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3A - 送风单元,换气方法及停车场换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送风单元,换气方法及停车场换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63A
CN1131263A CN 95119079 CN95119079A CN1131263A CN 1131263 A CN1131263 A CN 1131263A CN 95119079 CN95119079 CN 95119079 CN 95119079 A CN95119079 A CN 95119079A CN 1131263 A CN1131263 A CN 1131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lowing unit
air
chamber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1190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82C (zh
Inventor
中村雅广
鑓专次
野泽清治
藤野隆之
田中武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s rich Harold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Flakt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Flakt KK filed Critical Nippon Flakt KK
Publication of CN1131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不需要导管、可用于有效地建造具有较大规模空间或房间的换气系统的送风单元。在该送风单元之腔室内装有送风机,同时在该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气口,在该腔室的另一侧面上设有支撑喷嘴的可挠性支撑体。由送风机喷出之喷流可引诱输送周围之空气。并且,由于喷嘴是由可挠性支撑体所支撑,所以可自由改变其喷出方向。因此,可对送风单元之种类、数目、设置场所,视其需要做适当选择,即可简单地建造无浪费、效率高的换气系统。

Description

送风单元、换气方法及停车场换气系统
本发明涉及送风单元、使用该送风单元之换气方法,以及使用该送风单元之停车场换气系统。
例如,依法令规定需要大量且严格换气量之地下停车场,或具有高天花板之室内游泳池、体育馆、礼堂及大规模候客厅等之换气时,过去是采用如下之方法及手段。
(1)在目的室内,将大型之供气导管及排气导管尽量分散设置之方法。
(2)不仅是使用供气送风机、排气送风机,且设置使用小口径导管之换气促进送风机之方法。此系将小口径之导管施工于例如天花板部,而在该导管上以适当间隔设置与导管内流路相通之喷嘴,而在导管内通流来自换气促进送风机之空气,使其从上述喷嘴排出喷流,在目的室内形成例如强制对流,来促进换气之方法。
(3)设置多个小型的轴流送风机以促进换气之方法。
然而,首先,实施上述(1)之型供气导管及排气导管之方法,需要在天花板、壁面上装设大尺寸之供排气导管。尤其是地下停车场用之换气时,由于换气量大,所以低天花板面受到上述大型之供排气导管所占用,对于配置照明、喷水器设置等,其他设备机器的配置构成了妨碍。又若导管配管需要跨越梁之处所时,其施工变成很困难。
另外,装设使用上述(2)之小口径导管之换气促进送风机之方法时,较上述(1)之方法,其施工简单而且梁之贯通也容易,但是施工导管之间题依然存在。
关于此点,设置多个(3)之小型轴流送风机之方法时,虽然不需要施工导管,但是为了在目的室、目的场内欲使空气不停滞以形成空气流时,需要相当多之送风机,并且,轴流送风机本身与气流方向为相同。所以,若欲形成所定之空气流时,假如已经装设有其他机器时,有时布局之自由度会受到限制。并且,因在场内送风机之安装方向不能一定不变,所以不能成为有条不紊而且外观上也不雅观。
本发明是鉴于此点而创作出的,其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导管之施工,并且,可将喷流之排气方向自由变更,另外由1个单元不仅是可向多方向喷出,大为提升设置布局之自由度之送风单元。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此种送风单元之换气方法,以及停车场换气系统,并且提供大大有利于环保之提升和节省能源、效果高的停车场换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送风单元,其构成为:具有腔室和内藏于该腔室内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气口,在上述腔室之另一侧面上装设有支撑喷嘴之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而从上述吸气口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此时,将可挠性支撑体装设2个以上,或将可挠性支撑体设置于相对腔室自由装卸的侧板上。
若依据本发明之送风单元,从腔室侧面之吸气口吸入之空气,通过送风机从喷嘴排出,所以准备例如多个有关本发明之送风单元,而通过将喷流之排出口置于其他送风单元之吸气口处,即可不断地输送空气。所以不必施加供排气用之导管,也不需要通流输送用空气之小口径之导管。
又,由于喷流会引诱、输送周围之空气,所以,不一定如上述将喷流之排气口置于其他送风单元之吸入口处,只有朝向其他单元之喷嘴附近把喷流排出,也可不断地将空气进行输送。
并且,上述喷嘴是由可挠性支撑体所支撑,可将从喷嘴排出之喷流朝向任意方向,所以与腔室之安装方向毫无关系即可对喷流进行导向,而可将送风单元配设成井然之状态以形成所需之气流。
在装设2个以上之可挠性支撑体时,可从1个送风单元向2个以上之不同方向排出喷流,可依据目的室、目的空间形成最佳气流,并且,可将送风单元之配设成为井然有序。并且以1个单元可形成多方向气流,所以,在目空间内消除空气之沉滞以形成空气流时,可将所需之单元数目较过去者减少。
又,在形成腔室侧面的侧板上装设上述可挠性支撑体,而将此侧板本身相对腔室装设成装卸自如时,藉由交换侧板,可容易地从1单元一方向的喷流方式变换为1单元多方向喷流方式,通过其他部分,例如腔室、送风机、吸气口之共用化,全体而言可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一旦装设之后,若欲依据目的室、目的场所之其后之环境变化等来更气流形成方向时,除了可挠性支撑体之导向之变更之外,藉侧板部分之更换可设置多方向喷流之单元。
而且,在腔室之内壁装设例如玻璃棉、玻璃布等之吸音材时,就可获得良好之肃静性。
本发明之送风单元,还可应用于将从供气口向目的空间供应之供气由配置于该空间内之多个送风单元输送至排气口、以对上述目的空间进行换气之方法中,即可实现具有优异特征之换气方法。
也即,在将从供气口供应给目的空间之供气由配置在该空间内之多个送风单元输送至排气口,以对上述目的空间进行换气时,将由送风单元所形成之供气口向着排气口之气流路径设置多个于上述目的空间内,并且,上述各送风单元,系构成为具有腔室和内藏于在该腔室内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入口,在上述空间之另一侧面上装设支撑喷嘴的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这些多个送风单元之中,只启动检测出发生特定成分(例如排气气体中之有害物质)之物体(例如具有内燃机之车辆)之气流路径中之送风单元。若这样时,只对有实际需要换气之气流路径集中进行换气,可实现效率高且花费能量少之换气。
在具有此种特征之换气方法中,若检测出流动于排气口之上述特定成分之浓度,并依据此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目的空间之供排气量,可防止整体目的空间之供排气之浪费,并且,可以实施只对有需要的气流路径进行集中换气。且为了具体地控制目的空间之供排气量时,例如,将供气送风机或排气送风机之马达使用变频器进行转数控制,或变换极数,或者在装设多个上述各送风机时,则控制其台数即可。
本发明之送风单元也可使用于包括有对屋内停车场供应供气之供气口、配设于上述屋内停车场内之多个送风单元,以及将由上述送风单元所输送之空气加以排气之排气口之停车场换气系统,而可实现节省能源效果高之停车场换气系统。
在具有这种特征之停车换气系统中,上述本发明之送风单元,其特征为:构成为配设多个从供气口向排气口之气流路径,并且,检测所通过车辆之检测装置配置于上述各气流路径内,只启动藉由此检测装置检测出有通过车辆的气流路径内之送风单元。而且,依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之停车场换气系统,在各气流路径所配置之检测装置若检测出通过车辆时,因只有检测出该通过车辆的气流路径之空气喷出喷嘴会启动,所以,只对实际上有车辆通过而需要换气之气流路径进行集中换气。此时,附加了检测从屋内停车场内之车辆所发生而流动于上述排气口之特定成分浓度(例如,CO,CO2,且为NOx等)之检测装置,而依据其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屋内停车场之供排气量时,就可有效率地进行换气。
本发明之停车场换气系统的上述检测装置,系使用埋设于地中的检测装置,且通过使用依据通过车辆时之电气特性之变化来检测通过车辆之装置,并不损及美观且对于车辆之通行不会带来障碍。
附图图面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送风单元之俯视图。
图2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侧视图。
图3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背视图。
图4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正视图。
图5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斜视图。
图6是第2实施例之双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俯视图。
图7是第2实施例之双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正视图。
图8是第2实施例之双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斜视图。
图9是第3实施例之三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正视图。
图10是第3实施例之三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斜视图。
图11是使用实施例之送风单元之地下停车场之换气系统之平面说明图。
图12是使用实施例之送风单元之地下停车场之换气系统之侧面说明图。
图13表示使用实施例之送风单元之地下停车场之情形之斜视图。
图14是表示适用本发明之停车场换气系统之地下停车场之概略平面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之停车场换气系统作用之平面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使用现有技术对图14之地下停车场换气时之各停车区出口附近之风速分布与风量比率之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之实施例对图14之地下停车场换气时之各停车区出口附近之风速分布与风量比率之说明图。
兹就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依据附图图面进行说明。图1是有关于所谓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A之俯视图,图2是侧视图,图3是背视图,图4是正视图,图5是外观图。该送风单元A之腔室2是其整体之平面为略呈正方形之箱形状,其侧面是由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以及后侧板6所形成。而且,在此腔室2内,装设了离心式送风机7。另外,上述左侧板3、右侧板4之上端部周缘,设有吊挂用之支撑金属件3a、4a,在右侧板4之适当处所设置有收容着对上述送风机7下达通-断指令、并供给作动用电力所用之端子等之端子箱4b。上述后侧板6如图3所示,是由格子状之网目所构成,以形成空气之吸入口。该后侧板6并不限于此格子状,可选择其他例如有开缝状、冲孔金属状等,可依据使用场所之环境等选择任意之形状。
上述送风机7之排气口7a与前侧板5内面之间设有适当距离,且以此排气口7a为界,由将腔室2内部隔成前后之隔壁板8,在排气口7a与前侧板5内面之间,形成动压室S。
而且,在此腔室2之内壁,即左侧板3、右侧板4及前侧板5之内面,再在隔壁板8、顶板9及底板10之各内面,分别装有例如由玻璃棉、玻璃布所构成的吸音材11,送风机7所发出之声音将由该吸音材11所吸收。
在对于腔室2装设成装卸自如之前侧板5外面中央,装设了与腔室2内之动压室S相通的例如由可挠性导管所构成之具有可挠性之中空可挠支撑体12,且在此中空可挠支撑体12之顶端装设有尖细之喷嘴13。
有关第1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具有上述的构造,若启动送风机7时,就从后侧板6吸入周围之空气,而从送风7之排气口7a透过动压室S,从喷嘴13变成喷流被排出。其结果,周围之空气也被引诱向排出方向输送出去。
兹就第2实施例说明如下。如图6、图7、图8所示,有关此第2实施例之送风单元B,是所谓双喷嘴型,其只改变了上述第1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之前侧板5、可挠支撑体12及喷嘴13之构造。因此,在图6、图7、图8中,使用在有关第1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的说明时所使用之同一标号所标示的构件,是与第1实施例中之送风单元A的构件相同。
也即,在有关第2实施例之送风单元B中,在腔室2前面装卸自如地安装的前侧板22上,装设有较上述可挠支撑体12之直径为小之2个可挠支撑体23、24,这些各可挠支撑体23、24之顶端装设了较上述喷嘴1 3之直径为小之喷嘴25、26。各可挠支撑体23、24,及各喷嘴25、26彼此具有相同的直径。依据有关此第2实施例之送风单元B,若启动腔室2内之送风机7时,就从这些2个喷嘴25、26排出喷流,而周围之空气也被引诱向排出方向输送出去。
兹就第3实施例说明如下。如图9、图10所示,有关此第3实施例之送风单元C是所谓的三喷嘴型,与上述第2实施例之情形相同,其只是改变了有关第1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之前侧板5、可挠支撑体,以及喷嘴之构造。因此,在图9、图10中,使用在有关第1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之说明时所使用之同一标号所标示之构件,是与第1实施例中之送风单元A的构件相同。
在有关第3实施例之送风单元C中,在腔室2前面装卸自如地安装的前侧板32上,装设有较上述第2实施例之可挠支撑体22、24之直径更小的3个可挠支撑体33、34、35,这些各可挠支撑体33、34、35之各顶端,装设了较上述喷嘴25、26之直径更小之喷嘴36、37、38。各可挠支撑体33、34、35及各喷嘴36、37、38彼此具有相同的直径。依据有关此第3实施例之送风单元C,若启动腔室2内之送风机时,就从这些3个喷嘴36、37、38分别排出喷流,而周围之空气也被引诱向排出方向输送出去。
有关本发明之第1、第2、第3之各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B、C按上述构造构成,分别使用相同的腔室2和相同的送风机7,所以从各送风单元A之喷嘴13,送风机单元B之喷嘴25、26,送风单元C之喷嘴36、37、38所排出之喷流,是以从有关第1实施例之送风机单元A之喷嘴13喷出之嘴流达到的距离为最远,下来就是有关第2实施例之送风单元B之喷嘴25、26喷出的喷流,再其次主是有关第3实施例之送风单元C之喷嘴36、37、38喷出的喷流,按顺序变短。
兹就使用这些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B、C之换气系统,对例如图11所示具有平面形态的地下停车场X进行换气时的情况说明如下。此地下停车场X,在其一侧有车辆之进出口区41,在该进出口区41之两侧,设置了供气送风机42和排气送风机43。又,车辆M之停车区R包括:通过适当之区隔线44、45所形成、在图11的实例中是相向设置的停车区R1、R2,以及沿着进出口区41相向之壁缘设置的停车区R3的3个停车区。
欲进行具有这种构造的地下停车场X之换气时,要使来自供气送风机42之供气,有效率且毫无停滞地畅流于停车区R1、R2、R3之端部附近,并且,最后必须导向排气送风机43,但是,若依据本发明,首先将有关第1、第2、第3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B、C做适当组合来使用,就可极为容易地并且以必要的最低限度之单元数来对应这种要求。
也即,要将来自供气送风机42之供气,首先输送至停车区R1、R2、R3间之端部,且必须导引至各停车区R1、R2、R3之间之区域,但是,若依据本发明,首先将有关第2实施例之送风单元B设置于供气送风机42之供气方向。于是,由于在此送风单元B上之各喷嘴25、26如上述分别由可挠支撑体23、24所支撑,所以,可将一方之喷嘴25仍配置成直线状,将另一方之喷嘴26朝向停车区R1、R2之间之区域。因此,将来自供气送风机42之供气导引至停车区R1、R2间之区域,和导引至最内面之停车区R3,可由一个单元完成。
并且,将按这样导引之供气,此次就沿着停车区R1、R2、R3之各端部,边搅拌各车辆之排气且同时相对地下停车场X的一侧壁X1成直角地输送,但是,本系统是在停车区R1与进出口区41之间,将有关第2实施例之送风单元B设置2处,而将一方之喷嘴25朝向车辆M1的端部、即停车区R1侧,将他方之喷嘴26仍以直线地朝向地下停车场X之一侧壁X1。该时喷嘴26并非只水平地朝向停车区R1侧,而是如图12所示,可给与适当之俯角。藉此即可有效率且不停滞地搅拌车辆之排气。
另外,在停车区R2与停车区R3之间,将有关第3实施例之送风单元C设置3处。而设置在此停车区R2与停车区R3间之送风单元C,因具有3个喷嘴36、37、38,所以可将中央喷嘴37供做输送用,而将两侧之喷嘴36、38给与俯角以朝向停车区R2、R3,从而可防止位于这些各停车区R2、R3之排气发生停滞。将该时之送风单元C之3个喷嘴36、37、38之情况表示于图13。
并且,在与地下停车场X之一侧壁X1之排气送风机43相向之角隅,设置喷流之达到距离最长之有关第1实施例之送风单元A。也即,设置在一侧壁X1之单元,只要向排气送风机43输送排气就可,所以,只要设置达到距离最长的1个送风单元A就可以。
如上面所述地下停车场X之换气系统,设置于场内之单元数目较过去少即可,并且可有效率地实现空气之输送与消除车辆附近之停滞。
此点,在使用例如过去的小型轴流送风机之方式时,必须分别设置输送用和搅拌用的送风机,其需要数就会增加,且要给与俯角,欲适当改变水平方向时,其配设方向将变面杂乱无章。
然而,若依据本发明,因使用1个单元就可获得多方向之喷流,所以必要装设数目少就可,并且,欲变更水平方向之角度,或给与俯角,也可使用可挠支撑体自由自在地实施。所以,如图11所示,单元之配设也变成井然有序。
并且,单元本身是仍旧使用同一腔室2和同一送风机7,而通过前侧板5、22、32之变更,因可容易地变更为送风单元A、B、C,所以,其量产性良好,而制造成本也可抑制为低廉。当然,也不会发生噪音,也不需要施工导管。
另外,上述实施例,虽然是适用于地下停车场换气的实例,当然,也是可照样使用于具有高天花板之暖气房之改善,且此种情况也如上述可配设成井然有序,所以,例如饭店之候客大厅等,即使需要考虑室内装璜、造形之空间,也不至于发生障碍就可设置。又,各送风单元A、B、C之腔室2内装设有吸音材11,所以,肃静性良好,也适用于配置于上述饭店之候客大厅等。
兹依据本发明之停车场换气系统之实施例之图面说明如下。本实施例是适用于图14所示具有平面形态之地下停车场P之实例,在此地下停车场P之入口En处装设有供气51,在出口Ex处装设有排气口52。而且,在供气口51处设置有将外气导入用于供气给地下停车场P内之供气送风机53,另一方面在排气口52处设置有用于排气地下停车场P内环境之排气送风机54。
这些各供气送风机53、排气送风机54都具有利用各个所对应之变频器55、56来控制马达转数之构造。并且,当将设置在排气口52检测空气中CO浓度之检测装置57之检测结果输入于控制装置58时,该控制装置58依据该检测结果而经由上述变频器55、56来控制供气送风机53、排气送风机54之送风能力,以控制地下停车场P之供排气量。所以,在例如CO浓度为容许浓度以下时,进行供气送风机53、排气送风机54之缩流运转,从而可实施效率良好之节省能源运转。
如图14所示,地下停车场P利用主要形成于图中之Y方向之隔墙61、62、63、64区隔为3个大之停车区P1、P2、P3,上述送风单元B、C,装设于天花板部而对于各停车区P1、P2、P3从供气口51向排气口52形成气流路径。
更详细地说,则在从地下停车场P之入口En直接向X方向形成的通路上,配置了从喷嘴之喷流之达到距离大之双喷嘴型之送内单元B1、B2,并且在从各停车区P1、P2、P3之各出口XP1、XP2、XP3通向地下停车场P之出口Ex之X方向的通路上,也设置了双喷嘴型之送风单元B3、B4、B5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送风单元B之各喷嘴25、26分别由可挠支撑体23、24所支撑,所以,可将来自喷嘴25、26之喷流之排出方向朝向任意之方向,例如,将一方之喷嘴25朝向供气之输送方向(X方向)作为供气之引诱输送,而将另一方之喷嘴26朝向壁侧等,即可防止气流之停滞。
而且,各停车区P1、P2、P3内之天花板部配置上述三喷嘴型送风单元C。也即,关于停车区P1,在从其入口EP1到出口XP1之中央通路中配置送风单元C1、C2、C3,在停车区P2,在从其入口EP2到出口XP2之中央通路中配置送风单元C4、C5、C6,在停车区P3,在从其入口EP3到出口XP3之中央通路中分别配置送风单元C7、C8、C9
在此情况下,在各送风单元C上之各喷嘴36、37、38分别是由可挠支撑体33、34、35所支撑,所以,由中央之可挠支撑体34支撑之喷嘴37系直接朝向通路(Y方向),而由两侧之可挠支撑体33、35所支撑之其他2个喷嘴36、38系分别朝向所对应之隔墙61、62、63、64侧等,可防止各停车区P内之气流之停滞,而将供气向通路方向引诱输送。
上述各送风单元B1-B5以及送风单元C1-C9的向天花板部的安装,可使用固定于腔室2之吊挂用之支撑金属件4a容易地从天花板部吊挂。
这些送风单元B1-B5以及送风单元C1-C9之启动停止,虽然由系统控制装置65所控制,这种控制系依据埋设于地中之车辆检测装置66、67、68、69、70、71之检测信号对于系统控制装置65之输入来实现的。也即,在停车区P1之入口EP1与出口XP1,分别设有车辆检测装置66、67,在停车区P2之入口EP2与出口XP2分别设有车辆检测装置68、69,又对于停车区P3,则在其入口EP3与出口XP3分别设有车辆检测装置70、71,若检测通过各停车区P1、P2、P3之各入口EP1、EP2、EP3及出口XP1、xP2、XP3之车辆时,对上述系统控制装置65传输检测信号。
上述各车辆检测装置66、67、68、69、70、71之任一装置具有同一构造,若车辆通过其上时,埋设于地中之环路线圈(loop coil)检测该时之电气特性之变化,将检测信号输出于系统控制装置65。而且,系统控制装置65就启动受到上述车辆检测信号之气流系统之停车区之送风单元B、C。
在本实施例中,使停车区P1之气流系统,由送风单元B2、B3、B4与送风单元C1、C2、C3所形成,使停车区P2之气流系统,由送风单元B1、B5与送风单元C4、C5、C6所形成,关于停车区P3之气流系统,则由送风单元C7、C8、C9所形成。
有关本实施例之停车场换气系统,是如上述适用于地下停车场P,若车辆欲停车于此地下停车场P时,例如驶入于停车区P1内停车时,首先,通过停车区P1之入口EP1时,由车辆检测装置66检测该通过车辆,而将车辆检测信号输入于系统控制装置65。据此,系统控制装置65将启动送风单元B2、B3、B4与送风单元C1、C2、C3,而形成如图15之箭头所示之气流。
也即,供气送风机53从供气口51导入的供气,首先由送风单元B2引诱输送至停车区P1之入口EP1附近。接着送风单元C1、C2、C3,边搅拌偏靠隔墙61、62之环境空气,而将周围环境空气连同上述被输送之供气,依序引诱输送至停车区P1之出口XP1。其后,则送风单元B3、B4将来自该出口XP1之空气引诱输送至排气口52。这种气流系统,使被驶入停车区P1停车之车辆之排气损环境空气之停车区P1将被集中地受到换气。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气口52装设有检测装置57,藉此检测流入排气口之CO,而依据其浓度来控制供气送风机53及排气送风机54之送气能力,所以,例如,地下停车场P之进出台数少,而因其排气之CO量少时,依据该情况,供气送风机53及排气送风机54将进行缩流运转。藉此,在节省能源之下实施符合基准之换气。
此时,在不能由公知之系统控制之设施中,就启动地下停车P之所有送风单元,由于只依据上述之供排气量之控制,所以发生如上述各气流路径之风量之偏差。此情况尤其节省能源运转,即缩流运转时特别显著。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之设备中,若使用供气送风机53、排气送风机54之最大换气风量为8000 CMH(10次/h)时,将其单纯减少到2000 CMH(2.5次/h)而启动各送风单元B、C时,各停车区P1、P2、P3之各出口XP1、XP2、XP3附近之风量比率(以图中之箭头粗细表示),及风速分布变成如图16所示。
若依据图16,停车区P1之出口EP3之风速高,且其风量比率也占了57%为最高。然而,有车辆发生排气之重要停车区P1之风速较比为低,而其风量只不过只有全体之13%而已。其结果,对于不需要换气之停车区P3输送了多量的无用供气,另一方面,需要换气之重要停车区P1只有流入些许供气,能源效率及停车区P1之环境仍有改善之余地。
然而,若依据本实施例进行系统控制,启动送风单元B2、B3、B4与送风单元C1、C2、C3时,就控制供气送风机53与排气送风机54,那样地将换气次数减少至2.5次/h,也获得了如图17所示之各停车区P1、P2、P3之各出口XP1、XP2、XP3之风速分布。
若依据图17,在实际需要换气之停车区P1之出口XP1处其风速最高,而可确认该停车区P1被集中地受到换气。又对于风量比率,若依据本实施例,若只启动停车区P1之气流系统之送风单元时,在停车区P1处获得了约66%之高值。
又,排气浓度发生变化,而检测装置57检测到其排气为止,在过去,其换气次数1次/h时,最多花了60分钟,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理论上最多成为20分钟。所以检测装置57之响应性也会提升。
如上面所述,若依据本实施例,即使地下停车场P之供排气量被缩流,由于没有对不需要换气之停车区。即无用的气流系统之供气,而只对有需要之系统进行集中供气之流动,所以,排气浓度也迅速受到稀释,又迅速地从排气口排放出去。所以,需要换气之停车区之环境较过去者提升,又可获得更高之能源效果。
上述实施例是关于适用于地下停车场之实例,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他工厂之换气,或下水处理场之沉淀槽上之换气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之车辆检测装置66、67、68、69、70、71是使用地中埋设型之环路线圈方式者,但是,替代此也可采用例如从上方将超音波发出成如脉冲状,而藉由检测其反射波来检测车辆之有无之超音波方式之检测装置。如依据此种超音波方式之检测装置,从车辆之高度来判断也可识别大型车辆。
若依据本发明之送风单元,就不需要施加用于供气、排气之导管,而与单元本身之配设方向毫无关系,可形成所需之气流,而从1单元1方向喷流方式,变换为1单元多方向喷流方式也简单。并且,若依据使用具有此特征之送风单元之换气方法,停车场换气系统,毫无浪费,而可有效率地实施节省能源效果高之换气。

Claims (11)

1.一种送风单元,具有腔室,和内藏于该腔室内以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其中,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在上形成有吸入口,而在上述腔室之另一侧面上设有支撑喷嘴的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从上述吸入口所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有2个以上可挠性支撑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可挠性支撑体是设置于形成腔室侧面的侧板上,该侧板可相对腔室自由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腔室内壁上装设有吸音材。
5.一种换气方法,其将从供气口供应给目的空间之供气,由配置于该空间内之多个送风单元输送至排气口,以对上述目的空间进行换气,其特征在于:将由上述送风单元所形成的从供气口向排气口之气流路径,设定多个于上述目的空间内,上述各送风单元具有腔室,和内藏于该腔室内而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入口,而在上述腔室之另一侧面上设有支撑喷嘴的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
并且上述多个送风单元之中,只启动检测到发生特定成分物体之气流路径之送风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流动于排气口之上述特定成分浓度,而依据其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目的空间之供排气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至少1个送风单元上,装设了2个以上之可挠性支撑体。
8.一种停车场换气系统,包括:向屋内停车场供应供气之供气口;配设于上述屋内停车场内的多个送风单元;以及将由上述送风单元所输送之空气进行排气的排气口;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风单元配设成形成有多个从供气口向着排气口的气流路径;
并且上述各送风单元具有腔室和内藏于该腔室内而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入口,而在上述腔室之另一侧面上装设有支撑喷嘴之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
欲检测所通过车辆之检测装置配置于上述各气流路径内,上述送风单元,构成为只启动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出通过车辆的气流路径内之送风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停车场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检测从屋内停车场内之车辆发生而流动于上述排气口之特定成分浓度之检测装置,依据此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屋内停车场之供排气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停车场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系埋设于地中,并且该检测装置具有依据车辆通过时的电气特性的变化来检测通过的车辆的构造。
11.根据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停车场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至少1个送风单元上装设有2个以上的可挠性支撑体。
CN 95119079 1995-01-23 1995-11-23 换气方法及停车场换气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1116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391/95 1995-01-23
JP27391/1995 1995-01-23
JP2739195A JP2963633B2 (ja) 1995-01-23 1995-01-23 換気方法及び駐車場換気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3A true CN1131263A (zh) 1996-09-18
CN1111682C CN1111682C (zh) 2003-06-18

Family

ID=1221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5119079 Expired - Lifetime CN1111682C (zh) 1995-01-23 1995-11-23 换气方法及停车场换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963633B2 (zh)
CN (1) CN111168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3125C (zh) * 2004-12-02 2007-12-05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及其换气方法
CN103604166A (zh) * 2013-11-22 2014-02-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43467A (zh) * 2017-11-16 2018-03-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适用于安全检查的射流式气体感应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6389A (ja) * 1998-07-28 2000-02-18 Nippon Eisei Center:Kk 空気攪拌器
JP2008051377A (ja) * 2006-08-23 2008-03-06 Ful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工場の内気送風方法と、この方法に使用する撹拌扇の構造
JP5855364B2 (ja) * 2011-06-15 2016-02-09 株式会社朝日工業社 室内の局所換気システム
KR101347924B1 (ko) * 2012-03-23 2014-01-09 남기윤 지하주차장 환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433049B2 (ja) * 2012-05-30 2014-03-05 三菱電機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検車場建屋内空調システム
KR101340418B1 (ko) * 2012-06-29 2014-01-02 주식회사 이노베코 주차장의 차량 배기가스 제거장치
CN106871318A (zh) * 2017-02-22 2017-06-20 佛山汉格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通风灭火系统
KR101967547B1 (ko) * 2017-09-04 2019-08-13 이주열 벽면설치형 공기정화장치
CN115421541B (zh) * 2022-09-30 2023-07-18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适应于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通风的动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3125C (zh) * 2004-12-02 2007-12-05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及其换气方法
CN103604166A (zh) * 2013-11-22 2014-02-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3604166B (zh) * 2013-11-22 2017-02-0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43467A (zh) * 2017-11-16 2018-03-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适用于安全检查的射流式气体感应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963633B2 (ja) 1999-10-18
JPH08200758A (ja) 1996-08-06
CN1111682C (zh) 2003-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82C (zh) 换气方法及停车场换气系统
CN1131967C (zh) 给排气装置
CN1818491A (zh) 通风系统
CN1699862A (zh) 通风系统
CN1170123A (zh) 房屋内部通风装置
CN1912491A (zh) 通风设备
KR101911344B1 (ko) 장거리 분사식 기류 모집형 유도콘에 의한 기류 순환성과 제작성 및 조립성이 개선된 지하주차장용 유인팬
JP2008051377A (ja) 工場の内気送風方法と、この方法に使用する撹拌扇の構造
CN1181293C (zh) 壁挂式空调装置
JP3339527B2 (ja) 送風ユニット及び換気方法
CN201748560U (zh) 分体式空气对流机
CN1196977C (zh) 干燥装置
CN101046313A (zh) 室外机
KR200169174Y1 (ko) 송풍장치
CN206582140U (zh) 超低音节能型风机过滤机组
CN2526563Y (zh) 直喷射流诱导风机
CN1504651A (zh) 直喷射流诱导风机
KR100371265B1 (ko) 지하 구조물의 급기 시스템
KR200217672Y1 (ko) 지하주차장 환기시스템
CN108534292A (zh) 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
JP4463383B2 (ja) 大空間の換気方法
JPH0725545Y2 (ja) 龍巻式空気吸込口
CN216987022U (zh) 横置式养殖业臭气等离子净化排放装置
CN219913343U (zh) 一种大空间除尘净化系统
KR100218918B1 (ko) 덕트리스 송풍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PPON FULUOD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IPPON FLAKT K.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s rich Harold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Flakt K.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6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