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193A -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193A
CN113173193A CN202110417167.8A CN202110417167A CN113173193A CN 113173193 A CN113173193 A CN 113173193A CN 202110417167 A CN202110417167 A CN 202110417167A CN 113173193 A CN113173193 A CN 113173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mbing
assembly
locking
piec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71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193B (zh
Inventor
刘旭东
吴翠杰
李国强
王晓鹏
王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71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9/00Wheel guards; Bumper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 B61F19/04Bumpers or like collision guar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爬吸能装置,包括控制器、吸能组件、防爬组件、推动组件;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车体上;防爬组件的一端与吸能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推动组件与车体固定连接,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防爬组件相连接;且推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在车辆正常运行中,防爬组件折叠,使得防爬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的轴线相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得推动组件能够推动所述防爬组件实现伸出到位,使得防爬组件的轴线与吸能组件的轴线相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缓冲吸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防爬吸能装置是轨道车辆被动安全防护系统重要组成部件,通常将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在轨道车辆车体端部,其能够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发生大变形,从而能够吸收碰撞能量,降低碰撞事故的影响。同时,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两车辆上防爬吸能装置中防爬齿的啮合,能够防止爬车现象的产生,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轨道车辆使用的防爬吸能装置均为固定结构,当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到车体上之后,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动作。由于轨道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较低,所以在车辆正常运行过程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的空间(尤其是纵向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尤其是防爬吸能装置长度较大时,将占用大量车端空间,从而加大了车端系统设计的困难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包括:
控制器;
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车体上;
防爬组件,所述防爬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组件转动连接;
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与车体固定连接,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防爬组件相连接;且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在车辆正常运行中,所述防爬组件折叠,使得所述防爬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的轴线相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所述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推动组件能够推动所述防爬组件实现伸出到位,使得所述防爬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的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吸能组件包括,
吸能安装座,所述吸能安装座设置于车体上,且所述吸能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空腔;
加压件,所述加压件设置于所述吸能安装座的第一空腔内,且所述加压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防爬组件转动相接;
吸能件,所述吸能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加压件的另一端固定相接。
优选的,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加压辅助件,所述加压辅助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压件固定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吸能件相接。
优选的,所述防爬组件包括,
防爬杆,所述防爬杆的一端与所述加压件铰接;
防爬齿,所述防爬齿固定设置于所述防爬杆的另一端;
其中,在所述推动组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防爬杆能够绕所述加压件进行水平转动,实现所述防爬杆的伸出。
优选的,所述加压件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防爬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防爬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加压件与所述防爬杆之间设置有旋转销轴,所述旋转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使得所述加压件与所述防爬杆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车体上;
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固定件并排设置于车体上;
推动动力件,所述推动动力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接,其动力输出端朝向所述定滑轮处延伸;
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防爬组件相接,其另一端缠绕于所述定滑轮上且与所述推动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在所述推动动力件的作用下,使得柔性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防爬组件绕所述吸能组件转动,实现所述防爬组件的伸出。
优选的,所述加压件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的一端设置于车体上,其另一端朝向所述防爬组件处延伸;且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防爬组件伸出到位或折叠到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锁定组件伸出并锁定所述防爬组件。
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锁定动力件,所述锁定动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锁定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与锁定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朝向所述防爬组件处延伸;且在所述锁定动力件的作用下,实现对所述防爬组件的锁定。
优选的,所述加压件靠近所述防爬组件的一端设置有锁定导向孔,所述锁定导向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且在所述锁定动力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锁定件能够在所述锁定导向孔内来回滑动。
优选的,所述防爬组件与所述加压件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伸出锁定孔和折叠锁定孔,且所述伸出锁定孔与所述折叠锁定孔均与所述锁定件相对应设置;
在所述防爬组件伸出到位时,在所述锁定推动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能够插入所述伸出锁定孔内;在所述防爬组件折叠到位时,在所述锁定推动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插入所述折叠锁定孔内;使得所述防爬组件稳定的位于相应位置,实现对所述防爬组件的锁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防爬吸能装置,通过设置控制器与推动组件电连接,推动组件与防爬组件相接,同时,防爬组件与吸能组件之间转动连接。所以,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得推动组件能够推动防爬组件转动,使得防爬组件能够处于伸出或折叠的状态。由此,在车辆正常运行过程中,推动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防爬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的轴线相交;换言之,此时防爬组件处于折叠的状态,从而让出了车体前端的空间,有效的减小了防爬吸能装置对车端纵向空间的需求。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推动组件将防爬组件推出到位,从而使其实现防爬及吸能的作用。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保证防爬吸能装置能够正常实现防爬与吸能的前提下,使得防爬组件与吸能组件之间能够处于折叠状态,有效的减小了防爬吸能装置对车端纵向空间的需求,从而方便了车体结构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防爬吸能装置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防爬吸能装置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防爬吸能装置折叠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防爬吸能装置伸出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防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加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防爬吸能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车体;2、控制器;
3、吸能组件;31、吸能安装座;311、安装台;312、安装套;313、第一空腔;32、加压件;321、锁定导向孔;322、插接槽;323、第一连接孔;324、第二空腔;33、吸能件;331、限位凸缘;34、限位件;35、加压辅助件;
4、防爬组件;41、防爬杆;411、预留台阶;412、伸出锁定孔;413、第二连接孔;42、防爬齿;
5、推动组件;51、固定件;52、定滑轮;53、推动动力件;54、柔性连接件;
6、锁定组件;61、锁定动力件;62、锁定件;63、锁定安装座;7、旋转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防爬吸能装置,通过设置控制器与推动组件电连接,推动组件与防爬组件相接,同时,防爬组件与吸能组件之间转动连接。所以,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得推动组件能够推动防爬组件转动,使得防爬组件能够处于伸出或折叠的状态。由此,在车辆正常运行过程中,推动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防爬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的轴线相交;换言之,此时防爬组件处于折叠的状态,从而让出了车体前端的空间,有效的减小了防爬吸能装置对车端纵向空间的需求。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推动组件将防爬组件推出到位,从而使其实现防爬及吸能的作用。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保证防爬吸能装置能够正常实现防爬与吸能的前提下,使得防爬组件与吸能组件之间能够处于折叠状态,有效的减小了防爬吸能装置对车端纵向空间的需求,从而方便了车体结构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包括:
控制器2;
吸能组件3,所述吸能组件3设置于车体1上;
防爬组件4,所述防爬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组件3转动连接;
推动组件5,所述推动组件5与车体1固定连接,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防爬组件4相连接;且所述推动组件5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
其中,在车辆正常运行中,所述防爬组件4折叠,使得所述防爬组件4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3的轴线相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所述控制器2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推动组件5能够推动所述防爬组件4实现伸出到位,使得所述防爬组件4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3的轴线相重合。
如图1和图图2所示,控制器2设置于车体1上且位于吸能组件3的一侧。
吸能组件3包括吸能安装座31、加压件32和吸能件33。吸能安装座31设置于车体1上,且吸能安装座31上设置有第一空腔313。加压件32设置于吸能安装座31的第一空腔313内,且加压件32的一端穿过第一空腔313与防爬组件4转动相接;吸能件33穿过第一空腔313与加压件32的另一端固定相接。具体地说,吸能安装座31包括安装台311和安装套312,安装台31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车体1上,且安装台311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结构与安装套312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安装套312的一端能够插入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台311固定连接。安装套312上设置有上述第一空腔313,第一空腔313的结构与加压件32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加压件32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313内。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加压件32优选为杆状结构,且加压件32内设置有第二空腔324,加压件32优选为管状结构。同时,加压件32上设置有锁定导向孔321,锁定导向孔321与第二空腔相连通。进一步,加压件32的一端还设置有插接槽322,插接槽322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23;且插接槽322与锁定导向孔321的相接面为限位端面。本实施例中,吸能件33的一端插入安装座的第一空腔313内,且与加压件32相连接,其另一端朝向车体1内延伸;吸能件33为主要的吸能结构,其优选为膨胀管结构。
具体地说,安装座的第一空腔313内设置有限位槽,吸能件33的一端部设置有限位凸缘331,此限位凸缘331插入所述限位槽内,且加压件32的一端插入吸能件33内,从而使得吸能件33与加压件32相连接。进一步,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限位件34,限位件34的一端穿入安装套312的第一空腔313内且与限位凸缘331相卡接,由此对吸能件3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吸能件33朝向远离加压件3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吸能件33与加压件32之间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吸能组件3还包括加压辅助件35,加压辅助件35的一端与加压件32固定相接,其另一端与吸能件33相接。本实施例中,加压辅助件35优选为管状结构,且加压件32的一端插入加压辅助件35的官腔内,使得加压辅助件35与加压件32连接在一起;同时,加压辅助件35设置于吸能件33的腔体内。由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加压件32能够推动加压辅助件35诱发吸能件33进行变形,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吸能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加压辅助件35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官腔相贯通,且安装孔内设置有内螺纹。
防爬组件4包括防爬杆41和防爬齿42。防爬杆41的一端与加压件32铰接;防爬齿42固定设置于所述防爬杆41的另一端;其中,在推动组件5的推动作用下,使得防爬杆41能够绕加压件32进行水平转动,实现防爬杆41的伸出;同时通过转动防爬杆41也能够使得防爬组件4由伸出状态转化为折叠状态。其中,在车辆碰撞时防爬齿42可以相互啮合,从而防止爬车现象的产生。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防爬杆41的一端设置有预留台阶411,且此预留台阶41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13,同时,此预留台阶411与加压件32上的插接槽322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防爬杆41的预留台阶411能够插入插接槽322内。进一步,第二连接孔413与第一连接孔323相对应设置,且加压件32与防爬杆41之间设置有旋转销轴7,旋转销轴7穿过第一连接孔323和第二连接孔413,从而使得加压件32与防爬杆41之间实现转动连接。由此,在车辆碰撞时,推动组件5能够带动防爬杆41绕加压件32转动,直至预留台阶411的侧端面与限位端面相接触时,此时防爬件伸出到位,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防爬与吸能的作用,保障车辆及乘客的安全。当车辆正常运行时,可以人工转动防爬组件4使其处于折叠状态,从而让出了车体1前端的空间,有效的减小了防爬吸能装置对车端纵向空间的需求。进一步,防爬组件4与加压件32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伸出锁定孔412和折叠锁定孔,即防爬组件4的预留台阶411的侧端面上设置有伸出锁定孔412和折叠锁定孔。
如图3和图4所示,推动组件5与车体1固定连接,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防爬组件4相连接;且所述推动组件5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由此,在推动组件5的作用下,使得防爬组件4能够实现伸出与折叠。
本实施例中,推动组件5包括固定件51、定滑轮52、推动动力件53、柔性连接件54。固定件51设置于车体1上,定滑轮52与固定件51并排设置于车体1上;推动动力件53与固定件51固定相接,其动力输出端朝向定滑轮52处延伸;柔性连接件54的一端与防爬组件4相接,其另一端缠绕于定滑轮52上且与推动动力件53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在推动动力件53的作用下,使得柔性连接件54能够带动防爬组件4绕吸能组件3转动,从而实现防爬组件4的伸出与折叠。具体地说,固定件51通过螺栓固定于车体1上,定滑轮5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车体1上。同时,柔性连接件54优选为钢丝绳,且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使得钢丝绳的一端与推动动力件53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连接件使得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防爬齿42固定相接。本实施例中,推动动力件53优选为电动推杆。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器2将控制推动动力件53带动柔性连接件54运动,使得防爬杆41转动,直至与限位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为了使得防爬组件4能够稳定的处于伸出或折叠位置处,本实施例还设置了锁定组件6。锁定组件6设置于第二空腔内,锁定组件6的一端设置于车体1上,其另一端朝向防爬组件4处延伸,且锁定组件6与控制器2之间电连接。在所述防爬组件4伸出到位或折叠到位时,所述控制器2控制所述锁定组件6伸出并锁定所述防爬组件4。
具体地说,锁定组件6包括锁定动力件61和锁定件62。锁定动力件61设置于第二空腔内,且锁定动力件61与控制器2电连接,锁定件62的一端与锁定动力件61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朝向防爬组件4处延伸,且在锁定动力件61的作用下,实现对防爬组件4的锁定。更具体地说,锁定导向组件还包括锁定安装座63,锁定动力件61安装于锁定安装座63上。进一步,锁定安装座6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且锁定安装座63的结构与加压辅助件35的安装孔结构相配合,使得锁定安装座63设置于安装孔内,且通过螺纹进行连接。进一步,锁定件62的结构与锁定导向孔321的结构相配合,使得锁定件62能够在锁定导向孔321内来回滑动。同时,锁定件62的结构与防爬组件4上的伸出锁定孔412和折叠锁定孔的结构相配合,由此在防爬组件4伸出到位时,此时伸出锁定孔412与加压件32上的锁定导向孔321相连通,控制器2控制锁定动力件61动作,并推动锁定件62穿过锁定导向孔321并插入伸出锁定孔412内,直至锁定件62与旋转销轴7相接触,对防爬组件4起到锁定作用,使其能够稳定的位于伸出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起到防爬及吸能的作用。同时,在防爬组件4折叠完成时,此时折叠锁定孔与加压件32上的锁定导向孔321相连通,且控制器2控制锁定动力件61动作,并推动锁定件62穿过锁定导向孔321并插入折叠锁定孔内,直至锁定件62与旋转销轴7相接触,对防爬组件4起到锁定作用,使其能够稳定的位于折叠状态,从而让出了车体1前端的空间,有效的减小了防爬吸能装置对车端纵向空间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下面以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当司机或列车控制系统判断车辆即将发生碰撞事故时,该防爬吸能装置发出推出命令。在控制器2的作用下,将推出命令转化为锁定件62的解锁信号。即在控制器2的作用下,锁定动力件61带动锁定件62从折叠锁定孔内退出,从而解除对防爬组件4的锁定,然后将解锁完成的信号反馈至控制器2。然后,控制器2控制推动动力件53带动柔性连接件54缩回,使得防爬组件4绕加压件32进行转动,直至防爬组件4上的预留台阶411与加压件32的限位端面相接触时,此时防爬组件4伸出到位,即防爬组件4推出完成。此时,控制器2收到防爬组件4推出完成的信号,控制器2控制锁定动力件61将锁定件62推出,使得锁定件62朝向锁定导向孔321处移动,直至锁定件62伸入伸出锁定孔412内并与旋转销轴7相接触,从而实现防爬件的锁定。锁定件62锁定到位后,锁定件62将锁定完成信号反馈至控制器2,并由控制器2将推出完成信号反馈给司机室,表明该防爬吸能装置推出到位且具备防爬及吸能的功能。
当防爬组件4由伸出状态需转为折叠状态时,由司机或列车控制系统下达缩回命令,控制器2将缩回命令转换为锁定件62的解锁信号,即在控制器2的作用下,锁定动力件61带动锁定件62从伸出锁定孔412内退出,从而解除对防爬组件4的锁定,然后将解锁完成的信号反馈至控制器2。然后,控制器2控制推动动力件53伸出,由于柔性连接件54不能传递动力。所以此时需通过人工手动将防爬组件4转动至折叠状态,即完成防爬组件4的折叠。此时,控制器2收到防爬组件4折叠完成的信号,控制器2控制锁定动力件61将锁定件62推出,使得锁定件62朝向锁定导向孔321处移动,直至锁定件62伸入折叠锁定孔内并与旋转销轴7相接触,从而实现防爬件的锁定。锁定件62锁定到位后,锁定件62将锁定完成信号反馈至控制器2,并由控制器2将推出完成信号反馈给司机室,完成折叠操作。从而让出了车体1前端的空间,有效的减小了防爬吸能装置对车端纵向空间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爬吸能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Claims (10)

1.一种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
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车体上;
防爬组件,所述防爬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组件转动连接;
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与车体固定连接,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防爬组件相连接;且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在车辆正常运行中,所述防爬组件折叠,使得所述防爬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的轴线相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所述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推动组件能够推动所述防爬组件实现伸出到位,使得所述防爬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组件的轴线相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
吸能安装座,所述吸能安装座设置于车体上,且所述吸能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空腔;
加压件,所述加压件设置于所述吸能安装座的第一空腔内,且所述加压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防爬组件转动相接;
吸能件,所述吸能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加压件的另一端固定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加压辅助件,所述加压辅助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压件固定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吸能件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爬组件包括,
防爬杆,所述防爬杆的一端与所述加压件铰接;
防爬齿,所述防爬齿固定设置于所述防爬杆的另一端;
其中,在所述推动组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防爬杆能够绕所述加压件进行水平转动,实现所述防爬杆的伸出。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件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防爬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防爬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加压件与所述防爬杆之间设置有旋转销轴,所述旋转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使得所述加压件与所述防爬杆之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车体上;
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固定件并排设置于车体上;
推动动力件,所述推动动力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接,其动力输出端朝向所述定滑轮处延伸;
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防爬组件相接,其另一端缠绕于所述定滑轮上且与所述推动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在所述推动动力件的作用下,使得柔性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防爬组件绕所述吸能组件转动,实现所述防爬组件的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件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的一端设置于车体上,其另一端朝向所述防爬组件处延伸;且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防爬组件伸出到位或折叠到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锁定组件伸出并锁定所述防爬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锁定动力件,所述锁定动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锁定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与锁定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朝向所述防爬组件处延伸;且在所述锁定动力件的作用下,实现对所述防爬组件的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件靠近所述防爬组件的一端设置有锁定导向孔,所述锁定导向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且在所述锁定动力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锁定件能够在所述锁定导向孔内来回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爬组件与所述加压件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伸出锁定孔和折叠锁定孔,且所述伸出锁定孔与所述折叠锁定孔均与所述锁定件相对应设置;
在所述防爬组件伸出到位时,在所述锁定推动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能够插入所述伸出锁定孔内;在所述防爬组件折叠到位时,在所述锁定推动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插入所述折叠锁定孔内;使得所述防爬组件稳定的位于相应位置,实现对所述防爬组件的锁定。
CN202110417167.8A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Active CN113173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7167.8A CN113173193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7167.8A CN113173193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93A true CN113173193A (zh) 2021-07-27
CN113173193B CN113173193B (zh) 2023-03-31

Family

ID=7692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7167.8A Active CN113173193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19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27936B1 (ko) * 1998-11-16 2006-09-25 에너지 어브소옵션 시스템즈, 인코퍼레이티드. 자동차 감속 방법, 고속도로 충돌 쿠션 및 그 에너지 흡수요소
JP2008018849A (ja) * 2006-07-13 2008-01-31 Hitachi Ltd エネルギ吸収部材
CN204552595U (zh) * 2015-04-17 2015-08-12 佛山市顺德区万怡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多功能折叠梯用连接器
CN105292164A (zh) * 2015-10-16 2016-02-03 中南大学 伸缩式轨道车辆碰撞吸能装置
CN205022601U (zh) * 2015-10-13 2016-02-10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CN207470664U (zh) * 2017-10-31 2018-06-08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吸能装置
CN207466571U (zh) * 2017-10-31 2018-06-08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缓冲防撞装置
CN210416565U (zh) * 2019-07-11 2020-04-28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缓冲吸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27936B1 (ko) * 1998-11-16 2006-09-25 에너지 어브소옵션 시스템즈, 인코퍼레이티드. 자동차 감속 방법, 고속도로 충돌 쿠션 및 그 에너지 흡수요소
JP2008018849A (ja) * 2006-07-13 2008-01-31 Hitachi Ltd エネルギ吸収部材
CN204552595U (zh) * 2015-04-17 2015-08-12 佛山市顺德区万怡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多功能折叠梯用连接器
CN205022601U (zh) * 2015-10-13 2016-02-10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CN105292164A (zh) * 2015-10-16 2016-02-03 中南大学 伸缩式轨道车辆碰撞吸能装置
CN207470664U (zh) * 2017-10-31 2018-06-08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吸能装置
CN207466571U (zh) * 2017-10-31 2018-06-08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缓冲防撞装置
CN210416565U (zh) * 2019-07-11 2020-04-28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缓冲吸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93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3193B (zh)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CN101487374A (zh) 折叠式登车梯
CN104442905A (zh) 一种轨道车辆基础制动停放缸的缓解装置
CN112896224B (zh) 车钩及其锁定方法
US9616904B2 (en) Telescopic mechanism in telescopic hitch buffer device for use in high speed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CN110979351B (zh) 一种站台伸缩踏板的防撞缩回机构
CN214985368U (zh) 一种吸能铰接装置
CN210760667U (zh) 卷收器芯轴组件及安全带卷收器
US11753050B2 (en) Ascent aid on a rail vehicle
CN204264172U (zh) 一种轨道车辆基础制动停放缸的缓解装置
CN220535481U (zh) 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1227983Y (zh) 一种可以控制安全带释放距离的扭杆
CN211001240U (zh) 具有限力停止功能的卷收器芯轴组件及安全带卷收器
ES2871403T3 (es) Palanca de tensión para fijar las articulaciones de un vehículo ferroviario
CN205971180U (zh) 保险杠和车辆
CN215793121U (zh) 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汽车天窗导轨
CN212473652U (zh) 一种新能源车的传力结构
CN220615765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辊轴装置
CN105711526A (zh) 可伸缩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CN212605048U (zh) 一种碰撞溃缩踏板
CN216580417U (zh) 一种流动检测车车体
CN210680475U (zh) 一种卡车碰撞座椅后退装置
CN216331568U (zh) 可吸能上滑轨
CN212604961U (zh) 一种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14859U (zh) 车灯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CRRC Brake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