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2196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2196A
CN113002196A CN202011213925.6A CN202011213925A CN113002196A CN 113002196 A CN113002196 A CN 113002196A CN 202011213925 A CN202011213925 A CN 202011213925A CN 113002196 A CN113002196 A CN 113002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xis
encoder
pulse signal
prin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39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2196B (zh
Inventor
伊藤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02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2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 B41J19/205Position or speed detectors therefor
    • B41J19/207Encoding along a 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for detecting failure, e.g. clogging, malfunctioning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of a typ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41J2/04575 - B41J2/04585, or of an undefined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Landscapes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可在由控制部进行的第二控制之前,事先判定编码器有无异常。印刷装置(2)包括:Y轴编码器(68),输出与头部(20)在规定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脉冲信号;Y轴计数器(70),根据来自Y轴编码器(68)的脉冲信号对计数值进行计数;控制部(74),执行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以及判定部(72),在第一控制中,在规定数以上的计数值已被计数的情况下,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在未满规定数的计数值已被计数的情况下,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控制部(74)在Y轴编码器(68)被判定为正常的情况下,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在Y轴编码器(68)被判定为异常的情况下,不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记录介质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用于通过喷墨方式来对记录介质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种印刷装置包括:头部,朝记录介质喷出油墨;驱动机构,使头部相对于记录介质在主扫描方向及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大致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编码器,输出与头部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编码器信号;以及控制部,进行根据来自编码器的编码器信号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反馈控制。
所述印刷装置还包括在印刷动作中,检测是否正从编码器正常地输出的编码器信号的异常检测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458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以往的印刷装置中,例如在因编码器的故障而未从编码器正常地输出编码器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无来自编码器的编码器信号的反馈,因此欲对驱动机构进一步继续驱动。其结果,产生如下的课题:在由异常检测部检测异常之前,存在由控制部进行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变得无法控制的担忧。
本发明是欲解决所述课题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由控制部进行的第二控制之前,事先判定编码器有无异常的印刷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是用于对记录介质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包括:头部,朝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油墨;驱动源,使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编码器,输出与所述头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脉冲信号;计数器,根据来自所述编码器的所述脉冲信号对计数值进行计数;控制部,执行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通过对所述驱动源施加第一时间的电压来驱动所述驱动源,所述第二控制根据来自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对所述驱动源施加比所述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的电压,由此控制所述驱动源;以及判定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所述计数器对规定数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正常,在所述计数器对未满所述规定数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编码器为正常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控制转变成所述第二控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的情况下,不从所述第一控制转变成所述第二控制。
根据本实施例,当在第一控制中由判定部判定编码器为正常时,控制部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当在第一控制中由判定部判定编码器为异常时,控制部不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由此,可在由控制部进行的第二控制之前,事先判定编码器有无异常。其结果,在第二控制中,可避免由控制部进行的驱动源的驱动变得无法控制。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编码器输出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第一脉冲信号及第二脉冲信号,所述计数器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上升及下降、以及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上升及下降,对计数值进行计数。
根据本实施例,在编码器的输出为多相(第一脉冲信号及第二脉冲信号)的情况下,可针对所有相判定编码器有无异常。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4以上的计数值已被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正常,在未满4的计数值已被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
根据本实施例,在编码器的输出为多相的情况下,可针对所有相高精度地判定编码器有无异常。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不论来自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如何,均对所述驱动源施加所述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由此驱动所述驱动源。
根据本实施例,控制部在第一控制中,不进行根据来自计数器的计数值对驱动源进行驱动的反馈控制。由此,假设在编码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头部暴走,而使头部仅移动检测编码器有无异常所需要的距离。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通过对所述驱动源施加所述第一时间的所述固定电压来驱动所述驱动源,以使所述头部移动1mm以下。
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控制中,可仅使头部移动作为检测编码器有无异常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距离的1mm以下。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横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源施加电压的第一时间、及在经过所述第一时间后所述控制部不对所述驱动源施加电压的第三时间,检测所述编码器有无异常。
根据本实施例,判定部在第一控制中,横跨头部通过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移动的第一时间、及头部通过惯性而移动的第三时间,检测编码器有无异常,因此即便在使第一时间变得比较短的情况(例如数十毫秒(msec)左右)下,也可以充分地确保用于检测编码器有无异常的头部的移动距离。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源以使所述头部朝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当所述计数器对未满所述规定数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时,所述判定部不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在所述控制部紧接着根据所述判定部的所述判定结果,控制所述驱动源以使所述头部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当所述计数器对未满所述规定数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时,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
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控制中,当计数器对未满规定数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时,无法辨别是a)状况还是b)状况,所述a)状况是编码器正常,但例如头部接触印刷装置的框体等而无法进行物理上的移动的状况,所述b)状况是编码器异常的状况。因此,在此情况下,在使头部的移动方向从第一方向朝第二方向反转后,判定编码器68有无异常,由此在所述前者的状况的情况下,可避免判定部误判定编码器的异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装置,可在由控制部进行的第二控制之前,事先判定编码器有无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省略了头部及X轴驱动机构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来自Y轴编码器的脉冲信号与Y轴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关系的图。
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来自Y轴编码器的脉冲信号与Y轴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关系的图。
图5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来自Y轴编码器的脉冲信号与Y轴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关系的图。
图5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来自Y轴编码器的脉冲信号与Y轴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A是用于说明Y轴编码器正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Y轴编码器异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Y轴编码器正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图。
[符号的说明]
2、2A、2B、2C:印刷装置
4:框体
4a:顶面
4b:前表面
4c:背面
6:印刷单元
8:手指
10:指甲
12:电源开关
14:开口部
16:手指固定器
18:按压盖
20:头部
22:驱动机构
22a:X轴驱动机构
22b:Y轴驱动机构
24:托架
26:墨盒
28:移动台
30:X轴引导轴
32:X轴马达
34:正时皮带
36:轴承构件
38:Y轴引导轴
40:Y轴马达
42:蜗杆齿轮
44:蜗轮
46:驱动转换机构
48:基架
50:小齿轮
52:齿条
54:通信部
56:存储部
58:图像处理部
60:X轴驱动部
62:X轴编码器
64:X轴计数器
66:Y轴驱动部
68:Y轴编码器
70:Y轴计数器
72、72A、72B、72C:判定部
74、74A、74B、74C: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总括的例子或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元件、构成元件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实施例等为一例,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之中,未记载在独立项中的构成元件,作为任意的构成元件来说明。
(实施方式1)
[1-1.印刷装置的结构]
首先,一边参照图1~图3,一边对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印刷单元6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省略了头部20及X轴驱动机构22a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印刷单元6的立体图。
另外,在图1~图3中,将印刷装置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印刷装置2的纵深方向(前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印刷装置2的高度方向设为Z轴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在图2及图3中,切开框体4的一部分来图示。
如图1~图3所示,印刷装置2包括框体4、及配置在框体4的内部的印刷单元6。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2是用于对用户的手指8的指甲10(记录介质的一例)实施例如颜色或图案等美甲用印刷的所谓的指甲打印机(nail printer)。
另外,印刷装置2可与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外部终端(未图示)进行无线通信。用户将安装在外部终端的应用程序用作接口,由此可操作印刷装置2。
如图1所示,框体4例如为树脂制,形成为箱形状。在框体4的顶面4a配置有用于开启、关闭印刷装置2的电源的电源开关12。
如图1所示,在框体4的前表面4b形成有用于使用户的手指8插入的开口部14。如图1~图3所示,在开口部14的下侧(Z轴的负侧),配置有用于载置用户的手指8的手指固定器16。另外,如图1所示,在开口部14的上侧(Z轴的正侧),配置有用于从上方按压用户的手指8的按压盖18。手指固定器16可相对于按压盖18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由弹簧(未图示)朝靠近按压盖18的方向施力。
如图2及图3所示,用户使手指8的指甲10朝向上侧,将手指8以笔直地伸长的状态插入框体4的开口部14(参照图1),将手指8的指腹侧载置在手指固定器16。由此,将手指8的包含指甲10的部分(例如,手指8的从前端至第一关节的附近为止的部分)配置在框体4的内部。此时,手指固定器16被朝靠近按压盖18的方向施力,由此例如手指8的第一关节附近由手指固定器16及按压盖18从上下夹持。
印刷单元6是用于对配置在框体4的内部的手指8的指甲10实施美甲用印刷的单元。印刷单元6的印刷方式是通过将雾状的油墨喷在手指8的指甲10来实施印刷的喷墨方式。如图2所示,印刷单元6具有头部20与驱动机构22。
头部20具有托架24、及装载在托架24的墨盒26。在墨盒26的内部,例如填充有CMYK(C:青色,M:洋红色,Y:黄色,K:黑色)的四种油墨。在托架24的下表面,形成有将已从墨盒26供给的油墨朝向手指8的指甲10朝下方喷出的喷嘴面(未图示)。
驱动机构22是用于使头部20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及与主扫描方向大致正交的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规定方向的一例)上二维地移动的机构。如图2及图3所示,驱动机构22具有用于使头部20相对于手指8的指甲10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22a、及用于使头部20相对于手指8的指甲10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22b。
如图2所示,X轴驱动机构22a具有:移动台28、X轴引导轴30、X轴马达32、以及正时皮带34。
X轴引导轴30由配置在框体4的内部的移动台28支撑,在X轴方向上呈长条状地延长。头部20可移动地支撑在X轴引导轴30。X轴马达32例如包含伺服马达,支撑在移动台28的下表面。
X轴马达32的驱动力经由正时皮带34而传达至头部20。由此,头部20相对于移动台28,沿着X轴引导轴30在X轴方向上往返移动。
如图3所示,Y轴驱动机构22b具有:移动台28(参照图2)、轴承构件36、Y轴引导轴38、Y轴马达40(驱动源的一例)、蜗杆齿轮42、蜗轮44、以及驱动转换机构46。
Y轴引导轴38由配置在框体4的内部的基架48支撑,在Y轴方向上呈长条状地延长。固定在移动台28的下表面的轴承构件36可移动地支撑在Y轴引导轴38。即,移动台28经由轴承构件36而可移动地支撑在Y轴引导轴38。Y轴马达40例如包含伺服马达,支撑在基架48。蜗杆齿轮42可旋转地支撑在Y轴马达40的驱动轴。蜗轮44可旋转地支撑在基架48,与蜗杆齿轮42咬合。
驱动转换机构46是用于将蜗轮44的旋转转换成头部20的Y轴方向上的直线移动的机构。驱动转换机构46具有形成在蜗轮44的小齿轮50、及形成在轴承构件36的齿条52。小齿轮50及齿条52相互咬合。
Y轴马达40的驱动力经由蜗杆齿轮42、蜗轮44、小齿轮50及齿条52而传达至移动台28。由此,头部20与移动台28一体地沿着Y轴引导轴38在Y轴方向上移动。
在头部20一边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移动,一边从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朝一侧(从Y轴的正侧朝负侧)移动的状态下,从头部20的喷嘴面朝手指8的指甲10喷出油墨,由此对手指8的指甲10实施印刷。
[1-2.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
继而,一边参照图4~图5D,一边对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5A~图5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来自Y轴编码器68的脉冲信号与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的关系的图。
如图4所示,印刷装置2包括:通信部54、存储部56、图像处理部58、头部20、X轴驱动部60、X轴马达32、X轴编码器62、X轴计数器64、Y轴驱动部66、Y轴马达40、Y轴编码器68(编码器的一例)、Y轴计数器70(计数器的一例)、判定部72、以及控制部74。另外,头部20、X轴马达32及Y轴马达40已述,因此省略此处的说明。
通信部54与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外部终端(未图示)进行无线通信。具体而言,通信部54从外部终端接收例如用于对印刷装置2指示印刷的开始的印刷开始信号等。通信部54将已接收的印刷开始信号等输出至图像处理部58。
存储部56是用于存储应印刷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图像处理部58根据来自通信部54的印刷开始信号,读出已被存储在存储部56中的图像数据,对已读出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58将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控制部74。
X轴驱动部60是用于驱动X轴马达32的马达驱动器。即,X轴驱动部60对X轴马达32施加电压,由此使头部20相对于手指8的指甲10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
X轴编码器62输出与头部2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X轴编码器62例如为配置在移动台28的线性编码器。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具有90°的相位差。X轴编码器62将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输出至X轴计数器64。
X轴计数器64根据来自X轴编码器62的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对计数值进行计数。X轴计数器64将经计数的计数值输出至控制部74。
Y轴驱动部66是用于驱动Y轴马达40的马达驱动器。即,Y轴驱动部66对Y轴马达40施加电压,由此使头部20相对于手指8的指甲10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Y轴编码器68输出与头部2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A相的脉冲信号(第一脉冲信号的一例)及B相的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的一例)。Y轴编码器68例如为配置在蜗轮44的旋转编码器。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具有90°的相位差(规定的相位差的一例)。Y轴编码器68将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输出至Y轴计数器70。
Y轴计数器70根据来自Y轴编码器68的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对计数值进行计数。另外,当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Y轴的负方向)移动时,Y轴计数器70对计数值进行递增计数(count up)。另一方面,当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Y轴的正方向)移动时,Y轴计数器70对计数值进行递减计数(count down)。Y轴计数器70将经计数的计数值输出至判定部72及控制部74。
此处,一边参照图5A~图5D,一边对由Y轴计数器70进行计数的计数值进行具体说明。
在Y轴编码器68正常、且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的状态下,如图5A的(d)及(e)所示,Y轴编码器68输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
此处,如图5A的(a)~(c)所示,作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各波形的变化的组合,存在以下四种组合:i)A相的脉冲信号上升、且B相的脉冲信号固定(组合编号=1),ii)A相的脉冲信号固定、且B相的脉冲信号上升(组合编号=2),iii)A相的脉冲信号下降、且B相的脉冲信号固定(组合编号=3),iv)A相的脉冲信号固定、且B相的脉冲信号下降(组合编号=4)。
在此情况下,如图5A的(f)所示,Y轴计数器70在A相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risingedge)及下降沿(falling edge)、以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各时机,例如如“1”→“2”→“3”→“4”→…那样每次以“1”对计数值进行递增计数。
另外,在Y轴编码器68正常、且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的状态下,如图5B的(d)及(e)所示,Y轴编码器68输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
此处,如图5B的(a)~(c)所示,作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各波形的变化的组合,存在以下四种组合:i)A相的脉冲信号固定、且B相的脉冲信号上升(组合编号=2),ii)A相的脉冲信号上升、且B相的脉冲信号固定(组合编号=1),iii)A相的脉冲信号固定、且B相的脉冲信号下降(组合编号=4),iv)A相的脉冲信号下降、且B相的脉冲信号固定(组合编号=3)。
在此情况下,如图5B的(f)所示,Y轴计数器70在A相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以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各时机,例如如“7”→“6”→“5”→“4”→…那样每次以“1”对计数值进行递减计数。
另外,在Y轴编码器68异常(A相的脉冲信号欠缺)、且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或后方移动的状态下,如图5C的(d)及(e)所示,Y轴编码器68仅输出B相的脉冲信号。
此处,如图5C的(a)~(c)所示,作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各波形的变化的组合,存在以下两种组合:i)A相的脉冲信号固定、且B相的脉冲信号上升(组合编号=2),ii)A相的脉冲信号固定、且B相的脉冲信号下降(组合编号=4)。
在此情况下,如图5C的(f)所示,Y轴计数器70在B相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各时机,例如如“1”→“0”→“1”→“0”→…那样重复计数值的递增计数及递减计数。
另外,在Y轴编码器68异常(B相的脉冲信号欠缺)、且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或后方移动的状态下,如图5D的(d)及(e)所示,Y轴编码器68仅输出A相的脉冲信号。
此处,如图5D的(a)~(c)所示,作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各波形的变化的组合,存在以下两种组合:i)A相的脉冲信号上升、且B相的脉冲信号固定(组合编号=1),ii)A相的脉冲信号下降、且B相的脉冲信号固定(组合编号=3)。
在此情况下,如图5D的(f)所示,Y轴计数器70在A相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各时机,例如如“0”→“1”→“0”→“1”→…那样重复计数值的递增计数及递减计数。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Y轴编码器68异常(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均欠缺)、且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或后方移动的状态下,Y轴编码器68不输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任一者。在此情况下,由Y轴计数器70进行计数的计数值例如如“0”→“0”→“0”→“0”→…那样,固定为“0”。
回到图4,判定部72在由控制部74进行的第一控制(后述)中,在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的状态下,根据由Y轴计数器70进行了递增计数的计数值,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
具体而言,在Y轴计数器70例如如图5A的(f)中所示的计数值“1”→“2”→“3”→“4”→…那样,对4以上(规定数以上的一例)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判定部72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另外,4以上的计数值被进行递增计数意味着例如如图5A所示,存在四种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各波形的变化的组合,因此可认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均正被从Y轴编码器68正常地输出。
另一方面,在Y轴计数器70例如如图5C的(f)及图5D的(f)中所示的计数值“0”→“1”那样,对未满4(未满规定数的一例)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判定部72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另外,未满4的计数值被进行递增计数意味着例如图5C及图5D所示,不存在四种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各波形的变化的组合,因此可认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至少一者未被从Y轴编码器68正常地输出。
控制部74执行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
第一控制是用于在第二控制(例如印刷动作)之前,为了由判定部72事先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而驱动Y轴驱动部66(Y轴马达40)的控制。控制部74在第一控制中,不论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如何,均以对Y轴马达40施加第一时间(例如30毫秒)的固定电压(例如约9.6V)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即,控制部74在第一控制中,当驱动Y轴驱动部66时,不进行基于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的反馈控制。由此,在第一控制中,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仅移动第一距离(例如1mm以下)。另外,第一时间例如为由计时器测定的固定时间。
第二控制是用于在第一控制之后,以对手指8的指甲10实施基于来自图像处理部58的图像数据的印刷的方式,驱动头部20、X轴驱动部60(X轴马达32)及Y轴驱动部66(Y轴马达40)的控制。控制部74在第二控制中,根据来自X轴计数器64的计数值,以对X轴马达32施加比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例如数秒~数十秒左右)的规定电压的方式驱动X轴驱动部60。即,控制部74在第二控制中,当驱动X轴驱动部60时,进行基于来自X轴计数器64的计数值的反馈控制。另外,控制部74在第二控制中,根据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以对Y轴马达40施加比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的规定电压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即,控制部74在第二控制中,当驱动Y轴驱动部66时,进行基于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的反馈控制。由此,在第二控制中,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仅移动比第一距离长的第二距离(例如数厘米)。
当在第一控制中,由判定部72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时,控制部74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另一方面,当在第一控制中,由判定部72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时,控制部74不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由此,控制部74不执行作为第二控制的例如印刷动作。
[1-3.印刷装置的动作]
继而,一边参照图6~图7B,一边对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7A是用于说明Y轴编码器68正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动作的图。图7B是用于说明Y轴编码器68异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2的动作的图。
如图6所示,首先开始由控制部74进行的第一控制(S101),然后开始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增计数(S102)。如图7A的(c)及图7B的(c)所示,控制部74不论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如何,均以对Y轴马达40施加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S103)。由此,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
此处,在Y轴编码器68正常的情况下,如图7A的(a)及(b)所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均被从Y轴编码器68输出。另一方面,在Y轴编码器68异常的情况下,如图7B的(a)及(b)所示,A相的脉冲信号未被从Y轴编码器68输出,或者虽然未图示,但B相的脉冲信号(或者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两者)未被从Y轴编码器68输出。
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未经过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104中否(NO)),回到所述步骤S103。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104中是(YES)),控制部74停止Y轴驱动部66的驱动,由此结束对于Y轴马达40的固定电压的施加(S105)。另外,在正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的第一时间内,头部20通过来自Y轴驱动部66的驱动力而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不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的第三时间(例如70毫秒)(惯性期间)内,头部20通过惯性力而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由此,头部2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仅移动第一距离(例如1mm以下)。
Y轴计数器70在第一控制中,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计数值进行递增计数。在经过第三时间时,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增计数结束(S106)。
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4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S107中是),判定部72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S108)。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S109)。
回到步骤S107,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S107中否),判定部72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S110)。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结束第一控制(S111),不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
[1-4.效果]
如上所述,控制部74在第二控制之前执行第一控制,因此可事先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由此,在第二控制中,可避免由控制部74进行的Y轴驱动部66的驱动变得无法控制。
另外,控制部74在第一控制中,不进行根据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来驱动Y轴驱动部66的反馈控制。由此,假设在Y轴编码器68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头部20暴走,而使头部20仅移动检测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所需要的第一距离(例如1mm以下)。其结果,可避免移动台28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暴走而接触手指8的指甲10。
(实施方式2)
[2-1.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
一边参照图8,一边对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2A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2A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元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74在第一控制中,以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相对于此,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2A的控制部74A在第一控制中,以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
判定部72A在由控制部74A进行的第一控制中,在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的状态下,根据由Y轴计数器70进行了递减计数的计数值,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
具体而言,在Y轴计数器70例如如所述图5B的(f)中所示的计数值“7”→“6”→“5”→“4”→…那样,对4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的情况下,判定部72A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另外,4以上的计数值被进行递减计数意味着例如如图5B所示,存在四种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各波形的变化的组合,因此可认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均正被从Y轴编码器68正常地输出。
[2-2.印刷装置的动作]
继而,一边参照图9及图10,一边对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2A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2A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0是用于说明Y轴编码器68正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2的印刷装置2A的动作的图。
如图9所示,首先开始由控制部74A进行的第一控制(S201),然后开始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减计数(S202)。如图10的(c)所示,控制部74A不论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如何,均以对Y轴马达40施加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S203)。由此,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
此处,在Y轴编码器68正常的情况下,如图10的(a)及(b)所示,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均被从Y轴编码器68输出。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在Y轴编码器68异常的情况下,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至少一者未被从Y轴编码器68输出。
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未经过第一时间(例如30毫秒)的情况下(S204中否),回到所述步骤S203。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204中是),控制部74A停止Y轴驱动部66的驱动,由此结束对于Y轴马达40的固定电压的施加(S205)。另外,在正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的第一时间内,头部20通过来自Y轴驱动部66的驱动力而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不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的第三时间(例如70毫秒)(惯性期间)内,头部20通过惯性力而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由此,头部2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仅移动第一距离(例如1mm以下)。
Y轴计数器70在第一控制中,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计数值进行递减计数。在经过第三时间时,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减计数结束(S206)。
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4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的情况下(S207中是),判定部72A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S208)。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A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S209)。
回到步骤S207,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的情况下(S207中否),判定部72A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S210)。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A结束第一控制(S211),不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
[2-3.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3-1.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
一边参照图11,一边对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2B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2B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2B的控制部74B在第一控制中,以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第一方向的一例)移动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此时,控制部74B对应于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使头部20的移动方向反转,以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第二方向的一例)移动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
判定部72B在第一控制中,在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或后方移动的状态下,根据由Y轴计数器70进行了计数的计数值,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
[3-2.印刷装置的动作]
继而,一边参照图12及图13,一边对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2B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2B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印刷装置2B的动作的图。
如图12所示,首先开始由控制部74B进行的第一控制(S301),然后开始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增计数(S302)。控制部74B不论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如何,均以对Y轴马达40施加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S303)。由此,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
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未经过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304中否),回到所述步骤S303。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304中是),控制部74B停止Y轴驱动部66的驱动,由此结束对于Y轴马达40的固定电压的施加(S305)。
Y轴计数器70在第一控制中,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惯性期间)对计数值进行递增计数。在经过第三时间时,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增计数结束(S306)。
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4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S307中是),判定部72B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S308)。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B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S309)。
回到步骤S307,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S307中否),开始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减计数(S310)。另外,在此时机,判定部72B不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
另外,在第一控制中,当Y轴计数器70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时,无法辨别是a)状况还是b)状况,所述a)状况是Y轴编码器68正常,但例如如图13所示,头部20接触框体4的前表面4b而无法进行物理上的移动的状况,所述b)状况是Y轴编码器68异常的状况。因此,在此情况下,如以下所说明那样,在使头部20的移动方向从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朝后方反转后,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
控制部74B不论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如何,均以对Y轴马达40施加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S311)。由此,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
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未经过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312中否),回到所述步骤S311。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312中是),控制部74B停止Y轴驱动部66的驱动,由此结束对于Y轴马达40的固定电压的施加(S313)。
Y轴计数器70在第一控制中,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惯性期间)对计数值进行递减计数。在经过第三时间时,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减计数结束(S314)。
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4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的情况下(S315中是),判定部72B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S308)。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B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S309)。
回到步骤S315,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的情况下(S315中否),判定部72B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S316)。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B结束第一控制(S317),不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
[3-3.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编码器68正常,但例如如图13所示,头部20接触框体4的前表面4b而无法进行物理上的移动的情况下,可避免判定部72B误判定Y轴编码器68的异常。
另外,当将检测头部20接触框体4的前表面4b的传感器等配置在框体4的内部时,控制部74B也可以根据来自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不使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而使头部20仅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即,也可以省略所述步骤S302~步骤S307。
(实施方式4)
[4-1.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
一边参照图14,一边对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2C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2C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2C的控制部74C在第一控制中,以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第一方向的一例)移动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此时,控制部74C对应于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使头部20的移动方向反转,以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第二方向的一例)移动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
判定部72C在第一控制中,在头部20正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或后方移动的状态下,根据由Y轴计数器70进行了计数的计数值,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
[4-2.印刷装置的动作]
继而,一边参照图15及图16,一边对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2C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2C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2C的动作的图。
如图15所示,首先开始由控制部74C进行的第一控制(S401),然后开始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减计数(S402)。控制部74C不论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如何,均以对Y轴马达40施加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S403)。由此,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
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未经过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404中否),回到所述步骤S403。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404中是),控制部74C停止Y轴驱动部66的驱动,由此结束对于Y轴马达40的固定电压的施加(S405)
Y轴计数器70在第一控制中,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惯性期间)对计数值进行递减计数。在经过第三时间时,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减计数结束(S406)。
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4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的情况下(S407中是),判定部72C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S408)。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C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S409)。
回到步骤S407,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的情况下(S407中否),开始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增计数(S410)。另外,在此时机,判定部72C不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
另外,在第一控制中,当Y轴计数器70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减计数时,无法辨别是a)状况还是b)状况,所述a)状况是Y轴编码器68正常,但例如如图16所示,头部20接触框体4的背面4c(与前表面4b相向的面)而无法进行物理上的移动的状况,所述b)状况是Y轴编码器68异常的状况。因此,在此情况下,如以下所说明那样,在使头部20的移动方向从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朝前方反转后,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
控制部74C不论来自Y轴计数器70的计数值如何,均以对Y轴马达40施加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的方式驱动Y轴驱动部66(S411)。由此,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
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未经过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412中否),回到所述步骤S411。在从对Y轴马达40施加固定电压起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S412中是),控制部74C停止Y轴驱动部66的驱动,由此结束对于Y轴马达40的固定电压的施加(S413)。
Y轴计数器70在第一控制中,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惯性期间)对计数值进行递增计数。在经过第三时间时,由Y轴计数器70进行的计数值的递增计数结束(S414)。
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4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S415中是),判定部72C判定Y轴编码器68正常(S408)。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C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S409)。
回到步骤S415,在Y轴计数器70横跨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对未满4的计数值进行了递增计数的情况下(S415中否),判定部72C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S416)。在此情况下,控制部74C结束第一控制(S417),不从第一控制转变成第二控制。
[4-3.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编码器68正常,但例如如图16所示,例如头部20接触框体4的背面4c而无法进行物理上的移动的情况下,可避免判定部72C误判定Y轴编码器68的异常。
另外,当将检测头部20接触框体4的背面4c的传感器等配置在框体4的内部时,控制部74C也可以根据来自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不使头部20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后方移动,而使头部20仅朝副扫描方向上的前方移动。即,也可以省略所述步骤S402~步骤S407。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的印刷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所述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所述各实施方式分别组合。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判定部72(72A、72B、72C)判定头部20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时的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判定头部20在主扫描方向(规定方向的一例)上移动时的X轴编码器62有无异常。或者,当头部20在垂直方向(Z轴方向)(规定方向的一例)上移动时,判定部72(72A、72B、72C)也可以判定输出与头部20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脉冲信号的Z轴编码器(未图示)有无异常。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所述相同的效果。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Y轴编码器68设为圆形的旋转编码器,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输出与头部2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脉冲信号,则也可以将Y轴编码器68例如设为带状的线性编码器。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判定部72(72A、72B、72C)根据由Y轴计数器70进行了计数的计数值的绝对值,判定Y轴编码器68有无异常,但并不限定于此,在计数值的增减方向与头部20的移动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Y轴编码器68异常。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二控制中进行印刷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第二控制中进行例如印刷装置2(2A、2B、2C)的启动动作或维护动作等。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Y轴编码器68以输出二相的脉冲信号(A相的脉冲信号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方式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以仅输出一相的脉冲信号或输出三相以上的脉冲信号的方式构成。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时间设为固定时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当在第一控制中检测到A相的脉冲信号或B相的脉冲信号的最初的上升沿时,控制部74(74A、74B、74C)也可以使第一时间朝变短的方向变动。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4(74A、74B、74C)在经过第三时间后执行第二控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经过第一时间后执行第二控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可作为用于对用户的手指的指甲实施美甲用印刷的印刷装置等来应用。

Claims (7)

1.一种印刷装置,用于对记录介质实施印刷,包括:
头部,朝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油墨;
驱动源,使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在规定方向上移动;
编码器,输出与所述头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脉冲信号;
计数器,根据来自所述编码器的所述脉冲信号对计数值进行计数;
控制部,执行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通过对所述驱动源施加第一时间的电压来驱动所述驱动源,所述第二控制根据来自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对所述驱动源施加比所述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的电压,由此控制所述驱动源;以及
判定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所述计数器对规定数以上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正常,在所述计数器对未满所述规定数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编码器为正常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控制转变成所述第二控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的情况下,不从所述第一控制转变成所述第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编码器输出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第一脉冲信号及第二脉冲信号,
所述计数器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上升及下降、以及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上升及下降,对计数值进行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4以上的计数值已被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正常,在未满4的计数值已被计数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不论来自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如何,均对所述驱动源施加所述第一时间的固定电压,由此驱动所述驱动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通过对所述驱动源施加所述第一时间的所述固定电压来驱动所述驱动源,以使所述头部移动1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横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源施加电压的第一时间、及在经过所述第一时间后所述控制部不对所述驱动源施加电压的第三时间,检测所述编码器有无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源以使所述头部朝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当所述计数器对未满所述规定数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时,所述判定部不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
在所述控制部紧接着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驱动源以使所述头部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当所述计数器对未满所述规定数的计数值进行了计数时,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编码器为异常。
CN202011213925.6A 2019-12-20 2020-11-04 印刷装置 Active CN113002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9904 2019-12-20
JP2019229904A JP7388173B2 (ja) 2019-12-20 2019-12-20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196A true CN113002196A (zh) 2021-06-22
CN113002196B CN113002196B (zh) 2022-07-15

Family

ID=7328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3925.6A Active CN113002196B (zh) 2019-12-20 2020-11-04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5528B2 (zh)
EP (1) EP3838606B1 (zh)
JP (1) JP7388173B2 (zh)
CN (1) CN11300219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5877A (ja) * 2001-11-16 2003-05-21 Copyer Co Ltd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JP2003299385A (ja) * 2002-03-29 2003-10-17 Brother Ind Ltd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ンコーダ異常検出方法
US20090153604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Chao-Ming Chen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20110279077A1 (en) * 2010-05-11 2011-1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8917A (ja) 2011-10-05 2013-05-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7077B2 (ja) 2012-12-05 2017-10-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5877A (ja) * 2001-11-16 2003-05-21 Copyer Co Ltd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JP2003299385A (ja) * 2002-03-29 2003-10-17 Brother Ind Ltd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ンコーダ異常検出方法
US20090153604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Chao-Ming Chen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20110279077A1 (en) * 2010-05-11 2011-1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m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196B (zh) 2022-07-15
EP3838606B1 (en) 2023-03-22
EP3838606A1 (en) 2021-06-23
JP2021098274A (ja) 2021-07-01
US11305528B2 (en) 2022-04-19
JP7388173B2 (ja) 2023-11-29
US20210187939A1 (en)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9106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02096512A (ja)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H0637112B2 (ja) 複数の印字ヘッド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10369822B2 (en) Printer
CN113002196B (zh) 印刷装置
EP1905604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8177320B2 (en) Carria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carriage
JP2007002356A (ja) 布保持枠及びプリンタ
KR100309490B1 (ko) 다용도인쇄장치
JP2007245421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10861405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JP502918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フラッシング制御方法
KR0150298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캐리지 위치 이탈 감지와 보정 방법
CN114312010A (zh) 滑架设备、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7339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60805A (ja) 流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組付位置判定方法
JP2003063085A (ja)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854688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336522B (zh) 记录装置
EP1001362B1 (en) A printer system
JP2023169678A (ja) 電子機器
JP2847916B2 (ja) 印字位置補正方法
JPH08323993A (ja) 不吐出検出装置
JP2021098334A (ja) 印刷装置
JP2001018377A (ja) キャリッジ駆動制御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