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496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4968A
CN114844968A CN202210589104.5A CN202210589104A CN114844968A CN 114844968 A CN114844968 A CN 114844968A CN 202210589104 A CN202210589104 A CN 202210589104A CN 114844968 A CN114844968 A CN 114844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structure
supporting
opening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91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景球
李锦�
董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91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49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4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49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5792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98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辅助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可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具有开口;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裸露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的面积增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和需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用户在游戏、视频播放等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大小也越来越大,卷曲屏由于其可扩展性和便携性,备受用户喜爱。
卷曲屏的屏幕一般采用柔性屏,为了提高卷曲屏扩展时的支撑强度,在其屏下是通过两侧壳体的梳齿结构实现的支撑。
现有的卷曲屏的在采用屏下指纹解锁时,由于指纹识别区域有梳齿结构的存在,会遮挡指纹识别区域,为了避免支撑结果对指纹识别区域的影响,多采用将指纹识别区域的钢片梳齿局部掏空。但是,该方案会使得指纹识别区域及其周围缺少了钢片的支撑,大大降低了卷曲屏的支撑强度,在长时间触摸该区域还容易使屏幕凹陷,易导致屏幕损坏,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卷曲屏屏下的指纹识别区域附近支撑强度较低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辅助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可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具有开口;
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开口处;
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裸露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的面积增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开口,辅助支撑结构和功能模组均设置在开口处,其中,辅助支撑结构在开口处露出的面积随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的相对移动而变化,确保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不会被遮挡,且能在开口处形成较强的支撑,避免功能模组反复操作导致显示屏对应开口处破裂。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辅助支撑结构在侧视状态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辅助支撑结构在俯视状态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辅助支撑结构在侧视状态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辅助支撑结构在俯视状态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第一支撑结构;111、第一夹爪;12、第二支撑结构;121、第二夹爪;13、辅助支撑结构;131、支撑带;132、驱动机构;133、卷轴;134、第一导轨;1341、连接件;135、第二导轨;136、支撑板;137、驱动件;138、齿轮组件;139、齿条;20、开口;30、功能模组;4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卷曲屏手机的屏幕下方一般通过两个带有钢片梳齿的壳体进行支撑,为了避免支撑结构对指纹识别区域的影响,多采用将指纹识别区域的钢片梳齿局部掏空。但是,这样会使得指纹识别区域及其周围缺少了钢片的支撑,降低了卷曲屏的支撑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等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设置。可选的,电子设备为卷曲屏手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和功能模组30。壳体10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1、第二支撑结构12以及辅助支撑结构13,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可动连接。具体的,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为滑动连接。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具有开口20。功能模组30设于开口20处。辅助支撑结构13裸露于开口20,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远离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裸露出的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增大。
其中,壳体10是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其用于安装显示屏40。第一支撑结构11包括多个第一夹爪111,第二支撑结构12包括多个第二夹爪121,第一夹爪111和第二夹爪121交错排布。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夹爪111插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夹爪121之间,第二夹爪121插设于相邻两个第一夹爪111之间。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滑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多个第一夹爪111和多个第二夹爪121相互嵌合的,以便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支撑。
为避免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功能模组30影响移动行程,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设置开口20。功能模组30为指纹模组或摄像模组等功能器件,其设置在开口20处。可选的,开口20的宽度与功能模组30的宽度一致或者略大于功能模组30的宽度。可选的,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为钢片结构,对应的,多个第一夹爪111和多个第二夹爪121均为钢片梳齿。
开口20处设置辅助支撑结构13以提供支撑力,避免功能模组30按压过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40发生较大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辅助支撑结构13可以设置单独的驱动,也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的相对移动采用同一驱动。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远离第二支撑结构1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的面积逐渐增大,开口20处裸露的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随之同步增大。具体地,开口20增大的面积与辅助支撑机构裸露的面积存在线性关系。在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远离第二支撑结构1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面积增大,待开口20面积增大到极限后,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才增大,也即只要最终开口20出裸露的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增大即可,无需随开口20面积的增大而同步增大。在再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同步带动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增大,由此使得开口20处裸露的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增大。
具体地,功能模组30靠近开口20的右侧设置。辅助支撑结构13设置在开口20的左侧。当然,也可以在功能模组3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辅助支撑结构13,只要当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情况下,辅助支撑结构13在开口20处裸露的面积能够增大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形成开口20,辅助支撑结构13和功能模组30均设置在开口20处,其中,辅助支撑结构13在开口20处露出的面积随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的相对移动而变化,确保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30不会被遮挡,且能在开口20处形成较强的支撑,避免功能模组30反复使用导致开口20处破裂。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远离第二支撑结构1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的面积逐渐增大,开口20裸露出的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随开口20的面积增大而增大。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远离第二支撑结构1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面积增大,辅助支撑结构13展开以支撑开口20增大的区域。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的面积缩小,辅助支撑结构13收缩以免影响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的相向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辅助支撑结构13在开口20处裸露的面积随着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的相对运动而调整,从而在开口20面积增大时及时在开口20处形成支撑,并且不会影响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的相对运动。另外,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辅助支撑结构13随开口20面积的变化而同步调整,实时提供支撑,避免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过程中开口20处无支撑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图3和图5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40,显示屏40设于壳体10并覆盖开口20;辅助支撑结构13包括支撑带131和用于驱动支撑带131移动的驱动机构132。支撑带131裸露于开口20以支撑显示屏40。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32带动支撑带131移动,使开口20裸露出的支撑带131的面积增大。
具体地,显示屏40为卷曲屏,显示屏40设置在壳体10上以覆盖开口20。功能模组30位于显示屏40下方,在显示屏40上对应功能模组30的位置点触即可操作功能模组30。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远离第二支撑结构1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显示屏40逐渐展开,驱动件137驱动支撑带131展开以支撑显示屏40的伸展区域。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向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2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显示屏40逐渐闭合,驱动件137驱动支撑带131收拢,以免影响显示屏40的闭合。
在本申请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无需设置驱动机构132,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同时带动支撑带131移动。比如,第一支撑结构11的第一夹爪111上开设安装孔。支撑带131的一端与第二夹爪121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在连接轴上,连接轴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插设在对应侧的安装孔内。支撑带131具有伸缩性,能够随着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的相对移动而伸缩。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设计,只要使支撑带131可以随着第一支撑结构11或第二支撑结构12的移动而伸缩即可。
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的同时,开口20增大,支撑带131在驱动机构132的作用下同步运动,或者是,开口20增大至极限值后,支撑带131方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下,支撑带131在开口20处裸露的面积增大,从而借助支撑带131为开口20提供支撑。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带131包括多个支撑板136,相邻两个支撑板136可转动连接,以使支撑带131可弯曲地收容于壳体10内。和/或,支撑板136可伸缩地套设于另一与之相邻的支撑板136上,从而是支撑带131可伸长地设在开口20。支撑带13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132连接,支撑带131的另一端与壳体10连接。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32带动支撑带131移动,使开口20裸露出的支撑板136的数量增多。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支撑带131包括多个支撑板136,多个支撑板136通过铰接件依次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使显示屏40展开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32驱动支撑带131的一端在显示屏40下方移动,以使得支撑带131填充显示屏40伸展过程中开口20增大的空间,为显示屏40的增大区域提供支撑。具体地,支撑板136的端部通过铰接件转动连接,位于支撑带131端部的支撑板136与壳体10相连,以实现壳体10与该支撑板136的相对固定。位于支撑带131另一端部的支撑板136与驱动机构132相连,在驱动机构132的作用下,该支撑板136通过铰接件带动下一支撑板136以实现支撑带131的伸展和弯曲。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带131的端部可以与壳体10内的第一支撑结构11相连或者是第二支撑结构12相连均可。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处裸露的支撑板136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得开口20处裸露的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增大。
其中,支撑板136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在支撑带131发生弯曲的部位设置的支撑板136尺寸较小,在支撑带131不涉及弯曲的区域设置的支撑板136的尺寸较大。
在本申请又一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支撑结构13包括多个依序嵌套的支撑板136,其中一支撑板136具有镂空腔,显示屏40在收拢状态下,另一支撑板136嵌合于镂空腔内,显示屏40在展开状态下,另一支撑板136自镂空腔内伸出。当然,根据行程需求,还可设更多依序嵌套的支撑板136,不作限制。并且,支撑板136为钢结构,保证较高的支撑强度。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多个支撑板136的相对移动弥补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滑动过程中开口20增大的区域,以在各个状态下都能为显示屏40提供稳定支撑。其中,多个支撑板136在收拢状态下,部分支撑板136完全被收容在前一支撑板136内。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裸露出的支撑板136的数量增多,从而增大开口20处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当然,相邻两个支撑板136也可以仅部分嵌设在一起,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处裸露的支撑板136的数量不变,通过改变每个支撑板136相对于相邻的支撑板136的伸出面积,调整开口20处裸露的支撑带131面积。只要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处裸露的支撑带131面积增大即可,本申请不具体限定多个支撑板136之间的连接方式。
当然,多个支撑板136也可以部分依次转动连接,其他部分采用伸缩套设的方式相连。该支撑带131在壳体10内的状态变化与上类似,不再赘述。
可选的,驱动机构132为驱动电机或者是带有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撑带131包括多个支撑板136,多个支撑板136相连以实现支撑带131的伸缩或者弯曲,支撑带131的一端与壳体10相连,另一端与驱动结构相连,从而在驱动机构132的作用下,支撑带131裸露在开口20处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支撑显示屏40的伸展区域,使显示屏40下方各个区域都能获得支撑,不会存在薄弱区域。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支撑结构13还包括卷轴133,卷轴133固定于第一支撑结构11,支撑带131绕设于卷轴133。支撑带13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132连接,支撑带13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结构12连接。
卷轴133用于牵引支撑带131,以使支撑带131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整。如图3至图6所示,卷轴133设于第一支撑结构11的远离功能模组30的一侧,支撑带131绕设于卷轴133,卷轴133设置在支撑带131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在驱动机构132的作用下,支撑带131绕卷轴133滑动,由此,在卷轴133的张紧作用下,使得支撑带131的动作更加稳定、均匀,并且能够为显示屏40提供更加平整的支撑。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带131绕过卷轴133的长度不短于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功能模组30对应第二支撑结构12的纵向延伸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卷轴133也可以固定在第二支撑结构12上,对应的,支撑带13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结构11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卷轴133与驱动机构132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撑带131绕设在卷轴133上,使得支撑带131在驱动机构132作用下运动时能够在卷轴133的牵拉下保持平整,避免支撑带131受力产生皱褶。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卷轴133靠近壳体10的边框设置,支撑带131位于卷轴133的第一侧的部分靠近显示屏40设置,支撑带131位于卷轴133的第二侧的部分靠近壳体10中与显示屏40相对的后壳设置。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和/或电池,主板和/或电池设置在支撑带131位于卷轴133的第一侧的部分和支撑带131位于卷轴133的第二侧的部分之间。
如图3和图5所示,支撑带131被卷轴133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位于上方的一部分靠近显示屏40设置,位于下方的一部分靠近壳体10的后壳设置。具体地,卷轴133靠近壳体10临近第一支撑结构11的边框设置,支撑带13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结构12相连,在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相对运动时,固定在壳体10上的卷轴133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支撑带131伸展或者收缩。
其中,电子设备壳体10内主板和电池占用的空间较大,为避免设置辅助支撑结构13后导致整个电子设备尺寸明显增大,主板和电池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支撑带131上下两部分之间,相比于主板和电池设置在支撑带131上方或者下方的布设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布设空间,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而且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功能模组30设置在支撑带131与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如图4和图6所示,辅助支撑结构13还包括可伸缩的第一导轨134,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结构12连接,第一导轨134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结构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导轨134设置在支撑带131的至少一侧。
功能模组30设置在支撑带131与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且位于第二支撑结构12和第一支撑结构11之间的开口20内,由此,功能模组30设置在支撑带131、第二支撑结构12和第一支撑结构11围设形成的空白区域。
第一导轨134为多段相互嵌套的导轨结构。可选的,第一导轨134包括两段嵌套的导轨段。支撑带131可以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任一侧或同时设置在两侧。支撑带131的宽度方向指的是平行于显示屏40且垂直于显示屏40伸缩方向的方向。
由于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结构12连接,第二伸缩导轨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结构11连接,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导轨134会随着支撑带131的变化而伸缩。比如,支撑带131包括多个依次可伸缩套设在一起的支撑板136,则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向外滑动的过程中,驱动机构132驱动支撑带131伸展,或者借助显示屏40的展开带动支撑带131伸展,使得多个支撑板136相对展开的同时多个嵌套的导轨结构展开,以适配支撑带131的延伸状态。又如,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向内滑动的过程中,驱动机构132驱动支撑带131收缩或者借助显示屏40的闭合带动支撑带131收缩,使得第一导轨134随支撑带131的伸缩而伸缩,以适配支撑带131的收缩状态。在支撑带131包括多个依次转动连接的支撑板136且支撑带131能在壳体10内发生弯曲的情况下,第一导轨134设置在支撑带131靠近显示屏40的部分上。支撑带131的变化过程与包括多个套设连接的支撑板136的过程类似,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的两侧分别与开口20两侧的第二夹爪121连接。这样,支撑带131通过第一导轨134与右侧的夹爪固联在一起,保证该结构与整体夹爪的一致性,保证支撑面的完整平齐。进一步的,第一导轨134的第二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一夹爪111连接,以实现第一导轨134的两端固定,并随显示屏40状态的变化而伸缩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借助伸缩的第一导轨134引导支撑带131的运动,避免支撑带131在驱动机构132的带动下运动轨迹发生偏移,提高支撑带131运动的平稳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支撑带131与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功能模组30设置在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导轨134背离支撑带131的一侧通过连接件1341与第二支撑结构12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指的是第一导轨134靠近功能模组30的一端。第一导轨134背离支撑带131的一侧通过连接件1341与第二支撑结构12固定连接,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与支撑带131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撑带131与第二支撑结构12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撑带131与第一导轨13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件1341将第一导轨134与第二支撑结构12固定连接,从而使支撑带131与第二支撑结构12的固定,无需调整支撑带131和第一导轨134端部的结构,相比于支撑带131和第一导轨134直接与第二支撑结构12相连的方式,支撑带131和第一导轨134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方便装配。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支撑结构13还包括卷轴133和第二导轨135,第二导轨135与第一支撑结构11相连。第二导轨135设于支撑带131的至少一侧。支撑带131绕设于卷轴133设置,支撑带131的一端经第一导轨134固定于第二支撑结构12,支撑带131的另一端仅第二导轨135与驱动机构132相连。其中,第一导轨134靠近显示屏40设置,第二导轨135靠近壳体10中与显示屏40相对的后壳设置。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电池设置在第一导轨134和第二导轨135之间。
具体地,支撑带131自第一导轨134穿出,并绕过卷轴133,穿入第二导轨135。在支撑带13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导轨135会同时伸缩,并使得支撑带131稳定地在第二导轨135内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设不可伸缩的内部导轨,内部导轨设于电子设备内的支撑壳体10上,支撑带131仅滑动穿设于内部导轨,以实现稳定导向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卷轴133将支撑带131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靠近显示屏40设置,另一部分靠近壳体10的后壳设置,第一导轨134设置在支撑带131靠近显示屏40的部分上,第二导轨135设置在支撑带131靠近壳体10的后壳的部分上,由此,通过第一导轨134和第二导轨135的共同配合,为支撑带131提供稳定的导向。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32包括驱动件137和齿轮组件138和齿条139。驱动件137的驱动端与齿轮组件138的输入轮相连,齿轮组件138的输出轮与齿条139啮合,齿条139与支撑带131连接以带动支撑带13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137可与驱动显示屏40展开和闭合的驱动同步动作,以使电子设备稳定性更好,动作过程更均匀,传动失效率更低。
具体的,齿轮组件138包括多个齿轮,多个齿轮相互啮合。显示屏40在展开和闭合过程中动作舒缓,避免操作过快影响显示屏40的使用寿命,为此,为保证显示屏40和支撑带131同步运行,借由齿轮组件138调整驱动件137的输出转速,以免支撑带131运动过快出现皱褶或崩断。另外,驱动件137位置固定不动,在驱动件137的作用下,齿条139带动支撑带131移动,通过设置与支撑带131相连的齿条139,方便根据壳体10内的空间利用情况调整驱动件137和齿轮组件138的位置,同时,借助齿轮组件138的输出轮和齿条139的配合还能为支撑带131的移动提供导向。
可选的,驱动件137根据齿条139的极限位置确定运动行程。
可选的,驱动件137为双向驱动电机,根据显示屏40的开合状态确定驱动件137的转向以配合显示屏40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驱动机构132包括驱动件137和齿轮组件138和齿条139,通过齿轮组件138调整驱动件137的输出转速,通过齿轮组件138和齿条139的配合为支撑带131导向并方便限定驱动件137的行程。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第一支撑结构11连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当柔性屏要从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第二驱动件的控制,电子设备左半部分会向左侧延伸,从而实现柔性屏的扩展。在这一过程中,控制支撑带131的驱动件137与第二驱动件同步转动,力矩由驱动件137的输出轴传递到齿轮减速装置的输入端的齿轮,经过齿轮减速装置的两级齿轮减速后传递到齿条139,随着驱动件137的转动,该齿条139沿着机体向左移动,带动支撑带131一起向左侧运动;同时,由于支撑带131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结构12固连,在传动齿条139带动支撑带131与柔性屏一起向左运动时,会使支撑带131的置于导向间隙的部分有一个向右的拉力,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满足支撑带131装置整体向左延伸的动作。同理,当柔性屏要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驱动件137反向转动即可。
在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件137与第一支撑结构11连接,以使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驱动件137驱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收拢状态的情况下,同时,可通过传动模组带动支撑带131滑动,省去了另外配置驱动,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驱动设备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切换的驱动件及其传动方式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功能模组30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固定,功能模组30具有朝向第二支撑结构12的第二侧,功能模组30的第二侧与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设有固定支撑板136。
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功能模组30实际是相对第二支撑结构12不移动的,这样,功能模组30的第二侧与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的固定支撑板136,可保证功能模组30右侧对卷曲屏的稳定支撑。具体的,固定支撑板136与第二支撑结构12一体成型。即,此处的固定支撑板136实际即为第二支撑结构12本身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至少两个辅助支撑结构13,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结构13设置在功能模组30和第一支撑结构11之间,至少一个辅助支撑结构13设置在功能模组30和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裸露出的至少两个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均增大。
具体地,功能模组30设置在开口20处,在功能模组3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支撑结构13。在第一支撑结构11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移动的情况下,开口20裸露出的至少两个辅助支撑结构13的面积均增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功能模组30可移动安装在开口20处,其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2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电子设备的显示屏4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30会移动至居中设置。功能模组30的右侧与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设置的辅助支撑结构13,可保证功能模组30右侧对显示屏40提供稳定支撑。具体的,区别与上述固定的功能模组30,辅助支撑结构13与功能模组30直接或间接连接,以使辅助支撑结构13随功能模组30的移动而移动。可选的,辅助支撑结构13设置为多个嵌套的支撑板136或可转动连接的多个支撑板136,具体参考前述介绍。各个辅助支撑结构13的具体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屏40的左右两侧均会发生卷曲,对应的,功能模组30相对两侧的辅助支撑结构13随显示屏40状态的切换而变化。比如,显示屏40仅一侧展开或闭合的情况下,对应该侧的辅助支撑结构13面积增大。若显示屏40的左右两侧均发生展开和闭合,则两侧的辅助支撑结构13在开口20出裸露的面积均增大。可以理解的,在功能模组30的一侧设置的多个辅助支撑结构13沿垂直显示屏40的伸缩方向的第一方向并行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功能模组3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辅助支撑结构13,提升电子设备的操作灵活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辅助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可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具有开口;
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开口处;
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裸露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的面积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开口的面积增大,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的面积随着所述开口的面积增大而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壳体并覆盖所述开口;
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带和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带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带裸露于所述开口以支撑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带移动,使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支撑带的面积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带包括多个支撑板:
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可转动地连接,使所述支撑带可弯曲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和/或,所述支撑板可伸缩地套设于另一与之相邻的所述支撑板上,使所述支撑带可伸长地设于所述开口;
所述支撑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支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带移动,使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增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还包括卷轴,所述卷轴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带绕设于所述卷轴;
所述支撑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支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靠近所述壳体的边框设置,所述支撑带位于所述卷轴的第一侧的部分靠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支撑带位于所述卷轴的第二侧的部分靠近所述壳体中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后壳设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和/或电池,所述主板和/或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支撑带位于所述卷轴的第一侧的部分和所述支撑带位于所述卷轴的第二侧的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支撑带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
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还包括可伸缩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支撑带的至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带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功能模组设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导轨背离所述支撑带的一侧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还包括卷轴和可伸缩地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支撑带的至少一侧;所述支撑带绕所述卷轴设置,所述支撑带的一端经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带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导轨靠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第二导轨靠近所述壳体中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后壳设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有多个第一夹爪,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有多个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爪之间,所述第二夹爪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夹爪之间,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夹爪和/或所述第二夹爪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包括摄像头模组或指纹识别模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之间,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
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至少两个辅助支撑结构的面积均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齿轮组件和齿条,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齿轮组件的输入轮相连,所述齿轮组件的输出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支撑带连接以带动所述支撑带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移动。
CN202210589104.5A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8449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9104.5A CN114844968A (zh)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
PCT/CN2023/095792 WO2023226982A1 (zh) 2022-05-26 2023-05-2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9104.5A CN114844968A (zh)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4968A true CN114844968A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7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9104.5A Pending CN114844968A (zh)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4968A (zh)
WO (1) WO20232269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982A1 (zh) * 2022-05-26 2023-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0154A (zh) * 2018-01-31 2018-05-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终端
CN112991928A (zh) * 2019-12-13 2021-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9536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WO2021121097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3068336A (zh) * 2019-12-16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3132516A (zh) * 2021-04-22 2021-07-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4968A (zh) * 2022-05-26 2022-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0154A (zh) * 2018-01-31 2018-05-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终端
CN112991928A (zh) * 2019-12-13 2021-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9536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WO2021121097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3068336A (zh) * 2019-12-16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3132516A (zh) * 2021-04-22 2021-07-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982A1 (zh) * 2022-05-26 2023-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6982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3748B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732021B (zh) 电子设备
CN210181960U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
CN111899644A (zh) 电子设备
WO2019137332A1 (zh) 一种可折叠的终端设备
CN112153180B (zh) 一种显示屏伸缩机构及移动终端
JP2023525865A (ja) 電子機器
CN111261049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13879900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0010009B (zh) 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3411427A (zh) 电子设备
CN210156034U (zh) 一种可卷曲平板
CN114844968A (zh) 电子设备
CN209401248U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113132512A (zh) 具有卷曲屏的电子设备
CN213637848U (zh) 电子设备
CN113228602A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
WO2021258633A1 (zh) 双面显示装置
CN114979330A (zh) 电子设备
CN114244930B (zh) 电子设备
CN114582242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4244931A (zh) 电子设备
CN212484807U (zh) 柔性屏幕支架及显示装置
CN114373383A (zh)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2150927A (zh) 柔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