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5084U - 一种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5084U
CN208905084U CN201822022253.5U CN201822022253U CN208905084U CN 208905084 U CN208905084 U CN 208905084U CN 201822022253 U CN201822022253 U CN 201822022253U CN 208905084 U CN208905084 U CN 208905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upporting element
hood
camera module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22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佳音
程爱明
刘怡轩
成一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222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5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5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5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属于车载预警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件、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遮光罩。支撑件一侧设置有摄像组件;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支撑件设有摄像组件的一侧,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LED灯;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相对设置,位于支撑件的另一侧,第二电路板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遮光罩设于支撑件设有摄像组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摄像模组,通过设置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且两者分别位于支撑件的两侧,能够避免LED灯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光电传感器中,影响光电传感器的正常工作。而且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分体设计,能够减小电路板的安装尺寸,进而降低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预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员状态监控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多达数亿辆,且在不断增加,行车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上,有很多司机都是一个人长途开车,需要司机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因此特别容易疲劳,疲劳驾驶成为交通事故的一大主要诱因。
因此,为了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一种对驾驶员面部状态及表情进行捕捉识别的驾驶员监控摄像模组应运而生,该监控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LED灯和光电传感器等结构,其中LED灯和光电传感器安装于同一电路板上,而且LED灯和光电传感器距离较近,LED灯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光电传感器中,影响光电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ED产生的热量影响光电传感器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摄像组件;
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设有所述摄像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LED灯;
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遮光罩,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设有所述摄像组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罩的内壁面设置有红外减反膜,所述遮光罩的外壁面设置有可见光截止膜和所述红外减反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LED灯的侧面上设置有散热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镜筒,所述遮光罩的内壁面设置有与所述镜筒相配合的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罩朝向所述摄像组件的一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此摄像模组还包括板对板接插件,所述板对板接插件穿过所述支撑件,且两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进一步地,此摄像模组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连接于所述遮光罩。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罩朝向所述后盖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后盖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罩朝向所述后盖的一侧设置有凸筋,所述后盖朝向所述遮光罩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凸筋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摄像模组,通过设置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且两者分别位于支撑件的两侧,能够避免LED灯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光电传感器中,影响光电传感器的正常工作。而且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分体设计,能够减小电路板的安装尺寸,进而降低整个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支撑件;11、底座;111、第一固定孔;12、支撑部;121、散热凸台;122、定位孔;123、镜筒;124、定位凹槽;
2、第一电路板;21、LED灯;
3、第二电路板;31、光电传感器;
4、遮光罩;41、第一底板;411、卡扣;412、套筒;42、第一侧板;421、定位块;43、第二侧板;431、凸筋;
5、后盖;51、第二底板;52、第三侧板;521、卡接槽;522、定位凸台;523、凹槽;53、固定座;531、第二固定孔;
6、板对板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组驾驶员驾驶状态监控摄像模组的爆炸视图。包括支撑件1、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3、遮光罩4和后盖5。其中,支撑件1一侧设置有摄像组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摄像组件包括摄像头和连接摄像头的主控板等。第一电路板2设置于支撑件1设置有摄像组件的一侧,LED灯2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上。在本实施例中,LED灯21为红外LED补光灯,且设有两个,两个红外LED补光灯焊接于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3与第一电路板2相对设置于支撑件1的另一侧,第二电路板3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1,在本实施例中,光电传感器31通过焊接设置于第二电路板3上,第二电路板3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均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件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还可通过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支撑件1上。遮光罩4设置于支撑件1设有摄像组件的一侧,且连接于后盖5,支撑件1、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均位于遮光罩4和后盖5形成的空腔内。
通过设置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且两者分别位于支撑件1的两侧,能够避免LED灯21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光电传感器31中,影响光电传感器31的正常工作。而且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分体设计,能够减小电路板的安装尺寸,进而降低整个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
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的电连接,该驾驶员驾驶状态监控摄像模组还包括板对板接插件6,该板对板接插件6穿过支撑件1且两端分别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从而实现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的电信号传输。
图2是本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支撑件1包括底座11和支撑部12,支撑部12垂直连接于底座11,而且构成支撑件1的底座11和支撑部12一体加工成型或分体设置,当底座11和支撑部12分体设置时,底座11和支撑部12可采用粘接、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支撑部12朝向遮光罩4的一侧设置有镜筒123,镜筒123用于承托、安装摄像头。此外,支撑部12靠近两个红外LED补光灯的一侧且正对于两个红外LED补光灯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散热凸台121,两个散热凸台121抵接于第一电路板2,能够将两个红外LED补光灯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支撑件1,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的散热效率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还可以由塑料等其它材料制成。通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支撑件1和设置散热凸台121抵接于第一电路板2,能够将LED灯2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支撑件1,支撑件1的散热面积大,散热速度快,能够有效地的避免LED灯21产生的热量传输到光电传感器31,影响光电传感器31的正常工作。
另外,支撑部12在镜筒123下方开设有定位孔122,在镜筒123上方开设有定位凹槽124。具体而言,上述板对板接插件6穿设于定位孔122内实现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的电连接。
图3为本实施例中遮光罩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遮光罩4包括第一底板41、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而且构成遮光罩4的第一底板41、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一体加工成型或分体设置。其中,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均连接于第一底板41,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43为近似弧形的结构,第一侧板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侧板43的两端,第一底板41、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共同围成能容纳摄像组件和第一电路板2的容纳腔。第一底板41朝向摄像组件的一面设置有套筒412,支撑件1的镜筒123能够伸入套筒412内,不仅在套筒412的径向上实现对遮光罩4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的遮挡环境中的光对摄像组件的影响。
此外,遮光罩4的内壁面设置有红外减反膜(图中未示出),避免遮光罩4反射的光线影响成像质量。遮光罩4的外壁面设置有可见光截止膜(图中未示出)和红外减反膜(图中未示出),此实施例中的外壁面即指朝向人眼的遮光罩4的外表面,内壁面与外壁面相对,具体是指遮光罩4包络摄像组件的内表面。可见光截止膜的作用是使得驾驶员看不到该摄像模组的内部的结构或者元件,更加美观,而这里的红外减反膜的作用是使红外LED补光灯发出的光线在照射到驾驶员脸上后返回的光线尽可能多的入射到摄像组件内,提高成像质量,以更好的检测驾驶员的面部状态和表情。
另外,遮光罩4上,具体是第一底板41朝向后盖5一侧设有卡扣411。第一侧板42向靠近后盖5的方向设置有定位块42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421为长方体形结构。在安装时,定位块421与支撑件1的定位孔122相配合,防止遮光罩4相对支撑件1发生转动。优选地,板对板接插件6设置于定位块421的上方,且与定位块421固结在一起,共同穿过定位孔122。
图4为本实施例中后盖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后盖5包括第二底板51、第三侧板52和固定座53,构成后盖5的第二底板51、第三侧板52和固定座53一体成型。其中,第三侧板52连接于第二底板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52为近似弧形的结构。固定座53连接于第二底板51和第三侧板5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构成后盖5的第二底板51、第三侧板52和固定座53还可分体设置,相互之间通过粘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此外,第三侧板52的内壁面向下凸设有定位凸台522,定位凸台522和支撑件1上的定位凹槽124相配合能够实现对后盖5的定位,便于安装。第三侧板5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能够与遮光罩4的卡扣411相配合的卡接槽521,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11和卡接槽521均设置有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卡接槽521分别位于定位凸台522的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411和卡接槽521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安装时,每个卡扣411卡接于与其对应的卡接槽521内,实现遮光罩4和后盖5的连接,同时卡接的连接方式也便于遮光罩4和后盖5的组装和拆卸。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实现对遮光罩4和后盖5卡接后形成的空腔的密封,防止灰尘进入到容纳腔内,第二侧板43向靠近后盖5的方向设有凸筋431,第三侧板52上设置有凹槽523,凹槽523能够与遮光罩4的凸筋431相配合。
如图1和图5所示,为了实现支撑件1和后盖5的连接,底座11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1,固定座53上与第一固定孔11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31,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孔531和支撑件1的第一固定孔111实现支撑件1和后盖5的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的一侧设置有摄像组件;
第一电路板(2),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设有所述摄像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设置有LED灯(21);
第二电路板(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3)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所述第二电路板(3)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1);
遮光罩(4),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设有所述摄像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4)的内壁面设置有红外减反膜,所述遮光罩(4)的外壁面设置有可见光截止膜和所述红外减反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靠近所述LED灯(21)的侧面上(21)设置有散热凸台(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上设置有镜筒(123),所述遮光罩(4)的内壁面设置有与所述镜筒(123)相配合的套筒(4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4)朝向所述摄像组件的一面设置有定位块(421),所述支撑件(1)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421)相配合的定位孔(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对板接插件(6),所述板对板接插件(6)穿过所述支撑件(1),且两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5),所述后盖(5)连接于所述遮光罩(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4)朝向所述后盖(5)的一侧设有卡扣(411),所述后盖(5)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扣(411)相配合的卡接槽(5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4)朝向所述后盖(5)的一侧设置有凸筋(431),所述后盖(5)朝向所述遮光罩(4)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凸筋(431)相配合的凹槽(52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24),所述后盖(5)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124)相配合的定位凸台(522)。
CN201822022253.5U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摄像模组 Active CN208905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2253.5U CN208905084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2253.5U CN208905084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5084U true CN208905084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7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2253.5U Active CN208905084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50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215A (zh) * 2020-01-10 2021-07-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215A (zh) * 2020-01-10 2021-07-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7472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10274240U (zh) 一种车载摄像头模块结构
CN208905084U (zh) 一种摄像模组
KR20130056435A (ko) 광축 조정이 용이한 자동차 카메라
CN106646878A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
CN206948467U (zh) 一种防水摄像头
CN204190840U (zh) 倒车摄像装置
CN203084402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
CN203450031U (zh) 利用染料液晶光阀制作的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CN207625676U (zh) 一种车载疲劳检测红外摄像头
CN207820035U (zh) 车载摄像模组
CN205971072U (zh) 一种汽车及其后视系统
CN102343864B (zh) 一种车载被动红外夜视装置
KR20120009153A (ko) 끝단에 전자카메라가 장착된 백미러
CN206485274U (zh) 一种智能后视镜
CN203868886U (zh) 一种车用迎宾灯
CN207800620U (zh) 一种光电传感器
CN207631403U (zh) 一种共享单车节能灯
CN201860415U (zh) 一种车载安防监控摄像机装置
CN205800936U (zh) 一种新型后视镜
KR20160098575A (ko) 자동차용 발전장치
CN207550074U (zh) 一种车内后视镜
CN213150925U (zh)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壳体结构
CN210578815U (zh) 一种机载舱外摄像机
CN214890936U (zh) 一种汽车前雾灯用led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 / F, building 1, No.14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wei Hengru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Anxiang Beili 11 B block 8 layer of Beijing Jingwei Hengru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