝线W的前端被输送至与输送限制部90抵碰的位置,则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的驱动被停止。
在停止了丝线W的向正方向的输送后,电动机80被向正旋转方向驱动。套筒71在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丝线W的第一动作域中,通过旋转限制叶片74a由旋转限制爪74b卡定,与旋转轴72的旋转联动的套筒71的旋转被限制。由此,电动机80的旋转被变换为直线移动,套筒71向前方向即箭头A1方向移动。
若套筒71向前方向移动,则开闭销71a通过开闭引导孔73。由此,第一侧钩70L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中央钩70C的方向移动。若第一侧钩70L相对于中央钩70C关闭,则夹在第一侧钩70L与中央钩70C之间的丝线W以能够在第一侧钩70L与中央钩70C之间移动的形态被卡定。
另外,第二侧钩70R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中央钩70C的方向移动。若第二侧钩70R相对于中央钩70C关闭,则夹在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的丝线W以不从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脱出的形态被卡定。
在使套筒71前进至通过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关闭的动作而卡定丝线W的位置后,暂时停止电动机80的旋转,将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向反旋转方向驱动。由此,一对输送齿轮30反转。
由此,夹持于一对输送齿轮30之间的丝线W被向箭头R所示的反方向输送。由于丝线W的前端侧以不从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脱出的形态被卡定,所以通过将丝线W向反方向输送的动作而丝线W向钢筋S缠绕。
在将丝线W缠绕于钢筋S而停止了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的反旋转方向的驱动后,通过将电动机80向正旋转方向驱动而使套筒71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通过套筒71向前方向移动的动作由传递机构62向切断部6A传递而可动刀部61旋转,由第一侧钩70L和中央钩70C卡定的丝线W通过固定刀部60和可动刀部61的动作而被切断。
与丝线W的切断大致同时地,弯曲部71c1、71c2向接近钢筋S的方向移动。由此,将由中央钩70C和第二侧钩70R卡定的丝线W的前端侧利用弯曲部71c1向钢筋S侧按压,以卡定位置为支点而向钢筋S侧弯曲。通过套筒71进一步向前方向移动,在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卡定的丝线W保持为由弯曲部71c1夹住的状态。
另外,将由中央钩70C和第一侧钩70L卡定且由切断部6A切断后的丝线W的终端侧利用弯曲部71c2向钢筋S侧按压,以卡定位置为支点向钢筋S侧弯曲。通过套筒71进一步向前方向移动,在第一侧钩70L与中央钩之间卡定的丝线W保持为由弯曲部71c2夹住的状态。
图3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图3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捆扎部7A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如图3A、图3B所示,维持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第一突起部76a和第二突起部76b的位置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状态。另外,捆扎部7A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第一突起部76a与第二突起部76b的距离接近。而且,捆扎部7A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如图3B所示,旋转轴72由弹簧72c向后方按压,位于第一位置P1。
丝线W如图3C所示,由中央钩70C和第二侧钩70R卡定的丝线W的前端侧及由中央钩70C和第一侧钩70L卡定的丝线W的终端侧被向钢筋S侧弯曲。
在将丝线W的前端侧及终端侧向钢筋S侧折弯后,通过电动机80进一步被向正旋转方向驱动,套筒71进一步向前方向移动。若通过套筒71移动至规定的位置而到达扭转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的动作域,则旋转限制叶片74a与旋转限制爪74b的卡定被解除。
由此,通过电动机80进一步被向正旋转方向驱动,与旋转轴72联动而丝线卡定体70旋转,扭转丝线W。
图4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图4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捆扎部7A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如图4A、图4B所示,通过套筒71旋转,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第一突起部76a的位置从相对于第二突起部76b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位置错开。
另外,捆扎部7A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钢筋S与抵碰部91抵碰,钢筋S向接近捆扎部7A方向的方向即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如图4C所示,通过丝线W被扭转,施加能够将丝线卡定体70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向前方拉拽的力。
使丝线卡定体70旋转、在轴向上移动的旋转轴72构成为,若沿着轴向而使丝线卡定体70向前方移动的力向丝线卡定体70施加,则如图4B所示,能够从第一位置P1一边接受由弹簧72c向后方按压的力一边向离开减速器81的方向即前方移动。
由此,捆扎部7A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向接近抵碰部91的方向即前方移动至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第一突起部76a的位置与第二突起部76b重叠的位置,并且通过套筒71旋转,第一突起部76a的作用面76c和第二突起部76b的被作用面76e相接。
图5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图5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捆扎部7A通过从第一突起部76a的作用面76c和第二突起部76b的被作用面76e相接的状态起套筒71进一步旋转,第一突起部76a接受向爬上第二突起部76b的方向即后方移动的力。由此,捆扎部7A如图5A及图5B所示,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向离开抵碰部91的方向即后方移动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第二突起部76b的长度量。
通过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向后方移动规定量,丝线W的由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部位被向后方拉拽。由此,丝线W如图5C所示,以在钢筋S的切线方向上施加张力而与钢筋S紧贴的方式被拉拽。
图6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要部剖视立体图,图6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关于捆扎部7A,若通过套筒71进一步旋转而第一突起部76a越过第二突起部76b,则如图6A、图6B所示,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能够一边接受由弹簧72c向后方按压的力一边再次向前方移动。
由此,张力向丝线W的施加被解除。另外,若丝线卡定体70与旋转轴72联动而旋转,则在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向丝线W的被扭转的部位与钢筋S的间隙变小的方向即前方向移动的同时,捆扎部7A进一步扭转丝线W。
因此,丝线W在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以接受着由弹簧72c向后方按压的力的状态向前方移动的同时被扭转,从而如图6C所示,丝线W的被扭转的部位与钢筋S的间隙变小,以沿着钢筋S的形态与钢筋S紧贴。
若检知到通过扭转丝线W而向电动机80施加的负荷成为了最大,则电动机80的正转被停止。接着,通过电动机80被向反旋转方向驱动,旋转轴72反旋转,若跟随旋转轴72的反旋转而套筒71反旋转,则通过旋转限制叶片74a由旋转限制爪74b卡定而与旋转轴72的旋转联动的套筒71的旋转被限制。由此,套筒71向后方向即箭头A2方向移动。
若套筒71向后方向移动,则弯曲部71c1、71c2离开丝线W,弯曲部71c1、71c2对丝线W的保持被消除。另外,若套筒71向后方向移动,则开闭销71a通过开闭引导孔73。由此,第一侧钩70L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离开中央钩70C的方向移动。另外,第二侧钩70R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离开中央钩70C的方向移动。由此,丝线W从丝线卡定体70脱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也可以是以下结构:在套筒71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设置于不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非对向的位置。另外,第一突起部76a的作用面76c和第二突起部76b的被作用面76e相接且第一突起部76a越过第二突起部76b的次数也可以是多次。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张力施加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变形例的张力施加部75A2具备设置于套筒71的第一突起部76a2和设置于主体部10A侧的第二突起部76b。第一突起部76a2通过将圆柱状的销等柱状的构件以突出的形态设置于套筒71的外周面而构成。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通过第一突起部76a2越过第二突起部76b,在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中,由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部位也被向后方拉拽。由此,丝线W如图5C所示,以在钢筋S的切线方向上施加张力而与钢筋S紧贴的方式被拉拽。
<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结构例>
图8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捆扎部7B具备使丝线卡定体70移动而向丝线W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部75B。第二实施方式的张力施加部75B具备设置于套筒71的突起部77和设置于主体部10A侧的位置限制部78。
突起部77设置于旋转限制叶片74a侧,从套筒71的外周突出。突起部77固定于套筒71,与套筒71一体地移动、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突起部77可以是将与套筒71分体的部件固定于套筒71的结构,也可以与套筒71一体形成。
图9A是示出位置限制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9B是示出位置限制部的一例的侧剖视图,图9C是示出位置限制部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位置限制部78具备经由突起部77而限制套筒71的位置的限制板78a、按压限制板78a的位置限制弹簧78b、供限制板78a及位置限制弹簧78b装入的壳体78c及将限制板78a卡定于壳体78c的环78d。
限制板78a在供套筒71插入的孔部的内周具备供突起部77碰撞的凸部78e和供突起部77进入的凹部78f。位置限制弹簧78b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对限制板78a向与突起部77对向的方向即后方施力。壳体78c将限制板78a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在位置限制弹簧78b的施力方向即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环78d限制限制板78a因位置限制弹簧78b的施力而从壳体78c脱落。
位置限制部78以壳体78c在周向上不能旋转及在轴向上不能移动的形态安装于主体部10A。
位置限制部78在套筒71中将设置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的一侧与设置突起部77的一侧之间根据在旋转轴72的轴向上移动的套筒71的位置而以能够旋转及滑动的方式支承。
突起部77在套筒71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设置于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位置。另外,突起部77在套筒71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位置设置于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以不接触的规定的间隔对向的位置。
突起部77在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维持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状态。另外,突起部77在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位置向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接近并抵碰。
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是在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丝线W的第一动作域及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丝线W后直到扭转丝线W为止的第二动作域中利用套筒71的弯曲部71c1、71c2折弯丝线W的动作域。
突起部77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相对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变化,与限制板78a的凹部78f对向。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是在第二动作域中扭转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的动作域,在扭转丝线W的动作域中,施加使丝线卡定体70沿着轴向而向前方移动的力。
使丝线卡定体70旋转、在轴向上移动的旋转轴72经由具有能够使旋转轴72在轴向上移动的结构的连结部72d而连结于减速器81。连结部72具备将旋转轴72向后方按压的第一弹簧72e和将旋转轴72向前方按压的第二弹簧72f。旋转轴72在第一弹簧72e和第二弹簧72f的力平衡的位置处被规定轴向的位置。
由此,旋转轴72构成为,在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若张力施加部75B的突起部77向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抵碰,则由弹簧78b限制套筒71向前方的移动,旋转轴72能够一边压缩第二弹簧72f一边向后方移动。
另外,旋转轴72构成为,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若张力施加部75B的突起部77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凹部78f对向,则弹簧78b对套筒71向前方的移动限制被解除,通过沿着轴向而使丝线卡定体70向前方移动的力向丝线卡定体70施加,能够一边接受由第一弹簧72e向后方按压的力一边向前方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各图,对通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7B及驱动部8A而将钢筋S利用丝线W捆扎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将丝线W向正方向输送并利用卷曲形成部5A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动作、将丝线W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动作、将丝线W向反方向输送并向钢筋S缠绕的动作、切断丝线W的动作与上述的钢筋捆扎机1A的动作相同。
图10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0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图10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捆扎部7B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如图10A、图10B所示,维持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突起部77的位置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图9A等所示的凸部78e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对向的状态。另外,捆扎部7B在套筒71从待机位置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突起部77的位置向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接近并抵碰。而且,捆扎部7B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如图10B所示,通过第一弹簧72e和第二弹簧部77f的平衡,旋转轴72位于第一位置P1。
丝线W如图10C所示,由中央钩70C和第二侧钩70R卡定的丝线W的前端侧及由中央钩70C和第一侧钩70L卡定的丝线W的终端侧被向钢筋S侧弯曲。
由此,在第二侧钩70R与中央钩70C之间卡定的丝线W保持为由弯曲部71c1夹住的状态。另外,在第一侧钩70L与中央钩之间卡定的丝线W保持为由弯曲部71c2夹住的状态。
图11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1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图11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捆扎部7B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在突起部77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抵碰的状态下,若旋转轴72进一步旋转,则由位置限制部78的位置限制弹簧78b限制套筒71向前方的移动。在套筒71的旋转及向前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通过旋转轴72正旋转,如图11A、图11B所示,旋转轴72从第一位置P1一边压缩第二弹簧72f一边向后方移动。由此,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与旋转轴72一起向后方移动。
通过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和旋转轴72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向后方移动规定量,丝线W的由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部位被向后方拉拽。由此,丝线W如图11C所示,以在钢筋S的切线方向上施加张力而与钢筋S紧贴的方式被拉拽。
图12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图12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捆扎部7B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如上所述,在突起部77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抵碰的状态下,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和旋转轴72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向后方移动。
若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和旋转轴72通过旋转轴72正旋转而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则丝线W的由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部位被向后方拉拽,从而拉拽丝线W的载荷增加。
若拉拽丝线W的载荷变得比位置限制部78的位置限制弹簧78b按压突起部77的载荷高,则如图12A、图12B所示,在压缩位置限制弹簧78b的同时,套筒71向前方向移动。在套筒71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是突起部77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凸部78e抵碰的状态,中央钩70C、第一侧钩70L及第二侧钩70R和旋转轴72保持向后方移动的状态。
由此,丝线W的由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部位被向后方拉拽,如图12C所示,维持以在钢筋S的切线方向上施加张力而与钢筋S紧贴的方式被拉拽的状态。
图13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3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图13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旋转轴72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下,若通过电动机80进一步被向正旋转方向驱动而套筒71向前方向移动至规定的位置,则到达扭转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的动作域。在扭转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丝线W的动作域中,旋转限制叶片74a与旋转限制爪74b的卡定被解除。
由此,通过电动机80进一步被向正旋转方向驱动,与旋转轴72联动而丝线卡定体70旋转,扭转丝线W。
捆扎部7B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通过套筒71旋转,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突起部77的位置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图9A等所示的凸部78e错开。
捆扎部7B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若沿着套筒71的旋转方向的突起部77的位置与位置限制部78的限制板78a的图9A等所示的凹部78f对向,则如图13A、图13B所示,突起部77能够进入限制板78a的凹部78f,限制板78a向后方移动,位置限制弹簧78b按压突起部77的载荷被解除。由此,张力向丝线W的施加被解除。
另外,捆扎部7B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钢筋S与抵碰部91抵碰,钢筋S向接近捆扎部7B方向的方向即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如图13C所示,通过丝线W被扭转,施加能够将丝线卡定体70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而向前方拉拽的力。
由此,捆扎部7B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一边接受由弹簧72e向后方按压的力一边向前方移动。
图14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4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部及驱动部的动作的一例的剖视立体图,图14C是示出捆扎过程的丝线的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域中,若与旋转轴72联动而丝线卡定体70进一步旋转,则如图14A、图14B所示,在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向丝线W的被扭转的部位与钢筋S的间隙变小的方向即前方向移动的同时,捆扎部7B进一步扭转丝线W。
因此,丝线W在丝线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以接受着由弹簧72e向后方按压的力的状态向前方移动的同时被扭转,从而如图14C所示,丝线W的被扭转的部位与钢筋S的间隙变小,以沿着钢筋S的形态与钢筋S紧贴。
<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结构例>
图15是示出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套筒的一例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相同的结构,标注同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套筒71C具备第一张力施加部79a和第二张力施加部79b。第一张力施加部79a通过在套筒71C的前方的端部设置从弯曲部71c1向前方突出的凸部而构成。第二张力施加部79b通过在套筒71C的前方的端部设置从弯曲部71c2向前方突出的凸部而构成。
<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动作例>
图16A、图16B、图16C及图16D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接着,参照各图,对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部7C而将钢筋S利用丝线W捆扎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将丝线W向正方向输送并利用卷曲形成部5A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动作、将丝线W利用丝线卡定体70卡定的动作、将丝线W向反方向输送并向钢筋S缠绕的动作、切断丝线W的动作与上述的钢筋捆扎机1A的动作相同。
捆扎部7C在套筒71C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的动作域中,如图16A所示,在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中,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一侧钩70L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E与第一张力施加部79a对向。另外,在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中,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二侧钩70R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S与第二张力施加部79b对向。
捆扎部7C若套筒71C不旋转而向前方移动,则如图16B所示,在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中,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一侧钩70L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E由第一张力施加部79a按压而变形,被向套筒71C的第一张力施加部79a与第二张力施加部79b之间压入。另外,在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中,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二侧钩70R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S由第二张力施加部79b按压而变形,被向套筒71C的第一张力施加部79a与第二张力施加部79b之间压入。
由此,丝线W以在钢筋S的切线方向上施加张力而与钢筋S紧贴的方式被拉拽。
捆扎部7C在套筒71C旋转的动作域中,如图16C所示,在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中,第一张力施加部79a离开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一侧钩70L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E。另外,在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中,第二张力施加部79b离开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二侧钩70R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S。由此,关于丝线W,在钢筋S的切线方向上施加的张力被解除。
若丝线卡定体70旋转,则捆扎部7C扭转丝线W。此时,在缠绕于钢筋S的丝线W中,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一侧钩70L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E及钢筋S与卡定于中央钩70C与第二侧钩70R之间的位置之间的部位WS以互相接近的方式变形,因此,即使套筒71C旋转,丝线W也不与第一张力施加部79a及第二张力施加部79b相接。
若丝线卡定体70进一步旋转,则如图16D所示,在丝线卡定体70向丝线W的被扭转的部位与钢筋S的间隙变小的方向即前方向移动的同时,捆扎部7C进一步扭转丝线W。
因此,丝线W的被扭转的部位与钢筋S的间隙变小,丝线W以沿着钢筋S的形态与钢筋S紧贴。

Claims (4)

1.一种捆扎机,具备:
丝线输送部,输送丝线;
卷曲形成部,构成将由所述丝线输送部输送的丝线向捆扎物的周围卷绕的路径;
抵碰部,供捆扎物抵碰;
切断部,切断缠绕于捆扎物的丝线;
捆扎部,扭转缠绕于捆扎物的丝线,
所述捆扎部具备:
旋转轴;
丝线卡定体,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一动作域中,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移动而卡定丝线,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二动作域中,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移动,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而扭转丝线;
旋转限制部,限制所述丝线卡定体的旋转;及
张力施加部,对于在所述第一动作域中利用所述丝线卡定体卡定的丝线,在所述第二动作域中进行张力的施加及张力的施加的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
所述张力施加部能够使由所述旋转限制部解除了旋转的限制的所述丝线卡定体向离开所述抵碰部的方向移动,并且解除所述丝线卡定体向离开所述抵碰部的方向的移动,使所述丝线卡定体向接近所述抵碰部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
所述张力施加部能够使由所述旋转限制部限制了旋转的所述丝线卡定体向离开所述抵碰部的方向移动,并且解除所述丝线卡定体向离开所述抵碰部的方向的移动,使所述丝线卡定体向接近所述抵碰部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
所述丝线卡定体具备通过开闭动作而卡定丝线的钩和开闭所述钩的套筒,
所述张力施加部通过在所述套筒的端部设置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突出的凸部而构成。
CN202110183582.1A 2020-02-10 2021-02-10 捆扎机 Pending CN1132473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1024 2020-02-10
JP2020021024A JP7427992B2 (ja) 2020-02-10 2020-02-10 結束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7337A true CN113247337A (zh) 2021-08-13

Family

ID=7458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3582.1A Pending CN113247337A (zh) 2020-02-10 2021-02-10 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9904B2 (zh)
EP (1) EP3862512B1 (zh)
JP (1) JP7427992B2 (zh)
CN (1) CN113247337A (zh)
AU (1) AU2021200850A1 (zh)
CA (1) CA3108655A1 (zh)
TW (1) TW2021442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3782A (zh) * 2021-12-26 2022-04-08 黄小燕 一种建筑用扎丝缠绕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61808A (ja) * 2021-10-20 2023-05-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44866A1 (en) * 2001-07-19 2004-12-09 Noboru Ishikawa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CN1985058A (zh) * 2004-07-16 2007-06-20 美克司株式会社 钢筋捆扎机
CN105314142A (zh) * 2014-07-31 2016-02-10 美克司株式会社 钢筋捆扎机
CN106285012A (zh) * 2016-09-23 2017-01-04 李振飞 自动钢筋绑扎机
CN107399447A (zh) * 2016-05-20 2017-11-28 株式会社牧田 钢筋捆扎机
CN107735537A (zh) * 2015-07-22 2018-02-2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US20180155940A1 (en) * 2015-07-22 2018-06-07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CN108327969A (zh) * 2016-12-29 2018-07-27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08999411A (zh) * 2017-06-07 2018-12-14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10199069A (zh) * 2017-01-10 2019-09-03 株式会社牧田 捆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3880B2 (ja) * 1995-06-30 2000-02-2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用ワイヤの捩り締め機構
JP2949704B2 (ja) * 1995-06-30 1999-09-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ワイヤの巻き締め機構
DE69610371T2 (de) 1995-06-30 2001-01-25 Max Co Ltd Draht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Vorrichtung zum Binden von Armierungseis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nden von Armierungseisen
JP4729817B2 (ja) * 2001-07-25 2011-07-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ES2624236T3 (es) 2001-07-25 2017-07-13 Max Co., Ltd. Atadora de barras de acero de refuerzo
RU2513552C2 (ru) * 2007-11-20 2014-04-20 Йбй Мекатроник Апс Связ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6398427B2 (ja) * 2014-07-29 2018-10-0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TWI707804B (zh) 2015-07-22 2020-10-21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捆束機以及金屬絲
JP6972553B2 (ja) * 2016-12-29 2021-11-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44866A1 (en) * 2001-07-19 2004-12-09 Noboru Ishikawa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CN1985058A (zh) * 2004-07-16 2007-06-20 美克司株式会社 钢筋捆扎机
CN105314142A (zh) * 2014-07-31 2016-02-10 美克司株式会社 钢筋捆扎机
CN107735537A (zh) * 2015-07-22 2018-02-2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US20180155940A1 (en) * 2015-07-22 2018-06-07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CN107399447A (zh) * 2016-05-20 2017-11-28 株式会社牧田 钢筋捆扎机
CN106285012A (zh) * 2016-09-23 2017-01-04 李振飞 自动钢筋绑扎机
CN108327969A (zh) * 2016-12-29 2018-07-27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10199069A (zh) * 2017-01-10 2019-09-03 株式会社牧田 捆扎机
CN108999411A (zh) * 2017-06-07 2018-12-14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3782A (zh) * 2021-12-26 2022-04-08 黄小燕 一种建筑用扎丝缠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200850A1 (en) 2021-08-26
EP3862512C0 (en) 2024-01-17
EP3862512A1 (en) 2021-08-11
US11819904B2 (en) 2023-11-21
EP3862512B1 (en) 2024-01-17
CA3108655A1 (en) 2021-08-10
JP2021127566A (ja) 2021-09-02
TW202144238A (zh) 2021-12-01
US20210245230A1 (en) 2021-08-12
JP7427992B2 (ja)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7338A (zh) 捆扎机
CN113247337A (zh) 捆扎机
EP4074923B1 (en) Binding machine
US20220316223A1 (en) Binding machine
EP3945180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1688971B (zh) 捆扎机
CN113247335A (zh) 捆扎机
CN115675986A (zh) 捆扎机
JP7427993B2 (ja) 結束機
RU2812842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RU2807053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EP4239145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1688970B (zh) 捆扎机
EP4361378A1 (en) Binding machine
EP4332325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7927029A (zh) 捆扎机
JP2022104665A (ja) 結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