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79C -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79C
CN1130379C CN97197513A CN97197513A CN1130379C CN 1130379 C CN1130379 C CN 1130379C CN 97197513 A CN97197513 A CN 97197513A CN 97197513 A CN97197513 A CN 97197513A CN 1130379 C CN1130379 C CN 11303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alkyl
chain
transfer agent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7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8785A (zh
Inventor
柳濑昭
刀祢诚司
时光亨
野殿光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8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8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用至少有一个聚合引发点的有机金属化合物((C5M)2SmMe(thf)或类似物)聚合(甲基)丙烯酸酯时,是在分子中含有一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苯乙酮、4-甲基-2-戊酮或类似物)作为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的。上述方法使方便地控制分子量,减少有机金属化合物用量、防止聚(甲基)丙烯酸酯带色和改进抗热分解性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链转移剂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
在自由基聚合中使用链转移剂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技术是已知的常规技术,但是在此聚合技术中,由于歧化终止或链转移入溶剂、单体或所使用的引发剂,聚合物的端基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这使聚合物的端基结构难于控制。这也成为聚合物抗热分解性变差的原因。
此外,在活性聚合中使用链转移剂控制(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技术是已知的(日本专利公开No.133212/1986)。在此聚合技术中使用了四配位体的有机硅、有机锡或有机锗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此外还使用了诸如二氟化合物、氟化物、氰化物或叠氮之类的离子源助催化剂体系;或采用适合的羟阴离子、路易斯酸或非阴离子路易斯碱。虽然用此聚合技术制备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是可以控制的,但它没有足够的立体规整性。
另一方面,作为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特别是有机稀土金属化合物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技术,一般所知是用二价稀土金属化合物制备乙烯基聚合物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No.258808/1990)和用三价稀土金属化合物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No.263412/1991)。这些聚合技术使制备分子量分布窄和分子量高的间同立构聚(甲基)丙烯酸酯成为可能。
上述以二价或三价稀土金属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形成的聚合体系具有如下的缺点:1)聚合物的分子量只能用单体/引发剂比来控制,2)所用的作为引发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存留在得到的聚合物中,并使聚合物带色,3)要求使用大量价格贵的引发剂,4)得到的聚合物抗热分解性较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容易控制聚合物分子量,防止被引发剂着色,减少引发剂用量并使聚合物具有高的抗热分解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结果发现,用有机金属化合物进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时,在作为链转移剂的特定化合物存在下聚合能使降低聚合引发剂量、容易地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和降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存留量成为可能,其结果是防止了聚(甲基)丙烯酸酯带色,并且由于在聚合物分子的一端上的链转移剂残基的存留而改进了其抗热分解性,导致了本发明的完成。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具有至少一个聚合引发点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进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时在作为链转移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存在下进行反应。
所用“(甲基)丙烯酸酯”一词意即“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
图1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聚合物A和B的GPC洗脱曲线;图2为在实施例2中得到的聚合物B的峰II的GPC洗脱曲线;图3为实施例4中得到的从聚合物B链转移衍生的聚丙烯酸正丁酯的H-NMR谱。
用于本发明的链转移剂是分子中具有一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优选使用的是以下列式(I)或式II所代表的化合物:
(R1)SH                                   (I)式中R1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可达20的烃基,条件是R1是在其烃基中可选择性地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醚键或硫醚键,同时其烃基中可含选择性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SH基或在聚合条件下对聚合呈惰性的官能基。
(R2)(R3)CHC(O)(R4)                       (II)(式中R2、R3和R4分别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可达20的烃基,或R2、R3和R4中任意2个或3个基团是形成碳原子数可达20的烃环的基团,条件是各R2、R3和R4在其烃基中可选择性地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醚键或硫醚键,同时在其烃基中可选择地含一个或以个以上的-CH-C(O)-基或在聚合条件下对聚合反应呈惰性的官能基团)。
在上述式(I),
(1)当R1代表碳原子数可达20的烃基时,该化合物实例包括甲硫醇、乙硫醇、正丙硫醇、异丙硫醇、正丁硫醇、异丁硫醇、仲丁硫醇、叔丁硫醇、正戊硫醇、异戊硫醇、叔戊硫醇、正己硫醇、正庚硫醇、正辛硫醇、正壬硫醇、正癸硫醇、正十二烷硫醇、环戊硫醇、环己硫醇、苯硫酚、苄硫醇、2-萘硫酚、邻甲苯硫酚、间甲苯硫酚、对甲苯硫酚和5-叔丁基-2-甲基苯硫酚;
(2)当R1在其烃基中含一个或一个以上醚键或硫醚键时,其化合物实例包括3-甲氧基苯硫酚、4-甲氧基-α-甲苯硫酚和2-巯基乙硫醚;
(3)当R1在其烃基中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SH基或在聚合条件下对聚合反应呈惰性的官能基时,其化合物实例包括1、2-苯二硫酚、1,4-苯二硫酚、2-氨基苯硫酚和1,6-己二硫醇。
作为式(I)中的R1优选的是大空间基团,诸如叔丁基、苯基或环烷基,因为它们能有效地致使链转移。从此观点出发,在上述化合物中特别优选的是叔丁硫醇、叔戊硫醇、环戊硫醇、环己硫醇、苯硫酚、2-萘硫酚、邻甲苯硫酚、间甲苯硫酚、对甲苯硫酚和5-叔丁基-2-甲基苯硫酚。
更优选的是式(I)的R1中与-SH基相结合的烃碳原子选自下列i)、ii)、iii)的碳原子:I)仲碳原子,ii)叔碳原子,iii)形成芳基的碳原子。在i)或ii)的情况中,R1优选至少有4个碳原子的脂肪烃基。在i)-iii)的情况中的化合物实例包括环己硫醇、叔丁硫醇、叔戊硫醇、苯硫酚、2-萘硫酚、邻甲苯硫酚、间甲苯硫酚、对甲苯硫酚、5-叔丁基-2-甲基苯硫酚。
在上述式(II)中,
(1)当R2、R3和R4分别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可达20个的烃基时,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丙酮、3-戊酮、2-丁酮、2-戊酮、3-甲基-2-丁酮、4-甲基-2-戊酮、4,4-二甲基-2-戊酮、5-甲基-2-己酮、4-庚酮、6-甲基5-庚烯-2-酮、2-壬酮、苯乙酮、苯丙酮和1-萘乙酮;
(2)当R2、R3和R4中任意2个或3个代表形成可达20个碳原子的烃环的基团时,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环戊酮、环己酮、环己基苯基酮、2-正庚基环戊酮和(+)-樟脑;
(3)当任一R2、R3和R4在其烃基中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醚键或硫醚键时,化合物的实例包括2-甲氧基-2-甲基-4-戊酮和4-(4-甲氧基苯基)-2-丁酮;
(4)当任一R2、R3和R4在其烃基中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CHC(O)-基或在聚合条件下对聚合反应呈惰性的官能基时,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乙腈丙酮、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4-乙酰基苯甲酸甲酯、N,N-二甲基乙酰胺、1,4-二乙酰基苯和31,41-二甲氧基苯乙酮。
其中,因为其链转移反应性,优选的是4-甲基-2-戊酮、4,4-二甲基-2-戊酮、环己酮、苯乙酮、31,41-二甲氧基苯乙酮和1-萘乙酮,特别优选的是4-甲基-2-戊酮和苯乙酮。
对于用作本发明的聚合引发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没有特别限制的,只要它有至少一个聚合引发点和有对(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引发能力。有机金属化合物至少是一种选自下列a)-d)的化合物:a)三价有机Sc合物,b)三价有机Y化合物,c)三价有机稀土金属(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和Lu)化合物,d)二价有机稀土金属(Ce、Sm、Eu和Lu)化合物。
作为有机金属化合物,优选的是具有部分或全部被C1-20的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环戊二烯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以下列式III或VI所代表的化合物。
式中R5-R14分别代表氢原子、C1-5烃基或含硅的烃基并可与R5-R14的任何一个相邻基团相结合,M代表Sc、Y、La、Ce、Pr、Na、Pm、Sm、Eu、Gd、Tb、Dy、Ho、Er、Tm、Yb和Lu,X代表氢原子,C1-10烃基或含硅的烃基,且X的数目为0或1;或者R5-R14和X可分别地并选择性的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杂原子、碱金属、碱土金属、典型金属、过度金属或稀土金属;D代表溶剂分子;n代表0-3。
Figure C9719751300081
式中R5-R12各自分别代表氢原子,C1-5烃基或含硅的烃基并可与任一相邻的R5-R12结合;M代表Sc、Y、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和Lu;X代表氢原子,C1-10烃基或含硅的烃基,X的数目为0或1,Z代表C1-3亚烷基或烷基甲硅烷基;或者R5-R12、X或Z可各自并选择性地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杂原子、碱金属、碱土金属、典型金属、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D代表溶剂分子,n代表0-3。
具体实例包括(C5Me5)2Sm(thf)2(thf代表将后面应用的四氢呋喃(溶剂分子)),(C5Me5)2Yb(thf)2,(C5Me5)2Eu(thf)2,[(C5H5)2Lu(μ-H)(thf)]2,[(C5H5)2Sm(μ-H)(NEt3)]2,[(C5H5)2Yb(μ-H)(thf)]2,[(C5H5)2Y(μ-H)(thf)]2,[(C5Me5)2Lu(μ-H)]2,[(C5Me5)2Sm(μ-H)]2,[(C5Me5)2Sc(μ-H)]2,[(C5Me5)2La(μ-H)]2,(C5H5)2YbMe(thf),(C5H5)2Yb(μ-Me)2AlMe2,(C5H5)2NdC=CPh,(C5Me5)2SmMe(thf),(C5Me5)2Sm(μ-Me)2AlMe2,(C5Me5)2LaCH(SiMe3)2,[(MeC5H4)2Y(μ-Me)]2,[(C5H5)2Yb(μ-NH2)],(C5Me5)2SmN(SiMe3)2,[(C5H5)2Lu(μ-OCH=CH2)]2,(C5Me5)2La(OCEt=CHMe)(Et2O),[(C5H5)2Lu(μ-SCMe3)2],(C5Me5)2YbSMe(NMe3),(C5Me5)2YbSPh(Et2O),[(C5Me5)2Sm(μ-η3-CH2CHCHCH2-)]2,[(C5Me5)2Sm(μ-η3-CH2CHCH-)]2,[(C5Me5)2Yb(μ-η3-CH2CHCHCH2-)]2,[(C5Me5)2Yb(μ-η3-CH2CHCH-)]2,[(C5Me5)2Eu(μ-η3-CH2CHCHCH2-)]2,[(C5Me5)2Eu(μ-η3-CH2CHCH-)]2and[(C5Me5)2Sm]2-(μ-η2-N2Ph2)。其中能用方便的合成方法制备并有高聚合能力的(C5Me5)2SmMe(thf是特别优选的。
上述例举的化合物可用已知方法来合成)H.Schumman,Chem.Rev.(化学评论)95,(1995))。但须知在本发明中所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不限于此。
用于本发明中的(甲基)丙烯酸酯通常是以下式(V)代表的化合物:
CH2=C(R15)(CO2R16)                 (V)式中R15代表氢原子或甲基,R16代表选自脂族烃基、芳族烃基和含诸如醚键或氨基的官能基的烃基。
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萘基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二甘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基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正乙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乙烯酯、二甲氨基乙基丙烯酸酯和二甘醇乙氧基化丙烯酸酯。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异丁酯是特别优选的。
(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是例如在惰性气体中使用上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并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预定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和链转移剂进行。相对1摩尔有机金属化合物加入1-200摩尔链转移剂和100-10000摩尔(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1摩尔有机金属化合物加入1-100摩尔链转移剂和400-5000摩尔(甲基)丙烯酸酯。
可在聚合中使用的惰性气体的实例包括氮、氦和氩,特别优选的是氩。
虽然在聚合反应体系中喂入(甲基)丙烯酸酯和链转移剂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二者交替喂入或同时喂入是优选的。前一方法得到的是由链转移终止生长反应形成一聚合物和在链转移后形成的由链转移剂残基和有机金属化合物残基组成的聚合引发剂使其生长的另一聚合物。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曲线的改变决定于链转移后形成的聚合引发剂的能力。前一喂入方法是可以重复进行的。另一方面,后一喂入方法得到的聚合物具有单峰的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引发剂用量可以用改变链转移剂的量来控制。
用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酯和链转移剂最好事先经过充分干燥,例如使用氢化钙和分子筛,并将它们在即将提供用于聚合之前在惰性气体下进行蒸馏。
聚合进行的温度范围通常在-78至200℃,特别优选-20至150℃,更优选0至100℃。
虽然聚合常常并不要求有溶剂,但可以采用例如烃(诸如苯、甲苯、二甲苯)或醚(诸如四氢呋喃或乙醚)溶剂。最好是在完全脱气和干燥后使用上述例举的溶剂。使用溶剂时,用量最好是基于1重量份单体计算的0.5-20重量份。顺便,当用大量链转移能力低的链转移剂时,链转移剂也可用作聚合溶剂。
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特征在于它含有至少一个有链转移剂残基结合于其一端的聚合物分子。通常,它含这样的聚合物分子和一个有引发剂残基结合于其一端的聚合物分子。在本发明中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中,虽然对有链转移剂残基结合于其一端的聚合物分子的比率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其比率最好是在25-100%范围。
现将本发明用下面的实施例进行更具体的描述,但应知道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制备的聚合均用1H-NMR进行了鉴定,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以及UV测定是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条件:35℃,氯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标准物)。5%重量损失温度是用TGA(热重量分析仪)测定的(测定条件:氮气氛下,温度范围:20-450℃,加热速率:10℃/分钟)。
实施例1
在一60毫升的经充分干燥并用氩气冲洗的Schlenk管中制备19毫升在甲苯中的(0.1mmol)(C5Me5)2SmMe(thf)(用已知方法合成)溶液,接着用磁性搅拌器将反应容器中的温度调至0℃。在得到的溶液中用注射器加入用氢化钙和分子筛干燥过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毫升。搅拌1小时后,取1毫升反应混合物样品,接着加入小量甲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大量己烷中以沉淀出一种聚合物,接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聚合物A。
在上述的反应容器中用注射器加入用氢化钙和分子筛干燥的0.5毫升叔丁硫醇(0.11mmol)甲苯溶液作为链转移剂。搅拌1小时使之进行链转移后,用注射器加入0.9毫升甲基丙烯酸甲酯。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1小时,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小量甲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大量己烷中以沉淀出一种聚合物,接着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聚合物B。
聚合物A和B的GPC洗脱曲线示于图1。聚合物A和B的Mn和Mw/Mn以及聚合物B的产率测定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按实施例1的类似方法,但用苯硫酚(0.11mmol)作链转移剂,得到了聚合物A和聚合物B。
聚合物A和B的Mn和Mw/Mn以及聚合物B的产率测定结果示于表1。也进行了GPC-UV测定并于图2示出了有关峰II的聚合物B的GPC洗脱曲线。在254nm处观察到甲基丙烯酸甲酯溜份(RT)中聚合物B的峰II的强紫外吸收(UV),由此可以确证用苯硫酚的链转移进行了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衍生自苯硫酚的苯硫醚残基被结合于得到的聚合物的末端。
实施例3
按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但用4-甲基-2-戊酮(0.11mmol)作链转移剂,得到了聚合物A和聚合物B。
聚合物A和B的Mn和Mw/Mn以及聚合物B的产率测定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按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但用丙烯酸正丁酯(3.2毫升)作为单体在链转移后加入,得到聚合物A和聚合物B。
聚合物A和B的Mn和Mw/Mn以及聚合物B的产率测定结果示于表1。关于聚合物B,得到了由于4-甲基-2-戊酮进行链转移形成的聚丙烯酸正丁酯馏份,并进行了1H-NMR测定。1H-NMR谱示于图3。从测定结果可以确证聚合物B是聚丙烯酸正丁酯均聚物。
实施例5
用类似于实施例1的方法,但用苯乙酮(0.11mmol)作为链转移到,得到聚合物A和聚合物B。
聚合物A和B的Mn和Mw/Mn测定以及聚合物B的产率示于表1。
有关峰II的聚合物B的GPC-UV测定也如实施例2进行。结果在254nm处观察到聚合物B的峰I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馏份(RI)的强紫外吸收(UV),由此可确证衍生自苯乙酮的苯酰基甲基残基被结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末端。
实施例6
在60毫升的经充分干燥并用氩气冲洗的Schlenlc管中制备了9.5毫升在甲苯中的(C5Me5)2SmMe(thf)(0.05mmol)(用已知方法合成)溶液,接着用磁性搅拌器将反应容器中的温度调至0℃。向得到的溶液中用注射器向所得混合物加入用氢化钙和分子筛干燥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1毫升。搅拌1小时后,用注射器加入混合溶液形式的经氢化钙和分子筛干燥过的0.18毫升苯乙酮(作为链转移剂)和1.0毫升甲基丙烯酸甲酯。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1小时。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小量甲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大量己烷以沉淀聚合物,接着过滤、洗涤并干燥。
得到的聚合物的Mn和Mw/Mn测定结果,聚合物产率和5%重量损失温度示于表2。
实施例7
按类似于实施例6的方法,但将苯乙酮的量改为0.3毫升,得到一聚合物。
得到的聚合物的Mn和Mw/Mn测定结果,聚合物产率和5%重量损失温度示于表2。
实施例8
在一经充分干燥并且氩气冲洗的60毫升Schlenk管中加入5毫升用氢化钙和分子筛干燥的甲基甲烯酸甲酯和20毫升溶有作为链转移剂的0.2mmol叔丁硫醇的甲苯溶液,接着用磁性搅拌器将反应容器中的温度调至0℃。向得到的混合物中用注射器加入0.5毫升(C5Me5)2SmMe(thf)(0.05mmol)(用已知方法合成)的甲苯溶液。搅拌1小时后,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小量甲醇以终止聚合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大量己烷中以沉淀聚合物,接着过滤、洗涤并干燥。
得到的聚合物的Mn和Mw/Mn测定结果、聚合物产率和5%重量损失温度示于表2。
实施例9
按类似于实施例8的方法,但用4-甲基-2-戊酮(0.45mmol)作为链转移剂,得到一聚合物(表2)。
实施例10
按类似实施例8的方法,但将叔丁硫醇的量改为0.45mmol,得到一聚合物(表2)。
实施例11
按类似于实施例8的方法,但将叔丁硫醇的量改为0.95mmol,得到一聚合物(表2)。
对比实施例1
按类似于实施例1的方法,但不加链转移剂,得到聚合物A和聚合物B。聚合物A和B的Mn和Mw/Mn测定结果以及聚合物B的产率示于表1。
对比实施例2
按类似于实施例8的方法,但不加链转移剂,得到一聚合物(表2)
表1
      聚合物A        聚合物B       聚合物B    聚合物B的产率(%)
         峰I         峰II
 Mn   Mw/Mn  Mn     Mw/Mn  Mn   Mw/Mn
实施例1  11,700   1.07  11,700     1.12  77,200   1.11    100
实施例2  12,300   1.08  12,200     1.07  254,200   1.52    99
实施例3  9,900   1.10  10,500     1.10  22,800   1.10    97
实施例4  9,800   1.08  9,600     1.07  86,700   1.27    99
实施例5  11,200   1.07  11,600     1.08  45,400   1.07    92
对比实施例1  9,700   1.10  19,700     1.10  -   -    100
注:聚合物B的产率(%)=[(形成的聚合物重量)/(加入的单体重量)]×100。
表2
 聚合物理论分子量(无链转移剂)      得到的聚合物(用链转移剂)  聚合物产率   5%重量损失温度
    Mn   Mn   Mw/Mn   (%)     (℃)
  实施例6     22,000   16,500   1.51   80     347.3
  实施例7     22,000   14,500   1.30   76     350.1
  实施例8     100,000   33,700   1.78   91     347.9
  实施例9     100,000   35,200   1.55   74     342.0
  实施例10     100,000   23,800   1.91   93     353.2
  实施例11     100,000   15,600   2.14   92     360.4
  对比实施例2     100,000  102,000   1.15   95     326.6
注:聚合物的产率(%)=[(形成的聚合物重量)/(加入的单体重量)]×100。
按本发明的使用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其分子量是易于控制的,可防止由于引发剂使聚合物带色,引发剂的用量可以减少,而且可在低成本下制备抗热分解性高的聚合物。
按本发明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具有所要求的分子量分布,色泽浅,并且有优良的抗热性,因此可用作薄膜或页片材料、涂料或模塑或成型材料。

Claims (9)

1.一种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用至少有一个聚合引发点的以下式(III)或(IV)表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聚合(甲基)丙烯酸酯时,将聚合在作为链转移剂的分子中含有-SH基团或-CH-C(O)-基团的化合物存在下进行,
式中R5-R14分别代表氢原子、C1-5烃基或含硅的烃基并可与R5-R14的任何一个相邻基团相结合,M代表Mc、Y、La、Ce、Pr、Na、Pm、Sm、Eu、Gd、Tb、Dy、Ho、Er、Tm、Yb和Lu,X代表氢原子,C1-10烃基或含硅的烃基,且X的数为0或1;或者R5-R14和X可分别地并选择性的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杂原子、碱金属、碱土金属、典型金属、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D代表溶剂分子;n代表0-3,式中R5-R12各自分别代表氢原子,C1-5烃基或含硅的烃基并可与任一相邻的R5-R12结合;M代表Sc、Y、La、Ce、Pr、Nd、Pm、Sm、Eu、Ga、Tb、Dy、Ho、Er、Tm、Yb和Lu;X代表氢原子,C1-10烃基或含硅的烃基,X的数为0或1,Z代表C1-3亚烷基或甲硅烷基;或者R5-R12、X或Z可各自并选择性地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杂原子、碱金属、碱土金属、典型金属、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D代表溶剂分子,n代表0-3。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甲基)丙烯酸酯和链转移剂是交替喂入的。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甲基)丙烯酸酯和链转移剂是同时喂入的。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链转移剂是下式(I)所代表的化合物:
(R1)SH                                 (I)
式中R1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可达20的烃基,条件是R1是其烃基可选择性地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SH基团。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R1基中结合于-SH基上的碳原子选自i)仲碳原子,ii)叔碳原子和iii)形成芳基的碳原子。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链转移剂是下式(II)所代表的化合物:
(R2)(R3)CHC(O)(R4)                     (II)式中R2、R3和R4分别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可达20的烃基,条件是各R2、R3和R4在其烃基中可选择性地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CH-C(O)-基团。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链转移剂是4-甲基2-戊酮。
8.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链转移剂是苯乙酮。
9.一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并至少含有一种其一端结合有所说链转移剂的残基的聚合物分子。
CN97197513A 1996-07-25 1997-07-24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03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3287/96 1996-07-25
JP21328796 1996-07-25
JP213287/1996 1996-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8785A CN1238785A (zh) 1999-12-15
CN1130379C true CN1130379C (zh) 2003-12-10

Family

ID=1663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75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0379C (zh) 1996-07-25 1997-07-24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160070A (zh)
EP (1) EP0919569B1 (zh)
CN (1) CN1130379C (zh)
DE (1) DE69717116T2 (zh)
WO (1) WO1998004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9613A (ja) * 2003-07-08 2005-02-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029677A (ja) * 2003-07-11 2005-02-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112869A (ja) * 2003-10-02 2005-04-28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脱揮押出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メタ)アクリル系重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メタ)アクリ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718518B2 (ja) * 2003-10-03 2005-11-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屈折率変調重合体、光屈折率変調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屈折率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3A (zh) * 1990-08-31 1992-03-11 希尔斯股份公司 抗冲击聚丙烯酸酯/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0927A (zh) * 1995-01-14 1995-11-01 浙江大学 医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法
CN1147820A (zh) * 1994-05-13 1997-04-16 施乐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聚合过程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8705A (en) * 1984-05-17 1986-02-04 Basf Wyandotte Corporation Graft polymer dispersion in a mixtur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ols and polyether polyols and polyurethane foams prepared therefrom
CA2035650C (en) * 1990-02-14 1997-02-25 Hajime Yasuda Process of preparing polymer or copolymer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ester
JPH06298815A (ja) * 1992-03-18 1994-10-25 Takeda Chem Ind Ltd 共重合体ラテックスの製造方法、共重合体ラテック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紙塗工用組成物
CA2091871A1 (en) * 1992-03-18 1993-09-19 Shigeo Suzuki Copolymer latex, production and use thereof
JP3301156B2 (ja) * 1993-04-21 2002-07-15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メタクリル系樹脂の製造方法
JP3407814B2 (ja) * 1993-11-26 2003-05-19 日本エクスラン工業株式会社 重合体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3A (zh) * 1990-08-31 1992-03-11 希尔斯股份公司 抗冲击聚丙烯酸酯/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47820A (zh) * 1994-05-13 1997-04-16 施乐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聚合过程
CN1110927A (zh) * 1995-01-14 1995-11-01 浙江大学 医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19569A4 (en) 2000-05-24
WO1998004595A1 (fr) 1998-02-05
DE69717116T2 (de) 2003-07-10
US6160070A (en) 2000-12-12
DE69717116D1 (de) 2002-12-19
EP0919569A1 (en) 1999-06-02
EP0919569B1 (en) 2002-11-13
CN1238785A (zh) 1999-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1570A (zh) 一种接枝共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WO2011016656A2 (ko) 올레핀계 분절 공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US4056559A (en) Novel polymers of alkyl methacrylates
CN1138320A (zh) 烯丙基链转移剂
CN1130379C (zh)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JP2014518310A5 (zh)
KR101282844B1 (ko) 공액디엔계 분절 공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US4357435A (en) Novel polymers of alkyl methacrylates
JPH1180571A (ja) 硬化性組成物
CN1858079A (zh) 一种主、侧链长度均可控的亲水-疏水性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JP3163043B2 (ja) ポリ(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CN1159344C (zh) 一种制备梯度共聚物的方法
JP3489893B2 (ja) 片末端に官能基を有するポリメタクリ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230200A (zh)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制备方法
JP2000053716A (ja) マクロアゾ化合物
US20080053835A1 (en) Monomer Compou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olymer Thereof, and Water-Based Curable Composition
JPH037222B2 (zh)
Webster et al. 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EP1185537B1 (en) Benzylidenecyanoacetates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benzylidenecyanoacetates
JP2661878B2 (ja) ケイ素官能性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366324B2 (zh)
JP2022149812A (ja) ビニルエーテル基含有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3583190A (zh) 一种4-叔丁基杯[4]芳烃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619192A1 (en) Radically polymerizable phenothiazine macromonomer for use in the coating of medical devices
CN1160373C (zh) 含锡有机双锂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85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