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8424A -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8424A
CN113188424A CN202110507055.1A CN202110507055A CN113188424A CN 113188424 A CN113188424 A CN 113188424A CN 202110507055 A CN202110507055 A CN 202110507055A CN 113188424 A CN113188424 A CN 113188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etection part
coaxiality
piec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70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跃田
王海涛
白林
刘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70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8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8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8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01B5/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01B5/25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measuring eccentricity, i.e. lateral shift between two parallel ax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025Measuring of vehicl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杆体直径不大于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的外径,所述第一检测部穿过待测件的第一孔,第二检测部检测待测件的第二孔与第一孔的同轴度;所述第二检测部的自由端连接有与杆体同轴的连杆,所述连杆上滑动连接有能够绕连杆轴线转动的划线块,所述划线块上设有与待测件的第二孔周边对应配合的划线部。其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两孔的同轴度,且能够量化两孔偏差。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孔位精度测量,具体涉及同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应用于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悬置采用悬置支架固定安装在车体上,一般地,悬置安装支架上设有两个同心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同轴度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悬置装配质量。
CN211262022U公开了一种后悬置托架的检测装置,其适用于铸铁类的悬置支架,采用同轴度量棒检测待测后悬置托架上相对设置的纵向孔的同轴度,虽然能够实现两个纵向孔的同轴度检测,但无法量化两个纵向孔之间的偏差。CN106091872A公开了一种CVT发动机后扭力杆悬置托架检具,采用活动检销由上向下垂直穿过检测板上的导向孔,若最终能插入导套的内孔中,则后扭力杆悬置托架的两个孔的同轴度合格,但是其同样无法量化两个孔之间的偏差。另外,这两个检测方案均需将所检测的支架固定在检具上,其同轴度的检测结果是基于整个零部件全局基准的。
虽然能够用三坐标测量方式通过换算得出两孔相对偏差,但成本高、效率低。并且无法考虑螺母歪斜情况,在此情况下,螺母中心可能在理论位置,但其延伸公差带已经偏离公差要求,由此造成的问题是:单孔的检测结果合格,但在装配前悬置时会出现两孔错位,造成螺栓装配困难,进而引起工时耗费、异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其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两孔的同轴度,且能够量化两孔偏差。
本发明所述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杆体直径不大于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的外径,所述第一检测部穿过待测件的第一孔,第二检测部检测待测件的第二孔与第一孔的同轴度;所述第二检测部的自由端连接有与杆体同轴的连杆,所述连杆上滑动连接有能够绕连杆轴线转动的划线块,所述划线块上设有与待测件的第二孔周边对应配合的划线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孔的内径≤第二孔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第二检测部和连杆之间设有限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划线块上设有与连杆滑动配合的第一通孔,靠近待测件的端部边沿设有尖刺凸起,以所述尖刺凸起作为划线部。
进一步,所述连杆端部设有容施力杆穿过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所述待测件的第一孔为螺纹孔、第二孔为光面孔,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螺纹段和设于螺纹段和杆体之间的光面段,所述螺纹段与第一孔对应配合,所述光面段外径不小于螺纹段外径。
本发明将第一检测部从待测件的第二孔中穿过伸入到第一孔中,在伸入过程中,若第二检测部能顺利落入第二孔中,则表明第一孔和第二孔同轴度合格。若第二检测部不能落入第二孔中,则表明第一孔和第二孔同轴度不合格,通过划线块上的划线部在待测件的第二孔周边刻画出封闭曲线,测量所述封闭曲线与第二孔的距离,能够定量计算得出偏差具体值,为后续整改提供了具体尺寸参数。
本发明所述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杆体,11—第一检测部,111—螺纹段,112—光面段,12—第二检测部,2—连杆,21—第二通孔,3—划线块,31—划线部,32—第一通孔,4—施力杆,5—限位凸起,6—待测件,61—第一孔,62—第二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所述杆体1直径不大于第一检测部11或第二检测部12的外径,所述第一检测部11穿过待测件6的第一孔61,第二检测部12检测待测件6的第二孔62与第一孔61的同轴度。所述第二检测部12的自由端连接有与杆体1同轴的连杆2,所述连杆2上滑动连接有能够绕连杆2轴线转动的划线块3,所述划线块3上设有与待测件6的第二62孔周边对应配合的划线部31。
为了便于实际检测,所述第一孔的内径≤第二孔的内径,使得第一检测部11能够从第二孔62顺利伸入。
所述划线块3上设有与连杆2滑动配合的第一通孔32,靠近待测件6的端部边沿设有尖刺凸起,以所述尖刺凸起作为划线部31,便于加工制造,并且能够根据待测件6的实际形状对划线块3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设计,扩展检测范围。
为了防止划线块3移动至第二检测部12的位置,影响第一检测部11伸入过程中的定性检测,在所述第二检测部12和连杆2之间设有限位凸起5。
所述连杆2端部设有容施力杆4穿过的第二通孔21,施力杆4与第二通孔21过盈配合,便于操作人员向杆体施加力,能够更好的将杆体1上的第一检测部11伸入到待测件6的第一孔61中。并且通过施力杆4与限位凸起5配合作用,起到了限制划线块3的作用,防止划线块3从检测装置中脱落。
参见图3,在对悬置安装支架上的两个孔的同轴度进行具体检测时,所述待测件6的第一孔61为螺纹孔、第二孔62为光面孔,杆体1一端的第一检测部11包括螺纹段111和设于螺纹段111和杆体1之间的光面段112,所述螺纹段111与第一孔61对应配合,所述光面段112外径=螺纹段112外径。将划线块3套在连杆2上,将施力杆4从连杆2上的第一通孔21穿入,划线块3位于限位凸起5和施力杆4之间。
将杆体1从第二孔62伸入到待测件6中,转动施力杆4,使得杆体1端部的第一检测部11螺纹旋入第一孔61中,在第一检测部11旋入过程中观察第二检测部12与第二孔62的配合情况。若第二检测部12能够顺利落入到第二孔62中,则表明了待测件6的第一孔61和第二孔62的同轴度合格,若第二检测部12不能顺利落入到第二孔62中,则表明了待测件6的第一孔61和第二孔62的同轴度不合格。
当在第一检测部11旋入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将划线块3的划线部31移动至与待测件6的第二孔62周边表面贴合,绕连杆2轴线转动划线块3,使得划线部31在待测件6表面刻画出封闭曲线。若所述封闭曲线为圆形,则说明待测件6的第一孔61中心线与第二孔62所在面垂直,引起孔位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两孔的径向错位。若所述封闭曲线为椭圆形,则说明第一孔61的螺纹中心线与第二孔62所在面不垂直,即不合格原因是第一孔可能发生歪斜,或悬置安装支架上下两层钣金有角度偏差而不再平行,或两孔有径向错位,或以上原因兼而有之。借用游标卡尺,通过测量所述封闭曲线与第二孔62的距离,定量计算得出偏差具体值,为后续整改提供了具体尺寸参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检测部(11)和第二检测部(12),所述杆体(1)直径不大于第一检测部(11)或第二检测部(12)的外径,所述第一检测部(11)穿过待测件(6)的第一孔(61),第二检测部(12)检测待测件(6)的第二孔(62)与第一孔(61)的同轴度;
所述第二检测部(12)的自由端连接有与杆体(1)同轴的连杆(2),所述连杆(2)上滑动连接有能够绕连杆(2)轴线转动的划线块(3),所述划线块(3)上设有与待测件(6)的第二孔(62)周边对应配合的划线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61)的内径≤第二孔(62)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部(12)和连杆(2)之间设有限位凸起(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线块(3)上设有与连杆(2)滑动配合的第一通孔(32),靠近待测件(6)的端部边沿设有尖刺凸起,以所述尖刺凸起作为划线部(3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端部设有容施力杆(4)穿过的第二通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件(6)的第一孔(61)为螺纹孔、第二孔(62)为光面孔,所述第一检测部(11)包括螺纹段(111)和设于螺纹段(111)和杆体(1)之间的光面段(112),所述螺纹段(111)与第一孔(61)对应配合,所述光面段(112)外径不小于螺纹段(111)外径。
CN202110507055.1A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3188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7055.1A CN113188424A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7055.1A CN113188424A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8424A true CN113188424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8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7055.1A Pending CN113188424A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8424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413A (zh) * 2013-04-03 2013-08-0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具的检测装置以及检具
CN203479205U (zh) * 2013-08-29 2014-03-12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孔位检测装置
CN10404858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度检测装置
CN105057397A (zh) * 2015-08-24 2015-11-1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设备及其冲压件非圆孔检测销
CN206254169U (zh) * 2016-12-15 2017-06-1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划线装置
CN207351342U (zh) * 2017-10-19 2018-05-11 武汉东泰盛机械有限公司 检测销和检具
CN207716978U (zh) * 2017-11-30 2018-08-10 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销
CN209524847U (zh) * 2019-04-10 2019-10-22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扭力杆悬置托架检具
CN210089537U (zh) * 2019-06-24 2020-02-18 四川逸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安全的检测划线一体弹簧销
CN211041992U (zh) * 2019-11-19 2020-07-17 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种多功能汽车钣金孔位测量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858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度检测装置
CN103234413A (zh) * 2013-04-03 2013-08-0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具的检测装置以及检具
CN203479205U (zh) * 2013-08-29 2014-03-12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孔位检测装置
CN105057397A (zh) * 2015-08-24 2015-11-1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设备及其冲压件非圆孔检测销
CN206254169U (zh) * 2016-12-15 2017-06-1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划线装置
CN207351342U (zh) * 2017-10-19 2018-05-11 武汉东泰盛机械有限公司 检测销和检具
CN207716978U (zh) * 2017-11-30 2018-08-10 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销
CN209524847U (zh) * 2019-04-10 2019-10-22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扭力杆悬置托架检具
CN210089537U (zh) * 2019-06-24 2020-02-18 四川逸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安全的检测划线一体弹簧销
CN211041992U (zh) * 2019-11-19 2020-07-17 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种多功能汽车钣金孔位测量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35163U (zh) 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挤压强度试验用夹具
CN201788169U (zh) 一种用于检测轴微裂纹的金属磁记忆传感器专用夹具
CN106644772B (zh) 金属材料延伸率检测定位装置
CN103322878B (zh) 柴油机气缸盖阀座锥面跳动专用检具
CN103575201A (zh) 火箭发动机飞行仿真试验时测量喷管摆角的线位移传感器
CN111122152A (zh) 一种密封圈打滑力矩检测装置
CN113188424A (zh)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CN203069308U (zh) 一种凸焊螺母强度检验套筒
CN111272037B (zh) 一种弯管回弹精度快速检测机构
CN211061539U (zh) 高精度无损探伤设备
CN203745189U (zh) 一种用于曲轴疲劳试验的曲拐对中装置
CN209706714U (zh) 一种连杆毛坯中心距检测装置
CN201421329Y (zh) 位移传感器检定装置
CN206321193U (zh) 一种用于内燃机机体缸孔同轴度测量的专用检具
CN116294899A (zh) 一种三点式检测量具与测量方法
CN206399901U (zh) 一种检测钢轨轨头用超声探头的支撑夹紧装置
CN109631730A (zh) 一种轧辊扁头对称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1724661U (zh) 一种偏摆仪用夹具
CN110842804A (zh) 一种金属弯管回弹测量用定位模块
CN206557013U (zh) 一种金属材料延伸率检测定位装置
CN201787929U (zh) 汽车件的椭圆孔定位治具
CN211361944U (zh) 一种金属弯管回弹测量用定位模块
CN216706555U (zh) 挂车桥修复用定位装置
CN214666746U (zh) 一种测量深孔同轴度的新型测针
CN212217563U (zh) 一种老旧焊接夹具新增检测基准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