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3685A - 手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3685A
CN113053685A CN202110306257.XA CN202110306257A CN113053685A CN 113053685 A CN113053685 A CN 113053685A CN 202110306257 A CN202110306257 A CN 202110306257A CN 113053685 A CN113053685 A CN 113053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djusting
piece
handl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62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3685B (zh
Inventor
高晗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62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3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3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3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3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3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手柄和电子设备,手柄包括主体,主体具有内腔,主体上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按键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内腔,部分按键组件突出于第一开口,按键组件设有多个定位杆;部分调节组件突出于第二开口,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转动;限位组件设置于内腔中,限位组件可对定位杆在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进行限位;其中,在调节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定位杆与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固定;在调节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定位杆抵接,限位组件处于第二位置,定位杆与限位组件处于相对活动状态,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可转动。

Description

手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柄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游戏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方便使用手机玩游戏时的操作,手游按键应运而生。相关技术中的手游按键,食指位置的按键需要倾斜放置才能让手指按压更舒适,所以一个手游按键只能专门让一只手使用。如果想左右手都能体验这种按键,用户需要买一对。在使用时还要先分辨哪边是左手按键,哪边是右手按键,然后再分别装配到手机上。并且,不同玩家的手型不同,这直接导致了上述手游按键无法应用于不同大小手型的玩家使用。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柄和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手游按键无法应用于不同大小手型的玩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柄,包括:
主体,主体具有内腔,主体上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按键组件,按键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内腔,部分按键组件突出于第一开口,按键组件设有多个定位杆;
调节组件,部分调节组件突出于第二开口,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转动;
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于内腔中,限位组件可对定位杆在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进行限位;
其中,在调节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定位杆与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固定;
在调节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定位杆抵接,限位组件处于第二位置,定位杆与限位组件处于相对活动状态,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可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手柄,手柄可安装于设备本体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柄包括主体、按键组件、调节组件和限位组件,具体而言,部分按键组件突出于第一开口,从而在将该手柄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用户可通过操作突出于第一开口的部分按键组件来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例如用户在玩手机游戏时,可通过操作手柄来进行游戏,一方面能够提升用户玩游戏时的操作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设备按键的磨损,提高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按键的使用寿命。
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第二开口,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组件来驱动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转动,进而能够调节按键组件的按压方向。具体地,用户可以按压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调节组件,当调节组件受压时,能够驱动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转动。能够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对调节组件的按压力度或按压次数进行设置,使得按键组件可以相对于主体转动不同角度。
按键组件设有多个定位杆,限位组件可对定位杆在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在用户将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的转动角度按照自己的手型调整好后,通过定位杆与限位组件的限位配合,可以将按键组件锁定在调节后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用户在将按键组件的按压方向调整好后,按键组件回转或过度转动,导致用户使用手柄的过程中手感逐渐降低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手柄时的操作体验。
具体地,调节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组件的一部分未与定位杆接触,定位杆与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按键组件无法相对于主体转动。当调节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调节组件的一部分与定位杆抵接,定位杆不再与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此时,调节组件能够驱动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转动。能够理解的是,用户按压调节组件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使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与定位杆抵接,同时,限位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与定位杆脱离限位,此时,继续按压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能够通过定位杆驱动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转动,实现按键组件转动角度的调节,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来调节按键组件相对于主体的转动角度,使得该手柄能够适用于不同手型大小的用户。
另外,对于同一用户来说,当使用手柄时,无需区分左右手,直接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按键组件的转动角度即可,实现了一个手柄即可满足左右手共用,不需要区分左手还是右手使用,提升用户对手柄的操作体验。
而且,若用户使用一对手柄操作,在将一对手柄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无需辨别手柄的安装方向,即无需辨别手柄的左右安装位置,直接将一对手柄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即可,进一步提高用户对手柄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手柄,110按键组件,111支撑件,112触发件,113按压件,114转动件,115定位杆,120调节组件,121拨动件,122调节件,123第一弹性件,130限位组件,131限位件,132导向槽,133第二弹性件,140转轴,150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手柄100主要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可以操作手柄100的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手柄100和电子设备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100的爆炸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100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手柄100,手柄100包括主体150、按键组件110、调节组件120和限位组件130,其中,主体150具有内腔,主体150上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按键组件110可转动地安装于内腔,部分按键组件110突出于第一开口,按键组件110设有多个定位杆115,部分调节组件120突出于第二开口,调节组件120用于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限位组件130设置于内腔中,限位组件130可对定位杆115在按键组件110的转动方向上进行限位;其中,在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组件130处于第一位置,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固定;在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调节组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与定位杆115抵接,限位组件130处于第二位置,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处于相对活动状态,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可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柄100包括主体150、按键组件110、调节组件120和限位组件130,具体而言,部分按键组件110突出于第一开口,从而在将该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用户可通过操作突出于第一开口的部分按键组件110来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例如用户在玩手机游戏时,可通过操作手柄100来进行游戏,一方面能够提升用户玩游戏时的操作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设备按键的磨损,提高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按键的使用寿命。
调节组件120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第二开口,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组件120来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进而能够调节按键组件110的按压方向。具体地,用户可以按压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调节组件120,当调节组件120受压时,能够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能够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对调节组件120的按压力度或按压次数进行设置,使得按键组件110可以相对于主体150转动不同角度。
按键组件110设有多个定位杆115,限位组件130可对定位杆115在按键组件110的转动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在用户将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的转动角度按照自己的手型调整好后,通过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的限位配合,可以将按键组件110锁定在调节后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用户在将按键组件110的按压方向调整好后,按键组件110回转或过度转动,导致用户使用手柄100的过程中手感逐渐降低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手柄100时的操作体验。
具体地,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组件120的一部分未与定位杆115接触,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按键组件110无法相对于主体150转动。当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调节组件120的一部分与定位杆115抵接,定位杆115不再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此时,调节组件120能够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能够理解的是,用户按压调节组件120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使调节组件120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与定位杆115抵接,同时,限位组件13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与定位杆115脱离限位,此时,继续按压调节组件120,调节组件120能够通过定位杆115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实现按键组件110转动角度的调节。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来调节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的转动角度,使得该手柄100能够适用于不同手型大小的用户。
另外,对于同一用户来说,当使用手柄100时,无需区分左右手,直接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按键组件110的转动角度即可,实现了一个手柄100即可满足左右手共用,不需要区分左手还是右手使用,提升用户对手柄100的操作体验。
而且,若用户使用一对手柄100操作,在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安装方向,即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左右安装位置,直接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即可,进一步提高用户对手柄100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当用户松开调节组件120时,调节组件120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即调节组件120的一部分与定位杆115脱离抵接,限位组件130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并与定位杆115限位配合,按键组件110锁定在调节后的位置,此为按键组件110转动角度的一次调节。继续按压调节组件120则可以继续对按键组件110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直至用户将按键组件110的按压方向调整至适合自己手型的位置。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调节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调节组件120包括拨动件121和调节件122,其中,调节件122与拨动件121连接,调节件122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第二开口,调节件122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抵接,限位组件130处于第二位置,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处于相对活动状态,拨动件121能够驱动定位杆115转动,以使按键组件110相对于所述主体150转动。
在这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0包括拨动件121和调节件122,具体而言,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未接触,且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按键组件110无法相对于主体150转动。当调节件122处于第二位置时,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抵接,定位杆115不再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此时,拨动件121可以通过定位杆115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
能够理解的是,用户按压调节件122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使拨动件121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与定位杆115抵接,同时,限位组件13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与定位杆115脱离限位,此时,继续按压调节件122,拨动件121通过定位杆115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实现按键组件110转动角度的调节,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来调节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的转动角度,使得该手柄100能够适用于不同手型大小的用户。
另外,对于同一用户来说,当使用手柄100时,无需区分左右手,直接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按键组件110的转动角度即可,实现了一个手柄100即可满足左右手共用,不需要区分左手还是右手使用,提升用户对手柄100的操作体验。而且,若用户使用一对手柄100操作,在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安装方向,即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左右安装位置,直接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即可,进一步提高用户对手柄100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拨动杆抵接的定位杆115和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的定位杆115不是同一个定位杆115,也就是说,当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多个定位杆115中的第一定位杆115与拨动杆相抵接,多个定位杆115中的第二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
在具体应用中,拨动件121与调节件122可以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而可以提高拨动件121与调节件122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手柄100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体结构还可以便于加工生产,因而可以降低手柄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调节组件1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23,第一弹性件12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体150和调节件122;其中,调节件1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23处于自然状态,调节件12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23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在这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23,具体而言,第一弹性件123的一端与主体150连接,第一弹性件123的另一端与调节件122连接,当调节组件12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即当按压调节件122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时,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相抵接,此时第一弹性件123由自然状态变为弹性形变状态,例如第一弹性件123伸长。当拨动件121通过定位杆115驱动按键组件110转动一次后,用户松开调节件时,第一弹性件123因想要恢复自然状态而产生一个与调节件122按压方向相反的弹性力,该弹性力能够带动调节件122以及拨动件121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从而可以实现按键组件110转动方向的下一次调节,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手柄100时的操作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定位杆115靠近拨杆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拨动件121靠近定位杆1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在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相抵接时,定位杆115通过第一导向斜面与拨动件121的第二导向斜面相抵接。当松开调节件,第一弹性件123带动调节件122以及拨动件121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向斜面与第一导向斜面相配合,在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逐渐脱离抵接时,调节件122会转动一定角度,调节件转动时,第一弹性件123会发生一定弹性变形,因此会产生一个想要恢复自然状态的弹性力,并在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完全脱离接触时,该弹性力会驱动调节件122转动至原状。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123还可以防止调节组件120驱动按键组件110向与按键组件110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保证按键组件110转动角度调整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手柄100的操作体验。
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相配合,还可以提高拨动件121以及调节件122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时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手柄100时的操作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弹性件123可以为弹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0包括第一调节件122和第二调节件122,第二调节件122与第一调节件122分别设置于主体150相对的两侧,第二调节件122驱动按键组件110转动的方向与第一调节件122相反。
在该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20包括第一调节件122和第二调节件122,也就是说,可以将调节件12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调节件122分别设置于主体150相对的两侧,且第二调节件122驱动按键组件110转动的方向与第一调节件122驱动按键组件110转动的方向相反。能够理解的是,在主体15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调节件122和第二调节件122的至少一部分分别突出于主体150两侧的第二开口。当按压第一调节件122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时,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逆时针转动,当按压第二调节件122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时,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则顺时针转动,从而可以进一步方便用户在使用手柄100时,对按键组件110多种转动角度的调节,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手型将按键组件110调整至适合自己手型的位置,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手柄100时操作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按键组件110包括按压件113和转动件114,其中,部分按压件113突出于第一开口,转动件114与按压件113连接,多个定位杆115设置于转动件114上,转动件114与主体150转动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10包括按压件113和转动件114,具体而言,按压件113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第一开口,从而在将该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用户可通过操作突出于第一开口的部分按压件113来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例如用户在玩手机游戏时,可通过操作手柄100来进行游戏,一方面能够提升用户玩游戏时的操作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设备按键的磨损,提高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按键的使用寿命。
转动件114与按压件113连接,多个定位杆115设置在转动件114上,且转动件114与主体150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当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相抵接,限位组件130处于第二位置时,继续按压调节件122,拨动杆推动定位杆115运动,定位杆115运动带动转动件114转动,转动件114转动进而带动按压件113相对于主体150转动,进而实现按压件113相对于主体150按压方向的调节。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来调节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的转动角度,使得该手柄100能够适用于不同手型大小的用户。
另外,对于同一用户来说,当使用手柄100时,无需区分左右手,直接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按键组件110的转动角度即可,实现了一个手柄100即可满足左右手共用,不需要区分左手还是右手使用,提升用户对手柄100的操作体验。
而且,若用户使用一对手柄100操作,在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安装方向,即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左右安装位置,直接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即可,进一步提高用户对手柄100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转动件114的转动方向上,多个定位杆115间隔分布。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转动件114的转动方向上,多个定位杆115在转动件114上间隔分布,能够理解的是,当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一位置时,定位杆115能够与限位组件130限位配合,具体地,定位杆115与限位组件130的导向槽132限位配合,此时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固定,当调节组件12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拨动杆与定位杆115相抵接,当继续按压调节件122时,拨动杆可以通过定位杆115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在此过程中,多个定位杆115中的一个定位杆115从限位组件130的导向槽132内移出,下一个从限位组件130的导向槽132内移入,实现按键组件110一定角度的调节,通过在转动件114上设置多个定位杆115,能够实现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的多种角度调节,提高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角度调节的精准度,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手型将按键组件110调整至适合自己手型的位置,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手柄100时操作手感。
在具体应用中,多个定位杆115与转动件114可以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而可以提高转动件114与定位杆115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手柄100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体结构还可以便于加工生产,因而可以降低手柄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按键组件110还包括支撑件111和触发件112,其中,按压件113设置于支撑件111,转动件114与支撑件111连接,触发件112设置于支撑件111,按压件113可朝向触发件112运动以触发触发件112。
在这些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10还包括支撑件111和触发件112,具体而言,按压件113设置在支撑件111上,且支撑件111与转动件114连接,也就是说,转动件114通过支撑件111与按压件113连接,进而使得在拨动件121通过定位杆115驱动转动件114转动时,能够通过带动支撑件111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件111转动能够带动按压件113转动,实现按压件113按压方向的调节。通过设置支撑件111,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节组件120与按键组件110之间传动配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触发件112设置在支撑件111上,当将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用户调整好按压件113的按压方向后,按压按压件113玩游戏时,按压件113可以朝向触发件112所在的一侧运动,以触发触发件112,能够理解的是,当触发触发件112时,触发件112可以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连接,进而实现用户通过手柄100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操作控制,一方面能够提升用户玩游戏时的操作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设备按键的磨损,提高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按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100还包括转轴140,转轴140设置于支撑件111。
在这些实施例中,手柄100还包括转轴140,具体而言,在支撑件111上还设置转轴140,也就是说,转动件114通过支撑件111与主体150转动连接。当按压调节件122,使调节件122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相抵接,继续按压调节件122,拨动杆通过定位杆115驱动转动件114转动,转动件114带动支撑件111,支撑件111带动按压件113相对于主体150转动时,支撑件111能够绕转轴140转动,即限定了转动件114、支撑件111以及按压件113的转动轨迹,保证按压件113按压方向调整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手柄100时的操作体验。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限位件131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130包括限位件131,限位件131朝向定位杆115的一侧设有导向槽132;其中,限位件131处于第一位置时,多个定位杆115中的至少一个定位杆115位于导向槽132内,并与导向槽132限位配合;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多个定位杆115中的至少一个定位杆115能够移入或移出导向槽132内。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30包括限位件131,限位件131靠近定位杆115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槽132,具体而言,在拨动杆通过定位杆115驱动按键组件110转动时,至少一个定位杆115能够移入或移出导向槽132内。具体地,当按压调节件122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时,拨动件121与定位杆115抵接,即调节组件120和限位件131处于第二位置,此时限位件131与定位杆115不再限位配合,继续按压调节件122,调节件通过推动定位杆115驱动转动件114转动,在此过程中,一个定位杆115会从导向槽132内移出,下一个定位杆115会移入导向槽132内,当下一个定位杆115移入导向槽132内时,松开调节件122,第一弹性件123带动拨动杆以及调节件122回到第一位置,限位件131回到第一位置,此时定位杆115与导向槽132限位配合,实现按压件113转动方向的一次调节。
当一次调节完成后,通过导向槽132与定位杆115之间的限位配合,将转动件114限制在一次调节后的位置,进而能够将按压件113锁定在用户调节一次按压方向的位置,防止对按压件113调整一次后,转动件114回转或过度转动,导致用户在使用手柄100时按压手感逐渐降低,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手柄100时的操作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导向槽132水平方向贯通设置,可以在至少一个定位杆115移入或移出导向槽132时,对定位杆115的运动进行导向,提高定位杆115移入导向槽132或移出导向槽132时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按键组件110的转动方向上,导向槽132的宽度大于相邻两个定位杆115之间的间距。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按键组件110的转动方向上,导向槽132的宽度大于相邻两个定位杆115之间的间距,从而在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组件130处于第二位置,继续按压调节件122,拨动杆通过定位杆115驱动按键组件110相对于主体150转动,以调节按压件113的按压方向时,能够保证在一个定位杆115从导向槽132内移出的同时,下一个定位杆115能够向导向槽132内移入,保证按压件113按压方向的顺利调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32的槽侧壁为自导向槽132的槽底至导向槽132的槽口朝外倾斜的斜面。
在该实施例中,将导向槽132的槽侧壁设置为自导向槽132的槽底至导向槽132的槽口朝外倾斜的斜面,即导向槽132的槽口为扩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杆115移入或移出导向槽132的顺畅性,便于对按压件113转动角度的调节,进一步提升使用手柄100时的使用体验。
另外,将导向槽132的槽侧壁自导向槽132的槽底至导向槽132的槽口向外倾斜设置,还可以对定位杆115移入或移出导向槽132的过程进行导向,并能够减小定位杆115与导向槽132之间的磨损,提升用户使用手柄100时操作体验的同时,延长手柄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组件1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33,第二弹性件133的两端分别抵接主体150和限位件131;其中,限位件13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弹性件133处于自然状态,调节组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弹性件133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33,具体而言,第二弹性件133的一端与主体150相抵接,第二弹性件133的另一端与限位件131相抵接,从而在按压调节件122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时,拨动杆与定位杆115相抵接,即将拨动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限位件131处于第二位置,继续按压调节件122,一个定位杆115从导向槽132的一侧移出,下一个定位杆115从导向槽132的另一侧移入时,定位杆115通过与导向槽132的槽侧壁相配合,因而会对限位件131产生一定的推动力,使得第二弹性件133被压缩,增大转动件114与限位件131之间的间隙,保证一个定位杆115能够顺利从导向槽132的一侧移出,与此同时,下一个定位杆115能够顺利从导向槽132的另一侧移入,当定位杆115与导向槽132的槽底配合时,定位杆115与导向槽132的侧壁不再配合,限位件131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第二弹性件133恢复自然状态,位于导向槽132内的定位杆115与导向槽132限位配合。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133,实现按键组件110转动角度的调节,并在调节后通过定位杆115与导向槽132的限位配合将按键组件110锁定在调节后的位置,提高用户对手柄100的使用体验。
能够理解的是,当继续按压调节件122时,位于导向槽132内的定位杆115会移出,下一个定位杆115移入,对按压件113的转动角度进一步调节。或者松开调节件122,使得调节组件120回到第一位置,多次按压调节件122也可实现按压件113转动角度的多次调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调节按压件113相对于主体150的按压方向,进而使得该手柄100适用于不同手型大小的用户。另外,对于同一用户来说,当使用手柄100时,无需区分左右手,直接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按压件113的按压方向即可,实现了一个手柄100即可满足左右手共用,不需要区分左手还是右手使用,提升用户对手柄100的操作体验。而且,若用户使用一对手柄100操作,在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安装方向,即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左右安装位置,直接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即可,进一步提高用户对手柄100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弹性件133可以为弹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手柄100可以为手游按键产品。通过按压调节组件120突出于第二开口的部分,使得调节组件120能够驱动按压件113相对于主体150转动,以调节按压件113的按压方向。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调节按压件113相对于主体150的按压方向,进而使得该手柄100适用于不同手型大小的用户。另外,对于同一用户来说,当使用手柄100时,无需区分左右手,直接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按压件113的按压方向即可,实现了一个手柄100即可满足左右手共用,不需要区分左手还是右手使用,提升用户对手柄100的操作体验。而且,若用户使用一对手柄100操作,在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安装方向,即无需辨别手柄100的左右安装位置,直接将一对手柄100安装至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即可,进一步提高用户对手柄100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手柄100。其中,手柄100可安装到设备本体上,以配合设备本体使用。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游戏机、平板电脑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内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内腔,部分所述按键组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按键组件设有多个定位杆;
调节组件,部分所述调节组件突出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按键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内腔中,所述限位组件可对所述定位杆在所述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进行限位;
其中,在所述调节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定位杆与所述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所述按键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固定;
在所述调节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位杆抵接,所述限位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定位杆与所述限位组件处于相对活动状态,所述按键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拨动件;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拨动件连接,所述调节件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拨动件与所述定位杆抵接,所述限位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定位杆与所述限位组件处于相对活动状态,所述拨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定位杆转动,以使所述按键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体和所述调节件;
其中,所述调节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所述调节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第一调节件;
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调节件驱动所述按键组件转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
按压件,部分所述按压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多个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方向上,多个所述定位杆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定位杆的一侧设有导向槽;
其中,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多个定位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与所述导向槽限位配合;
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多个定位杆中的至少一个定位杆能够移入或移出所述导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大于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杆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槽的槽侧壁为自所述导向槽的槽底至所述导向槽的槽口朝外倾斜的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主体和所述限位件;其中,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可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CN202110306257.XA 2021-03-23 2021-03-23 手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53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6257.XA CN113053685B (zh) 2021-03-23 2021-03-23 手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6257.XA CN113053685B (zh) 2021-03-23 2021-03-23 手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3685A true CN113053685A (zh) 2021-06-29
CN113053685B CN113053685B (zh) 2022-10-18

Family

ID=7651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6257.XA Active CN113053685B (zh) 2021-03-23 2021-03-23 手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368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47370A1 (en) * 2005-05-18 2006-11-18 Vtech Electronics, Ltd. Repositionable user input device
CN101290844A (zh) * 2007-04-20 2008-10-22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旋转开关
US20140008198A1 (en) * 2012-07-06 2014-01-09 Yu-Sung Huang Push button switch
CN11195703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组件和具有该旋转组件的手柄
CN212090846U (zh) * 2020-04-16 2020-12-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手柄
CN112316411A (zh) * 2020-11-16 2021-0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手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47370A1 (en) * 2005-05-18 2006-11-18 Vtech Electronics, Ltd. Repositionable user input device
CN101290844A (zh) * 2007-04-20 2008-10-22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旋转开关
US20140008198A1 (en) * 2012-07-06 2014-01-09 Yu-Sung Huang Push button switch
CN212090846U (zh) * 2020-04-16 2020-12-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手柄
CN11195703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组件和具有该旋转组件的手柄
CN112316411A (zh) * 2020-11-16 2021-0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手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3685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88719B2 (ja) トリガ型入力装置
CN110087745B (zh) 游戏控制器
JP2006269439A (ja)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CN107887213B (zh) 具有机械式开关的按键结构及机械式开关
US3746813A (en) Lock-off switch
TWI675315B (zh) 滑鼠
JP2000099242A (ja) キースイッチ
JPS6025782Y2 (ja) 押釦スイツチ
US5399822A (en) Keyswitch device
CN113053685B (zh) 手柄和电子设备
JP2589927Y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JPH0624106Y2 (ja) 押釦スイツチ
CN113257600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EP1049121A2 (en) Sliding operation type switch apparatus
JPS6020261Y2 (ja) 回転切換装置
JP2008112687A (ja) 電気機器スイッチ装置
CN217485402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2133970A (ja) 押しボタン装置
JP3280363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JPS603522Y2 (ja) プッシュロック機構付クリック付可変抵抗器
JP3744181B2 (ja) 鍵盤装置
JP3280340B2 (ja) キースイッチ取付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79101U (ja) 段落触感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のキー
JP3198052B2 (ja) ボタン構造
CN111324219A (zh) 鼠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