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8415A - 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8415A
CN113018415A CN202110286126.XA CN202110286126A CN113018415A CN 113018415 A CN113018415 A CN 113018415A CN 202110286126 A CN202110286126 A CN 202110286126A CN 113018415 A CN113018415 A CN 113018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senic trioxide
oprozomib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ell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61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8415B (zh
Inventor
高宁
丁鑫
龚其海
姜秀星
申立文
王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2861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8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8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8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8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8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06Tri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4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61K33/36Arsenic;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三氧化二砷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药物组合由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组成,奥普佐米可以协同现有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用于癌症治疗。在使用奥普佐米的情况下,三氧化二砷产生癌症细胞抑制效果的剂量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几率,也一定程度上避免抗药性或耐药性的产生。本方案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效果可靠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可以应用于各类癌症治疗的医疗实践中。

Description

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三氧化二砷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癌症)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化学药物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也称砒霜,是临床应用治疗白血病的化疗药物之一。临床上采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也称注射针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癌、结肠癌,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最佳,并且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CR(恶性肿瘤经过抗肿瘤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是,三氧化二砷与其他化疗药物一样,由于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较差,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损伤人体的正常细胞,从而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这些毒副反应与三氧化二砷用量成正相关。如何促进三氧化二砷在低剂量下即可实现对癌症细胞的杀灭效果、减小三氧化二砷的毒副作用以及避免抗药性或耐药性的产生,是癌症化疗的医疗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新的药物组合,用以解决降低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的毒副作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的药物组合,由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组成。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奥普佐米(Oprozomib)是第二代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含环氧酮)三肽不可逆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协同现有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用于癌症治疗。在使用奥普佐米的情况下,三氧化二砷产生癌症细胞抑制效果的剂量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几率,也一定程度上避免抗药性或耐药性的产生。
奥普佐米主要具有抑制20S蛋白酶体β5/LMP7的CT-L活性药理作用,在抗肿瘤方面,临床前模型中已经展示出临床前抗肿瘤活性和宽的治疗窗口,并且当前正在全球Ⅲ期临床试验中进行研究。本申请发明人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奥普佐米的抗肿瘤效果(主要是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奥普佐米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且效果优于目前FDA批准的临床使用的蛋白酶体制剂硼替佐米(BTZ),但在联合三氧化二砷抗肿瘤特别是在抗白血病方面的药用作用未见报道。奥普佐米具有能够协同临床化疗药物(例如本申请中的三氧化二砷),以提高其抑制和杀灭多种肿瘤细胞之效果的作用。实验表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在用奥普佐米协同情况下,三氧化二砷抑制和杀灭这些肿瘤细胞的效果均得到了很大提高,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三氧化二砷的效果。在联合用药方面,与其他几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MG132、紫草素)相比,奥普佐米与三氧化二砷的联用效果明显优于硼替佐米、MG132、紫草素。在正常剂量情况下,奥普佐米与三氧化二砷均未见显著的毒副反应。
本方案采用药物组合的方式,即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来协同化疗药物发挥作用,以起到降低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化疗效果的作用。治疗恶性肿瘤时间相对较长,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必然会逐渐产生抗药性或耐药性。本方案的组合物是一种全新的药物组合,在避免耐药性方面又多了一种选择。
另外,本方案的组合物仅含有两种药物,相对于多种化合物形成的药物组合物,安全性更高。因为联合用药的种类越多,其禁忌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越高。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协同效果,且二者用量均较低。对于NB4细胞,奥普佐米40nmol+三氧化二砷0.4umol,对于HL60细胞,奥普佐米160nmol+三氧化二砷1.2umol,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不需要加入其它抗癌物质即能满足需求。
进一步,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的质量比为0.035∶0.083-0.166。
本发明药物组合中奥普佐米的实际药量远比三氧化二砷的少得多。结合实验验证,不仅能够说明使用奥普佐米协同三氧化二砷抑制和杀灭各种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减少用药量、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毒副反应发生。甚至可以反过来讲,在现有临床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媒介作用下,奥普佐米也具有了效果可靠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杀灭各种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
进一步,其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为常规的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符合常规用药习惯,并且本组合物中的两种化合物均可做为静脉注射的药物使用。
进一步,奥普佐米的给药周期为21天,在第1、4、8和11天给药,然后暂停给药10天。使用奥普佐米辅助治疗只需要在每个周期进行四次给药,即可达到理想的协同效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均较少,降低了产生毒副作用的机率。
进一步,三氧化二砷的给药周期为6周,前4周每日给药,然后暂停给药2周。采用上述的用药频率可实现对癌细胞的有效抑制。
进一步,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应用。由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可用于相关抗癌药物的制备的实践操作中。
进一步,所述癌症为白血病、肝癌或者结直肠腺癌。根据细胞实验结果,本方案的药物组合物在低剂量下,可以有效地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人肝癌细胞和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等形成有效抑制。所以本组合物可以用于白血病、肝癌或者结直肠腺癌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验例1的奥普佐米(固定浓度)联合三氧化二砷组合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存活率图。
图2为实验例1的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固定浓度)组合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存活率图。
图3为实验例1的奥普佐米(固定浓度)联合三氧化二砷组合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存活率图。
图4为实验例1的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固定浓度)组合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存活率图。
图5为实验例1的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组合作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存活率图。
图6为实验例1的硼替佐米、MG132、紫草素、奥普佐米(固定浓度)分别联合三氧化二砷组合,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存活率图。
图7为实验例2的小鼠生存曲线图。
图8为实验例2的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图(阴性对照)。
图9为实验例2的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图(阳性对眠)。
图10为实验例2的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图(三氧化二砷)。
图11为实验例2的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图(奥普佐米)。
图12为实验例2的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图(二氧化工砷+奥普佐米)。
图13为实验例2的小鼠肝脾切片染色图(NOD/SCID小鼠APL模型肝脾HE染色)。
图14为实验例2的小鼠肝脾切片染色图(NOD/SCID小鼠APL模型免疫组化染色)。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例1:细胞实验
1.细胞选择与活性培养
实验选择有,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上述几种细胞培养在RPMI1640+10%FBS完全培养基中。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在DMEM+10%FBS完全培养基中。以上细胞均在37℃,5%浓度的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实验方法
各肿瘤细胞系状态稳定后,将细胞铺于96孔板中,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每孔10000个细胞;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每孔3000个细胞。每孔含完全培养基90μL。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按以下方式分组并处理:
(1)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溶液10μL处理;
(2)三氧化二砷组: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1、2、3、4、5(μmol/L)的三氧化二砷溶液,每孔中加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为0、0.1、0.2、0.3、0.4、0.5μM;
(3)奥普佐米组: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50、100、200、400、nM(nmol/L)的奥普佐米溶液,每孔中加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为0、5、10、20、40nM;
(4)联合用药组:三氧化二砷和奥普佐米组合药物组。
方案一: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2、4、6、8、10μM的三氧化二砷溶液及800nM的奥普佐米混合药液,每孔中加入两种药液各5μL(即混合药液共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分别为0、0.1、0.2、0.3、0.4、0.5μM与40nM。
方案二: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100、200、400、800nM的奥普佐米溶液及8μM的三氧化二砷混合药液,每孔中加入两种药液各5μL(即混合药液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分别为0、5、10、20、40nM与0.4μM;
方案三: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2、4、6、8、10μM的三氧化二砷溶液及800nM的奥普佐米、硼替佐米、MG132、紫草素混合药液,三氧化二砷分别与每种蛋白酶体抑制剂联用,每孔中加入两种药液各5μL(即混合药液共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分别为0、0.1、0.2、0.3、0.4、0.5μM与40nM。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按以下方式分组并处理:
(1)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溶液10μL处理;
(2)三氧化二砷组: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4、8、12、16、20μM(μmol/L)的三氧化二砷溶液,每孔中加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为0、0.4、0.8、1.2、1.6、2μM;
(3)奥普佐米组: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0.4、0.8、1.2、1.6、2μM(umol/L)的奥普佐米溶液,每孔中加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为0、40、80、120、160、200nM;
(4)联合用药组:三氧化二砷和奥普佐米组合药物组。
方案一: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8、16、24、32、40μM的三氧化二砷溶液及3.2uM的奥普佐米混合药液,每孔中加入两种药液各5μL(即混合药液共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分别为0、0.4、0.8、1.2、1.6、2μM与160nM。
方案二: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0.8、1.6、2.4、3.2、4μM的奥普佐米溶液及24μM的三氧化二砷混合药液,每孔中加入两种药液各5μL(即混合药液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分别为0、40、80、120、160、200nM与1.2μM;
另外,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为不同系,故在药物作用浓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按以下方式处理:
(1)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溶液10μL处理;
(2)三氧化二砷组: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4μM(μmol/L)的三氧化二砷溶液,每孔中加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为0、0.4μM;
(3)奥普佐米组: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0.4μM(μmol/L)的奥普佐米溶液,每孔中加10μ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为0、40nM;
(4)联合用药组:三氧化二砷和奥普佐米组合药物组。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为0.8μM的三氧化二砷溶液及800nM的奥普佐米混合药液,每孔中加入两种药液各5μL(即混合药液共10uL)处理,使其作用终浓度分别为0、0.4μM与40nM。
以上分组及加药处理48小时后,每孔加入20μL的PBS溶液配制的5mg/ml的MTT溶液继续培养四小时。然后每孔加入三联液100μL过夜,用酶标仪在A595处检测吸光度值,细胞存活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细胞存活百分率=(处理组吸光度-空白孔吸光度)÷(对照组吸光度-空白孔吸光度)×100%。
实验结果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1展示了三氧化二砷(梯度浓度)联合奥普佐米(固定浓度)对NB4细胞存活率影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实验(2)三氧化二砷组以及(4)联合用药组方案一);图2展示了奥普佐米(梯度浓度)联合三氧化二砷(固定浓度)对NB4细胞存活率影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实验(3)奥普佐米组以及(4)联合用药组方案二);图3展示了三氧化二砷(梯度浓度)联合奥普佐米(固定浓度)对HL-60细胞存活率影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实验(2)三氧化二砷组以及(4)联合用药组方案一);图4展示了奥普佐米(梯度浓度)联合三氧化二砷(固定浓度)对HL-60细胞存活率影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实验(3)奥普佐米组以及(4)联合用药组方案二);图5展示了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对K562、SMMC-7721,CaCo-2细胞存活率影响;图6展示了几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固定浓度)联合三氧化二砷(梯度浓度)对NB4细胞存活率影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实验(4)联合用药组方案三)。各图中,纵坐标表示细胞存活率,即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横坐标为对应的药物浓度。图中“Ⅰ”形符号指出了上下偏差。从各图中可以看出,奥普佐米单用时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用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即在实验浓度下奥普佐米单用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用并没有表现出抑制癌细胞的效果。而奥普佐米协同三氧化二砷组与单独使用三氧化二砷组相比较,奥普佐米协同三氧化二砷组的肿瘤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三氧化二砷组,两者联用的效果不是相加,而是1+1大于2的效果。本药物组合对上述几种细胞均有明显作用,且奥普佐米与三氧化二砷的联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MG132、紫草素)与三氧化二砷的联用效果。由图6可知,硼替佐米、MG132和紫草素分别单独与三氧化二砷的联用,并不能增加三氧化二砷的癌细胞抑制效果,同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奥普佐米,虽然本身的癌细胞抑制效果不佳,却能极大地提升三氧化二砷的癌细胞抑制效果。
为证明这一验证结论是准确而可靠的,验证时同时还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学的计算与分析。图中“**”表示p<0.01,其中“p”为统计学上可接受错误的边界符号,其值为p≤0.05。在计算出p<0.01的情况下,即可认定使用奥普佐米协同三氧化二砷组的肿瘤细胞存活率小于单独使用三氧化二砷的肿瘤细胞存活率之结论,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小,自然说明了这一验证结果是准确而可靠的。
实验例2:小鼠APL模型实验(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为例)
1.白血病原位移植小鼠模型建立
选取实验对象为5周龄NOD/SCID小鼠,培养于动物实验中心SPF级动物房间,小鼠使用的饲料、垫料、饮用水等均经过高温灭菌处理,每2天换一次垫料,及时补充水与食物,适应性饲养一周。将准备进行原位移植的小鼠在实验前24h进行预处理:1.5eV辐照7s,翌日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原位移植实验。
2.实验分组及给药剂量(共5组)
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奥普佐米组、三氧化二砷组、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将NB4细胞以5×106个/只的细胞量(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的培养与前述“细胞实验”相同)注射到小鼠中。并开始按以下方式给药。
(1)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与处理组体积相同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日。
(2)奥普佐米组:按小鼠体重0.43mg/kg的剂量(每次注射剂量),通过静脉每周注射2次奥普佐米,连续注射2周(即在第1、4、8和11天注射)后停药10天(即从第12至第21天)。3周为一个疗程。
(3)三氧化二砷组:按小鼠体重1.53mg/kg的剂量(每次注射剂量),通过静脉每日注射一次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四周为一疗程;间歇2周。
(4)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的药物组合组:按小鼠体重0.43mg/kg的剂量(每次注射剂量),通过静脉每周注射2次奥普佐米,连续注射2周(即在第1、4、8和11天注射)后停药10天(即从第12至第21天)。3周为一个疗程。按小鼠体重1.53mg/kg的剂量(每次注射剂量),通过静脉每日注射一次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四周为一疗程;间歇2周。
上述各组中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的剂量中,均只是指药物本身的剂量。配制成注射针剂时应当达到的浓度,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是十分清楚的,至多经过有限的常规实验也能够确定下来,故不详述。
3.小鼠生存曲线记录
每日分早中晚监控小鼠状况,记录小鼠生存起止时间及体重,同时汇总记录,最终使用Graphpad Prism5.0进行汇总分析。
生存曲线分析:通过生存曲线可以看出(图7),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对照组、三氧化二砷组、奥普佐米组。时序检验(Log-rank Test)发现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组与阳性对照组、三氧化二砷组、奥普佐米组组间差异明显(***P<0.001)
4.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
由于小鼠死亡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将濒死小鼠进行处死,取出小鼠左右腿骨,打开腿骨两端骨节,使用1ml注射器抽取1ml的PBS,从骨节部分插入注射器,注入PBS,将里面的骨髓冲出至干净的培养皿中。将每只老鼠骨髓细胞收集至各个离心管中,2000rpm离心5min,去掉上清后,每管加入红细胞裂解液1ml,轻柔吹打混匀,冰上裂解1min,然后500g离心5min,去掉上清,加入含有20%FBS的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
培养24h后,收集骨髓细胞,500g离心5min,去掉上清,加入PBS并以相同条件离心清洗两次,加入人源CD33+流式抗体染色,流式检测仪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CD33+信号表达强度。
流式检测结果分析:根据其中CD33+信号强度判断小鼠骨髓内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情况。如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阳性对照组有大量阳性细胞,三氧化二砷组和奥普佐米组有所减少,而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
5.小鼠肝脾切片染色
固定后处理:多聚甲醛固定肝脾组织,用双蒸水漂洗24h,去除残留的固定液。
脱水与透明:采用梯度脱水的方式,利用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做脱水剂,从30%的乙醇开始,从低到高浓度,脱去组织中水分,然后将组织置于透明剂二甲苯中进行透明,浸换出组织中的酒精。
浸泡包埋:用石蜡溶液浸泡组织样品30min以置换出二甲苯,再将样品放在包埋器中,用石蜡浇筑并迅速冷却,将包埋好的石蜡块放置并固定在切片机上。
切片:用切片机将组织块切成4μm厚度的片,用毛笔笔尖挑出切片,置于45℃温水面上,待切片舒展开后将其贴于防脱载玻片上,烘箱37℃烘干过夜。
脱蜡:用二甲苯浸泡切片30min,再按照梯度浓度的乙醇溶液洗涤,以此为100%,95%,80%,75%,50%,每个浓度漂洗2min,转移切片至蒸馏水中。
苏木精染色:苏木精染液对切片染色15min,自来水清洗组织至组织呈现蓝色,然后将组织放入分色液中(1%HCL,70%乙醇)3s,待组织呈现红色后再用细微自来水洗涤切片至蓝色,将切片放入双蒸水中。
伊红染色:组织切片从双蒸水取出后,一次用50%,75%,80%,95%乙醇溶液脱水,每个浓度2min,然后将组织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3min,再将切片放入95%乙醇中分色或脱水3min。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并拍照。
肝脾切片染色分析:对各组肝脾包埋切片进行HE与CD33+免疫组化染色(图13和图14),对照组病理变化最明显,组织结构被破坏,有大量肿瘤细胞浸润,奥普佐米组和三氧化二砷组略有减少但不明显,联合用药组浸润的肿瘤细胞明显减少。对照组肝脾切片中有大量明显的人源CD33表达,奥普佐米组、三氧化二砷组略有减少但不明显。奥普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组CD33表达明显减少。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在通过了前述细胞实验的验证之后,现经过针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细胞的小鼠APL模型实验,就完全能够说明,奥普佐米协同三氧化二砷化疗的药物组合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也有同样的效果(有差别,也极其微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注射剂量通过了换算,换算根据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药物临床实验中健康成人受试对象安全给药剂量的估算》(Estimating the SafeStarting Dose in Clinical Trials for Therapeutics in Adult HealthyVolunteers)中给出的,达到相同生物学效应所需的人体与小鼠(即实验验证中的小鼠)的注射剂量换算比(1∶12.3)。先测试出小鼠的剂量再推算的人的剂量。根据小鼠的剂量,奥普佐米:三氧化二砷=0.43mg/kg:1.53mg/kg,再根据人体与小鼠的注射剂量换算比(1:12.3)得到0.035mg:0.1245mg,其中0.1245是0.083-0.166的平均数。
奥普佐米协同三氧化二砷化疗的药物组合,该药物组合由奥普佐米注射液和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注射液组成。奥普佐米的结构式参见式(1),三氧化二砷的结构式参见式(2)。
Figure BDA0002980548840000101
在治疗过程中,奥普佐米注射液中的实际药量(奥普佐米)∶三氧化二砷注射液中的实际药量(三氧化二砷)=0.035mg∶0.083-0.166mg。在本实施例,注射剂量通过了换算,换算根据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药物临床实验中健康成人受试对象安全给药剂量的估算》(Estimating the Safe Starting Dose in Clinical Trials forTherapeutics in Adult Healthy Volunteers)中给出的,达到相同生物学效应所需的人体与小鼠(即实验验证中的小鼠)的注射剂量换算比(1∶12.3)。先测试出小鼠的剂量再推算的人的剂量。根据小鼠的剂量,奥普佐米:三氧化二砷=0.43mg/kg:1.53mg/kg,再根据人体与小鼠的注射剂量换算比(1:12.3)得到0.035mg:0.1245mg。在了解到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能够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之后,为避免抗药性或耐药性而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完全有能力针对具体的恶性肿瘤,仅仅只通过有限的常规试验,就确定下奥普佐米注射液和三氧化二砷注射液这两种组分之间的配比范围,即奥普佐米注射液中的实际药量(奥普佐米)∶三氧化二砷注射液中的实际药量(三氧化二砷)=0.035mg∶0.083-0.166mg(0.1245mg为0.083-0.166mg的中间值)。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奥普佐米协同三氧化二砷化疗的药物组合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①按照所述奥普佐米注射液中的实际药量(奥普佐米)∶患者体表面积=1.3mg/m2(单次注射剂量)的剂量(或者按照奥普佐米:患者体重=0.035mg/kg(单次注射剂量)),通过静脉每周注射2次奥普佐米,连续注射2周(即在第1、4、8和11天注射),之后停药10天(即从第12至第21天)。3周为一个疗程。进行两个疗程,共6周。
②按照所述三氧化二砷注射液中的实际药量(三氧化二砷)∶患者体表面积=7mg/m2(单次注射剂量)的剂量(或者按照三氧化二砷患者体重=0.083-0.166mg/kg(单次注射剂量)),通过静脉每日注射一次三氧化二砷注射液;4周为一疗程,间歇2周,共6周时间。
③6周后,根据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和治疗效果,确定是否再按照步骤①~②的方法循环,以及循环次数和中间停药时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十分清楚,注射液的浓度(可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药物)应当根据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在步骤①、②的记载中,均为“注射液中的实际药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同样清楚,在步骤③中所说的“循环次数”通常可以为1~4遍,“中间停药时间”通常可以为10天~2周;对于身体特别差的患者,甚至可以只以步骤①和②为一用药周期。
在注射本发明组合药物中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时,实际上还是与单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一样的非连续用药方式。药物三氧化二砷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较长,非连续用药方式能够减小毒副反应。即便用了奥普佐米协同而组成了药物组合之后本来就已经能够减少一些三氧化二砷的使用剂量了,但仍沿用这样的用药方式,又有节省注射次数的好处。在应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时,只是多了注射奥普佐米注射液这一步骤,没有其他的特别操作方法,因此,该应用方法仍属相对简单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由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奥普佐米和三氧化二砷的质量比为0.035∶0.083-0.1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其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给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奥普佐米的给药周期为21天,在第1、4、8和11天给药,然后暂停给药10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三氧化二砷的给药周期为6周,前4周每日给药,然后暂停给药2周。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癌症为白血病、肝癌或者结直肠腺癌。
CN202110286126.XA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018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6126.XA CN113018415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6126.XA CN113018415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8415A true CN113018415A (zh) 2021-06-25
CN113018415B CN113018415B (zh) 2022-07-01

Family

ID=7647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6126.XA Active CN113018415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84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6643A (zh) * 2021-08-11 2021-10-01 遵义医科大学 一种含普那布林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347A (zh) * 2006-02-28 2009-03-18 法马马有限公司 提高的抗肿瘤治疗
WO2013082540A1 (en) * 2011-12-02 2013-06-06 Gilead Calistoga Ll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a proliferative disease with a quinazolinone derivative
WO2013170066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 Research Institute, Inc. Pept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WO2014194127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Plexxikon Inc. Compounds for kinase modulation, and indications therefor
WO2015191668A1 (en) * 2014-06-10 2015-12-17 Institute For Myeloma & Bone Cancer Research Anti-cancer effects of proteasome inhibi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glucocorticoids, arsenic 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ascorbic acid
US20160258931A1 (en) * 2013-11-15 2016-09-08 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And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cancer treatment regimen
CN110357940A (zh) * 2019-08-02 2019-10-22 苏州艾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奥普佐米合成工艺研究
CN110997668A (zh) * 2017-05-22 2020-04-10 美国安进公司 Kras g12c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WO2020095256A1 (en) * 2018-11-08 2020-05-14 Aurigene Discovery Technologies Limited Combination of small molecule cd-47 inhibitors with other anti-cancer agents
CN111989092A (zh) * 2018-04-18 2020-11-24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Bet抑制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CN112023022A (zh) * 2020-10-20 2020-12-04 澳门大学 卡非佐米在制备治疗抗药肿瘤的药物中的新的应用
CN112274525A (zh) * 2020-12-04 2021-01-29 遵义医科大学 一种化疗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347A (zh) * 2006-02-28 2009-03-18 法马马有限公司 提高的抗肿瘤治疗
WO2013082540A1 (en) * 2011-12-02 2013-06-06 Gilead Calistoga Ll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a proliferative disease with a quinazolinone derivative
WO2013170066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 Research Institute, Inc. Pept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WO2014194127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Plexxikon Inc. Compounds for kinase modulation, and indications therefor
US20160258931A1 (en) * 2013-11-15 2016-09-08 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And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cancer treatment regimen
WO2015191668A1 (en) * 2014-06-10 2015-12-17 Institute For Myeloma & Bone Cancer Research Anti-cancer effects of proteasome inhibi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glucocorticoids, arsenic 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ascorbic acid
CN110997668A (zh) * 2017-05-22 2020-04-10 美国安进公司 Kras g12c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89092A (zh) * 2018-04-18 2020-11-24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Bet抑制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WO2020095256A1 (en) * 2018-11-08 2020-05-14 Aurigene Discovery Technologies Limited Combination of small molecule cd-47 inhibitors with other anti-cancer agents
CN110357940A (zh) * 2019-08-02 2019-10-22 苏州艾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奥普佐米合成工艺研究
CN112023022A (zh) * 2020-10-20 2020-12-04 澳门大学 卡非佐米在制备治疗抗药肿瘤的药物中的新的应用
CN112274525A (zh) * 2020-12-04 2021-01-29 遵义医科大学 一种化疗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 VINCENT RAJKUMAR,等: "《Advances in biology and therapy》",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
吴弘英,等: "三氧化二砷联合硼替佐米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周莉莉等: "三氧化二砷联合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及β-连环蛋白水平的影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6643A (zh) * 2021-08-11 2021-10-01 遵义医科大学 一种含普那布林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CN113456643B (zh) * 2021-08-11 2022-04-01 遵义医科大学 一种含普那布林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8415B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UXE et al. dl‐5‐Hydroxytryptophan‐induced changes in central monoamine neurons after peripheral decarboxylase inhibition
CN112274525B (zh) 一种化疗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018415B (zh) 一种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Hellström et al. Cell-bound immunity to autologous and syngeneic mouse tumors induced by methylcholanthrene and plastic discs
CN109419793A (zh) N-乙酰半胱氨酸在制备肝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CN100522184C (zh) 具有抗肿瘤和抗毒活性的提取物
CN113940936A (zh) 二氢丹参酮Ⅰ在制备Nrf2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3616666A (zh) 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在治疗膀胱癌中的应用
CN108114010A (zh) 八宝丹在制备预防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药物中的用途
Lin et al. Effects of increasing serotonergic receptor activity in brain on analgesic activity in rats
Zhao et al. Trends of rapamycin in survival benefit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N109602859B (zh) 苗药廖氏化风丹在制备防治黑色素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001152B (zh) 脱精氨酸补体3f(DRC3f)在治疗肝损伤中的应用
CN115515571A (zh)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CN113456643B (zh) 一种含普那布林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EP4248964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sepsis, and use thereof
CN108379252B (zh) 醋栗花青素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11214562A (zh) 一种用于治疗新型鹅星状病毒引起的鹅痛风的复合中药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Ikeda et al. A rat model of acute liver necrosis induced by a monoclonal antibody to liver-specific antigen and complement
CN110507751A (zh) 一种控癌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70787B (zh) 一种中西复方药物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15990162B (zh) 4-羟基-2-吡啶酮生物碱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
US20060039999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or metastasis
CN102091269B (zh) 治疗反刍动物铅中毒的药物
Sakaguchi et al. Combined treatment of adriamycin and dipyridamole inhibits lung metastasis of B16 melanoma cells in m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