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5401A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5401A
CN113165401A CN201980081253.7A CN201980081253A CN113165401A CN 113165401 A CN113165401 A CN 113165401A CN 201980081253 A CN201980081253 A CN 201980081253A CN 113165401 A CN113165401 A CN 113165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artridge
ink ribbon
peripheral wall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12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5401B (zh
Inventor
石本章雄
佐佐木泰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6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5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embossing, e.g. for making matrices for stereotypes
    • B41J3/38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embossing, e.g. for making matrices for stereotypes of tapes, e.g. tape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伴随着油墨色带的收卷的进展而产生的墨盒的重心的移动量降低的墨盒。墨盒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中,墨盒具备:压纸辊;放卷芯,其卷绕有油墨色带;收卷芯,其供从放卷芯被放卷出的油墨色带收卷,在从与放卷芯的旋转轴以及收卷芯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放卷芯以及收卷芯以至少一部分与穿过压纸辊的中心并在墨盒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上的墨盒。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一种具备带驱动辊、卷绕有油墨色带的色带卷轴、和供从色带卷轴被放卷出的油墨色带收卷的色带收卷卷轴的带盒。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44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的带盒中,色带收卷卷轴被设置于从穿过带驱动辊的中心和色带卷轴的中心的假想直线偏离的位置处。因此,伴随着油墨色带的收卷的进展,带盒的重心会在相对于假想直线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即,作为重量物的带驱动辊被设置于从重心的移动方向的延长线上脱离的位置。因此,带盒的重力的移动量变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墨盒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墨盒具备:压纸辊;放卷芯,其卷绕有油墨色带;收卷芯,其供从放卷芯被放卷出的油墨色带收卷,在从与放卷芯的旋转轴以及收卷芯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放卷芯以及收卷芯以至少一部分与穿过压纸辊的中心并在墨盒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到安装有带墨盒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图。
图3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到安装有色带墨盒的状态下的带印刷装置的图。
图4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到带印刷装置的图。
图5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到色带墨盒的图。
图6为色带墨盒的立体图。
图7为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到色带墨盒的图。
图8为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到色带部近前侧外壳的图。
图9为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到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的图。
图10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以去除了色带部近前侧外壳、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以及滑动板的方式而观察到滑动板移动至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的色带墨盒的图。
图11为用于对带印刷装置在色带墨盒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的状态下所实施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2为表示色带墨盒中的第二压纸辊、第二放卷芯以及第二收卷芯的配置的图。
图13为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到带墨盒的图。
图14为带墨盒的立体图。
图15为从安装方向纵深侧观察到带墨盒的图。
图16为用于对带印刷装置在带墨盒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的状态下所实施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以下附图中的方向进行定义。将带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Z方向和X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设为Y方向。关于Z方向,将下方向或者重力方向设为-Z方向,将上方向设为+Z方向。关于Y方向,将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其相反方向设为-Y方向。在图1中,将安装部罩5的旋转轴侧设为+Y方向。关于X方向,将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且将其相反方向设为-X方向。在图1中,将俯视观察时的右侧设为+X方向。另外,这些方向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确定的方向,当然并未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
[带印刷装置、带墨盒、色带墨盒的概要]
基于图1至图3来对带印刷装置1、带墨盒101以及色带墨盒201的概要进行说明。在带印刷装置1中,择一地安装有带墨盒101和色带墨盒201。
如图2所示,在带墨盒101中收纳有第一印刷带103和第一油墨色带105。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中的状态下,带印刷装置1在对被收纳于带墨盒101中的第一印刷带103以及第一油墨色带105进行运送的同时,在第一印刷带103上实施印刷。
如图3所示,在色带墨盒201中收纳有第二油墨色带205。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中的状态下,向带印刷装置1导入从被设置在带印刷装置1外的带辊401被放卷出的第二印刷带403。带印刷装置1在对被导入的第二印刷带403和被收纳于色带墨盒201中的第二油墨色带205进行运送的同时,在第二印刷带403上实施印刷。
另外,虽然未使用状态的带辊401上的第二印刷带403的长度以及被收纳于未使用状态的色带墨盒201中的第二油墨色带205的长度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被收纳于未使用状态的带墨盒101中的第一印刷带103的长度以及第一油墨色带105的长度相比而较长。因此,例如在一次性地制作出大量的标签的情况下,安装有色带墨盒201。
[带印刷装置]
基于图4来对带印刷装置1进行说明。带印刷装置1具备装置外壳3、安装部罩5、和墨盒安装部7。装置外壳3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装置外壳3上,于+X侧的面上设置有从带辊401被放卷出的第二印刷带403用的装置侧带导入口9,且在-X侧的面上设置有带墨盒101和色带墨盒201所共用的装置侧带排出口11。装置侧带导入口9将第二印刷带403从装置外壳3外导入装置外壳3内。装置侧带排出口11将被导入的第二印刷带403向装置外壳3外排出。此外,装置侧带排出口11将从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中的带墨盒101被送出的第一印刷带103向装置外壳3外排出。装置侧带导入口9以及装置侧带排出口11被形成为在Z方向上延伸的狭缝状。此外,在带印刷装置1内的带运送路径上,将第二印刷带403从装置侧带导入口9朝向装置侧带排出口11的方向设为下游,且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上游。
在装置外壳3上,设置有对装置侧带导入口9和墨盒安装部7进行连接的带导入通道13。此外,在装置外壳3上,设置有对墨盒安装部7和装置侧带排出口11进行连接的带排出通道15。带导入通道13以及带排出通道15被形成为+Z侧被开放的槽状。在带排出通道15上设置有剪切器17。剪切器17在带排出通道15上将第一印刷带103或第二印刷带403切断。
安装部罩5对墨盒安装部7进行开闭。在安装部罩5的内侧的面上,设置有第一按压突起19、第二按压突起20、第三按压突起21、第四按压突起22、第五按压突起23、和第六按压突起24。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安装部罩5的外侧的面上设置有键盘以及显示器。键盘受理字符串等印刷信息、或印刷执行等各种指示的输入操作。显示器除了显示从键盘被输入的印刷信息以外,还对各种信息进行显示。显示器具有成为铰链的转动轴,并且以能够收纳于安装部罩5中的方式而被构成。在显示器被收纳于安装部罩5内时,显示器的显示面与键盘对置。带印刷装置1在键盘受理印刷执行的输入操作时,基于从键盘被输入的印刷信息而执行印刷处理。另外,带印刷装置1也可以为代替键盘以及显示器而具备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等输入显示单元的结构。此外,带印刷装置1也可以为基于从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外部装置接收到的印刷数据以及指令而执行印刷处理的结构。换言之,也可以构成将带印刷装置1和作为操作终端的外部装置组合在一起后获得的印刷系统。在设为能够与这些外部装置连接的结构时,键盘以及显示器既可以设置在带印刷装置1上,也可以不设置在带印刷装置1上。
墨盒安装部7被形成为+Z侧被开放的凹状。在此,将墨盒安装部7的内周面中的-X侧的内周面称为第一安装内周面25。将从第一安装内周面25的-Y侧的端部起向+X侧延伸的内周面称为第二安装内周面27。将从第二安装内周面27的+X侧的端部起向+Y侧延伸的内周面称为第三安装内周面29。将第三安装内周面29的+Y侧的端部起向-X侧延伸的内周面称为第四安装内周面31。将从第四安装内周面31的-X侧的端部起向+Y侧延伸的内周面称为第五安装内周面33。将从第五安装内周面33的+Y侧的端部起向-X侧延伸的内周面称为第六安装内周面35。第六安装内周面35的-X侧的端部与第一安装内周面25的+Y侧的端部相连。带导入通道13的下游端在第四安装内周面31上开口。带排出通道15的上游端在第一安装内周面25上开口。
在墨盒安装部7的底面、即作为-Z侧的面的安装底面37上,从-X侧起向+Z侧依次突出设置有压纸辊轴39、第一收卷轴43、第一放卷轴41、第二放卷轴45、第二收卷轴47。
压纸辊轴39与第一放卷轴41、第一收卷轴43、第二放卷轴45以及第二收卷轴47相比而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的突出量较大。压纸辊轴39在带墨盒101或者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中时被插穿于后文叙述的第一压纸辊109或第二压纸辊203中,并对带墨盒101或色带墨盒201的安装进行引导。另外,在下文中,将带墨盒101以及色带墨盒201的安装方向简称为“安装方向”,安装方向与压纸辊轴39所延伸的方向、即Z方向平行。此外,安装方向近前侧是指+Z侧,安装方向纵深侧是指-Z侧。
此外,在安装底面37上,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地设置有头部49、卡合凸部51和插入凸部53。头部49位于压纸辊轴39的-Y侧处。头部49具备印刷头55、和覆盖印刷头55的至少+X侧、-Y侧以及安装方向近前侧的头罩壳56。印刷头55为具备发热元件的热敏头。头罩壳56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头罩壳56在带墨盒101或者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中时,与压纸辊轴39一起对带墨盒101或者色带墨盒201的安装进行引导。在图4中,为了对印刷头55进行图示,从而用双点划线假想性地示出了头罩壳56。卡合凸部51以接近于第五安装内周面33与第六安装内周面35相交而成的角落部的方式而被设置,且被形成为与第五安装内周面33相面对的板状。即,卡合凸部51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在Y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此外,卡合凸部51从安装底面37起以悬臂梁状的形式而突出。插入凸部53位于卡合凸部51与压纸辊轴39的大致中间部处,并且被形成为安装方向纵深侧为大径、且安装方向近前侧为小径的大致附带高低差的圆柱状。
另外,在安装底面37上,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地设置有第一钩57、第二钩59、第三钩61和第四钩63。第一钩57位于压纸辊轴39的+Y侧、且位于安装底面37的-X侧的端部处。第二钩59位于第一放卷轴41的+Y侧、且在X方向上位于与第一钩57对置的位置处。第三钩61位于第二放卷轴45与第二收卷轴47的大致中间位置的-Y侧、且位于安装底面37的-Y侧的端部处。第四钩63位于第二收卷轴47的+X侧、且位于安装底面37的+X侧的端部处。此外,在安装底面37上,以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有多个定位销65。
在第五安装内周面33上,以在卡合凸部51的+X侧处与卡合凸部51相面对的方式而设置有基板连接部67。基板连接部67与对带印刷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省略图示)连接。
[色带墨盒]
根据图5至图7,对色带墨盒201进行说明。色带墨盒201具备第二压纸辊203、第二放卷芯206、第二收卷芯207、保持顶端部209、和将上述部件收纳的第二墨盒外壳2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色带墨盒201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X方向成为长边方向,Y方向成为短边方向。
第二压纸辊203、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分别被设置于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压纸辊轴39、第二放卷轴45以及第二收卷轴47对应的位置处。在第二压纸辊203上,设置有在安装方向上贯穿的第二压纸辊轴插穿孔213。在第二放卷芯206上,卷绕有第二油墨色带205。将在第二放卷芯206上卷绕有第二油墨色带205的部件称为放卷侧辊208。从第二放卷芯206被放卷出的第二油墨色带205被收卷于第二收卷芯207上。将在第二收卷芯207上卷绕有第二油墨色带205的部件称为收卷侧辊210。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整体被卷绕于第二放卷芯206上的状态下的放卷侧辊208,且假想性地用双点划线表示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整体被卷绕于第二放卷芯206上的状态下的收卷侧辊210。同样地,在图10以及图12中,用实线表示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整体被卷绕于第二放卷芯206上的状态下的放卷侧辊208,且假想性地用双点划线表示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整体被卷绕于第二放卷芯206上的状态下的收卷侧辊210。另外,在第二墨盒外壳211中,根据所收纳的第二油墨色带的宽度,而存在厚度、即安装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多种墨盒外壳。
第二墨盒外壳211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形成为与墨盒安装部7大致相似的形状。将第二墨盒外壳211的周壁部中的-X侧的周壁部称为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将从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的-Y侧的端部起向+X侧延伸的周壁部称为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将从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的+X侧的端部起向+Y侧延伸的周壁部称为色带侧第三周壁部219。将从色带侧第三周壁部219的+Y侧的端部起经由第一弯曲面211而向-X侧延伸的周壁部称为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将从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的-X侧的端部起向+Y侧延伸的周壁部称为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将从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的+Y侧的端部起向-X侧延伸的周壁部称为色带侧第六周壁部227。色带侧第六周壁部227的-X侧的端部经由第二弯曲面229而与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的+Y侧的端部相连。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和色带侧第六周壁部227通过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而构成有高低差。另外,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和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所成的内角α的角度超过180°,例如为大致270°。
如图10所示,将第二墨盒外壳211的周壁部中的、与色带墨盒201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二收卷芯207的一方的端部、即第二收卷芯207的+X侧的端部对置的部位称为第一对置部位228。另外,将第二墨盒外壳211的周壁部中的、与和色带墨盒20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收卷芯207的一方的端部、即第二收卷芯207的+Y侧的端部对置的部位称为第二对置部位230。第一弯曲面221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位于第一对置部位228与第二对置部位230之间,并被形成为朝向色带墨盒201的外侧成为凸起的圆弧状。借此,能够缩小收卷侧辊210与第二墨盒外壳211的周壁部的间隙。
在第二墨盒外壳211上,以在安装方向上贯穿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二头插穿孔231。第二头插穿孔231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位于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和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相交而成的角落部处。第二头插穿孔231被配置成沿着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和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第二头插穿孔231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形成为与头罩56对应的形状、即大致长方形状。第二头插穿孔231以及上述第二压纸辊轴插穿孔213在色带墨盒201相对于墨盒安装部7而被装拆时,对色带墨盒201进行定位,并对色带墨盒201的装拆进行引导。
第二墨盒外壳211具备近前侧外壳和第二纵深侧外壳237。近前侧外壳被分割为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和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另外,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为第一外壳的一个示例,第二纵深侧外壳237为第二外壳的一个示例。当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时,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以及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成为安装方向近前侧,第二纵深侧外壳237成为安装方向纵深侧。虽然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以及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为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的成形件,第二纵深侧外壳237为不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的成形件,但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以及第二纵深侧外壳237的材质和制法并未被限定于此。
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具备色带部近前壁部239、和从色带部近前壁部239的周缘部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色带部近前侧周壁部241。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具备带保持部近前壁部243、和从带保持部近前壁部243的周缘部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带保持部近前侧周壁部245。第二纵深侧外壳237具备第二纵深壁部247、和从第二纵深壁部247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色带部纵深侧周壁部249以及带保持部纵深侧周壁部251。
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和第二纵深侧外壳237以使色带部近前侧周壁部241和色带部纵深侧周壁部249对接的方式而被组合,从而构成了对第二色带部205进行收纳的油墨色带收纳部253的外壳体。即,在色带部近前侧周壁部241上,设置有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多个色带部插入销242(参照图8),在色带部纵深侧周壁部249上,设置有向安装方向近前侧开口的多个色带部插入孔250(参照图10)。由于色带部插入销242被插入至色带部插入孔250中,因此,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和第二纵深侧外壳237被组合。此处,色带部插入销242以及色带部插入孔250以避开第一弯曲面221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与色带部插入销242以及色带部插入孔250被设置于第一弯曲面221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小收卷侧辊210与第二墨盒外壳211的周壁部的间隙。
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和第二纵深侧外壳237以使带保持部近前侧周壁部245和带保持部纵深侧周壁部251对接的方式而被组合,从而构成了对第二压纸辊203以及保持顶端部209进行收纳的带保持机构收纳部255的外壳体。即,在带保持部近前侧周壁部245上,设置有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多个保持部插入销246(参照图9),在带保持部纵深侧周壁部251上,设置有向安装方向近前侧开口的多个保持部插入孔252(参照图10)。由于保持部插入销246被插入至保持部插入孔252中,因此,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和第二纵深侧外壳237被组合。油墨色带收纳部253和带保持机构收纳部255经由第二纵深壁部247而被一体形成。
另外,在带保持机构收纳部255中,收纳有具备保持顶端部209的带保持部305(参照图10)。带保持部305用于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中时,对预先被导入至后述的第二带路径257的第二印刷带403进行保持。即,保持顶端部209在与色带侧路径侧壁部263之间对被导入至第二带路径257的第二印刷带403进行夹持。借此,抑制了被导入至第二带路径257中的第二印刷带403的顶端部被拉入至第二带路径257内、即与第二压纸辊203相比靠墨盒侧带导入口259侧的情况。
在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上,设置有第一周壁凹部267、第二周壁凹部269、第三周壁凹部271、第四周壁凹部272。第一周壁凹部267在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的+X侧的端部,从色带部近前壁部239向安装方向纵深侧被形成为凹状。第二周壁凹部269在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的X方向大致中间部,被形成为在安装方向上延伸的槽状。第三周壁凹部271在色带侧第三周壁部219的-Y侧的端部,从色带部近前壁部239向安装方向纵深侧被形成为凹状。第四周壁凹部272在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的+Y侧的端部处,从色带部近前壁部239向安装方向纵深侧被形成为凹状。另外,在色带部纵深侧周壁部249上,在与第二周壁凹部269对应的位置处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地设置有周壁凸部273。
此处,第一周壁凹部267的底面、周壁凸部273的突出顶端面、以及第三周壁凹部271的底面分别称为第一按压部275、第二按压部277以及第三按压部279。第一按压部275、第二按压部277以及第三按压部279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设置成将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包围。第一按压部275、第二按压部277以及第三按压部279分别被设置于与在安装部罩5上所设置的第一按压突起19、第二按压突起20以及第三按压突起21对应的位置处。另外,将第四周壁凹部272的底面、以及墨盒侧带排出口261的+Z侧的安装方向近前侧的面分别称为第四按压部280以及第五按压部282。第四按压部280以及第五按压部282分别被设置于与在安装部罩5上所设置的第四按压突起22以及第五按压突起23对应的位置处。
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当安装部罩5关闭时,被设置于安装部罩5的第一按压突起19、第二按压突起20以及第三按压突起21分别被第一周壁凹部267、第二周壁凹部269以及第三周壁凹部271导向,并与第一按压部275、第二按压部277以及第三按压部279碰触。即,能够通过第一按压突起19、第二按压突起20以及第三按压突起21而按压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的周围。借此,抑制了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相对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第二放卷轴45以及第二收卷轴47而倾斜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当第二色带205从第二放卷芯206被向第二收卷芯207传送时第二色带205产生起皱的情况。
另外,色带墨盒201能够对色带宽度较大、例如宽度50mm的油墨色带进行收纳。另一方面,为了对油墨色带宽度小于50mm、例如宽度24mm以下的油墨色带进行收纳,也可以设为将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以及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的Z方向上的尺寸缩小后获得的色带墨盒201。此时,也可以设为,不设置第一周壁凹部267以及第三周壁凹部271中的双方或者任意一方,而是使第一按压突起19以及第三按压突起21的双方或者任意一方按压色带部近前壁部239。
另外,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当安装部罩5被关闭时,在安装部罩5上所设置的第四按压突起22被第四周壁凹部272导向,而与第四按压部280碰触。借此,第四按压部280通过第四按压突起22而被向安装方向纵深侧按压,从而能够使在第四按压部280的附近所设置的第二电路基板327的第二电极部330与接触端子部83恰当地接触。另外,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当安装部罩5被关闭时,在安装部罩5上所设置的第五按压突起23与第五按压部282碰触。借此,第五按压部282通过第五按压突起23而被向安装方向纵深侧按压,从而能够使在第五按压部282的附近所设置的第二压纸辊203与印刷头55恰当地对置。
在色带部纵深侧周壁部249中的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上设置有色带侧第一钩卡合部321,在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上设置有色带侧第二钩卡合部323,在色带侧第三周壁部219上设置有色带侧第三钩卡合部325。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色带侧第一钩卡合部321、色带侧第二钩卡合部323以及色带侧第三钩卡合部325分别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第一钩57、第三钩61以及第四钩63卡合。借此,抑制了色带墨盒201被安装成从安装底面37上浮的状态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第二纵深壁部247上,在后述的放卷侧筒部283的+Y侧形成有钩插穿孔299。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第二钩59被插穿至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钩插穿孔299中。借此,抑制了当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时、第二钩59与色带墨盒201发生干涉的情况。
在第二纵深壁部247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95。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第二定位孔295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定位销65卡合。借此,色带墨盒201相对于墨盒安装部7而被定位。
另外,在色带部纵深侧周壁部249中的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上安装有第二电路基板327。即,第二电路基板327被安装于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上,所述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与设置有墨盒侧带排出口261的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大致平行地被设置。在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上设置有供第二电路基板327安装的第二基板安装部337。
如上所述,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以内角α相对于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超过180°的方式而弯曲。因此,在色带墨盒201下落到地板等的情况下,色带侧第三周壁部219与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之间的第一弯曲面221、或者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与色带侧第六周壁部227相交而成的角部和地板等发生碰撞,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以及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和地板等发生碰撞。因此,在色带墨盒201下落到地板等的情况下,抑制了被设置于第二电路基板327的第二电极部330和地板等发生碰撞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机械强度较弱的第二电极部330发生破损的情况。另外,在第二电路基板327被安装于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上的结构中,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图5、图6以及图10,对第二带路径257进行说明。第二带路径257位于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3与带保持部近前侧外壳235之间,并被形成为安装方向近前侧被开放的槽状。即,在第二带路径257的安装方向近前侧设置有安置开口部258。安置开口部258用于供用户从第二印刷带403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端面将第二印刷带403安置于第二带路径257上。安置开口部258的一部分通过相对于带保持部近前壁部243而使滑动板313在Y方向上滑动从而被开闭。
第二带路径257将在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上所设置的墨盒侧带导入口259、和在色带侧第一周壁部215上所设置的墨盒侧带排出口261连接。另外,墨盒侧带导入口259被设置于油墨色带收纳部253与第二电路基板327之间。即,墨盒侧带导入口259位于与第二电路基板327相比靠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侧。在图5以及图10中,墨盒侧带导入口259以从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的第二电路基板327起隔着距离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与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交叉的区域。墨盒侧带导入口259也可以设置于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在该情况下,为了设为简单的配置结构,优选为,接近于与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和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交叉的区域。
墨盒侧带导入口259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将从装置侧带导入口9被导入的第二印刷带403导入至第二墨盒外壳211内。墨盒侧带排出口261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将第二印刷带403朝向装置侧带排出口11排出至第二墨盒外壳211外。墨盒侧带导入口259以及墨盒侧带排出口261被形成为沿着安装方向的狭缝状。因此,被导入至第二墨盒外壳211内的第二印刷带403以第二印刷带403的宽度方向与安装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被传送。
将第二带路径257的侧壁部中的油墨收纳部253侧的侧壁部称为色带侧路径侧壁部263,并将带保持机构收纳部255侧的侧壁部称为带保持机构侧路径侧壁部265。色带侧路径侧壁部263和带保持机构侧路径侧壁部265彼此对置。
在第二带路径257上,从距墨盒侧带排出口261较近的一方起依次设置有第二压纸辊203和保持顶端部209。带保持机构侧路径侧壁部265中的与保持顶端部209对应的部位以保持顶端部209将被插入至第二带路径257中的第二印刷带403保持于与色带侧路径侧壁部263之间的方式而被切口。另外,第二带路径257的墨盒侧带排出口261侧的端部经由后述的第二色带露出部291而与第二头插穿孔231相连。
基于图10来对第二纵深侧外壳237进行说明。在第二纵深侧外壳237的第二纵深壁部247上,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地设置有第二头周缘凸部281、放卷侧筒部283、收卷侧筒部285、第一色带引导件287、和第二色带引导件289。第二头周缘凸部281被设置于第二头插穿孔231的周缘部处。第二头周缘凸部281的+Y侧即第二压纸辊203侧的一部分被切口,该被切口的部位成为供第二油墨色带205露出的第二色带露出部291。借此,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插穿于第二头插穿孔231中的印刷头55以隔着第二油墨色带205以及第二印刷带403的方式而与第二压纸辊203对置。
放卷侧筒部283以及收卷侧筒部285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分别被设置于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第一放卷轴41以及第一收卷轴43对应的位置处。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向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放卷侧筒部283以及收卷侧筒部285中分别插入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第一放卷轴41以及第一收卷轴43。借此,抑制了当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时第一放卷轴41以及第一收卷轴43与色带墨盒201发生干涉的情况。
从第二放卷芯206被放卷出的第二油墨色带205一边依次被收卷侧筒部283、第二头周缘凸部281、收卷侧筒部285、第一色带引导件287以及第二色带引导件289引导,一边被收卷于第二收卷芯207上。即,放卷侧筒部283以及收卷侧筒部285并非仅仅供第一放卷轴41以及第一收卷轴43插入,也作为对第二油墨色带205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而发挥作用。
另外,在第二纵深壁部247上,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地设置有第二筒状轴部293。第二筒状轴部293被形成为大致带高低差的圆筒状。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插入凸部53被插入至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第二筒状轴部293中。
在第二纵深壁部247上,以位于色带侧第五周壁部225与色带侧第六周壁部227相交而成的角落部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二凸部接受部297。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第二凸部接受部297对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卡合凸部51进行接受。
[色带墨盒安装时的印刷处理]
根据图11,对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带印刷装置1所实施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压纸辊轴39、第二放卷轴45以及第二收卷轴47分别插穿于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第二压纸辊203的第二压纸辊轴插穿孔213、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中。借此,在带印刷装置1上所设置的传送电动机的驱动力能够传递至第二压纸辊203、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
另外,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头部49被插穿至在色带墨盒201上所设置的第二头插穿孔231中。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之后,当安装部罩5被关闭时,通过未图示的头移动机构而使印刷头55朝向压纸辊轴39进行移动。借此,在印刷头55与第二压纸辊203之间夹持有第二印刷带403以及第二油墨色带205。
在该状态下,当传送电动机向正方向旋转时,第二压纸辊203向正方向旋转,并且第二收卷芯207向收卷方向进行旋转。借此,从装置侧带导入口9被导入的第二印刷带403朝向装置侧带排出口11被传送,并且从第二放卷芯206被放卷出的第二油墨色带205被收卷于第二收卷芯207上。
另外,当传送电动机向返回方向旋转时,第二压纸辊203向返回方向旋转,并且第二放卷芯206向卷绕返回方向旋转。借此,关于第二印刷带403,从墨盒侧带排出口261被排出的第二印刷带403被拉回至第二墨盒外壳内,并且从第二放卷芯206被放卷出的第二油墨色带205被回卷至第二放卷芯206。这样,插穿至第二放卷芯206中的第二放卷轴45、和插穿至第二收卷芯207中的第二收卷轴47构成对第二油墨色带205进行传送的第二油墨色带输送机构。
带印刷装置1通过使传送电动机向正方向旋转,并且使印刷头55发热,从而一边传送第二印刷带403以及第二油墨色带205,一边将从键盘等被输入的印刷信息印刷于第二印刷带403上。在印刷结束后,带印刷装置1使剪切器17进行切断动作,从而将第二印刷带403的印刷结束部分切除。然后,带印刷装置1通过使传送电动机向返回方向旋转,从而拉回第二印刷带403,直至第二印刷带403的顶端来到印刷头55与第二压纸辊203的夹持位置的附近为止。借此,能够缩短在接着被印刷的第二印刷带403的长边方向前方所产生的空白。
[色带墨盒的详细情况]
根据图12,对色带墨盒201中的第二压纸辊203、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的配置进行说明。在色带墨盒201中,第二压纸辊203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设置于靠色带墨盒201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即靠-X侧的端部处。另一方面,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设置于靠色带墨盒20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即靠+X侧的端部处。另外,在X方向上,第二放卷芯206被设置于第二压纸辊203与第二收卷芯207之间。此处,第二放卷芯206被配置于与第二收卷芯207相比靠第二压纸辊203的附近。借此,由于第二放卷芯206与第二压纸辊203之间的尺寸缩短,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放卷芯206与第二压纸辊203之间第二油墨色带205产生起皱的情况。
此处,对于假想直线L、芯间尺寸D、最大放卷侧辊半径r1、最大收卷侧辊半径r2以及辊总计值进行说明。假想直线L是指,在从与第二放卷芯206的旋转轴以及第二收卷芯207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在色带墨盒201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并穿过第二压纸辊203的中心的假想性的直线。另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放卷芯206的旋转轴以及第二收卷芯207的旋转轴与安装方向平行,因此,与上述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方向是指安装方向。芯间尺寸D是指,第二放卷芯206的中心与第二收卷芯207的中心之间的尺寸。最大放卷侧辊半径r1是指,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整体被卷绕于第二放卷芯206的状态下的放卷侧辊208的半径。最大收卷侧辊半径r2是指,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整体被收卷于第二收卷芯207的状态下的收卷侧辊210的半径。辊总计值是指最大放卷侧辊半径r1与最大收卷侧辊半径r2的总计值。
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以至少一部分与假想直线L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伴随着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收卷的进展,色带墨盒201的重心在与假想直线L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即,作为重量物的第二压纸辊203被设置在重心的移动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因此,第二压纸辊203作为平衡器而发挥作用,从而降低了伴随于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收卷的进展而产生的色带墨盒201的重心的移动量。借此,抑制了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相对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第二放卷轴45以及第二收卷轴47而倾斜的情况。另外,当用户装拆色带墨盒201时,色带墨盒201难以相对于安装方向而倾斜,从而能够顺畅地实施装拆。
另外,芯间尺寸D小于辊总计值。即,第二放卷芯206以及第二收卷芯207以彼此接近的方式而被配置。借此,能够使伴随着第二油墨色带205的收卷的进行而产生的色带墨盒201的重心的移动量降低。另外,能够将色带墨盒201小型化。
[带墨盒]
根据图13至图15,对带墨盒101进行说明。带墨盒101具备带芯107、第一压纸辊109、第一放卷芯111、第一收卷芯113、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对上述部件进行收纳的第一墨盒外壳115。带芯107、第一压纸辊109、第一放卷芯111以及第一收卷芯113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分别被设置于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插入凸部53、压纸辊轴39、第一放卷轴41以及第一收卷轴43对应的位置处。在第一压纸辊109上,设置有在安装方向上贯穿的第一压纸辊轴插穿孔117。
在带芯107上卷绕有第一印刷带103。从带芯107被放卷出的第一印刷带103从在后述的带侧第一周壁部123上所设置的带送出口119向第一墨盒外壳115外被送出。在第一墨盒外壳115内,设置有从带芯107到达带送出口119的第一带路径121。在第一放卷芯111上,卷绕有第一油墨色带105。从第一放卷芯111被放卷出的第一油墨色带105被收卷于第一收卷芯113上。另外,在第一墨盒外壳115中,根据所收纳的第一印刷带103以及第一油墨色带105宽度,而存在厚度、即安装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多种墨盒外壳。
第一墨盒外壳115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形成为将长方形的长边的两端部弯曲成相同方向且直角的形状。此处,将第一墨盒外壳115的周壁部中的-X侧的周壁部称为带侧第一周壁部123。将从带侧第一周壁部123的-Y侧的端部起向+X侧延伸的周壁部称为带侧第二周壁部125。将从带侧第二周壁部125的+X侧的端部起向+Y侧延伸的周壁部从-Y侧依次称为带侧第三周壁部127、带侧第四周壁部129以及带侧第五周壁部131。带侧第四周壁部129相对于带侧第三周壁部127以及带侧第五周壁部131而被形成为凹状。将从带侧第五周壁部131的+Y侧的端部起向-X侧延伸的周壁部称为带侧第六周壁部133。带侧第六周壁部133的-X侧的端部与带侧第一周壁部123的+Y侧的端部相连。
在第一墨盒外壳115上,以在安装方向上贯穿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一头插穿孔135。第一头插穿孔135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位于带侧第一周壁部123和带侧第二周壁部125相交而成的角落部处。第一头插穿孔135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形成为与头罩56对应的形状、即大致长方形状。第一头插穿孔135以及上述第一压纸辊轴插穿孔117在带墨盒101相对于墨盒安装部7而被装拆时,对带墨盒101进行定位,并对带墨盒101的装拆进行引导。
第一墨盒外壳115具备第一近前侧外壳137和第一纵深侧外壳139。当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时,第一近前侧外壳137成为安装方向近前侧,第一纵深侧外壳139成为安装方向纵深侧。虽然第一近前侧外壳137为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的成形件,第一纵深侧外壳139为不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的成形件,但第一近前侧外壳137以及第一纵深侧外壳139的材质和制法并未被限定于此。
第一近前侧外壳137具备第一近前壁部141、和从第一近前壁部141的周缘部向安装方向纵深侧突出的第一近前侧周壁部143。第一纵深侧外壳139具备第一纵深壁部145、和从第一纵深壁部145的周缘部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第一纵深侧周壁部147。第一近前侧外壳137和第一纵深侧外壳139以将第一近前侧周壁部143和第一纵深侧周壁部147对接的方式而被组合。
在第一近前壁部141上,以位于带侧第二周壁部125与带侧第三周壁部127相交而成的角落部的方式而设置有弹性部149。弹性部149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被形成为将第一近前壁部141以U字状而去除后所获得的大致长方形部分。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当安装部盖5被关闭时,被设置于安装部盖5上的第二按压突起20与弹性部149碰触,弹性部149向安装方向纵深侧位移。弹性部149的伴随着弹性位移而产生的按压力被第二按压突起20承受,其结果为,带墨盒101向安装方向纵深侧被按压。借此,抑制了带墨盒101被安装成从安装底面37上浮的状态的情况。
在第一纵深壁部145上,以从第一头插穿孔135的周缘部朝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一头周缘凸部151。在第一头周缘凸部151的+Y侧即第一压纸辊109侧设置有供第一油墨色带105露出的第一色带露出部153。但是,在示出了第一色带露出部153的图14中,省略了第一油墨色带105的图示。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插穿于第一头插穿孔135中的印刷头55以隔着第一油墨色带105以及第一印刷带103的方式而与第一压纸辊109对置。
在第一纵深壁部145上,以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一筒状轴部155。第一筒状轴部155被形成为附带大致高低差的圆筒状,并对带芯10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插入凸部53被插入至在带墨盒101上所设置的第一筒状轴部155中。
另外,在第一纵深壁部145的安装方向纵深侧的面上,在对角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57。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在带墨盒101上所设置的第一定位孔157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定位销65卡合。借此,带墨盒101相对于墨盒安装部7而被定位。
此外,在第一纵深壁部145上,以位于带侧第五周壁部131与带侧第六周壁部133相交而成的角落部处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一凸部接受部159。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在带墨盒101上所设置的第一凸部接受部159对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卡合凸部51进行接受。
在第一纵深侧周壁部147中的带侧第一周壁部123上设置有带侧第一钩卡合部161,在带侧第四周壁部129上设置有带侧第二钩卡合部163。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在带墨盒101上所设置的带侧第一钩卡合部161以及带侧第二钩卡合部163分别与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第一钩57以及第二钩59卡合。借此,抑制了带墨盒101被安装成从安装底面37上浮的状态的情况。另外,在第一纵深侧周壁部147中的带侧第五周壁部131上安装有第一电路基板165。即,第一电路基板165被安装于带侧第五周壁部131,所述带侧第五周壁部131与设置有带送出口119的带侧第一周壁部123大致平行地被设置。在带侧第五周壁部131上设置有供第一电路基板165安装的第一基板安装部167。
第一把持部173从带侧第一周壁部123向-X侧突出,第二把持部175从带侧第四周壁部129突出。第一把持部173以及第二把持部175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在第一墨盒外壳115整体中被设置于Y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处。第一把持部173以及第二把持部175在用户把持带墨盒101时成为捏手。此处,将第一把持部173的安装方向近前侧的面称为第六按压部177。在色带墨盒2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的状态下,当安装部罩5被关闭时,在安装部罩5上所设置的第六按压突起24(参照图2)与第六按压部177碰触。借此,第六按压部177通过第六按压突起24而向安装方向纵深侧被按压。
[带墨盒安装时的印刷处理]
根据图16,对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带印刷装置1所实施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压纸辊轴39、第一放卷轴41以及第一收卷轴43分别插穿于在带墨盒101上所设置的第一压纸辊109的第一压纸辊轴插穿孔117、第一放卷芯111以及第一收卷芯113中。借此,在带印刷装置1上所设置的传送电动机(省略图示)的驱动力能够传递至第一压纸辊109、第一放卷芯111以及第一收卷芯113。
另外,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在墨盒安装部7上所设置的头部49插穿至在带墨盒101上所设置的第一头插穿孔135中。在带墨盒101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7之后,当安装部罩5被关闭时,通过头移动机构(省略图示)而使印刷头55朝向压纸辊轴39进行移动。借此,在印刷头55与第一压纸辊109之间夹持有第一印刷带103以及第一油墨色带105。
在该状态下,当传送电动机向正方向旋转时,第一压纸辊109向正方向旋转,并且第一收卷芯113向收卷方向进行旋转。借此,从带芯107被放卷出的第一印刷带103通过带送出口119而朝向装置侧带排出口11被传送,并且从第一放卷芯111被放卷出的第一油墨色带105被收卷于第一收卷芯113上。
另外,当传送电动机向与正方向相反的返回方向旋转时,第一压纸辊109向与正方向相反的返回方向旋转,并且第一放卷芯111向卷绕返回方向旋转。借此,从带送出口119被排出的第一印刷带103被拉回至第一墨盒外壳内,并且从第一放卷芯111被放卷出的第一油墨色带105被回卷至第一放卷芯111。这样,插穿至第一放卷芯111中的第一放卷轴41、和插穿至第一收卷芯113中的第一收卷轴43构成对第一油墨色带105进行传送的第一油墨色带输送机构。
带印刷装置1通过使传送电动机向正方向旋转,并且使印刷头55发热,从而一边传送第一印刷带103以及第一油墨色带105,一边将从键盘等被输入的印刷信息印刷于第一印刷带103上。在印刷结束后,带印刷装置1使剪切器17进行切断动作,从而将第一印刷带103的印刷结束部分切除。然后,带印刷装置1通过使传送电动机向返回方向旋转,从而拉回第一印刷带103,直至第一印刷带103的顶端来到印刷头55与第一压纸辊109的夹持位置的附近、即、印刷位置的附近为止。借此,能够缩短因印刷头55和剪切器17分离而在下一次被印刷的第一印刷带103的长边方向前方所产生的空白。
[其它实施方式]
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中采用各种结构。例如,上述实施方式除了上述之外,还能够变更为以下的形态。
带墨盒101也可以为不具备第一电路基板165的结构。同样地,色带墨盒201也可以为不具备第二电路基板327的结构。另外,色带墨盒201也可以为不具备带保持部305的结构。
墨盒并未被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的带墨盒101和色带墨盒201那样收纳印刷带和油墨色带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安装于带印刷装置1的结构即可。
墨盒安装部7并未被限定于供带墨盒101和色带墨盒201择一地安装的结构,也可以为仅供色带墨盒201安装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分别组合后获得的结构。
[附记]
以下,对墨盒进行附记。
墨盒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墨盒具备:压纸辊;放卷芯,其卷绕有油墨色带;收卷芯,其供从放卷芯被放卷出的油墨色带收卷,在从与放卷芯的旋转轴以及收卷芯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放卷芯以及收卷芯以至少一部分与穿过压纸辊的中心并在墨盒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
根据该结构,伴随着油墨色带的收卷的进展,墨盒的重心将在与假想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即,作为重量物的压纸辊被设置在重心的移动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因此,能够降低伴随着油墨色带的收卷的进展而产生的墨盒的重心的移动量。借此,抑制了墨盒相对于带印刷装置而倾斜的情况。因此,抑制了起皱进入到油墨色带上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印字起皱等印刷不良产生的情况。另外,当用户装拆色带墨盒201时,若对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和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进行把持,则容易进行拿取。由于墨盒的重心相对于色带侧第二周壁部217以及色带侧第四周壁部223而在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当用户装拆色带墨盒201时,色带墨盒201难以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从而能够顺畅地实施装拆。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压纸辊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靠近墨盒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处,放卷芯以及收卷芯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靠近墨盒的长边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处。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墨盒的长边方向上,使伴随着油墨色带的收卷的进展而产生的墨盒的重力的移动量降低。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放卷芯与收卷芯相比被设置于更靠压纸辊的附近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放卷芯和压纸辊之间的尺寸变短,因此,能够抑制在放卷芯与压纸辊之间油墨色带产生起皱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放卷芯的中心与收卷芯的中心之间的尺寸即芯间尺寸小于最大放卷侧辊半径与最大收卷侧辊半径的总计值即辊总计值,其中,最大放卷侧辊半径为油墨色带的整体被卷绕于放卷芯上的状态下的放卷侧辊的半径,最大收卷侧辊半径为油墨色带的整体被收卷于收卷芯上的状态下的收卷侧辊的半径。
根据该结构,放卷芯以及收卷芯被相互接近地配置。借此,能够使伴随着油墨色带的收卷的进展而产生的墨盒的重心的移动量降低。另外,能够将墨盒小型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具备收纳有压纸辊、放卷芯以及收卷芯的墨盒外壳,墨盒外壳具有周壁部,在周壁部上设置有弯曲面,弯曲面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位于第一对置部位与第二对置部位之间,并朝向墨盒外壳的外侧成为凸起,其中,第一对置部位与墨盒的长边方向上的收卷芯的一方的端部对置,第二对置部位与和墨盒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收卷芯的一方的端部对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收卷侧辊与周壁部的间隙。另外,能够将墨盒小型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墨盒外壳具有在旋转轴方向上被相互组合在一起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周壁部具有被设置于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周壁部、和被设置于第二外壳上的第二周壁部,在第一周壁部以及第二周壁部中的一方上设置有插入孔,在第一周壁部以及第二周壁部中的另一方上设置有被插入至插入孔中的插入销,插入孔以及插入销以避开弯曲面的方式而被设置。
根据该结构,与插入孔以及插入销被设置于弯曲面上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小收卷侧辊与周壁部的间隙。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带印刷装置具备:墨盒安装部,其供墨盒安装;印刷头,其被设置于墨盒安装部上,并在与压纸辊之间对油墨色带以及印刷带进行夹持,且在印刷带上实施印刷;装置外壳,在装置外壳上设置有将印刷带从装置外壳外导入至装置外壳内的装置侧带导入口、和将印刷带排出至装置外壳外的装置侧带排出口,墨盒具备带路径,带路径为在墨盒被安装于墨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供从装置侧带导入口被导入的印刷带朝向装置侧带排出口传送的路径。
根据该结构,对于从装置侧带导入口被导入至带路径上的印刷带,能够抑制产生印字起皱等印刷不良的情况。
符号说明
1…带印刷装置;3…装置外壳;7…墨盒安装部;9…装置侧带导入口;11…装置侧带排出口;55…印刷头;201…色带墨盒;203…第二压纸辊;205…第二油墨色带;206…第二放卷芯;207…第二收卷芯;211…第二墨盒外壳;211…第一弯曲面;228…第一对置部位;230…第二对置部位;233…色带部近前侧外壳;237…第二纵深侧外壳;241…色带部近前侧周壁部;242…色带部插入销;249…色带部纵深侧周壁部;250…色带部插入孔;257…第二带路径;D…芯间尺寸;L…假想直线;r1…最大放卷侧辊半径;r2…最大收卷侧辊半径。

Claims (7)

1.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其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中,并具备:
压纸辊;
放卷芯,其卷绕有油墨色带;
收卷芯,其供从所述放卷芯被放卷出的所述油墨色带收卷,
在从与所述放卷芯的旋转轴以及所述收卷芯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放卷芯以及所述收卷芯以至少一部分与穿过所述压纸辊的中心并在该墨盒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纸辊在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靠近所述墨盒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处,
所述放卷芯以及所述收卷芯在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靠近所述墨盒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卷芯与所述收卷芯相比被设置于更靠所述压纸辊的附近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卷芯的中心与所述收卷芯的中心之间的尺寸即芯间尺寸小于最大放卷侧辊半径与最大收卷侧辊半径的总计值即辊总计值,其中,所述最大放卷侧辊半径为所述油墨色带的整体被卷绕于所述放卷芯上的状态下的放卷侧辊的半径,所述最大收卷侧辊半径为所述油墨色带的整体被收卷于所述收卷芯上的状态下的收卷侧辊的半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纳有所述压纸辊、所述放卷芯以及所述收卷芯的墨盒外壳,
所述墨盒外壳具有周壁部,
在所述周壁部上设置有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在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位于第一对置部位与第二对置部位之间并朝向所述墨盒外壳的外侧成为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对置部位与所述墨盒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所述收卷芯的一方的端部对置,所述第二对置部位与和所述墨盒的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收卷芯的一方的端部对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外壳具有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被相互组合在一起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
所述周壁部具有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周壁部、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的第二周壁部,
在所述第一周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周壁部中的一方上设置有插入孔,
在所述第一周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周壁部中的另一方上设置有被插入至所述插入孔中的插入销,
所述插入孔以及所述插入销以避开所述弯曲面的方式而被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印刷装置具备:
墨盒安装部,其供所述墨盒进行安装;
印刷头,其被设置于所述墨盒安装部上,并在与所述压纸辊之间对所述油墨色带以及印刷带进行夹持,且在所述印刷带上实施印刷;
装置外壳,
在所述装置外壳上设置有将所述印刷带从所述装置外壳外导入至所述装置外壳内的装置侧带导入口、和将所述印刷带排出至所述装置外壳外的装置侧带排出口,
所述墨盒具备带路径,所述带路径为在所述墨盒被安装于所述墨盒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供从所述装置侧带导入口被导入的所述印刷带朝向所述装置侧带排出口传送的路径。
CN201980081253.7A 2018-12-26 2019-12-23 墨盒 Active CN113165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3223A JP7213680B2 (ja) 2018-12-26 2018-12-26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243223 2018-12-26
PCT/JP2019/050327 WO2020137962A1 (ja) 2018-12-26 2019-12-23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5401A true CN113165401A (zh) 2021-07-23
CN113165401B CN113165401B (zh) 2023-06-30

Family

ID=71127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1253.7A Active CN113165401B (zh) 2018-12-26 2019-12-23 墨盒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2808B2 (zh)
EP (1) EP3904111B8 (zh)
JP (1) JP7213680B2 (zh)
KR (1) KR20210107028A (zh)
CN (1) CN113165401B (zh)
DK (1) DK3904111T3 (zh)
FI (1) FI3904111T3 (zh)
TW (1) TWI726547B (zh)
WO (1) WO2020137962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0936A (en) * 1983-01-24 1984-11-06 K-Sun Corporation Two-piece tape/ribbon cartridge
JPS63156753U (zh) * 1987-03-31 1988-10-14
JPH03215066A (ja) * 1990-01-19 1991-09-20 Fuji Xerox Co Ltd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2000006488A (ja) * 1998-06-23 2000-01-1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熱転写プリンタ用カセット
JP2004098426A (ja) * 2002-09-09 2004-04-0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CN10233607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CN102481795A (zh) * 2009-04-28 2012-05-30 迪默公司 供标签打印机使用的匣盒
CN107020848A (zh) * 2015-09-08 2017-08-08 美克司株式会社 墨带、墨带盒及打印机
CN107878049A (zh) * 2014-03-24 2018-04-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7135A (en) * 1993-01-22 1996-07-16 Gerber Scientific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graphic product
EP2514600B1 (en) 2009-12-16 2015-01-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JP5708682B2 (ja) 2013-02-26 2015-04-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CN203844430U (zh) * 2014-01-29 2014-09-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JP6397719B2 (ja) * 2014-10-16 2018-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WO2019189710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0936A (en) * 1983-01-24 1984-11-06 K-Sun Corporation Two-piece tape/ribbon cartridge
JPS63156753U (zh) * 1987-03-31 1988-10-14
JPH03215066A (ja) * 1990-01-19 1991-09-20 Fuji Xerox Co Ltd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2000006488A (ja) * 1998-06-23 2000-01-1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熱転写プリンタ用カセット
JP2004098426A (ja) * 2002-09-09 2004-04-0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CN102481795A (zh) * 2009-04-28 2012-05-30 迪默公司 供标签打印机使用的匣盒
CN10233607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CN107878049A (zh) * 2014-03-24 2018-04-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CN107020848A (zh) * 2015-09-08 2017-08-08 美克司株式会社 墨带、墨带盒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7962A1 (ja) 2020-07-02
JP2020104330A (ja) 2020-07-09
TW202023843A (zh) 2020-07-01
EP3904111B1 (en) 2024-02-21
US11872808B2 (en) 2024-01-16
EP3904111A1 (en) 2021-11-03
TWI726547B (zh) 2021-05-01
US20220009252A1 (en) 2022-01-13
DK3904111T3 (da) 2024-03-25
FI3904111T3 (fi) 2024-04-23
EP3904111A4 (en) 2022-09-14
KR20210107028A (ko) 2021-08-31
EP3904111B8 (en) 2024-03-27
JP7213680B2 (ja) 2023-01-27
CN113165401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47291B (zh) 色带盒以及印刷装置
TWI831006B (zh) 色帶卡匣
CN111376618B (zh)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JP2023026638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104325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のセット
CN111918775B (zh) 色带盒
CN113165401A (zh) 墨盒
CN111376617B (zh)
CN113165402A (zh) 墨盒
CN111605326B (zh) 打印装置
CN115447290B (zh) 色带盒
CN111376620B (zh)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JP202010451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13165400B (zh) 墨盒
TWI850534B (zh) 卡匣
CN111376621B (zh) 带印刷装置以及盒的组件
CN114670559A (zh) 带盒
JP2023080686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