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7334A - 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7334A
CN113247334A CN202110182462.XA CN202110182462A CN113247334A CN 113247334 A CN113247334 A CN 113247334A CN 202110182462 A CN202110182462 A CN 202110182462A CN 113247334 A CN113247334 A CN 113247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main body
reel
path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24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祐介
森村好一郎
草刈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47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7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10Bundling rods, sticks, or like elongated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捆扎机。即使在将卷盘收纳部配置于主体的后侧的情况下,也防止金属丝的传送不良、捆扎机内的传送路径等的磨损。钢筋捆扎机(1A)具备:卷盘收纳部(2),将卷绕有金属丝(W)的卷盘(2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金属丝输送部(3),将金属丝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输送;卷曲形成部(5),使由金属丝输送部输送来的金属丝打卷;捆扎部(7),通过扭转轴(72)的旋转来扭转通过卷曲形成部被打了卷的金属丝;及传送路径(90),用于将金属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输送。卷盘收纳部(2)相对于启动部而设于与卷曲形成部(5)相反侧的主体(10)内,在传送路径上设有减少金属丝的负荷的引导部(100A)。

Description

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捆扎机。
背景技术
通常,在混凝土构造物中为了增强拉伸力的强度而使用钢筋等捆扎物。在混凝土构造物的浇筑前,为了避免钢筋从规定的位置偏离而实施用金属丝等对捆扎物进行捆扎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当基于金属丝的捆扎不紧时,捆扎物的位置会偏移,存在无法获得基于捆扎物的适当的强度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求通过金属丝对捆扎物牢固地进行捆扎。
对于这种课题,提出了以下所示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钢筋捆扎机,将金属丝呈环状地送出而卷绕于钢筋,在保持着该金属丝的前端的状态下拉回金属丝而将金属丝缠绕在钢筋的周围,然后通过扭转金属丝而用金属丝将钢筋紧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305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钢筋捆扎机中,金属丝卷盘配置于主体的前方侧,因此在欲对复杂的构造物的捆扎物进行捆扎的情况下,由于卷盘收纳部处于主体的前侧而钢筋捆扎机无法进入捆扎物,存在无法对捆扎物进行捆扎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将金属丝缠绕于捆扎物之后不拉回金属丝的捆扎机中,存在将卷盘收纳部配置于主体的后侧的捆扎机,但是存在在金属丝的输送时发生金属丝的传送不良或者由于与金属丝的摩擦而捆扎机内的传送路径产生磨损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卷盘收纳部配置于主体的后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金属丝的传送不良、捆扎机内的传送路径等的磨损的捆扎机。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捆扎机,在将金属丝向第一方向输送并打卷而用上述金属丝将捆扎物包围之后,使该金属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侧的第二方向返回而将上述金属丝缠绕于上述捆扎物,并扭转该金属丝,从而对上述捆扎物进行捆扎,上述捆扎机具备:主体;卷盘收纳部,将卷绕有上述金属丝的卷盘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金属丝输送部,设于上述主体内,将上述金属丝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输送;卷曲形成部,设于上述主体的前端侧,使由上述金属丝输送部输送来的上述金属丝打卷;捆扎部,包含在上述主体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之间延伸的扭转轴,通过上述扭转轴的旋转来扭转通过上述卷曲形成部而被打了卷的上述金属丝;把手,从上述主体的周面延伸;启动部,设于上述把手,使上述金属丝输送部启动;及传送路径,设于上述主体内,用于将上述金属丝向上述第一方向或上述第二方向输送,上述卷盘收纳部相对于上述启动部而设于与上述卷曲形成部相反侧的上述主体内,在上述传送路径上设有减少上述金属丝或上述卷盘收纳部的负荷的负荷减少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将卷盘收纳部设于比启动部靠后方的主体内,因此即使是复杂的捆扎物也能够捆扎。并且,在传送路径上设置负荷减少部,因此能够减少输送金属丝时或使金属丝返回时的相对于金属丝或卷盘收纳部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将卷盘收纳部的盖体打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将卷盘收纳部的盖体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5B是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6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盘收纳部的盖体的图。
图6B是表示卷盘收纳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截面图。
图8A是图3所示的钢筋捆扎机的屈曲防止部的A-A线的截面图。
图8B是没有图3所示的屈曲防止部的情况下的钢筋捆扎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9A是第一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引导部的截面图。
图9B是第二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引导部的截面图。
图10A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引导部及金属丝输送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0B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引导部及金属丝输送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0C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引导部及金属丝输送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0D是表示第六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引导部及金属丝输送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0E是表示第七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引导部及金属丝输送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1是第八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侧视图。
图12是第八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钢筋捆扎机1A的结构例>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的侧视图,图2是钢筋捆扎机1A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钢筋捆扎机1A的将卷盘收纳部2的盖体22打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钢筋捆扎机1A的将卷盘收纳部2的盖体22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A是钢筋捆扎机1A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5B是钢筋捆扎机1A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6A是表示卷盘收纳部2的盖体22的图,图6B是表示卷盘收纳部2的变形例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体10的长度方向(相当于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设置卷曲形成部5的一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A的前侧或前端侧,将设置卷盘收纳部2的一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A的后侧。另外,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设置蓄电池15的一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A的下侧,将相反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A的上侧。而且,将与钢筋捆扎机1A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且设置扭转电动机80的一侧(图1的纸面里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A的右侧,将设置卷盘收纳部2的一侧(图1的纸面跟前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A的左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输送电动机30正转而从例如金属丝输送部3侧向卷曲形成部5侧输送金属丝W的方向设为正方向(第一方向),将使输送电动机30反转而从例如卷曲形成部5侧向金属丝输送部3侧输送金属丝W的方向设为反方向(第二方向)。
如图1~图5B等所示,钢筋捆扎机1A具备:呈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主体10、收纳金属丝W的卷盘收纳部2、将金属丝W向正方向及反方向输送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使由金属丝输送部3输送的金属丝W卷绕在钢筋S的周围的卷曲形成部5。另外,钢筋捆扎机1A具备将通过金属丝输送部3而缠绕于钢筋S的金属丝W切断的切断部6、扭转缠绕于钢筋S的金属丝W的捆扎部7及对捆扎部7进行驱动的驱动部8。根据钢筋捆扎机1A,将金属丝W向正方向输送并卷绕于作为捆扎物的钢筋S的周围,将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金属丝W向反方向输送而缠绕于钢筋S,然后扭转金属丝W,由此能够利用金属丝W捆扎钢筋S。
如图1等所示,在主体10内设有用于将金属丝W向正方向或反方向传送的传送路径90。传送路径90处于比在主体1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之间延伸的扭转轴72靠下侧处更具体而言处于主体10内的下侧且形成于主体10内的卷盘收纳部2与卷曲形成部5之间。
如图1~图6A所示,卷盘收纳部2将卷盘2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并且将卷盘26以相对于主体10能够拆装及更换的方式收纳,该卷盘26供金属丝W以能够放出的方式卷绕。卷盘收纳部2配置于比扳机12靠后方的主体10的后部。另外,卷盘收纳部2相对于金属丝输送部3而配置于向与扭转轴72的轴向正交的左侧的方向偏置的位置。
卷盘收纳部2具有形成于主体10的左侧壁10a上的凹部20和对凹部20进行开闭的盖体22。凹部20形成为能够收纳大致圆柱状的卷盘26的一侧的凸缘部26b(参照图6A)的大小,具有对卷盘2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卷盘支撑部21。
如图6A所示,盖体22具有:呈圆筒状的周壁22a、覆盖周壁22a的一侧的开口的端壁22b、在周壁22a的一部分形成的金属丝W的出入口22c、与出入口22c连通并覆盖传送路径90的一部分(后述的第二路径90b)的路径罩22d。在周壁22a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将盖体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10的旋转部22e。通过将盖体22的旋转部22e安装于在主体10上形成的安装部10e(参照图2),盖体22能够以旋转部22e为支点进行旋转。在打开了盖体22时,能够向凹部20安设卷盘26,并且能够将安设于凹部20的卷盘26取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关闭了盖体22时,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将盖体22锁定于主体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盖体22在图2等中旋转部22e的旋转轴沿着主体10的长度方向配置,不过也可以如图6B所示的那样为了能够从主体10的后方安设卷盘26而将旋转部22e的旋转轴沿主体1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配置,盖体22相对于主体10的后方能够进行开闭。在该情况下,例如将安装部10e设于主体10的下表面侧的后端部,使盖体22构成为能够以盖体22的旋转部22e的旋转轴为支点进行旋转。另外,也可以在盖体22的上端部设置锁定机构23,使盖体22相对于主体10锁定。另外,也可以将旋转部22e及安装部10e设于与图6B相反的主体10的上侧。此外,也可以在沿着图1等所示的长度方向设置旋转部22e的状态下将卷盘收纳部2配置于比扭转电动机80向后方偏移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既可以相对于扭转电动机80偏置地配置卷盘收纳部2,也可以不偏置地配置。
如图4所示,卷盘26具备供金属丝W卷绕的筒状的枢毂部26a和在枢毂部26a的轴向两端侧一体地设置的一对凸缘部26b、26b。在卷盘26的枢毂部26a上卷绕有一根或多根金属丝W,能够从卷盘26拉出金属丝W。金属丝W使用例如由能够塑性变形的金属线构成的金属丝、用树脂将金属线包覆的金属丝或者绞线的金属丝。
如图1等所示,把手11在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且从作为主体10的周面的一部分的下表面朝向大致下方延伸。换言之,把手11设于比沿着主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扭转轴72靠下侧处。在把手11的上端部且其前表面上设有作为启动部的一例的扳机12。在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下由使用者拉动操作了扳机12时,执行捆扎动作。在把手11的下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构成电源部的蓄电池15。
如图5A及图5B所示,金属丝输送部3具有一对第一及第二输送齿轮,通过在第一输送齿轮的齿轮齿中形成的槽与第二输送齿轮的齿轮齿中形成的槽之间夹持金属丝W来输送金属丝W。金属丝输送部3的第一输送齿轮与例如输送电动机30连接,通过输送电动机30的驱动而进行旋转。金属丝输送部3的第二输送齿轮伴随于第一输送齿轮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金属丝输送部3在输送电动机30的旋转方向为正转的情况下将金属丝W向正方向输送,在输送电动机30的旋转方向切换成反转的情况下将金属丝W向反方向输送。
如图1及图5B所示,卷曲形成部5设于主体10的前端侧且比扭转轴72靠上侧处。卷曲形成部5具备使由金属丝输送部3输送的金属丝W打卷的卷曲引导件50和将通过卷曲引导件50而被打了卷的金属丝W向捆扎部7诱导的诱导引导件51。
如图5B等所示,卷曲引导件50具有构成金属丝W的输送路径的引导槽52、通过与引导槽52的协作而使金属丝W打卷的第一引导销53a及第二引导销53b。第一引导销53a配置于卷曲引导件50的正方向上的上游侧即金属丝W的导入侧且通过的金属丝W的内侧。第二引导销53b配置于卷曲引导件50的正方向上的下游侧即金属丝W的排出侧且通过的金属丝W的外侧。
卷曲形成部5具备使第一引导销53a退避的退避机构53。退避机构53在利用金属丝输送部3向反方向输送金属丝W的情况下,使第一引导销53a从缠绕于钢筋S的金属丝W进行移动的传送路径退避。
如图5A及图5B所示,切断部6具备:固定刀部60、通过与固定刀部60的协作而将金属丝W切断的可动刀部61及将捆扎部7的动作向可动刀部61传递的传递机构62。可动刀部61通过由传递机构62传递的捆扎部7的动作而以固定刀部60为支点轴进行旋转,由此通过与固定刀部60的协作而将金属丝W切断。
如图5A及图5B所示,捆扎部7具备:卡定金属丝W的卡定部件70、使卡定部件70进行开闭的工作部件71、使卡定部件70及工作部件71工作的扭转轴72。卡定部件70伴随于工作部件71的移动而进行动作,将通过卷曲形成部5前的金属丝W的一部分以能够移动的状态抓住,并且将通过了卷曲形成部5后的金属丝W的一部分以避免从卡定部件70脱落的状态抓住。工作部件71通过向前方移动而使在卡定部件70的前端侧抓住的金属丝W的端部分别向钢筋S侧弯曲。
如图5A及图5B所示,驱动部8具备扭转电动机80、进行减速及扭矩的放大的减速器81。扭转轴72和扭转电动机80经由减速器81而连结,扭转轴72经由减速器81并通过扭转电动机80的驱动而进行旋转。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具备:负荷减轻部所包含的引导部100A、屈曲防止部200及磨损防止部300。
首先,对于引导部100A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100A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引导部100A遍及金属丝输送部3(参照图5A)与切断部6之间地设置,在将金属丝W向卷曲形成部5输送时及将输送到卷曲形成部5的金属丝W拉回时对金属丝W进行引导。在此,在进行引导部100A的说明之前,说明将卷盘收纳部2配置于主体10的后部的情况下的传送路径90中产生的问题。
在将卷盘收纳部2配置于主体10的后部的情况下,金属丝W通过相对于主体10内的扭转轴72在上侧或下侧形成的传送路径并向卷曲形成部5输送。在用金属丝W将钢筋S包围之后使金属丝W返回的类型的钢筋捆扎机中,需要通过捆扎部7使金属丝W交叉,因此卷曲形成部5配置于与金属丝W的传送路径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中,如图1所示,在金属丝W的传送路径90设于主体10内的下侧的情况下,在比扭转轴72靠上侧处配置卷曲形成部5。
因此,为了从主体10的下侧的传送路径90向上侧的卷曲形成部5输送金属丝W,必须设置在金属丝输送部3与卷曲形成部5之间具有弯曲部的传送路径。在该情况下,金属丝W的传送路径的曲率较小,因此有时在金属丝W的正方向或反方向的输送时,金属丝W与传送路径内的弯曲部接触,对于金属丝W的负荷阻力增加,由此产生金属丝W的传送不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丝输送部3与卷曲形成部5之间设有用于降低金属丝W的输送时及返回时的负荷阻力的引导部100A。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传送路径90中的具有在金属丝输送部3与卷曲形成部5之间设置的弯曲部的传送路径称为第一路径90a。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00A如图7所示的那样包含管110,该管110具有比金属丝W的直径大的直径。管110从金属丝输送部3朝向卷曲形成部5(切断部6)弯曲,作为金属丝输送部3与卷曲形成部5之间的金属丝W的第一路径90a发挥作用。管110的下游侧的端部安装于例如构成切断部6的板63。管110的上游侧的端部延伸至金属丝输送部3的前方,为了易于插入金属丝W而以宽度比其他部位宽的直径构成,开口面积变大。管110由能够减轻与由金属丝输送部3输送的金属丝W的接触时的负荷阻力的低摩擦材料形成。作为低摩擦材料,可以使用例如干式轴承等的自润滑复合材料、镀硬质铬或碳化钒涂层等表面处理。而且,管110若耐磨损性越高则越好。
接着,对于屈曲防止部200进行说明。图8A是图3所示的钢筋捆扎机1A的A-A线的截面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屈曲防止部200的图。图8B是表示没有设置屈曲防止部200的情况下的金属丝W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将传送路径90中的卷盘收纳部2与金属丝输送部3之间的传送路径称为第二路径90b。
如图8A所示,屈曲防止部200设于将卷盘收纳部2与金属丝输送部3之间连结的第二路径90b,通过在金属丝W返回时对金属丝W的一部分进行支撑而防止金属丝W的屈曲。在此,在进行屈曲防止部200的说明之前,说明将卷盘收纳部2配置于主体10的后部的情况下的第二路径90b中产生的金属丝W的屈曲的问题。
在使金属丝W返回的情况下,卷盘26为从动部件,因此在金属丝W的返回时的返回量(作用力)下稍微旋转或者几乎不旋转。因此,金属丝W在返回时如图3中的虚线的金属丝W所示的那样向第二路径90b的底壁10b侧扩展,并且被向卷盘收纳部2的上游侧推送。由此,在金属丝W返回时,对于向底壁10b侧扩展的金属丝W,压缩力从金属丝输送部3侧朝向卷盘收纳部2侧进行作用,存在金属丝W屈曲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丝W在传送时在因金属丝输送部3的驱动而伸展的状态下从卷盘26传送,因此通过图3中的以实线表示的金属丝路径。
在此,对于金属丝W屈曲的原理进行说明。屈曲是指在使施加于构造物(捆扎物)的载荷逐渐增加时,变形的情形因某载荷而突然变化,产生较大的挠曲或折弯的现象。将使构造物产生屈曲现象的载荷称为该构造的屈曲载荷。屈曲载荷由以下所示的式(1)给出。
Figure BDA0002942494770000101
在上述式(1)中,Pk是屈曲载荷(也称为屈曲耐力),E是杨氏模量,I是截面二次力矩,L是屈曲长度(支点间距离)。
屈曲载荷Pk是指即使在受到屈曲载荷Pk的情况下构造物中也不会发生屈曲。因此,屈曲长度L越短,屈曲载荷Pk越大,难以发生金属丝W的屈曲。因此,如图8B所示,在使金属丝输送部3与卷盘26之间的支点间为屈曲长度L的情况下,屈曲载荷Pk变小,因此存在在金属丝W返回时变得容易发生屈曲的问题。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在卷盘收纳部2与金属丝输送部3之间的第二路径90b的底壁10b等上设置在金属丝W的返回时对金属丝W的一部分进行支撑的屈曲防止部200。屈曲防止部200例如至少包含具有比返回时的金属丝W的倾斜度大的倾斜度的第一面201和具有比金属丝W的倾斜度小的倾斜度的第二面202。第一面201的上游侧的端边与第二面202的下游侧的端边连接,该连接部构成与金属丝W抵接的支撑部203。
通过在金属丝输送部3与卷盘26之间的第二路径90b的中途设置屈曲防止部200,能够如图8A所示的那样将图8B所示的屈曲长度L分割成金属丝输送部3与支撑部203之间的屈曲长度L1和支撑部203与卷盘26之间的屈曲长度L2。因此,能够将图8B所示的屈曲长度L实质上设定得较短,能够使屈曲长度L1、L2的各区间中的上述式(1)的屈曲载荷Pk变大。由此,能够防止第二路径90b中的金属丝W的返回时的屈曲。
接着,对于磨损防止部300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6A等所示,磨损防止部300通过减少在金属丝W的返回时发生的金属丝W与卷盘收纳部2的摩擦或者用硬质部件保护卷盘收纳部2而防止卷盘收纳部2的磨损。首先,在进行磨损防止部300的说明之前,说明将卷盘收纳部2配置于主体10的后部的情况下的卷盘收纳部2中产生的磨损的问题。
在使金属丝W返回的情况下,卷盘26是从动部件,因此在金属丝W的返回时的返回量(作用力)下几乎不旋转或稍微旋转。因此,金属丝W在返回时如图3中的以虚线的金属丝表示的那样一边向卷盘收纳部2的例如盖体22的周壁22a的外周方向扩展一边被输送。由此,由于金属丝W与卷盘收纳部2内接触,所以存在卷盘收纳部2的预定部位发生摩擦而磨损的问题。
在此,磨损的理论式由以下所示的式(2)给出。
W=K·P·V·T···(2)
在上述式(2)中,W是推定磨损尺寸,K是比磨损量,P是负荷表面压力,V是滑动速度,T是摩擦时间。
根据上述式(2)可知,磨损量K与负荷表面压力P和滑动速度V相关。由此,可知负荷表面压力P×滑动速度V(以下称为PV值)越高的部分越容易发生包括卷盘收纳部2等在内的机械的磨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盘收纳部2内的容易磨损的位置设置磨损防止部300来进行保护。卷盘收纳部2内的容易磨损的位置例如如下所述。
如图3及图6A所示,在卷盘收纳部2的出入口22c附近的位置P1处,金属丝W的移动速度较快,不过返回方向的力较大,金属丝W与卷盘收纳部2接触的压力、负荷表面压力P相对较小。但是,由于金属丝W与卷盘收纳部2接触,所以卷盘收纳部2等中产生一些磨损。
另外,在卷盘收纳部2内的比位置P1靠上游侧处具体而言为卷盘收纳部2内的下部侧的位置P2处,金属丝W向卷盘26的外周方向扩展,与卷盘收纳部2的内周面22a1等接触。另外,在位置P2处,金属丝W的返回时的移动速度也较快。因此,PV值最大,卷盘收纳部2等中的磨损量也较多。
另外,在卷盘收纳部2内的比位置P2靠上游侧处具体而言为卷盘收纳部2内的与卷盘26的枢毂部26a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P3处,金属丝W的返回速度慢慢地下降。因此,PV值减小,因此与第二位置P2相比卷盘收纳部2等中的磨损量较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路径90b、卷盘收纳部2内的包含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及第三位置P3的位置设置由例如硬质板构成的磨损防止部300。磨损防止部300如图4及图6A所示的那样具有:在卷盘收纳部2的内周面22a1上设置的第一板301、在构成第二路径90b的侧壁10c上设置的第二板302、遍及构成第二路径90b的底壁10b及卷盘收纳部2内地设置的第三板303。
需要说明的是,磨损防止部300也可以仅设于磨损量较多的第二位置P2,也可以仅设于磨损量第一多、第二多的第二位置P2及第三位置P3。另外,也可以按照磨损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使磨损防止部300的厚度阶段性地变薄的方式调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硬质板构成磨损防止部300的材料,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防止由金属丝W引起的磨损的部件即可,可以适当采用。此外,用与卷盘收纳部2不同的部件来构成磨损防止部300,不过也可以用硬度较高的材料来形成卷盘收纳部2本身。
<钢筋捆扎机1A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各图并说明通过钢筋捆扎机1A用一根金属丝W来捆扎钢筋S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钢筋捆扎机1A中,金属丝W由金属丝输送部3夹持,该夹持的金属丝W的前端部位于金属丝输送部3与切断部6之间的状态或者金属丝W的前端位于切断部6的状态为待机状态。
当将作为捆扎物的钢筋S插入于卷曲形成部5的卷曲引导件50与诱导引导件51之间并操作了扳机12时,输送电动机30被向正转方向驱动,金属丝输送部3进行正转。由此,金属丝W被向正方向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丝输送部3与卷曲形成部5之间设置引导部100A,因此能够减少输送时的金属丝W与引导部100A之间的摩擦,减少金属丝W的负荷阻力。
在金属丝W被向正方向输送时,金属丝W通过卡定部件70的前端部,进而通过卷曲形成部5的卷曲引导件50。由此,金属丝W通过第一引导销53a及第二引导销53b等而打卷。
通过卷曲引导件50被打了卷的金属丝W被诱导引导件51诱导,进而通过金属丝输送部3向正方向传送,从而通过卡定部件70的前端部并与输送限制部9碰撞。停止输送电动机30的驱动。
在停止了金属丝W向正方向的输送之后,驱动扭转电动机80正转。扭转电动机80的旋转经由扭转轴72等而转换成直线移动,工作部件71向前方移动。在工作部件71向前方移动时,通过卡定部件70将通过卷曲形成部5前的金属丝W的一部分以能够移动的状态抓住,并且通过卡定部件70将通过了卷曲形成部5后的金属丝W以避免从卡定部件70脱落的状态抓住。
当工作部件71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时,工作部件71的动作向退避机构53传递,第一引导销53a进行退避。
接着,暂时停止扭转电动机80的旋转,并驱动输送电动机30反转。由此,金属丝输送部3进行反转,由金属丝输送部3夹持的金属丝W被向反方向输送。金属丝W的前端部被卡定部件70抓住,因此金属丝W以与钢筋S紧贴的方式缠绕于钢筋S。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路径90b上设置屈曲防止部200,所以在金属丝W的返回时被向反方向传送的金属丝W的一部分支撑于支撑部203。由此,能够增大金属丝W的屈曲载荷,所以防止第二路径90b中的金属丝W的屈曲。另外,在卷盘收纳部2中设置磨损防止部300,所以即使在被向反方向输送的金属丝W向卷盘26的外周方向扩展的情况下,也防止由金属丝W的接触引起的卷盘收纳部2中的磨损。
在使输送电动机30停止之后,驱动扭转电动机80正转,由此工作部件71向前方移动,由卡定部件70抓住的金属丝W通过固定刀部60和可动刀部61的动作而被切断。
在切断了金属丝W之后,金属丝W的端部分别向钢筋S侧弯曲。在金属丝W的端部折弯之后,进一步驱动扭转电动机80正转,由此工作部件71与扭转轴72连动地进行旋转,并且保持着金属丝W的卡定部件70与工作部件71一体地旋转,扭转金属丝W。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卷盘收纳部2设于比扳机12靠后方处具体而言设于主体10的后部,所以即使在捆扎例如复杂的构造的捆扎物的情况下,卷盘收纳部2也不会成为障碍,能够顺利地将捆扎物插入于卷曲引导件50与诱导引导件51之间。由此,能够将钢筋捆扎机1A利用于各种各样的构造的捆扎物。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将卷盘收纳部2设置于主体10的后部的情况下,也由引导部100A构成具有弯曲部的第一路径90a,所以在金属丝W的输送时及返回时能够降低金属丝W相对于第一路径90a的负荷阻力。由此,能够防止金属丝W在金属丝输送部3中滑动,能够防止金属丝W的传送不良。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二路径90b中设有屈曲防止部200,所以在金属丝W的返回时能够用支撑部203对金属丝W的一部分进行支撑。由此,能够分散、降低向金属丝W施加的载荷,所以能够防止金属丝W的返回时的钢筋捆扎机1A内的屈曲,能够避免捆扎不良及机械的故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卷盘收纳部2内设有磨损防止部300,所以在金属丝W的返回时能够防止因金属丝W与卷盘收纳部2的内周面22a1等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由此,能够提高包含卷盘收纳部2在内的钢筋捆扎机1A的耐用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使卷盘收纳部2相对于金属丝输送部3而向卷盘26的轴向、扭转电动机80的左侧偏置,所以金属丝W的传送路径成为从金属丝输送部3朝向卷盘26的倾斜方向,能够使金属丝W的返回时的轨道为恒定方向。由此,能够限定金属丝W的屈曲部位、卷盘收纳部2等的磨损部位,能够确定屈曲防止部200及磨损防止部300的配置部位。
<第一变形例>
接着,对第一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A的引导部100B进行说明。图9A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引导部100B的图。
如图9A所示,引导部100B设于在金属丝输送部3与切断部6之间形成的第一路径90a上,在将金属丝W向卷曲形成部5输送时及将输送到卷曲形成部5的金属丝W拉回时对金属丝W进行引导。第一路径90a由例如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的侧壁构成,具有从金属丝输送部3朝向切断部6弯曲的弯曲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路径90a也可以与上述引导部100A相同地由管构成。
引导部100B具有设于第一路径90a的硬质销120a、120b、120c。硬质销120a、120b、120c为例如圆柱体,由例如不锈钢等硬质材料形成。硬质销120a、120b、120c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主体10的未图示的左右的侧壁。需要说明的是,硬质销120a等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不锈钢,只要是硬质材料即可,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
硬质销120a、120b在第一路径90a的下表面侧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硬质销120c位于第一路径90a的上表面侧的、硬质销120a与硬质销120b。硬质销120a、120b、120c的周面的一部分在第一路径90a内露出,能够与在第一路径90a内通过的金属丝W接触。通过引导部100B,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引导部100A相同的效果。
<第二变形例>
接着,对第二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A的引导部100C进行说明。图9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引导部100C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上述第一变形例共通的内容,省略详情。
如图9B所示,引导部100C设于在金属丝输送部3与切断部6之间形成的第一路径90a上,在将金属丝W向卷曲形成部5输送时及将输送到卷曲形成部5的金属丝W拉回时对金属丝W进行引导。引导部100C具有设于第一路径90a的辊130a、130b、130c。辊130a、130b、130c为例如圆柱体,由例如钢材或不锈钢等硬质材料构成。辊130a、130b、130c包含轴,轴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体10的左右的侧壁。
辊130a、130b在第一路径90a的下侧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辊130c位于第一路径90a的上侧的、辊130a与辊130b之间。辊130a、130b、130c的周面的一部分在第一路径90a内露出,能够与在第一路径90a内通过的金属丝W接触。通过引导部100C,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引导部100A相同的效果。
<第三变形例>
接着,对第三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A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进行说明。图10A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的图。在图10A中,将从卷盘收纳部2通过主体10内的下侧的传送路径称为下侧路径90d,将设于下侧路径90d的下游侧并且具有弯曲部的传送路径称为弯曲路径90e,将弯曲路径90e的下游侧与切断部6之间的传送路径称为中间路径90f。
如图10A所示,引导部100A遍及下侧路径90d的下游侧与弯曲路径90e之间地配置。金属丝输送部3配置于比引导部100A靠下游侧的中间路径90f。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取代引导部100A而应用引导部100B或引导部100C。
<第四变形例>
接着,对第四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A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进行说明。图10B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三变形例共通的内容,省略详情。
如图10B所示,引导部100A配置于两处,在下侧路径90d的下游侧和中间路径90f上分别配置。金属丝输送部3配置于上述的两处引导部100A、100A之间且弯曲路径90e上。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引导部100A而应用引导部100B或引导部100C。
<第五变形例>
接着,对第五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A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进行说明。图10C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三变形例共通的内容,省略详情。
如图10C所示,引导部100A配置于两处,遍及弯曲路径90e与中间路径90f之间地配置,并且配置于下侧路径90d的一部分上。金属丝输送部3配置于下侧路径90d的下游侧且两处引导部100A、100A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引导部100A而应用引导部100B或引导部100C。
<第六变形例>
接着,对第六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A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进行说明。图10D是表示第六变形例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三变形例共通的内容,省略详情。
如图10D所示,引导部100A配置于两处,在下侧路径90d的上游侧配置,并且从下侧路径90d的大致中间位置开始经由弯曲路径90e遍及到中间路径90f地配置。金属丝输送部3配置于下侧路径90d且配置在两处的引导部100A、100A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引导部100A而应用引导部100B或引导部100C。
<第七变形例>
接着,对第七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A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进行说明。图10E是表示第七变形例的金属丝输送部3及引导部100A的配置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三变形例共通的内容,省略详情。
如图10E所示,引导部100A配置于两处,在下侧路径90d的下游侧配置,并且在弯曲路径90e上配置。金属丝输送部3配置于两处,在下侧路径90d的下游侧且两处引导部100A、100A之间配置,并且在中间路径90f上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引导部100A而应用引导部100B或引导部100C。
<第八变形例>
图11是表示第八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B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钢筋捆扎机1B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具有与上述钢筋捆扎机1A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第八变形例中,将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设置卷曲形成部5的一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B的前侧或前端侧,将设置卷盘收纳部2的一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B的后侧。另外,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设置蓄电池15的一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B的下侧,将相反侧设为钢筋捆扎机1B的上侧。
把手11在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且从作为主体10的周面的一部分的下表面朝向大致下方延伸。换言之,把手11设于比沿着主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扭转轴72靠下侧处,与在主体10内设置的金属丝W的传送路径90经由扭转轴72而配置于相反侧。并且,卷曲引导件50配置于扭转轴72的下侧,与把手11以扭转轴72为基准而配置于相同侧。传送路径90配置于扭转轴72的上侧且主体10内的上侧。
在传送路径90上能够与上述钢筋捆扎机1A相同地设置引导部100A、100B、100C、屈曲防止部200及磨损防止部300。通过第八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B,也能够起到与上述钢筋捆扎机1A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并详细地说明了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不过本公开的技术性范围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只要是具有本公开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的知识的人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性思想的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的技术性思想都属于本公开的技术性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利用打了卷的金属丝W将捆扎物包围之后将金属丝W拉回的类型的钢筋捆扎机1A等,不过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将打了卷的金属丝W缠绕于捆扎物的周围之后不拉回金属丝W的类型的钢筋捆扎机中,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将卷盘收纳部配置于主体的后部的技术等。
附图标记说明
1A、1B 钢筋捆扎机(捆扎机)
2 卷盘收纳部
3 金属丝输送部
5 卷曲形成部
7 捆扎部
10 主体
11 把手
12 扳机(启动部)
26 卷盘
72 扭转轴
90 传送路径
90a 第一路径
90b 第二路径
100A、100B、100C 引导部(负荷减轻部)
200 屈曲防止部(负荷减轻部)
300 磨损防止部(负荷减轻部)
S 钢筋(捆扎物)
W 金属丝。

Claims (10)

1.一种捆扎机,在将金属丝向第一方向输送并打卷而用所述金属丝将捆扎物包围之后,使该金属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侧的第二方向返回而将所述金属丝缠绕于所述捆扎物,并扭转该金属丝,从而对所述捆扎物进行捆扎,
所述捆扎机具备:
主体;
卷盘收纳部,将卷绕有所述金属丝的卷盘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
金属丝输送部,设于所述主体内,将所述金属丝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输送;
卷曲形成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前端侧,使由所述金属丝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金属丝打卷;
捆扎部,包含在所述主体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之间延伸的扭转轴,通过所述扭转轴的旋转来扭转通过所述卷曲形成部被打了卷的所述金属丝;
把手,从所述主体的周面延伸;
启动部,设于所述把手,使所述金属丝输送部启动;及
传送路径,设于所述主体内,用于将所述金属丝向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输送,
所述卷盘收纳部相对于所述启动部而设于与所述卷曲形成部相反侧的所述主体内,
在所述传送路径上设有减少所述金属丝或所述卷盘收纳部的负荷的负荷减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传送路径包含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设于所述金属丝输送部与所述卷曲形成部之间,使所述金属丝从所述金属丝输送部朝向所述卷曲形成部弯曲,
所述负荷减少部包含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金属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输送时减少所述金属丝相对于所述弯曲部的摩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引导部包含管,所述管具有比所述金属丝的直径大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传送路径设于所述卷盘收纳部与所述金属丝输送部之间,
所述负荷减少部包含在所述金属丝向第二方向输送时对该金属丝进行支撑的屈曲防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屈曲防止部具有倾斜不同的两个面,
所述两个面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金属丝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传送路径设于所述卷盘收纳部内,
所述负荷减少部包含磨损减少部,所述磨损减少部在所述金属丝向第二方向输送时减少由该金属丝引起的所述卷盘收纳部的磨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磨损减少部包含设于所述卷盘收纳部的下部的内周面的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传送路径及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扭转轴而设于一侧,
所述卷曲形成部相对于所述扭转轴而设于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传送路径相对于所述扭转轴而设于一侧,
所述卷曲形成部及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扭转轴而设于另一侧。
10.一种捆扎机,在将金属丝向第一方向输送并打卷而用所述金属丝将捆扎物包围之后,使该金属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侧的第二方向返回而将所述金属丝缠绕于所述捆扎物,并扭转该金属丝,从而对所述捆扎物进行捆扎,
所述捆扎机具备:
主体;
卷盘收纳部,将卷绕有所述金属丝的卷盘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
金属丝输送部,设于所述主体内,将所述金属丝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输送;
卷曲形成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前端侧,使由所述金属丝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金属丝打卷;
捆扎部,包含在所述主体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之间延伸的扭转轴,通过所述扭转轴的旋转来扭转通过所述卷曲形成部被打了卷的所述金属丝;
把手,从所述主体的周面延伸;
启动部,设于所述把手,使所述金属丝输送部启动;及
传送路径,设于所述主体内,用于将所述金属丝向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输送,
所述卷盘收纳部相对于所述启动部而设于与所述卷曲形成部相反侧的所述主体内,
所述传送路径及把手相对于所述扭转轴而设于一侧,
所述卷曲形成部相对于所述扭转轴而设于另一侧。
CN202110182462.XA 2020-02-10 2021-02-10 捆扎机 Pending CN1132473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1027 2020-02-10
JP2020021027A JP2021127569A (ja) 2020-02-10 2020-02-10 結束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7334A true CN113247334A (zh) 2021-08-13

Family

ID=7458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2462.XA Pending CN113247334A (zh) 2020-02-10 2021-02-10 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5049B2 (zh)
EP (1) EP3862513A1 (zh)
JP (1) JP2021127569A (zh)
CN (1) CN113247334A (zh)
TW (1) TW2021442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02313S1 (en) * 2022-03-25 2023-10-24 Innovation Fabrication Commercialisation Infaco Machine for tying plant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0507A (ja) * 1992-05-21 1993-12-14 Max Co Ltd 結束機のワン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CN1175929A (zh) * 1995-02-17 1998-03-11 便达固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的捆扎方法与捆扎设备
JPH10230908A (ja) * 1997-02-19 1998-09-02 Yoshiaki Tange 結束機
DE19806690A1 (de) * 1998-02-18 1999-09-02 Daimler Chrysler Ag Befestigung eines Bauteiles an einem plattenförmigen Tragteil
JP2004175377A (ja) * 2002-11-25 2004-06-24 Max Co Ltd 園芸用結束機
US20040193185A1 (en) * 2003-03-25 2004-09-30 Inscope Development, Llc Surgical jaw assembly with increased mechanical advantage
GB0904359D0 (en) * 2009-03-13 2009-04-29 Pipecoil Technology Ltd Apparatus for coiling an elongate element
WO2017010122A1 (ja) * 2015-07-13 2017-01-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装置
WO2017014276A1 (ja) * 2015-07-22 2017-01-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N108327970A (zh) * 2016-12-29 2018-07-27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63398A (de) 1958-04-22 1962-07-31 Oerlikon Maschf Einrichtung zur Erfassung der in einem elektrischen Stromkreis zwischen dem Beginn und dem Ende eines bestimmten Zeitabschnitts aufgetretenen totalen Änderung einer Grösse des Stromkreises
US5279336A (en) 1992-05-21 1994-01-18 Max Co., Ltd. Wire binder
JPH07284870A (ja) * 1994-04-13 1995-10-31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JPH0834405A (ja) * 1994-07-22 1996-02-06 Bentatsuku:Kk 物品の結束装置及び該結束装置の結束ヘッドユニット並びに駆動・送線ユニット
JP4729817B2 (ja) 2001-07-25 2011-07-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CN1297442C (zh) 2001-07-19 2007-01-31 美克司公司 钢筋捆扎器
JP4211059B2 (ja) 2004-01-09 2009-01-2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ワイヤリール及びワイヤリールの識別方法
JP4858488B2 (ja) 2008-05-19 2012-01-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5126101B2 (ja) 2008-05-19 2013-01-2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6798167B2 (ja) * 2015-07-22 2020-12-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0507A (ja) * 1992-05-21 1993-12-14 Max Co Ltd 結束機のワン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CN1175929A (zh) * 1995-02-17 1998-03-11 便达固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的捆扎方法与捆扎设备
JPH10230908A (ja) * 1997-02-19 1998-09-02 Yoshiaki Tange 結束機
DE19806690A1 (de) * 1998-02-18 1999-09-02 Daimler Chrysler Ag Befestigung eines Bauteiles an einem plattenförmigen Tragteil
JP2004175377A (ja) * 2002-11-25 2004-06-24 Max Co Ltd 園芸用結束機
US20040193185A1 (en) * 2003-03-25 2004-09-30 Inscope Development, Llc Surgical jaw assembly with increased mechanical advantage
GB0904359D0 (en) * 2009-03-13 2009-04-29 Pipecoil Technology Ltd Apparatus for coiling an elongate element
WO2017010122A1 (ja) * 2015-07-13 2017-01-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装置
WO2017014276A1 (ja) * 2015-07-22 2017-01-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N108327970A (zh) * 2016-12-29 2018-07-27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2513A1 (en) 2021-08-11
US11905049B2 (en) 2024-02-20
TW202144237A (zh) 2021-12-01
US20210245905A1 (en) 2021-08-12
JP2021127569A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6480B2 (en) Binding machine
US11958100B2 (en) Binding machine
US11274458B2 (en) Binding machine
JP7147938B2 (ja) 結束機
CN113247334A (zh) 捆扎机
CN115214921A (zh) 捆扎机
JP6798167B2 (ja) 結束機
US20220316223A1 (en) Binding machine
JP2021041997A (ja) 結束機
CN111688971A (zh) 捆扎机
US20240140636A1 (en) Binding machine
JP7427993B2 (ja) 結束機
JP2024034601A (ja) 結束機
JP2024035504A (ja) 結束機
JP6887619B2 (ja) 結束機
JP7367313B2 (ja) 結束機
JP2024035502A (ja) 結束機
JP2022104665A (ja) 結束機
JP2023127598A (ja) 結束機
TW202144238A (zh) 捆束機
JP2023061893A (ja) 結束機
CN117927029A (zh) 捆扎机
CN111688970A (zh) 捆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