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1172A -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1172A
CN113001172A CN201911307421.8A CN201911307421A CN113001172A CN 113001172 A CN113001172 A CN 113001172A CN 201911307421 A CN201911307421 A CN 201911307421A CN 113001172 A CN113001172 A CN 113001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ing
driving
riveting
material plac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74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1172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74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11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1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1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1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1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2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stationary whilst being comp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包括第一放料部、第二放料部、第三放料部、第四放料部、铆压组件、铆压驱动部、第一送料驱动部、第二送料驱动部、送料机构和推料机构,铆压组件既能够对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又能够正压于位于第二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第一送料驱动部能够使得第一放料部朝向或远离第二放料部运动;第二送料驱动部能够使得第二放料部朝向或远离第三放料部运动;位于第三放料部的第三零部件能够与位于第二放料部的铆压好的第一零部件和位于第二放料部的第二零部件进行组装;送料机构能够将位于第四放料部的第四零部件运送至预装位置,推料机构能够将位于第四零部件装配至位于第二放料部内的第一零部件;这样有利于提高阀芯组件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单向阀主要用来防止流体的逆流,其广泛地应用于制冷系统中;单向阀包括阀芯组件,阀芯组件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因此如何提高阀芯组件的装配效率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有利于提高阀芯组件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设备,所述组装设备包括第一放料部、第二放料部、第三放料部和第四放料部,所述第一放料部能够放置第一零部件,所述第二放料部能够放置第二零部件,所述第三放料部能够放置第三零部件,所述第四放料部能够放置第四零部件;所述第一放料部、所述第二放料部和所述第三放料部沿着所述组装设备的轴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放料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承载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使得所述承载部能够支撑所述第一零部件和/或使得所述第一零部件能够落入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所述第二零部件;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铆压组件和铆压驱动部,所述铆压组件和所述铆压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上方,所述铆压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铆压组件向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放料部的方向运动;当所述铆压组件朝向所述第一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铆压组件能够对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一送料驱动部,所述第一送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当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承载块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使得铆压好的第一零部件能够落入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第二零部件;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二送料驱动部,所述第二送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当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所述第三零部件能够与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铆压好的第一零部件和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第二零部件进行组装;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送料机构和推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能够将位于所述第四放料部的第四零部件运送至预装位置,当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推料机构能够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装配至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内的第一零部件。
一种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通过组装设备进行组装,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零部件、第二零部件、第三零部件和第四零部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第三放料部的定位芯和第四放料部;
b,第一送料驱动部动作使得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当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上表面接触;当所述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上表面接触后,铆压驱动部动作使得铆压头向朝向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铆压头对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
c,当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完成铆压后,第一驱动部动作使得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向相互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中完成铆压后的第一零部件落入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第二零部件;
d,第二放料驱动部动作使得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当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第三零部件与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中第二零部件和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中完成铆压后的第一零部件进行组装;
e,当送料机构将第四零部件运送至预装位置时,第一推移驱动部动作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推移部朝向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第四零部件运动;当所述第一推移部朝向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第四零部件运动时,所述第一推移部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推向并装配至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内的第一零部件;
d,两个第二驱动部动作使得两个所述第三放料部的支撑块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
f,当所述铆压头、所述第一推移部、所述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回到初始位置时,在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内取出装配好的零部件。
在组装设备的技术方案中,操作工人或者机器人或者其他的自动送料机构只需要将第一零部件、第二零部件、第三零部件和第四零部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部、第二放料部、第三放料部以及第四放料部,这样一方面操作简单,另一方面通过机械方式实现了自动化装配,这样有利于提高阀芯组件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组装方法,有利于提高阀芯组件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利用组装设备组装的单向阀中阀芯组件的一个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中组装设备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组装设备A部的一个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组装设备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组装设备在又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a或图3或图4中组装设备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a至图5中铆压组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铆压组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或图7中压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或图8中铆压头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a至图5第三放料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定位芯、限位部和第二弹性构件组装在一起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a至图5中第三放料部、送料机构、推料机构以及限位机构组装在一起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第三放料部、送料机构、推料机构以及限位机构组装在一起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第三放料部、推料机构以及限位机构组装在一起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至图14中推料机构、限位机构以及部分第三放料部组装在一起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推料机构、限位机构以及部分第三放料部组装在一起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或图16中支撑座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所提到的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仅仅是指组装设备如图1所示的状态摆放时的方位。
参见图1,图1为单向阀中的阀芯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阀芯组件1包括第一零部件11、第二零部件12、第三零部件13和第四零部件14,第一零部件11包括阀芯111、第一垫片112、第二垫片113和第三垫片114,第二零部件12包括通孔120,第三零部件13包括弹簧131和第四垫片132,第四零部件14包括卡簧,其中,第一零部件11为未进行铆压的零部件;以下实施例中的组装设备主要用于装配阀芯组件的各个零部件,当然,以下实施例中的组装设备也可以用于装配其他类似阀芯组件结构的产品,该产品的各零部件之间沿轴向呈上中下分布,这里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以组装阀芯组件为例对该组装设备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a和图2b,组装设备100包括第一放料部2、第二放料部3、第三放料部4和第四放料部5,第一放料部2能够放置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第二放料部3能够放置图1中的第二零部件12,第三放料部4能够放置图1中的第三零部件13,第四放料部5能够放置第四零部件14,第一放料部2、第二放料部3和第三放料部4沿着组装设备100的轴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放料部2包括第一驱动部21和两个承载块22,第一驱动部21能够使得两个承载块22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当两个承载块22相互靠近时,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能够支撑于承载块22,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零部件11中第三垫片114的下表面为支撑面支撑于支撑块22,当承载块22相互远离时,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能够脱离承载块22进而落入第二放料部3,具体地,在第二放料部3中,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中的阀芯111插入第二零部件中的通孔120;这里关于第一驱动部21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形式是:参见图2a和图2b,第一驱动部21 的数量为一个,第一驱动部21为夹紧式气缸,两个承载块22分别与第一驱动部21的夹块连接,第一驱动部21能够使得承载块22张开或并拢;当第一驱动部21使得两个承载块22并拢时,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能够支撑于承载块22,当第一驱动部21使得两个承载块张开时,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能够脱离承载块22;第二种形式是:第一驱动部21的数量为两个,此时第一驱动部为伸缩式气缸,每个第一驱动部的活塞杆连接有一个承载块,两个第一驱动部位置呈左右布置,当两个第一驱动部的活塞杆都伸出时,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能够支撑于承载块22,当两个第一驱动部的活塞杆都缩回时,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能够脱离承载块;以上两种形式中,第一驱动部21均为气缸,当然第一驱动部21也可以为电缸等其他的执行机构;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承载块22来作为第一零件的承载部,当然,除两个承载块的这种结构以外,也可以为其他的方式来作为第一零件的承载部。
参见图2a和图2b,组装设备100还包括铆压组件6和铆压驱动部60,铆压组件6和铆压驱动部60设置于第一放料部2的上方,铆压驱动部60 能够使得铆压组件6朝向或远离第二放料部3的方向运动;当铆压组件6 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铆压组件6能够对图1中位于第一放料部2内待铆压的第一零部件11进行铆压;当铆压组件6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铆压组件6能够正压于落入第二放料部 3的第一零部件11;本实施例中,铆压驱动部60为伸缩式气缸,当然铆压驱动部60也可以为电缸、气液增压缸或油缸等其他的执行机构。
参见图2a和图2b,组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送料驱动部20,第一送料驱动部20能够使得第一放料部2朝向或远离第二放料部3运动,当第一放料部2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承载块22的下表面与第二放料部3接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放料部3包括定位块31,定位块31能够限制图1中第二零部件12径向移动,承载块22的下表面与定位块31的上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驱动部20为伸缩式气缸,当然第一送料驱动部20也可以为电缸、气液增压缸或油缸等其他的执行机构。
参见图2a、图2b和图3,组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送料驱动部10,第二送料驱动部10能够使得第二放料部3朝向或远离第三放料部4运动;当第二放料部3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至预设位置时,位于第二放料部的零部件能够与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零部件组装,具体地,位于第二放料部 3的第一零部件和位于第二放料部第二零部件能够与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第三零部件进行组装;本实施例中,第二送料驱动部10为伸缩式气缸,当然第二送料驱动部10也可以为电缸、气液增压缸或油缸等其他的执行机构。
参见图2a和图2b,组装设备100还包括送料机构7和推料机构9,送料机构7能够将位于第四放料部5的第四零部件运送至预装位置,推料机构9能够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装配至位于第二放料部3内已铆压好的第一零部件中的阀芯。
通过上述方式,操作工人或者机器人或者其他的自动送料机构只需要将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第二零部件12、第三零部件13和第四零部件14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部2、第二放料部3、第三放料部4以及第四放料部5,然后通过上述机构能够进行自动化装配,这样一方面操作简单,另一方面有利于相对提高阀芯组件的装配效率。
以下将对组装设备中用于铆压第一零部件的铆压组件6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6和图7,铆压组件6包括压件61和铆压头62,结合图2a,铆压头62比压件61更靠近铆压驱动部60,铆压头62能够对图1中第一零部件11中阀芯111的连接部1110进行铆压,从而使得第一零部件11 中的第一垫片112、第二垫片113和第三垫片114能够与阀芯111固定连接;参见图8,压件61包括孔部610,孔部610贯穿压件61的上下表面,结合图5和图7,铆压头62的一端与铆压驱动部60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铆压头62的另一端伸入压件61的孔部610的腔内,参见图7,铆压头62伸入压件61的孔部610的部分所对应的外周侧壁与压件61的孔部610的内周侧壁间隙配合;在组装设备的初始状态时,压件的下表面611比铆压头的下表面621更靠近图2a中的第一放料部2,也就是说压件的下表面611位于铆压头的下表面621的下方,铆压头的下表面621位于压件的下表面611的上方;参见图8,压件61包括长槽部612,长槽部612贯穿压件61的外周侧壁和孔部610的内周侧壁,长槽部612呈竖直状设置,这里的“竖直状”是指组装设备如图2a所示的状态安放时的方位;参见图9,在铆压头62伸入孔部610的部分所对应的周侧壁上设有螺纹孔620,参见图6和图7,铆压组件6包括连接件63,连接件63自压件61的长槽部612穿入铆压头62的螺纹孔620并与螺纹孔 620螺纹连接,这样连接件63和铆压头62固定连接,连接件63在长槽部 612内运动,从而限制压件61脱离铆压头62;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3为螺钉或螺栓,螺钉或螺栓的凸台部至少部分位于长槽部612的腔内,当然螺钉或螺栓的凸台部也可以位于长槽部612的一侧,此时,螺钉或螺栓的螺纹部分位于长槽部612的另一侧,也就是说,螺钉或螺栓的凸台部露出长槽部612。另外,本实施例中,压件61只包括一个长槽部612,当然,压件61也可以包括两个长槽部612,此时,两个长槽部612关于压件61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这样有利于提高压件61运动的平稳性。
参见图2a、图6和图7,当铆压驱动部60带动铆压组件6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压件61的下表面611能够与位于第一放料部2 的第一零部件的上表面接触,压件61能够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中的第一垫片111施加压力;当铆压驱动部60带动铆压组件6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某一位置时,铆压驱动部60能够使得铆压头62继续向下运动,当铆压头62继续向下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铆压头62能够对图1中第一零部件11中阀芯111的连接部1110进行铆压;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若图1中第一零部件11中的第一垫片112、第二垫片113和第三垫片114 中的至少一个零件的下表面具有毛刺,通过压件61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 的第一零部件中的第一垫片112施加压力,这样有利于压平或者压断图1中第一零部件11中的第一垫片112、第二垫片113和第三垫片114中的至少一个零件的下表面的毛刺,从而有利于提高图1中第一零部件的铆压可靠性;另一方面,若操作工人将图1中第一零部件11中的第一垫片112、第二垫片113和第三垫片114中的至少一个零件未放置到位,通过压件61 的压力有利于将图1中第一零部件11中的第一垫片112、第二垫片113和第三垫片114中的至少一个零件放置到位,从而有利于提高图1中第一零部件的铆压可靠性。
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压件61与铆压头62活动连接,压件 61能够沿着铆压头62的轴向方向运动,铆压组件6还包括第一弹性构件 64,第一弹性构件64套设于铆压头62的外周,第一弹性构件64的一端与压件的上表面612抵接,第一弹性构件64的另一端与铆压头的台阶面622 抵接;当压件61抵接在位于图5中第一放料部2内待铆压的第一零部件时,同时图5中的铆压驱动部60使得铆压头62朝靠近第一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性构件64能够被压缩从而使得第一弹性构件64的反作用力能够施加给压件61,进而使得压件61能够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施加压力;当铆压头62朝远离图5中的第一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性构件64能够恢复原长从而使得压件61能够回到初始位置;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为弹簧,当然,第一弹性构件64除了为弹簧以外,也可以为其他的弹性部件,或者第一弹性构件64为弹簧和其他弹性部件的组合。
参见图5、图6和图7,当压件61与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接触时,定义铆压头62继续向下运动的行程为第一行程,第一弹性构件 64的最大压缩量大于铆压头62的第一行程;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第一弹性构件64阻碍铆压头62的继续向下运动,另一方面,若第一弹性构件 64的最大压缩量不大于铆压头62的第一行程,则当铆压头62对图1中的第一零部件11进行铆压时,第一弹性构件64会被完全压缩,这样铆压头 62继续向下运动时的铆压力也会作用在完全被压缩的弹性构件上,然后通过完全被压缩的第一弹性构件64和压件61将铆压力同时作用在图2a中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的第一垫片上,也就是说,图1中第一零部件11的第一垫片112中所承受的压力来自于压件61的重力、第一弹性构件64的重力以及铆压头62向下的铆压力,这样图1中第一零部件11中的第一垫片112的压力会相对增大,从而有可能会对图2中位于第一放料部中的第一零部件造成损伤;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64的最大压缩量大于铆压头62的第一行程还有利于防止压件61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中的第一零部件造成损伤。
以下将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组装设备的第二放料部3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a和2b,定位块31具有容纳部310,图1中第二零部件12 位于容纳部310的腔体,图1中第二零部件12的外周与容纳部310的周侧壁间隙配合,这样组装设备在工作时,有利于限制图1中第二零部件12 发生径向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限位方式对图1中第二零部件12 进行限位;参见图2a,当第一送料驱动部20带动第一放料部2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承载块22的下表面与定位块31的上表面抵接;参见图2a,本实施例中,组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一缓冲阻挡器30,第一缓冲阻挡器30位于第一送料驱动部20的下方,当第一送料驱动部20 带动第一放料部2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时,第一放料部2能够与第一缓冲阻挡器30的缓冲阻挡端抵接,这里的“抵接”可以是直接抵接,也可以是间接抵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放料部2与第一缓冲阻挡器30 的缓冲阻挡端为间接抵接,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缓冲阻挡器30,有利于降低第一放料部2向下运动时的动能,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放料部2对第二放料部3的冲击,进而有利于减少承载块22的下表面与定位块31的上表面抵接时所产生的振动。
参见图2a,本实施例中,至少当承载块22的下表面与定位块31的上表面接触后,铆压驱动部60才能使得铆压组件6朝向第一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由于承载块22的下表面与定位块31的上表面接触,这样在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中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时,定位块31能够支撑承载块22,这样通过定位块31的支撑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承载块22因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变形,进而有利于防止承载块22的变形对铆压第一零部件和/或将第一零部件落入至第二零部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部21的夹块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进而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部 21的夹块发生变形,进而有利于防止第一驱动部21的夹块的变形对铆压第一零部件和/或将第一零部件落入第二零部件造成影响。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组装设备100还包括止动机构8,至少部分止动机构8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后方;止动机构8包括止挡驱动部81 和止挡部82,止挡驱动部81与止挡部82连接,止挡驱动部81能够使得止挡部82朝向或远离第二放料部3运动;当止挡部82朝向第二放料部3 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止挡部82能够限制第二放料部3向下运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止挡部82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止挡部 82位于定位块31的下方,止挡部82能够与定位块31的下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当铆压组件6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时,如果铆压组件6向下的铆压力大于第二送料驱动部10对第二放料部3的支撑力,则在铆压过程中,第二放料部3会向下运动,进而对第一零部件的铆压造成影响,而设置止动机构8,当在铆压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时,止挡部82能够限制第二放料部3向下运动,这样有利于第一零部件的铆压。另外,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止挡部82与定位块31直接接触的方式来限制第二放料部3向下运动,当然,也可以通过间接抵接的方式;另外,当第二送料驱动部10对第二放料部3的支撑力大于铆压组件6向下的铆压力时,也可以不设置止动机构8。
以下将对本实施方式中组装设备的第三放料部4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0和图11,第三放料部4包括定位芯41、两个支撑块42以及两个用于分别推移支撑块42靠近或远离定位芯41的第二驱动部43,图1 中的第三零部件13能够套设于定位芯41一端;当两个支撑块42向靠近定位芯41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套设于定位芯41上的第三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支撑块42;第三放料部4还包括限位部44和第二弹性构件45,限位部44能够限制定位芯41脱离限位部44,第二弹性构件45的一端与定位芯41 抵接,第二弹性构件45的另一端与限位部44抵接;当有垂直于定位芯41 上表面的外力作用在定位芯41时,定位芯41能够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弹性构件45被压缩;当撤去垂直于定位芯41上表面的外力时,第二弹性构件45能够恢复原长从而使得定位芯41能够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参见图2a和图5,本实施例中,作用在定位芯41的外力来源于落入第二放料部3的第一零部件中阀芯对定位芯41的正压力;具体地,参见图2a和图5,当铆压组件6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完成铆压后,铆压组件6会回到初始位置,然后第一驱动部21动作使得两个承载块22张开,这样位于第一放料部2内的第一零部件落入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二零部件;待第一放料部2内的第一零部件落入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二零部件后,铆压驱动部60动作使得铆压组件6能够继续向下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在铆压组件的第二预设位置处,铆压组件6的压件61开始与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一零部件接触,当铆压组件6的压件61与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一零部件接触后,第二送料驱动部10也会动作使得第二放料部2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此时,铆压组件6仍然会贴着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一零部件继续向下运动,也就是说,当铆压组件6的压件61与位于第二放料部 3的第二零部件接触后,铆压组件6会和第二放料部3一起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当铆压组件6和第二放料部3一起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至预设位置时,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一零部件能够与定位芯41接触并对定位芯41施加正压力,从而使得第二弹性构件45能够被压缩,这样使得定位芯41也能够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第三零部件能够套设于位于第二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中的阀芯的外周;本实施例中,通过铆压组件6对位于第二放料部3第一零部件的抵压,使得位于第二放料部3 的第一零部件对定位芯施加作用力时,第二放料部3的第一零部件不会向上运动脱离第二放料部3。
以下将对本实施方式组装设备中的送料机构7和推料机构9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a、图5、图12至图14,送料机构7能够将图1中的第四零部件14输送至预装位置,推料机构9能够将位于预装位置的第四零部件推向并装配至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零部件;具体地,参见图12至图13,送料机构7包括振动盘71和第一送料部72,振动盘71的存放区711能够存放图1中的第四零部件14,本实施例中,通过振动盘71的振动能够将位于存放区711的第四零部件依次输送至振动盘71的出料口712,第一送料部72的进料口721与振动盘71的出料口712对应设置,第一送料部72 的进料口721与振动盘71的出料口712之间具有间隙,第四零部件能够从振动盘71的出料口712进入第一送料部72的进料口721,位于第一送料部72内的卡簧能够沿着第一送料部72的料道的延伸方向输送至第四零部件的预装位置,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的缺口朝向位于第三放料部 4的零部件。
参见图15至图17,推料机构9包括支撑座91和挡部92,支撑座91 能够支撑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第四零部件的预装位置设置于挡部92与第一送料部的出料口722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挡部92有利于阻挡第四零部件的运动,进而使得第四零部件能够停留在第四零部件的预装位置,参见图17,图17中虚线表示的第四零部件即为第四零部件的预装位置17;本实施例中,挡部92、支撑座91以及第一送料部72的主体部723为一体结构,当然,挡部92、支撑座91以及第一送料部72的主体部723中也可以至少有两个分体设置,这里的“分体设置”是指分别加工成独立的零部件,分体设置的零部件再进行组装固定。
参见图15至图17,推料机构9还包括第一推移驱动部93和第一推移部94,第一推移部94与第一推移驱动部93的活动部连接,第一推移驱动部93能够使得第一推移部94朝向或远离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第四零部件 14运动;参见图14至图17,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第四零部件14设置于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的一侧,第一推移部94与第一推移驱动部93设置于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的另一侧,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第四零部件141的所在侧与第一推移部94的所在侧相对设置;参见图12至图17,本实施例中,第四零部件在第一送料部72料道内的输送方向与第一推移部94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当第一推移部94朝向位于第三放料部4内的第四零部件运动时,第一推移部94能够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 14推向并装配至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至预设位置的第二放料部3内的第一零部件;本实施例中,第一推移驱动部93为气缸,第一推移驱动部93 的活塞杆即为第一推移驱动部93的活动部,当然,第一推移驱动部93也可以为电缸、油缸或气液增压缸等执行机构。
参见图12至图17,利用振动盘71和第一送料部72有利于实现第四零部件的自动送料,利用推料机构9有利于将第四零部件装配至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第一部件,这样有利于第四零部件的自动化装配,从而有利于提高第四零部件的装配效率。
参见图13至图15,组装设备还包括限位机构10,限位机构10用于限制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向上运动;具体地,参见图13至图15,限位机构10包括第二推移驱动部17和第二推移部16,第二推移部16与第二推移驱动部17的活动部连接,第二推移驱动部17能够使得第二推移部16朝向或远离第一送料部72的出料口722方向运动;参见图15,第二推移部16和第二推移驱动部17相对第一送料部72的进料口更靠近第一送料部72的出料口,第二推移部16与第一送料部72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推移部14位于第一送料部72的相对侧;当第二推移部16朝向第一送料部72的出料口722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二推移部16至少部分盖在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的上方;这样当第一推移部94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推向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零部件时,有利于防止第四零部件向上运动,进而有利于防止对第四零部件的装配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第二推移驱动部17为气缸,第二推移驱动部17的活塞杆即为第二推移驱动部17的活动部,当然,第二推移驱动部17也可以为电缸、油缸或气液增压缸等执行机构;,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组装设备的初始状态时,第二推移部16盖在位于预装位置处第四零部件的上方;在第一推移部94 推向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时,第二推移部16需要向远离第一送料部72的出料口722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这样有利于防止第二推移部 16对第一推移部94的运动造成干涉。
参见图15,限位机构10还包括导轨15,导轨15与支撑座91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推移部16与导轨15滑动连接,这样第二推移部16能够沿着导轨 15运动,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推移部16的运动精度,进而有利于第四零部件的装配。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推移部16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推移部 94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通过以上组装设备进行组装,参见图2a至图17,该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零部件、第二零部件、第三零部件和第四零部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部2的承载块22、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31、第三放料部4的定位芯41和第四放料部5;
b,第一送料驱动部20动作使得第一放料部2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预设位置,当第一放料部2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放料部2的承载块22下表面与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31的上表面接触,然后铆压驱动部60动作使得铆压头61向朝向第一放料部2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铆压头61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
c,位于第一放料部2第一零部件完成铆压后,第一驱动部21动作使得第一放料部2的承载块22向相互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完成铆压后的第一零部件下落至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二零部件;
d,第二送料驱动部10动作使得第二放料部3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至预设位置,当第二放料部3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至预设位置,位于第三放料部4的第三零部件与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完成铆压的第一零部件和位于第二放料部3的第二零部件进行组装;
e,当送料机构7将位于第四放料部5的第四零部件运送至预装位置时,第一推移驱动部93动作从而使得第一推移部94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当第一推移部94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时,第一推移部94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推向并装配至位于第二放料部3内的第一零部件;
d,两个第二驱动部43动作使得两个第三放料部的支撑块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
f,当铆压头61、第一推移部94、第一送料部2回到初始位置时,在第二放料部3内取出装配好的零部件。
通过以上组装方法,操作工人或者机器人或者其他的自动送料机构只需要将第一零部件、第二零部件、第三零部件和第四零部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部2的承载块22、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31、第三放料部4的定位芯41和第四放料部5,这样一方面操作简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阀芯组件的装配效率。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组装设备还包括止挡驱动部81和止挡部82,止挡驱动部81能够使得止挡部82朝向或远离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31 运动,在组装设备初始状态时,止挡驱动部81的活动部处于伸出的状态;
在步骤b中,在第一放料部2朝向第二放料部3运动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第二送料驱动部10动作使得第二放料部3朝向止挡部82的方向运动,当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31的下表面与止挡部82的上表面接触时,第二放料部3停止运动;这样,本实施例中,当铆压头61对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时,如果铆压头61向下的铆压力大于第二送料驱动部10对第二放料部3的支撑力,则在铆压过程中,第二放料部3 会向下运动,进而对第一零部件的铆压造成影响,而设置止挡部82,当在铆压位于第一放料部2的第一零部件时,止挡部82能够限制第二放料部3 向下运动,这样有利于第一零部件的铆压;当然,当第二送料驱动部10 对第二放料部3的支撑力大于铆压组件6向下的铆压力时,也可以不设置止挡部82。
在步骤d中,在第二放料部3朝向第三放料部4运动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止挡驱动部81动作使得止挡部82向远离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31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当止挡部82向远离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 31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止挡部82的上表面与第二放料部3的定位块31的下表面不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包括第一放料部、第二放料部、第三放料部和第四放料部,所述第一放料部能够放置第一零部件,所述第二放料部能够放置第二零部件,所述第三放料部能够放置第三零部件,所述第四放料部能够放置第四零部件;所述第一放料部、所述第二放料部和所述第三放料部沿着所述组装设备的轴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放料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承载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使得所述承载部能够支撑所述第一零部件和/或使得所述第一零部件能够落入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所述第二零部件;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铆压组件和铆压驱动部,所述铆压组件和所述铆压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上方,所述铆压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铆压组件向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放料部的方向运动;当所述铆压组件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铆压组件能够对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当铆压组件朝向第二放料部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铆压组件能够正压于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一送料驱动部,所述第一送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当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承载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放料部接触;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二送料驱动部,所述第二送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当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所述第三零部件能够与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铆压好的第一零部件和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第二零部件进行组装;
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送料机构和推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能够将位于所述第四放料部的第四零部件运送至预装位置,当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推料机构能够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装配至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内的第一零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驱动部为夹紧式气缸,所述承载部包括两个承载块,两个所述承载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夹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承载块张开或并拢;当所述承载块并拢时,所述第一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所述承载块,当所述承载块张开时,所述第一零部件能够脱离所述承载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为伸缩式气缸,所述承载部包括两个承载块,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有一个所述承载块,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的位置呈左右布置;当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活塞杆都伸出时,所述第一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所述承载块,当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活塞杆都缩回时,所述第一零部件能够脱离所述承载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料部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零部件径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承载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接触;至少当所述承载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接触后,所述铆压驱动部使得所述铆压组件朝向所述第一放料部运动,进而使得铆压组件能够铆压所述第一零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放料部包括定位芯、两个支撑块以及两个用于分别推移所述支撑块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芯的第一推移驱动部,所述第三零部件能够套设于所述定位芯;当两个所述支撑块向靠近所述定位芯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套设于所述定位芯上的所述第三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所述支撑块;所述第三放料部还包括限位部和第二弹性构件,所述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定位芯脱离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芯抵接,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当所述第二放料部正压于在所述定位芯的上表面时,所述定位芯能够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压缩;当所述第二放料部向远离所述第三放料部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能够恢复原长从而使得所述定位芯能够回到初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止动机构,至少部分所述止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后方;所述止动机构包括第二推移驱动部和止挡部,所述第二推移驱动部与所述止挡部连接,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定位块的下方,所述第二推移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止挡部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当所述止挡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止挡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止挡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二放料部向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组件包括压件、第一弹性构件和铆压头,所述压件与所述铆压头连接,所述压件比所述铆压头更靠近所述铆压驱动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压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铆压头抵接,所述铆压头能够对待铆压的零部件进行铆压;在所述铆压组件的初始状态时,所述压件的下表面比所述铆压头的下表面更靠近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当所述铆压驱动部带动所述铆压组件朝向所述第一放料部运动时,所述压件的下表面能够与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的上表面接触,并且所述压件能够对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施加压力;当所述压件的下表面与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接触时,所述铆压头能够继续向下运动;当所述铆压头继续向下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铆压头能够对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的连接孔进行铆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第一送料部,所述振动盘的存放部作为第四放料部,通过所述振动盘的振动能够将所述第四零部件运送至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部的进料口对应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进料部和所述振动盘能够将位于所述振动盘存放部的第四零部件输送至第四零部件的预装位置;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三推移驱动部和推移部,所述推移部与所述第三推移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三推移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推移部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当所述推移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时,所述推移部能够将位于所述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推向并装配至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内已组装好的所述第一零部件、所述第二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
9.一种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通过组装设备进行组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零部件、第二零部件、第三零部件和第四零部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第三放料部的定位芯和第四放料部;
b,第一送料驱动部动作使得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当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上表面接触;当所述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上表面接触后,铆压驱动部动作使得铆压头向朝向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铆压头对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进行铆压;
c,当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的第一零部件完成铆压后,第一驱动部动作使得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向相互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位于所述第一放料部中完成铆压后的第一零部件落入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第二零部件;
d,第二放料驱动部动作使得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当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至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第三零部件与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中第二零部件和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中完成铆压后的第一零部件进行组装;
e,当送料机构将第四零部件运送至预装位置时,第一推移驱动部动作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推移部朝向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第四零部件运动;当所述第一推移部朝向位于所述第三放料部的第四零部件运动时,所述第一推移部将位于预装位置处的第四零部件推向并装配至位于所述第二放料部内的第一零部件;
d,两个第二驱动部动作使得两个所述第三放料部的支撑块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
f,当所述铆压头、所述第一推移部、所述第一放料部的承载块回到初始位置时,在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内取出装配好的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止挡驱动部和止挡部,所述止挡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止挡部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运动,在所述组装设备初始状态时,所述止挡驱动部的活动部处于伸出的状态;
在步骤b中,在所述第一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二放料部运动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所述第二送料驱动部动作使得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止挡部的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止挡部的上表面接触时,所述第二放料部停止运动;
在步骤d中,在所述第二放料部朝向所述第三放料部运动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所述止挡驱动部动作使得所述止挡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当所述止挡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方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止挡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放料部的定位块的下表面不接触。
CN201911307421.8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Active CN113001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7421.8A CN113001172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7421.8A CN113001172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1172A true CN113001172A (zh) 2021-06-22
CN113001172B CN113001172B (zh) 2023-08-18

Family

ID=7638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7421.8A Active CN113001172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1172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8598A (en) * 1997-04-18 2000-05-09 Huck International, Inc. Control system for an assembly tool
GB0707741D0 (en) * 2007-04-20 2007-05-30 Honda Motor Co Ltd Press f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108461A (zh) * 2006-07-19 2008-01-23 康茂股份公司 用于自动装配操作的单元
FR2905622A1 (fr) * 2006-09-07 2008-03-14 Multi Ind Sarl Manipulateur mecanique a mouvement en u et machine d'assemblage equipee de tels manipulateurs.
JP2011069239A (ja) * 2009-09-24 2011-04-07 Daihatsu Motor Co Ltd バルブシート圧入装置
CN103084823A (zh) * 2013-01-08 2013-05-08 大连现代辅机开发制造有限公司 缸盖导管和阀座平衡压装机构
CN203900866U (zh) * 2014-06-25 2014-10-29 福鼎市福海化油器有限公司 一种化油器进油管和针阀座组装机构
CN204800274U (zh) * 2015-07-17 2015-11-25 瀚鹏龙(上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油泵阀芯装配装置
CN105290777A (zh) * 2015-09-23 2016-02-03 诸暨市润拓机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阀组件装配一体机
CN206677517U (zh) * 2017-04-07 2017-11-28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 一种水龙头阀芯密封圈装配装置
CN207706007U (zh) * 2017-11-15 2018-08-0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设备
CN209502769U (zh) * 2018-12-18 2019-10-18 宁波三信众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阀芯组装设备
CN110497201A (zh) * 2019-09-26 2019-11-26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销组件上料组装设备
CN110556231A (zh) * 2018-06-01 2019-12-10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压力释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8598A (en) * 1997-04-18 2000-05-09 Huck International, Inc. Control system for an assembly tool
CN101108461A (zh) * 2006-07-19 2008-01-23 康茂股份公司 用于自动装配操作的单元
FR2905622A1 (fr) * 2006-09-07 2008-03-14 Multi Ind Sarl Manipulateur mecanique a mouvement en u et machine d'assemblage equipee de tels manipulateurs.
GB0707741D0 (en) * 2007-04-20 2007-05-30 Honda Motor Co Ltd Press f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1069239A (ja) * 2009-09-24 2011-04-07 Daihatsu Motor Co Ltd バルブシート圧入装置
CN103084823A (zh) * 2013-01-08 2013-05-08 大连现代辅机开发制造有限公司 缸盖导管和阀座平衡压装机构
CN203900866U (zh) * 2014-06-25 2014-10-29 福鼎市福海化油器有限公司 一种化油器进油管和针阀座组装机构
CN204800274U (zh) * 2015-07-17 2015-11-25 瀚鹏龙(上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油泵阀芯装配装置
CN105290777A (zh) * 2015-09-23 2016-02-03 诸暨市润拓机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阀组件装配一体机
CN206677517U (zh) * 2017-04-07 2017-11-28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 一种水龙头阀芯密封圈装配装置
CN207706007U (zh) * 2017-11-15 2018-08-0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设备
CN110556231A (zh) * 2018-06-01 2019-12-10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压力释放装置
CN209502769U (zh) * 2018-12-18 2019-10-18 宁波三信众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阀芯组装设备
CN110497201A (zh) * 2019-09-26 2019-11-26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销组件上料组装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文平;: "双偏心半球阀阀芯研磨机的设计与研究", 机床与液压, no. 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1172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7650B2 (en) Clamping device
EP1714731B1 (en) Press for attaching nuts to pipes
US7690630B2 (en) Long travel, high force combination spring
US8490453B2 (en) Extrusion press
KR101241850B1 (ko) 사출 성형기의 형 체결장치
CN110087794B (zh) 用于冲压模具的剥离装置
US20020152789A1 (en) Press apparatus
JP2000084883A (ja)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EP0641953A1 (en) Variable force die spring assembly
CN113001172A (zh) 一种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KR101809368B1 (ko) 보조리턴장치를 구비한 금형용 캠 유니트
CN210907935U (zh) 压铆设备
CN218050478U (zh) 一种定位上料构造
CN113001130B (zh) 一种铆压装置以及铆压方法
EP3530369B1 (en) Device for joining one first component and one second component with a washer
US7565859B2 (en) Power clamp with kinetic energy control
US8096162B2 (en) Hydraulic processing pincers
CN107717797B (zh) 一种高调器摩擦簧片的装配夹具
JP4812718B2 (ja) カム装置およびプレス機械用の金型
CN217735899U (zh) 一种回拉油缸
CN111112998A (zh) 一种铆柱压紧装置
CN216917674U (zh) 一种紧凑型缓冲滑台
CN219966984U (zh) 一种吸合式自动压装装置
CN113146122B (zh) 一种用于焊接夹具的自动伸缩锁止压紧头
CN108422173B (zh) 一种滑靴扣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6

Address after: No.289-2, No.12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1st floor, no.289-2, No.12 street, Xias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TONGCHAN MACHINERY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