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0990A -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0990A
CN113230990A CN202110660887.7A CN202110660887A CN113230990A CN 113230990 A CN113230990 A CN 113230990A CN 202110660887 A CN202110660887 A CN 202110660887A CN 113230990 A CN113230990 A CN 113230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infrared
microcapsule
solution
steal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08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伟
张杏
孙启龙
龙啸云
高强
季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6608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0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0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09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2680 priority patent/WO202226210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胶囊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8~10份聚丙烯腈、聚氨酯或两者混合物,27份二甲基甲酰胺,3~6份石蜡,0.5~2.5份电磁波吸收剂,0.1份羟基纤维素,10份去离子水。本发明利用微胶囊技术将相变材料和电磁波吸收材料结合,解决了隐身材料仅仅具有单一红外隐身或者雷达隐身的弊端。制备的微胶囊材料兼具红外和雷达隐身功能,并且使用方便,可以直接喷涂到军事目标上取得很好的隐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众多军事行动中,通常是采用雷达、红外等探测技术来提高目标识别能力,使单一的隐身技术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开发多功能隐身材料具有重要的市场前景。目前的隐身材料往往是功能单一,需要通过红外隐身材料、雷达隐身材料等组合才能达到多功能隐身的要求,制备的产品通常是厚重的。而随着微胶囊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制备出一种多功能隐身材料有了可能。
纳米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插层氧化石墨烯具有很强的电磁波吸收效果,但是当与红外隐身材料铜、铝等金属材料使用时存在着性能相互影响的缺陷,限制了红外、雷达隐身一体化材料的发展。而部分高分子相变材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石蜡是一种具有低成本、透波性好、相变潜热大、相变温度范围广的相变材料,同时石蜡与四氧化三铁、炭黑、石墨烯等相容性好,通过合适的工艺可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红外和雷达隐身材料,但现有技术中明显缺乏相应的技术。
专利申请CN106147720A公开了一种低发射率、多相变点红外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虽然该专利申请同样采用了石蜡来制备红外相变微胶囊材料,但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兼具电磁波吸收功能,同时最终微胶囊的成型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专利申请CN101870861A公开了一种红外磁性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描述了一种采用石蜡、铁氧体、聚苯胺等材料制备红外磁性相变材料的方法,但是其存在制备工序复杂、最终产品成型方式单一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微胶囊技术将石蜡和纳米吸波剂包覆起来,制备兼具红外、雷达隐身功能的材料,然后喷涂在建筑工事、坦克等需要伪装的军事目标表面,达到隐身的目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8~10份聚丙烯腈、聚氨酯或两者混合物,27份二甲基甲酰胺,3~6份石蜡,0.5~2.5份电磁波吸收剂,0.1份羟基纤维素,10份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电磁波吸收剂为纳米级别的少层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插层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以上。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8~10份聚丙烯腈、聚氨酯或两者混合物溶解到15份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配备溶液S1;
步骤2)将3~6份石蜡、0.5~2.5份电磁波吸收剂、0.1份羟基纤维素加入到10份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充分搅拌乳化,制备溶液S2;
步骤3)将S2溶液加入到S1溶液中,其中,S1溶液与S2溶液的体积比为1:1,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S3;
步骤4)将2份的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到10份去离子水中,配备溶液S4;
步骤5)将S3通过高压高温喷雾器喷雾到S4溶液中,即制得所述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
优选地,步骤2)所述搅拌的温度为50~70℃。
优选地,步骤3)所述搅拌的温度为70℃。
优选地,步骤5)所述喷雾的温度为80℃。
优选地,步骤5)所述S4溶液的温度为30℃。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在制备红外、雷达隐身材料中的应用。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应用于军事目标的红外、雷达隐身。
优选地,将所述微胶囊材料喷涂到目标物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相比于专利申请CN106147720A,本发明通过高压高温喷雾的方式可以控制好胶囊大小、减少制备工序,同时提高包覆率。
2、相比于专利申请CN101870861A,本发明采用了电磁波吸收性能更好的石墨烯材料,同时采用了高压高温喷雾的方式可以控制好胶囊大小、减少制备工序,同时提高产品的包覆率。
3、本发明利用微胶囊技术将相变材料和电磁波吸收材料结合,解决了隐身材料仅仅具有单一红外隐身或者雷达隐身的弊端。制备的微胶囊材料兼具红外和雷达隐身功能,并且使用方便,可以直接喷涂到军事目标上取得很好的隐身效果。石蜡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相变材料,熔点在47~64℃范围内,比热容较大。纳米石墨烯、纳米四氧化三铁、纳米炭黑等纳米材料是一种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特别是在8~18GHz范围内都能取得良好的电磁波损耗效果。石蜡与纳米石墨烯、纳米四氧化三铁、纳米炭黑的结合对于相互间的功能互不影响。相比较现有单一功能的隐身材料,本发明的微胶囊材料具有在远红外吸收,以及在8~18GHz雷达波段内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弥补了目前市场产品功能单一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微胶囊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微胶囊喷涂面料的人体手部热红外成像;
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微胶囊喷涂面料的电磁波损耗测试的3D曲面图;
图4为实施例2制得的微胶囊喷涂面料的人体手部热红外成像;
图5为实施例2制得的微胶囊喷涂面料的电磁波损耗测试的3D曲面图;
图6为实施例3制得的微胶囊喷涂面料的人体手部热红外成像;
图7为实施例3制得的微胶囊喷涂面料的电磁波损耗测试的3D曲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8~10份聚丙烯腈、聚氨酯或两者混合物,27份二甲基甲酰胺,3~6份石蜡,0.5~2.5份电磁波吸收剂,0.1份羟基纤维素,10份去离子水。
上述的电磁波吸收剂为纳米级别的少层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插层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以上。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10g聚氨酯溶解到15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配备溶液S1。
(2)将3g石蜡、0.5g少层氧化石墨烯、2g四氧化三铁、0.1g羟基纤维素加入到10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50℃下充分搅拌乳化,制备溶液S2。
(3)将5mL的S2溶液加入到5mL的S1溶液中,在70℃下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S3。
(4)将2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到10g去离子水中,配备溶液S4。
(5)将S3通过高压高温喷雾器在80℃下喷雾到30℃的S4溶液中,得到微胶囊颗粒,其结构如图1所示。
经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微胶囊材料,相变焓高达85.1J/g,在3~15μm红外波段具有超低红外透过率,喷涂面料的热红外成像测试,防护效果良好,如图2所示。通过介电常数测试及模拟,通过厚度的调整在6~18GHz范围内都能达到-5dB以下的吸收效率,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8g聚丙烯腈溶解到15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配备溶液S1。
(2)将5g石蜡、0.5g四氧化三铁插层氧化石墨烯、0.1g羟基纤维素加入到10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60℃下充分搅拌乳化,制备溶液S2。
(3)将5mL的S2溶液加入到5mL的S1溶液中,在70℃下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S3。
(4)将2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到10g去离子水中,配备溶液S4。
(5)将S3通过高压高温喷雾器在80℃下喷雾到30℃的S4溶液中,得到微胶囊颗粒。
经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微胶囊材料,相变焓高达102.1J/g,在3~15μm红外波段具有超低红外透过率,喷涂面料的热红外成像测试,防护效果好,如图4所示。通过介电常数测试及模拟,通过厚度的调整在6~18GHz范围内都能达到-5dB以下的吸收效率,如图5所示。
实施例3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10g聚氨酯溶解到15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配备溶液S1。
(2)将6g石蜡、1g四氧化三铁插层氧化石墨烯、0.1g羟基纤维素加入到10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70℃下充分搅拌乳化,制备溶液S2。
(3)将5mL的S2溶液加入到5mL的S1溶液中,在70℃下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S3。
(4)将2g的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到10g去离子水中,配备溶液S4。
(5)将S3通过高压高温喷雾器在80℃下喷雾到30℃的S4溶液中,得到微胶囊颗粒。
经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微胶囊材料,相变焓高达105.1J/g,在3~15μm红外波段具有超低红外透过率,喷涂面料的热红外成像测试,防护效果好,如图6所示。通过介电常数测试及模拟,通过厚度的调整在6~18GHz范围内都能达到-5dB以下的吸收效率,如图7所示。

Claims (10)

1.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8~10份聚丙烯腈、聚氨酯或两者混合物,27份二甲基甲酰胺,3~6份石蜡,0.5~2.5份电磁波吸收剂,0.1份羟基纤维素,10份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波吸收剂为纳米级别的少层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插层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以上。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8~10份聚丙烯腈、聚氨酯或两者混合物溶解到15份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配备溶液S1;
步骤2)将3~6份石蜡、0.5~2.5份电磁波吸收剂、0.1份羟基纤维素加入到10份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充分搅拌乳化,制备溶液S2;
步骤3)将S2溶液加入到S1溶液中,其中,S1溶液与S2溶液的体积比为1:1,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S3;
步骤4)将2份的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到10份去离子水中,配备溶液S4;
步骤5)将S3通过高压高温喷雾器喷雾到S4溶液中,即制得所述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搅拌的温度为50~7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搅拌的温度为7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喷雾的温度为8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S4溶液的温度为30℃。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在制备红外、雷达隐身材料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应用于军事目标的红外、雷达隐身。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微胶囊材料喷涂到目标物上。
CN202110660887.7A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3230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0887.7A CN113230990A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CT/CN2021/112680 WO2022262103A1 (zh) 2021-06-15 2021-08-16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0887.7A CN113230990A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0990A true CN113230990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9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0887.7A Pending CN113230990A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0990A (zh)
WO (1) WO20222621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103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南通大学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1066A (zh) * 2018-01-22 2018-07-06 李婧涵 一种聚丙烯腈包覆石蜡纳米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85395A (zh) * 2018-03-05 2018-08-10 常州大学 一种雷达和红外双重隐身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CN108841358A (zh) * 2018-05-24 2018-11-20 南通大学 一种纳米片状Fe3O4插层氧化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41569A (zh) * 2019-11-27 2020-02-28 西北工业大学 红外雷达兼容隐身多壁结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11205829A (zh) * 2020-01-13 2020-05-2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相变-红外隐身双功能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0861B (zh) * 2010-05-25 2012-12-05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红外磁性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2416B (zh) * 2014-08-30 2017-04-12 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964930A (zh) * 2019-01-16 2019-07-0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相变温控缓释防蚊虫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0990A (zh) * 2021-06-15 2021-08-10 南通大学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1066A (zh) * 2018-01-22 2018-07-06 李婧涵 一种聚丙烯腈包覆石蜡纳米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85395A (zh) * 2018-03-05 2018-08-10 常州大学 一种雷达和红外双重隐身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CN108841358A (zh) * 2018-05-24 2018-11-20 南通大学 一种纳米片状Fe3O4插层氧化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41569A (zh) * 2019-11-27 2020-02-28 西北工业大学 红外雷达兼容隐身多壁结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11205829A (zh) * 2020-01-13 2020-05-2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相变-红外隐身双功能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103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南通大学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2103A1 (zh)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Light-weight and low-cos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s with high performances based on biomass-deriv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s
CN103131384B (zh) 一种低密度多孔结构的纳米复合吸波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ai et al.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LiZn ferrites hollow microspheres doped with La and Mg by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CN113248725A (zh) 一种基于mof衍生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磁波吸收材料
CN113230990A (zh)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11858A (zh) 一种碳基复合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7863B (zh) 一种优异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ai et al.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preparation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FeSiAl magnetically soft alloy hollow microspheres
Cai et al. Effect of cooling medium on the preparation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in low frequency for LiZn ferrites hollow microspheres
CN113249821B (zh) 一种兼具红外、雷达隐身的皮芯结构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34283A (zh) 一种飞行器防雷达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i et al. Camel skin-fat structure inspired MXene@ PVA/PCC aerogel composite for efficient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 infrared stealth
CN113438883A (zh) 一种二元异质结构吸波材料氧化钼-磷化钼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13661B (zh) 一种低频p波段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 et al. Ni-MOF nanorods derived graphitic carbon encapsulated Sub‐10 nm Ni particles for boosting dielectric polarization and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N107382306A (zh) 施受主协同取代制备超高q值微波介质材料
CN110545652B (zh) 一种多孔结构Co/CoO-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73596A (zh) 一种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4711A (zh) 一种多孔绒球状NiFe/C/Na2MoO4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ai et al. Effect of Ce and Mg doping on LiZn ferrites hollow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CN115745627A (zh) 一种SiCN陶瓷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3508B (zh) 一种多孔片状Fe3O4电磁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8732A (zh) Al-Ni-Co配系空心磁性微珠吸波新材料
CN114314678A (zh) 一种花状Fe3O4/Ti3C2Tx复合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8721A (zh) 一种α-Fe2O3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