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8429B - 具有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具有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8429B
CN113238429B CN202110081574.6A CN202110081574A CN113238429B CN 113238429 B CN113238429 B CN 113238429B CN 202110081574 A CN202110081574 A CN 202110081574A CN 113238429 B CN113238429 B CN 113238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gimbal
portions
plate por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15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8429A (zh
Inventor
柳沢一彦
武田正
南泽伸司
山下淳
须江猛
文粲永
卢炯辰
宋德永
朴洪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38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8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8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8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能够防止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从可动体沿光轴方向脱落。固定第1球体(15)的推力容纳构件(16)依靠由配置在固定体(6)上的切缺凹陷部构成的保持部(14)保持。保持部(14)的底壁面(103)从‑Z方向侧与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弯板部(92)接触。另外,在推力容纳构件(16)上,配置在保持部(14)的一对侧壁面(102)上的被挂接面部(105)从+Z方向侧与从弯板部(92)沿周向突出的一对挂接板部(93)接触。因此,即使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受到外部冲击,推力容纳构件(16)也不会从固定体(6)沿Z轴向脱落。

Description

具有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具有的连接机构能够将配备有相机模块的可动体和万向架(gimbal frame)通过球体按照可旋转方式连接。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具有的连接机构能够将万向架和固定体通过球体按照可旋转方式连接。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便携式终端设备或者移动体移动时拍摄影像出现凌乱,在搭载于便携式终端设备或者移动体上的光学单元上配备有校正抖动的机构,该校正抖动的机构使搭载有相机模块的可动体沿规定的轴周围旋转从而对抖动进行校正。日本特开第2015-21743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这种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具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配备有可动体、固定体、将可动体与固定体连接起来的万向节(gimbal)机构。万向节机构以使可动体能够围绕规定的轴周围旋转的方式支撑可动体。万向节机构具有金属制矩形框架状万向架和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将万向架及可动体以能够围绕轴周围旋转的方式连接起来。连接机构具有:金属制球体、固定有球体的球体固定部、具有球体接触的半球形凹陷部的球体支撑部。在万向架中,球体固定部是沿规定的轴线方向面对面设置的一对拐角部的内侧面。球体通过焊接被固定在各拐角部的内侧面上。在可动体中,具有半球形凹陷部的球体支撑部配置在沿规定的轴线方向与各球体固定部对立的2处位置上。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将可动体和万向架通过球体连接的连接机构中,可以将球体搭载于可动体侧,将接触球体的凹曲面配置在万向架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考虑采用:将金属制球体通过焊接固定在金属制推力(thrust)容纳构件上,推力容纳构件由可动体保持的结构。其原因在于,与通过焊接直接将金属制球体固定在可动体上的情况比较,可以自由选择可动体的材质。
在这里,如果安装有具备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便携式终端设备或者移动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在连接机构上就会因可动体的重量等而导致施加与规定轴线交叉方向上的负荷。即,在连接机构上会挂载光轴方向上的负荷。因此,在使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被保持在可动体的结构中,在受到来自外部冲击的作用下,推力容纳构件就有可能沿光轴方向从可动体脱落。
另外,利用球体的连接机构也可以用于使万向架和固定体能够围绕与光轴交叉的规定轴线周长旋转的连接结构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将金属制球体通过焊接固定在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上并使推力容纳构件被保持在固定体的结构,则在来自外部的冲击作用下,推力容纳构件有可能沿光轴方向从固定体脱落。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旨在防止对使可动体和万向架按照可旋转方式连接的球体进行固定的推力容纳构件沿光轴方向从可动体脱落。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旨在防止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沿光轴方向从固定体脱落,其中所述球体用于使固定体和万向架按照可旋转方式连接。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包括:可动体,其包括相机模块;万向节机构,其围绕与所述相机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1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同时围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1轴交叉的第2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固定体,其通过所述万向节机构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万向架;连接机构,其将所述万向架及所述可动体围绕所述第1轴周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起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万向架容纳构件,其包括球体及固定该球体的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支撑部,其在所述万向架上包括接触所述球体的凹曲面。所述可动体包括:保持部,其使所述万向架容纳构件在所述第1轴通过所述球体的中心的位置被保持。在将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称为光轴方向、将所述光轴方向的一端称为第1方向、将另一端称为第2方向、将沿所述第1轴的方向称为第1轴向、将所述光轴周长称为周向的情况下,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板部,其包括固定所述球体的球体固定部,通过该球体沿所述第1轴向与所述支撑部相向配置;弯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朝所述第1轴向弯曲,沿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1方向配置;一对挂接板部,其从所述弯板部沿所述周向两侧延长。所述保持部是切缺凹陷部,其包括:背壁面,其沿所述第1轴向在与所述支撑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板部接触;一对侧壁面,其位于所述背壁面的周向两侧,沿该周向相向配置;底壁面,其从所述背壁面的所述第1方向沿所述第1轴向延长,沿该第1方向侧与所述推力容纳构件接触,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1轴向的一侧开口。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被挂接面部,在从所述底壁面沿所述第2方向隔开的位置沿所述周向延长,从所述第2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所述挂接板部相向配置。
根据本发明,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被保持在保持部中,该保持部由配备在可动体上的切缺凹陷部构成。在这里,切缺凹陷部的底壁面从第1方向侧与推力容纳构件的弯板部接触。因此,推力容纳构件不会从可动体沿第1方向脱落。另外,在推力容纳构件,从弯板部朝周向突出的一对挂接板部上,配备在切缺凹陷部的一对侧壁面上的被挂接面部从第2方向侧相向配置。因此,即使对推力容纳构件提供保持的保持部是从第2方向形成开口的切缺凹陷部,推力容纳构件也不会从可动体沿第2方向脱落。由此,即使在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受到来自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也不会从可动体沿光轴方向脱落。另外,在被挂接面部从第2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挂接板部相向配置的结构,包括被挂接面部从第2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挂接板部接触的情况。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分别从所述弯板部朝所述第2方向倾斜,前端部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配置。由此,就能够容易地防止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配置的各挂接板部从被挂接面部沿第2方向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开口侧面部,其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侧的端部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配置;底壁面侧面部,其从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配置。各挂接板部的前端部能够与所述底壁面侧面部相向配置。由此,当使保持部对推力容纳构件提供保持时,利用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的弹性将各挂接板部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配置。即,为了使保持部保持推力容纳构件,如果将该推力容纳构件从第2方向侧插入保持部,各挂接板部就与开口侧面部接触,从而以朝板部侧弯曲的状态沿第1方向移动。然后,当弯板部到达底壁面之后,各挂接板部与开口侧面部的接触就被解除,各挂接板部就朝着与板部相反的一侧展开。由此,各挂接板部就处于挂接在各被挂接面部上的状态。
优选地,在这里,各挂接板部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虚拟垂直面沿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大于45°。由此,当使推力容纳构件从第2方向侧插入保持部时,就容易地使各挂接板部弯曲。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一对突出部,与所述板部的所述球体固定部相比,从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周向两端沿所述第1轴向更加向所述支撑部所处的一侧突出,并沿所述周向相向配置。所述万向架包括: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其经过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沿所述光轴方向延长。所述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包括:支撑部,其配备在所述第1方向的前端;通过部,其沿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2方向配置在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度比所述通过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寸长,同时比一对所述突出部的间隔长。如果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可以看到所述保持部与一对所述突出部重叠。由此,如果万向架延长设置部沿第2方向移动,支撑部与一对突出部就会相互干扰,由此,可以防止万向架延长设置部从推力容纳构件沿第2方向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所述突出部分别包括:突出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周向端部朝所述第1轴向弯曲;延长设置板部,其从所述突出板部的、与所述板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沿所述周向朝着与该板部所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各延长设置板部的周向端部能够与一对所述侧壁面的各所述开口侧面部相向配置。由此,在使保持部对推力容纳构件提供保持时,就可以将推力容纳构件的位置沿周向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中,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具有与各所述弯板部相同的厚度尺寸,不从该弯板部弯曲而是延长。各被挂接面部与所述底壁面平行,可以沿所述光轴方向按照所述弯板部的厚度尺寸隔开配置。由此,当使保持部对推力容纳构件提供保持时,就会使底壁面从第1方向侧与推力容纳构件的弯板部接触,然后就可以使被挂接面部从第2方向侧与各挂接板部接触。
接下来,具有本发明另一形态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包括:可动体,其包括相机模块;万向节机构,其对所述可动体围绕与所述相机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1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进行支撑,同时对所述可动体围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1轴交叉的第2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进行支撑;固定体,其通过所述万向节机构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万向架;连接机构,其将所述万向架及所述固定体围绕所述第2轴周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万向架容纳构件,其包括球体及固定该球体的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支撑部,其在所述万向架上包括接触所述球体的凹曲面。所述固定体包括:保持部,其在所述第2轴通过所述球体中心的位置对所述万向架容纳构件提供保持。在将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称为光轴方向、将所述光轴方向的一端称为第1方向、将另一端称为第2方向、将沿所述第2轴的方向称为第2轴向、将所述光轴周长称为周向的情况下,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板部,其包括固定所述球体的球体固定部,通过该球体沿所述第2轴向与所述支撑部相向配置;弯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第1方向端部朝所述第2轴向弯曲,沿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1方向配置;一对挂接板部,其从所述弯板部沿所述周向两侧延长。所述保持部是切缺凹陷部,其包括:背壁面,其沿所述第2轴向在与所述支撑部的相反一侧与所述板部接触;一对侧壁面,其位于所述背壁面的周向两侧,沿该周向相向配置;以及底壁面,其从所述背壁面的所述第1方向沿所述第2轴向延长,沿该第1方向侧与所述推力容纳构件接触,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2轴向的一侧开口。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被挂接面部,在从所述底壁面沿所述第2方向隔开的位置沿所述周向延长,从所述第2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所述挂接板部相向配置。
根据本发明,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依靠保持部保持,该保持部由配置在固定体上的切缺凹陷部构成。在这里,切缺凹陷部的底壁面从第1方向侧与推力容纳构件的弯板部接触。因此,推力容纳构件不会从固定体沿第1方向脱落。另外,在推力容纳构件,从弯板部朝周向突出的一对挂接板部上,配备在切缺凹陷部的一对侧壁面的被挂接面部从第2方向侧相向配置。因此,即使对推力容纳构件提供保持的保持部是从第2方向形成开口的切缺凹陷部,推力容纳构件也不会从固定体沿第2方向脱落。因此,即使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受到来自外部冲击,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也不会从固定体沿光轴方向脱落。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别从所述弯板部朝所述第2方向倾斜,前端部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设置。由此,容易地防止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配置的各挂接板部从被挂接面部沿第2方向脱落。
在本发明中,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开口侧面部,其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侧的端部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配置;底壁面侧面部,其从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配置。各挂接板部的前端部可以与所述底壁面侧面部相向配置。由此,当使保持部保持推力容纳构件时,就可以利用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的弹性将各挂接板部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配置。即,为了将推力容纳构件保持在保持部中,如果将该推力容纳构件从第2方向侧插入保持部,各挂接板部就与开口侧面部接触,从而以朝板部侧弯曲的状态沿第1方向移动。然后,当弯板部到达底壁面之后,各挂接板部与开口侧面部的接触就被解除,各挂接板部就朝着与板部相反的一侧展开。由此,各挂接板部就处于挂接在各被挂接面部上的状态。
优选地,在这里,各挂接板部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虚拟的垂直面沿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大于45°。由此,当使推力容纳构件从第2方向侧插入保持部时,就容易使各挂接板部弯曲。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一对突出部,与所述板部的所述球体固定部相比,其从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周向两端沿所述第2轴向更加向所述支撑部所处的一侧突出,并沿所述周向相向配置。所述万向架包括: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其经过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沿所述光轴方向延长。所述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包括:支撑部,其配备在所述第1方向的前端;通过部,其沿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2方向配置在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寸比所述通过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寸长,同时比一对所述突出部的间隔长。如果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可以看到所述保持部与一对所述突出部重叠。由此,如果万向架延长设置部沿第2方向移动,支撑部与一对突出部就会相互干扰。因此,可以防止万向架延长设置部从推力容纳构件沿第2方向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所述突出部分别包括:突出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周向端部朝所述第2轴向弯曲;延长设置板部,其从所述突出板部的、与所述板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沿所述周向朝着与该板部所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各延长设置板部的周向端部可以与一对所述侧壁面的各所述开口侧面部相向配置。由此,在使保持部对推力容纳构件提供保持时,就可以将推力容纳构件的位置沿周向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中,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分别具有与所述弯板部相同的厚度尺寸,不从该弯板部弯曲而是延长。各被挂接面部与所述底壁面平行,可以沿所述光轴方向按照所述弯板部的厚度尺寸隔开配置。由此,当使保持部对推力容纳构件提供保有及支撑时,就会使底壁面从第1方向侧与推力容纳构件的弯板部接触,然后就可以使被挂接面部从第2方向侧与各挂接板部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球体将可动体和万向架连接的连接机构中,可以防止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从可动体沿光轴方向脱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在通过球体将固定体和万向架连接的第2连接机构中,可以防止固定有球体的推力容纳构件从固定体沿光轴方向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脱去外罩(cover)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万向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A-A线截面图。
图6是图2的B-B线截面图。
图7是保持万向架容纳构件的可动体的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8是保持万向架容纳构件的固定体的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9是万向架容纳构件和保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C-C线截面图。
图11是图9的D-D线截面图。
图12是图2的E-E线截面图。
图13是推力(thrust)容纳构件及保持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具有抖动功能的光学单元 2:镜头
3:相机模块 4:可动体
5:万向节机构 6:固定体
7:校正用驱动机构 7X:第1磁性驱动机构
7Y:第2磁性驱动机构 8:外罩
10:万向架 11:第1连接机构
12:第2连接机构 13、13A、14:保持部
15:球体 16、16A:推力容纳构件
17:万向架容纳构件 19:凹曲面
20:支撑部 25X、25Y:磁铁
26X、26Y:线圈 31:支架
32:本体部 33:镜筒部
35:第1侧板部 36:第2侧板部
37:第3侧板部 38:第4侧板部
39:第1拐角部 40:第2拐角部
41:第3拐角部 42:第4拐角部
44:轭架构件 45:对立壁部
50:盒(case) 51:第1框架部
52:第2框架部 53:第3框架部
54:第4框架部 55:第1拐角部
56:第2拐角部 57:各对立壁部
57:对立壁部 58:线圈配置孔
60:柔性印刷基板 61:第1基板部
62:第2基板部 64:磁性板
65:磁性传感器 70:万向架本体部
71: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 72: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
73:中心孔 75:中心板部
76:角板部 81: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
82: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 83:凸曲面
84:通过部 85: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
86: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
87:第3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 90:球体固定部
91:板部 92:弯板部
93:挂接板部 94:突出部
95:突出板部 96:延长设置板部
101:背壁面 102:侧壁面
103:底壁面 105:被挂接面部
106:开口侧面部 107:底壁面侧面部
109:万向架 111:第1凹槽
112:第2凹槽 113:粘合剂注入部
R1:第1轴R2:第2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图1是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从拍摄对象侧观察的去掉外罩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平面图。图3是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万向节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A-A线截面图。即,图5是将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沿第1轴截断的情况的截面图。图6是图2的B-B线截面图。即,图6是将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沿第2轴截断的情况的截面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包括:相机模块3,其包括镜头2等光学元件。例如: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可以配置在包括相机的手机、行车记录仪等拍摄仪器上或者配置在搭载于头盔、自行车、无线电控制直升机等移动体上的动作相机(action camera)或者可穿戴式相机上。这些光学仪器在拍摄时,如果光学仪器倾斜,相机模块3就会倾斜,从而导致拍摄影像出现凌乱。为了避免拍摄的影像出现凌乱,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基于通过陀螺仪等检测装置检测的加速度或者角速度、抖动量等对相机模块3的倾斜度进行校正。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3轴称为X轴、Y轴、Z轴。另外,将沿X轴的方向称为X轴向,将X轴向的一侧称为-X方向,将另一侧称为+X方向。将沿Y轴的方向称为Y轴向,将Y轴向的一侧称为-Y方向,将另一侧称为+Y方向。将沿Z轴的方向称为Z轴向,将Z轴向的一侧称为-Z方向(第1方向),将另一侧称为+Z方向(第2方向)。Z轴向是沿相机模块3的光轴L的光轴方向。-Z方向是相机模块3的上侧,+Z方向是相机模块3的拍摄对象侧。
如图1所示,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包括:可动体4,其包括相机模块3;万向节机构5,其以可旋转方式对可动体4进行支撑;固定体6,其通过万向节机构5对可动体4进行支撑;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7,其使可动体4相对固定体6摇动;矩形框架状外罩8,其从+Z方向侧罩在固定体6上。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与相机模块3的光轴L交叉,并在彼此交叉的2轴周围使可动体4摇动,从而进行抖动校正。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与相机模块3的光轴L直角交叉,并围绕彼此直角交叉的2轴周长使可动体4摇动,从而进行抖动校正。即,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通过执行X轴周长的校正抖动校正和Y轴周长的抖动校正,从而可以执行俯仰(pitching)方向的抖动校正及盘旋(Yawing)方向的抖动校正。
可动体4依靠万向节机构5围绕与光轴L直角交叉的第1轴R1周长以可旋转方式获得支撑,同时围绕与光轴L及第1轴R1直角交叉的第2轴R2周长以可旋转方式获得支撑。第1轴R1及第2轴R2相对X轴及Y轴倾斜45度,通过将第1轴R1周长的旋转及第2轴R2周长的旋转进行合成,可动体4就可以围绕X轴周长及Y轴周长旋转。
如图2、图4所示,万向节机构5包括:万向架10;第1连接机构11,其配置在可动体4的第1轴R1上的对角位置;第2连接机构12,其配置在固定体6的第2轴R2上的对角位置。万向架10是一种金属制板簧。第1连接机构11将万向架10及可动体4围绕第1轴R1周长以可旋转方式连接起来,第2连接机构12将万向架10及固定体6围绕第2轴R2周长以可旋转方式连接起来。
第1连接机构11包括:万向架容纳构件17,其包括金属制球体15及固定该球体15的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16;支撑部20,其包括与球体15接触的凹曲面19。万向架容纳构件17保持在配置于可动体4上的保持部13。第2连接机构12包括:万向架容纳构件17,其包括金属制球体15及固定该球体15的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16;支撑部20,其包括与球体15接触的凹曲面19。万向架容纳构件17保持在配置于固定体6上的保持部14。
在这里,由可动体4的保持部13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与由固定体6的保持部14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是相同的构件,因此赋予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另外,包括与由可动体4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接触的凹曲面19的支撑部20,以及包括与由固定体6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接触的凹曲面19的支撑部20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赋予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7包括:第1磁性驱动机构7X,其使可动体4产生X轴周围的驱动力;第2磁性驱动机构7Y,其使可动体4产生Y轴周围的驱动力。第1磁性驱动机构7X配置在可动体4的-Y方向侧。第2磁性驱动机构7Y配置在可动体4的-X方向侧。如图3所示,第1磁性驱动机构7X包括1组磁铁25X及线圈26X。第2磁性驱动机构7Y包括1组磁铁25Y及线圈26Y。第1磁性驱动机构7X的磁铁25X及线圈26X沿Y轴向相向配置。第2磁性驱动机构7Y的磁铁25Y及线圈26Y沿X轴向相向配置。在本实施例中,磁铁25X、25Y配置在可动体4上,线圈26X、26Y配置在固定体6上。另外,也可以将磁铁25X、25Y配置在固定体6上,将线圈26X、26Y配置在可动体4上。
(可动体)
如图3、图5所示,可动体4包括:相机模块3;包围相机模块3的框架型支架(holder)31。相机模块3包括:本体部32,其从Z轴向观察时形状为八边形;镜筒部33,其从本体部32的中央部朝第2方向突出。相机模块3包括:镜头2,其由镜筒部33保持;摄像元件(未图示),共容纳于本体部32内。摄像元件配置在镜头2的光轴L上。支架31是由树脂制造的。
如图3所示,支架31包括:第1侧板部35,其从相机模块3的-X方向沿相机模块3的本体部32的侧面朝Y轴向延长;以及第2侧板部36,其从相机模块3的+X方向沿本体部32的侧面朝Y轴向延长。另外,支架31包括:第3侧板部37,其从相机模块3的-Y方向沿本体部32的侧面朝X轴向延长;以及第4侧板部38,其从相机模块3的+Y方向沿本体部32的侧面朝X轴向延长。另外,支架31包括:第1拐角部39,其将第1侧板部35与第3侧板部37连接起来;以及第2拐角部40,其将第2侧板部36与第4侧板部38连接起来。第1拐角部39及第2拐角部40位于第1轴R1方向的对角。另外,支架31包括:第3拐角部41,其将第1侧板部35与第4侧板部38连接起来;以及第4拐角部42,其将第2侧板部36与第3侧板部37连接起来。第3拐角部41与第4拐角部42位于第2轴R2方向的对角,第3拐角部41及第4拐角部42呈板状,沿本体部32的侧面延长。
在第1侧板部35的外侧面嵌入有板状轭架(yoke)构件44对第2磁性驱动机构7Y的磁铁25Y进行固定。在第3侧板部37的外侧面嵌入有板状轭架构件44对第1磁性驱动机构7X的磁铁25X进行固定。轭架构件44由磁性材料构成。磁铁25X、25Y的朝向直径方向外侧的面的磁极以将Z轴向的中央为周向延长的磁化分极线为界线不同地磁化。
在第1拐角部39及第2拐角部40上配备有对第1连接机构11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提供保持的保持部13。各保持部13是一种从支架31的+Z方向及光轴L侧(第1轴R1方向的一侧)切除形成的切缺凹陷部。各保持部13沿+Z方向及第1轴R1方向的内周侧形成开口。另外,支架31包括一对对立壁部45,其位于第1拐角部39及第2拐角部40上,分别对各保持部13内周侧的开口实施部分堵塞。
(固定体)
如图3所示,固定体6包括:树脂制盒50;线圈26X、26Y,其由树脂制盒50保持。盒50是包围可动体4的外周侧的矩形框架状。
盒50包括:第1框架部51,其从固定体6的-X方向沿Y轴向延长;第2框架部52,其从固定体6的+X方向沿Y轴向延长;第3框架部53,其从固定体6的-Y方向沿X轴向延长;以及第4框架部54,其从固定体6的+Y方向沿X轴向延长。在盒50上,在沿第2轴R2方向对角设置的第1拐角部55及第2拐角部56上配备有用于对第2连接机构12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保持的保持部14。第1拐角部55是第1框架部51与第4框架部54的连接部,第2拐角部56是第3框架部53与第2框架部52的连接部。各保持部14是从盒50的+Z方向及光轴L侧(第2轴R2方向的一侧)切除形成的切缺凹陷部。各保持部14沿+Z方向及第2轴R2方向的内周侧形成开口。另外,盒50包括一对对立壁部57,其位于第1拐角部55及第2拐角部56上,分别对各保持部14内周侧的开口实施部分堵塞。
如图3所示,在第1框架部51及第3框架部53上设置有线圈配置孔58。各线圈配置孔58是贯通孔,第1磁性驱动机构7X的线圈26X及第2磁性驱动机构7Y的线圈26Y分别通过粘合剂固定。线圈26X、26Y是沿周向长地椭圆形空心线圈,位于+Z方向侧及-Z方向侧的2个长边被用作有效边。在第1框架部51及第3框架部53的直径方向外侧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60。柔性印刷基板60包括:第1基板部61,其相对第3框架部53的线圈配置孔58从直径方向外侧重叠;以及第2基板部62,其相对第1框架部51的线圈配置孔58从直径方向外侧重叠。在第1基板部61上固定有线圈26X,在第2基板部62上固定有线圈26Y。线圈26X及线圈26Y与柔性印刷基板60进行电连接。
在第1基板部61与线圈26X之间以及第2基板部62与线圈26Y之间分别配置有矩形磁性板64。配置在第1基板部61与线圈26X之间的磁性板64与磁铁25X相向设置,并构成有磁性弹簧,该磁性弹簧使可动体4回归至X轴周长旋转方向上的基准旋转位置。另外,配置在第2基板部62与线圈26Y之间的磁性板64与磁铁25Y相向设置,并构成有磁性弹簧,该磁性弹簧使可动体4回归至Y轴周长旋转方向上的基准旋转位置。另外,在与线圈26X、26Y的中心孔重叠的位置配置有磁性传感器65。例如:磁性传感器65为霍尔元件(Hall element)。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可以从配置在线圈26X中心的磁性传感器65的输出中检测出可动体4的X轴周围的摇动角度。另外,从配置在线圈26Y中心的磁性传感器65的输出中检测出可动体4的Y轴周围的摇动角度。
(万向架)
如图3、图4所示,万向架10包括:万向架本体部70,其从Z轴向看大致呈正方形;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其从万向架本体部70的第1轴R1方向对角位置朝直径方向外侧沿-Z方向弯曲,并沿Z轴向延长;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其从万向架本体部70上的第2轴R2方向对角位置朝直径方向外侧沿-Z方向弯曲,并沿Z轴向延长。在万向架本体部70的中央配备有贯通万向架本体部70的中心孔73。如图2所示,如果从Z轴向观察,万向架本体部70与相机模块3的本体部32重叠。
如图4所示,万向架本体部70包括:中心板部75,其呈从第2轴R2方向的中央沿第1轴R1方向延长的矩形状;一对角板部76,其呈从中心板部75朝第2轴R2方向两侧沿+Z方向倾斜的梯形状。万向架本体部70的第2轴R2方向的角板部76比中心板部75与可动体4隔开更多。因此,即使可动体4在万向架10的-Z方向侧围绕第1轴R1周长旋转导致可动体4的第2轴R2方向两端沿Z轴向移动,也可以避免可动体4与万向架10发生碰撞。
如图3、图5所示,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包括: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81,其从万向架本体部70的中心板部朝第1轴R1方向沿第1方向倾斜;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2,其从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81的第1方向沿Z轴向延长。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包括:支撑部20,其位于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2的第1方向前端,构成第1连接机构11。支撑部20包括:凹曲面19,其位于直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面周向的中央部,沿直径方向内侧深深凹陷。另外,支撑部20包括:凸曲面83,其位于直径方向内侧的端部面周向的中央部,沿直径方向内侧凸出。凸曲面83是在通过冲压(press)加工在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2上形成凹曲面19时,在与形成凹曲面19的端部面相反一侧的端部面上形成的,并配置在与凹曲面19对应的位置上。在这里,凹曲面19的曲率半径比构成第1连接机构11的球体15曲率半径大。另外,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2包括:通过部84,其沿支撑部20的+Z方向配置,周向宽度比支撑部20窄。
如图3、图6所示,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包括: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85,其分别从万向架本体部70的一对角板部76朝第2轴R2方向沿第1方向倾斜;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其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85的第1方向端部沿Z轴向延长;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3延长设置部87,其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85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之间沿第2轴R2方向延长,将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1延长设置部85和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连接。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包括:支撑部20,其位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的第1方向前端,构成第2连接机构12。支撑部20包括:凹曲面19,其位于直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面周向的中央部,沿直径方向内侧深深凹陷。另外,支撑部20包括:凸曲面83,其位于直径方向内侧的端部面的周向的中央部,沿直径方向内侧凸出。凸曲面83是在通过冲压加工在支撑部20上形成凹曲面19时,在与形成凹曲面19的端部面相反一侧的端部面上形成的,并配置在与凹曲面19对应的位置上。在这里,凹曲面19的曲率半径比构成第2连接机构12的球体15曲率半径大。另外,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包括:通过部84,其沿支撑部20的+Z方向配置,周向宽度比支撑部20窄。
在这里,依靠可动体4的各保持部13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的球体15与各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的支撑部20接触。由此,如图2、图5所示,构成了第1连接机构11,其使万向架10与可动体4围绕第1轴R1周长以可旋转方式连接。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可动体4的保持部13在第1轴R1通过球体15中心的位置保持万向架容纳构件17。球体15从第1轴R1方向部分插入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的支撑部20的凹曲面19。由此,凹曲面19与球体15在第1轴R1线上成为点接触的状态,因此可动体4与万向架10围绕第1轴R1线周长以可旋转的状态连接。
另外,依靠固定体6的保持部14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的球体15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支撑部20接触。由此,如图2、图6所示,构成了第2连接机构12,其使万向架10与固定体6围绕第2轴R2周长以可旋转方式连接。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固定体6的保持部14在第2轴R2通过球体15中心的位置保持万向架容纳构件17。球体15从第2轴R2方向部分插入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支撑部20的凹曲面19。由此,凹曲面19与球体15在第2轴R2线上成为点接触的状态,因此固定体6与万向架10以能够在第2轴R2线周围旋转的状态连接。
(第1连接机构及第2连接机构的详细说明)
接下来,将对第1连接机构11及第2连接机构12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7是对万向架容纳构件17保持的可动体4的保持部13的立体图。在图7中,显示了将可动体4的支架31的第1轴R1方向的第1拐角部39沿与第1轴R1垂直的平面截断的情况。图8是对万向架容纳构件17保持的固定体6的保持部14的立体图。在图8中,显示了从光轴L所处的内周侧观察固定体6的保持部14所看到的情况。图9是将万向架容纳构件17从固定体6的保持部14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图8的C-C线截面图。图11是图9的D-D线截面图。图12是图2的E-E线截面图。
另外,第1连接机构11及第2连接机构12具有对应的结构。即,虽然可动体4的保持部13配置在第1轴R1上,而固定体6的保持部14配置在第2轴R2上,但是除了这种配置之外,各保持部13、14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依靠各保持部13、14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是相同的构件。因此,下面将对连接固定体6与万向架10的第2连接机构12进行说明。对于连接可动体4与万向架10的第1连接机构11,在图8中赋予与第2连接机构12对应的结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万向架容纳构件)
如图8、图9所示,万向架容纳构件17包括:金属制球体15及固定该球体15的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16。如图9所示,推力容纳构件16包括:板部91,其包括固定球体15的球体固定部90;弯板部92,其从板部91的第1方向端部沿着与第1轴R1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弯曲。如图4所示,板部91通过球体15沿第2轴R2方向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支撑部20相向配置。弯板部92沿支撑部20的-Z方向设置,并沿Z轴向与支撑部20相向配置。
板部91整体上沿Z轴向呈长的矩形状。球体固定部90是沿板部91的周向配置的圆形贯通孔。贯通孔的内径尺寸比球体15的直径短。球体15以保持部分插入球体固定部90的状态通过焊接固定在推力容纳构件16上。
另外,推力容纳构件16包括:一对挂接板部93,其从弯板部92沿周向的两侧延长。一对挂接板部93比板部91设置在周向外侧。一对挂接板部93分别从弯板部92朝+Z方向倾斜。如图9所示,各挂接板部93从与光轴L垂直的虚拟垂直面沿+Z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θ大于45°。
另外,推力容纳构件16包括:一对突出部94,与板部91的球体固定部90相比,其从+Z方向的周向两端沿第2轴R2方向更加朝支撑部20所处的一侧突出。一对突出部94沿周向相向配置。如图9所示,一对突出部94分别包括:突出板部95,其从板部91的周向端部沿第2轴R2方向弯曲;延长设置板部96,其从突出板部95的、与板部91相反一侧的端部沿周向朝与板部91相反一侧弯曲。
接下来,如图11所示,所述保持部14是一种切缺凹陷部,包括:背壁面101,其沿Z轴向及周向展开;一对侧壁面102,其从背壁面101的周向两侧沿光轴方向延长,并沿周向相向配置;以及底壁面103,其从背壁面101的-Z方向沿第2轴R2方向延长。保持部14在+Z方向及第2轴R2方向的内周侧(光轴L侧)形成开口。如图10、图11所示,一对侧壁面102分别包括:一对被挂接面部105,其位于从底壁面103沿+Z方向隔开的位置,并沿周向延长。在本实施例中,一对被挂接面部105分别与底壁面103平行,并与Z轴垂直。另外,一对侧壁面102分别包括:开口侧面部106,其从被挂接面部105的板部91一侧的端部沿+Z方向延长,并沿周向相向配置;底壁面侧面部107,其从与被挂接面部105的板部91相反一侧的端部沿-Z方向延长,并沿周向相向配置。
如图11所示,在背壁面101的周向中央部设置有粘合剂填充用第1凹槽111。在底壁面103的周向中央部设置有粘合剂涂布用第2凹槽112。在第1凹槽111的+Z方向端部部分的、直径方向外侧形成有深的粘合剂注入部113。第1凹槽111与第2凹槽112彼此连通。另外,在凹槽111内设置有沿Z轴向平行延长的2个窄的凹槽111a。2个窄的凹槽111a也与第2凹槽112连通。
在这里,如图4所示,在对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进行组装时,万向架容纳构件17处于使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支撑部20的凹曲面19与球体15接触的状态,其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一同插入保持部14。
在使球体15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支撑部20的凹曲面19接触的状态下,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经过一对突出部94之间并沿Z轴向延长。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配置在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的-Z方向前端的支撑部20沿一对突出部94的-Z方向设置,通过部84位于一对突出部94之间。在这里,支撑部20的周向宽度尺寸比通过部84的周向宽度尺寸长,还比一对突出部94的间隔长。因此,如果从Z轴向观察,一对突出部94与支撑部20的周向两端部重叠。
万向架容纳构件17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一起从+Z方向侧插入保持部14,如果推力容纳构件16由保持部14保持,则如图10所示,背壁面101就从与万向架10的支撑部20相反一侧与推力容纳构件16的板部91接触。一对侧壁面102位于板部91的周向两侧,在一对侧壁面102的开口侧面部106上分别相向配置有一对突出部94的延长设置板部96的前端。另外,还存在一对突出部94的延长设置板部96的前端与开口侧面部106接触的情况。底壁面103从-Z方向侧与弯板部92接触。
在这里,在第1凹槽111及第2凹槽112内填充有粘合剂。即,粘合剂被注入到第1凹槽111的粘合剂注入部113内。注入到粘合剂注入部113内的粘合剂向第1凹槽111及配置在第1凹槽111的2个窄的凹槽111a传递,从而流入第2凹槽112内。然后,在粘合剂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停留在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弯板部92的前端部,并在弯板部92的前端部处于沿+Z方向升起的状态。由此,推力容纳构件16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保持部14上。在这里,在第1凹槽111设置有2个窄的凹槽111a,在所述窄的凹槽111a内也有粘合剂流入。因此,可以确保保持部14的背壁面101与粘合剂接触的接触面积。另外,注入2个窄的凹槽111a内的粘合剂在粘合剂硬化之后,能够发挥防止粘合剂从保持部14剥离的固着效果(anchor effect)。
另外,一对挂接板部93的+Z方向的端部部分分别沿Z轴向相向设置在一对侧壁面102的被挂接面部105上。另外,还存在一对挂接板部93的+Z方向的端部部分分别与一对侧壁面102的被挂接面部105接触的情况。
在这里,当保持部14对万向架容纳构件17保持时,各挂接板部93就利用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弹性挂接在各被挂接面部105上。即,为了使保持部14保持万向架容纳构件17,如果将推力容纳构件16从+Z方向侧插入保持部14,各挂接板部93就与开口侧面部106接触,并以朝板部91一侧弯曲的状态沿-Z方向移动。然后,如果弯板部92到达底壁面103,各挂接板部93与开口侧面部106的接触就会被解除,因此,各挂接板部93沿着与板部91相反一侧展开。由此,各挂接板部93处于从-Z方向侧与各被挂接面部105对立设置的状态。另外,由此,各挂接板部93处于与底壁面侧面部107对立设置的状态。另外,还存在各挂接板部93与底壁面侧面部107接触的情况。
另外,在万向架容纳构件17与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的第2延长设置部86一同插入保持部14构成第2连接机构12的状态下,万向架10处于一对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沿第2轴R2方向往彼此接近的方向弯曲的状态。即,一对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分别以向光轴L侧弯曲的状态与球体15接触。由此,一对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各支撑部20在各万向架10的形状恢复力作用下,被依靠保持部14提供保有及支撑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施压。因此,球体15与凹曲面19的接触就会保持。
在这里,如图8、图9所示,固定体6包括:一对对立壁部57,其对第1保持部14的第2轴R2方向的开口在周向的两侧实施部分封锁。在周向的一对对立壁部57之间形成有间隙。各对立壁部57的直径方向外侧的面与一对侧壁面102的各第2轴R2方向内周侧端部进行衔接。另外,各对立壁部57的直径方向外侧的面的-Z方向端部与底壁面103进行衔接。
如图8所示,一对对立壁部57在第2轴R2方向,分别与推力容纳构件16的一对突出部94、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支撑部20的凸曲面83两侧部以及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弯板部92相向设置。在第2轴R2方向上,一对突出部94的前端与对立壁部57之间的尺寸,即一对对立壁部57与一对突出部94之间的尺寸比第2轴R2方向的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厚度尺寸短。
另外,如图2所示,在由保持部14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和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支撑部20在第2轴R2方向连接的状态下,配置在支撑部20的直径方向内侧端部面的凸曲面83沿周向设置在一对对立壁部57之间。
另外,如图7所示,在可动体4上也配备有一对对立壁部45,其对保持部13的第1轴R1方向的开口在周向两侧实施部分封锁。一对对立壁部45与固定体6上的一对对立壁部57对应。即,在周向的一对对立壁部45之间形成有间隙。各对立壁部45的直径方向外侧面与一对侧壁面102的各第2轴R2方向内周侧端部进行衔接。另外,各对立壁部45的直径方向外侧面的-Z方向端部与底壁面103进行衔接。
一对对立壁部45在第1轴R1方向,分别与推力容纳构件16的一对突出部94、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的支撑部20的凸曲面83两侧部以及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弯板部92相向设置。在第1轴R1方向上,一对突出部94的前端与对立壁部45之间的尺寸,即一对对立壁部45与一对突出部94之间的尺寸比第1轴R1方向的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的厚度尺寸短。在由保持部13保持的万向架容纳构件17与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的支撑部20在第1轴R1方向连接的状态下,配置在支撑部20的直径方向内侧端部面的凸曲面83沿周向设置在一对对立壁部45之间。
(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体6包括:保持部14,其使万向架容纳构件17在第2轴R2通过的位置对球体15的中心提供保持。保持部14是一种切缺凹陷部,包括:背壁面101,其从与支撑部20相反一侧沿第2轴R2方向与板部91接触;一对侧壁面102,在其之间设置有板部91并沿周向相向配置;以及底壁面103,其从背壁面101的-Z方向沿第2轴R2方向延长,并从-Z方向侧与弯板部92接触。另外,如图10所示,一对侧壁面102分别包括:被挂接面部105,其位于从底壁面103沿+Z方向隔开的位置,沿周向延长,并从+Z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挂接板部93相向配置。同样,如图7所示,可动体4包括:保持部13,其使万向架容纳构件17在第1轴R1通过的位置对球体15的中心提供保持。推力容纳构件16包括:板部91,其包括固定球体15的球体固定部90;弯板部92,其从板部91的-Z方向端部沿第1轴R1方向弯曲,并沿支撑部20的-Z方向设置;一对挂接板部93,其从弯板部92沿周向两侧延长。保持部13是一种切缺凹陷部,包括:背壁面101,其从与支撑部20相反一侧沿第1轴R1方向与板部91接触;一对侧壁面102,在其之间设置有板部91并沿周向相向配置;以及底壁面103,其从背壁面101的-Z方向沿第1轴R1方向延长,并从-Z方向侧与弯板部92接触。一对侧壁面102分别包括:被挂接面部105,其位于从底壁面103沿+Z方向隔开的位置,沿周向延长,并从+Z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挂接板部93相向配置。
由此,各保持部13、14的底壁面103从-Z方向侧与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弯板部92接触。因此,推力容纳构件16不会从可动体4沿-Z方向脱落。另外,配置在各保持部13、14的一对侧壁面102上的被挂接面部105从+Z方向侧与推力容纳构件16上从弯板部92沿周向突出的一对挂接板部93接触。因此,即使对推力容纳构件16提供保持的各保持部13、14是从+Z方向形成开口的切缺凹陷部,推力容纳构件16也不会从可动体4及固定体6沿+Z方向脱落。因此,即使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推力容纳构件16也不会从可动体4及固定体6沿Z轴向脱离。
另外,一对挂接板部93分别从弯板部92朝+Z方向倾斜,前端部与各被挂接面部105相向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防止挂接在各被挂接面部105上的各挂接板部93从被挂接面部105沿+Z方向脱离。
另外,一对侧壁面102分别包括:开口侧面部106,其从被挂接面部105的板部91一侧端部沿+Z方向延长,并沿周向相向配置;底壁面侧面部107,其从与被挂接面部105的板部91相反一侧的端部沿-Z方向延长,并沿周向相向配置。另外,当推力容纳构件16依靠保持部14被保持时,各挂接板部93的前端部就与底壁面侧面部107相向配置。或者,当推力容纳构件16依靠保持部14被保持时,各挂接板部93的前端部就与底壁面侧面部107接触。因此,如果将推力容纳构件16从+Z方向侧插入保持部13、14,就可以利用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弹性使各挂接板部93与各被挂接面部105相向配置。
在这里,各挂接板部93从与光轴垂直的虚拟垂直面沿+Z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θ大于45°。因此,当将推力容纳构件16从+Z方向侧插入时,就容易使一对挂接板部93弯曲。
另外,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及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分别包括:支撑部20,其配置在-Z方向前端;通过部84,其沿支撑部20的+Z方向配置在一对突出部94之间。另外,支撑部20的周向宽度尺寸比通过部84的周向宽度尺寸长,还比一对突出部94的间隔长。由此,如果从Z轴向观察,就可以看到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及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的各保持部13、14与一对突出部94重叠。由此,如果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及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沿+Z方向移动,支撑部20与一对突出部94就会相互干扰。因此,可以防止第1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1及第2万向架延长设置部72从推力容纳构件16沿+Z方向脱落。
另外,一对突出部94分别包括:突出板部95,其从板部91的周向端部沿第2轴R2方向弯曲;延长设置板部96,其从与突出板部95的板部91相反一侧的端部沿周向朝与该板部91所处一侧相反一侧弯曲。各延长设置板部96的周向端部与一对侧壁面102的各开口侧面部106相向设置。另外,还存在各延长设置板部96的周向端部与一对侧壁面102的各开口侧面部106接触的情况。因此,当使各保持部13、14对推力容纳构件16提供保持时,就可以将推力容纳构件16的位置沿周向进行限制。
(变形例)
图13是各保持部13、14及推力容纳构件16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3中显示了配置在可动体4上的保持部13。在本变形例中,推力容纳构件16A的一对挂接板部93包括与各弯板部92相同的厚度尺寸,其不从弯板部92弯曲而是沿周向延长。另外,除了一对挂接板部93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与所述推力容纳构件16相同。
本变形例的保持部13A是切缺凹陷部,包括:背壁面101,其沿Z轴向及周向展开;一对侧壁面102,其从背壁面101的周向两侧沿Z轴向延长,并沿周向相向配置;以及底壁面103,其从背壁面101的-Z方向沿第2轴R2方向延长。保持部13沿+Z方向及第2轴R2方向的内周侧(光轴L侧)形成开口。一对侧壁面102分别包括:一对被挂接面部105,其位于从底壁面103沿+Z方向隔开的位置,并沿周向延长。在本示例中,一对被挂接面部105分别与底壁面103平行,并与Z轴垂直。另外,一对侧壁面102分别沿Z轴向按照弯板部92的厚度尺寸隔开配置。
在本示例中,当使可动体4的保持部13A及固定体6的保持部14对推力容纳构件16提供保持时,就可以使底壁面103从-Z方向与推力容纳构件16的弯板部92接触,并使被挂接面部105从+Z方向侧与各挂接板部93接触。因此,即使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推力容纳构件16也不会从可动体4及固定体6沿Z轴向脱落。

Claims (14)

1.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体,其包括相机模块;
万向节机构,其围绕与所述相机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1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同时围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1轴交叉的第2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
固定体,其通过所述万向节机构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
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万向架;连接机构,其将所述万向架及所述可动体围绕所述第1轴周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万向架容纳构件,其包括球体及固定所述球体的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支撑部,其包括接触所述球体的凹曲面,
所述可动体包括:保持部,其将所述万向架容纳构件保持在所述第1轴通过所述球体的中心的位置,
在将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称为光轴方向、将所述光轴方向的一端称为第1方向、将另一端称为第2方向、将沿所述第1轴的方向称为第1轴向、将所述光轴周长称为周向的情况下,
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板部,其包括固定所述球体的球体固定部,通过该球体沿所述第1轴向与所述支撑部相向配置;弯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朝所述第1轴向弯曲,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1方向侧;一对挂接板部,其从所述弯板部沿所述周向两侧延长,
所述保持部是切缺凹陷部,其在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1轴向的一侧形成开口,并包括:背壁面,其沿所述第1轴向在与所述支撑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板部接触;一对侧壁面,其位于所述背壁面的周向两侧,沿该周向相向配置;以及底壁面,其从所述背壁面的所述第1方向沿所述第1轴向延长,沿该第1方向侧与所述推力容纳构件接触,
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被挂接面部,其位于从所述底壁面沿所述第2方向隔开的位置,并沿所述周向延长,从所述第2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所述挂接板部相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分别从所述弯板部朝所述第2方向倾斜,前端部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开口侧面部,其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侧端部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设置;底壁面侧面部,其从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设置;
各挂接板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底壁面侧面部相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各挂接板部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虚拟的垂直面沿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大于4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一对突出部,其与所述板部的所述球体固定部相比,从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周向两端沿所述第1轴向更加朝所述支撑部所处一侧突出,并沿所述周向相向设置,
所述万向架包括: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其经过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沿所述光轴方向延长,
所述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包括: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方向的前端;通过部,其沿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2方向配置在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
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寸比所述通过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寸长,还比一对所述突出部的间隔长,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所述保持部与一对所述突出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突出部分别包括:突出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周向端部朝所述第1轴向弯曲;延长设置板部,其从所述突出板部的、与所述板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沿所述周向朝与该板部所处一侧相反一侧弯曲,
各延长设置板部的周向端部与一对所述侧壁面的各所述开口侧面部相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分别具有与所述弯板部相同的厚度尺寸,不从该弯板部弯曲而是延长,
各被挂接面部与所述底壁面平行,沿所述光轴方向按照所述弯板部的厚度尺寸隔开配置。
8.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体,其包括相机模块;
万向节机构,其对所述可动体围绕与所述相机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1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进行支撑,同时对所述可动体围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1轴交叉的第2轴周长以能够摇动的方式进行支撑;
固定体,其通过所述万向节机构对所述可动体进行支撑,
所述万向节机构包括:万向架;连接机构,其将所述万向架及所述固定体围绕所述第2轴周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万向架容纳构件,其包括球体及固定该球体的金属制推力容纳构件;支撑部,其在所述万向架上包括接触所述球体的凹曲面,
所述固定体包括:保持部,其在所述第2轴通过所述球体的中心的位置保持所述万向架容纳构件,
在将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称为光轴方向、将所述光轴方向的一端称为第1方向、将另一端称为第2方向、将沿所述第2轴的方向称为第2轴向、将所述光轴周长称为周向的情况下,
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板部,其包括固定所述球体的球体固定部,通过该球体沿所述第2轴向与所述支撑部相向配置;弯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朝所述第2轴向弯曲,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1方向侧;一对挂接板部,其从所述弯板部沿所述周向两侧延长,
所述保持部是切缺凹陷部,其在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2轴向的一侧形成开口,包括:背壁面,其从与所述支撑部相反一侧沿所述第2轴向与所述板部接触;一对侧壁面,其位于所述背壁面的周向两侧,沿该周向相向设置;以及底壁面,其从所述背壁面的所述第1方向沿所述第2轴向延长,并从该第1方向侧与所述推力容纳构件接触,
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被挂接面部,其位于从所述底壁面沿所述第2方向隔开的位置,并沿所述周向延长,从所述第2方向侧分别与一对所述挂接板部相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分别从所述弯板部朝所述第2方向倾斜,前端部与各被挂接面部相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侧壁面分别包括:开口侧面部,其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侧的端部沿所述第2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设置;底壁面侧面部,其从与所述被挂接面部的所述板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长,并沿所述周向相向设置,
各挂接板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底壁面侧面部相向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各挂接板部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虚拟的垂直面沿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大于4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容纳构件包括:一对突出部,与所述板部的所述球体固定部相比,其从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周向两端沿所述第2轴向更加朝所述支撑部所处一侧突出,并沿所述周向相向设置,
所述万向架包括: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其经过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沿所述光轴方向延长,
所述万向架延长设置部包括: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方向的前端;通过部,其沿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2方向配置在一对所述突出部之间,
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寸比所述通过部的所述周向宽度尺寸长,还比一对所述突出部的间隔长,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所述保持部与一对所述突出部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突出部分别包括:突出板部,其从所述板部的所述周向的端部沿所述第2轴向弯曲;延长设置板部,其从所述突出板部的、与所述板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沿所述周向朝与该板部所处一侧相反一侧弯曲,
各延长设置板部的周向端部与一对所述侧壁面的各所述开口侧面部相向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挂接板部分别具有与所述弯板部相同的厚度尺寸,其不从该弯板部弯曲而是延长,
各被挂接面部与所述底壁面平行,沿所述光轴方向按照所述弯板部的厚度尺寸隔开配置。
CN202110081574.6A 2020-01-23 2021-01-21 具有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Active CN113238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09377 2020-01-23
KR1020200009377A KR102254906B1 (ko) 2020-01-23 2020-01-23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광학 유닛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8429A CN113238429A (zh) 2021-08-10
CN113238429B true CN113238429B (zh) 2022-08-23

Family

ID=7614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1574.6A Active CN113238429B (zh) 2020-01-23 2021-01-21 具有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7340B2 (zh)
KR (1) KR102254906B1 (zh)
CN (1) CN113238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7069B2 (ja) * 2018-05-15 2023-03-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7411450B2 (ja) * 2020-03-04 2024-01-11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776A (zh) * 2014-04-11 2015-10-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1856837A (zh) * 2019-04-24 2020-10-3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2196A (ja) * 2006-08-28 2008-03-0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GB201221306D0 (en) * 2012-11-27 2013-01-09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td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camera lens element
WO2015045791A1 (ja) * 2013-09-25 2015-04-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366998B2 (ja) 2014-05-21 2018-08-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溶接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KR101983182B1 (ko) * 2014-05-30 2019-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691001B2 (ja) * 2015-07-02 2020-04-2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637756B2 (ja) * 2015-12-21 2020-01-2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61665A (ja) * 2016-03-09 2017-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6677586B2 (ja) * 2016-06-22 2020-04-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JP6811588B2 (ja) * 2016-11-10 2021-01-1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8120072A (ja) * 2017-01-25 2018-08-02 シーエ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921579B2 (ja) * 2017-03-30 2021-08-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883467B2 (ja) * 2017-05-08 2021-06-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55381B2 (ja) * 2017-07-06 2021-10-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9113638A (ja) * 2017-12-22 2019-07-11 シーエ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222719B2 (ja) * 2018-03-26 2023-02-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37069B2 (ja) * 2018-05-15 2023-03-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7323428B2 (ja) * 2019-10-30 2023-08-08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776A (zh) * 2014-04-11 2015-10-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1856837A (zh) * 2019-04-24 2020-10-3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54906B1 (ko) 2021-05-25
US20210231967A1 (en) 2021-07-29
CN113238429A (zh) 2021-08-10
US11567340B2 (en)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9226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TWI661261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JP7320403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31061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1144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11451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3238429B (zh) 具有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411450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37685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232755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74862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KR102281503B1 (ko)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광학 유닛
JP734478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967277A (zh) 光学单元
JP2022130184A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7369605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109265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4628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6091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6728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44785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WO2022070443A1 (ja) 光学ユニット駆動装置
CN114815445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4672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1138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