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933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9330A
CN114979330A CN202210544608.5A CN202210544608A CN114979330A CN 114979330 A CN114979330 A CN 114979330A CN 202210544608 A CN202210544608 A CN 202210544608A CN 114979330 A CN114979330 A CN 114979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lexible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rotating shaft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46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景球
关子威
刘旭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46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9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9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93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4116 priority patent/WO202322190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能够相对第一框架移动;柔性屏,柔性屏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连接;转轴,与第二框架连接,柔性屏的第二端绕过转轴;滑轮组件,设于第一框架上;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绕过滑轮组件;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柔性屏的第二端连接,弹性部的第二端与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其中,在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移动的过程中,滑轮组件随第二框架移动,连接件绕滑轮组件移动以使弹性件的长度保持不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追求大屏的极致体验及携带的便捷性,卷曲屏设备应运而生。
相关技术中,卷曲屏设备内设置有用于拉拽柔性屏的弹簧,但在使用过程中,弹簧会随同屏幕的展开、回收频繁伸缩,以至于弹簧易出现疲劳失效的问题,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内部的弹性件因频繁伸缩疲劳失效,弹性件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能够相对第一框架移动;柔性屏,柔性屏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连接;转轴,与第二框架连接,柔性屏的第二端绕过转轴;滑轮组件,设于第一框架上;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绕过滑轮组件;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柔性屏的第二端连接,弹性部的第二端与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其中,在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移动的过程中,滑轮组件随第二框架移动,连接件绕滑轮组件移动以使弹性件的长度保持不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具备屏幕展开回收功能的电子设备,具体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柔性屏、转轴和弹性件。
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为电子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电子设备上的其他结构,其中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能够相对运动。柔性屏具备可卷曲的特性,柔性屏的其中一端固定在第一框架上,这一端即是柔性屏的固定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柔性屏的自由端。转轴与第二框架连接,且转轴能够随同第二框架相对第一框架同步运动,柔性屏部分绕设至转轴的周侧面上,以使柔性屏的自由端绕设至固定顶端的对侧。
使用过程中,当第二框架和转轴向远离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时,转轴通过滚动将柔性屏逐渐展开,以增大柔性屏的外露面积。相对地,当第二框架和转轴向靠近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时,展开的柔性屏因滚动的转轴卷曲,并最终被收纳至转轴的周侧面或固定端的对侧。
弹性件设置在本体内,弹性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柔性屏的自由端,弹性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一框架,弹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拉紧柔性屏,以避免柔性屏部分区域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保证柔性屏的平整度。
然而,在展开或收纳柔性屏的过程中,柔性屏的自由端会往复运动,导致连接在自由端和本体之间的弹性件频繁伸缩,频繁伸缩会影响弹性件的寿命,导致弹性件出现疲劳失效的可能性增大。若弹性件失效,则会出现柔性屏凹凸不平,以及柔性屏无法收纳到位的故障,以至于产品无法正常使用。
对此,本申请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了滑轮组件和连接件,滑轮组件安装在第一框架上,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绕过滑轮组件与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柔性屏的自由端连接。具体地,转轴在通过平移展开柔性屏时,转轴平移的第一长度等于柔性屏展开侧的展开长度,也等于柔性屏收纳侧的缩短长度,连接件绕设在滑轮组件上且滑轮组件能够随同第二框架同步移动,因此连接件的第二端可以通过转动的滑轮组件伸出第一长度,从而使弹簧的长度不发生改变。同理,转轴在通过平移收纳柔性屏时,转轴平移的第二长度等于柔性屏展开侧的缩小长度,也等于柔性屏收纳侧的伸长长度,同样等于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缩短长度,因此位于收纳侧的柔性屏的自由端与连接件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以使弹簧的状态不发生改变。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滑轮组件,使弹性件可以始终保持在同一状态下,避免弹性件在柔性屏伸缩过程中同步伸缩,从而在不影响柔性屏展开回收功能的情况下,解决弹性件因频繁伸缩疲劳失效,弹性件寿命短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电子设备结构,降低电子设备故障率,延长电子设备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受力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受力示意图之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110第一框架,120第二框架,130柔性屏,140转轴,150滑轮组件,152支撑部,1522第一段部,1524第二段部,154滑轮,160连接件,170弹性件,180驱动组件,182丝杠,184滑块,186电机,190支架,192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能够相对第一框架110移动;柔性屏130,柔性屏130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110连接;转轴140,与第二框架120连接,柔性屏130的第二端绕过转轴140;滑轮组件150,设于第一框架110上;连接件160,连接件160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110连接,连接件160的第二端绕过滑轮组件150;弹性件170,弹性件170的第一端与柔性屏130的第二端连接,弹性部的第二端与连接件160的第二端连接;其中,在第二框架120相对于第一框架110移动的过程中,滑轮组件150随第二框架120移动,连接件160绕滑轮组件150移动以使弹性件170的长度保持不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具备屏幕展开回收功能的电子设备100,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柔性屏130、转轴140和弹性件170。
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为电子设备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电子设备100上的其他结构,其中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能够相对运动。柔性屏130具备可卷曲的特性,柔性屏130的其中一端固定在第一框架110上,这一端即是柔性屏130的固定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柔性屏130的自由端。转轴140与第二框架120连接,且转轴140能够随同第二框架120相对第一框架110同步运动,柔性屏130部分绕设至转轴140的周侧面上,以使柔性屏130的自由端绕设至固定顶端的对侧。
使用过程中,当第二框架120和转轴140向远离第二框架120的方向移动时,转轴140通过滚动将柔性屏130逐渐展开,以增大柔性屏130的外露面积。相对地,当第二框架120和转轴140向靠近第二框架120的方向移动时,展开的柔性屏130因滚动的转轴140卷曲,并最终被收纳至转轴140的周侧面或固定端的对侧。
弹性件170设置在本体内,弹性件17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柔性屏130的自由端,弹性件17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一框架110,弹性件170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拉紧柔性屏130,以避免柔性屏130部分区域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保证柔性屏130的平整度。
然而,在展开或收纳柔性屏130的过程中,柔性屏130的自由端会往复运动,导致连接在自由端和本体之间的弹性件170频繁伸缩,频繁伸缩会影响弹性件170的寿命,导致弹性件170出现疲劳失效的可能性增大。若弹性件170失效,则会出现柔性屏130凹凸不平,以及柔性屏130无法收纳到位的故障,以至于产品无法正常使用。
对此,本申请在电子设备100中设置了滑轮组件150和连接件160,滑轮组件150安装在第一框架110上,连接件160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110连接,连接件160的第二端绕过滑轮组件150与弹性件170的第二端连接,弹性件170的第一端与柔性屏130的自由端连接。具体地,转轴140在通过平移展开柔性屏130时,转轴140平移的第一长度等于柔性屏130展开侧的展开长度,也等于柔性屏130收纳侧的缩短长度,连接件160绕设在滑轮组件150上且滑轮组件150能够随同第二框架120同步移动,因此连接件160的第二端可以通过转动的滑轮组件150伸出第一长度,从而使弹簧的长度不发生改变。同理,转轴140在通过平移收纳柔性屏130时,转轴140平移的第二长度等于柔性屏130展开侧的缩小长度,也等于柔性屏130收纳侧的伸长长度,同样等于连接件160的第二端的缩短长度,因此位于收纳侧的柔性屏130的自由端与连接件16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以使弹簧的状态不发生改变。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滑轮组件150,使弹性件170可以始终保持在同一状态下,避免弹性件170在柔性屏130伸缩过程中同步伸缩,从而在不影响柔性屏130展开回收功能的情况下,解决弹性件170因频繁伸缩疲劳失效,弹性件170寿命短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电子设备100结构,降低电子设备100故障率,延长电子设备10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其中,电子设备10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产品,对此该实施例中不作硬性限定。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滑轮组件150包括:支撑部152,与第二框架120连接;滑轮154,与支撑部152转动连接,连接件160绕设于滑轮154。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中还设置有支撑部152,支撑部152与第二框架120相连接,且转轴140设置在支撑部152上,转轴140与支撑部152同步运动。
具体地,第二框架120能够相对第一框架110在第一方向上运动,该第一方向即是柔性屏130的展开、收纳方向。当第二框架120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框架110时,支撑部152和转轴140同步远离柔性屏130的固定端,从而拉长展开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收纳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缩短,以实现柔性屏130的展开。当第二框架12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靠近第一框架110时,支撑部152和转轴140同步靠近柔性屏130的固定端,从而通过弹性件170拉长收纳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展开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缩短,以实现柔性屏130的收纳。
通过设置支撑部152,一方面可以为转轴140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转轴140的运动轨迹与设定轨迹吻合。另一方面支撑部152可以起到延长转轴140和驱动部之间距离的作用,从而为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布局提供便利条件。
滑轮154安装在支撑部152上,且滑轮154能够在支撑部152上转动。连接件160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110连接,连接件160的第二端绕过滑轮154,且连接件160的第二端与弹性件170的第二端相连接。因弹性件170处于张紧状态,因此被弹性件170拉拽的连接件160同样处于张紧状态。在此基础上,本体和滑轮154之间的连接件160与转轴140的运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平行,且滑轮154和弹性件170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件160同样平行于第一方向。
具体地,如图1所示,柔性屏130展开过程中,驱动组件180带动支撑部152、转轴140和滑轮154向左运动,因连接件160的第一端与本体连接,且连接件160的上下两段平行于运动方向,所以连接件160在滑轮154下侧的释放长度等于转轴140的运动长度,从而保证柔性屏130的自由端和连接件16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不发生改变,以使弹性件170的状态在伸长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同理,在柔性屏130收纳过程中,驱动组件180带动支撑部152、转轴140和滑轮154向右运动,弹性件170和滑轮154之间的连接件160的缩短距离与转轴140的向右移动距离相同,从而保证柔性屏130的自由端和连接件160的第二端的距离不发生改变,以使弹性件170的状态在收纳过程中不发生改变,进而实现了延长弹性件170和电机186的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驱动组件180,设于第一框架110内,与支撑部152连接,驱动组件180用于驱动支撑部152在第一方向上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中还设置有驱动组件180,驱动组件180固定在第一框架110内,支撑部152与驱动组件180的驱动端连接。
具体地,驱动端能够相对第一框架110在第一方向上运动,该第一方向即是柔性屏130的展开、收纳方向。当驱动端沿第一方向远离柔性屏130的固定端时,驱动组件180带动支撑部152和转轴140同步远离柔性屏130的固定端,从而拉长展开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收纳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缩短,以实现柔性屏130的展开。当驱动端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靠近柔性屏130的固定端时,驱动组件180带动支撑部152和转轴140同步靠近柔性屏130的固定端,从而拉长收纳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展开侧的柔性屏130的长度缩短,以实现柔性屏130的收纳。
通过设置驱动组件180能够实现柔性屏130的自动化展开和自动化收纳,免去用户手动推拉转轴140的繁复操作。从而提升柔性屏130展开、收纳过程的运动精度,降低出现柔性屏130展开、收纳不到位的可能性,避免电子设备100因用户错误的推拉操作而损坏,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
其中,实际产品中,柔性屏130的展开可通过驱动组件180所提供的动力完成,柔性收纳可通过弹性件170所提供的拉力完成。在完成柔性屏130的展开后,电机186保持在当前状态下,以支撑展开的柔性屏130。
相关技术中,因弹簧在展开过程中被逐渐拉长,所以弹簧对驱动机构所施加的作用力逐步增大,这一逐步增大的外部作用力一方面会影响到柔性屏130的展开速度并产生较大的噪声,另一方面会影响驱动机构的寿命,并缩减设备的续航时长。
对此,本申请通过设置滑轮组件150以及绕设在滑轮组件150上的连接件160,使弹性件170的长度可以在展开过程中保持不变,从而使驱动组件180所受到的外部作用力不会因伸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以保证驱动组件180可以驱动支撑部152平稳的伸长,降低伸长过程中的噪声。且在保持伸长状态时,电机186所受到的弹性件170作用力相对较小,有利于降低驱动组件180的损耗,延长驱动组件180的使用寿命。进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相关技术中,因弹簧在收纳过程中逐渐缩短,所以弹簧拉拽支撑部152的力逐渐减小,以至于柔性屏130在收纳阶段的收纳速度出现变化,即在前半段收纳过程中收纳速度较快,在后半段收纳过程中速度较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对此,本申请通过设置滑轮组件150和连接件160,使弹性件170的长度可以在收纳过程中保持不变,从而为支撑部152提供恒定的拉力,使支撑部152可以带动转轴140匀速收纳柔性屏130,从而解决上述柔性屏130收纳速度不均的技术问题,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驱动组件180包括:丝杠182,与第一框架110转动连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滑块184,套设于丝杠182,且与丝杠182啮合,支撑部152与滑块184连接;电机186,与丝杠182连接,用于驱动丝杠182转动,以使滑块184沿丝杠182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驱动组件180的结构作出限定。具体地,驱动组件180包括丝杠182、滑块184和电机186。丝杠182转动连接在第一框架110上,且丝杠18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滑块184套装在丝杠182上,通过丝杠182的导向作用,滑块184能够在丝杠182上沿第一方向运动,支撑部152与滑块184连接,随同滑块184同步运动。电机186与丝杠182连接,用于驱动丝杠182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滑块184上设置有螺孔,丝杠182穿设在螺孔中,且丝杠182和该螺孔啮合,同时本体对滑块184的周侧面形成定位,使滑块184无法随同丝杠182转动。展开过程中,电机186驱动丝杠182沿第一旋向转动,滑块184在啮合配合下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支撑部152和转轴140展开柔性屏130。收纳过程中电机186关闭,弹性件170的弹力拉拽柔性屏130和转轴140,以对滑块184施加推力,该推力推动滑块184迫使丝杠182沿第二旋向转动,直至滑块184与第一框架110抵接,即完成柔性屏130的收纳,其中第二旋向和第一旋向相反。
丝杠182和滑块184间的螺纹传动方式具备传动精度高的优点,有利于提升柔性屏130展开、收纳精度,且丝杠182和滑块184所组成的驱动组件180的结构复杂度较低,有利于压缩电子设备100的成本,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支撑部152包括:第一段部1522,与驱动组件180连接;第二段部1524,与第一段部1522平行,滑轮154与第二段部1524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152包括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均固定在第二框架120上,第一段部1522的一端与驱动组件180连接,第一段部1522的另一端延伸至转轴140的展开侧,第二段部1524的一端位于转轴140的收纳侧,另一端连接滑轮154。通过设置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可以满足滑轮154的定位需求,保证轴承和滑轮154之间留有布置柔性屏130和弹性件170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驱动组件180和轴承布置在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之间,从而提升了驱动组件180和支撑部152的结构紧凑度,为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实现优化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布局,提升电子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均均与第一方向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平行,且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均与第一方向平行,通过设置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能够优化电子设备100的受力情况。
具体地,图2示出了随动部、支撑部152和转轴140所组成机构的受力情况。
其中,转轴140两端均受柔性屏130的拉力F1,滑轮154两端均受连接件160的拉F3。由于弹性件170左端与柔性屏130相连,弹性件170右端与连接件160相连,得到F1=kx(弹性件170的弹力),且F3=kx。即F1=F3。由转轴140、连接件160、滑轮154三者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可知,支撑部152给转轴140向左的作用力F1=0。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转轴140给支撑部152向右的作用力F2为0。因此,驱动组件180不受外部作用力。
图3示出了本体的受力情况。
由F1=F2可知,本体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F3=0。由于转轴140、支撑部152、滑轮154三者保持相对静止,在柔性屏130展开阶段,转轴140下端柔性屏130绕过转轴140伸出的长度,恰好等于滑轮154上端连接件160绕过滑轮154滑到下端的长度。在柔性屏130收纳阶段,转轴140上端柔性屏130绕过转轴140缩回的长度,恰好等于滑轮154下端连接件160绕过滑轮154滑到上端的长度。即在柔性屏130展开与收纳过程中,弹簧整体左右移动而弹簧长度不发生改变,弹簧拉力始终不变,弹簧成为恒力拉紧弹簧。为保证屏幕恒力拉紧,在电子设备100组装时,需给弹簧一个预定的拉力。
由此可见,该实施例所限定的结构能够使驱动组件180不受外部作用力影响,从而消除外力对驱动组件180的损耗,进而降低驱动组件180的工作噪声并延长驱动组件180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支撑部152还包括:轴承座,设于第二框架120上,转轴140与轴承座转动连接;第一段部1522的第一端与轴承座连接,第一段部1522的第二端与滑块184连接;第二段部1524与轴承座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上还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在第一框架110上,且轴承座位于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之间。轴承座用于定位转轴140,转轴140能够在轴承座上转动。其中,第一段部152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段部1522的第一端与轴承座连接,第一段部1522的第二端与滑块184连接,沿丝杠182运动的滑块184通过第一段部1522推动轴承座、转轴140和第二框架120运动。第二段部1524与轴承座连接,滑轮154设置在第二段部1524远离轴承座的一端上,以便于将柔性屏130和弹性件170布置在第二段部1524下方,将连接件160布置在第二段部1524上方。
其中,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为梳形支撑结构,第一段部1522能够在转轴140的展开侧支撑柔性屏130,以提升展开的柔性屏130的平整度,避免柔性屏130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第二段部1524能够在转轴140的收纳侧支撑处于收纳状态的柔性屏130,以避免柔性屏130在电子设备100内部卷曲甚至卡死。进而实现提升柔性屏130实用性,降低柔性屏130动作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支架190,与第一框架110连接,且位于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之间,支架190包括安装腔192,驱动组件180设于安装腔192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支架190,支架190安装在第一框架110上,且支架190位于第一段部1522和第二段部1524之间。支架190用于定位驱动组件180,支架190内部形成有安装腔192,驱动组件180设置在安装腔192内。
具体地,支架190上设置有轴孔,丝杠182穿设在螺孔上,以使丝杠182能够相对支架190转动。滑块184的外轮廓形状与安装腔192的形状适配,以使安装腔192能够限制滑块184的转动,且安装腔192还能够配合丝杠182对滑块184起到导向作用。其中,支架190上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避让孔,避让孔与安装槽连通,滑块184通过该避让孔连接支架190外部的第一段部1522。
通过设置支架190,一方面可以精准定位驱动组件180,以保证柔性屏130的展开收纳动作精度,避免柔性屏130因驱动组件180错位而引起展开、收纳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支架190可以起到隔开柔性屏130和驱动组件180的作用,避免柔性屏130和驱动组件180发生干涉,消除柔性屏130被卷入驱动组件180内部的可能性。进而实现提升电子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电子设备100故障率的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连接件160的第一端与支架190临近转轴140的一端连接;滑轮154与第二段部1524远离转轴140的一端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160的第一端与支架190临近转轴140的一端连接,滑轮154设置在第二段部1524远离转轴140的一端即靠近支架190根部的位置上。该结构为连接件160和滑轮154提供了足够的行程,使连接件160和滑轮154组成的同步结构能够有效匹配柔性屏130的伸缩行程,确保弹性件170能够维持在恒力状态下。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连接件160为金属线,弹性件170为拉簧。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160为金属线,具体可以选择为钢丝绳。选择金属线作为连接件160一方面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优化用户握持体验,另一方面金属线具备优良的抗拉拽性能,能够有效抵抗弹性件170的拉力,从而保证柔性屏130的动作精度。滑轮154的周侧设置有环绕滑轮154轴线的凹槽,金属线卡入滑槽,以通过滑槽定位金属线,避免金属线因振动、撞击等因素脱离滑轮154。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围合出包括开口的腔体;柔性屏130覆盖于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完成电子设备100的装配后,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围合出包括开口的腔体,其中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上的背板在与开口相对的背面遮挡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支撑部152、柔性屏130、连接件160、弹性件170和滑轮154均设置在腔体内,且柔性屏130在开口侧覆盖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以使柔性屏130暴露在开口内,以便于用户使用柔性屏13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
第二框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框架移动;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
转轴,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绕过所述转轴;
滑轮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滑轮组件;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滑轮组件随所述第二框架移动,所述连接件绕所述滑轮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弹性件的长度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包括:
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
滑轮,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绕设于所述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在第一方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丝杠,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滑块,套设于所述丝杠,且与所述丝杠啮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滑块连接;
电机,与所述丝杠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使所述滑块沿所述丝杠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段部,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第二段部,与所述第一段部平行,所述滑轮与所述第二段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
轴承座,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段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段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第二段部与所述轴承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段部和所述第二段部之间,所述支架包括安装腔,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临近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所述滑轮与所述第二段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金属线,所述弹性件为拉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围合出包括开口的腔体;
所述柔性屏覆盖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
CN202210544608.5A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979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4608.5A CN114979330A (zh)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
PCT/CN2023/094116 WO2023221908A1 (zh) 2022-05-19 2023-05-1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4608.5A CN114979330A (zh)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9330A true CN114979330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4608.5A Pending CN114979330A (zh) 2022-05-19 2022-05-1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9330A (zh)
WO (1) WO20232219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908A1 (zh) * 2022-05-19 2023-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4017024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39965A4 (en) * 2014-12-25 2018-07-11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0047385A (zh) * 2019-04-30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901457B (zh) * 2020-07-16 2021-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94176B (zh) * 2021-04-29 2023-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50654B (zh) * 2021-06-30 2023-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3707017B (zh) * 2021-08-24 2022-08-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柔性结构的拉伸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979330A (zh) * 2022-05-19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908A1 (zh) * 2022-05-19 2023-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4017024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1908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79330A (zh) 电子设备
EP3451638B1 (en) Display system having a continuous flexible display with display supports
CN110138916B (zh) 一种旋转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WO2021185096A1 (zh) 移动终端
CN211118419U (zh) 显示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KR20230042122A (ko) 지지 구조 부재 및 표시 장치
CN113037898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3525865A (ja) 電子機器
CN113325924B (zh) 电子设备
EP4064656A1 (en) Shel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38931B (zh) 卷曲装置及柔性屏展示设备
CN113259511B (zh) 电子设备
WO2021135386A1 (zh) 具有卷曲屏的电子设备
CN112799470A (zh) 电子设备
CN115132093A (zh) 电子设备
CN113643610B (zh) 显示装置
CN111210734B (zh) 一种折叠屏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67638B (zh) 绑带结构及头戴设备
CN116016735A (zh) 电子设备
CN113163038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022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449067A (zh)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242336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931925B (zh) 防护组件、电子设备防护套和电子设备
CN117419098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