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6215A -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6215A
CN113036215A CN201911348319.2A CN201911348319A CN113036215A CN 113036215 A CN113036215 A CN 113036215A CN 201911348319 A CN201911348319 A CN 201911348319A CN 113036215 A CN113036215 A CN 113036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positive electrode
slurry
positive pole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83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磊
宋威
常毅
梅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83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62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6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正极浆料、正极极片、电解质层、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及应用,所述电解质浆料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一无规共聚物49%‑73%;第一锂盐13%‑21%;含有碳碳双键的第一交联剂13%‑21%;第一引发剂1%‑9%。该含有上述电解质浆料的锂离子电芯的导电率高、力学强度较大,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 电池包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包括液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但是液态电解质具有易挥发、易燃且易于锂金属发生副反应等缺陷,而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可有效解决上述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前景较好当属具有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但是目前的固态电解质的导电率和力学强度不能兼顾,且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工艺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质浆料,该电解质浆料的导电率高、力学强度较大,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正极极片,该复合正极极片的导电率高、力学强度较大,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得到的复合正极极片的导电率高、力学强度较大,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芯,该锂离子电芯的导电率高、力学强度较大,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该锂离子电池包的导电率高、力学强度较大,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在于将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上,该锂离子电池包括导电率高、力学强度较大,且制备工艺较为简单的锂离子电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质浆料,所述电解质浆料包括按照固体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一无规共聚物 49%-73%;第一锂盐13%-21%;含有碳碳双键的第一交联剂13%-21%;第一引发剂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规共聚物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21
其中,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22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m≥200;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23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24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一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联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及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锂盐选自以下至少一种:LiN(CF3SO2)2、LiClO4、 LiBF4、LiPF6、LiCFSO3及LiN(CF3SO2)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发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二苯基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质浆料的溶剂为第一溶剂,所述第一溶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氯化碳、苯、甲苯及二甲苯,所述电解质浆料的各组分均溶解或分散于所述第一溶剂中。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质浆料的粘度为100-10000cP。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浆料,以及形成于所述正极浆料上的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由上述的电解质浆料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浆料包括按照固体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正极活性物质50%-90%;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二无规共聚物 2.7%-12.4%;第二锂盐1.1%-6.2%;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二交联剂 1.0%-5.2%;第二引发剂0.2%-1.2%;第一导电剂4%-20%;粘结剂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无规共聚物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31
其中,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32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m≥200;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33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34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二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至少以下一种: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及锰酸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交联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及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锂盐选自以下至少一种:LiN(CF3SO2)2、LiClO4、 LiBF4、LiPF6、LiCFSO3及LiN(CF3SO2)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发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二苯基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碳纳米管、Super-P、乙炔黑、石墨烯及炭黑。
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PVDF、PVDF共聚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及羧甲基纤维素钠。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浆料的溶剂为第二溶剂,所述第二溶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氯化碳、苯、甲苯及二甲苯,所述正极浆料的各组分均溶解或分散于所述第二溶剂中。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浆料的粘度为100-10000cP。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二无规共聚物、所述第二锂盐、所述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二交联剂、所述第二引发剂、所述第一导电剂及所述粘结剂均匀混合,并向其中加入第一溶剂,以得到正极浆料;
将所述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
烘干、固定、辊压涂覆有所述正极浆料的所述正极集流体,得到正极极片;
将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所述第一锂盐、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及所述第一引发剂溶于第二溶剂内形成电解质浆料;
将电解质浆料涂布于正极极片上,经过干燥、固化形成复合正极极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芯,所述锂离子电芯包括
上述的复合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以及
外壳,所述复合正极极片及所述负极极片制成的裸电芯置于所述外壳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该锂离子电池包包括上述的锂离子电芯。
将以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含有碳碳双键的EO与PO的第一无规共聚物能够包含三种聚合物基团,一种是由环氧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51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也即PEO,该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 m≥200;另一种是由环氧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52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也即,PPO,该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还有一种为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53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一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上述三种基团共同组成了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54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在制作锂离子电芯的过程中,该第一无规共聚物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C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生成,该第一无规共聚物分子链上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中包含有C-O键,使聚氧化乙烯基团高分子链的规整性下降,能够降低聚氧化乙烯基团的结晶度,增加聚氧化乙烯基团分子链的柔软度,加快锂离子的传导,从而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芯的导电率。聚氧化丙烯基团使得锂离子电芯的力学强度增大、降低锂离子电池的玻璃化温度,并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芯的离子导电性。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中含有C=C双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与同样含有C=C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上述三个基团使得锂离子电池兼具高导电率高和高力学强度,以及良好的拉伸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锂离子电芯不但导电率高,且力学性能较强。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解质层,该电解质层包括按照固体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一无规共聚物 49%-73%;第一锂盐13%-21%;含有碳碳双键的第一交联剂13%-21%;第一引发剂1%-9%。上述的电解质的粘度为100-10000cP。
在本实施例中,含有碳碳双键的EO与PO的第一无规共聚物能够包含三种聚合物基团,一种是由环氧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61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也即PEO,该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m≥200;另一种是由环氧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62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也即,PPO,该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还有一种为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71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一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上述三种基团共同组成了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7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在制作过程中,该第一无规共聚物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C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生成,该第一无规共聚物分子链上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中包含有C-O键,使聚氧化乙烯基团高分子链的规整性下降,能够降低聚氧化乙烯基团的结晶度,增加聚氧化乙烯基团分子链的柔软度,加快锂离子的传导,从而提高锂离子电芯的导电率。聚氧化丙烯基团使得锂离子电芯的力学强度增大、降低锂离子电芯的玻璃化温度,并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芯的导电性。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中含有C=C双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与同样含有C=C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上述三个基团使得具有该电解质浆料的锂离子电芯兼具高导电率高和高力学强度,以及良好的拉伸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组分均溶解或分散于第一溶剂中,第一溶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氯化碳、苯、甲苯及二甲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联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及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上述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可与第一无规共聚物中的碳碳双键形成具有空间交联网络结构的固态电解质,该空间交联网络结构的固态电解质导电性和力学性能较好。
以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为例,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含有四个C=C双键,在进行反应时,其具有以下可能:
(1)第一交联剂四个双键分别和一个第一无规聚合物中的一个双键反应,第一无规共聚物单体中的其它双键和其它的交联剂反应,从而形成网络结构。
(2)第一交联剂中有三个双键分别和一个第一无规聚合物中的一个双键反应,其余的一个双键可能和另外的一个第一交联剂反应,也可能和第一引发剂反应。
(3)第一交联剂中有两个双键分别和一个第一无规聚合物中的一个双键反应,剩余的两个双键可能和另外一个第一交联剂反应,也可能和第一引发剂反应。
(4)第一交联剂中只有一个双键和第一无规聚合物中的一个双键反应,其余三个双键可能和另外一个第一交联剂反应,也可能和第一引发剂反应。
通过多种可能的反映,可以使该正极浆料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结构,提高力学性能及导电率。
第一锂盐选自以下至少一种:LiN(CF3SO2)2、LiClO4、LiBF4、LiPF6、 LiCFSO3及LiN(CF3SO2)3。优选地,LiN(CF3SO2)2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锂盐,LiN(CF3SO2)2的离子导电率较高、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好。
第一引发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二苯基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优选地,二苯甲酮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发剂,二苯甲酮的引发效率较高,可提高电解质层的产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正极极片,该复合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浆料层,以及涂覆于正极浆料层上的电解质层,该电解质层由上述的电解质浆料形成。上述的正极浆料的粘度为 100-10000cP。
进一步地,该正极浆料包括按照固体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正极活性物质50%-90%;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EO)与环氧丙烷(PO)的第二无规共聚物2.7%-12.4%;第二锂盐1.1%-6.2%;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二交联剂1.0%-5.2%;第二引发剂0.2%-1.2%;第一导电剂4%-20%;粘结剂1%-5%。上述的各组分均溶解或分散于第二溶剂中,第二溶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氯化碳、苯、甲苯及二甲苯。
与上述电解质浆料相同地,含有碳碳双键的EO与PO的第二无规共聚物能够包含三种聚合物基团,一种是由环氧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91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也即PEO,该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 m≥200;另一种是由环氧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92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也即,PPO,该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还有一种为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93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二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上述三种基团共同组成了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094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在制作过程中,该第二无规共聚物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C双键的第二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生成,该第二无规共聚物分子链上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中包含有C-O键,使聚氧化乙烯基团高分子链的规整性下降,能够降低聚氧化乙烯基团的结晶度,增加聚氧化乙烯基团分子链的柔软度,加快锂离子的传导,从而在形成复合正极极片后进一步提高复合正极极片的导电率。聚氧化丙烯基团使得复合正极极片的力学强度增大、降低复合正极极片的玻璃化温度,并进一步提升复合正极极片的离子导电性。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中含有C=C双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与同样含有C=C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上述三个基团使得涂覆有复合正极极片的锂离子电芯兼具高导电率高和高力学强度,以及良好的拉伸性。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及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交联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及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上述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二交联剂可与第二无规共聚物中的碳碳双键形成具有空间交联网络结构的固态电解质,该空间交联网络结构的正极浆料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较好。
进一步地,第二锂盐选自以下至少一种:LiN(CF3SO2)2、LiClO4、LiBF4、 LiPF6、LiCFSO3及LiN(CF3SO2)3。优选地,LiN(CF3SO2)2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锂盐,LiN(CF3SO2)2的离子导电率较高、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好。
第二引发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二苯基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优选地,二苯甲酮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引发剂,二苯甲酮的引发效率较高,可提高正极浆料的产率。
第一导电剂可以为碳纳米管、Super-P、乙炔黑、石墨烯及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粘结剂可以为PVDF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第一无规共聚物与第二无规共聚物的材料相同,第一交联剂与第二交联剂的材料相同,第一引发剂与第二引发剂相同,第一溶剂与第二溶剂相同,此情况下,锂离子导电率、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倍率均较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正极活性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二无规共聚物、第二锂盐、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二交联剂、第二引发剂、第一导电剂及粘结剂均匀混合,并向其中加入所述第一溶剂,以得到所述正极浆料;
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上;
烘干、固定、辊压涂覆有正极浆料的正极集流体,得到正极极片;
将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一无规共聚物、第一锂盐、含有碳碳双键的所述第一交联剂及第一引发剂溶于第二溶剂内形成电解质浆料;
将电解质浆料涂布于正极极片上,经过干燥、固化形成复合正极极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溶剂及第二溶剂可以选自以下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氯化碳、苯、甲苯及二甲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芯,该锂离子电芯包括
上述的复合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以及
外壳,复合正极极片及负极极片制成的裸电芯置于外壳内。可以理解的是,若外壳用铝塑膜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则得到锂离子软包电芯,若外壳用铝制材料或钢制材料硬壳材料制作而成则得到锂离子硬包电芯。通过将上述的正极集流体、正极浆料及电解质层结合,可以使得正极浆料及电解质层的结构及性质相同,在正极浆料及电解质层内均形成近似的空间交联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该锂离子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路板及外壳等,将电池模组、电路板等组装于外壳内形成锂离子电池包,锂离子电池包有多种规格,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在此不作限制,现有技术的锂离子电池包的组装方式均可应用至本发明。
其中,电池模组由若干锂离子电芯串并联组成,同样地,电池模组也有多种规格,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在此不作限制,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组装方式均可应用至本发明。锂离子电芯分为锂离子软包电芯和锂离子硬包电芯。
上述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上。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21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50%:12.5%:6.1%:5.2%:1.2%: 20%:5%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0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2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4.4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8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8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2:
制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31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55%:10.1%:5.6%:4.8%:1.1%: 18.8%:4.6%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46.7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3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6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2.2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5.1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3: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41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60%:10.2%:5.0%:4%:0.95%: 16%:4%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4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4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1.25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75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4: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43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65%:9%:4.4%:3.5%:0.83%: 14%:3.5%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0.2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51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5.1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7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5: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52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70%:7.7%:3.7%:3%:0.7%:12%: 3%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0.4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61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4.8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1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7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6: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62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75%:6.5%:3.1%:2.5%:0.58%: 10%:2.5%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1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71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4.36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64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7: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72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80%:5.2%:2.4%:2%:0.45%: 8%:2%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2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73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4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5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8: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81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85%:4%:1.8%:1.5%:0.33%: 6%:1.5%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1.7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8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3.9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4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9: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91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84%:4.3%:2%:1.7%:0.3%:6%: 1.7%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1.6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19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4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4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10: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01
的第二无规共聚物、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90%:2.7%:1.1%:1%:0.2%:4%: 1%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第二溶剂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4份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0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2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 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对比例1: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PEO、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51%:12.5%: 6.1%:5%:5.2%:15.2%:5%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53份PEO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5.3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21.7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对比例2: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PEO、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30%:22.5%: 6.1%:5.2%:1.2%:30%:5%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将64.4份PEO溶于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17.5份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14.9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及3.2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对比例3:
制备正极极片:将镍钴锰酸锂、PEO、LiN(CF3SO2)2、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苯甲酮、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按照59%:6.1%: 5.2%:1.2%:23.5%:5%的质量分数比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铝箔上,在60℃环境下干燥1h,然后用紫外光固化仪照射一定时间,固化后继续干燥24h,辊压后形成正极极片。
制备复合正极极片:在17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48.8份 LiN(CF3SO2)2,并搅拌均匀;加入41.6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及9.6份的二苯甲酮,搅拌24h,混合均匀,形成电解质浆料;将电解质浆料通过刮涂的方式涂布在正极极片上,在60℃的环境下下干燥1h,用紫外光固化仪照 30min,固化后继续干燥24h后形成复合正极极片,上述步骤中指的“份”是指各组分的质量。
将复合正极极片和含有锂离子的铜箔,也即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放置 8h,然后分别用模切机对复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切片,然后将切好的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点焊机点极耳,再将复合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叠片,将叠好的复合正极和负极放在铝塑膜中,并在封口机中封口,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
电池特性评价:
(1)采用型号为CT2001C的蓝电电池测试系统对上述各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具体过程包括:在45℃下使用充放电仪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其中,充电截止电压为3.8V,放电截止电压为2.5V,充放电倍率为0.1C,测试得到的各个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比容量和循环100次比容量,100次容量保持率为第100次比容量与首次比容量的比值(如表1所示)。
(2)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锂离子电池放在恒温箱中进行测试,测试温度范围为20~90℃,交流阻抗测试频率范围为10-5~1Hz,振幅100mV,阻抗测试前,将样品在预设温度下恒温1h。然后采用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利用交流阻抗技术,测量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测试频率范围为1~100kHz,扰动信号为5mV。测得的奈奎斯特曲线(Nyquistplot)与实轴的交点即为固态电解质膜的本体电阻(Rb),然后根据下式计算固态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如表2所示):
σ=l/(A·Rb)
其中,l为固态电解质膜的厚度;A为固态电解质膜与电极的接触面积。
(3)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固态电解质膜裁成1×5cm的长条形状,测试前保持样品干燥,然后测量样品厚度,将样品两端夹住,采用型号为WDW-30 的万能试验机测试固态电解质的抗拉强度,按照15mm/min的速度缓慢拉伸固态电解质膜样品,直至其发生断裂,记录样品发生断裂时的力学数据(如表2所示)。
表1:各实施例中比容量及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31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41
表2:各实施例中60℃离子导电率及断裂强度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42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1~10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在60℃下的离子导电率及力学强度均优于对比例1~3中的锂离子电池。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含有碳碳双键的EO与PO的第一无规共聚物能够包含三种聚合物基团,一种是由环氧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43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也即PEO,该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 m≥200;另一种是由环氧丙烷聚合形成的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44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也即,PPO,该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还有一种为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51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一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上述三种基团共同组成了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454463430000252
的第一无规共聚物,在制作锂离子电池过程中,该第一无规共聚物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C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生成,该第一无规共聚物分子链上的聚氧化乙烯基团中包含有C-O键,使聚氧化乙烯基团高分子链的规整性下降,能够降低聚氧化乙烯基团的结晶度,增加聚氧化乙烯基团分子链的柔软度,加快锂离子的传导,从而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导电率。聚氧化丙烯基团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力学强度增大、降低锂离子电池的玻璃化温度,并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离子导电性。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中含有C=C双键,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与同样含有C=C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上述三个基团使得锂离子电池兼具高导电率高和高力学强度,以及良好的拉伸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锂离子电池不但导电率高,且力学性能较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电解质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浆料包括按照固体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一无规共聚物49%-73%;第一锂盐13%-21%;含有碳碳双键的第一交联剂13%-21%;第一引发剂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规共聚物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11
其中,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12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m≥200;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13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14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一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联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及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锂盐选自以下至少一种:LiN(CF3SO2)2、LiClO4、LiBF4、LiPF6、LiCFSO3及LiN(CF3SO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发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二苯基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浆料,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浆料的溶剂为第一溶剂,所述第一溶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氯化碳、苯、甲苯及二甲苯,所述电解质浆料的各组分均溶解或分散于所述第一溶剂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浆料的粘度为100-10000cP。
8.一种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浆料,以及形成于所述正极浆料上的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由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质浆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浆料包括按照固体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正极活性物质50%-90%;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二无规共聚物2.7%-12.4%;第二锂盐1.1%-6.2%;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二交联剂1.0%-5.2%;第二引发剂0.2%-1.2%;第一导电剂4%-20%;粘结剂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规共聚物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21
其中,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22
的聚氧化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m,m≥200;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23
的聚氧化丙烯基团的聚合度为n,n≥1;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334014310000024
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基团的聚合度为l,l≥1,第二无规共聚物的聚合度为x,x≥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至少以下一种: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及锰酸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联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及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锂盐选自以下至少一种:LiN(CF3SO2)2、LiClO4、LiBF4、LiPF6、LiCFSO3及LiN(CF3SO2)3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发剂选自至少以下一种: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二苯基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碳纳米管、Super-P、乙炔黑、石墨烯及炭黑。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PVDF、PVDF共聚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及羧甲基纤维素钠。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浆料的溶剂为第二溶剂,所述第二溶剂选自以下至少一种: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氯化碳、苯、甲苯及二甲苯,所述正极浆料的各组分均溶解或分散于所述第二溶剂中。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浆料的粘度为100-10000cP。
19.一种权利要求8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二无规共聚物、所述第二锂盐、所述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第二交联剂、所述第二引发剂、所述第一导电剂及所述粘结剂均匀混合,并向其中加入第二溶剂,以得到正极浆料;
将所述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
烘干、固定、辊压涂覆有所述正极浆料的所述正极集流体,得到正极极片;
将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第一无规共聚物、所述第一锂盐、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第一交联剂及所述第一引发剂溶于第一溶剂内形成电解质浆料;
将电解质浆料涂布于正极极片上,经过干燥、固化形成复合正极极片。
20.一种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芯包括
权利要求8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以及
外壳,所述复合正极极片及所述负极极片制成的裸电芯置于所述外壳内。
21.一种锂离子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锂离子电芯。
22.将所述权利要求2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包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上。
CN201911348319.2A 2019-12-24 2019-12-24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Pending CN1130362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8319.2A CN113036215A (zh) 2019-12-24 2019-12-24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8319.2A CN113036215A (zh) 2019-12-24 2019-12-24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6215A true CN113036215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8319.2A Pending CN113036215A (zh) 2019-12-24 2019-12-24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6215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6149B1 (en) * 1998-08-06 2001-11-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compositions
JP2003208815A (ja) * 2002-01-15 2003-07-25 Daiso Co Ltd ポリマー電解質と該電解質を用いたポリマー二次電池
US6878491B1 (en) * 1998-10-13 2005-04-12 Daiso Co., Lt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use thereof
JP2006024440A (ja) * 2004-07-08 2006-01-26 Daiso Co Ltd 架橋高分子電解質を用いた電池
CN1735984A (zh) * 2002-10-31 2006-02-15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质组合物、电池阴极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57172A (ja) * 2005-03-15 2006-09-28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ポリエーテル系高分子固体電解質
CN1930705A (zh) * 2004-02-10 2007-03-14 巴茨卡普公司 开发一种电化学装置的方法
CN109206564A (zh) * 2017-07-03 2019-01-15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交联聚合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高比能量动力电池
CN109216650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CN109786819A (zh) * 2017-11-15 2019-05-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质组合物和聚合物电解质膜以及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3288A (zh) * 2019-06-03 2019-09-13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6149B1 (en) * 1998-08-06 2001-11-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compositions
US6878491B1 (en) * 1998-10-13 2005-04-12 Daiso Co., Lt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use thereof
JP2003208815A (ja) * 2002-01-15 2003-07-25 Daiso Co Ltd ポリマー電解質と該電解質を用いたポリマー二次電池
CN1735984A (zh) * 2002-10-31 2006-02-15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质组合物、电池阴极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930705A (zh) * 2004-02-10 2007-03-14 巴茨卡普公司 开发一种电化学装置的方法
JP2006024440A (ja) * 2004-07-08 2006-01-26 Daiso Co Ltd 架橋高分子電解質を用いた電池
JP2006257172A (ja) * 2005-03-15 2006-09-28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ポリエーテル系高分子固体電解質
CN109216650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CN109206564A (zh) * 2017-07-03 2019-01-15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交联聚合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高比能量动力电池
CN109786819A (zh) * 2017-11-15 2019-05-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质组合物和聚合物电解质膜以及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3288A (zh) * 2019-06-03 2019-09-13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静: "三元共聚物P(EO-PO-AGE)-LiCLO4络合物的离子电导率", 《高分子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m et al. A conductive self healing polymeric binder using hydrogen bonding for Si anode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EP2486615B1 (en) Actinic and electron beam radiation curable electrode binders and electrodes incorporating same
Li et al. A water-soluble, adhesive and 3D cross-linked polyelectrolyte binder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Kuo et al. In situ cross-linked poly (ether urethane) elastomer as a binder for high-performance Si anod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0093054B (zh) 交联型共聚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Gou et al.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of cellulose-bas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A cellulose/PEGDA double network-based gel membrane designed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Gou et al. A renewabl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ized carboxylated cellulose with satisfactory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y
CN110249456B (zh) 锂离子电池用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KR20150059621A (ko) 분리막 코팅제 조성물, 상기 코팅제 조성물로 형성된 분리막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CN116387606B (zh) 全固态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电池和涉电设备
Hu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n polyethylene supported poly (butyl methacrylate-acrylonitrile-styrene) terpolymer based gel electrolyte reinforced by doping nano-SiO2 for high voltage lithium ion battery
CN112736247A (zh) 水系复合粘结剂、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其应用
CN114937813B (zh) 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2467086A (zh) 一种基于聚酰胺酸基电极粘结剂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28339B (zh) 电解质组合物、全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30360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17004353A (zh) 一种改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2418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界面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565308A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14360A (zh) 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36215A (zh) 电解质浆料、复合正极极片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应用
Cheng et al.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 (ionic liquid-co-ethylene oxide) for room-temperature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JP2021163566A (ja)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用組成物、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Yuan et al. Study of poly (organic palygorskite-methyl methacrylate)/poly (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blend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2442172A (zh) 一种聚合物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极片、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8

Address after: 511400 No.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23 building, Cheng Yue mansion 448-458, Dongfeng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