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5084B -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5084B
CN113035084B CN202110384606.XA CN202110384606A CN113035084B CN 113035084 B CN113035084 B CN 113035084B CN 202110384606 A CN202110384606 A CN 202110384606A CN 113035084 B CN113035084 B CN 113035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extension
flexible display
jig
carri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46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5084A (zh
Inventor
杨超
庞孟媛
陈立强
杨阳
王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46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5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5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50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0800 priority patent/WO2022213607A1/zh
Priority to US18/014,60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5505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5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5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e.g. curv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91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s for the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of the layer to be deposit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50Forming devices by joining two substrates together, e.g. lamin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Abstract

公开一种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形成环绕屏。该仿形贴合装置包括治具、承载膜、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治具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表面、弧形过渡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分别位于治具的相对两侧;承载膜的一侧表面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用于至少覆盖治具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治具运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膜运动。本公开所提供的仿形贴合装置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并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贴合,从而得到可以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的显示模组。

Description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具有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和发光效率好的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高屏占比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设计方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OLED显示装置的高屏占比显示也成为了显示领域主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于形成环绕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仿形贴合装置。所述仿形贴合装置包括治具、承载膜、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治具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表面、弧形过渡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分别位于所述治具的相对两侧;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用于至少覆盖所述治具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治具运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包括支撑结构和柔性包裹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一端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二端面;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柔性包裹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包裹部分、第一弧形包裹部分和第二包裹部分;所述第一包裹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包裹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支撑面;其中,所述第一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表面为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为所述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表面为所述第二主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在的平面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裹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二包裹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裹部分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的三分之一;和/或,所述第二包裹部分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包裹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弧形包裹部分;所述第二弧形包裹部分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多个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在平面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中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部分表面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面,第一弧形延伸面和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一延伸面为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面为所述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延伸面为所述第二主表面;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面相连,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被配置为在通电条件下产生磁吸力,所述承载膜被配置为可被所述第一延伸部产生的磁吸力吸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多个电磁线圈,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延伸主体。所述延伸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一个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面的所述电磁线圈的数量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面的所述电磁线圈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面的第二弧形延伸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面中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延伸面的边缘区域相连,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延伸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二弧形延伸面的表面嵌设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或者,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面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间区域相连;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多个电磁线圈的情况下,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面的所有电磁线圈中,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两侧的电磁线圈的数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膜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覆盖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承载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覆盖所述第二主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仿形贴合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弹性模量;和/或,所述填充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弹性模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膜的弹性模量的范围为3.8Gpa~9.9Gp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仿形贴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承载膜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的弹性模量范围为20Gpa~110Gpa。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仿形贴合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所述仿形贴合方法包括: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治具位于所述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上,且所述承载膜覆盖所述第一主表面,以完成所述治具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对位;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承载膜在覆盖所述第一主表面的同时,还覆盖所述第二主表面,以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提供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设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治具整体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治具包括支撑结构和柔性包裹结构的情况下,所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减小对所述承载膜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一弯折部分;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减小对所述承载膜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一部分;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减小对所述承载膜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二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包裹结构还包括第二弧形包裹部分,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与第二部分远离第一弯折部分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分的情况下,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二部分后,所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二弯折部分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二弯折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治具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情况下,所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带动所述承载膜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一部分;调整所述第一延伸部上不同位置的磁吸力,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带动所述承载膜依次向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运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区域依次贴合至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制成。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显示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程序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利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仿形贴合装置制作显示模组时,首先可以将柔性显示面板放置在承载膜上,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治具运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承载膜运动,可以使承载膜层另一侧表面至少覆盖治具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此时,由于柔性显示面板放置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承载膜可带动柔性显示面板运动,因而柔性显示面板同样可以至少覆盖治具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即实现了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呈环绕状。然后,再次控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治具运动,控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承载膜运动,可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呈环绕状的保护盖板进行对位和贴合,从而将两者组装成显示模组。对于采用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从而有助于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仿形贴合方法,能够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至少同时覆盖治具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呈环绕状。使得采用该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从而增大采用该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从而使得该显示模组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进而使得采用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屏占比,提高了采用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模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程序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仿形贴合方法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仿形贴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仿形贴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保护盖板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治具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治具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治具的结构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治具的结构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保护盖板的结构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治具的结构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保护盖板的结构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仿形贴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13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仿形贴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13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仿形贴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仿形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上的状态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利用仿形贴合装置对柔性显示面板仿形的状态图;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仿形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利用仿形贴合装置将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对位的状态图;
图1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仿形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的状态图;
图2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的状态图;
图2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的状态图;
图2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仿形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的状态图;
图2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仿形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27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正面结构图;
图27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大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形贴合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仿形贴合装置100包括治具10、承载膜20、第一驱动组件30和第二驱动组件40。其中,治具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表面101、弧形过渡面102和第二主表面103,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分别位于治具10的相对两侧。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用于至少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第一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治具10运动。第二驱动组件40用于驱动承载膜20运动。
示例性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可以相互平行(如图2所示)。或者,示例性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也可以不平行。
“第一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治具10运动”,例如可以是在将治具10与放置在承载膜20上的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对位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或者,可以是在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后,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进行对位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覆盖有柔性显示面板的治具10运动。又或者,可以是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对位后,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
“第二驱动组件40用于驱动承载膜20运动”,例如可以是在将放置在承载膜20上的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10进行对位的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或者,可以是在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又或者,可以是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对位的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又或者,可以是在将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的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膜20为整层结构。在另一些示例中,承载膜20为分段式结构,此时承载膜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承载部。
“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用于至少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例如可以是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仅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如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承载部分别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或者,还可以是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同时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弧形过渡面102和第二主表面103(如采用整层结构的承载膜20同时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弧形过渡面102和第二主表面103)。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在覆盖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时,可以是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覆盖部分或全部第一主表面101,以及覆盖部分或全部第二主表面103。同理,在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还覆盖弧形过渡面102时,可以是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覆盖部分或全部弧形过渡面102。
在利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形贴合装置100制作显示模组时,首先将柔性显示面板放置在承载膜20上,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可以使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至少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此时,由于柔性显示面板放置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承载膜20可带动柔性显示面板运动,因而柔性显示面板同样可以至少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即实现了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呈环绕状。然后,再次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控制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可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呈环绕状的保护盖板进行对位和贴合,从而将两者组装成显示模组。对于采用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从而有助于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环绕状的保护盖板20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201、第一弯折部分202和第二部分203。其中,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3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弯折部分202可以1/2圆弧状(如图3所示),或者第一弯折部分202还可以为1/2椭圆弧状,本公开中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使保护盖板200呈环绕状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治具10包括支撑结构11和柔性包裹结构12。支撑结构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其中,第一支撑部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支撑部111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1111、第一端面1112、第二支撑面1113和第二端面1114。第二支撑部112与第一支撑面1111连接,且第二支撑部112沿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柔性包裹结构1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包裹部分121、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和第二包裹部分123。第一包裹部分121覆盖第一支撑面1111,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覆盖第一端面1112,第二包裹部分123覆盖第二支撑面1113。
其中,第一包裹部分121远离第一支撑面1111的表面为第一主表面101,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远离第一端面1112的表面为弧形过渡面102,第二包裹部分123远离第二支撑面1113的表面为第二主表面103。
示例性的,支撑结构11的材料可以包括铁金属或者其他与铁金属硬度大致相同的材料。柔性包裹结构12的材料可以包括硅胶或者泡棉。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面1111与第二支撑面1113可以相互平行(如图4所示)。或者,示例性的,第一支撑面1111与第二支撑面1113可以不平行。
示例性的,第一驱动组件30可以与治具10连接,例如可以是与治具10的支撑结构11连接。
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第一端面1112可以为弧形端面,第二端面1114可以为平面。示例性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垂直。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治具10,利用柔性包裹结构12覆盖第一支撑面1111、第一端面1112和第二支撑面1113,一方面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在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的贴合过程中,支撑结构11运动过量,对承载膜20和柔性显示面板造成挤压破坏的情况反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柔性包裹结构12的挤压变形,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充分贴合至保护盖板200上,减少贴合后的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之间的气泡,提高贴合产品(显示模组)的良率。例如,在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至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的内表面上时,通过驱动支撑结构11运动,挤压柔性包裹结构12的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充分贴合至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的内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第二支撑部112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贯通的开口1121,开口1121位于第一主表面101所在的平面S靠近第一支撑部111的一侧。
其中,本公开对开口的形状、大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承载膜20穿过开口1121且覆盖在第一主表面101上即可。示例性的,参见图4,开口1121在平行于第二支撑部112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矩形。
这样,承载膜20穿过开口1121,且覆盖第一主表面101时,覆盖第一主表面101的承载膜20会受到斜向下的力的作用,从而挤压第一包裹部分121,使得承载膜20与治具之间的距离较小,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之间的距离也较小。这样,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对位完成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之间的间隙较大,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不容易在贴合步骤之前与保护盖板200接触,从而有利于改善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或者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因提前接触,贴合失败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包裹部分121的厚度a可以小于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裹部分123的厚度c可以小于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裹部分121的厚度a和第二包裹部分123的厚度c可以均小于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
这样,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较厚,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进行贴合的过程中,驱动治具10向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运动,并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的内表面接触后,继续驱动治具10运动,挤压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即可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覆盖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部分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充分接触,有利于避免在贴合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之间仍存在间隙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裹部分121的厚度a可以为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的三分之一。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裹部分123的厚度c可以为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的三分之一。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裹部分121的厚度a和第二包裹部分123的厚度c均可以为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
示例性的,第一包裹部分121的厚度a可以为大约1mm,第二包裹部分123的厚度c可以为大约1mm,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可以为大约3mm。
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过小,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进行贴合的过程中,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在挤压变形后不足以使柔性显示面板完全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接触,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厚度b过大,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对位后,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贴合之前,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向上或向下偏移,导致后续贴合步骤失败的情况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柔性包裹结构12还包括与第二包裹部分123远离第一弧形包裹部分122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弧形包裹部分124。第二弧形包裹部分124覆盖至少部分第二端面1114。
“第二弧形包裹部分124覆盖至少部分第二端面1114”,例如可以是第二弧形包裹部分124覆盖部分第二端面1114,又例如可以是第二弧形包裹部分124完全覆盖第二端面1114。
其中,示例性的,第二弧形包裹部分124不仅可以覆盖第二端面1114,还可以覆盖部分第二支撑部112。
通过这样设置,参见图3、在保护盖板200还包括设置与第二部分203远离第一弯折部分202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弯折部分204时,驱动治具10运动,既可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二弯折部分204贴合,使得显示模组中对应第二弯折部分204的位置实现显示功能,提高采用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部112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122,多个定位孔1122位于第一主表面101所在平面S远离第一支撑部111的一侧。
其中,示例性的,多个定位孔1122可以用于固定第二支撑部112和第一驱动组件30。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定位孔1122的形状、大小、数量,分布方式均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一驱动组件30通过该固定孔1122固定第二支撑部112之后,治具10能够平稳运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部112与第一支撑面1111中靠近第二端面1114的部分表面相连。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支撑面1111中可以被承载膜20覆盖的部分表面的面积较大,承载膜20上承载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面积较大,沿第一方向X柔性显示面板的长度更长,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大屏幕环绕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治具20包括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14。其中,第一延伸部13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延伸部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面131,第一弧形延伸面132和第二延伸面133。第一延伸面131为第一主表面101,第一弧形延伸面132为弧形过渡面102,第二延伸面133为第二主表面103。第二延伸部14,与第一延伸面131相连,且沿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
其中,第一延伸部13被配置为在通电条件下产生磁吸力,承载膜20被配置为可被第一延伸部13产生的磁吸力吸附。
示例性的,承载膜20的材料可以为马氏体不锈钢或者铁素体不锈钢。或者,承载膜20的材料还可以是能够被磁吸力吸附的其他材料,本公开中承载膜20的材料不限于此。
示例性的,承载膜20的厚度可为大约15μm~大约150μm。
在利用治具10和承载膜20仿形过程中,承载膜20对应弧形过渡面102的部分,容易在弯折应力的作用下出现翘曲的情况,而利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治具10和承载膜20,在实现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柔性显示面板放置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再使第一延伸部13通电,利用第一延伸部13直接吸附承载膜20,从而避免了承载膜20出现翘曲的情况。进一步的,这样设置还能够保证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进行对位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承载膜20出现的翘曲现象,导致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无法与保护盖板200对位(例如柔性显示面板无法进入到保护盖板200的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3形成的空间中)的情况,或者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对位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提前与保护盖板200接触的情况。
基于此,利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仿形贴合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效果,提高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质量,提高利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形贴合装置制作的显示模组的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延伸部13可以包括多个电磁线圈134以及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延伸主体135。延伸主体13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1351,一个凹槽135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134。
其中,本公开并不对电磁线圈的形状匝数等进行限定,只要电磁线圈134可以在通电时产生电磁力即可。
示例性的,在凹槽1351中设置至少一个电磁线圈134后,凹槽1351的上表面可以与延伸主体135的表面平齐。
“一个凹槽135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134”即,一个凹槽1351内可以设置一个电磁线圈134,或者一个凹槽1351内可以设置多个电磁线圈。本公开对一个凹槽1351内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并不做限定,只要该凹槽1351处可以吸附承载膜20即可。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在第一延伸部13的多个电磁线圈134通电的情况下,多个电磁线圈134均可以产生电磁吸力,吸附承载膜20,避免承载膜出现翘曲的问题,从而可以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的过程中,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效果。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进行对位的过程中,在将仿型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进行贴合的过程中,防止发生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提前接触的情况,提高对位精度和贴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凹槽1351中的电磁线圈134可以分别控制,即每个凹槽1351中的电磁线圈134均可以在不同时间产生磁吸力。这样在某一时刻内,可以使一部分电磁线圈吸附承载膜,一部分电磁线圈不吸附承载膜,降低功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磁线圈134可以分区控制,例如,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电磁线圈134可以一起控制,即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所有电磁线圈134可以同时通电,同时断电,也即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所有电磁线圈134可以同时产生电磁力,同时不产生电磁力。
同理,靠近第一弧形延伸面132的所有电磁线圈134可以同时通电,同时断电。靠近第二延伸面133的所有电磁线圈134可以同时通电,同时断电。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小于靠近第二延伸面133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
其中,当保护盖板20的形状为如图3所述的形状时,即沿第一方向,第一部分201的长度小于第二部分203的长度时,承载膜20(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覆盖第一主表面101的部分长度小于承载膜20(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覆盖第二主表面103的部分的长度。基于此,使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小于靠近第二延伸面133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可以减少治具10上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降低治具10的成本。
当保护盖板的形状为如图9所示的形状时,即第一部分201长度与第二部分203的长度相等时,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小于靠近第二延伸面133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则可以方便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贴合时,先贴合第一部分201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覆盖第一主表面101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7和图10所示,第一延伸部13还包括连接第一延伸面131和第二延伸面133的第二弧形延伸面136。
这样,当保护盖板200为图3所示的结构(即,保护盖板2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201、第一弯折部分202、第二部分203和第二弯折部分204)时,利用第二弧形延伸面136还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并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与第二弯折部分204贴合。
当保护盖板200为图11所示的结构(即,保护盖板2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201、第一弯折部分202、第二部分203、第二弯折部分204和第三部分205)时,利用第二弧形延伸面136还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仿形,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与第二弯折部分204和第三部分205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延伸部14与第一延伸面131中连接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边缘区域相连,第二延伸部14的表面与第二弧形延伸面136平滑连接,第二延伸部14靠近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表面嵌设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134。
“第二延伸部14靠近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表面嵌设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134”,例如可以是第二延伸部14靠近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表面嵌设有一个电磁线圈134,或者例如在第二延伸部14靠近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表面嵌设一行电磁线圈134,该行电磁线圈134到第二弧形延伸面136与第二延伸部14的表面的交界线的距离可以相等。
其中,第二延伸部14的表面与第二弧形延伸面136平滑连接,即第一延伸部14的表面与第二弧形延伸面136在同一平面内相接,两者之间不形成尖角。
通过在第二延伸部14靠近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表面嵌设至少一个电磁线圈134可以在沿第二方向Y,承载膜20的高度超出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高度时,吸附承载膜20,避免承载膜20对于第二弧形延伸面136的部分处产生翘曲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的对位精度,和贴合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延伸部14与第一延伸面131中沿第一方向X的中间区域相连。在第一延伸部131包括多个电磁线圈134的情况下,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所有电磁线圈134中,位于第一延伸部13相对两侧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不同。
这样,在保护盖板200的结构为图11所示的结构时,利用治具10与承载膜20即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覆盖保护盖板20的第一部分201、第一弯折部分202、第二部分203、第二弯折部分204和第三部分205。这样,采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形贴合装置制作而成的显示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双面显示还可以实现双侧边显示。
另外,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使靠近第一延伸面131的所有电磁线圈134中,位于第一延伸部13相对两侧的电磁线圈134的数量不同还可以方便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进行贴合的过程中,先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至保护盖板200的第一部分201上或第三部分205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12所示,承载膜20可以包括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第一承载部21被配置为在第二驱动组件40的驱动下,覆盖第一主表面101。第二承载部22被配置为在第二驱动组件40的驱动下,覆盖第二主表面103。
示例性的,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的材料可以相同,例如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polyolefin,聚烯烃)或PU(polyurethane,聚氨酯材料)中的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承载部21覆盖第一主表面101,第二承载部22覆盖第二主表面103,即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均不覆盖弧形过渡部分102。这样,在第二驱动组件40未驱动第一承载部21与第二承载部22运动时,第一承载部21与第二承载部22之间应具有间隔,该间隔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弧形过渡部分102的弧长。
通过这样设置,在利用治具10与承载膜20实现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过程中,承载膜20而无需在对应弧形过渡面102的区域处弯折,仅柔性显示面面板对应弧形过渡面102的部分弯折,柔性显示面板的翘曲较小,柔性显示面板更靠近治具10。这样,一方面便于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对位,使柔性显示面板能够顺利进入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3所形成的空间内,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对位时的对位精度,和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贴合后的贴合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在承载膜的材料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分段式承载膜(包括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与采用一体式承载膜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相比,同一位置处,承载膜20与治具10之间的距离可降低21%。例如,在采用一体式承载膜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时,承载膜与治具之间的距离为0.38mm,而利用分段式承载膜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时,第一承载部21(或者第二承载部22)与治具之间的距离为0.3mm。因此,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分段式承载膜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有助于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精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对位时的对位精度,和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贴合后的贴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A所示,仿形贴合装置100还包括连接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的填充部23。填充部23的弹性模量低于第一承载部21的弹性模量。或者,填充部23的弹性模量低于第二承载部22的弹性模量。再或者,填充部23的弹性模量同时低于第一承载部21的弹性模量和第二承载部22的弹性模量。
示例性的,填充部23可以为有机薄膜或者为紫外固化胶(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固化)。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承载膜20对应弧形过渡面102的部分的翘曲程度较小,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更加接近治具10,从而一方面便于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对位,使柔性显示面板能够顺利进入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3所形成的空间内,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对位时的对位精度,和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贴合后的贴合效果。
另外通过这样设置,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10之间不会存在间隙,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进行贴合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因治具10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之间存在间隙,导致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不能够充分与第一弯折部分202接触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膜20的弹性模量的范围可以为3.8Gpa~9.9Gpa。通过这样设置,使得承载膜20在承载柔性显示面板仿形时,承载膜20的翘曲量较小,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更靠近治具10。这样,一方面能够便于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200对位,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对位时的对位精度,和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进行贴合后的贴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B所示,仿形贴合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承载膜20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胶层50,光学胶层50的弹性模量范围为20Gpa~110Gpa。
通过采用弹性模量范围为20Gpa~110Gpa的光学胶层50,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的过程中,光学胶层50受到承载膜20的力的作用,从而将力传递至柔性显示面板靠近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从而有利于减小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翘曲高度,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更靠近治具10。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仿形贴合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该仿形贴合方法包括:
S1、将柔性显示面板30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如图15所示)。
S2、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和/或控制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使治具10位于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上,且承载膜20覆盖第一主表面101,以完成治具10与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对位。
S3、控制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使承载膜20在覆盖第一主表面101的同时,还覆盖第二主表面103,以完成柔性显示面板300的仿形(如图16所示)。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将柔性显示面板30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可以是利用光学减粘胶400将柔性显示面板30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在将柔性显示面板30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之前,可以在柔性显示面板300上绑定柔性电路板500,柔性电路板500用于连接柔性显示面板300与控制主板。或者,在将柔性显示面板30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之前,还可以在柔性显示面板300远离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先设置一层粘接层600,粘接层600可以用于将柔性显示面板粘接至保护盖板上。
示例性的,粘接层600的材料可以是OCA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透明胶粘剂)、压敏胶、热熔胶或者水胶中的任一种。本公开中粘接层600的材料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够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300与保护盖板200贴合后便于脱泡,固化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图15是以承载膜20包括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为例进行示意的,本公开中承载膜20还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
通过利用本公开所提供的仿形贴合方法,能够使柔性显示面板300至少同时覆盖治具10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3,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呈环绕状,使得采用该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从而增大采用该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
S4、提供保护盖板200,保护盖板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201、第一弯折部分202和第二部分203,第二部分203与第一部分201相对设置(如图3所示)。
S5、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同时控制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300和治具200整体位于保护盖板200的内侧(如图18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在治具10包括支撑结构11和柔性包裹结构12的情况下,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
S6、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的支撑结构12向靠近第一弯折部分202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第二驱动组件40减小对承载膜20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00的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一弯折部分202(如图20所示)。
S7、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的支撑结构12向靠近第一部分201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第二驱动组件40减小对承载膜20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另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一部分201(如图21所示)
S8、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的支撑结构12向靠近第二部分203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第二驱动组件40减小对承载膜20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再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二部分203(如图22所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区域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一弯折部分202充分粘连,可以使支撑结构12在柔性显示面板300的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一弯折部分202后,停止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再次驱动支撑结构12运动。示例性的,支撑结构12可以停止运动大约30s的时间。
同理,为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区域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一部分201充分粘连,可以使支撑结构12在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另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一部分201后,停止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再次驱动支撑结构12运动。示例性的,支撑结构12可以停止运动大约30s的时间。
同理,为了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部分区域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二部分203充分粘连,可以使支撑结构12在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再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二部分203后,停止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再次驱动支撑结构12运动(例如驱动支撑结构12远离第二部分203)。示例性的,支撑结构12可以停止运动大约30s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在柔性包裹结构12还包括第二弧形包裹部分124,保护盖板200还包括与第二部分203远离第一弯折部分202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分204的情况下,在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再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二部分203后,上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可以包括:
S9、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的支撑结构12向靠近第二弯折部分204的方向运动,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又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二弯折部分204(如图24所示)。
为了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部分区域与保护盖板200的第二弯折部分204充分粘连,可以使支撑结构12可以在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又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二弯折部分204后,停止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再次驱动支撑结构12运动(例如驱动支撑结构12远离第二弯折部分204)。示例性的,支撑结构12可以停止运动大约30s的时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在治具10包括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14的情况下,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
S6’、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使第一延伸部13带动承载膜20向靠近第一部分201的方向运动,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00的一部分区域贴合至第一部分201。
S7’、调整第一延伸部13上不同位置的磁吸力,并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驱动治具10运动、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膜20运动,使第一延伸部13带动承载膜20依次向第一弯折部分202和第二部分203运动,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00的另一部分区域依次贴合至第一弯折部分202和第二部分203。
其中,调整第一延伸部13上不同位置的磁吸力,例如可以是通过调整电磁线圈134中的工作电流控制第一延伸部13上不同位置的磁吸力的方式实现的。
示例性的,调整第一延伸部13上不同位置的磁吸力,例如可以是减小第一延伸部13的磁吸力,使第一延伸部13与承载膜20之间可以相对运动。
如图26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700,显示模组700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制成。示例性的,显示模组700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300和保护盖板200。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7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300和保护盖板200,从而使得该显示模组700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进而使得采用该显示模组700的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屏占比,提高了采用该显示模组70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如图27A和图27B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800,显示装置80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700。
其中,示例性的,如图27A和图27B所示,该显示装置800可以为上下环绕显示的显示装置。或者,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800还可以为左右环绕显示的显示装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部件。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800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模组700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实现如上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示例性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本公开描述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上述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程序的有益效果和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具,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表面、弧形过渡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分别位于所述治具的相对两侧;
承载膜,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用于至少覆盖所述治具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
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治具运动;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
其中,所述治具包括支撑结构和柔性包裹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一端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二端面;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柔性包裹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包裹部分、第一弧形包裹部分和第二包裹部分;所述第一包裹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包裹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表面为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为所述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表面为所述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在的平面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或者,所述治具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面,第一弧形延伸面和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一延伸面为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面为所述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延伸面为所述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面相连,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被配置为在通电条件下产生磁吸力,所述承载膜被配置为可被所述第一延伸部产生的磁吸力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包裹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包裹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包裹部分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的三分之一;和/或,
所述第二包裹部分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包裹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包裹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弧形包裹部分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弧形包裹部分;
所述第二弧形包裹部分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多个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在平面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中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部分表面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
多个电磁线圈;以及,
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延伸主体,所述延伸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一个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面的所述电磁线圈的数量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面的所述电磁线圈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面的第二弧形延伸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面中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延伸面的边缘区域相连,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延伸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二弧形延伸面的表面嵌设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
或者,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面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间区域相连;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多个电磁线圈的情况下,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面的所有电磁线圈中,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两侧的电磁线圈的数量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膜包括:
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覆盖所述第一主表面;
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覆盖所述第二主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填充部;
所述填充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弹性模量;和/或,所述填充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弹性模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膜的弹性模量的范围为3.8Gpa~9.9Gpa。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承载膜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的弹性模量范围为20Gpa~110Gpa。
15.一种仿形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形贴合装置,包括:
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治具位于所述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上,且所述承载膜覆盖所述第一主表面,以完成所述治具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对位;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承载膜在覆盖所述第一主表面的同时,还覆盖所述第二主表面,以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
提供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设置;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治具整体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内侧;
其中,在所述治具包括支撑结构和柔性包裹结构的情况下,所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分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减小对所述承载膜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一弯折部分;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减小对所述承载膜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一部分;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减小对所述承载膜施加的张紧力,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二部分;
或者,在所述治具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情况下,所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带动所述承载膜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一部分;
调整所述第一延伸部上不同位置的磁吸力,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带动所述承载膜依次向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运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区域依次贴合至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包裹结构还包括第二弧形包裹部分,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与第二部分远离第一弯折部分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分的情况下,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二部分后,所述仿形贴合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治具的支撑结构向靠近所述第二弯折部分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部分区域贴合至所述第二弯折部分。
17.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由权利要求15~16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形贴合方法制成。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0384606.XA 2021-04-09 2021-04-09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35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4606.XA CN113035084B (zh) 2021-04-09 2021-04-09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CT/CN2021/130800 WO2022213607A1 (zh) 2021-04-09 2021-11-16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8/014,603 US20230255056A1 (en) 2021-04-09 2021-11-16 Profiling and laminating device, profiling and laminating metho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4606.XA CN113035084B (zh) 2021-04-09 2021-04-09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5084A CN113035084A (zh) 2021-06-25
CN113035084B true CN113035084B (zh) 2022-12-30

Family

ID=7645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4606.XA Active CN113035084B (zh) 2021-04-09 2021-04-09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5056A1 (zh)
CN (1) CN113035084B (zh)
WO (1) WO20222136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5084B (zh) * 2021-04-09 2022-12-30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3004811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贴合系统及贴合方法
CN113903258B (zh) * 2021-09-29 2023-1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机构及贴合方法
CN114038336B (zh) * 2021-12-06 2023-0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仿形装置、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4495717B (zh) * 2022-01-24 2023-12-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贴合方法及贴合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2193A (zh) * 2018-11-21 2019-03-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JP2019077172A (ja) * 2017-10-19 2019-05-23 陽程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曲面貼合装置及びその貼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98581B1 (ko) * 2015-04-21 2022-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우징, 하우징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754713A (zh) * 2017-11-03 2019-05-14 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KR102508668B1 (ko) * 2017-11-24 2023-03-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818388B (zh) * 2018-03-30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8766251B (zh) * 2018-08-28 2020-06-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272875B (zh) * 2018-11-23 2020-10-0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弯折治具和弯折方法
CN109637366B (zh) * 2018-12-28 2020-10-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治具和显示模组的弯折方法
CN109677091B (zh) * 2019-02-14 2021-0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622291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盖板贴合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728909A (zh) * 2019-09-29 2020-01-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贴合屏幕的方法
CN110865740A (zh) * 2019-11-26 2020-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0882A (zh) * 2019-12-02 2020-03-2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11261046B (zh) * 2020-01-22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方法以及贴合装置
CN111284110B (zh) * 2020-03-18 2022-02-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546749B (zh) * 2020-05-28 2023-04-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及曲面贴合方法
CN111546750B (zh) * 2020-06-11 2023-1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12266952U (zh) * 2020-06-11 2021-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
CN111968505B (zh) * 2020-07-31 2022-04-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曲面显示装置的贴合系统及贴合装置
CN111862824A (zh) * 2020-08-27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2265281B (zh) * 2020-09-30 2022-05-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与复合膜层的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CN112150932A (zh) * 2020-10-22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N112289189B (zh) * 2020-10-27 2022-09-2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仿形治具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2384004B (zh) * 2020-11-16 2023-07-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组件、显示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35084B (zh) * 2021-04-09 2022-12-30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7172A (ja) * 2017-10-19 2019-05-23 陽程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曲面貼合装置及びその貼合方法
CN109532193A (zh) * 2018-11-21 2019-03-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55056A1 (en) 2023-08-10
CN113035084A (zh) 2021-06-25
WO2022213607A1 (zh)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35084B (zh) 仿形贴合装置、仿形贴合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494763B1 (ko) 합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합착 방법
US11011729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3053245B (zh) 仿形设备、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027631B (zh) 具有与主体处于可移动连接的显示器的可弯曲设备
KR101754511B1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유연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TWI431366B (zh) 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1112802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14012259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70143112A (ko) 롤러블 표시장치
US9400521B2 (en) Flexi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23819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2256953U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254637B2 (en) Strain relieved mou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reen material
CN102981295B (zh) 具有可拆卸式触控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
CN113764356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004001A (zh) 一种可弯折柔性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TWI717244B (zh) 顯示裝置
KR20150053084A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WO2021110100A1 (zh) 显示设备
CN107578716A (zh) 显示装置
JP4584763B2 (ja) 非接触給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3278965A (zh) 一种电磁式触控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1347104B2 (en)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7120310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用いる接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