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0513A -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0513A
CN113120513A CN202110524620.5A CN202110524620A CN113120513A CN 113120513 A CN113120513 A CN 113120513A CN 202110524620 A CN202110524620 A CN 202110524620A CN 113120513 A CN113120513 A CN 113120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veying
transmission
driven whee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46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0513B (zh
Inventor
梁家辉
余长周
程名箭
贾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5246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0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0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0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12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comprising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fixed, or normally fixed, relative to traction element
    • B65G17/123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comprising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fixed, or normally fixed, relative to traction element arranged to keep the load-carriers horizontally dur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conveyor ru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65G37/02Flow-sheets for conveyor combinations in warehouses, magazines or worksh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4Switching conveyors
    • B65G47/641Switching conveyors by a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switching conveyor
    • B65G47/643Switching conveyors by a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switching conveyor in a vertic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Conveyor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其中,返板机构用于返回承载空调装置的承载结构,返板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一链条,第一链条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以通过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一链条运动;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第一链条上,以用于支撑承载结构;输送结构;沿返板机构的高度方向,输送结构位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其中,第一链条通过支撑部带动承载结构朝向输送结构运动,以将承载结构输送至输送结构上。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工艺板的返板耗时较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装置加工的过程中,生产流水线的末端通常涉及机板分离及工艺板返板工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对工艺板和空调装置进行机板分离,使用往复式传送带对完成机板分离后的工艺板进行返板操作(回退),以便对工艺板再次使用。
然而,工艺板的上述返板方式增加了工艺板的返板耗时,导致空调装置的生产节拍无法提升,影响空调装置的加工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工艺板的返板耗时较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返板机构,用于返回承载空调装置的承载结构,返板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一链条,第一链条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以通过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一链条运动;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第一链条上,以用于支撑承载结构;输送结构;沿返板机构的高度方向,输送结构位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其中,第一链条通过支撑部带动承载结构朝向输送结构运动,以将承载结构输送至输送结构上。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一个;或者,支撑部为多个,多个支撑部沿第一链条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返板机构还包括机座,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机座上,第一传动组件为一组;或者,第一传动组件为多组,多组第一传动组件沿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组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传动组件,两个第一传动组件沿机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输送结构位于两个第一传动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返板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各组第一传动组件中的一个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三传动组件,与第二输出轴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三传动组件带动各组第一传动组件中的另一个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主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双向输出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结构和第二齿轮结构,驱动结构的驱动轴与第一齿轮结构驱动连接,第一输出轴穿设在第一齿轮结构内且与第一齿轮结构固定连接,第二输出轴穿设在第二齿轮结构内且与第二齿轮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返板机构还包括机座,第一传动组件为多组,支撑部包括: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折弯板,连接部与各组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链条均连接,折弯板具有安装空间;辊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其中,辊轮为多个,多个辊轮沿折弯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折弯板的延伸方向与机座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返板机构还包括机座和设置在机座上的机板分离组件,机板分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四传动组件,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推动部,设置在第四传动组件上且与第四传动组件同步运动;沿返板机构的高度方向,推动部所处高度位于空调装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相对设置;其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四传动组件运动以带动推动部运动。
进一步地,第四传动组件为两个,两个第四传动组件沿机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推动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连接;推动部的延伸方向与机座的宽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主动轮驱动连接;第二从动轮,第二从动轮所处的高度与第二主动轮所处的高度一致;第三从动轮,第三从动轮的转轴与第二从动轮的转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四从动轮,第四从动轮的转轴与第二主动轮的转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二链条或传送带,套设在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及第四从动轮外,推动部设置在第二链条或传送带上。
进一步地,机板分离组件包括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的第二主动轮连接;或者,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的第二从动轮连接;或者,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的第三从动轮连接;或者,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的第四从动轮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层流水线、返板机构及产品流水线,双层流水线包括第一子流水线和第二子流水线,第一子流水线位于第二子流水线的上方,以用于输送承载结构和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空调装置;第二子流水线与返板机构的输送结构对接,以用于输送完成返板动作后的承载结构;第一子流水线的输送面与产品流水线的输送面平齐设置;其中,返板机构为上述的返板机构。
进一步地,第一子流水线的输送方向与产品流水线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二子流水线的输送方向与第一子流水线的输送方向相反设置。
进一步地,运输系统还包括:止挡结构,止挡结构用于对承载结构进行止挡;顶推装置,顶推装置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用于推动承载结构和空调装置朝向止挡结构运动,直至承载结构与止挡结构限位止挡。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通过承载结构对空调装置进行承载,以便于生产流水线对空调装置进行输送。其中,设置在第一链条上的支撑部用于支撑承载结构和空调装置。待承载结构对空调装置完成输送后(承载结构与空调装置分离后),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第一链条及支撑部运动,以使承载结构朝向输送结构下降,直至将承载结构转移至输送结构上,输送结构再对承载结构进行输送,以实现承载结构的返板动作。
这样,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往复式传送带对工艺板进行返板操作相比,本申请中的返板机构采用支撑部带动承载结构下降至输送结构所在位置处,再通过输送结构将承载结构返回,进而使得承载结构的返板动作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工艺板的返板耗时较长的问题,缩短了承载结构的返板耗时,提升了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返板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返板机构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返板机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返板机构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运输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中的返板机构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空调装置;20、承载结构;30、机座;40、第一传动组件;41、第一主动轮;42、第一从动轮;43、第一链条;50、支撑部;51、安装结构;511、连接部;512、折弯板;52、辊轮;60、输送结构;70、第一驱动装置;71、第一输出轴;72、第二输出轴;73、驱动结构;74、双向输出结构;741、第一齿轮结构;742、第二齿轮结构;80、第二传动组件;90、第三传动组件;100、第二驱动装置;110、第四传动组件;111、第二主动轮;112、第二从动轮;113、第三从动轮;114、第四从动轮;115、第二链条或传送带;120、推动部;130、连接轴;140、双层流水线;141、第一子流水线;142、第二子流水线;150、产品流水线;160、止挡结构;170、顶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工艺板的返板耗时较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如图1至图4所示,返板机构用于返回承载空调装置10的承载结构20,返板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40、支撑部50及输送结构60。第一传动组件40包括第一主动轮41、第一从动轮42及第一链条43,第一链条43套设在第一主动轮41和第一从动轮42上,以通过第一主动轮41带动第一从动轮42和第一链条43运动。支撑部50设置在第一链条43上,以用于支撑承载结构20。沿返板机构的高度方向,输送结构60位于第一主动轮41和第一从动轮42之间。其中,第一链条43通过支撑部50带动承载结构20朝向输送结构60运动,以将承载结构20输送至输送结构60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通过承载结构20对空调装置10进行承载,以便于生产流水线对空调装置10进行输送。其中,设置在第一链条43上的支撑部50用于支撑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待承载结构20对空调装置10完成输送后(承载结构20与空调装置10分离后),第一主动轮41带动第一从动轮42、第一链条43及支撑部50运动,以使承载结构20朝向输送结构60下降,直至将承载结构20转移至输送结构60上,输送结构60再对承载结构20进行输送,以实现承载结构20的返板动作。
这样,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往复式传送带对工艺板进行返板操作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返板机构采用支撑部50带动承载结构20下降至输送结构60所在位置处,再通过输送结构60将承载结构20返回,进而使得承载结构20的返板动作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工艺板的返板耗时较长的问题,缩短了承载结构20的返板耗时,提升了空调装置10的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结构60的输送方向与生产流水线的输送方向相反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生产流水线,本实施例中的返板机构的工位节拍由15s缩短至9s。
可选地,支撑部50为一个;或者,支撑部50为多个,多个支撑部50沿第一链条43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支撑部50的设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同时,多个支撑部50中的任意一个支撑部50均能够对承载结构20进行支撑,能够实现返板机构的不间断返板动作,提升了返板机构的返板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50为五个,五个支撑部50沿第一链条43的外周面均布,以使返板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返板机构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5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支撑部50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六个、或多个。
可选地,返板机构还包括机座30,第一传动组件40设置在机座30上,第一传动组件40为一组;或者,第一传动组件40为多组,多组第一传动组件40沿机座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组第一传动组件40包括两个第一传动组件40,两个第一传动组件40沿机座3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输送结构60位于两个第一传动组件4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传动组件40的设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同时,由于支撑部50设置在第一链条43上,多个第一链条43均可与支撑部50连接,一方面提升了支撑部50对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的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提升了支撑部50的运动可靠性,确保第一链条43能够带动支撑部5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机座30的长度方向与输送结构60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第一传动组件40为两组,两组第一传动组件40沿机座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支撑部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组第一传动组件40中的一个第一链条43、第二组第一传动组件40中的一个第一链条43连接,各支撑部50沿机座30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增加了支撑部50与承载结构2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支撑部50对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的支撑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组件40的组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传动组件40为三组、四组、五组或多组。
如图1至图3所示,返板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70、第二传动组件80及第三传动组件90。其中,第一驱动装置70包括第一输出轴71和第二输出轴72,第一输出轴71和第二输出轴72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传动组件80与第一输出轴71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传动组件80带动各组第一传动组件40中的一个第一传动组件40的第一主动轮41转动。第三传动组件90与第二输出轴72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三传动组件90带动各组第一传动组件40中的另一个第一传动组件40的第一主动轮41转动。这样,第一驱动装置70通过第二传动组件80和第三传动组件90分别驱动各组第一传动组件40内的两个第一主动轮41转动,以使各组第一传动组件40内的两个第一链条43同步运动,以实现设置在两个第一链条43上的支撑部50的同步运动,提升了返板机构的运行可靠性。
具体地,两个支撑部50分别用于支撑承载结构20的两侧,第一输出轴71和第二输出轴72的动力输出方向相反,输送结构60位于各组第一传动组件40的两个第一传动组件40之间,以确保第一输出轴71和第二输出轴72分别带动两个第一链条43同步运动,进而带动两个支撑部50同步运动,以通过两个支撑部50带动承载结构20朝向输送结构60运动,输送结构60输送承载结构20进行回板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70驱动第一组第一传动组件40的两个第一主动轮41转动,第二组第一传动组件40的两个第一主动轮41分别与第一组第一传动组件40的两个第一主动轮41通过连接轴连接,以使四个第一主动轮41同步转动。
可选地,第二传动组件80为链传动或带传动。
可选地,第三传动组件90为链传动或带传动。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装置70还包括驱动结构73和双向输出结构74。其中,双向输出结构74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结构741和第二齿轮结构742,驱动结构73的驱动轴与第一齿轮结构741驱动连接,第一输出轴71穿设在第一齿轮结构741内且与第一齿轮结构741固定连接,第二输出轴72穿设在第二齿轮结构742内且与第二齿轮结构742固定连接。这样,上述设置确保第一驱动装置70能够带动第一组第一传动组件40的两个第一主动轮41方向相反的转动,进而确保两个支撑部50同步升降。
具体地,第一齿轮结构741和第二齿轮结构742的旋转方向相反,以使分别与第一齿轮结构741和第二齿轮结构742连接的两个第一主动轮41的旋转方向相反,两个第一链条43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组件40为多组,支撑部50包括安装结构51和辊轮52。安装结构51包括连接部511和与连接部511连接的折弯板512,连接部511与各组第一传动组件40的第一链条43均连接,折弯板512具有安装空间。辊轮52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其中,辊轮52为多个,多个辊轮52沿折弯板5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折弯板512的延伸方向与机座30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支撑部50相对于第一链条43凸出设置,以确保支撑部50能够对承载结构20进行支撑,提升了支撑部50的支撑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承载结构20与支撑部50之间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双层流水线140将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输送至支撑部50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50为流利条。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返板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座30上的机板分离组件,机板分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00、第四传动组件110及推动部120。第四传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装置100驱动连接。推动部120设置在第四传动组件110上且与第四传动组件110同步运动。沿返板机构的高度方向,推动部120所处高度位于空调装置10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相对设置。其中,第二驱动装置100驱动第四传动组件110运动以带动推动部120运动。这样,当需要将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进行分离时,启动第二驱动装置100,第二驱动装置100通过第四传动组件110驱动推动部120运动,进而推动空调装置10相对于承载结构20运动,进而实现了空调装置10与承载结构20之间的分离,以便后续进行返板动作。
具体地,当需要进行机板分离时,启动第二驱动装置100,以通过第四传动组件110带动推动部120运动,直至推动部120与空调装置10的一个侧面相对设置,即推动部120所处高度位于空调装置10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之后,推动部120通过该侧面推动空调装置10相对于承载结构20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四传动组件110为两个,两个第四传动组件110沿机座3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推动部1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110连接。推动部120的延伸方向与机座30的宽度方向一致。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增加了推动部120与空调装置10的接触面积,确保推动部120能够推动空调装置10相对于承载结构20运动,提升了推动部120的推动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得推动部120的运动更加平稳,避免推动部120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而与空调装置10碰撞,避免空调装置10发生结构损坏。
如图1至图6所示,第四传动组件110包括第二主动轮111、第二从动轮112、第三从动轮113、第四从动轮114及第二链条或传送带115。其中,第二驱动装置100与第二主动轮111驱动连接。第二从动轮112所处的高度与第二主动轮111所处的高度一致。第三从动轮113的转轴与第二从动轮112的转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四从动轮114的转轴与第二主动轮111的转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二链条或传送带115套设在第二主动轮111、第二从动轮112、第三从动轮113及第四从动轮114外,推动部120设置在第二链条或传送带115上。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链条或传送带115围绕形成矩形结构或者长方形,以使推动部120具有避让空调装置10的避让位置和推动空调装置10运动的工作位置,进而避免推动部120影响双层流水线140的正常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机板分离组件包括连接轴130,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二主动轮111连接。这样,上述设置能够减少第二驱动装置100的个数,进而降低了返板机构的控制难度。同时,上述设置减小了返板机构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轴130的连接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机板分离组件包括连接轴130,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二从动轮112连接。可选地,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三从动轮113连接。可选地,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四从动轮114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层流水线140、返板机构及产品流水线150,双层流水线140包括第一子流水线141和第二子流水线142,第一子流水线141位于第二子流水线142的上方,以用于输送承载结构20和设置在承载结构20上的空调装置10。第二子流水线142与返板机构的输送结构60对接,以用于输送完成返板动作后的承载结构20。第一子流水线141的输送面与产品流水线150的输送面平齐设置。其中,返板机构为上述的返板机构。具体地,在空调装置10加工的过程中,第一子流水线141用于将承载空调装置10的承载结构20输送至返板机构内,待空调装置10与承载结构20之间完成机板分离后,输送结构60再将承载结构20返回至第二子流水线142上,进而实现了承载结构20的返板动作。完成机板分离后的空调装置10被输送至产品流水线150上,产品流水线150将空调装置10运输至预设位置处。
具体地,第一子流水线141和第二子流水线142相互平行设置,返板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支撑部50的支撑面与第一子流水线141的输送面平齐设置,以确保支撑部50能够对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流水线141的输送方向与产品流水线150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二子流水线142的输送方向与第一子流水线141的输送方向相反设置。
如图5和图6所示,运输系统还包括止挡结构160和顶推装置170。其中,止挡结构160设置在机座30上,以用于对承载结构20进行止挡。顶推装置17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用于推动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朝向止挡结构160运动,直至承载结构20与止挡结构160限位止挡。这样,待第一子流水线141将承载结构20输送至返板机构的入口位置时,顶推装置170推动承载结构20,以使承载结构20和空调装置10被推动至支撑部50上,直至承载结构20与止挡结构160限位止挡,以便于进行机板分离。
具体地,沿运输系统的高度方向,止挡结构160位于承载结构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止挡结构160与承载结构20的一个侧面相对设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通过承载结构对空调装置进行承载,以便于生产流水线对空调装置进行输送。其中,设置在第一链条上的支撑部用于支撑承载结构和空调装置。待承载结构对空调装置完成输送后(承载结构与空调装置分离后),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第一链条及支撑部运动,以使承载结构朝向输送结构下降,直至将承载结构转移至输送结构上,输送结构再对承载结构进行输送,以实现承载结构的返板动作。
这样,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往复式传送带对工艺板进行返板操作相比,本申请中的返板机构采用支撑部带动承载结构下降至输送结构所在位置处,再通过输送结构将承载结构返回,进而使得承载结构的返板动作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加工过程中工艺板的返板耗时较长的问题,缩短了承载结构的返板耗时,提升了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返板机构,用于返回承载空调装置(10)的承载结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板机构包括:
第一传动组件(40),包括第一主动轮(41)、第一从动轮(42)及第一链条(43),所述第一链条(43)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4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42)上,以通过所述第一主动轮(41)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42)和所述第一链条(43)运动;
支撑部(50),所述支撑部(50)设置在第一链条(43)上,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结构(20);
输送结构(60);沿所述返板机构的高度方向,所述输送结构(60)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4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4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链条(43)通过所述支撑部(50)带动所述承载结构(20)朝向所述输送结构(60)运动,以将所述承载结构(20)输送至所述输送结构(6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50)为一个;或者,所述支撑部(50)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50)沿所述第一链条(43)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板机构还包括机座(3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设置在所述机座(30)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为一组;或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沿所述机座(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包括两个第一传动组件(40),两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沿所述机座(3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输送结构(6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板机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7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70)包括第一输出轴(71)和第二输出轴(72),所述第一输出轴(71)和所述第二输出轴(72)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第二传动组件(80),与所述第一输出轴(71)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0)带动各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中的一个第一传动组件(40)的第一主动轮(41)转动;
第三传动组件(9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72)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组件(90)带动各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中的另一个第一传动组件(40)的第一主动轮(4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70)还包括:
驱动结构(73);
双向输出结构(74),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结构(741)和第二齿轮结构(742),所述驱动结构(73)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74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71)穿设在所述第一齿轮结构(741)内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7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72)穿设在所述第二齿轮结构(742)内且与所述第二齿轮结构(74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板机构还包括机座(3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为多组,所述支撑部(50)包括:
安装结构(51),所述安装结构(51)包括连接部(511)和与所述连接部(511)连接的折弯板(512),所述连接部(511)与各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的第一链条(43)均连接,所述折弯板(512)具有安装空间;
辊轮(5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其中,所述辊轮(52)为多个,多个所述辊轮(52)沿所述折弯板(5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折弯板(5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机座(30)的长度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板机构还包括机座(30)和设置在所述机座(30)上的机板分离组件,所述机板分离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100),
第四传动组件(110),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00)驱动连接;
推动部(120),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上且与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同步运动;沿所述返板机构的高度方向,所述推动部(120)所处高度位于所述空调装置(10)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00)驱动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运动以带动所述推动部(120)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沿所述机座(3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推动部(1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连接;所述推动部(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机座(30)的宽度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包括:
第二主动轮(11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00)与所述第二主动轮(111)驱动连接;
第二从动轮(112),所述第二从动轮(112)所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主动轮(111)所处的高度一致;
第三从动轮(113),所述第三从动轮(113)的转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轮(112)的转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第四从动轮(114),所述第四从动轮(114)的转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轮(111)的转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第二链条或传送带(115),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111)、所述第二从动轮(112)、所述第三从动轮(113)及所述第四从动轮(114)外,所述推动部(120)设置在所述第二链条或传送带(11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返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板分离组件包括连接轴(130),
所述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二主动轮(111)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二从动轮(112)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三从动轮(113)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轴(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传动组件(110)的第四从动轮(114)连接。
11.一种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层流水线(140)、返板机构及产品流水线(150),所述双层流水线(140)包括第一子流水线(141)和第二子流水线(142),所述第一子流水线(141)位于所述第二子流水线(142)的上方,以用于输送承载结构(20)和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20)上的空调装置(10);所述第二子流水线(142)与所述返板机构的输送结构(60)对接,以用于输送完成返板动作后的所述承载结构(20);所述第一子流水线(141)的输送面与所述产品流水线(150)的输送面平齐设置;其中,所述返板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返板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流水线(141)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产品流水线(150)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子流水线(142)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子流水线(141)的输送方向相反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
止挡结构(160),所述止挡结构(160)用于对所述承载结构(20)进行止挡;
顶推装置(170),所述顶推装置(17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用于推动所述承载结构(20)和所述空调装置(10)朝向所述止挡结构(160)运动,直至所述承载结构(20)与所述止挡结构(160)限位止挡。
CN202110524620.5A 2021-05-13 2021-05-13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Active CN113120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4620.5A CN113120513B (zh) 2021-05-13 2021-05-13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4620.5A CN113120513B (zh) 2021-05-13 2021-05-13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513A true CN113120513A (zh) 2021-07-16
CN113120513B CN113120513B (zh) 2022-09-09

Family

ID=7678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4620.5A Active CN113120513B (zh) 2021-05-13 2021-05-13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05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401A (zh) * 2022-12-28 2023-04-18 深圳市尚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展开式的抢险救援移动平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3341A1 (en) * 2003-12-18 2005-06-23 Chiu Shao Y. Continuous feeding device for a single layer color film packaging machine
DE102005046821A1 (de) * 2005-09-29 2007-04-12 Bellheimer Metallwerk Gmbh Horizontal-Umlauflagersystem
CN204021952U (zh) * 2014-08-29 2014-12-17 宁波德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易拉罐空罐自动卸垛机
CN207497545U (zh) * 2017-11-08 2018-06-15 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循环输送系统
CN207713333U (zh) * 2017-12-11 2018-08-10 广东伟创五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返板升降机
CN212244921U (zh) * 2020-03-07 2020-12-29 北京沄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煤炭浮沉实验排队提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3341A1 (en) * 2003-12-18 2005-06-23 Chiu Shao Y. Continuous feeding device for a single layer color film packaging machine
DE102005046821A1 (de) * 2005-09-29 2007-04-12 Bellheimer Metallwerk Gmbh Horizontal-Umlauflagersystem
CN204021952U (zh) * 2014-08-29 2014-12-17 宁波德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易拉罐空罐自动卸垛机
CN207497545U (zh) * 2017-11-08 2018-06-15 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循环输送系统
CN207713333U (zh) * 2017-12-11 2018-08-10 广东伟创五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返板升降机
CN212244921U (zh) * 2020-03-07 2020-12-29 北京沄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煤炭浮沉实验排队提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401A (zh) * 2022-12-28 2023-04-18 深圳市尚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展开式的抢险救援移动平台
CN115978401B (zh) * 2022-12-28 2023-11-28 深圳市尚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展开式的抢险救援移动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513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2299B1 (en)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conveyor device
CN113120513B (zh) 返板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CN104030018A (zh) 一种对中输送机构及具有其的对中输送机
CN107187885A (zh) 一种托盘仓装置
CN110077837A (zh) 一种托盘输送系统及其移载机
CN103922099A (zh) 集装箱地板铺装设备以及铺装方法
CN103848202A (zh) 一种90度转向输送机
CN211919833U (zh)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206886015U (zh) 一种轨道传送机构
CN109607134A (zh) 物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码垛机
CN111099251B (zh) 一种输送系统
KR101093028B1 (ko) 팰릿 이송 설비
CN213386501U (zh) 一种姿态调整机构及传输系统
CN209871638U (zh) 一种清洗篮转运装置
CN209112985U (zh) 一种电芯盘循环输送机构
CN109607133A (zh) 物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码垛机
CN218908886U (zh) 一种隔片翻板机
CN208037393U (zh) 产品自动输送设备
CN213706846U (zh) 一种下料传送装置
JP5106046B2 (ja) ワーク搬送用パレット
CN214054255U (zh) 一种轴套生产系统
CN217497697U (zh) 一种烘焙托盘输送装置
CN219078388U (zh) 一种电路板暂存装置
CN220925262U (zh) 一种镀膜载板缓存输送装置
CN211444037U (zh) 一种组合式循环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