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0784B -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0784B
CN113120784B CN202110419200.0A CN202110419200A CN113120784B CN 113120784 B CN113120784 B CN 113120784B CN 202110419200 A CN202110419200 A CN 202110419200A CN 113120784 B CN113120784 B CN 113120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support
balancing weight
box body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92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0784A (zh
Inventor
林华
赵江平
孟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21104192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0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0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0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72Counterweights or supports for balancing lifting cou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涉及起重机领域,用以优化平衡重的结构。该平衡重包括第一箱体、第一加强件、支座以及第二加强件。第一箱体具有存储腔,且存储腔的顶部被构造为开口的;第一加强件为多根,各第一加强件分散布置于第一箱体的底部;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设置于第一箱体的顶部,第二支座设置于第一箱体的底部。第二加强件贴着第一箱体的壁体设置;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通过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平衡重,采用带有存储腔的结构,并且设置有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以及支座,有效提高了单个平衡重的承载能力,并且实现了多个平衡重的堆叠。并且,减小了平衡重的运输难度。

Description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衡重以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平衡重是起重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平衡吊重时产生的力矩,保持整机稳定性。随着起重机产品吨位越来越大,平衡重的配置数量也越来越多,平衡重的制造成本也越来高。
相关技术中,平衡重采用矩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实心结构,通过多个平衡重重叠码放,实现其作用。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大吨位的起重机,需要很多数量的平衡重。平衡重的制造和运输成本很高,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起重机朝着更大吨位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平衡重以及起重机,用以优化平衡重箱的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衡重,包括:
第一箱体,具有存储腔,且所述存储腔的顶部被构造为开口的;
第一加强件,为多根,各所述第一加强件分散布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
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以及
第二加强件,贴着所述第一箱体的壁体设置;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通过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重还包括:
第三加强件,贴着所述第一箱体的壁体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加强件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被构造为长方体形状的,所述第一箱体的棱边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加强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的各个角设置有角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的至少其中一个侧壁设置有可开启的箱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重还包括:
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套设入所述第二箱体中,所述第二箱体也被构造为顶部开口的;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的尺寸被构造为满足集装箱的标准尺寸,且所述第一箱体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重还包括:
连接件,为多根,分散布置于所述存储腔的开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的尺寸被构造为满足集装箱的标准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加强件相互平行布置,且各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端都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边缘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重物料选自以下至少其中一种:沙土、泥土、混凝土、水、铁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平衡重。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平衡重使用方法,采用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平衡重实现,所述平衡重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平衡重是否处于使用状态;
如果所述平衡重处于使用状态,则计算所需要的配重量;
根据配重量确定所需要的平衡重的数量以及各所述平衡重所盛装的配重物料的种类、重量;
成排堆放所述平衡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重使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平衡重处于运输状态,则倾倒所述平衡重中的配重物料;
运输空的所述平衡重。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平衡重,其第一箱体采用空心的结构,平衡重具有两种状态:处于使用状态时,就地取材填装沙土、泥土、混凝土及水等各种配重物料,在平衡重以及所盛装的配重物料的总重量达到产品要求后,进行堆叠,实现平衡重砝码的功能。运输时,将配重物料倾倒出来,空箱放置各种运输零部件。这样既降低了起重机平衡重的成本,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并且,第一箱体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来提高自身的承载能力;通过设置第二加强件和支座来使得多个平衡重堆叠时,每个平衡重的承载能力足够。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平衡重,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在平衡重使用过程中,即便需要将很多个平衡重转场运输,由于单个平衡重的重量大幅度降低,运输难度大大减小,运输成本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并且,为第一箱体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可以有效增强第一箱体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角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第一支座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第二支座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平衡重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10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本文所涉及的名词或术语解释。
起重机:是采用桁架式臂架结构、用于吊重的机械设备。
平衡重:放置于起重机后侧,用于平衡吊重力矩和整机稳定性的砝码压重装置。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重,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加强件2、支座3以及第二加强件4。
第一箱体1具有存储腔11,且存储腔11的顶部被构造为开口的。在使用过程中,存储腔11的开口处S所在的一端为顶部。
第一箱体1的材质比如选择高强钢等承载能力好的材料。平衡重具有两种状态:当平衡重处于运输状态,第一箱体1的存储腔11中没有增加配重物料。当平衡重被用作配重,第一箱体1的存储腔11中存储有配重物料。配重物料根据现场情况选取,可以是沙土、泥土、混凝土、水、铁块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每个第一箱体1中盛装的配重物料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多个盛装有配重物料的第一箱体1叠摞在一起,以达到所需要的配重量。每个第一箱体1中盛装的配重物料的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一箱体1具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为长方体形状的、侧面为弧形的或者其他形状。在后文的描述中,以采用长方体形状的第一箱体1为例。第一加强件2比如采用杆状结构。设置第一加强件2后,第一箱体1的性能强度得以提高,第一箱体1的承载使用需求。
多根第一加强件2分散布置于第一箱体1的底部。沿着第一箱体1的长度方向,分散布置有多根第一加强件2。第一加强件2比如采用杆状结构。第一加强件2布置的越密集,整个平衡重的承载能力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加强件2相互平行布置,且各第一加强件2的两端都与第一箱体1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箱体1的宽度方向,即宽度尺寸W所对应的方向。这样的结构,使得所有的第一加强件2共同承载,第一箱体1的承载能力得以增强。
继续参见图3至图5,支座3包括第一支座31和第二支座32。第一支座31设置于第一箱体1的顶部,第二支座32设置于第一箱体1的底部。第二加强件4贴着第一箱体1的壁体设置,第一支座31和第二支座32通过第二加强件4固定连接。第二加强件4平行于第一箱体1的高度方向,即高度尺寸H所对应的方向。第一支座31和第二支座32分别设置有多个,以有效分散载荷,提高第一箱体1的叠放时的承载能力。
第二加强件4比如采用杆状的。在第一加强件2的端部每一侧都设置有第二加强件4。两根第二加强件4、一根第一加强件2整体形成矩形的结构,即类似于卡箍的形状。
如上所述的,支座3分为两组:第一支座31和第二支座32。第一支座31位于第一箱体1的顶部,第二支座32位于第一箱体1的底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多个第一支座31、多个第二支座32、多根第一加强件2和多根第二加强件4,载荷通过各第一支座31、第二支座32、第二加强杆4上下分散传递,第一箱体1的承载能力大,在叠放式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超大吨位起重机的配重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被构造为长方体形状的,第一箱体1的棱边处设置也有第二加强件4。该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平衡重的承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重还包括第三加强件8,第三加强件8贴着第一箱体1的壁体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加强件4垂直。第三加强件8也可以采用杆状结构。第三加强件8垂直于第一箱体1的高度方向,即长度尺寸L所对应的方向。
第一加强件2、第二加强件4、第三加强件8相互垂直,共同增强第一箱体1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第二加强件4、第三加强件8都可以设置于第一箱体1的外壁。每个侧面上,第二加强件4成排平行设置有多根。
继续参见图1,平衡重还包括连接件9,连接件9为多根,分散布置于存储腔11的开口处。连接件9比如为杆状的,连接件9的两端与第一箱体1的存储腔11的开口边缘固定在一起,起到保持第一箱体1的形状的作用,防止第一箱体1内部盛装的配重物料太多、而造成第一箱体1变形。连接件9的数量为多根,多根连接件9平行布置,形成拽紧连接件9的作用力,使得第一箱体1在整个长度方向都能够被有效地保持形状。
参见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的各个角设置有角件5。角件5将位于第一箱体1角处的各个杆件固定在一起,以增强平衡重的承载能力。平衡重与平衡重叠放时,角件5起到支撑作用;,也可以在角件5的安装孔5a中安装紧固锁,将平衡重与平衡重紧固连接,以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参见图1,在平衡重的八个角处各焊接有一个角件5。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的至少其中一个侧壁设置有可开启的箱门7。配重物料从第一箱体1的开口处加入,使用完毕后从箱门处倒出。这种结构方便采用设备自动往第一箱体1中增加配重物料。
参见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的尺寸被构造为满足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第一箱体1的外形尺寸长L、宽W、高H均符合集装箱的尺寸要求。这使得平衡重的外形符合集装箱的尺寸要求,运输时可以作为集装箱使用,既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又可以降低起重机转场运输费用。平衡重采用箱子的形式,用户可以就地取材填装沙土、泥土、混凝土及水等各种配重物料,重量达到产品要求后,进行多层堆叠,实现平衡重砝码的功能,这样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起重机平衡重的成本。
参见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重还包括第二箱体6,第一箱体1套设入第二箱体6中,第二箱体6也被构造为顶部开口的;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6固定连接,比如拼焊固定在一起。设置第二箱体6后,平衡重为双层壁体的箱体,第一箱体1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能够满足平衡重的承载要求和多层堆叠要求。
在设置有第二箱体6的那些实施例中,第二箱体6的尺寸被构造为满足集装箱的标准尺寸,且第一箱体1的尺寸小于第二箱体6的尺寸。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箱体6满足集装箱尺寸标准,借助第二箱体6的标准尺寸,使得平衡重在运输过程中满足相关法规的运输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双层箱体的平衡重,外形符合集装箱的标准尺寸要求,使得平衡重在运输过程中满足相关法规的运输要求,既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又可以降低起重机转场运输费用。在使用状态下,用户可以就地取材填装沙土、泥土、混凝土及水等各种配重物料,重量达到起重机产品要求后,进行多层堆叠,实现平衡重砝码的功能,这样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起重机平衡重的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平衡重。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衡重使用方法,采用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平衡重实现。该平衡重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判断平衡重是否处于使用状态。
平衡重应用于起重机,如果起重机需要起吊重物,则需要使用平衡重,即此时判断平衡重处于使用状态。
步骤S200、如果所述平衡重处于使用状态,则计算所需要的配重量。
起重机起吊重物的重量不相同,那么所需要配重量也不相同。
步骤S300、根据配重量确定所需要的平衡重的数量以及各所述平衡重所盛装的配重物料的种类、重量。
配重量不相同,那么平衡重的数量也不相同。起吊的重物越重,所需要的平衡重的数量越多。各个平衡重可以盛满配重物料,也可以不装满,比如只装半箱。在平衡重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改变平衡重所盛装的配重物料的种类,也能够改变配重量。也就是说,平衡重的数量、配重物料的种类、以及平衡重的盛装状态都是可以调节的。
步骤S400、成排堆放所述平衡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排或者多排平衡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重使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0、如果所述平衡重处于运输状态,则倾倒所述平衡重中的配重物料。配重物料可以现场取材、现场倾倒,非常方便。
步骤S600、运输空的所述平衡重。空的所述平衡重运输难度小,运输成本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平衡重,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箱体(1),具有存储腔(11),且所述存储腔(11)的顶部被构造为开口的;所述第一箱体(1)的至少其中一个侧壁设置有可开启的箱门(7);所述第一箱体(1)的尺寸被构造为满足集装箱的标准尺寸;
第一加强件(2),为多根,各所述第一加强件(2)分散布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
支座(3),包括第一支座(31)和第二支座(32),所述第一支座(31)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支座(32)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以及
第二加强件(4),贴着所述第一箱体(1)的壁体设置;所述第一支座(31)和所述第二支座(32)通过所述第二加强件(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加强件(8),贴着所述第一箱体(1)的壁体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加强件(4)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被构造为长方体形状的,所述第一箱体(1)的棱边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加强件(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各个角设置有角件(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箱体(6),所述第一箱体(1)套设入所述第二箱体(6)中,所述第二箱体(6)也被构造为顶部开口的;所述第一箱体(1)和所述第二箱体(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6)的尺寸被构造为满足集装箱的标准尺寸,且所述第一箱体(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箱体(6)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9),为多根,分散布置于所述存储腔(11)的开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加强件(2)相互平行布置,且各所述第一加强件(2)的两端都与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边缘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重,其特征在于,配重物料选自以下至少其中一种:沙土、泥土、混凝土、水、铁块。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平衡重。
11.一种平衡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平衡重实现,所述平衡重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平衡重是否处于使用状态;
如果所述平衡重处于使用状态,则计算所需要的配重量;
根据配重量确定所需要的平衡重的数量以及各所述平衡重所盛装的配重物料的种类、重量;
成排堆放所述平衡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衡重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平衡重处于运输状态,则倾倒所述平衡重中的配重物料;
运输空的所述平衡重。
CN202110419200.0A 2021-04-19 2021-04-19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120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9200.0A CN113120784B (zh) 2021-04-19 2021-04-19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9200.0A CN113120784B (zh) 2021-04-19 2021-04-19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784A CN113120784A (zh) 2021-07-16
CN113120784B true CN113120784B (zh) 2024-03-22

Family

ID=76778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9200.0A Active CN113120784B (zh) 2021-04-19 2021-04-19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078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9486A (ja) * 1999-02-02 2000-08-0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積重ね式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JP2009040536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ugatetsuku:Kk 吊り天秤装置
CN202542749U (zh) * 2012-03-23 2012-11-2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可调集装箱平衡重装置
CN103395707A (zh) * 2013-08-05 2013-11-2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转台的平衡重连接结构
CN111704050A (zh) * 2020-07-27 2020-09-25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电动起重机及超起电动起重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9486A (ja) * 1999-02-02 2000-08-0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積重ね式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JP2009040536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ugatetsuku:Kk 吊り天秤装置
CN202542749U (zh) * 2012-03-23 2012-11-2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可调集装箱平衡重装置
CN103395707A (zh) * 2013-08-05 2013-11-2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转台的平衡重连接结构
CN111704050A (zh) * 2020-07-27 2020-09-25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电动起重机及超起电动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784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6740B1 (en) Transport of goods
NZ507561A (en) A rigid and reinforced container (plastic) abled to be stacked in two with grooves to direct a pair of straps to hold the boxes together
CN113120784B (zh) 平衡重、起重机以及平衡重使用方法
CN216375887U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运输装置
US8066134B2 (en) Reinforced metal casting
CN216762560U (zh) 托盘
CN114248993A (zh) 托盘
KR20120051414A (ko) 팔레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물 운반 방법
CN110952677A (zh) 空腔格构填充墙预制件
CN211845759U (zh) 一种集装箱模架运组
CN211646944U (zh) 空腔格构承重墙预制件
KR20210000685U (ko) 곡물 적재함
CN218617715U (zh) 一种吊车叉车两用砖垛转运防护筒
CN217676665U (zh) 一种组合式平衡重装置及叉车
CN217199919U (zh) 一种带有可收纳吊装组件的集装箱
CN219506657U (zh) 一种用于装入集装箱的多功能钢托架
CN218401431U (zh) 单层托盘
CN215287667U (zh) 新型加砌块专用吊笼
CN117228535A (zh) 水箱
CN213650246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转运打包箱
CN210681743U (zh) 一种门框及材料转运堆架
CN221024829U (zh) 多功能联运通用平托盘
CN217555568U (zh) 吊装装置
CN110952678A (zh) 空腔格构承重墙预制件
CN210391891U (zh) 一种水平预制构件堆放架及水陆两用堆放架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