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3570A -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3570A
CN113183570A CN202110461717.6A CN202110461717A CN113183570A CN 113183570 A CN113183570 A CN 113183570A CN 202110461717 A CN202110461717 A CN 202110461717A CN 113183570 A CN113183570 A CN 113183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mposite material
zirconate titanate
temperature dielectric
barium zirco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1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明智
胡澎浩
江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outhern China Institute For New Materials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outhern China Institute For New Materi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outhern China Institute For New Materials filed Critical Foshan Southern China Institute For New Materials
Priority to CN2021104617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3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3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4Di-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In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将聚醚酰亚胺与有机溶剂混合,在水浴的条件下磁力搅拌,得到呈透明状的溶胶;将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至所述溶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将所述纺丝液放置注射器中,静电纺丝收集混合纳米纤维;将所述混合纳米纤维放置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处理,得到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使用温度的高温储能性能,能应用于大容量高温薄膜电容器的制备中,工艺简单,连续性生产潜力高,能应用于工业化,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电储能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原油开采,风力发电和国防军事武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电介质材料提出了耐高温的性能需求。例如,在电动汽车上的重要部件逆变器的使用温度通常能达到150℃以上,然而目前商业上使用的电介质材料为双向拉伸的聚丙烯,用它制成的逆变器只能在105℃以下使用,一旦温度过高,BOPP便会软化,导致材料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性能迅速下降,最终使材料和器件失效。因此需要额外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但冷却系统的加入额外占用了车体的空间,增大了能源消耗,为了减少冷却系统对车身体积以及能源的浪费,需要开发出能在150℃以上使用的耐高温的新型电介质材料。聚合物具有柔性、损耗低、耐高压、易加工和密度低等优点被认为是优良的介电材料,但由于其使用温度较低限制了其高温等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存在使用温度局限性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聚合物基体存在合成工艺复杂,难以大量稳定生产,产量低,耗能高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储能的复合材料,并应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综上,在制备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领域,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聚合物基体存在合成工艺复杂,难以大量稳定生产,产量低,耗能高以及使用稳定具有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锆钛酸钡纳米纤维;
将聚醚酰亚胺与有机溶剂混合,在水浴的条件下磁力搅拌,得到呈透明状的溶胶;
将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至所述溶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
将所述纺丝液放置注射器中,静电纺丝收集混合纳米纤维;
将所述混合纳米纤维放置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处理,得到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聚醚酰亚胺占所述有机溶剂的25%-40%。
进一步地,按照体积比,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占所述溶胶的1%-10%。
进一步地,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且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nm-500nm。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水浴的温度为50℃-60℃,所述水浴的时间为5h-8h。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的推注速度为1.5mL/h-2.0mL/h。
进一步地,在混合纳米纤维时静电纺丝工艺的条件为:相对湿度为0-50%,温度为10℃-30℃。
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机中热压中间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薄板和PET离型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薄板的厚度为1mm,所述PET离型膜厚度为100μm。
进一步地,所述热压处理的温度为200℃-250℃,所述热压处理的时间为30min-50min,所述热压处理的压力为10MPa-20MPa。
上述方案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使用温度的高温储能性能,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向拉伸的聚丙烯薄膜材料相比,具有显著的储能密度;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就能获得本申请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工艺简单,连续性生产潜力高,能应用于工业化,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申请方案制备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有利于降低溶剂的使用,进而减少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出现孔隙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生产的质量;另外,本申请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厚度均匀,性能稳定,能应用于大容量高温薄膜电容器的制备中,具有更广泛的使用空间以及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图(a)为实施例1制备的初纺纤维的XRD谱图,图1中的图(b)为实施1中煅烧后的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微观组织示意图;
图2中图(a)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聚醚酰亚胺纤维示意图;图2中的图(b)为实施例2热压后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的断面图;
图3中的图(a)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在室温和150℃时的最大极化曲线;图3中的图(b)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在室温和150℃时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
图4中的图(a)为实施例3的添加0.5%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最大极化曲线;图4中的图(b)为实施例3添加0.5%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
图5中的图(a)为实施例4的添加1%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最大极化曲线;图5中的图(b)为实施例4的添加1%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
图6中的图(a)为实施例5的添加3%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最大极化曲线,图6中的图(b)为实施例5的添加3%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
图7中的图(a)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示意图;
图8中的图(a)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25℃条件下的击穿性能测试韦伯分布示意图;图8中的图(b)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150℃条件下的击穿性能测试韦伯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锆钛酸钡纳米纤维;
将聚醚酰亚胺与有机溶剂混合,在水浴的条件下磁力搅拌,得到呈透明状的溶胶;
将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至所述溶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
将所述纺丝液放置注射器中,静电纺丝收集混合纳米纤维;
将所述混合纳米纤维放置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处理,得到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照质量比,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中,Zr元素与Ti元素的配比为21:7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制备为:将乙酸钡白色粉末溶解于冰醋酸中,磁力搅拌1.5h-5h,得到透明溶液;往所述透明溶液中加入钛酸四丁酯、锆酸四丁酯以及乙酰丙酮,磁力搅拌20min-40min,得到黄色溶液;往所述黄色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继续搅拌后得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溶胶;将所述溶胶放置于注射器内,排出气泡,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得到初纺纤维;将所述初纺纤维放置烘箱中干燥1h-3h,然后放置于坩埚中,以5℃/min升温至550℃保温30min,再以10℃/min升温至850℃,继续保温30min,最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照质量体积百分比,所述聚醚酰亚胺占所述有机溶剂的25%-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占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溶胶的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且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nm-50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浴的温度为50℃-60℃,所述水浴的时间为5h-8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射器的推注速度为1.5mL/h-2.0mL/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制备混合纳米纤维时静电纺丝工艺的条件为:相对湿度为0-50%,温度为1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时,在制备混合纳米纤维时静电纺丝工艺的条件为:相对湿度为0-10%,温度为15℃-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时,在制备混合纳米纤维时静电纺丝工艺的条件为:相对湿度为0-30%,温度为1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时,在制备混合纳米纤维时静电纺丝工艺的条件为:相对湿度为30-50%,温度为1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压机中热压中间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薄板和PET离型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薄板的厚度为1mm,所述PET离型膜厚度为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压处理的温度为200℃-250℃,所述热压处理的时间为30min-50min,所述热压处理的压力为10MPa-20MPa。
上述方案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使用温度的高温储能性能,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向拉伸的聚丙烯薄膜材料相比,具有显著的储能密度;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就能获得本申请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工艺简单,连续性生产潜力高,能应用于工业化,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申请方案制备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有利于降低溶剂的使用,进而减少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出现孔隙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生产的质量;另外,本申请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厚度均匀,性能稳定,能应用于大容量高温薄膜电容器的制备中,具有更广泛的使用空间以及市场价值。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1.61785g乙酸钡白色粉末溶解于9mL冰醋酸中,磁力搅拌1.5h,得到透明溶液;往所述透明溶液中加入1.8150g钛酸四丁酯、0.5116g锆酸四丁酯以及1.34mL乙酰丙酮,磁力搅拌30min,得到黄色溶液;往所述黄色溶液中加入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继续搅拌后得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溶胶;将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溶胶放置于10mL的注射器内,排出气泡,设置推注速度,调节正负高压直至形成稳定的泰勒锥,将铝箔粘贴在滚筒上,用于接收初纺纤维,滚筒转速为140r/min,制备得到初纺纤维;将所述初纺纤维放置烘箱中干燥2h,然后放置于坩埚中,以5℃/min升温至550℃保温30min,再以10℃/min升温至850℃,继续保温30min,最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
由图1中的图(a)表明实施例1制备的初纺纤维的XRD谱图中所有的衍射峰及衍射强度都与标准谱图(PDF#36-0019)中衍射峰的位置及强度匹配,表明所制备的初纺纤维没有杂质,具有较高的纯度;此外,制备的初纺纤维最强的衍射峰出现在(110)晶面表明初纺纤维为钙钛矿结构。图1中的图(b)中展示的是经过煅烧后的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可以看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直径分布均匀,并且每根锆钛酸钡纳米纤维都相互分离没有出现团聚的情况,有利于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在聚醚酰亚胺基体中均匀分散。经过煅烧后得到的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属于驰豫铁电体,具有较低的铁电损耗,同时介电常数较高,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并保持较低损耗。
实施例2:
将1.75g聚醚酰亚胺添加至5mL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50℃水浴条件下搅拌5h,直至得到透明的溶胶;
将透明的溶胶转移至10mL的注射器中,配合22号不锈钢针头进行静电纺丝,注射器的推注速度设置为1.5mL/h,纺丝时间为120min,纺丝电压设置为12kV,距离为20cm,控制纺丝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40%,收集到聚醚酰亚胺纤维;
将收集到的聚醚酰亚胺纤维用1mm厚的PTFE板和100μm厚的PET离型膜作为中间层,在温度为220℃,保温40min,压力为10MPa的热压条件下进行热压处理,然后随压机自然冷却,最后进行蒸镀电极处理,得到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
图2中的图(a)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聚醚酰亚胺纤维,由图2中的图(a)中分析可知,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没有出现串珠的现象,表明聚醚酰亚胺纤维具有优异的可纺性,适合大量的连续生产。图2中的图(b)为实施例2热压后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的断面图,通过断面可以看出薄膜致密,没有孔洞等缺陷,表明热压后的薄膜质量优良。
另外,图3中的图(a)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在室温和150℃时的极化曲线,图3中的图(b)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在室温和150℃时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由图3分析可知,实施例2中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具有优异的高温储能性能,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在150℃的条件下的储能效果也优于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且为聚丙烯储能性能的1.84倍。
实施例3
将1.75g聚醚酰亚胺添加至5mL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50℃水浴条件下搅拌5h,直至得到透明的溶胶;
将0.0412g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至所述溶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所述纺丝液中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体积含量为0.5vol%;
将所述纺丝液移至10mL的注射器中,配合22号不锈钢针头进行静电纺丝,注射器的推注速度设置为1.5mL/h,纺丝时间为120min,纺丝电压设置为12kV,距离为20cm,控制纺丝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40%,收集到混合纳米纤维;
将收集的混合纳米纤维用1mm厚的PTFE板和100μm厚的PET离型膜作为中间层,在温度为220℃,压力为10MPa的条件下热压处理40min,然后随压机自然冷却,最后进行蒸镀电极处理,得到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
由图4中的图(a)为实施例3添加0.5%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最大极化曲线,图4中的图(b)为实施例3添加0.5%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由图4分析可知,实施例3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储能性能,在150℃的温度条件下也远高于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效果,实施例3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为聚丙烯的1.92倍,说明添加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能明显提高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而提高其极化值,使其具有显著的储能密度。
实施例4:
将1.75g聚醚酰亚胺添加至5mL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50℃水浴条件下搅拌5h,直至得到透明的溶胶;
将0.083g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至所述溶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所述纺丝液中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体积含量为1vol%;
将所述纺丝液移至10mL的注射器中,配合22号不锈钢针头进行静电纺丝,注射器的推注速度设置为1.5mL/h,纺丝时间为120min,纺丝电压设置为12kV,距离为20cm,控制纺丝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40%,收集到混合纳米纤维;
将收集的混合纳米纤维用1mm厚的PTFE板和100μm厚的PET离型膜作为中间层,在温度为220℃,压力为10MPa的条件下热压处理40min,然后随压机自然冷却,最后进行蒸镀电极处理,得到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
由图5中的图(a)为实施例4添加1%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最大极化曲线,图5中的图(b)为实施例4添加1%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由图4分析可知,实施例3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储能性能,在150℃的温度条件下也远高于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效果,实施例3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为聚丙烯的2.2倍,说明添加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能明显提高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而提高其极化值,使其具有显著的储能密度。
实施例5:
将1.75g聚醚酰亚胺添加至5mL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50℃水浴条件下搅拌5h,直至得到透明的溶胶;
将0.253g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至所述溶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所述纺丝液中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体积含量为3vol%;
将所述纺丝液移至10mL的注射器中,配合22号不锈钢针头进行静电纺丝,注射器的推注速度设置为1.5mL/h,纺丝时间为120min,纺丝电压设置为12kV,距离为20cm,控制纺丝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40%,收集到混合纳米纤维;
将收集的混合纳米纤维用1mm厚的PTFE板和100μm厚的PET离型膜作为中间层,在温度为220℃,压力为10MPa的条件下热压处理40min,然后随压机自然冷却,最后进行蒸镀电极处理,得到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
由图6中的图(a)为实施例5添加3%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最大极化曲线,图6中的图(b)为实施例5添加3%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50℃条件下的储能性能以及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性能对比示意图。由图5分析可知,实施例4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储能性能,在150℃的温度条件下也远高于聚丙烯在70℃时的储能效果,实施例4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为聚丙烯的1.3倍,说明添加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后,能明显提高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而提高其极化值,使其具有显著的储能密度。
另外,图7中的图(a)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示意图,并从图中分析可知:实施例3-5中均添加了不同体积含量的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100Hz-106Hz的频率范围内都能保持稳定,变化幅度很低,并随着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含量的增加,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逐渐增加,由于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添加,有助于增加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偶极子增加,当施加外电场的情况下会获得更高的极化值,同时,随着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添加,锆钛酸钡和聚醚酰亚胺之间的界面增加,在电场的作用下界面极化的增强也会导致整体的极化值增加,进而有利于在相同的电场强度下获得更大的储能密度。另一方面,介电损耗具有与介电常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能在10Hz-106Hz范围内保持稳定,但介电损耗不随着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增长,介电损耗整体都保持较低水平,极低的介电损耗为储能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支持。
图8中的图(a)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25℃条件下的击穿性能测试韦伯分布示意图;图8中的图(b)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酰亚胺纤维薄膜、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中制备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在150℃条件下的击穿性能测试韦伯分布示意图。并由图8分析可知,击穿强度随着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含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在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量为1vol%时,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为564.32MV/m,但整体下降幅度较低,结合较高的介电常数有利于储能密度的提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锆钛酸钡纳米纤维;
将聚醚酰亚胺与有机溶剂混合,在水浴的条件下磁力搅拌,得到呈透明状的溶胶;
将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添加至所述溶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
将所述纺丝液放置注射器中,静电纺丝收集混合纳米纤维;
将所述混合纳米纤维放置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处理,得到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聚醚酰亚胺占所述有机溶剂的25%-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体积比,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占所述溶胶的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且所述锆钛酸钡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nm-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的温度为50℃-60℃,所述水浴的时间为5h-8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的推注速度为1.5mL/h-2.0mL/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纳米纤维时静电纺丝工艺的条件为:相对湿度为0-50%,温度为10℃-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中热压中间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薄板和PET离型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薄板的厚度为1mm,所述PET离型膜厚度为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处理的温度为200℃-250℃,所述热压处理的时间为30min-50min,所述热压处理的压力为10MPa-20MPa。
CN202110461717.6A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183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1717.6A CN113183570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1717.6A CN113183570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3570A true CN113183570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7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1717.6A Pending CN113183570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35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009A (zh) * 2021-11-07 2022-01-18 苏州热象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i/二氧化硅气凝胶膜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8229A (zh) * 2019-07-26 2019-10-2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包含正交分布一维纳米填料的电介质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10628152A (zh) * 2018-06-21 2019-12-31 清华大学 一种聚合物基复合电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8152A (zh) * 2018-06-21 2019-12-31 清华大学 一种聚合物基复合电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8229A (zh) * 2019-07-26 2019-10-2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包含正交分布一维纳米填料的电介质薄膜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009A (zh) * 2021-11-07 2022-01-18 苏州热象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i/二氧化硅气凝胶膜材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1303B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高储能密度聚合物基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i et al. Excellent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of polyetherimide filled by oriented nanofibers with optimized diameters
KR101668391B1 (ko) 단일 배향성 고밀도 탄소나노섬유펠트 및 상기 탄소나노섬유펠트를 포함하는 탄소나노섬유펠트 응용제품
CN107705985B (zh) 一种高储能效率铁电聚合物基电介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6127465A1 (zh) 一种高强聚丙烯腈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315834A (zh) 一种阵列式磁性还原氧化石墨烯-炭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684292A (zh) 一种离子导体陶瓷纤维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42464A (zh) 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66172A (zh) 一种梯度结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07791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5879B (zh) 一种高定向排布核壳结构纤维聚偏氟乙烯基复合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40231B (zh) 一种石墨烯/碳复合微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2996B (zh)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
CN111979609A (zh) 一种大直径石墨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Arbab et al. Optimum stabilization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polyacrylonitrile-based carbon nanofibers and their difference with carbon (micro) fibers
CN111575833A (zh) 一种含有温敏材料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623955B (zh) 柔性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7841A (zh) 一种各向异性纳米纤维聚偏氟乙烯基复合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3570A (zh) 一种高温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63717B (zh) 聚偏二氟乙烯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1586B (zh) 一种叠层结构铁电聚合物基电介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120608B (zh) 一种高储能聚丙烯电容薄膜生产工艺
CN112117133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隔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11916750B (zh) 增强型自支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8587007A (zh) 一种叠层结构铁电聚合物基电介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