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2516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2516B
CN113132516B CN202110437655.5A CN202110437655A CN113132516B CN 113132516 B CN113132516 B CN 113132516B CN 202110437655 A CN202110437655 A CN 202110437655A CN 113132516 B CN113132516 B CN 113132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rod
functional module
screen
crawl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76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2516A (zh
Inventor
童宇衡
肖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76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2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2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2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2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2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壳体、功能模组、驱动机构以及第一屏幕支架,功能模组和第一屏幕支架均活动连接于壳体;其中,柔性屏卷设于第一屏幕支架上,驱动机构与第一屏幕支架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屏幕支架相对于壳体运动,以带动柔性屏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柔性屏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驱动机构还与功能模组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功能模组运动,功能模组与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功能模组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柔性屏工艺的不断成熟,卷轴屏的电子设备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并备受用户喜爱。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中框结构的变化实现卷轴屏的展开或伸缩,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可以调节。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模组等屏下功能模组通常固定连接于设备本体。卷轴屏在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卷轴屏的显示面积发生改变,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发生改变,功能模组相对电子设备中心的位置也发生改变,卷轴屏在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存在影响功能模组的功能实现以及电子设备的美观的问题。例如,前置摄像头模组相对电子设备中心的位置发生改变时,用户每次拍摄时均需要重新寻找镜头的位置,容易影响用户的拍摄体验。指纹模组相对电子设备中心的位置发生改变时,指纹识别区域容易出现偏位现象,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
申请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卷轴屏在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存在影响功能模组的功能实现以及电子设备的美观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壳体、功能模组、驱动机构以及第一屏幕支架,所述功能模组和所述第一屏幕支架均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其中,
所述柔性屏卷设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屏幕支架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以带动所述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
所述驱动机构还与所述功能模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功能模组运动,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在运动过程中,所述功能模组的运动位移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与第一屏幕支架连接,柔性屏卷设于第一屏幕支架,使得驱动机构可以通过第一屏幕支架驱动柔性屏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驱动机构还与功能模组连接,可以驱动功能模组运动。由于第一屏幕支架和功能模组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功能模组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并且在柔性屏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这样,柔性屏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功能模组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整体的中间区域,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的功能实现效果和美观度。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柔性屏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一种柔性屏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前置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柔性屏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柔性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柔性屏,11-透光区域,2-壳体,21-第一容置空间,22-第二容置空间,23-挡板,24-盒体,241-第一限位件,242-凸起结构,3-功能模组,31-前置摄像头模组,32-指纹模组,33-扬声器模组,4-第一传动机构,41-第一传动杆,42-第二传动杆,43-第一履带,44-第四传动杆,45-第五传动杆,46-第三履带,47-第四限位件,5-第二传动机构,51-第三传动杆,52-第二履带,53-第六传动杆,54-第七传动杆,55-第二限位件,56-第四履带,61-第一屏幕支架,611-第一夹爪,612-第二间隙,613-第一避让部,62-第二屏幕支架,621-第二夹爪,622-第三间隙,623-第二避让部,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三齿轮,74-第四齿轮,75-第五齿轮,76-第六齿轮,77-第七齿轮,78-第八齿轮,79-第九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柔性屏1、壳体2、功能模组3、驱动机构以及第一屏幕支架61,功能模组3和第一屏幕支架61均可以活动连接于壳体2;其中,柔性屏1可以卷设于第一屏幕支架61上,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可以与第一屏幕支架61连接,驱动机构可以用于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运动相对于壳体2运动,以带动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柔性屏1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3可以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驱动机构还可以与功能模组3连接,驱动机构可以用于驱动功能模组3运动,功能模组3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功能模组3的运动位移可以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与第一屏幕支架61连接,柔性屏1卷设于第一屏幕支架61,使得驱动机构可以通过第一屏幕支架61驱动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驱动机构还与功能模组3连接,可以驱动功能模组3运动。由于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功能模组3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并且在柔性屏1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3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这样,在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功能模组3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整体的中间区域,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3的功能实现效果和美观度。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等中的任意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柔性屏1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柔性屏1可以展开或收拢,调节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壳体2是用于布置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可以包括:驱动机构、第一屏幕支架61、功能模组3、主板、电源、芯片等部件。具体地,壳体2可以包括第一容置空间21和第二容置空间22,第一容置空间21可以用于放置所述主板,第二容置空间22可以用于放置所述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功能模组3还包括电路板,所述主板可以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中间区域可以为用户习惯的中间位置,例如,电子设备顶部的中间位置,或者电子设备底部的中间位置等,所述顶部至所述底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的方向,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的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具体地,柔性屏1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沿第二方向的整体宽度可以A1,功能模组3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A1/2)处,在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X长度的情况下,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功能模组3朝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的方向产生运动位移Y,X为Y的2倍,电子设备沿第二方向的整体宽度可以为A1+X,功能模组3可以处于电子设备的(A1/2+X/2=(A1+X)/2)处,即功能模组3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整体的中间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模组3包括但不限于前置摄像头模组31、指纹模组32、光敏模组等中的任意一种,现以前置摄像头模组31和指纹模组32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参照执行即可。
具体地,柔性屏1处于收拢状态,前置摄像头模组31可以处于电子设备顶部的中间区域。柔性屏1由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前置摄像头模组31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前置摄像头模组31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顶部的中间区域,便于用户查找摄像头,完成拍摄。柔性屏1处于收拢状态,指纹模组32可以处于电子设备底部的中间区域。柔性屏1由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指纹模组32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指纹模组32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底部的中间区域,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底部的中间区域,提高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具体地,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可以相对壳体2运动,且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的运动方向相同。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可以同时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驱动机构也可以分别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只要保证功能模组3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两台电机,其中一台电机可以与第一屏幕支架6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其中另一台电机可以与功能模组3连接,用于驱动功能模组3运动。或者,驱动机构也可以只包括一台电机,一台电机可以通过联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柔性屏1卷设于第一屏幕支架61,在第一屏幕支架61相对壳体2运动的情况下,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与柔性屏1的展开或收拢的长度相同。
可选地,功能模组3可以为前置摄像头模组31、指纹模组32中的至少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模组3为前置摄像头模组31的情况下,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前置摄像头模组31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便于用户查找摄像头的位置,完成拍摄功能。功能模组3为指纹模组32的情况下,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指纹模组32实时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使得指纹识别区域可以实时处于柔性屏1显示区域的中间区域,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具体地,功能模组3可以只包括前置摄像头模组31、指纹模组32中的一个,功能模组3也可以同时包括前置摄像头模组31和指纹模组3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传动机构4和第二传动机构5;驱动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4与第一屏幕支架61连接,驱动机构可以通过第一传动机构4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运动;第一传动机构4可以与第二传动机构5联动,驱动机构可以通过第一传动机构4与第二传动机构5的联动,驱动功能模组3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4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运动,第二传动机构5的运动可以带动功能模组3运动,由于第一传动机构4和第二传动机构5联动,在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传动机构4的情况下,第一传动机构4可以带动第二传动机构5运动,使得驱动机构可以同时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提高了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的同步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功能模组3的功能实现和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4和第二传动机构5的联动,分别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还可以提高驱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的便捷性。
可选地,第一传动机构4可以包括:第一履带43、第一传动杆41、第二传动杆42、第一齿轮71和第一齿轮72,第二传动机构5可以包括:第二履带52、第三传动杆51、第三齿轮73和第四齿轮74,第一传动杆41、第二传动杆42以及第三传动杆51均可以转动连接于壳体2;第一齿轮71可以套接在第一传动杆41上,第二齿轮72套接在第二传动杆42上,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均与第一履带43啮合连接,第一履带43与第一屏幕支架61连接,第三齿轮73可以套接在第二传动杆42上,第四齿轮74套接在第三传动杆51上,第三齿轮73、第四齿轮74均与第二履带52啮合连接,第二履带52可以与功能模组3连接;驱动机构可以与第一传动杆41连接,以通过第一传动杆41驱动第一履带43运动,第一履带43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运动;第一传动杆41可以与第二传动杆42联动,以通过第一传动杆41和第二传动杆42的联动,带动第二履带52运动,第二履带52的运动可以带动功能模组3运动;其中,第一齿轮71的半径和第二齿轮72的半径相同,第三齿轮73的半径和第四齿轮74的半径相同,第二齿轮72的半径与第二齿轮72的半径之间的比例为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传动杆41运动,第一传动杆41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一齿轮71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履带43和第二传动杆42运动,第一履带43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运动;第二传动杆42的运动又可以带动第三齿轮73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履带52运动,第二履带52的运动可以带动功能模组3运动。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方式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可以提高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而且,由于第二齿轮72的半径和第三齿轮73的半径之间的比例为2:1,可以实现功能模组3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杆41和第二传动杆42分别连接于第一履带43的两端,可以用于支撑第一履带43。第二传动杆42和第三传动杆51分别连接于第二履带52的两端,可以用于支撑第二履带52。
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杆41可以作为主动端,第二传动杆42可以作为从动端,在第一传动杆41和第二传动杆42的作用下,可以带动第一履带43平稳运动。第二传动杆42作为主动端,第三传动杆51作为从动端,在第二传动杆42和第三传动杆51的作用下,可以带动第二履带52平稳运动。第二传动杆42同时连接于第一履带43和第二履带52,可以实现第一传动机构4和第二传动机构5的联动。
以功能模组3为前置摄像头模组31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一齿轮71的半径、第二齿轮72的半径可以为2R,第三齿轮73的半径、第四齿轮74的半径可以为R,柔性屏1处于收拢状态,前置摄像头模组31可以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柔性屏1由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传动杆41运动,第一传动杆41通过第一齿轮71带动第一履带43运动2L,第一履带43带动第二传动杆42运动。第二齿轮72和第三齿轮73均套接在第二传动杆42上,第二传动杆42可以通过第二齿轮72和第三齿轮73将第一履带43的运动位移,以2:1的比例传动至第二履带52,第二履带52可以带动前置摄像头模组31运动L,使得前置摄像头模组31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改善前置摄像头模组31的拍摄效果。
具体地,前置摄像头模组31可以跟随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的长度实现实时位置居中,无需采用额外的驱动控制,还可以提高拍摄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机构4可以包括:第三履带46、第四传动杆44、第五传动杆45、第六传动杆53、第五齿轮75、第六齿轮76和第七齿轮77,第二传动机构5可以包括:第四履带56、第七传动杆54、第八齿轮78和第九齿轮79,第四传动杆44、第五传动杆45、第六传动杆53和第七传动杆54均可以转动连接于壳体2;第五齿轮75套接在第四传动杆44上,第六齿轮76套接在第五传动杆45上,第七齿轮77套接在第六传动杆53上,第五齿轮75、第六齿轮76和第七齿轮77均与第三履带46啮合连接,第三履带46可以与第一屏幕支架61连接,第八齿轮78套接在第五传动杆45上,第九齿轮79套接在第七传动杆54上,第八齿轮78、第九齿轮79均与第四履带56啮合连接,第四履带56可以与功能模组3连接;驱动机构与第四传动杆44连接,以通过第四传动杆44驱动第三履带46运动,第三履带46的运动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运动;第四传动杆44与第五传动杆45联动,以通过第四传动杆44和第五传动杆45的联动,带动第四履带56运动,第四履带56的运动带动功能模组3运动;其中,第五齿轮75的半径、第六齿轮76的半径和第七齿轮77的半径相同,第八齿轮78的半径和第九齿轮79的半径相同,第六齿轮76的半径与第八齿轮78的半径之间的比例为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四传动杆44运动,第四传动杆44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五齿轮75的运动,进而带动第三履带46和第五传动杆45运动,第三履带46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运动;第五传动杆45的运动又可以带动第八齿轮78的运动,进而带动第四履带56运动,第四履带56的运动可以带动功能模组3运动。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方式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可以提高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运动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而且,由于第六齿轮76的半径和第八齿轮78的半径之间的比例为2:1,可以实现功能模组3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61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
进一步地,第四传动杆44与第五传动杆45的联动,使得第三履带46和第四履带56可以同步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屏幕支架61和功能模组3的同步运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四传动杆44和第六传动杆53分别连接于第三履带46的两端,可以用于支撑第三履带46。第五传动杆45和第七传动杆54分别连接于第四履带56的两端,可以用于支撑第四履带56。第四传动杆44与第五传动杆45联动,可以将第一传动机构4的动力传送至第二传动机构5。
如图4所示,还可以取消第六传动杆53的结构,直接使用第七齿轮77支撑第三履带46,本申请实施例对比不作具体限定。
以功能模组3为指纹模组32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五齿轮75的半径、第六齿轮76的半径和第七齿轮77的半径可以为2R,第八齿轮78的半径和第九齿轮79的半径可以为R,柔性屏1处于收拢状态,指纹模组32可以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指纹识别区域可以处于柔性屏1显示区域的中间区域,柔性屏1由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驱动机构驱动第四传动杆44运动,第四传动杆44通过第五齿轮75带动第三履带46运动2L,第三履带46带动第五传动杆45运动。第六齿轮76和第八齿轮78均套接在第五传动杆45上,第五传动杆45可以通过第六齿轮76和第八齿轮78将第三履带46的运动位移,以2:1的比例传动至第四履带56,第四履带56可以带动指纹模组32运动L,可以实现指纹模组32在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实时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指纹识别区域可以实时处于柔性屏1显示区域的中间区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具体地,指纹模组32可以跟随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的长度实现实时位置的居中,无需采用额外的驱动控制,可以保证指纹识别区域的居中设置,提高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具体地,电子设备内还设有扬声器模组33,可以将指纹模组32与扬声器模组33组合成一个功能组件,第四履带56与功能组件连接,可以带动功能组件运动,可以避免指纹模组32的运动对扬声器模组33的布局面积造成影响。如图3所示,第六传动杆53和第七传动杆54可以间隔设置,所述功能组件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穿设于第六传动杆53和第七传动杆54之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传动杆41、第二传动杆42、第三传动杆51、第四传动杆44、第五传动杆45、第六传动杆53、第七传动杆54、第一履带43、第二履带52、第三履带46以及第四履带56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传动结构,同时驱动前置摄像头模组31和指纹模组32的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传动杆41和第四传动杆44可以共用,第六传动杆53和第七传动杆54也可以共用。
可选地,功能模组3可以设有第一限位件241,第二传动机构5可以设有第二限位件55,第二限位件55可以与第一限位件241扣合连接,以使功能模组3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限位件55和第一限位件241的扣合连接,可以将功能模组3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5,提高第二传动机构5带动功能模组3运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盒体24,盒体24可以设于壳体2内,用于放置功能模组3;第一限位件241可以设于盒体24上,第二传动机构5可以带动盒体241内的功能模组3运动。
具体地,第一屏幕支架61可以设有第三限位件,第一传动机构4可以设有第四限位件47,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47可以扣合连接,以使第一屏幕支架61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机构4。如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在第二传动机构5上设置第二限位件55的情况,如图6所示,示出了一种在第一传动机构4上设置第四限位件47的情况。
如图7所示,功能模组3为前置摄像头模组31的情况下,可以将前置摄像头模组31放置于盒体24内。如图8所示,功能模组3为指纹模组32的情况下,可以将指纹模组32放置于盒体24内,或者,还可以直接将所述功能组件放置于盒体24内。
可选地,壳体2内还可以设有挡板23,挡板23和第二传动机构5之间可以存在第一间隙,功能模组3可以设于第一间隙内;功能模组3可以设有凸起结构242,挡板23可以设有滑槽,凸起结构242可以滑动连接于滑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模组3设于第一间隙内,且可以通过凸起结构242与滑槽滑动连接,可以提高功能模组3运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屏幕支架62,第二屏幕支架62可以固定连接于壳体2,第一屏幕支架61与第二屏幕支架62可以活动连接;第一屏幕支架6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夹爪611,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夹爪611之间存在第二间隙612,第二屏幕支架62包括多个第二夹爪621,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夹爪621之间存在第三间隙622;第一夹爪611可以嵌设于第三间隙622,第二夹爪621可以嵌设于第二间隙612,第一夹爪611和第二夹爪621可以滑动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屏幕支架61和第二屏幕支架62的活动连接,可以实现柔性屏1的展开或收拢。第一夹爪611嵌设于第三间隙622,第二夹爪621嵌设于第二间隙612,可以提高第一夹爪611和第二夹爪621滑动配合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柔性屏1展开或收拢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9和10所示,第一屏幕支架61和第二屏幕支架62可以为栅形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第一屏幕支架61和第二屏幕支架62上设置穿设孔或通槽,以使功能组件3可以透过所述穿设孔采集光信号。
可选地,第一夹爪611上设有第一避让部613,第二夹爪621上设有第二避让部623,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第一避让部613和第二避让部623中的至少一个与功能模组3相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第一避让部613和第二避让部623中的至少一个与功能模组3相对,使得功能模组3可以透过第一避让部613和/或第二避让部623采集光信号,实现功能模组3的功能。
具体地,第一夹爪611可以在第一避让部613的位置做挖空处理或透光处理;第二夹爪621可以在第二避让部623的位置做挖空处理或透光处理,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1所示,柔性屏1可以设有透光区域11,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功能模组3均可以通过透光区域11采集光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1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功能模组3可以通过透光区域11采集光信号,便于功能模组3的功能实现。
具体地,前置摄像头模组31可以通过透光区域11采集光信号,实现拍摄功能。指纹模组32可以通过透光区域11采集光信号,实现指纹识别的功能。
具体地,柔性屏1可以在透光区域11开设通孔,使得功能模组3可以透过通孔采集光信号。或者,柔性屏1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屏幕,功能模组3可以为屏下成像模组,功能模组3可以基于屏下技术透过透光区域11采集光信号,可以提高柔性屏1的屏占比和显示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驱动机构与第一屏幕支架连接,柔性屏卷设于第一屏幕支架,使得驱动机构可以通过第一屏幕支架驱动柔性屏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驱动机构还与功能模组连接,可以驱动功能模组运动。由于第一屏幕支架和功能模组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功能模组的运动位移与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并且在柔性屏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这样,在柔性屏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功能模组可以实时处于电子设备整体的中间区域,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的功能实现效果和美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壳体、功能模组、驱动机构以及第一屏幕支架,所述功能模组和所述第一屏幕支架均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其中,
所述柔性屏卷设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屏幕支架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以带动所述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中间区域;
所述驱动机构还与所述功能模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驱动所述功能模组运动,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在运动过程中,所述功能模组的运动位移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的运动位移之间的比例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运动;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联动,驱动所述功能模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履带、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结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履带、第三传动杆、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以及第三传动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一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杆上,所述第二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第一履带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履带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四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三传动杆上,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均与所述第二履带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履带与所述功能模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杆驱动所述第一履带运动,所述第一履带的运动带动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运动;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联动,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的联动,带动所述第二履带运动,所述第二履带的运动带动所述功能模组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的半径和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三齿轮的半径和所述第四齿轮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与所述第三齿轮的半径之间的比例为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三履带、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杆、第六传动杆、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四履带、第七传动杆、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所述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杆、第六传动杆和第七传动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五齿轮套接在所述第四传动杆上,所述第六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五传动杆上,所述第七齿轮套接在所述第六传动杆上,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均与所述第三履带啮合连接,所述第三履带与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连接,所述第八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五传动杆上,所述第九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七传动杆上,且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九齿轮均与所述第四履带啮合连接,所述第四履带与所述功能模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四传动杆连接,以通过所述第四传动杆驱动所述第三履带运动,所述第三履带的运动带动所述第一屏幕支架运动;所述第四传动杆与所述第五传动杆联动,以通过所述第四传动杆和所述第五传动杆的联动,带动所述第四履带运动,所述第四履带的运动带动所述功能模组运动;
其中,所述第五齿轮的半径、所述第六齿轮的半径和所述第七齿轮的半径相同,所述第八齿轮的半径和所述第九齿轮的半径相同,所述第六齿轮的半径与所述第八齿轮的半径之间的比例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扣合连接,以使所述功能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所述功能模组设有凸起结构,所述挡板设有滑槽,所述凸起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屏幕支架,所述第二屏幕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屏幕支架与所述第二屏幕支架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屏幕支架包括多个第一夹爪,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夹爪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屏幕支架包括多个第二夹爪,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夹爪之间存在第三间隙;
所述第一夹爪嵌设于所述第三间隙,所述第二夹爪嵌设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避让部,所述第二夹爪上设有第二避让部,所述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避让部和所述第二避让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功能模组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为前置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设有透光区域,所述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功能模组均通过所述透光区域采集光信号。
CN202110437655.5A 2021-04-22 2021-04-22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132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7655.5A CN113132516B (zh) 2021-04-22 2021-04-2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7655.5A CN113132516B (zh) 2021-04-22 2021-04-22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2516A CN113132516A (zh) 2021-07-16
CN113132516B true CN113132516B (zh) 2023-07-25

Family

ID=76779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7655.5A Active CN113132516B (zh) 2021-04-22 2021-04-2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25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965B (zh) * 2021-09-08 2024-0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244938B (zh) * 2021-12-31 2024-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844968A (zh) * 2022-05-26 2022-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626A (zh) * 2018-11-05 202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CN111899647A (zh) * 2020-08-19 2020-11-06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屏应用的自动抽拉式展缩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2884A (ja) * 2012-10-01 2014-04-21 Hiroshi Akaha 画面伸縮型スマートフォン及び画面伸縮型タブレット
US11165897B2 (en) * 2019-02-14 2021-11-02 Lg Electronics Inc. Roll-slide mobile terminal
CN110599912A (zh) * 2019-10-15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74809B (zh) * 2020-04-30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968508A (zh) * 2020-08-21 2020-11-20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手自一体柔性屏抽拉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626A (zh) * 2018-11-05 202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CN111899647A (zh) * 2020-08-19 2020-11-06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屏应用的自动抽拉式展缩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2516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2516B (zh) 电子设备
CN111833748B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7007490B2 (ja) 折り畳み式支持装置及び折り畳み式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CN108646858B (zh) 折叠式设备
KR101107127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8932015A (zh) 电子装置
CN111708403B (zh) 显示装置
CN209881844U (zh)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23025153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655447U (zh) 折叠机构以及内折柔性屏设备
US11689651B2 (en) Sli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3438338B (zh) 电子设备
CN112133203B (zh) 支撑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3176813A (zh) 电子设备
CN206601563U (zh) 显示设备
CN113242340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601484A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698356A (zh) 齿合径向同步铰链及所制造的折叠屏手机
CN113163042B (zh) 电子设备
CN112002225A (zh) 显示装置
CN108089644B (zh) 一体式便携投影电脑
CN113361421A (zh) 电子设备
CN113099008B (zh) 电子设备
JP2023010551A (ja) 折り畳み機構、ロール可能なスクリーン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212677207U (zh) 动轴式折叠屏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