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467B - 端子座组 - Google Patents

端子座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467B
CN113169467B CN201980079061.2A CN201980079061A CN113169467B CN 113169467 B CN113169467 B CN 113169467B CN 201980079061 A CN201980079061 A CN 201980079061A CN 113169467 B CN113169467 B CN 113169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lock
pair
wall portion
hous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90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9467A (zh
Inventor
石井宽明
小川伊彦
河良葵魁
坂口贵司
国安裕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69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9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25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08Modular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5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7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wo blocks, e.g. by means of busbar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端子座组是沿着第一方向(X)连结多个端子座而成的,所述多个端子座分别具备外壳(20),所述外壳(20)具有第一壁部(21)和第二壁部(22),端子座组具备第一端子座(11)以及与第一端子座相邻的第二端子座(12)作为多个端子座,端子座组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40),该连结部件(40)夹持第一端子座(11)的外壳(20)的第一壁部(21)和第二端子座(12)的外壳(20)的第二壁部(22)进行连结保持。

Description

端子座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连结多个的端子座。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连结多个端子座单元而成的端子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27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所述端子座中,相邻的端子座单元通过将一个端子座单元的连结件插入另一个端子座单元的插入孔而连结。即,由于没有在相邻的端子座单元之间的连结以外保持多个端子座单元的连结的结构,因此,若因振动等而相邻的端子座单元之间的连结松动,则有时难以确保多个端子座单元的连结可靠性。
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相邻的端子座之间的连结可靠性的端子座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端子座组是沿着第一方向连结多个端子座而成的,所述多个端子座分别具备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壁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壁部,其中,作为所述多个端子座,所述端子座组具有第一端子座和与所述第一端子座相邻的第二端子座,所述端子座组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以夹持所述第一端子座的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座的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二壁部的方式进行连结保持。
发明效果
根据所述端子座组,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以夹持第一端子座的外壳的第一壁部和第二端子座的外壳的第二壁部的方式进行连结保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相邻的端子座之间更可靠地连结保持,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端子座组:能够确保相邻的端子座之间的连结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座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端子座组的端子座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突出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端子座组的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连结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图2的连结收纳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卸下连结部件的状态下的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2的端子座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2的端子座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的本公开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通过这些用语的含义来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为例示,并不意图对本公开、其应用物、或者其用途进行限制。而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与现实一致。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座组1具有在电连接的状态下沿着第一方向X连结起来的多个端子座。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端子座,端子座组1具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端子座11、第二端子座12以及第三端子座13。
另外,以下,将与第一方向X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Y,将与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Z。
如图2所示,各端子座11、12、13具有绝缘性的外壳20和配置于外壳20的内部的多个端子30。作为一个例子,各端子座11、12、13是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大小的插入连接式的端子座。另外,在图2中,仅示出了第一端子座11。
如图2所示,外壳20呈大致长方体状,具有:第一壁部21,其设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以及第二壁部22,其设置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从第一方向X观察,第一壁部21以及第二壁部22分别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在第一方向X上隔开间隔而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
第一壁部21具有突出部23,该突出部23从第一壁部21沿第一方向X朝向远离第二壁部22的方向突出。该突出部23由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件231构成,从第三方向Z观察,配置在通过后述的输入侧电源端子31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线L1(图1所示)的附近。在该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3设置于第一壁部21的外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即,图2的上端)。第二壁部22具有第一贯通孔24,该第一贯通孔24配置在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附近,在第一方向X上贯通第二壁部22。突出部23及第一贯通孔24分别配置在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线L2(图2所示)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端子30在第二方向Y(即外壳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各设置有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0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的区域,呈沿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延伸的格子状分别配置有8个端子30。
各端子30包括输入侧电源端子31和输出侧电源端子32。输入侧电源端子31和输出侧电源端子32分别沿着外壳20的第二壁部22配置,构成为能够分别连接输入侧电源线2和输出侧电源线3(均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输入侧电源端子31以及输出侧电源端子32分别沿着外壳20的第二方向Y的上侧的区域的第二壁部22配置。
如图3所示,各端子30分别独立地收纳于在外壳20的内部设置的多个收纳部(未图示)。各收纳部经由在第三方向Z上开口的2个开口部25、26而与外壳20的外部连通。一个开口部25构成为能够供电线的导体部(未图示)插拔。另外,另一个开口部26构成为能够供长条的工具(例如,一字旋具)插拔。另外,在图3中,仅示出了第一端子座11。
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座11的突出部23插入于第二端子座12的第一贯通孔24,在从第三方向Z(即,图1的纸面贯通方向)观察时,与连接于收纳有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收纳部的开口部25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其结果是,突出部23作为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第二端子座12的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的妨碍部件发挥功能。另外,第二端子座12的突出部23插入于第三端子座13的第一贯通孔24,作为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第三端子座13的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的妨碍部件发挥功能。即,第一贯通孔24构成为能够插入妨碍部件。
另外,如图2所示,外壳20具有:突起27,其设置于第一壁部21,与突出部23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第二贯通孔28,其设置于第二壁部22,与第一贯通孔24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突起27设置于第一壁部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即,图2的下端),第二贯通孔28设置于第二壁部2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突起27和第二贯通孔28分别配置在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线L3(图2所示)上。
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座11的突起27被压入于第二端子座12的第二贯通孔28,由此,第一端子座11与第二端子座12连结起来。另外,第二端子座12的突起27被压入于第三端子座13的第二贯通孔28,由此,第一端子座11与第二端子座12连结起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3构成为被压入于第一贯通孔24,由突出部23和突起27构成一对压入突起,由第一贯通孔24和第二贯通孔28构成一对压入孔。即,突出部23兼作压入突起。
另外,如图2所示,外壳20具有工具用槽211,该工具用槽211从第一壁部21的第三方向Z的一个边缘(即,第一壁部21的、外壳20的开口部25、26开口一侧的边缘)起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2个工具用槽211在第二方向Y上分别配置于突出部23与突起27之间且突出部23以及突起27的附近。
如图3所示,各工具用槽211具有与相邻的端子座对置的底面212,构成为能够插入长条的工具(例如,一字旋具)。各工具用槽211的底面212以随着从第三方向Z的一个边缘朝向另一个边缘而接近相邻的端子座的方式倾斜。
根据所述端子座11、12、13,外壳20具有:突出部23,其从第一壁部21沿第一方向X朝向远离第二壁部22的方向突出,作为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的妨碍部件发挥功能;以及贯通孔24,其配置于第二壁部22的输入侧电源线2的附近,在第一方向X上贯通第二壁部22而能够供妨碍部件插入。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若将第一端子座11、第二端子座12以及第三端子座13沿着第一方向连结,则借助第一端子座11的突出部23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第二端子座12的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借助第二端子座12的突出部23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第三端子座13的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如下端子座11、12、13:在以电连接的状态连结多个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向电源端子31的误连接。
另外,根据所述端子座组1,能够借助所述端子座11、12、13实现能够防止向电源端子31的误连接的端子座组1。
另外,第一端子座11的外壳20具有在第一壁部21的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压入突起23、27,第二端子座12的外壳20具有设置于第二壁部22并在第一方向X上贯通第二壁部22的一对压入孔24、28,一对压入突起23、27分别构成为能够分别压入于一对压入孔24、28,一对压入突起23、27中的任一方兼作突出部23。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可靠地保持端子座组1的相邻的端子座11、12之间的连结。
另外,第一端子座11的外壳20具有工具用槽211,该工具用槽211从第一壁部21的与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第三方向Z的一个边缘起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能够供长条的工具插入。通过这样的结构,例如,通过在端子座组1的第一端子座11的各工具用槽211中插入长条工具,能够容易地解除相邻的端子座11、12、13之间(例如,第一端子座11和与第一端子座11相邻的第二端子座12之间)的连结。
另外,工具用槽211具有底面212,该底面212与第二端子座12对置且以随着从第三方向Z的一个边缘朝向另一个边缘而接近第二端子座12的方式倾斜。通过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使用长条工具,更容易地解除端子座组1的相邻的端子座11、12、13之间(例如,第一端子座11和与第一端子座11相邻的第二端子座12之间)的连结。
而且,如图1所示,端子座组1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40,该连结部件40对相邻的端子座11、12、13进行连结保持。在该实施方式中,端子座组1具有4个连结部件40。4个连结部件40中的2个连结部件40在第二方向Y的两端分别夹持第一端子座11的外壳20的第一壁部21和第二端子座12的外壳20的第二壁部22。另外,4个连结部件40中的剩余2个连结部件40在第二方向Y的两端分别夹持第二端子座12的外壳20的第一壁部21和第三端子座13的外壳20的第二壁部22。
详细而言,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结部件40具有:一对板状的臂部41,它们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延伸,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以及连接部42,其将一对臂部41连接。各臂部41分别具有连结突起43,该连结突起43设置在一对臂部41的延伸方向上离连接部42远的一侧的端部。
各连结突起43呈大致半圆柱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各连结突起43中的一方收纳于后述的第一端子座11以及第二端子座12的第一收纳孔213,各连结突起43中的另一方收纳于后述的第二端子座12以及第三端子座13的第二收纳孔214。通过将各连结突起43收纳于第一收纳孔213以及第二收纳孔214,限制连结部件40向第二方向Y的移动。
如图3所示,各端子座11、12、13的外壳20具有:能够分别收纳连结部件40的各连结突起43的第一收纳孔213及第二收纳孔214;和将连结部件40的各连结突起43向各收纳孔213、214引导的第一收纳槽215及第二收纳槽216。
第一收纳槽215设置于第一壁部21的与第二壁部22对置的面,从第一壁部21的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第一收纳孔213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收纳槽215从设置于第一壁部21的第二方向Y上的靠近第一收纳孔213一侧的边缘的缺口217沿着第二方向Y朝向第一收纳孔213延伸。第二收纳槽216设置于第二壁部22的与第一壁部21对置的面,从第二壁部22的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第二收纳孔214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收纳槽216从设置于第二壁部22的第二方向Y的靠近第二收纳孔214一侧的边缘的缺口218沿着第二方向Y朝向第二收纳孔214延伸。
在第一收纳槽215中收纳连结部件40的一对臂部41中的一方,在第二收纳槽216中收纳连结部件40的一对臂部41中的另一方。由此,连结部件40向第三方向Z的移动被限制。
另外,如图2所示,各端子座11、12、13的外壳20分别具有收纳连结部件40的连结收纳部50。在该实施方式中,各端子座11、12、13的外壳20分别具有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配置的2个连结收纳部50。各连结收纳部50设置于第三方向Z上的外壳20的开口部25、26开口一侧的端部,与外壳20的第一壁部21相邻地配置。另外,图2表示在第一端子座11的连结收纳部50收纳有连结部件40的状态。
详细而言,如图6以及图7所示,连结收纳部50具有:一对第一凹部51,它们能够分别收纳连结部件40的一对臂部;以及第二凹部52,其配置在一对第一凹部51之间,能够收纳连结部件40的连接部42。
各第一凹部51呈大致长方体状,具有沿第一方向X及第三方向Z延伸的大致L字状的开口部511。在各第一凹部51的开口部511分别连接有第一壁部21的工具用槽211。在各第一凹部51的第二方向Y上相互对置的内表面设置有在第一方向X上呈轨道状延伸的槽53。各槽53具有大致半圆状,构成为能够收纳连结部件40的各臂部41的连结突起43。
第二凹部52具有:收纳连结部件40的连接部42的凹部主体521;和倾斜面522,其从凹部主体521向与一对第一凹部51的排列方向(即,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52具有从凹部主体521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分别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的2个倾斜面522。
各倾斜面522随着远离凹部主体521而向远离凹部主体521的底面的方向(即图6及图7中的第三方向Z朝上)倾斜。借助各倾斜面522,能够将长条的工具(例如,一字旋具)引导至连结部件40的连接部42与凹部主体521之间,因此,收纳于连结收纳部50的连结部件40的拆卸变得容易。
根据所述端子座组1,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40,该连结部件40以夹持第一端子座11的外壳20的第一壁部21和第二端子座12的外壳20的第二壁部22的方式进行连结保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相邻的端子座11、12、13之间更可靠地连结保持,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端子座组1:能够确保相邻的端子座11、12、13之间的连结可靠性。
另外,连结部件40具有:一对板状的臂部41,它们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延伸,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以及连接部42,其将一对臂部41连接。各臂部41具有连结突起43,该连结突起43设置于一对臂部41的延伸方向上离连接部42远的一侧的端部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第一端子座11的第一壁部21及第二端子座12的第二壁部22分别具有收纳有各臂部41的连结突起43的第一收纳孔213及第二收纳孔214。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限制连结部件40的移动而防止连结部件40的意外脱落。
另外,第一端子座11的第一壁部21具有第一收纳槽215,该第一收纳槽215设置于与第二壁部22对置的面,从第一壁部21的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第一收纳孔213延伸,收纳连结部件40的一对臂部41中的一方。第二端子座12的第二壁部22具有第二收纳槽216,该第二收纳槽216设置于与第一壁部21对置的面,从第二壁部22的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第二收纳孔214延伸,收纳连结部件40的一对臂41中的另一方。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限制连结部件40的移动而防止连结部件40的意外脱落。
另外,第一端子座11的外壳20以及第二端子座12的外壳20分别具有收纳连结部件40的连结收纳部50。通过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将不使用的连结部件40收纳于连结收纳部50,因此能够防止连结部件40的丢失。
另外,连结收纳部50具有:一对第一凹部51,它们能够分别收纳一对臂部41;以及第二凹部52,其配置在一对第一凹部51之间,能够收纳连接部42。第二凹部52具有:收纳连接部42的凹部主体521;和倾斜面522,其从凹部主体521沿着与一对第一凹部51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随着远离凹部主体521而向远离凹部主体521的底面的方向倾斜。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长条的工具(例如,一字旋具)引导至连结部件40的连接部42与凹部主体521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卸下收纳于连结收纳部50的连结部件40。
另外,突出部23不限于由1个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件构成的情况。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由2个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件231、232(即,第一突出部件231及第二突出部件232)构成。其结果是,突出部23作为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并且妨碍输出侧电源线3相对于输出侧电源端子32的连接的妨碍部件发挥功能。另外,第二突出部件232配置在通过输出侧电源端子32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线L4(图1所示)的附近。另外,在第二壁部22,除了与第一突出部件231对应的大致圆形的贯通孔241之外,还设置有与第二突出部件232对应的大致圆形的贯通孔242。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实现如下端子座11、12、13:在以电连接的状态连结多个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向电源端子31的误连接。
各突出部件231、232既可以是相同的形状以及大小,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以及大小。另外,各突出部件231不限于大致圆柱形状,也可以是大致棱柱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
另外,如图9所示,突出部23也可以由第三突出部件233构成,该第三突出部件233作为同时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以及输出侧电源线3相对于输出侧电源端子32的连接这双方的妨碍部件发挥功能。在图9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大致矩形板状的第三突出部件233。另外,第三突出部件233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分别配置于假想直线L1、L3的附近。另外,在第二壁部22设置有与第三突出部件233对应的大致矩形状的贯通孔243。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实现如下端子座11、12、13:在以电连接的状态连结多个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向电源端子31的误连接。
即,突出部23只要至少作为妨碍输入侧电源线2相对于输入侧电源端子31的连接的妨碍部件发挥功能即可,能够根据端子座组1的设计等采用任意的形状、大小以及结构。
各端子座11、12、13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只要具备具有第一壁部21和第二壁部22的外壳20、以及配置于外壳20的内部的输入侧电源端子31和输出侧电源端子32,则能够根据端子座组1的设计等任意地构成。另外,各端子座11、12、13也可以在相互连结时处于非电连接状态。
连结部件40具有C字状,能够以夹持端子座(例如第一端子座11)的第一壁部21和与该端子座相邻的端子座(例如第二端子座12)的第二壁部22的方式进行连结保持即可,能够根据端子座组1的设计等任意地构成。
连结收纳部50只要能够收纳连结部件40即可,能够根据端子座组1的设计等任意地构成。
可以省略连结收纳部50、收纳孔213、214及收纳槽215、216。
突出部23无需兼作压入突起,也可以另外设置压入突起。
可以省略突出部23和突起27(即,一对压入突起)、贯通孔24、28(即,一对压入孔)和工具用槽211。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对本公开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也标注附图标记进行记载。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端子座组1是沿着第一方向X连结多个端子座11、12、13而成的,所述多个端子座11、12、13分别具备外壳20,该外壳20具有:设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的第一壁部2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的第二壁部22,其中,作为所述多个端子座11、12、13,所述端子座组1具有第一端子座11和与所述第一端子座11相邻的第二端子座12,端子座组1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40,该连结部件40以夹持所述第一端子座11的所述外壳20的所述第一壁部21和所述第二端子座12的所述外壳20的所述第二壁部22的方式进行连结保持。
根据第一方式的端子座组1,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40,该连结部件40以夹持第一端子座11的外壳20的第一壁部21和第二端子座12的外壳20的第二壁部22的方式进行连结保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相邻的端子座11、12、13之间更可靠地连结保持,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端子座组1:能够确保相邻的端子座11、12、13之间的连结可靠性。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端子座组1中,所述连结部件40具有:一对板状的臂部41,它们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延伸,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和将所述一对臂部41连接的连接部42,所述一对臂部41分别具有连结突起43,该连结突起43设置在一对臂部41的延伸方向上离所述连接部42远的一侧的端部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端子座11的所述第一壁部2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座12的所述第二壁部22分别具有收纳所述一对臂部41各自的所述连结突起43的第一收纳孔213及第二收纳孔214。
根据第二方式的端子座组1,能够限制连结部件40的移动而防止连结部件40的意外脱落。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端子座组1中,所述第一端子座11的所述第一壁部21具有第一收纳槽215,该第一收纳槽215设置于与所述第二壁部22对置的面,从所述第一壁部21的与所述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收纳孔213延伸,收纳述连结部件40的所述一对臂部41中的一方,所述第二端子座12的所述第二壁部22具有第二收纳槽216,该第二收纳槽216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壁部21对置的面,从所述第二壁部22的与所述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收纳孔214延伸,收纳述连结部件40的所述一对臂部41中的另一方。
根据第三方式的端子座组1,能够限制连结部件40的移动而防止连结部件40的意外脱落。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端子座组1中,所述第一端子座11的所述外壳20具有在所述第一壁部21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压入突起23、27,所述第二端子座12的所述外壳20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22并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贯通所述第二壁部22的一对压入孔24、28,所述一对压入突起23、27分别构成为能够分别压入于所述一对压入孔24、28。
根据第四方式的端子座组1,能够更可靠地保持端子座组1的相邻的端子座11、12、13之间的连结。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端子座组1中,所述第一端子座11的所述外壳20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座12的所述外壳20分别具有收纳所述连结部件40的连结收纳部50。
根据第五方式的端子座组1,例如能够将不使用的连结部件40收纳于连结收纳部50,因此能够防止连结部件40的丢失。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端子座组1中,所述连结部件40具有:一对臂部41,它们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延伸,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将所述一对臂部连接的连接部42,所述连结收纳部50具有:能够分别收纳所述一对臂部41的一对第一凹部51;和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凹部51之间,能够收纳述连接部42的第二凹部52,所述第二凹部52具有:收纳所述连接部42的凹部主体521;和倾斜面522,其从所述凹部主体521沿着与所述一对第一凹部51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随着远离所述凹部主体521而向远离所述凹部主体521的底面的方向倾斜。
根据第六方式的端子座组1,例如能够将长条的工具(例如,一字旋具)引导至连结部件40的连接部42与凹部主体521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拆卸收纳于连结收纳部50的连结部件40。
另外,通过适当组合所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能够发挥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能够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者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者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能够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本公开参照附图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充分的记载,但对于熟练该技术的人来说,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修正。应该理解为这样的变形、修正只要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公开的范围,就包含在其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端子座以及端子座组例如能够用于控制盘的温度调节器。
标号说明
1 端子座组
2 输入侧电源线
3 输出侧电源线
11、12、13 端子座
20 外壳
21 第一壁部
211 工具用槽
212 底面
213、214 收纳孔
215、216 收纳槽
217、218 缺口
22 第二壁部
23 突出部
231、232、233突出部件
24、241、242、243 贯通孔
25、26 开口部
27 突起
28 贯通孔
30 端子
31 输入侧电源端子
32 输出侧电源端子
40 连结部件
41 臂部
42 连接部
43 连结突起
50 连结收纳部
51 第一凹部
511 开口部
52 第二凹部
521 凹部主体
522 倾斜面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第三方向
L1~L4 假想直线

Claims (7)

1.一种端子座组,其是沿着第一方向连结多个端子座而成的,所述多个端子座分别具备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壁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壁部,其中,
作为所述多个端子座,所述端子座组具有第一端子座和与所述第一端子座相邻的第二端子座,
所述端子座组具备C字状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以夹持所述第一端子座的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座的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二壁部的方式进行连结保持,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
一对板状的臂部,它们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延伸,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和
将所述一对臂部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一对臂部分别具有连结突起,该连结突起设置于所述一对臂部的延伸方向上离所述连接部远的一侧的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
所述第一端子座的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座的所述第二壁部分别具有收纳所述一对臂部各自的所述连结突起的第一收纳孔及第二收纳孔,
所述第一端子座的所述第一壁部具有第一收纳槽,该第一收纳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二壁部对置的面,从所述第一壁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收纳孔延伸,收纳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一对臂部中的一方,
所述第二端子座的所述第二壁部具有第二收纳槽,该第二收纳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壁部对置的面,从所述第二壁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收纳孔延伸,收纳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一对臂部中的另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座组,其中,
所述第一收纳槽从所述第一壁部的与所述第二壁部对置的面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壁部的方向凹进,
所述第二收纳槽从所述第二壁部的与所述第一壁部对置的面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壁部的方向凹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座组,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座的所述外壳具有在所述第一壁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压入突起,
所述第二端子座的所述外壳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所述第二壁部的一对压入孔,
所述一对压入突起分别构成为能够分别压入于所述一对压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座组,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座的所述外壳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座的所述外壳分别具有收纳所述连结部件的连结收纳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座组,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座的所述外壳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座的所述外壳分别具有收纳所述连结部件的连结收纳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座组,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
板状的一对臂部,它们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延伸,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和
将所述一对臂部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连结收纳部具有:
能够分别收纳所述一对臂部的一对第一凹部;和
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凹部之间且能够收纳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具有:
收纳所述连接部的凹部主体;和
倾斜面,其从所述凹部主体沿着与所述一对第一凹部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随着远离所述凹部主体而向远离所述凹部主体的底面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座组,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
板状的一对臂部,它们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延伸,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和
将所述一对臂部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连结收纳部具有:
能够分别收纳所述一对臂部的一对第一凹部;和
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凹部之间且能够收纳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具有:
收纳所述连接部的凹部主体;和
倾斜面,其从所述凹部主体沿着与所述一对第一凹部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随着远离所述凹部主体而向远离所述凹部主体的底面的方向倾斜。
CN201980079061.2A 2018-12-14 2019-12-06 端子座组 Active CN113169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4669 2018-12-14
JP2018234669A JP7001047B2 (ja) 2018-12-14 2018-12-14 端子台
PCT/JP2019/047838 WO2020121969A1 (ja) 2018-12-14 2019-12-06 端子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467A CN113169467A (zh) 2021-07-23
CN113169467B true CN113169467B (zh) 2023-04-21

Family

ID=71076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9061.2A Active CN113169467B (zh) 2018-12-14 2019-12-06 端子座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21135A1 (zh)
EP (1) EP3876354A4 (zh)
JP (1) JP7001047B2 (zh)
KR (1) KR102572554B1 (zh)
CN (1) CN113169467B (zh)
WO (1) WO2020121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2309B2 (ja) * 2018-12-14 2021-11-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および端子台セ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21424B1 (fr) * 1987-10-02 1992-12-31 Merlin Gerin Dispositif mecanique d'assemblage avec autocentrage de modules d'appareillage electrique
DE4402002B4 (de) * 1994-01-18 2005-10-27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A-Module/ für einen Datenbus
US5839922A (en) * 1997-03-24 1998-11-24 Ortronics, Inc. 110 wiring block interlock and interlocked blocks utilizing such
JP2000231950A (ja) 1999-02-12 2000-08-22 Nitto Electric Works Ltd 端子台
JP2002305828A (ja) * 2001-04-03 2002-10-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の固定構造
DE102007033942B4 (de) * 2007-07-19 2009-08-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Klemme
US7553199B2 (en) * 2007-07-31 2009-06-30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 Manufacturing, Inc. Modular terminal block
JP5666232B2 (ja) 2010-10-01 2015-0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DE102014101528A1 (de) * 2014-02-07 2015-08-1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Wabenbaustein und Rangierwabe
JP6784483B2 (ja) 2015-07-24 2020-11-11 東朋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用端子台および端子台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76354A4 (en) 2022-08-03
EP3876354A1 (en) 2021-09-08
WO2020121969A1 (ja) 2020-06-18
JP2020095915A (ja) 2020-06-18
KR20210073585A (ko) 2021-06-18
KR102572554B1 (ko) 2023-08-30
US20220021135A1 (en) 2022-01-20
JP7001047B2 (ja) 2022-01-19
CN113169467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2831A (zh) 能够以优良空间效率实现电路板之间连接的连接器
CN110277659B (zh) 连接件以及插座
EP256854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2353873B1 (ko) 전원 커넥터 및 전원 커넥터 장치
CN110277689B (zh) 可动连接器
KR100621392B1 (ko) 간단한 구조의 소형 커넥터
CN113169467B (zh) 端子座组
US10622743B2 (en) Terminal module with a conductive obliquely wound coil spring held against an electrical contact member and connector having such a terminal module
CN113169468B (zh) 端子座及端子座组
CN112563774B (zh) 连接器
JP201913382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KR101305321B1 (ko) 플로팅 커넥터
EP3940736A1 (en) Terminal block
CN110168819B (zh) 接头连接器
CN112563780A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US20200083632A1 (en) Connector
JP20190038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4600321B (zh) 连接器
WO2013001747A1 (en) Connector
TW202027353A (zh) 中繼連接器
KR20230117507A (ko) 소켓
JP2020095829A (ja) 端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端子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