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655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9655A
CN113099655A CN202110346605.6A CN202110346605A CN113099655A CN 113099655 A CN113099655 A CN 113099655A CN 202110346605 A CN202110346605 A CN 202110346605A CN 113099655 A CN113099655 A CN 113099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display device
housing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66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9655B (zh
Inventor
许景浩
方伟强
陈笑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66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9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9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9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开口与容纳空间连通;支撑装置,至少第一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支撑装置具有能切换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在第一姿态,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在第二姿态,支撑装置的第二端通过开口位于容纳空间外;显示装置,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至少第三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第四端至少与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显示装置在支撑装置的运动下能在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间切换;其中,在第三姿态,显示装置的第四端通过开口位于容纳空间外;在第四姿态,显示装置的第四端位于容纳空间内。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电子设备一般设置显示装置,电子设备通过显示装置能够显示;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使电子设备的体积整体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支撑装置,至少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能切换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
显示装置,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至少第三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四端至少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运动下能在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姿态,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在所述第四姿态,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显示装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转动,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的部分变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能改变,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
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能改变,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的相对侧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随着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显示装置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四端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四端;
第四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移动,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能够移动;
所述第四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的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四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四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移动和转动;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五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移动,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能够移动,与所述第四支撑件交叉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支撑件的长度能够改变;所述第五支撑件的长度能够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支撑件与第五支撑件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五支撑件运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伸缩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的一侧;
第二伸缩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的另一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六支撑件,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或第二伸缩件包括:至少两个筒部;相邻筒部中的一个筒部套设于另一个筒部的腔体内;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筒部的心侧的筒部与所述第六支撑件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筒部的外侧的筒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支撑装置,至少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能切换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显示装置,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至少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至少第三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四端至少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带动下运动下而具有能切换的在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姿态,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在所述第四姿态,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壳体;111、开口;120、显示装置;121、第四端;130、柱状件;210、第一支撑件;220、第二支撑件;230、第三支撑件;231、第一滑杆;232、第一滑块;233、第三滑块;240、第四支撑件;250、第五支撑件;260、第六支撑件;270、第一伸缩件;280、第二伸缩件;201、筒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13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0、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120。壳体110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111,所述开口111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支撑装置至少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能切换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显示装置120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121,至少第三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四端121至少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120在所述支撑装置的运动下能在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姿态,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通过位于容纳空间外的显示装置120能够显示工作;在所述第四姿态,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通过显示装置120位于容纳空间内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其中,所述显示装置120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显示装置1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视,也可以为电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壳体110可以为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0为长方体状结构。
这里,容纳空间的形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容纳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120即可。例如,容纳空间可以呈长方体状。
这里,开口111用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和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通过。开口111的长度可以与显示装置120的长度匹配。开口111的宽度可以与显示装置120的厚度匹配。
这里,开口111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开口111可以设置于本体的顶侧;这里,显示装置120能够在壳体110的顶侧显示。又例如,如图9所示,开口111可以设置于本体的底侧;这里,显示装置120能够在壳体110的底侧显示。再例如,如图10所示,开口111可以设置于本体的边侧;这里,显示装置120能够在壳体110的边侧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
支撑装置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支撑装置的第一端与壳体110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活动地连接。
支撑装置的第二端相对于支撑装置的第一端能够运动,从而使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能切换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
这里,在所述第一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便使支撑装置处于收纳状态;减小电子设备占用的空间。
这里,在所述第二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以便使支撑装置处于支撑状态;通过支撑装置支撑显示装置120。
作为一示例,支撑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折叠部;至少两个折叠部的第一端与壳体110连接,至少两个折叠部的第二端与显示装置120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姿态,所述至少两个折叠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姿态,所述至少两个折叠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至少两个折叠部在拉力作用下能够具有第一长度,在拉力撤销时能够维持第一长度;至少两个折叠部在压力作用下能够从第一长度转变成第二长度,在压力撤销时能够维持第二长度;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这里,至少两个折叠部的材料可以为记忆合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20用于显示,所述显示装置120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显示装置120,以便显示装置120能够位于容纳空间内。作为一示例,显示装置12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
这里,显示装置120的第三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柱状件130,柱状件13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显示装置120的第三端与所述柱状件130固定连接;显示装置120能够缠设于所述柱状件130的外侧。这里,显示装置120的第三端可以通过粘接胶固定于柱状件130,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卡设于柱状件130。这里,电了设备还可以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柱状件130连接,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柱状件130以第一方向转动而使所述柔性显示装置120的第一部分缠设于所述柱状件130之外;其中,所述支撑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一部分以第二方向转动从所述转轴上脱开而从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柱状件130以第一方向转动而使所述柔性显示装置120的第一部分缠设于所述柱状件130之外而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当然,柱状件130以第一方向转动的动力也可以通过其他动力机构提供。
这里,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又例如,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可活动地连接。
这里,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与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连接的区域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与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部分区域连接。作为一示例。如图3和图1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与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相对两侧连接。又例如,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与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全部区域连接。如图4和图1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与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连接。
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相对于显示装置120的第三端能够运动,从而使所述显示装置120在所述支撑装置的运动下能在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间切换。
这里,在所述第三姿态,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以便通过显示装置12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的部分进行显示。
这里,在所述第四姿态,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便使显示装置120处理收纳状态;减小显示装置120的占用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能够转动,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显示装置120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的部分变化;以便通过支撑装置转动而带动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移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撑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长度能改变,且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长度小于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长度;第二支撑件22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10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长度能改变,且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长度;以便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能够以较短的长度收纳于容纳空间,从而减小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的设置空间,减小容纳空间的空间,进而减小壳体110的设置体积;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还能够以较长的长度位于容纳空间外而支撑显示装置120;增大显示装置120的显示面积。
在示例一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件210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件210具有第二长度;第一长度的值大于第二长度的值。
这里,第一长度可以大于壳体110的长度;第二长度可以小于壳体110的长度。
在示例一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撑件220具有第三长度,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撑件220具有第四长度;第三长度的值大于第四长度的值。
这里,第三长度可以大于壳体110的长度;第四长度可以小于壳体110的长度。
在示例一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的相对侧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两个侧的部分区域即能够使显示装置12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在示例一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可以分别与所述显示装置120可转动地连接;以便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一支撑件210相对壳体11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一支撑件210相对显示装置120转动;减小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一支撑件210与显示装置120之间的拉扯力。
当然,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也可以分别与所述显示装置120固定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10的结构和第二支撑件2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可以为长度能够调整的伸缩杆结构。又例如,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可以为长度能够调整的伸缩气缸结构。
这里,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10可以通过转轴结构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又例如,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10可以通过球头结构实现可转动地连接。
示例一,第一支撑件21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固定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活动部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活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能够移动而改变第一活动部和第一固定部形成的第一支撑件210的长度;所述第一活动部的端部与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220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固定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活动部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能够移动而改变第二活动部和第二固定部形成的第二支撑件220的长度;所述第二活动部的端部与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第二侧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以便在第一活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移动,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移动时,通过第一活动部的端部和第二活动部的端部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相对侧而使显示装置12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活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移动,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移动时,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转动,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转动;以便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相对于壳体110平稳顺畅地移动。
在示例一中,第一活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移动的动力不作限定。
例如,可以通过外力推动第一活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移动。
又例如,第一支撑件21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移动。
这里,第一驱动件可以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驱动轴可以设置有第一驱动轮,第一活动部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轮配合的第一螺旋齿面;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轮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活动部随着第一驱动轮转动而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移动。
在示例一中,第一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的动力不作限定。
例如,可以通过外力推动第一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
又例如,第一支撑件21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
这里,第二驱动件可以为第一油缸或第一气缸。第一油缸或第一气缸可以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可以与第一固定部的连接,第一伸缩杆相对于第一缸体移动的情况下,第一伸缩杆推动第一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第一活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的移动量与第一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的转动量匹配,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电连接,以便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工作,保证第一活动部的端部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一侧相对于壳体110平稳的移动,防止第一活动部的端部与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一侧之间存在拉扯力而损坏显示装置120。
在示例一中,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移动的动力不作限定。
例如,可以通过外力推动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移动。
又例如,第二支撑件220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移动。
这里,第三驱动件可以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驱动轴可以设置有第二驱动轮,第二活动部可以设置有与第二驱动轮配合的第二螺旋齿面;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驱动轮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活动部随着第二驱动轮转动而相对于第二固定部移动。
在示例一中,第二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的动力不作限定。
例如,可以通过外力推动第二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
又例如,第二支撑件220还可以包括第四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
这里,第四驱动件可以为第二油缸或第二气缸。第二油缸或第二气缸可以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可以与第二固定部的连接,第二伸缩杆相对于第二缸体移动的情况下,第二伸缩杆推动第二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的移动量与第二固定部相对于壳体110的转动量匹配,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电连接,以便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工作,保证第二活动部的端部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一侧相对于壳体110平稳的移动,防止第二活动部的端部与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一侧之间存在拉扯力而损坏显示装置120。
在示例一中,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20随着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转动;以便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能够同步转动。
这里,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只要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能够同步转动即可。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210的中部和第二支撑件220的中部通过轴铰接。作为一示例,第一固定部的部分和第二固定部的部分通过轴铰接。
又例如,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套环,第一套环固定于第一支撑件210的中部,第二支撑件220的中部插设于第一套环的内孔中。作为一示例,第一套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的部分,第二固定部的部分插设于第一套环的内孔中。
当然,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之间也可以不连接;此时,通过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同步工作即可。
示例二,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支撑件230和第四支撑件240。第三支撑件230与所述第四端121连接,第三支撑件230用于支撑所述第四端121;第四支撑件240分别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第三支撑件230可转动地连接,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能够移动,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230能够移动;所述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移动的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移动,所述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230移动和转动;所述第三支撑件230与所述壳体110之间的距离变化;以便通过第三支撑件230和第四支撑件240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在示例二中,第三支撑件230用于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第三支撑件2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三支撑件230可以为条状结构,第三支撑件230的长度与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长度匹配。
这里,第三支撑件230与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可以通过胶粘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卡紧结构连接。
在示例二中,第四支撑件240用于通过推动第三支撑件23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而使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这里,第四支撑件24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四支撑件240可以为杆状结构。
这里,第四支撑件240与第三支撑件23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只要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第三支撑件230能够移动和转动即可。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三支撑件230设置有第一滑杆231,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滑块232,第一滑块232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杆231穿设于第一滑槽内;第四支撑件240的端部与第一滑块232铰接。
这里,第四支撑件240与壳体11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只要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壳何至有够移动和转动即可。
例如,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二滑槽,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至少部分插入第二滑槽内,第四支撑件240与第二滑块铰接。
在示例二中,第四支撑件240运动的动力不作限定。
例如,通过外力推动第四支撑件240运动。
又例如,通过外力拉动第三支撑件230动动,第三支撑件230带动第四支撑件240运动。
再例如,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第三驱动件用于推动第四支撑件24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作为一示例,第三驱动件可以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三驱动件用于推动第二滑块移动;这里,第三驱动件可以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推动第二滑块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电机推动第一活动部移动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二中,第四支撑件240与显示装置120可以形成有间隙,如图5所示。当然,第四支撑件240与显示装置120之间也可以设置缓冲件。
在示例二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支撑件250。第五支撑件250分别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第三支撑件230可转动地连接,第五支撑件25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能够移动,第五支撑件250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230能够移动,第五支撑件250与所述第四支撑件240交叉设置;以便第五支撑件250和第四支撑件240共同通过第三支撑件230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从而提高支撑装置支撑的稳定性。
这里,第五支撑件250用于通过推动第三支撑件23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而使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五支撑件250与所述第四支撑件240交叉设置,第五支撑件250和所述第四支撑件240支撑第三支撑件230的位置不同。
这里,第五支撑件25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五支撑件250可以为杆状结构。
这里,第五支撑件250与第三支撑件23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只要第五支撑件250相对于第三支撑件230能够移动和转动即可。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支撑件230设置有第一滑杆231,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滑块233,第三滑块233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一滑杆231穿设于第三滑槽内;第五支撑件250的端部与第三滑块233铰接。
这里,第五支撑件250与壳体11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只要第五支撑件250相对于壳何至有够移动和转动即可。
例如,壳体110内设置有第四滑槽,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滑块,第四滑块的至少部分插入第四滑槽内,第五支撑件250与第四滑块铰接。
这里,第五支撑件250运动的动力不作限定。
例如,通过外力推动第五支撑件250运动。
又例如,通过外力拉动第三支撑件230动动,第三支撑件230带动第五支撑件250运动。
再例如,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驱动件,第四驱动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第四驱动件用于推动第五支撑件25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作为一示例,第四驱动件可以与第四滑块连接,第四驱动件用于推动第四滑块移动;这里,第四驱动件可以为第三电机;第三电机推动第四滑块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电机推动第一活动部移动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所述第四支撑件240也可以与第五支撑件250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240能够带动所述第五支撑件250运动;这里,第四支撑件240可以不再单独设置动力。这里,所述第四支撑件240也与第五支撑件250连接的形式不作限定,只要第四支撑件240和第五支撑件250能够同步运动即可。例如,如图3所示,第四支撑件240的中部和第五四支撑件中部通过轴铰接。又例如,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套环,第二套环固定于第四支撑件240的中部,第五支撑件250的中部插设于第二套环的内孔中。
在示例二中,第四支撑件240的长度能够改变,第五支撑件250的长度能够改变;以便通过第四支撑件240和第五支撑件250能够使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相对于壳体110移动的距离更大,从而增大显示装置120的显示面积。第四支撑件240的长度能够改变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一支撑件210的长度能改变的实现方式类似;第五支撑件250的长度能够改变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二支撑件220的长度能改变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第四支撑件240的长度和第五支撑件250的长度也可以不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伸缩件270和第二伸缩件280。第一伸缩件270与所述壳体110连接,第一伸缩件270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一侧;第二伸缩件280与所述壳体110连接,第二伸缩件280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的另一侧;以便通过第一伸缩件270和第二伸缩件280支撑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伸缩件27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伸缩件270可以为第一伸缩气缸。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伸缩件28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伸缩件280可以为第二伸缩气缸。
这里,第二伸缩件280的结构与第一伸缩件27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里,第一伸缩件270和第二伸缩件280移动的动力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外力使第一伸缩件270和第二伸缩件280移动。又例如,第一伸缩件270和第二伸缩件280也可以通过油缸或气缸实现移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六支撑件260,第六支撑件260与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连接,第六支撑件260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第二伸缩件280和第一伸缩件270可以分别与第六支撑件260连接,以便第二伸缩件280和第一伸缩件270通过第六支撑件260支撑显示装置120,增大第二伸缩件280和第一伸缩件270支撑显示装置120的面积,提高第二伸缩件280和第一伸缩件270支撑的稳定性。
这里,第六支撑件26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六支撑件260的可以为条状结构。作为一示例,第六支撑件260可以为板状结构。
这里,第二伸缩件280和第一伸缩件270分别可以与显示装置120形成有间隙,如图13所示。
作为一示例,如图11所示,第二伸缩件280的结构与第一伸缩件270的结构相同。第二伸缩件280和第一伸缩件27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筒部201;相邻筒部201中的一个筒部201套设于另一个筒部201的腔体内;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筒部201的心侧的筒部201与所述第六支撑件260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筒部201的外侧的筒部201与所述壳体11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0,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111,所述开口111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支撑装置,至少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能切换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显示装置120,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121,至少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至少第三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四端121至少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120在所述支撑装置的带动下运动下而具有能切换的在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姿态,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通过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在所述第四姿态,所述显示装置120的第四端121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显示装置120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显示装置120;通过显示装置120位于容纳空间内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支撑装置,至少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能切换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姿态,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
显示装置,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至少第三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四端至少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运动下能在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姿态,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在所述第四姿态,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显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转动,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的部分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能改变,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
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能改变,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的相对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随着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显示装置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四端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四端;
第四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移动,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能够移动;
所述第四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的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四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四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移动和转动;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五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移动,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撑件能够移动,与所述第四支撑件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四支撑件的长度能够改变;所述第五支撑件的长度能够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四支撑件与第五支撑件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五支撑件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伸缩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的一侧;
第二伸缩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六支撑件,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或第二伸缩件包括:至少两个筒部;相邻筒部中的一个筒部套设于另一个筒部的腔体内;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筒部的心侧的筒部与所述第六支撑件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筒部的外侧的筒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CN202110346605.6A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99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6605.6A CN113099655B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6605.6A CN113099655B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655A true CN113099655A (zh) 2021-07-09
CN113099655B CN113099655B (zh) 2022-11-18

Family

ID=7667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6605.6A Active CN113099655B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96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01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0506A (ja) * 1995-12-07 1997-06-20 Fuji Electric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装置と使用方法
CN101685581A (zh) * 2008-09-28 201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笔记本电脑及电子设备
CN101689066A (zh) * 2007-04-25 2010-03-31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边缘保护器的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JP2010181899A (ja) * 2010-03-11 2010-08-19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6257569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设备
CN106302885A (zh) * 2016-09-28 2017-01-04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064404A (zh) * 2016-12-30 2018-05-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及显示装置
US20180276942A1 (en) * 2017-03-27 2018-09-27 Incredible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gaming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N109074766A (zh) * 2016-09-05 2018-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0335546A (zh) * 2018-06-28 2019-10-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838264A (zh) * 2018-08-17 2020-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200201394A1 (en) * 2018-12-24 2020-06-2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1508360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599278A (zh) * 2020-06-03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492780A (zh) * 2020-11-30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0506A (ja) * 1995-12-07 1997-06-20 Fuji Electric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装置と使用方法
CN101689066A (zh) * 2007-04-25 2010-03-31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边缘保护器的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1685581A (zh) * 2008-09-28 201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笔记本电脑及电子设备
JP2010181899A (ja) * 2010-03-11 2010-08-19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6257569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设备
CN109074766A (zh) * 2016-09-05 2018-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6302885A (zh) * 2016-09-28 2017-01-04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064404A (zh) * 2016-12-30 2018-05-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及显示装置
US20180276942A1 (en) * 2017-03-27 2018-09-27 Incredible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gaming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N110335546A (zh) * 2018-06-28 2019-10-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838264A (zh) * 2018-08-17 2020-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200073444A1 (en) * 2018-08-17 2020-03-05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US20200201394A1 (en) * 2018-12-24 2020-06-2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1354270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08360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599278A (zh) * 2020-06-03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492780A (zh) * 2020-11-30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盛连超等: "柔性平面3-RRR并联机器人耦合动力学及模态特性研究", 《振动与冲击》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01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10013B (zh) * 2021-11-26 2022-07-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655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9074B (zh) 终端设备
CN112468623B (zh) 电子设备
CN112153180B (zh) 一种显示屏伸缩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099655B (zh) 电子设备
CN112492780A (zh) 电子设备
CN113114828B (zh) 电子设备
CN113176808B (zh) 电子设备及屏幕模组
CN107170371B (zh) 一种可收展柔性显示器
CN113132516B (zh) 电子设备
CN112133203B (zh) 支撑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2286288A (zh) 可扩展屏幕及显示设备
CN113411422A (zh) 支撑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268109B (zh) 电子设备
CN113099013A (zh) 电子设备
CN113838367A (zh) 电子设备
CN215186849U (zh) 折叠机构、卷曲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7135246A (zh) 折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7159771U (zh) 一种能适用于卷轴屏终端的屏幕支撑机构及卷轴屏终端
CN113643611A (zh) 一种限位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5604376A (zh) 折叠机构、卷曲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9930304U (zh) 一种折叠屏展开装置以及终端
CN113870722A (zh) 显示装置
CN113361421A (zh) 电子设备
CN112901644A (zh) 电子设备
CN113079671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