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4215B - 镜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4215B
CN113194215B CN202010026226.4A CN202010026226A CN113194215B CN 113194215 B CN113194215 B CN 113194215B CN 202010026226 A CN202010026226 A CN 202010026226A CN 113194215 B CN113194215 B CN 113194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shading piece
shielding member
len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62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4215A (zh
Inventor
关宏杰
卜雪钢
汪洋舰
隋真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62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4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4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4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视频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安装座,连接于镜头;前端板,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的光传感器;本体连接于安装座,光传感器设置于安装座与本体之间;第一遮光件;第二遮光件;第二遮光件与第一遮光件卡接固定;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共同罩设于镜头和安装座的外侧,以使光传感器在镜头的周向方向被完全遮挡。本申请提供的镜头组件中,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共同罩设于镜头、安装座和光传感器的外侧,从而使摄像机内部杂射的光线无法射入到光传感器上,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卡接固定,前端板的本体连接于安装座,使镜头组件的装配更简单。

Description

镜头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摄像机是较为常用的监控设备,广泛地应用在多个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摄像机也越来越向着小型化发展。
镜头组件是摄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镜头组件中,镜头、安装座和散热片等部件之间均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需要给螺钉装配留出空间,操作繁琐且镜头组件的结构体积大,不利于摄像机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以使镜头组件的结构更紧凑。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
镜头;
安装座,连接于所述镜头;前端板,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光传感器;所述本体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本体之间;
第一遮光件;
第二遮光件;所述第二遮光件与所述第一遮光件卡接固定;
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共同罩设于所述镜头、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光传感器的外侧,以使位于所述光传感器在所述镜头的周向方向被完全遮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件或所述第二遮光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
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均设置有导轨;
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导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遮光件或所述第二遮光件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镜头的长度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设置有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中,一者设置有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孔;
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与所述第一遮光件卡接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中,一者设置有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定位柱;
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配合,以将所述第二遮光件与所述第一遮光件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中,一者设置有导向部,另一者设置有导向面;
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面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与所述第一遮光件在卡接前,能沿设定的方向移动拼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半圆筒状,用于与所述镜头的外壁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遮光件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为半圆筒状,用于与所述镜头的外壁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固定于所述前端板背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包括主体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
沿所述镜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位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或所述第二遮光件与所述本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片形成挂钩状,钩接于所述本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片形成挂钩状,钩接于所述本体,且所述第二弹片被弹性挤压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或所述第二遮光件与所述本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外侧,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镜头组件中,光传感器设置于安装座与本体之间,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共同罩设于镜头、安装座和光传感器的外侧,从而使摄像机内部杂射的光线无法射入到光传感器上,避免了引起摄像机成像的质量问题。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卡接固定,前端板的本体连接于安装座,使镜头组件的装配更简单,无需占用过多的空间进行装配。镜头组件的结构现对于现有技术更加紧凑,有利于摄像机的小型化。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镜头与安装座连接前的状态图;
图4为第二遮光件、安装座、前端板和散热片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各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第一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第二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散热片与前端板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散热片与安装座和镜头装配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3为固定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镜头组件;
1-镜头;
11-外螺纹;
2-第一遮光件;
21-第一支撑部;
22-卡扣;
23-定位柱;
24-导向部;
25-导轨;
26-第一内表面;
27-第二内表面;
28-第一延伸部;
3-第二遮光件;
31-第二支撑部;
32-卡孔;
33-定位孔;
34-导向面;
35-第二延伸部;
4-固定件;
5-安装座;
51-第一限位块;
52-第二限位块;
53-限位槽;
54-腔体;
6-前端板;
61-光传感器;
62-本体;
7-散热片
71-主体部;
72-第一弹片;
73-第二弹片。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100,包括镜头1、安装座5、前端板6、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
其中,安装座5连接于镜头1。图3为镜头与安装座连接前的状态图,如图3所示,镜头1可以设置有外螺纹11,安装座5设置有内螺纹,镜头1和安装座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图4为第二遮光件、安装座、前端板和散热片连接后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各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
前端板6包括本体62和设置于本体62的光传感器61,本体62连接于安装座5,光传感器61设置于安装座5与本体62之间。
参照图2,第二遮光件3与第一遮光件2卡接固定,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共同罩设于镜头1、安装座5和光传感器61的外侧,以使光传感器61在镜头1的周向方向被完全遮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100中,光传感器61设置于安装座5与本体62之间,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共同罩设于镜头1、安装座5和光传感器61的外侧,从而使摄像机内部杂射的光线无法射入到光传感器61上,避免了引起摄像机成像的质量问题。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卡接固定,前端板6的本体62连接于安装座5,使镜头组件100的装配更简单,无需占用过多的空间进行装配。镜头组件100的结构现对于现有技术更加紧凑,有利于摄像机的小型化。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第一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第二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件2或第二遮光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26和第二内表面27。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26和第二内表面27,第一内表面26和第二内表面27均设置有导轨25。
如图8所示,安装座5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53。
导轨25与限位槽53配合,以限制第一遮光件2或第二遮光件3与安装座5在镜头1的长度方向(X)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导轨25与限位槽53配合,能限制第一遮光件2与安装座5在镜头1的长度方向(X)的移动。由于第一遮光件2与第二遮光件3卡接固定,因此,上述导轨25与限位槽53的配合,能够同时限制第一遮光件2与第二遮光件3沿镜头1的长度方向(X)的移动。
具体地,安装座5的外表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X)排列的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52,限位槽53形成于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52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中,一者设置有卡扣22,另一者设置有卡孔32,卡扣22与卡孔32配合,以使第二遮光件3与第一遮光件2卡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2设置有卡扣22,第二遮光件3设置有卡孔32。卡扣22设置于第一遮光件2的第一延伸部28上,卡孔32设置于第二遮光件3的第二延伸部35上。
安装时,先将镜头1与安装座5连接,再将第一遮光件2或第二遮光件3的导轨25与安装座5的限位槽53配合,然后将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卡接固定。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中,一者设置有定位孔33,另一者设置有定位柱23。定位孔33与定位柱23配合,以将第二遮光件3与第一遮光件2定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2设置有定位柱23,第二遮光件3设置有定位孔33。
先利用定位孔33与定位柱23的配合预先定位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的位置,从而在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卡接固定时,装配更容易。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中,一者设置有导向部24,另一者设置有导向面34。导向部24与导向面34配合,以使第二遮光件3与第一遮光件2在卡接前,能沿设定的方向移动拼接。导向部24与导向面34的设置能够有利用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的拼接,当二者相对移动到位后,即可将卡扣22与卡孔32卡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件2包括第一支撑部21,第一支撑部21为半圆筒状,用于与镜头1的外壁配合。和/或,第二遮光件3包括第二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1为半圆筒状,用于与镜头1的外壁配合。
本实施例中,镜头1的长度可以较长,形成悬臂结构,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31,在镜头1受力时,能够对镜头1起到支撑作用,以避免虚焦。而且,可以在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31与镜头1之间进行点胶,由此增加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31与镜头1的接触面积,在减震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为镜头1提供支撑力。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镜头组件100还包括散热片7,以实现对镜头1的散热。该散热片7固定于前端板6背离安装座5的一侧。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散热片7包括主体部71和分别连接于主体部71两端的第一弹片72和第二弹片73。沿镜头组件100的长度方向,第一弹片72和第二弹片73均位于第一遮光件2和/或第二遮光件3与本体62之间。这样,使散热片7能够连接于前端板6的本体6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散热片7无需螺钉等额外的部件,利用已有的空间实现固定,使镜头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中散热片与前端板的配合状态示意图,参照图4、图5和图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片72可以形成挂钩状,钩接于本体6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片73可以形成挂钩状,钩接于本体62,且第二弹片73被弹性挤压于第一遮光件2和/或第二遮光件3与本体62之间,从而提高了散热片7的连接可靠性。为使第二弹片73能够具有较大的弹性,进而能够被挤压于第一遮光件2的第一延伸部28和本体62之间,或被挤压于第二遮光件3的第二延伸部35和本体62之间,可以设置第二弹片73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弯折部,从而与上述第一延伸部28或第二延伸部35以及本体62之间能够弹性连接。
图11为散热片与安装座和镜头装配前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1所示,镜头1与安装座5装配后,将前端板6的本体62抵接于安装座5,二者还可以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进行定位,光传感器61可以容纳于安装座5的腔体54中,也可以位于腔体54外,位于安装座5和本体62之间。本体62与安装座5之间可以通过胶固定,胶层的厚度可以为1mm左右,根据实际需要,光传感器61的厚度可以为1mm,也可以大于1mm或小于1mm,根据光传感器61厚度的不同,光传感器61可以位于腔体54内,也可以位于腔体54外。
图12为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将散热片7钩接于前端板6,再将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卡接固定在一起。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卡接后,能够挤压散热片7的第二弹片73,使散热片7得到固定。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镜头组件100还包括固定件4,固定件4套设于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的外侧,且连接于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
图13为固定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将镜头1穿过固定件4,再利用螺钉将固定件4与第一遮光件2和第二遮光件3连接,即可以形成图1所示的镜头组件100。该镜头组件100无需采用过多的螺钉,其装配过程简单,结构紧凑,有利于摄像机的小型化。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1);
安装座(5),连接于所述镜头(1);
前端板(6),包括本体(62)和设置于所述本体(62)的光传感器(61);所述本体(62)连接于所述安装座(5),所述光传感器(6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与所述本体(62)之间;
第一遮光件(2);
第二遮光件(3);所述第二遮光件(3)与所述第一遮光件(2)卡接固定;
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所述第二遮光件(3)共同罩设于所述镜头(1)、所述安装座(5)和所述光传感器(61)的外侧,以使所述光传感器(61)在所述镜头(1)的周向方向被完全遮挡;
所述镜头组件(100)还包括散热片(7);
所述散热片(7)固定于所述前端板(6)背离所述安装座(5)的一侧;
所述散热片(7)包括主体部(71)和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71)两端的第一弹片(72)和第二弹片(73);
沿所述镜头组件(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弹片(72)和所述第二弹片(73)均位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或所述第二遮光件(3)与所述本体(62)之间;
所述第二弹片(73)形成挂钩状,钩接于所述本体(62),且所述第二弹片(73)被弹性挤压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或所述第二遮光件(3)与所述本体(6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或所述第二遮光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26)和第二内表面(27);
所述第一内表面(26)和所述第二内表面(27)均设置有导轨(25);
所述安装座(5)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53);
所述导轨(25)与所述限位槽(53)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遮光件(2)或所述第二遮光件(3)与所述安装座(5)在所述镜头(1)的长度方向(X)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的外表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X)排列的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52);
所述限位槽(53)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5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所述第二遮光件(3)中,一者设置有卡扣(22),另一者设置有卡孔(32);
所述卡扣(22)与所述卡孔(32)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遮光件(3)与所述第一遮光件(2)卡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所述第二遮光件(3)中,一者设置有定位孔(33),另一者设置有定位柱(23);
所述定位孔(33)与所述定位柱(23)配合,以将所述第二遮光件(3)与所述第一遮光件(2)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所述第二遮光件(3)中,一者设置有导向部(24),另一者设置有导向面(34);
所述导向部(24)与所述导向面(34)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遮光件(3)与所述第一遮光件(2)在卡接前,能沿设定的方向移动拼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包括第一支撑部(21),所述第一支撑部(21)为半圆筒状,用于与所述镜头(1)的外壁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遮光件(3)包括第二支撑部(31),所述第二支撑部(31)为半圆筒状,用于与所述镜头(1)的外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72)形成挂钩状,钩接于所述本体(62)。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100)还包括固定件(4);
所述固定件(4)套设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所述第二遮光件(3)的外侧,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遮光件(2)和所述第二遮光件(3)。
CN202010026226.4A 2020-01-10 2020-01-10 镜头组件 Active CN113194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6226.4A CN113194215B (zh) 2020-01-10 2020-01-10 镜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6226.4A CN113194215B (zh) 2020-01-10 2020-01-10 镜头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215A CN113194215A (zh) 2021-07-30
CN113194215B true CN113194215B (zh) 2022-12-06

Family

ID=7697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6226.4A Active CN113194215B (zh) 2020-01-10 2020-01-10 镜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42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1505A (ja) * 2005-12-21 2007-07-05 Fujifilm Corp レンズフード及びカメラ
CN201477277U (zh) * 2009-08-04 2010-05-19 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1750623U (zh) * 2010-06-13 2011-02-16 党艳杰 一种高效散热的pcb板
CN202565376U (zh) * 2012-05-04 2012-11-2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卡扣装置的球形摄像机
CN103067652B (zh) * 2012-12-25 2015-07-29 天津市亚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装视频监控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04046706U (zh) * 2014-09-15 2014-12-24 深圳市丰巨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遮阳板的云台摄像机镜头
EP3099053B1 (en) * 2015-05-27 2017-06-21 Axis AB Housing with strain-relief for cable and a camera comprising a housing
US10154178B2 (en) * 2015-10-15 2018-1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light shielding plates for blocking incident light on a lens
CN205781776U (zh) * 2016-05-17 2016-12-07 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和应用该云台的拍摄装置
CN105799945A (zh) * 2016-03-21 2016-07-27 深圳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云台及飞行器
CN206023917U (zh) * 2016-06-08 2017-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球形摄像机
CN106152954B (zh) * 2016-09-05 2019-07-26 宁波舜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装置
CN206400235U (zh) * 2016-12-30 2017-08-11 重庆零度智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及应用该云台的可移动设备
CN207198528U (zh) * 2017-09-29 2018-04-06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机体及相机结构
CN207543209U (zh) * 2017-11-30 2018-06-26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工业相机
CN207885067U (zh) * 2017-12-21 2018-09-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摄像装置以及无人机
CN209608729U (zh) * 2018-11-29 2019-11-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模组、图像传输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CN208905084U (zh) * 2018-12-04 2019-05-24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CN209676340U (zh) * 2019-03-04 2019-11-22 李佳 三轴云台摄像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215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545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EP1122945A1 (e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camera
CN107589619B (zh) 光学镜头机构及投影仪
CN110174740B (zh) 镜头组件
CN100418006C (zh) 照相机的镜头框装置
TW200823594A (en) Lens module
CN113194215B (zh) 镜头组件
CN110319418A (zh) 具有微镜的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光模块
CN106773473B (zh) 投影机光管固定装置及投影机
CN210199386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H11341321A (ja) 撮像装置
CN210742591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0007790U (zh) 摄像装置
JPS5925209B2 (ja) フランジバツク変換アダプタ−
CN219916156U (zh) 投影设备
CN112379571B (zh) 投影镜头及激光投影装置
JPH1188805A (ja) マルチビジョンのスクリーン装置
JPH04163429A (ja) レンズ系とpnフィルターを有するレンズ鏡筒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506156Y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のスクリ―ン保持構造
CN112540440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08191418A (ja) リアプロジェクション装置
CN112444928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704349B2 (ja)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2573986Y2 (ja) 環状部材の結合構造
JP3449075B2 (ja) レンズ鏡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