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5568U - 吊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5568U
CN217555568U CN202221101403.1U CN202221101403U CN217555568U CN 217555568 U CN217555568 U CN 217555568U CN 202221101403 U CN202221101403 U CN 202221101403U CN 217555568 U CN217555568 U CN 217555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embers
hoisting
lifting
stiff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014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华盛
王涛
陈永福
郑万杰
卓柄政
郑庶贤
李文成
吴运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014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5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5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5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装装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两个连接件以及吊绳,每个所述承重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吊装物,两个所述连接件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承重件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吊装物,至少四个所述吊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件的两端,所述承重件两端的所述吊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吊装物在所述承重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吊绳碰撞障碍物,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Description

吊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地下室一般存在大量钢骨混凝土柱,由于基坑维护结构未拆除且支撑截面大于吊装物截面从而挡住吊装路线。同时因为规范及设计要求构件分段至少在楼层以上600mm,导致吊装物顶与支撑底净空在100mm以内,致使常用的扁担梁吊装方法无法使用,吊装钢绳容易与支撑结构碰撞,难以实现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装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吊绳碰撞障碍物,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吊装装置,包括:
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每个所述承重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吊装物;
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承重件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吊装物;
吊绳,至少四个所述吊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件的两端,所述承重件两端的所述吊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吊装物在所述承重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装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吊绳碰撞障碍物,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部、第二承重部以及第三承重部,所述第一承重部平行于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承重部,且所述第三承重部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和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承重部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物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吊耳,两个并列的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所述吊耳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每个所述吊装物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吊耳,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一个所述吊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承重件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承重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重部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之间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承重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劲板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劲板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部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劲板包括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和第三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劲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加劲板在远离所述吊装物的一侧;所述第三加劲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位置,且所述第三加劲板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三加劲板设置在远离所述吊装物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和第二吊装部,所述承重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吊装部与一个所述吊绳连接,所述承重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吊装部与另一个所述吊绳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件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接件均与两个所述承重件垂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2的C-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吊装装置100,吊装物200,吊耳210,方形钢柱300;
承重件110,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第三连接部113,第一承重部114,第二承重部115,第三承重部116,第一加劲板117,第二加劲板118,第三加劲板119,第一吊装部121,第二吊装部122,连接件130,容纳空间140,吊绳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工程地下室的建设中,基坑中存在大量的维护结构,在钢柱吊装过程中,由于吊绳150之间的空间不足,吊绳150与维护结构碰撞,导致维护结构(障碍物)不稳,也难以将吊装物200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针对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装装置100,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110、两个连接件130以及吊绳150,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部111用于连接吊装物200,两个连接件130与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140,吊装物200置于容纳空间140内,且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的第一连接部111分别与吊装物200连接,每个承重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吊绳150,且每个承重件110的两端的吊绳150之间的间距大于吊装物200在承重件11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吊绳150直接安装于吊装物200相比,在将吊装物200吊起的状态下,增大了吊绳150之间的空间,以使障碍物穿过该空间,在吊装过程中,减少障碍物与吊绳150碰撞,保证障碍物的稳定,以此将吊装物200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参照图2至图5,两个连接件130平行设置,且两个连接件130均与两个承重件110垂直,以使两个连接件130与两个承重件110的连接更加方便。
每个承重件110均包括第一承重部114、第二承重部115以及第三承重部116,第一承重部114平行于第二承重部115,第三承重部11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承重部114,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承重部115,且第三承重部116分别垂直于第一承重部114和第二承重部115,第一连接部111设置于第一承重部114的上表面。即承重件110为工字钢,工字钢减小承重件110的重量,方便吊装。由上述可知,工字钢的长度大于吊装物200在工字钢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在工程地下室的建设中,吊装物200为钢柱,以下以方形钢柱300为例进行说明,在钢柱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设置有吊耳210,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的第一连接部111与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吊耳21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的第一承重部114的上表面与钢柱两个外侧面上的吊耳210抵接,且第一承重部114的上表面的第一连接部111与吊耳210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承重部114和第二承重部115的侧边均与钢柱外侧面抵持,在方形钢柱300被吊装过程中,以限定方形钢柱300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方形钢柱300在吊装时的晃动幅度。
承重件110的第一连接部111与吊耳2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吊装装置100还包括螺钉,第一连接部111上设置有与螺钉适配的第一螺孔,吊耳210上设置有与螺钉适配的第二螺孔,当承重件110与方形钢柱300连接时,承重件110的第一承重部114的上表面与方形钢柱300的吊耳210的下端抵持,且第一承重部114和第二承重部115的一侧与设置有吊耳210的方形钢柱300的外侧面抵持,第一承重部114的上表面的第一连接部111与吊耳210贴合,第一连接部111上的第一螺孔与吊耳210上的第二螺孔对应,螺钉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将第一连接部111和吊耳210连接,从而使得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110分别在方形钢柱300的两侧与方形钢柱300连接。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承重部114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11,所对应的方形钢柱300上的吊耳210也设置有多个,一个第一连接部111对应一个吊耳210,优选地,每个承重件110的第一承重部114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11,两个第一连接部111与方形钢柱300的一侧的两个吊耳210连接,以增加每个承重件110和与方形钢柱300的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1、图2、图3和图5,由于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110与两个连接件130连接,因此承重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12和第三连接部113,其中一个连接件13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承重件110的第二连接部112与两个承重件110连接,另一个连接件13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承重件110的第三连接部113与两个承重件110连接,以使将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连接为整体,在吊装过程中,减小方形钢柱300的晃动幅度。
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12与一个连接件130通过螺纹连接,第三连接部113与另一个连接件130也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12与承重件110一体成型,第三连接部113与承重件110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重部114和第二承重部115之间设置有加劲板,加劲板为板状结构,加劲板的一端与第一承重部11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承重部115连接,且加劲板与第三承重部116平行设置,增强承重件110的承重力,进一步地,加劲板设置在远离方形钢柱300的第三承重部116的一侧,以避开两个连接件130与承重件110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加劲板只有一个,且加劲板的长度与承重件110的长度一致,用以增强承重件110的承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劲板可以有多个,多个加劲板均匀设置在第一承重部114与第二承重部115之间,以增强承重件110的承重力。
参照图3至图5,每个承重件110上设置有第一加劲板117、第二加劲板118和第三加劲板119,第一加劲板117的一端与第一承重部11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承重部115连接,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的下方,进一步地,在每个承重件110的第一连接部111有两个的情况下,第一加劲板117也有两个,一个第一连接部111对应一个第一加劲板117,增强承重件110在第一连接部111处的承重力;第二加劲板118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部112的位置,第二加劲板118的一端与第一承重部11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承重部115连接,第二加劲板118与第二连接部112分别设置在第三承重部116的两侧,且第二加劲板118在远离方形钢柱300的一侧,增强承重件110在第二连接部112处的承重力;第三加劲板119设置在靠近第三连接部113的位置,且第三加劲板119与第三连接部113分别设置在第三承重部116的两侧,第三加劲板119在远离方形钢柱300的一侧,第三加劲板119的一端与第一承重部11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承重部115连接,增强承重件110在第三连接部113处的承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承重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121和第二吊装部122,承重件110的一端通过第一吊装部121与一个吊绳150连接,承重件1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吊装部122与另一个吊绳150连接,方便吊绳150在承重件110上的安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每个所述承重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吊装物;
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承重件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吊装物;
吊绳,至少四个所述吊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件的两端,所述承重件两端的所述吊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吊装物在所述承重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部、第二承重部以及第三承重部,所述第一承重部平行于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承重部,且所述第三承重部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和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承重部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物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吊耳,两个并列的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所述吊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每个所述吊装物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吊耳,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一个所述吊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承重件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承重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部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之间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承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劲板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部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包括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和第三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
所述第二加劲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加劲板在远离所述吊装物的一侧;
所述第三加劲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位置,且所述第三加劲板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三加劲板设置在远离所述吊装物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和第二吊装部,所述承重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吊装部与一个所述吊绳连接,所述承重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吊装部与另一个所述吊绳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件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接件均与两个所述承重件垂直。
CN202221101403.1U 2022-05-10 2022-05-10 吊装装置 Active CN217555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1403.1U CN217555568U (zh) 2022-05-10 2022-05-10 吊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1403.1U CN217555568U (zh) 2022-05-10 2022-05-10 吊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5568U true CN217555568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4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01403.1U Active CN217555568U (zh) 2022-05-10 2022-05-10 吊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5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4465B1 (ko) 타워크레인용 보강장치
CN106988299B (zh) 装配式钢筋笼下放架及钢筋笼的下放方法
CN217555568U (zh) 吊装装置
CN202483154U (zh) 一种高承载力悬挂脚手架
CN110318531A (zh) 电梯井内操作平台
CN110777996A (zh) 一种组合式钢筋桁架叠合板
CN210340014U (zh) 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
CN112922358A (zh) 一种拉杆式悬挑卸料平台装置
CN210049486U (zh) 混凝土预制梁
KR200394923Y1 (ko) 타워크레인의 고정장치
CN207986485U (zh) 一种叠合板吊架
CN210562895U (zh) 高强度装配式楼盖系统
CN213449003U (zh) 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
GB2128238A (en) Load supporting framework for use on building sites
CN2615114Y (zh)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
CN218145525U (zh) 一种塔吊固定结构
CN215326417U (zh) 一种吊装叠合板托架的可调节吊具
CN21286661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方便拆装的预制柱
CN220564078U (zh) 一种套筒式吊运框架
CN217298629U (zh) 片式桁架支撑工装
CN215329367U (zh) 一种钢桥用的重型桥面板
CN217516514U (zh) 模块化吊装用吊具
CN211366682U (zh) 一种组合式吊梁
CN216583721U (zh) 一种加固型电梯对重架
CN217808336U (zh) 具有护栏的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