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9386U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9386U
CN210199386U CN201921474017.5U CN201921474017U CN210199386U CN 210199386 U CN210199386 U CN 210199386U CN 201921474017 U CN201921474017 U CN 201921474017U CN 210199386 U CN210199386 U CN 210199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ver
flexible substrate
stator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40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moyoshi Yano
矢野智義
Kiyuki Washio
鷲尾紀之
Kazuhiko Naito
内藤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40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9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9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9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稳定透镜体并使其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定子、具有旨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撑体的动子、支撑所述动子使其相对于所述定子在第一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支撑装置、连接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的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面对的相对面,配置着具有粘弹性的树脂将所述相互相对面之间加以架桥。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就以前的照相装置而言,其工作原理为:来自可将光线弯曲的被摄体的光通过棱镜等穿过透镜体入射到摄像元件。照相装置具有透镜驱动装置,使具有旨在保持该透镜体的透镜支撑体的动子相对于定子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0295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特别地,如上所述,相对于不弯曲光线的结构的照相装置中的透镜体,在将光线弯曲的结构的照相装置中,透镜体重量大,其移动距离也大。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即稳定的透镜体难以移动。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旧有问题,提供能够稳定透镜体并使其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形态是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有定子、具有旨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撑体的动子、支撑所述动子使其相对于所述定子在第一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支撑装置、连接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的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弯曲部分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弯曲的相互面对的相对面,所述弯曲部分将所述相互面对的相对面联结;配置着具有粘弹性的树脂,将所述相互面对的相对面之间架桥。
优选地,所述具有粘弹性的树脂,配置在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弯曲部分。
此外,所述支撑装置是具有环状部的板簧,所述柔性基板通过所述弯曲部分跨过所述环状部,而且所述动子具有覆盖所述透镜支撑体的护罩部件,所述柔性基板通过所述弯曲部分跨过所述护罩部件。
所述具有粘弹性的树脂不仅配置在柔性基板的相对面之间,还可以配置在柔性基板和与柔性基板相对的定子或动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形态是照相装置,该照相装置具有将来自被摄体的光折弯的光学系统、引导折弯的所述光通过的所述透镜体、接收通过所述透镜体的所述光的摄像元件、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形态是搭载所述照相装置的电子设备。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沿着动子移动的一个方向,由于通过柔性基板设置了具有粘弹性的树脂,可以稳定透镜体并使其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照相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显示图1的照相装置组装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显示图1照相装置的组装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从上方斜侧观察去除框体的本体部、上盖、下盖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显示去除框体的本体部、上盖、下盖之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从下方斜侧观察去除框体的本体部、上盖、下盖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显示去除框体的本体部、上盖、下盖之后的状态的背面图。
【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所使用的板簧的正面图。
【图9】为从侧方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所使用的电气系统的斜视图。
【图10】为从下方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所使用的电气系统的斜视图。
【图11】为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具有粘弹性的树脂的平面图。
【图12】为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具有粘弹性的树脂的平面图。
【编号说明】
10 照相装置
12 框体
14 本体部
16 上盖
18 下盖
20 第一基台
22 第二基台
24 光入射窗
26 棱镜组装体
28 透镜组装体
30 棱镜
32 棱镜支撑体
42 透镜体
44 第一透镜支撑体
46 第二透镜支撑体
48 第一护罩部件
50 第二护罩部件
52 第一透镜驱动装置
54 第二透镜驱动装置
56 第一线圈
58 第二线圈
60 第一磁石
62 第二磁石
64 第一板簧
66 第二板簧
68 第三线圈
70 第四线圈
72 第三磁石
74 第四磁石
76 第三板簧
78 第四板簧
80 位置检测用磁石
82 第一固定部
84 第二固定部
86 第一臂部
88 第二臂部
90 环状部
96 第一联结部
98 第二联结部
100 第一柔性基板
102 第二柔性基板
104 基板支撑部
106 第三柔性基板
108 具有粘弹性的树脂
110 相对面
112 弯曲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纸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图1至图7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照相装置10。
照相装置10具有框体12。该框体12由本体部14、上盖16、下盖18、第一基台20以及第二基台22构成。本体部14的Z轴方向的上下部分以及X轴方向的前后部分处于开放状态。上盖16除了光入射窗24,覆盖在本体部14的上部。而且下盖18覆盖在本体部14的下部。由此,第一基台20以及第二基台22设置在本体部14的X轴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通过第二基台22,可以安装摄像元件(未进行图示)。
而在该说明书中,将随后所述的透镜体42的光轴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与X轴以及Y轴正交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而且以X轴方向的一侧作为前(-X方向),以另一侧作为后(+X方向),以Y轴的一侧作为左,以另一侧作为右,以Z轴的一侧作为上,以另一侧作为下。来自被摄体的光从Z轴方向的上侧入射,聚焦在X轴方向后侧设置的摄像元件。
照相装置10具有棱镜组装体26以及透镜组装体28。棱镜组装体26吸纳在框体12的前侧,透镜组装体28吸纳在框体12的后侧。
棱镜组装体26具有设置在光入射窗24下方的棱镜30。该棱镜30构成形成弯曲光轴的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截面为三角形状。该棱镜30的一个面向着光入射窗24,另一面向着透镜组装体28,两面之间的面以45度的角度形成反射面。棱镜30固定在棱镜支撑体32上。棱镜30以及棱镜支撑体32可自由地沿着Y轴方向周围旋转。
经过光入射窗24从Z轴方向进入的来自被摄体的光,通过棱镜30向以90度弯向X轴方向的透镜组装体28侧传送。由此,旋转棱镜30以及棱镜支撑体32则从棱镜30射出的光在Z轴方向偏移,调整入射在摄像元件上的光在Z轴方向的光的位置。
在照相装置10中,透镜组装体28具有透镜体42,将棱镜30射出的光聚焦在摄像元件上。该透镜体42固定在第一透镜支撑体44上。在第一透镜支撑体44的周围,设置第二透镜支撑体46,包围第一透镜支撑体44的前后左右。在第二透镜支撑体46的左右,固定第一护罩部件48以及第二护罩部件50。第一透镜支撑体44和第二透镜支撑体46构成第一透镜驱动装置52。此外,第二透镜支撑体46和所述框体12的本体部14构成第二透镜驱动装置54。
在第一透镜驱动装置52中,第一线圈56以及第二线圈58固定在第一透镜支撑体44的左右两侧。此外,与第一线圈56以及第二线圈58相对,在第二透镜支撑体46的左右固定第一磁石60以及第二磁石62。作为支撑装置的第一板簧64以及第二板簧66在第一透镜支撑体44的前后与第一透镜支撑体44和第二透镜支撑体46联结。由此,第一透镜支撑体44得到支撑,能够相对于第二透镜支撑体46前后移动。
此外,在第二透镜驱动装置54中,第三线圈68以及第四线圈70固定在框体12的第二基台22左右两侧。此外,与第三线圈68以及第四线圈70相对,在第二透镜支撑体46的左右固定第三磁石72以及第四磁石74。作为支撑装置的第三板簧76以及第四板簧78在第二透镜支撑体46的左右与第二透镜支撑体46和框体12联结。由此,第二透镜支撑体46得到支撑,可以相对于框体左右移动。
给第一线圈56以及第二线圈58通电,则第一线圈56以及第二线圈58在X轴方向产生洛伦兹力。第一透镜支撑体44与第一板簧64以及第二板簧66对抗,相对于第二透镜支撑体46在X轴方向移动。如果第一透镜支撑体44向X轴方向移动,可以调节通过透镜体42的光的受光摄像元件的焦点。
而第二透镜支撑体46的左侧面设置位置检测用磁石80,通过该位置检测用磁石80,检测出第一透镜支撑体44的X轴方向的位置。
此外,给第三线圈68以及第四线圈70通电,则第三线圈68以及第四线圈70在Y轴方向产生洛伦兹力。第三磁石72以及第四磁石74产生其反作用力。第三磁石72以及第四磁石74如果在Y轴方向产生力的作用,则第二透镜支撑体46与第三板簧76以及第四板簧78对抗,相对于框体12在Y轴方向移动。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支撑第一透镜支撑体44的第二透镜支撑体46在Y轴方向移动,则从透镜体42射出的光在Y轴方向偏移,可以调节入射摄像元件的光在Y轴方向的光的位置。
即,通过所述棱镜30的旋转和第二透镜支撑体46通过第二透镜驱动装置54在Y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防抖补正。
在此种情况下,在第二透镜驱动装置54中,框体12属于定子,第二透镜支撑体46属于动子。此外,在第一透镜驱动装置52中,第二透镜支撑体46属于定子,第一透镜支撑体44属于动子。
第一板簧64、第二板簧66、第三板簧76以及第四板簧78具有同样的形状,图8列示了代表性的第三板簧76。
第三板簧76形成于前后方向端部,使第一固定部82以及第二固定部84在Z轴方向延伸。第一固定部82固定在身为定子的棱镜支撑体32上。第二固定部84固定在身为动子的第二透镜支撑体46上。该第一固定部82和第二固定部84通过第一臂部86以及第二臂部88进行弹性联结。第一臂部86设置在上端侧,第二臂部88设置在下端侧。第一臂部86以及第二臂部88呈现弯曲的形状,因此与直线地与第一固定部82和第二固定部84相连接相比,可以拉长弹性形变的行程。
第一联结部96在相比于第二固定部84更接近第一固定部82的位置的第一固定部82侧、且第一臂部86和第二臂部88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部分,与第一臂部86和第二臂部88联结。第二联结部98也是一样,在相比于第一固定部82更接近第二固定部84的位置的第二固定部84侧、且第一臂部86和第二臂部88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部分,与第一臂部86和第二臂部88联结。第一臂部86和第二臂部88通过第一联结部96以及第二联结部98联结,由此得到加强。通过采用该形状的第三板簧76,整体上形成一端固定的形状,第一臂部86以及第二臂部88不会过度变形,因此能够使第二透镜支撑体46在长行程下移动。
第一臂部86、第二臂部88、第一联结部96以及第二联结部98形成大致圆形,构成环状部90。
下面参照图9以及图10对电气系统进行说明。
第一柔性基板10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基台22的左侧面,另一端向前方延伸。该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前方弯曲,向后方延伸,跨过第三板簧76的环状部90。进而从向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后方延伸的部分弯曲,向前方延伸,跨过第一护罩部件48的后方部分。该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与第二柔性基板102接续。该第二柔性基板10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透镜支撑体46上固定的基板支撑部104上。该第二柔性基板102的另一端跨过基板支撑体104的下端,向第一透镜支撑体44侧延伸,与第三弹性支撑体106接续。第三柔性基板106固定在第一透镜支撑体44上,在该第三柔性基板106上设置由霍尔元件等组成的位置检测器,通过该位置检测器,可以检测出所述位置检测用磁石80的位置。此外,第一线圈56与第三柔性基板106接续。
下面对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进行说明。
图11显示了关于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的第一实施形态。
而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是例如丙烯酸酯、环氧或硅酮(silicone)系等树脂,通过光、热或厌气等硬化。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在制造的时候进行涂抹,通过例如紫外线使其硬化。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呈凝胶状,非常柔软,即发挥着所谓的减震器作用的树脂。
配置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在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前方弯曲的部分将第一柔性基板100之间相向面对的相对面110、110之间加以联结。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还设置在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弯曲部分112中。
由于将该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配置在第一柔性基板100的相对面110、110之间,因此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弹性也得以增强,在使重量大的动子在±Y方向移动的时候,可以迅速将其振动减轻。
图12显示了关于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的第二实施形态。
在该第二实施形态中,配置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在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前方的弯曲部分将第一柔性基板100相互面对的相对面110、110之间加以联结。在该第二实施形态中,虽然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不设置在第一柔性基板100的弯曲部分中,但是也可以设置在弯曲部分112中。
而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第一柔性基板108的相对面110、110之间设置具有粘弹性的树脂108,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柔性基板和定子或动子之间加以设置。

Claims (8)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定子;
具有旨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撑体的动子;
支撑所述动子使其相对于所述定子在第一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支撑装置;
连接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的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弯曲部分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互面对的相对面,所述弯曲部分将所述相互面对的相对面联结;
其特征在于,
配置着具有粘弹性的树脂,将所述相互面对的相对面之间加以架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粘弹性的树脂,配置在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弯曲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是具有环状部的板簧,所述柔性基板通过所述弯曲部分跨过所述环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具有覆盖所述透镜支撑体的护罩部件,所述柔性基板通过所述弯曲部分跨过所述护罩部件。
5.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定子;
具有旨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撑体的动子;
支撑所述动子使其相对于所述定子在第一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支撑装置;
连接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的柔性基板;
所述定子以及所述柔性基板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互面对的相对面,
其特征在于,
配置着具有粘弹性的树脂,将所述相互面对的相对面之间加以架桥。
6.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
具有旨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撑体的动子;
支撑所述动子使其相对于所述定子在第一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支撑装置;
连接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之间的柔性基板;
所述动子以及所述柔性基板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互面对的相对面,
其特征在于,
配置着具有粘弹性的树脂,将所述相互面对的相对面之间加以架桥。
7.一种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来自被摄体的光折弯的光学系统;
引导折弯的所述光通过的所述透镜体;
接收通过所述透镜体的所述光的摄像元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装置。
CN201921474017.5U 2019-09-05 2019-09-05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199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4017.5U CN210199386U (zh) 2019-09-05 2019-09-05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4017.5U CN210199386U (zh) 2019-09-05 2019-09-05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9386U true CN210199386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6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4017.5U Active CN210199386U (zh) 2019-09-05 2019-09-05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9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0439A (zh) * 2019-09-05 2021-03-2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0439A (zh) * 2019-09-05 2021-03-2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5973B (zh) 驱动液体镜头的音圈马达及具有音圈马达的镜头组件
US883792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02466942B (zh) 具有用于补偿手抖动的功能的图像拍摄装置
US902594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EP2653901A1 (en) Imaging apparatus
US20180113322A1 (en) Lens drive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equipped device
CN213814096U (zh) 光学系统
KR102533437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CN115427860B (zh) 超声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WO2020243865A1 (zh) 一种潜望式镜头模组及应用于潜望式镜头模组的棱镜装置
JP2009009027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4080797B (zh) 阻尼器和包括该阻尼器的相机用致动器
CN210864286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0199386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6356936U (zh) 相机模块
CN111727405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WO2022113510A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09086320A (ja) 防振ユニット、撮影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装置
JP6348683B2 (ja) 撮像装置
CN210199387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0742591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540439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540440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444928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201930999A (zh) 鏡頭裝置(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